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高考前作文写作讲解:结构与扣题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让议论文有“据”可依可用、议论文写深刻八法


广东、四川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学年广东省佛山三中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2020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南雄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0 年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第二次线上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0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2020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广东省广雅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

广东省四大名校2020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一(下)段考语文试卷(一)

广州市 2020 届高三年级阶段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4.18)

2020年广西玉林市、柳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语文试卷

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2019年广东省惠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学调联盟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模拟测试(一)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高三二轮语文强化训练语文试题(一)

2020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

广东省深圳市四校发展联盟体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东厦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语文试题

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广东省潮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潮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揭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联考优秀作文“低头的绝响”汇编

2020年广东省珠海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幼读朱熹研究《诗经》的著作《诗集传》,心中很有疑惑:雎鸠是情挚而有别的,君子与淑女是像它们的,那么,这明明是“比”而不是“兴”了。朱子所下的赋、兴、比的界说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赋和比都容易明白,惟独兴却不懂得是怎样一回事。看《诗集传》中他所定为兴诗的许多篇,还是一个茫然。

       数年来,我辑集了些歌谣,忽然在无意中悟出兴诗的意义。如“阳山头上竹叶青,新做媳妇像观音”,这里很可看出起首的一句和承接的一句是没有关系的。“新做媳妇”的美,并不在于阳山项上竹叶的发青,之所以会得这样成为无意义的联合,只因“青”与“音”是同韵。若开首就唱“新做媳妇像观音”,觉得太突兀,不如先唱了一句“阳山头上竹叶青”,于是得了陪衬,有了起势了。至于说到“阳山”,乃为它是苏州一带最高的山,容易望见,所以随口拿来开个头。这在古乐府中也有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我们懂得了这一个意思,于是用“关关雎鸠”兴起淑女与君子便不难解了。作这诗的人原只要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嫌太单调了,太率直了,所以先说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的最重要的意义,只在“洲”与“逑”的协韵。至于雎鸠的情挚而有别,淑女与君子的和乐而恭敬,原是作诗的人所绝没有想到的。八百年前的郑樵,他早已见到这一层。他在《读诗易法》(《六经奥论》卷首)中说:“关关雎鸠,是作诗者一时之兴,所见在是,不谋而感于心也。凡兴者,所见在此,所得在彼,不可以事类推,不可以理义求也。”他的解释是极确切的。

       在苏州的唱本中,有两句话写尽了歌者的苦闷和起兴的需要:

“山歌好唱起头难,起仔头来便不难!”

(摘编自顾颉刚《起兴》)

材料二:

       兄以“山歌好唱起头难”来说明“起兴”的必要,是不错的,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弟以为由近及远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所歌咏的情事往往非当前所见所闻,这在初民许是不容易骤然领受的,于是乎从当前习见习闻的事指指点点地说起,这便是“起兴”。又因为初民心理简单,不重思想的联系而重感觉的联系,所以“起兴”的句子与下文常是意义不相属,即是没有论理的联系,却在音韵上(韵脚上)相关连着。如《吴歌》“阳山头上花小篮,新做媳妇多许难”,“阳山”与“篮”皆习见之物,以兴主文的“新做媳妇”一名;这里不但首句与次句不相联贯,即首句上下截亦显系凑成,毫无理解,可是首句韵字“篮”与次句韵字“难”,音韵近似,便可满足初民的听觉,他们便觉得这两句是相连着的了。这种“起兴”的句子多了,渐渐会变成套句;《诗经》中常有相同的起兴的句子。这因此种句子唱得久了,流行得广了,要唱新歌的人也可借用;省得还要另起炉灶,另找习见习闻的事物编成句子﹣﹣那究竟费力呀。反正只须跟着韵就行;唱惯了的句子倒更容易入于耳、出于口,更容易发生效用呢。这起兴句的韵脚之重要,决不下于全句的内容。四言意少,常以两句起兴韵可在次句;七言歌谣,起兴常只一句,所以必有韵。

