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4月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20届浙江省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部分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舟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湖州市湖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线上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2020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试卷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衢州四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0届浙江省名校联盟新高考研究卷(四)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浙江省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衢州二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进       描/型       剥/噪而相

B.美/如       张/诉       羁/号呼

C./手       芭/牵       门/世功勋

D./据       曲/力       然/自吹自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了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既不离、若隐若现之中。

B.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

C.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踏来的时代,我们要认真思考怎么办。

D.因此,对后人来说,就有一个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批判的任务,明辩其时代风貌,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余风遗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甲]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 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乙]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归根结底,文明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不能不承认这种利用也会产生两种局限。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丙]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后果是耸人听闻的。

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觉察B.十全十美C.并且D.耸人听闻

4.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B.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的过程只不过是人类顺从自然的巨大力量,承认自然的制约与命令,一步步接近自然的奥秘深处。

B.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诗词大会、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在文化知识得以普及的同时,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和传承。

C.《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片没有面面俱到地展示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是充分利用影像表达的优势,采用“顶天立地”的特殊结构,有选择地关注“国计”和“民生”。

D.类似于几年前手机、楼盘的“饥饿营销”,当前被许多网红餐饮店采用的排队营销术,虽然让商家赚得盆盈钵满,但餐饮业的市场秩序被严重扰乱了。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内容理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纪传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如《史记》,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 130 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

B.在“完璧归赵”一事中,蔺相如向赵王分析强弱形势,权衡曲直利害,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对策,并自告奋勇接受出使秦国的重任,可见其智勇双全、勇于承担责任。

C.《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使官左丘明所著,善于描写战争和记叙外交辞令,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D.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庄子》又称《南华真经》,是庄子及其后学所撰,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均出于此。

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去今之而葬焉           曰《指南录》

B.安能豪杰之流           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

C.人皆得以使之          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众不能堪,抶而之       宁许以秦曲

8.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③为巡船所物色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君何以知燕王          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⑦敢以烦执事       ⑧求人可使报秦者       ⑨震之以威怒

A.①/⑤②⑧/③⑥/⑦④⑨

B.①⑤/②⑧/③/⑦/⑥④⑨

C.①⑤/②⑧/③⑥/⑦/④⑨

D.①/⑤②⑧/③/⑦/⑥④⑨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用“牺牲”来表示为坚持信仰而死、为正义事业而献身,是从近代开始的。其实,“牺牲”二字在古代是指祭祀或祭拜的用品。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在中国古代,“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所以古人对祭祀之事非常重视,不但制定了严格、复杂的礼仪规制,_________________。规定用于祭祀的牲畜必须要用纯色,而且必须是完整的,只有纯色、完整的禽畜,才能叫做“牺牲”。___________,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动物所做的祭品了。正是由于“牺牲”最初是用作祭祀的,这些祭品是在舍弃自己生命而为大家祈福,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 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 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 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 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 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0.赏析第①段的划线句。

11.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12.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起梅花

①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 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 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 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 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②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 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 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③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 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 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④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⑤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⑥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⑦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 “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⑧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⑨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 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⑩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11)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13.作者连续写三位西方人对梅花的好奇而引发的故事,是否显得重复多余?

14.第⑨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哪些品质与格调?

15.请紧扣“书香”和“诗心”,谈谈你对最后一段划线句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 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杀之。不者,若属皆且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意外之事)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感谢)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                  (违背)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跟随)

C.令将军与臣有                         (嫌隙)

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以目示意)

D.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如果)

因击沛公于                            (座位)

1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言报项王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臣与将军戮力攻秦          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C.若属皆且所虏              请以赵十五城秦王寿

D.不如善遇之                 于是相如前进缻,跪请秦王

1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三称自己为臣,四称项羽为将军,迎合了项羽的自大心理,并把责任推到“小人身上”,打消了项羽的疑虑。

B.选文中人物个性鲜明:刘邦老奸巨猾、能言善辩,项羽优柔寡断、妇人之仁,范增老谋深算、杀伐果决。

C.轻信刘邦、出卖下属、设宴留饮刘邦、对范增示意置之不理、让项庄舞剑,项羽所犯的这一系列错误为日后自己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D.鸿门宴上情节精彩,张弛有间,范增举玦、范增召庄、项庄舞剑是为“张”,“项王默然不应”“项伯亦拔剑起舞”是为弛。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 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乡先生。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不可!”先生奇轼言,尽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汉中,论刘、项长短,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2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乡先生    示:给……看

B.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                      游:交游

D.汉中之言,无一不者                      酬:报答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亦人耳,何为不可             吾还也

B.先生奇轼言,尽告之             意北亦尚可口舌动也

C.淮阴侯见高帝汉中               日与北骑相出没长淮间

D.时虽未尽了,已私识之矣          竭诚吴越为一体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 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来传世,自己答应 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 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 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人墓碑记》)

(2)于是舍人相与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

(3)今两虎共斗,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某研究人员曾致力于研究某个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研究领域,结果意外获得新发现。不少人称赞他能审时度势,在新领域打开一片新天地;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就好比在一块木板上钻孔,却没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这样的研究少有意义。

这不仅是科学研究领域的问题,也是个人自我发展、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  biě,蹩 bié;mó;啄 zhuó,逐 zhú

