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深圳二模单则材料作文解读及例文

广东、四川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广东珠海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学业质量监测

2020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广东省惠州市2020届高三上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实验中学、广雅中学、深圳中学高三(上)期末  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广东省珠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月份)

2020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广东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级线上考试语 文

广东省深圳市2020 届高三年级3月线上统一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中山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广东省惠州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下水作文

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广东深圳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深圳二模原题呈现】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勒内·托姆是法国著名数学家。有一次,他同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问题。谈到远古的人们为什么要保存火种时,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取暖御寒;另外一位人类学家说,因为保存火种可以烧出鲜美的肉食。而托姆说,因为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作文题型:】

1.暗含权衡比较的思辨类单则材料作文。特点:有比较评价,有辩证分析;有对材料的解剖,也需围绕材料发散引申。此外有意转向为纯粹的单则材料作文。这种转向是切合2018年全国2卷的考查内容:逻辑思维和思辨思维。

2.现实指向突出:深圳二模的作文命题则而审美的缺失在当下的中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有观点甚至认为审美力的缺乏,是一种新的无知,因此可以说深二模的作文直击社会问题,现实指向也非常突出。相比之下,这样一个已被疏远多年的考查方式和相对陌生的话题,对高三学生作文备考的训练很有价值。

3.增加了审题难度:(1)命题求变、求新、求巧。故意省去了命题常式“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历来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权衡比较,说出你的看法”这些写作导引语句。这一省略,无疑增加了审题阅读理解的难度。

(2)某些语言的直白性和含蓄性的互换,也成了考生审题理解与概括的拦路虎。比如,两位古人类生存学家的话怎样概括?(物质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哪位数学家的富有诗意的哲理句究竟象征什么?(物质的审美价值)由于不少考生一时弄不明白

4.回避热点。回避大主题,有陌生化效应,但又类似2018全国二卷,没有情境、不设任务,全凭材料打天下,必须重视阅读理解,整体把握。

二.【审题立意】

论辩话题:保存火种的意义。

双方看法:

第一类人“古人类生存学家”:取暖御寒、烧出鲜美的肉食(实用角度);

第二类人“数学家”:夜幕来临之际,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审美角度)

【解题切口】

考场作文,必有限制。材料中的“而托姆说”,这个句子显然是别有深意的。不仅是“而”字的使用,命题人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也是用尽心思:从分号到句号到“而”,意图不言而明:

取暖御寒,烧出美食,这是实用性;夜幕降临,火光多姿多彩,这是审美性。

取暖御寒,烧出美食, 这是理性之心;夜幕降临,火光多姿多彩,这是浪漫之眼。

取暖御寒,烧出美食,这是生存;夜幕降临,火光多姿多彩,这是生活。

取暖御寒,烧出美食,这是物质;夜幕降临,火光多姿多彩,这是精神。

取暖御寒,烧出美食,这是外向;夜幕降临,火光多姿多彩,这是内心。

取暖御寒,烧出美食, 这是有用之用;夜幕降临,火光多姿多彩,这是无用之用。

【立意难点】

厘清“温饱吃好”属于“物质”实用范畴;“灿烂火光”是“精神之美”的象征。另外,要注意:两种观点不是并列关系,材料中“而托姆说”中的“而”就强调了写作的重心所在;两种观点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关系,而是“不仅要”“更要”的递进关系。

【多角度立意参考】

(一)从古人类生存学家角度:.物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实用,是物质的基本特性。

(二)从数学家角度:

生活留心皆是美;不懂审美,世界与你无关;做一个“美”的发现者;

要面包,更要水仙;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心系大美中;“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巴金)“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罗丹)

(三)从辩证说理的角度:

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

追求实用无可厚非,善于审美境界更高

最佳角度:首选辩证分析角度,其次选数学家的角度。

三.【写作注意点:】

1.要有两种观点比较,客观评价:实用和审美各自的意义、作用。注意一般来说材料是比照比较的内容,则分析也一般有相应的比较分析才好。

2.选择“谈美”的一方为重点,围绕材料引申说理。材料的含意应该也有主要倾向。

四.【作文素材】

1、康德:“美是一种没有目的的快乐。”

2、庄子: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3、钱钟书:“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是实用,窗是审美。

4、吴冠中:文盲不多,美盲很多。

5、贫穷而听着风声,姿态固然优雅,但大多数人都是不能接受的,道路于是在此分岔。

6、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如果人作为筑居者仅耕耘建屋,由此而羁旅在天穹下大地上,那么人并非栖居着。

7、木心: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8、季羡林: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

9、如果缺乏审美,整个世界都与你无关。

10、穆罕默德: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11、歌德: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德国诗人)

12、巴金:“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中国. )

13、罗丹“”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法国. )

14、柏拉图: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古希腊.)