       诗有赋比兴之分,其实比兴原都是赋,因与下文或涵蕴的本义的关系才有此种区别。赋是直说;比是直说此事以譬彼事,而彼事或见于文中或否;兴是直说此事以象征彼事一一或用兄说,直说此事,任意引起他事。无论比兴,所直说的“此事”,原来必当是眼前习见习闻的事物。墨子论譬,说是“以其民知喻其所不知”,这正是比兴的作用,至于后来因艺术之美用比,则当另论。所以比兴与赋并无绝对的分别,只是说诗者的一种方便。

(摘编自朱自清《关于兴诗的意见﹣致顾颉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朱熹认为,《关雎》一诗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引出下句,是比而非兴。

B.顾颉刚认为,兴诗开首一句与承接一句之间的联系,仅仅在于句尾的韵脚相协。

C.郑樵认为,起兴句是创作时偶然所得的,作者并没有考虑它与下句的意义关联。

D.朱自清认为,民歌中一些起兴的句子因朗朗上口、传唱久远,渐渐会变成套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颉刚以辑集的歌谣为例,辨析《诗经》中“比”“兴”的问题,说理充分。

B.顾颉刚引用郑樵的话,进一步佐证自己对兴的看法,其源可溯,有理有据。

C.顾、朱二人都引述了民间歌谣,论证的方法相同,结论也相同,互为印证。

D.朱自清关于赋比兴的阐述,既指出其相同之处,又论及其差异,分析全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山歌好唱起头难”,顾颉刚引以论证起兴的必要,朱自清据此提出由近及远原则。

B.朱自清在顾颉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赋比兴无实质区别的看法,推翻了前人的观点。

C.曹操的乐府诗《短歌行》因每句仅四言,而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两句来起兴。

D.广东多个地区的童谣,常以“月光光,照地堂”作为起首的一句,这是比而不是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以往的重修,其唯一的目标在将巳经破弊的庙庭,恢复为富丽堂皇、工坚料实的殿宇,若能拆去旧屋,另建新殿,在当时无不更是颂为无上的功业或美德。但今天,我们须对于各个时代之古建筑负保存或恢复原状的责任。在设计以前须知道这座建筑物的年代,须知这年代间建筑物的特征;对于这建筑物,如见其有损毁处,须知其原因及其补救方法;须尽我们的理智,应用到建筑物本身上去,以求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不能像古人拆旧建新,于是这问题也就复杂多了。所以在设计上,我以为根本的要点,在将今日我们所有对于力学及新材料的知识,尽量地用来补救孔庙现存建筑在结构上的缺点,而同时在外表上,我们要极力地维持或恢复现存各殿宇建筑初时的形制。所以在结构上,徒然将前人的错误(例如太肥太扁的额枋,其原尺寸根本不足以承许多补间斗棋之重量者),照样地再袭做一次,这是我计划中所不做的。在露明的部分,改用极不同的材料(例如用小方块水泥砖以代大方砖铺地),以致使参诣孔庙的人,得着与原用材料所给予极不同的印象者,也是我所需极力避免的但在不露明的地方,凡有需要之处,必尽量地用新方法、新材料,如钢梁、螺丝销子、防腐剂、隔潮油毡、水泥钢筋等等,以补救旧材料古方法之不足;但是我们非万万不得已,绝不让这些东西改换了各殿宇原来的外形。

(摘编自梁思成《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中国营造学社会刊》1935年)

 

材料二:

       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是丝绸之路沿线上的重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许言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也是希瓦古城遗迹修复项目负责人。他接受本版(以下称《世界遗产》)采访时,仍远在尼泊尔参与九层神庙的文物修复工作。

《世界遗产》:此次希瓦古城修复中,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带来了明显效果吗?

