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结尾的写作技巧
分析到细处,方显其“深刻”——材料作文“初心”升格指导与示例
豹尾
(1)首尾一致,前后呼应
2011 年北京卷,材料作文“中国队包揽世乒赛冠军”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原则与奥林匹克精神。
……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天下无敌的落寞
我依然为中国队加油叫好,如果有可能,我可能是观众席上拉着五星红旗,呐喊于金发碧眼的那个东方面孔,我也会为整届比赛只奏起许多遍《义勇军进行曲》而热泪盈眶。但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卷走所有金牌的乡亲们高歌而去,我会莫名感到落寞,转身向无人的角落叹息一声,淹没在欢乐的人群中。
也许我是想起了武侠小说的那个背影:英雄在击败了所有的对手后,走向大漠深处那轮正在缓缓沉没的血色夕阳,背影被燃烧的红色撕出破碎的边缘,天下第一,实至名归。我只是觉得他正默默地走向生命的尽头,沉默无言。
也许我是想起了在市体工大队见过的孩子们训练的场景:十七八个年纪不过六七岁的孩子”一‛字排开在地上,做着双腿的拉伸,小而灵巧的眼睛紧紧地闭着,豆大的汗珠自额头如雨而下。他们告诉我,那种痛像要被撕裂开。说着,他跳着跑开回到同伴们的游戏里,短短十分钟的自由休息每秒都很宝贵。我抬眼看到西墙张贴的那几幅大大的运动员照片,他们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世界冠军,照片中人人胸前都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牌。这块训练场流下过几千个孩子的汗水、泪水,相比之下,微笑俯瞰全场的几张照片显得孤单寥落。
再后来,每次我走过训练场的大门,都低头快步走过,我感觉墙上那几双目光狠狠地盯着我的后脊梁,咒骂我那个离经叛道的古怪悲悯。只那一次,我看到训练的场景,与一个孩子短短对话。只一次,便已印象深刻。
我猜测,走到世界级的领奖台,这一路要过多少关?市队、省队、国家队……那么,有多少半路折翼的孩子?他们又去了哪儿?
也许我是想起了父亲的那个老朋友:他曾经是叱咤风云的世界冠军,在不过五十出头的年纪满身伤病,手腕因长期握拍而患风湿,连凉水也碰不得。我脑海中他的形象定格在藤椅里,那已是摆摆手,目送我们走的半老人。我们举全国之力,晋级,夺冠,包揽冠军!谁为那些站在顶峰的冠军们送一件御寒的风衣?山顶风大,冷。
盖世英雄自断经脉,只为让自己的武艺成为绝学,让这种无可匹敌的完胜成为绝唱。与其如此,我倒愿意让他过渔樵的生活,没事用一阳指砍个柴,九阳真经生个火,惹急了,用狮子吼和老婆吵个架。
2012 年北京卷,材料作文“铁路巡道工”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
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的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平凡,伟大
从小父母老师总是在教育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记得小学时代,老师曾经问我们每一个同学未来的理想是什么。当时最流行的是教师和科学家,所以当老师问到我的时候,我也说是科学家,但内心深处只是想开个小卖部,当时年岁太小,只是认为开小卖部可以天天吃零食而已。但我又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被老师批评。当时有一个同学倒是很直接,说自己的理想是开饭馆。这个想法和我的差不多,结果,被老师一顿痛斥,听说还被请家长来着。
英雄固然伟大,可还是凡人更多。人总是要长大的,随着时光流逝,当初儿童的我们成为了社会上的一代新人。90 后就是对我们的统称。说我们眼高手低,缺乏耐心,缺乏崇高感、使命感。对,这也许是每一代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的通病。现在街上拄拐的老大爷七十年前也和我们一样。
为什么我们总要违背真实的想法而习惯于唱高调?只能说教育还是有问题。说什么从小要胸怀大志,以后高考一定要考清华北大。可现实并不是这样,清华北大名额有限,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教师和科学家。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人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
老计何许人?最多不过一个安全巡查员。他平凡吗?太平凡了,就和城市中随处可见的环卫工人一样。他伟大吗?伟大,平凡而伟大!他平凡是因为他职业平凡,他伟大是因为他爱岗敬业!
没有必要必须是教师、科学家,英雄、伟人。作为一个平凡人,挺好。参加工作,各行各业,只要爱岗敬业,我们都是英雄!职业没有贵贱之分。
不久之前我偶然遇到当初说要开饭馆的那个同学。他告诉我,他当初的梦想实现了,他自己开了个中型饭店,就在当年学校的对面,还请我们当年的老师剪彩来着。
平凡没什么不好,只要爱岗敬业,平凡也伟大。
(2)紧扣标题,发挥主旨
全国I 卷,材料作文“乌鸦与老鹰”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饼大不过烙它的锅
我们习惯于听到“梦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习惯于重复那句在脑中浮现千遍的“一切皆有可能”,更常常用“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来激励自己的精神。然而,我们可曾认认真真地思考过:一切梦想都能实现吗?
乌鸦不顾自己势单力弱而敢于向硕大的山羊冲击,其勇气的确令人钦佩。但它竟未考虑自己的本质仅是一只乌鸦,这已经注定了它无缘搏击于长空,无缘用俯冲来捕捉猎物。如果说乌鸦是一张饼,那么它的先天属性便是烙饼的锅。饼可以变大,乌鸦可以有梦想,然而,饼大不过烙它的锅,乌鸦的梦想也不能超越它的先天属性。
对乌鸦扑羊,大多数人会给予嘲笑。而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人身上,人们却并不那么清醒了。大家都习惯把”坚持不懈‛当做人生信条,对于半途而废总会嗤之以鼻,认为那是懦弱的表现。
曾经,我看了一个谈话节目,主人公是一个坚持写作二十余年的老农,但不幸的是二十年来,他的作品没有一篇被发表。我不禁惊叹于他的执著,但更惋惜其浪费了的光阴。当他在结束语中说自己今后的打算时豪迈地说:“以后坚持写作,争取有更大进步!”顿时全场掌声一片。而我却默然,执著难道等同于成功吗?追求梦想难道就是低着头不分方向地一直跑下去吗?难道我们不能停下来看清烙自己这张饼的锅有多大吗?