15. 亚里士多德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可分为两部分,以功利为目的的,和以美为目的的。”

16.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17.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18. 乔布斯说:“我愿意拿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19. 梁文道在《悦己》中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20. 相关论述:

你可以花上一整天说服一个农民拔掉两排水稻,种上花。他会摇头:“那是没有用的。”可是它美啊。对美的追求是一种超越,一种飞升。它使人的眼睛湿润不干涸,使人的心疲惫而依然向上。从遥远的古代,如果人类仅仅着眼于自己的生存之需,创造有用的功利的东西,你难以想象世界现在会是怎样的齐整但无力,严谨但单调。一个人他建造一个崭新的房子,墙角却留着不忍拔掉的蔷薇花。留着它有用吗?你在那个人永远滋润的明眸中找到答案。那是美,是人类摒弃兽性而高贵的地方。

 

英国人说,英国人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我们也要借用庄子的话来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六百多年前,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用三四年时间完成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这幅画是他画给道友无用师的。在当时,人们也都在为名忙、为利忙,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耐人寻味的是,几百年过去了,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而《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却在2011年成了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

 

舍弃无用,其实就是舍弃生活本身。当讲求实用、追求经济效益的温州商人把法国一条古老街道的咖啡馆、快餐店都换成“服装一条街”的时候,法国人不满、抗议,要求“还我咖啡馆”。他们需要“无用”,需要生活,午后休闲的咖啡馆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法国人对无用的浪漫有着一份中国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认真与执着。

 

【多棱角度】

1.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正面)

康德说:美,是无目的的快乐。意思是说,我们在生命里很多事情都是有目的的。我们考试、读书,我们工作为了赚取生活费。可是康德提醒我们,生命一定要保留一部分,是为了无目的的快乐,那才是真正的美。比如说我站在那边看晚霞,这晚霞对我生活,没有任何目的性的帮助;我去看阿里山的日出,没有任何实际上的利益。可是康德认为一个生命,当他已经不能注意到这种无目的的快乐的时候,其实是在萎缩的状态,就是说他没有生命力了。在一个有用的世界里,隐含着目的和得失,还有随带着的成败和纠结,而在一个无用的世界里,你只需要专注于一个内向的源泉,追求一种无利害的和自由的愉悦,你可以最大程度享受这份快乐。人生,不是拿来用的。这些一再救赎本我、对抗利害的无用珍宝,才是人诗意栖居的良药。

2.有用之用让人世俗粗糙(反面)

因为注重实际,小学的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最经常“被代课”;因为注重实际,太多家长认为:爱打扮的女孩肯定成绩差,爱画画就是不务正业;因为注重实际,花钱带孩子去博物馆、艺术展,还不如多给孩子买两斤肉吃。因为注重实用,缺乏审美教育,正在悄悄地将我们的下一代,变成彻头彻尾的“美盲”。

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根基,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宋人眼里一座山是美的,一条河是美的,甚至是一截枯木,一片残雪,一只昆虫,他们都能感受到它的美。经过爱,见过美,人就越发能够看清生活的本质,用美对抗世俗的粗糙。没有审美力,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就是越来越平庸,越来越枯萎。

3.怎么样

少点实用考量,不妨来点审美。假如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美术课,不妨让他上去,不见得少了几节实用课,学生就成绩差了一大截,不定因为美术,忽然懂了语文诗歌的绘画美;假如城市需要多几座公园,不妨建几座,不见得少了几座高楼大厦,少了许多经济绩点,不定因为几座公园,城市宜居了,人才也留下来了;假若“看得见的山,望得到的水”让经济暂时慢下来,不妨慢下来,无穷的远方才是我们的追求的方向。诸如此类,不妨慷慨点,给无用之美留下空间。浪漫的法国人,不见得比务实的中国人不幸福,反而一个爱美的妻子或者罗曼蒂克的丈夫让家庭温情。

要想得美,要懂得停、学会慢。找个地方发发呆,居然抬头望见了满天星斗;清晨推开窗,寒意料峭,却闻到了远山木叶的芬芳;立冬,侧耳细听,听到树叶沙沙的声音,那是冬天到来的脚步。苏轼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一慢,我们的生活就立刻美起来。

 

【例文】

你欣赏多姿火光的姿态,最美

古人类学家和数学家,谁更懂得人类?按理说,自然是古人类学家,因为这是他的专业。因为专业,所以懂得,广告上就是这么说的。然而,看到著名数学家勒内·托姆的这个故事,知道了他对“人类为什么保存火种”的答案,我觉得,对于人类的理解,古人类学家却未有托姆“专业”。托姆理解到人类“尚美”的本性,他认为美而保存火种是人的本质天性。我觉得,这种理解,更能抵达人类之终极。