       许言:“四原”原则,让古城的地理环境更协调,历史环境更匹配。维修文物本体时,该原则让文物建筑在“健康”的同时,历史信息又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

       但是,公众对文物的认识、理解会有偏差。让当地民众理解这种坚持,就需要我们给他们讲清楚。一方面是通过技术交流,在不断交流中达成共识;另一方面是我们进行宣传。这在整个援外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我们也是站在人类共同遗产的视角,去做文物保护修复的。文化遗产没有国界,所以从保护文化遗产这个角度来交流,更容易让当地的公众接受我们的理念和做法。

《世界遗产》:采用“四原”原则,对修复世界各地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许言:文物好比老人,对文物进行修复,就好比让老人益寿延年。我们坚持使用“原材料”,使文物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更好,同时也保证文物的安全。我们还保持“原工艺”和“原做法”,使维修和补配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接近原物本身,保证文物载体的真实性。我们还保留文物“原形制”,来体现文物载体的最大信息量。

《世界遗产》:此次希瓦古城修复的经验,对今后的文化遗产修复有何帮助?

       许言:文物修复的特殊性是“一事一议”。每一个文物保护的案例,都有独特性。对我们来说,文物保护工作也是个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此次文物修复,对我们将来维修这类建筑有很多积极作用。

(摘编自《中国“文物医生”谈修复》,《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23日)

材料三:

       2015年的大地震,让杜巴广场的九层神庙严重受损。九层神庙是一座砖木结构回字形建筑,具有极高的芑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尼泊尔地标性建筑之一,其修复工程是中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大规模文物援外项目。

       地震后的神庙,断壁残垣,险象环生,为了避免更多二次伤害,中方团队先对建筑体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无论是底基还是塔楼,全部是里二三层防护架、外二三层支撑架,封得严严实实。

       抢险阶段结束后,中方团队尽最大可能搜集、甄别、整理神庙的旧构件,分门别类做好标记,能保留的尽量保留,能利用的尽量利用。然而,中方的修复理念最初并不为尼方接受,尼方坚持所有受损部分的修复要达到“煥然一新”“返老还童”的效果。中方团队发现,尽管神庙外墙坑坑洼洼,看似破败不堪,其实墙体依然结实,强行拆掉重砌,不仅会使文物价值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为了说服尼方,中方团队赶制了一面实验墙,结果显示,修复的墙面美观且不失历史感。见到这样的效果,尼方欣然同意了中方方案除了传统理念和工艺,中方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应用在九层神庙修复上。应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邀请,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利用数字化技术,全面记录神庙的现状和文物历史信息。这样一来,修复工程的成果将得到可视化的阐释和共享。

(摘编自《中国工匠的高超技艺让我们重获希望》,《人民日报》2019年7月8日)

(1)下列的做法,不属于梁思成修复孔庙计划的一项是   

A.修葺设计之前调查建筑损毁的原因。

B.依照原来尺寸修复孔庙的承重额枋。

C.不用小方块水泥砖替代大方砖铺地。

D.在不露明之处用钢筋等加固建筑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援外文物修复工程中,针对公众在文物保护认知上的偏差,文物工作者有必要从人类共同遗产的角度进行宣传。

B.文物保护工作强调文物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因而希瓦古城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协调是文物工作者考虑的首要问题。

C.古建筑修复案例既具独特性又有共性,孔庙和希瓦古城的成功案例可以给其他古建筑修复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D.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十分重要,不仅能改进建筑材料和方法,还可以记录文物的历史信息。

(3)梁思成先生文物修复的理念影响深远,九层神庙修复工程中哪些做法体现了他的主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爬山

宗璞

       我喜欢爬山。

       山,可不是容易亲近的,得有多少机缘凑合,才能来到山的脚下。谁也不能把山移到家门前。它不像书,无论内容多么丰富高深,都可以带来带去,枕边案上,随时可取。置身于山脚才是看到书的封面,或瑰丽,或淡雅,或雄伟,或玲珑,在这后面蕴藏着不可知。若要见到每一页的景象,唯一的办法,是一步步走。

