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学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9学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

1.(5分)按要求填空。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

(2)韩愈作《师说》送给李蟠,是因为李蟠虽然只有十七岁就“能行古道”“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还因为李蟠愿意向韩愈学习,即“      ”。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2.(3分)同等质量下,不同的人工增甜剂的混合物和单一的人工增甜剂的增甜强度一样。当用来使食物变甜时,增甜剂的混合物降低了消费者摄入过量的单一增甜剂的可能性。因此,应该使用混合的而不是单一的人工增甜剂,因为混合物更健康,而且有同样的效果。

       如果上述论证成立,必须以下列(  )项假设为前提。

A.当混合物中的不同人工增甜剂一起被消化时,不会产生交叉作用以至于对健康有害。

B.不同的人工增甜剂一起用于食物,不会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给食物带来更好的味道。

C.任何人工增甜剂所给定的日摄入量都是保守数字,即使超过这一数字也不会有危险。

D.饮食中用人工增甜剂代替食糖的消费者通常会记录他们每日对不同增甜剂的摄入量。

E.过量摄入任何单一的人工增甜剂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不能通过以后减少摄入量来消除。

二、现代文阅读

3.(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生活、修养与治学之关系(节选)

严耕望

开阔胸襟

 

近代人提起治史,总说要客观。事实上,绝对客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是总应该向这方面去做,做到尽可能的客观。而客观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开阔的胸襟。有了开阔的胸襟,才能容纳众说,至少能容忍众说,包括各种理论与个别问题的各种异见;乃至对于他人成就的态度,也当如此。

就个别问题的异见而言,各人看法不同,也必各有其相当理据,何妨多方取摄,作参考之用。就理论而言,各种理论都非十全十美,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但一种理论若果已能成立,为一部分学人所尊奉,这种理论也必有相当的真实性与可用性,我们绝不能采取轻蔑甚至排斥的态度,一棍子打死;反之要采取容受的态度,在某一种情况下,或许有其用处。只是此种理论亦必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的遵用,以为不二法门的神圣法宝。其他任何理论也都是如此,不能蔑视它,也不能迷信其有无边的法力。

就对于他人成就的态度来说,无论对任何人的工作都当予以尊重,不能因为自己不欣赏,无兴趣,甚至自己不懂,而看低他人工作的成就,甚至加以否定;那是专制自隘的态度与思想,不但是品德做人方面的缺点,只就做学问而言,一有此种态度,就很难步入博大之路,甚至愈走路子愈狭,终至逼处一隅,自我陶醉而已。不过反过来说,对于他人的成就﹣﹣不论古人或今人﹣﹣也只能采取尊重的态度,乃至佩服采用,但不能崇拜。一有崇拜心理,便易步入迷信,失去理智的判断与采择,那也是专制狭隘思想的根源,使自己心思不能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样对于各种理论、各种异见,以及各种学问领域,无所不能容,无所不涵盖,则自己治学才能不自隘,不自满,无止境的向前发展下去。此所谓“有容乃大”,亦“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之意。

(  )

 

对外要开阔胸襟,迎接万千;对内则当戒除执著,免得陷于拘泥不化。

做事做学问都不能不有相当固执,但也要得中庸之道,不能过分固执有拘泥执著之病。不过我所说的“固执”与“执著”只是一种性格的两个阶段,很难指出其分野:要在各人自己体察,“允执厥中”。即固执应适可而止,不要过分;也可说是能抓得紧,也能放得开;也就是坚守一定的原则,应因现实情况灵活运用,不要死执一点,不能随宜变化。这对于治学大有关系,相信做事也当如此。但所谓固执而不过分,抓得紧,放得开,坚守原则,灵活运用,仍非具体,今姑举一事以例之。