“尚美之心”,应该是自人之为人时起,就已“人皆有之”的。保存火种,为着“取暖御寒”,为着“鲜美肉食”,固然也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但是,人会在 “取暖御寒”之时追求衣服的审美,也会在“品尝美食”时注意自己的吃相。有人云:“人是审美的动物。”此应该不为虚言。“人猿相揖别”,不止是“几个石头磨过”,而应该是心生“美意”。所以,两位古人类学家“专家气”十足,“趣味性”不够;而托姆则虽已成数学大家,仍不失童心,他的思考与理解,更能接近人的本质,“童心”仍未泯灭。

至于那两位古人类学家“童心”泯灭与否,故事未有提及,我们不妨作出假想:听得托姆的回答,两位古人类学家“颔首然之”,那即可证他们两个仍是“童心在焉”,只是未从“美”的角度思考而已;如果他俩“哂之斥之”,以为托姆是“吃饱了撑的,饿你三天,让你眼里冒出‘灿烂多姿’的火光!”那么,我倒不觉得托姆尴尬,倒是替那两位所谓“古人类学家”感到悲哀,他们真的离“人类”远矣!

真的不要让自己远离“人类”!保存火种,自然可以获得温饱,但还有最美最美的灿烂多姿火光,它灵动,美丽,它蓬勃,充满生机,在夜幕之下,和我们的生命一样,绽放出生命原本就有的美丽。努力学习,自然可以获得一个上好的高考成绩,也可以得到令你怦然心动的一纸大学通知书,但是,努力学习的过程,就是美丽的 ,它用计时以日的方式书写着我们的成长日志,也让我们获得成绩之外的丰富意义,这里有奋斗,有泪水,更有美丽。追求实用,自然可以让我们成为“有用之人”,但是,爱美懂美,更会书写出我们有情趣、有品位、有美感的“美丽人生”。

不妨再让我们作一假想:如果你我都坐在两位人类学家和托姆中间,如果你把这三件事情都一一进行体验,那时,我会感受到火光的炽热带给你的温暖,也会垂涎于那火种“烧出的鲜美肉食”,但是,相比之下,在我看来,你欣赏“灿烂多姿火光”的姿态,才是最美最美的。

【人民日报】

2017年7月4日,《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郑重发声:《美育是一种刚需》。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

根据教育部日前与13个省(区、市)签署的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当地政府将会同教育部门支持学校美育发展,建立美育评价制度。这是《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印发之后,推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在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妆容精致地在你身边神采奕奕地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于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于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不断完善相关课程,配备充足的教师,探索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例文】

1. 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

对于古人类为何保存火种的问题,古人类学家认为此举是为物质需求,这是从实用角度来说的。而数学家托姆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复:火光灿烂多姿,是最美最美的。无疑,托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考量。

诚然,作为一般生物而言,物质的实用价值十分宝贵,但对于人类而言,仅有实用是不够的,人应该还有更高的审美追求。因此,我认为,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

物质的一大基本属性便是实用。人生在世,离不开物质,正是物质的诸多实用价值才得以维系人的生存,就这一方面来说,物质的实用性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实用物质,何谈生存?何谈发展?物质是一切可能性的起点,是我们生存的必备条件。

但仅此就足够了吗?我们生而为人,如果仅仅是为生存,便与世上其它生物何异?我们应该还肩负其他使命,譬如我们首先应该习得生活之道,一种高于物质生存的存在形式,我们应为满足精神上、审美上等高层次的需求而存在,而奋斗,这使得我们作为生物却具有了与其它物种截然不同的能力——创造。我们因求美而独特,因求美而智慧。历史上多次为求美为求乐而产生的矛盾,而引发的思想运动使人类思想更活跃、更智慧。实用诚然可贵,求美价更高,因为它使人类成为独特的存在,使大类不断进步,成为精神上的巨人。

求美思想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提高审美、思考能力自然也是我们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一大方式。至于如何提高相关能力,我认为,懂得发现美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步。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而比起创造美,发现美对人而言便显得格外重要。夜空中的火光便是一种美,潮涨潮落、侯鸟群飞也是一种灵动的美,甚至于灾难前的互相帮助,困境中的相互扶持,更是一种可贵是人性之美。懂得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种种人情、人性、人格之美,才能更为深入地领略生活之道并借此创造更多的生活之美。人的精神境界才能更臻完善。

除了发现美以外,同样重要的是要学会抵御物质功利性所带来的诱惑。倘若深陷入功利之中,只是一味追求所谓物质财富,发现美的双眸极有可能因此而合上,更有可能在放纵物质欲望之路上越走越远。这样的生存方式并非是在求美,而是在践踏美。在求美的道路上,物质财富的增长是附带的结果,绝不是我们生活的最终目标。不被功利遮望眼,才能追求真善美,想要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就必须尽可能地避免陷入功利的泥谭。

实用诚可贵,审美价更高。生而为人,懂得在浮世中尽享美、创造美,其灵魂也终将是剔透而美丽的。

 【类似命题】

阅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60分)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