       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

       我们开始爬山。路起始处有几户人家、几棵大树、一点花草,点缀着这座光秃秃的山。向上伸展着的路,黃土白石,很是分明。到了一定的高度,便成为连续不断的之字形,从这面山坡转过去不知通向哪里。

       山路不算险,但因没有修整,路面崎岖,很难行走。我爬到半山腰,已觉气喘吁吁。转身不需要仰首,便见对面山上云雾缭绕,山脚的几户人家,也消失在那一点绿荫中了。

“能上去吗?”家人问。

       当然能的。我们略事休息,继续攀登。又走了一段,我心跳,头也发涨,连忙摸摸衣袋中的硝酸甘油,坐了下来。“不去了,好吗?”家人又问

       当然要去的!只要多休息,从容些就行。我们逐渐升高,山顶越来越近了。可以看见对面山头上的三根电线杆,而无须仰首了。这山头后面的山中有两间小屋。一前一后。“那里就是了!”有人叫起来。大家为之精神一振。人们加快了脚步。我还是一步步有节奏地走着山坳里不再光秃秃。森然的树木送来清凉的空气。走着走着。深深的山谷中忽然出现一堵高大的断墙,巨石一块块摞着,好像随时会倒下来。不知经过了多少年月,多少水流风力和地壳变化,叠成了这堵墙。这倒有点像黄山的景色。我忽然想起,去年今日,我正在黄山的云海中行走。

       对云水洞的向往阻止了关于黄山的回忆。我们终于到了。洞里会怎样?因为谁也不曾到过这类的洞,大家都很兴奋。进洞了,甬道不宽,地上湿漉漉的,洞顶也在滴水。灯光很弱,显得有些神秘。

       前面的人忽然发出一阵惊叹之声,我们进入了一个大厅堂。头上是一个大圆顶,这样的高大!似乎山也没有这样高。“那么山是空的了。”谁说了一向。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惊叹,灯光灭了,眼前漆黑一片,惊叹声变作惋惜的叹声。我们看到石的帐慢,又是这样高大!像是它撑住了黑色的天空。看到洞顶垂下的石钟乳,如同小小的瀑布。看得最清楚的是路边的一只骆驼。它站在那里,不知有几千万年了。第五厅较小,身旁石壁上级满了闪亮的雪花,头顶垂着一穗穗玉米,不知出自哪一位能工巧匠之手。等我们赶到第六厅﹣﹣最后一厅时,看到了一座座玲珑剔透的山峰,在明亮的灯光下,宛如仙境,据说这里有十八罗汉像。又是正要惊叹时,灯倏地灭了,只妤慨叹缘悭,不得识罗汉面。但是得睹仙山,也算是到了西天吧。

       限于时间,不能等下一次开灯。虽然只匆匆一瞥,那宏伟、那奇特、那黑暗都留在了我的眼前。回来的路上,大家仍兴奋地谈说,只因没有看全,稍有些遗憾。我却满意,因为这番见识,是靠一步步走,才得到的。

       我们又一步步下了山。车上人都睡了,我不由得又想起黄山上的那几天,那一次医生原不批准我上山,见我心诚,才勉强同意,我也准备半途而废的。到慈光阁的路上,只是一般山景,已经累了。上了庙后的从容亭,忽觉豁然开朗,远处的大谷,露出宽阔的石壁,如同敞开胸怀,欢迎每一个来客。小路便沿着这雄伟的山谷,向上,向上,消失在云雾中。谁能在这里止步呢?而且那“从容”两字用得多好!我常觉黄山的文化修养较差,是件憾事。这两个字,却是我一直不忘的。

       到半山寺,我已抬不起脚。猛拍头,看见天都峰顶的金鸡,是那样惟妙惟肖,顿时又有了力气。“上来吧!上来吧!”它在叫天门,也在召唤远方的陌生人,走吧,走吧,一步步从容地走,终究会到的。