我在武汉大学读书时,于同学中最佩服好友某君。他的天分努力皆在我之上,所以论成绩,尤其国文书法都较我为优,我写文章一定要先请他看过;只是社会科学知识,我有一日之长。在当时,两人同读《史记》,他于书眉用蝇头小字节录名家评语殆遍;我虽也相当用功,但远不如他的精勤。同读《汉书•地理志》,他能几于成诵;我记忆力特差,只略识各郡县约在何方位而已。同摩绘杨守敬《水经注图》,他笔笔依循不苟;我则大致规摩而已,以为细节处,杨氏亦只以意为之,无所依据。课堂笔记,他书写快捷,故极完备,我则断续不能全。由此可见两人天分勤力,都颇有差距。毕业后,宾四师约我到成都齐鲁国学研究所继续学业,第二学期他也到齐鲁。一日我与宾四师谈到他,深佩其学业,而师则谓彼之前途不如我,令我深感诧异。请其故,师谓其禀性执著。当时我尚以为疑。不数年,我的工作愈做愈起劲,而他似显诸路不通,无可表现,始服宾师之有远见。再回忆大学时代,两人同习太极拳,我很快即能略得其形似,而他的拳脚伸出始终强劲如少林,教师纠正,亦不能改。此正见个性之差异,表现于动作行事之不同。大约他能刚而不能柔,能认真而不能回环有弹性。也可说,能抓得紧,但不能放得开;用于治学,易执著,不能灵活通变,终至四处阻塞,兴味索然,无可发挥,殊为可惜。……观此一例,性情执著之征候略可知晓,足为警戒!

(1)《开阔胸襟》第段中加点词“容纳”在文中是指   ,“容忍”指   

(2)分析《开阔胸襟》第段与第段之间的关系。

(3)对第二个文段第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武汉大学同学某君的例子,意在证实性情过于执著对做学问的负面影响。

B.同学某君连打太极拳也打得像少林拳,说明此人行事强劲,不知回环有弹性。

C.某君早年用功甚勤,按理应有巨大成就;但终至于平平,说明还是天赋有限。

D.“我”对某君深为佩服,宾四先生对其学术前途不看好,说明先生更有远见。

(4)第二篇短文的小标题可以概括为   

(5)本文标题为“生活、修养与治学之关系”,分析节选的这两段文字是怎样表现个人修养与治学关系的。

三、诗歌阅读

4.(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风入松  雨夜有感

(清)史承谦

停桡又唱渡江吟,薄暑未相侵。频年奔走成何事?任人嗤、酒圣书淫.白发新添几许,青衫已误而今。

萧萧瑟瑟响亭林,闷拥薄罗衾。明知不是秋凉雨,却先搀、无限愁心。谁共西窗剪烛,花宫清漏沉沉。

 

[注]桡:船桨。酒圣:泛称嗜酒者。书淫:泛称嗜学者。搀:混合。花宫:指寺庙。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入松”是本词的词牌名,“雨夜有感”是本词的题目。

B.“频年”句是词人自我追问,“任人”句显示其放浪形骸。

C.“白发新添”“青衫已误”二句,是词人不无沮丧的自怜。

D.对漂泊的词人来说,一场夏夜雨让他尘虑全消,无比欢快。

(2)以下对语言风格的评价适用于本词的一项是   

A.慷慨悲壮   B.平易自然   C.婉约清丽    D.豪放沉雄

(3)赏析“谁共西窗剪烛,花宫清漏沉沉”两句。

四、文言文阅读

5.(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微风   余自齐安舟行临汝   

(2)选出下列两小题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选项。

之乎   

A.知道      B.认识      C.记住    D.标记

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A.粗劣      B.浅陋      C.狭小     D.轻视

(3)对画波浪线句进行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C.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D.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4)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6.(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氏藏书楼记

[清]姚鼐

 

士大夫好古能聚书籍者多            ,而传守至久远者盖少。惟鄞范氏天一阁书,自明至今,最多历年岁。国家修四库书,取资范氏,以助中秘之藏,海内称盛焉。余家近合肥,闻合肥龚芝麓尚书所藏书亦至今未失,其家专以一楼庋之,命一子弟贤者专司其事,借读入出,必有簿籍,故其存也获久。闻范氏之家法,盖亦略与同焉。夫一人之心,视其子孙皆一也,而子孙辄好分异,以书籍与田宅奴仆资生之具同析之,至有恐其不均,剪割书画古迹者,闻之使人悲恨。然则藏书非必不可久,抑其子孙之贤不异也