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用处。”庄子说:“懂得没有用处方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大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既然如此,那么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惠子说:“当然没有用处。”庄子说:“如此说来,没有用处的用处也就很明白了。”

庄子又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请联系生活经历或自己体验认识,选择适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006高考作文】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范文】

序号

题     目

得分

01

要面包,更要水仙花

60

02

生活,也是别有一番诗意

57

03

在物质生活中诗意地栖息

58.5

04

只为那最美的姿态

57.5

05

温一壶月光下酒

57.5

06

在心中点燃“美”的火种

56

07

烟火下的肉食,面包上的水仙花

54

08

取心火之辉,存世界之美

57.5

09

“有用”之外,“无用之用”

56.5

10

物质之上,还有诗和远方

56

编号:01号  考生号0306201178  得分:60

要面包,更要水仙花

勒内·托姆曾与两位古人类学家讨论古人为何要保存火种。两位古人类学家说是为了取暖御寒,获得鲜美的肉食。而勒内却给出了另一种答案,为了欣赏灿烂的火光。(准确引述材料,精准剖析题目,抓住“而”这一转折词,突出“勒内”的独特思考。)

同一个问题,却有两种不同境界的回答。古人类学家研究古人类多年,脑中充斥着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他们严谨科学,得到了有助于更好研究人类的答案,而勒内却与这两位长年浸泡在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忘记了“美”的古人类学家不同,他身为著名数学家。拥有一颗理性之心的同时,却同时拥有一颗诗意的灵魂,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展示出小作者透过想想看本质的能力——分别对材料的两种具体答案进行抽象处理,指出两个不同答案之间投射出的不同价值判断。御寒取暖对应理性注意、现实主义的价值判断,火光之美指向诗意、审美的价值判断。语言简练,剖析精准。)

两种回答,两种心态,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差别。实用主义注重人的物质生活,注重使生活要素有机结合以便利人们生活;浪漫主义注重人的精神生活,注重以美的要素充斥人们心灵。实用与浪漫,物质与精神,两对矛盾,鲜明对立。(指出两种答案的背后是本质的不同,并通过对比差别,建立为两者关联,指出两者的现实关联是矛盾对立的。但此处内容思域第二段重复,同写区别并没有更进一步。且第二段指出两者是别是理性、现实与诗意的区别,这里同义替换成实用与浪漫之别,意脉不连贯。建议第二第三段综合成一段。)

究竟哪一种更好更优呢?实用主义可以改变人们物质生活,没有实用主义,哪有生产工具的进步,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开展,哪有如今便利的交通,发达的互联网,先进的航空航天?人类哪能从原始状态发展成今天这般模样,而浪漫主义,可以充实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没浪漫主义,我们哪能阅读那么多惊奇梦幻的故事,哪能看见那么多神奇美妙的绘画,听见那么多震人魂魄的音乐?由此可见,二者虽对立,但我们不能缺失其中任何一方,二者在这方面是统一的,共同改变着人类,发展着人类。(此段从人的需求的角度重新审视“实用”和“浪漫”的价值。进一步提出:两者虽对立,但正是二者的同意改变着人类。该段句式富于变化,先设问引出观点,再排比句式中嵌套否定的假设论证分析,一气呵成,富有气势。)

 而现实往往是,人们更多注重物质富足,却轻视了灵魂陶冶,有些家长认为厚重的文学书籍无用,浪费时间,不如买教辅。有些房主在布置房屋时,认为花草盆栽,绘画摆饰无用,不如多买几张桌椅,几个电器;有些城市认为绿地森林无用,不如多建几栋工厂,发展经济,从个人生活到社会生态,实用主义似乎独占鳌头。(此处结合现实,综合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由小到大,从个别到整体。冷静客观地指出当前实用至上的价值偏差。)

 也,我们不能这样生活,我们要财富,要便利,要富足,我们也应该要鲜花,要鸟鸣,要美好心灵。我们也许能够这般生活,放下课本习题,走进经典名著中人物的悲欢生活;停下忙碌的脚步,去浏览世界各地,探访江河湖海;我们的城市可以要高楼大厦,也要有鸟语鸣唱,绿意葱茏,我们要有创造富足生活的理想,更要记得诗和远方。(以散文化的语言重申观点。化抽象为具体,使“要实用更要美”不仅是一个鲜明的观点,更是一个个具有感召力、感染力的具体的情境和选择。)

有哲人曾言,我宁愿不要赖以生存的面包,也要一株芳香馥郁的水仙。我认为,面包是生活所需,当然要,而那娇丽的水仙,我更当要。要面包,更应要水仙。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迈开脚步,头顶星光,拥抱美好前程和未来。(最后引用这人观点点题的同时升华主旨,语言优美雅致,如一气质佳人,可观可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