       我一步步走着。看那大鳌鱼,那样大,那样高,那样远。我终于钻进了它的腹中,又从嘴里出来了。我在平天征上漫步,在东海门流连。我走的是现成的路,是别人一步步走出来的现成的路。徐霞客初到黄山时,是用锄凿冰,凿出一个坑,放上一只脚。如果在现成的路上还不能走,未免惭愧。当然,若是无心山水,当作别论。

       我登上了始信峰,那是我登山的最终级处。这峰较小,却极秀丽,只容一人行走的窄石桥下,深渊无底。远看石笋征,真如春笋出土,在悄悄地生长。峰顶是一块大石,石上又有石,我没有想到,上面又写着“从容”二字

       我从容地下了山。因为未上天都,有人为我遗憾。想来我虽不肯半途而废,却肯适可而止,才得以从容始,又以从容终。

       后来一直想写一段关于黄山的文字,又怕过于肤浅,得罪山灵。不料从小小上方山的浮光掠影中联想到去年今日。无论怎样的高山,只要一步步走,终究可以达到山顶的。到达山顶的乐趣自不必说,那一步步走的乐趣,也不是乘坐直升机能够体会到的。

       不一步步爬,可怎么上山呢?

       我喜欢爬山。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从对山的感悟谈起,接着记叙了自己两次爬山的经历,由攀登上方山写到去年今日游历黄山,行文流畅自然,语言简洁精炼。

B.作者写上方山云水洞这部分浓墨重彩,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引人入胜,富有可读性。

C.作者回忆黄山之行,以游踪为线索,从慈光阁、从容亭到半山寺,经过大鳌鱼,再到平天、东海门,最后至始信峰,脉络清晰

D.文章最后一句“我喜欢爬山”,融入了对亲情、生死等问题的感悟,意蕴丰富,给读者以启迪,并与开头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

如果在现成的路上还不能走,未免惭愧。

(3)本文记述了登上方山和黄山的经历,两次登山过程相似,体悟相近,却不显重复。请结合文本简析这样写的好处。

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君名桂,字天士,号香岩。祖紫帆有孝行,通医理,至君阳生而精其术。范少参长倩无子,晚得伏庵太史,生无谷道,啼不止。延医视之,皆束手。阳生翁至,曰:“是在膜里,须金刀割之。”割之而谷道果开。太史既长,为紫帆公作传以报焉。

       君少从师受经书,暮归,君考阳生翁授以岐黄学。年十四,翁弃养,君乃从翁门人朱君某,专学为医。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

       君察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如见五脏症结,治方不执成见。尝云:“剂之寒温,视疾之凉热。自刘河间以暑火立论,专用寒凉;东垣论脾胃之火,必务温养,习用参附;丹溪创阴虚火动之论,又偏于寒凉。嗣是,宗丹溪者多寒凉,宗东垣者多温养,近之医者,茫无定知,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甚至朝用一方,晚易一剂,而无有成见。盖病有见证,有变证,有转证,必灼见其初终转变,胸有成竹,而后施之以方;否则,以药治药,实以人试药也。”持论如是。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贩夫竖子,远至邻省外服,无不知有叶天士先生,由其实至而名归也。

       居家敦伦纪,内外修备,交朋忠信。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竅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配潘孺人,子二:奕章、龙章。亦善医,以君名掩。孙二人,曰堂,曰坚。曾孙三人,习儒业,食君之德,高大家声,将于是乎在。

       论曰:“自太史公传仓公,件系其事;陈承祚作华佗传因之;后戴九灵、宋景濂仿其体作名医传。君不欲以医自名,并不欲以医传后。临殁,戒其子曰:“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又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 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呜呼!可谓达且仁矣!