新城陈凝斋先生,尝购书万卷。其后诸子为专作楼,以贮手泽;楼旁即为子孙读书之舍。今其仲子约堂太守,又虑岁久而后人或有变也,乃摹凝斋先生之像于石,而奉之于楼下,使后人一至其楼前,而怆然思,惕然悚,愈久而不敢不敬守也。以余少获奉见凝斋先生,乃以拓本寄余,且命为楼记。余于先生后裔又识数人,皆贤隽也,而约堂用意又是如是之至

                     

(《惜抱轩文集》卷十四)

 

[注]庋:收藏。析:分解,分割。抑:表转折,意思是“仅在于”。不异:团结一致。手泽:原指先人手汗,后借指先人遗物,这里指先人留下的图书。怆然:悲伤的样子。惕然:敬畏的样子。悚:恐惧。如是之至:如此周到。

(1)可填入第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A.也  B.矣  C.哉  D.焉

(2)对第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范钦的天一藏书楼和合肥龚芝麓专以一楼藏书为例,说明历代藏书之不易。

B.“夫一人之心,视其子孙皆一也”是说藏书家把自己的念头强加到子孙身上。

C.子孙繁衍分家析产,出现“恐其不均,剪割书画古迹”的事,此乃藏书大忌。

D.家族藏书能否持久主要看子孙后代是否贤能,在藏书事业上是不是团结一心。

(3)对第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凝斋藏书万卷,其子盖楼贮之,子孙读书在旁,诗书传家,令人称羡。

B.陈约堂在藏书楼旁立了父亲的石像,意在告诫后世子孙要坚定藏书事业。

C.作者与陈氏世代有交往,现在受陈凝斋之约,为其藏书楼写下了这篇记。

D.本段写建楼、立石像始末,以及与陈氏家族的交情,叙事抒情浑然一体。

(4)原文末尾的横线上有四个句子,它们合理的排序是   

必有屈指及新城陈氏者矣

数海内藏书家

吾安得不乐而为之记也

然则百年之后

A.④②①③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③②④①

(5)珍惜文化典籍是优良传统,仅凭家族之力的藏书尤其可贵;但祖上之心未必是子孙之心,如何让藏书盛业传承下去?在本文基础上,结合你的见闻和思考,请提出一条建议。

五、写作

7.(40分)根据下面材料的内容,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有人说,人们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有多大,应该得到的酬劳就有多大。

       也有人说,这将意味着那些用低等技术或靠体能完成任务的人将会得到更大的奖励。


2018-2019学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应用

1.【解答】故答案为:

(1)用心躁也    荀子(重点字:躁)

(2)不拘于时    学于余(重点字:拘)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重点字:施)

 

2.【解答】A.“当混合物中的不同人工增甜剂一起被消化时,不会产生交叉作用以至于对健康有害”为假,那么肯定形式的表达应该是“如果混合物中的不同人工增甜剂一起被消化时会产生交叉作用以至于对健康有害”,则题干结论说出于健康的目的而“应该使用混合的而不是单一的人工增甜剂”就不成立,假设与题干矛盾,那么选项A本身应该是正确的。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

3.【解答】(1)“容纳”根据第二段“要采取容受的态度”、第三段“对于各种理论、各种异见,以及各种学问领域,无所不能容”概括即可;“容忍”根据第一段“至少能容忍众说,包括各种理论与个别问题的各种异见;乃至对于他人成就的态度,也当如此”概括即可对他人学术观点,能包容且接受。

(2)根据第二段“我们绝不能采取轻蔑甚至排斥的态度,一棍子打死;反之要采取容受的态度,在某一种情况下,或许有其用处”“不能蔑视它,也不能迷信其有无边的法力”、第三段“就对于他人成就的态度来说,无论对任何人的工作都当予以尊重,不能因为自己不欣赏,无兴趣,甚至自己不懂,而看低他人工作的成就,甚至加以否定”“也只能采取尊重的态度,乃至佩服采用,但不能崇拜”看出,论述的核心是“包容”,第段讨论对他人理论要接纳,第段讨论对他人成就不低看否定,也不迷信崇拜,应当尊重包容,从结构上看,第段比第段更进一层。