B项, pìshēn;縻 mí,靡 mǐ

C项, wànlěikuàng

D 项,jié;鬈 quán,潜 qián;傫 lěi,擂 léi

故选C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

A项,不既不离——不即不离;

C项,纷至踏来——纷至沓来;

D项,明辩——明辨。

故选B。

 

3.D

4.B

【解析】

【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A项,觉察:指察觉,发觉,看出来。使用正确。

B项,十全十美:意思是指十分完美,毫无欠缺。使用正确。

C项,并且:指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使用正确。

D项,耸人听闻: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此处应该用“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

故选D。

4.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B项,问号改成逗号。“其延续与否”不是表示疑问,而是表陈述,不应该用问号。

故选B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 项,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的过程”;

B 项,搭配不当,“传承”与“重要性”搭配不当;

D 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 应为“但却严重扰乱了餐饮业的市场秩序”。

6.A“纪传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错误。纪传体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故选A。

7.B

【解析】

A项,墓:筑墓,名作动;名:命名,名作动。

B项,屈:使……屈身,使动用法;少:以……为少,意动用法。

C 项,隶:像对待奴隶一样,名作状;东:在东边,名作状。

D项,仆:使……倒,使动用法;负:使……承担,使动用法。

故选B。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①“何厌之有”的正常语序为“有何厌”,⑤“何以”的语序应该是“以何”,宾语前置句;②“不易其志”修饰“缙绅”,⑧“使报秦”修饰“人”,定语后置句;③“为……所”表被动,⑥“见”,被的意思,被动句;⑦省略句;④“于晋”,⑨“以威怒”,状语后置句。

故选C。

9.①对于祭品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②后来牺牲的含义逐渐宽泛    ③于是它便渐渐有了献身(自我奉献)之意    

【解析】

【分析】

【详解】

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规定用于祭祀的牲畜必须要用纯色,而且必须是完整的”分析,此处主要讲对于祭品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第二处,结合“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动物所做的祭品了”分析,此处主要讲“牺牲”的含义逐渐宽泛。

第三处,结合“舍弃自己生命而为大家祈福”分析,“牺牲”渐渐有了献身(自我奉献)之意。

 

10.①这句话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进步”实则是“堕落”;②讽刺了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味“送去”,导致文化堕落的媚外行径。

11.①类比论证。②把尼采自比为太阳和中国一味送去的行为作类比;③用尼采的发疯,形象生动地证明了中国如果一味奉行“送去主义”,最终会导致亡国灭种的下场。

12.揭露了“送来”的危害(帝国主义的经济、文化侵略),体现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拿来主义”的内涵。

 

13.不重复。①写西方人对梅花的不解,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 渴望。②作者借几个故事逐步阐发了梅花的内涵,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结构 上层层递进。

14.情境 1:万木萧瑟,大雪压境——凌霜傲雪的风骨(不畏风雪、坚忍不拔);情境 2:千年老梅,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绝处逢生的生命力(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情境 3:淡云晓日,薄寒细雨,小桥清溪,明窗疏篱,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超凡脱俗的品格(不庸俗)。

15.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人爱梅,种梅,写梅,赏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梅花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清高孤傲精神的象征;表达作者对梅花品格的赞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积淀、形成)的深厚文化内涵。

 

16.C

17.D

18.C

19.沛公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并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函谷关,一点东西都不敢占为己有,登记官吏、百姓,封好财物仓库,等待将军到来。”

【解析】

【分析】

16.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谢”,道歉。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

B项,“从”,使……跟从。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

D项,“若”,你。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

故选C

17.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介词,把;介词,因为。

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

C项,介词,被;介词,替。

D项,介词,趁机。

故选D

18.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轻信刘邦、出卖下属、设宴留饮刘邦、对范增示意置之不理、让项庄舞剑,项羽所犯的这一系列错误为日后自己的失败埋下了祸根”错误。“出卖下属”不明确,出卖的不是项羽的下属,出卖的是刘邦的下属曹无伤;“设宴留饮刘邦”不能看作是项羽所犯的错误,反倒是一个好时机,只可惜他没有好好利用;“让项庄舞剑”也不是项羽所犯的错误,是范增让项庄舞剑。

故选C

19.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奉”,恭敬地捧着、拿着;“卮”,酒器;“为寿”,古时献酒致祝颂词叫为寿;“婚姻”,指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秋豪”,秋天动物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籍”,登记;“府库”,仓库;“而”,连词,表目的,来。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随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的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 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 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20.D

21.C

22.B

23.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解析】

【分析】

20.D项,“酬”,实现。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

故选D

21.A项,代词,这样;副词,还是。

B项,介词,把;介词,用,凭。

C项,都是介词,在。

D项,表转折的连词,却;表顺程的连词,那么。

故选C

22B项,“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有违文意。结合“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分析,然而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唯独没有结识范文正公,我认为这是平生的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实现了我往昔的愿望。

故选B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 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 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 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 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人家写文章宣传就能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英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唯独没有结识范文正公,我认为这是平生的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实现了我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都本来在乡 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亮在草庐中与刘备谈论曹操、孙权的事,谋划如何取代刘璋,凭借蜀地的资源,所以才能 争夺天下,并且终身没有改变他曾经说过的话。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 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 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就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忘记片刻都是不可能的。 像火的热,像水的湿,大概是他的天性之中就有这样不得不如此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 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拜他为老师,并且尊敬他。

24.(1)亦以明死生之大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3)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