诚然,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但这种潜力肯定只能在最适合自己的领域里发挥出来。牛顿画不出传世杰作《蒙娜丽莎》,达〃芬奇搞不懂什么叫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无法像艾森豪威尔那样在战场上傲视群雄,鲁迅不可能在球场上风驰电掣,但他们都是人类中最杰出的分子。他们之所以成功,是他们看清了烙自己这张饼的锅有多大。
他们没有把精力放在突破锅的限制拓展新领域上,而是在限定的范围内,让自己做到最好!
我们要认真审清自己实际情况,不要因存在的缺陷而气馁,只要懂得发现自己的长处,我们也会烙出美妙的饼来。
(3)似结未结,余韵悠长
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其实,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他的人生发展密切相关。请以“谈底色”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谈底色
绘画时,人们习惯于先着一层底色,定下主色调,再开始自己的创造。于绘画而言,底色为整个作图提供了大致方向,指导人们的创作。而人生旅途,与绘画过程多么相似:人们先选择自己人生的追求,然后逐层铺陈浸染,完成自己绮丽多彩的人生,画作大功告成。
人的底色是什么呢?不是人们出身的贵贱,而是源于自己最初的纯粹的信念。具有什么样的底色,也许并不是人们所能决定的:也许少时颓废不知事,并未有什么向善的信念;有人却又是少年纯粹。但选择什么样的底色却是人们所控制的,而选择纯粹的底色,便能使人生绮丽多彩,人格和事业均能有所成就。
纯粹的底色永远在人们的心底点着一盏明灯,使人不迷失在物欲世界中,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科学家们是最有这种纯粹的。张弥曼,古鱼类学家,花了二十五年完成一件鱼类标本,六十年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同期的科学家有的成名了,湮灭了,被物欲世界的盛名所拖累,便久而久之地暗淡了。他们的底色最初也许是纯粹的,但他们选择了乱画一通,抛弃了纯粹,而变为乌黑湮灭。张弥曼,最初也不是一众纯粹之中的某一个人,被强制分到古生物专业的她,刚开始也不知何为纯粹。但一旦下定决心,她便决定为自己铺垫一幅纯粹的底色,于是二十五年也未让物欲和成名之念萦绕于心,底色纯粹使她专注和坚韧,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为了世界杰出的女科学家。
不纯粹的底色则会使人退缩迷失,湮没无闻。落马贪官比比皆是,当他们因为清廉实干、带着一腔热血闯上高位。而后,他们亲手选择的不纯粹的底色毁了他们,使他们不仅事业无成,身陷囹圄,不得不叹息着:“早知当初”。但实际上,这样的不纯粹的底色,又何止几个落马官员唯独拥有的呢。古有颜回“一箪食”也安于贫困,用自己纯粹的底色,绘制出厚重古朴的画卷。如今芸芸众生,幼时天真地说:“我要当科学家报效祖国”,而今日问来,尴尬应付了事,而后又被舒适的生活包围了,哪里还记得当初那真挚的情怀呢?底色最初便是千差万别,但人们对于自己如何构思和重塑自己的底色,却多以不纯粹草草收场。先不提他对社会是否有贡献,单说他自己,是否有悔于自己选择的草率落笔呢?
恐怕,我也得说是的。 问题结尾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事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拒绝平庸 引例结尾 描述不清
哲学家萨特的一位朋友出车祸之后却高兴异常:“我终于出事了!”一句话弄得哲学家愕然。日子平淡无奇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连车祸都当成了拒绝平庸的一种文化。
当然,这种想法太过极端,在日常生活中,“拒绝平庸”最常体现在穿着中。
红衣服,绿裤子,黄头发……每当在街上看到“奇装异服”以标榜自己不平庸时,我总会不禁想到霍尔顿。
当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风靡美国之后,街上总能看见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红色鸭舌帽装扮的男孩子。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个性,彰显与众不同之处。可转念一想,这种“拒绝平庸”的方式到底还是塞林格预设好的,扎堆的红色鸭舌帽不也是新的平庸了吗?
拒绝平庸的方式不是模仿他人,更不是举止“雷人”,行为出位。后一点我们从诸位网络红人的身上已经领教得够多了。
你敢说博尔赫斯平庸吗?你敢说熊十力平庸吗?
不敢!
他们精神的独特性和独创性是其能够拒绝平庸的根源所在。我们徘徊在博尔赫斯的“迷宫”之外,我们默念“十力要语”……
拒绝平庸还在于在独立精神的指引下,勇于追求新的道路。哈佛大学教授乔治〃桑塔亚在讲授最后一课时,窗边突然飞来一只知更鸟。乔治凝视着美丽的鸟,过了好一会儿,面向听众说:”对不起!我与春天有个约定。说罢,疾步而去。这是真性情的流露!当我们的眼力能够窥见大美之所在时,我们当勇于突破陈规陈说,迎着我们内心某个遥远的呼唤,走向独一无二的道路。
拒绝平庸,实质还是建立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核并勇敢地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下去。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上帝创造了我,然后将模子打破。我们切不可辜负造物主的一番美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