(3)C.“说明还是天赋有限”错,根据第三段“而师则谓彼之前途不如我,令我深感诧异。请其故,师谓其禀性执著”“易执著,不能灵活通变,终至四处阻塞”“观此一例,性情执著之征候略可知晓,足为警戒”看出是个性执着,不知变通。

(4)开头第一句“对外要开阔胸襟,迎接万千;对内则当戒除执著,免得陷于拘泥不化”提示全文中心,举例证明不知变通的危害,题目要概括主旨,可以是:戒除执著。

(5)根据第一段“而客观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开阔的胸襟。有了开阔的胸襟,才能容纳众说,至少能容忍众说,包括各种理论与个别问题的各种异见;乃至对于他人成就的态度,也当如此”看出,是从态度胸怀上讨论对别人的理论和成就要尊重、包容,胸襟开阔(修养),有利于自己的学问发展(治学);根据第二段“对外要开阔胸襟,迎接万千;对内则当戒除执著,免得陷于拘泥不化”“做事做学问都不能不有相当固执,但也要得中庸之道,不能过分固执有拘泥执著之病”看出是从个人性格特点角度强调不宜过于执著(修养),要坚守原则灵活运用,才能在学问上不断进益(治学)。胸怀和个性都属于个人修养与治学的范围,讨论了个人修养与治学的关系。

 

 

答案:(1)对他人学术观点,能包容且接受;(2)虽不赞同他人观点,但对其观点持宽容忍耐态度。

(2)两段论述的核心是“包容”:第段讨论对他人理论当包容(不蔑视排斥,也不奉为至尊);第段讨论对他人成就当尊重包容(不低看否定,也不迷信崇拜)。接纳他人成就比包容他人理论观点更难做到,第段将“包容”的态度更推进了一层。

(3)C

(4)戒除执著

(5)节选的两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个人修养与治学的关系。第一段文字讨论对别人的理论和成就要尊重、包容,胸襟开阔(修养),有利于自己的学问发展(治学);第二段文字是从性格角度强调不宜过于执著(修养),要坚守原则灵活运用,才能在学问上不断进益(治学)。

三、诗歌阅读

4.【解答】(1)D.“一场夏夜雨让他尘虑全消,无比欢快”错误;“明知不是秋凉雨,却先搀、无限愁心”可见诗人在这场雨中混合了无限愁绪,并非欢快;

(2)本词主要抒发个人愁绪,用词委婉,借景抒情,首先排除AD的风格;其次本词用语也并不平易,排除B;故选:C;

(3)化用李商隐“谁当共剪西窗烛”诗意,以寺庙深夜沉沉更漏声,尽写词人老年漂泊、孤苦无依的现实处境。

四、文言文阅读

5.【解答】(1)在这里“微风”与“浪”都是名词,根据语法,“鼓”应发生了活用,名词作动词,可解释为“振动”;

“适”前面是出行的方式“舟行”,后面是地名“临汝”,所以“适”应是动词,可解释为“往,到”。

(2)这里句子大意是作者苏轼在问儿子苏迈知道哪些典故否。所以这里“识”可解释为“知道”,应选A项。

这句话是作者评论有些人对石钟山得名的考究的错误做法,大意是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所以“陋”可解释为“浅陋”,应选B项。

(3)C项。译文: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

(4)士大夫们始终不肯在夜里把小船停泊在绝壁之下,所以没有人知道这石钟的真相;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真相却不能说出来;这就是世上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缘由不能留传下来的原因。

 

参考译文:

《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6.【解答】(1B;

(2)B.“是说藏书家把自己的念头强加到子孙身上”错误;此处“一人之心”是老一辈人自己的心;“视其子孙皆一也”也看待子孙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心,并非强加念头到子孙身上;

(3)C.错误;原文“以余少获奉见凝斋先生,乃以拓本寄余,且命为楼记”,意思是因为我稍微能得到凝斋先生的待见,所以他把拓本寄给我,让我为楼写记;因而“作者与陈氏世代有交往”错误;

(4)A;

(5)示例一:家族有恰当的产业提供持续的财源,子孙能用产业支持藏书事业发展。

示例二:子孙未必愿意继承祖业时,可以让其他家族、社会组织等介入,不必限于某一家族的藏书印记,要保持的是藏书事业的持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