(节选自沈德潜《归愚文钞余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B.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C.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D.人以事就商/为剖析成败/利钝如决疾然/洞中窾会/以患难相告者倾橐/拯之/无所顾藉/君又不止以医擅名者/殁/年八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本义是老、长寿,古代常用作对父亲的称呼,后来也可特指死去的父亲。

B.岐黄,指岐伯和黄帝,中医奉以为祖;后来以“岐黄”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C.弃养,父母逝世的婉词,谓父母去世而子女不能奉养,亦泛指尊者、长者死亡。

D.察脉,中医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又称“望”,与闻、问、切并称“四诊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桂从小继承家学,医术高超。受家庭熏陶,少年时即随父学医;他诊断疾病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治方不拘于成见,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B.叶桂反对盲目效仿,持论精辟。他认为疾病的表现多种多样,应根据病程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施以方剂,以避免盲目泥古、以人试药的流弊。

C.叶桂重视内外兼修,忠信仁义。他在行医之外,还谨守伦常纲纪,重视修为,在待人接物方面,诚实有信,热心助人,医术和仁义相得益彰。

D.叶桂深谙从医之道,见解独到。他告诫儿子,医者可为而又不可为,做个好医生既需要天资聪颖,又需要博览群书;他的后代都没有从医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朱君即举翁平日所教教之,君闻言即彻其蕴,见出朱君上,因有闻于时。

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濠州观鱼台作

叶梦得

       渺渺楚天阔,秋水去无穷。两淮不辨牛马,轻浪舞回风。独倚高台一笑,圉圉游鱼来往,还戏此波中。危槛对千里,落日照澄空。

       子非我,安知我,意真同。鹏飞鲲化何有,沧海漫冲融。堪笑磻溪遗老,白首直钩溪畔,岁晚忽衰翁。功业竟安在,徒自兆非熊

[注]本词作于1138年,词人时年62岁,任建康知府。濠州观鱼台相传为《庄子•秋水》中庄子与惠子观鱼论辩之处。圉圉:困而未舒貌。磻溪遗老:指姜太公,传说姜太公在磻溪垂钓时遇文王。兆非熊:指明主将得贤臣的预兆。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描写了词人身处高台之上所见的秋水日暮之景,由远及近,营造出广阔渺远的意境。

B.“轻浪舞回风”即“回风舞轻浪”,其中“舞”字用得极为巧妙,形象地写出风掀江浪的情态。

C.上阕写大江之中游鱼戏水,不仅点题,同时也以鱼写人,表达词人纵情山水的自在和快乐。

D.词人化用了庄子的言和事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将典故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笔法灵活。

(2)词中运用姜太公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   ”一定会以各种苦难来磨砺他的身心,激励他的身心,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   ”。

(2)李白在《蜀道难》先以“六龙回日”的神话极写山势的高峻,以“   ”描写激浪回旋的河川,再以“   ”一句用拟人的手法衬托山之高峻。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寥寥数语,描绘出了“羽扇纶巾”的周瑜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欢汉服等传统服饰,形成一股复古风潮。在崇尚“古风”的群体中存在着一种倾向:严格遵从传统形制。他们认为,与一般流行文化不同,古风中使用的文化符号要者虑规范性,穿着汉服要接受传统要求的制约,尽管好不好看都不能随意,这就如戏曲表演,穿戏服讲究的是“宁穿破,不穿错”。某些古风作品因随意、粗糙,备受批评古风发展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兴趣与商业之间的平衡。当商业模式介入到原本基于共同兴趣而形成的小圈子后,兴趣爱好不再是主要推动力。出于成本考虑,商业营销也常有_______之举,与传统要求背道而驰。(  ),以保持纯正的古风。不管怎样,古风在年轻人中的流行,还是让传统文化以时尚的方式再一次_____了活力。流行成为经典,需要在大量试验和探索中______.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为土壤,把生活当舞台,让我们对古风流行文化的发展成果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风中使用的文化符号要考虑规范性,汉服穿着要接受传统要求的制约,即使好不好看都不能随意。

B.古风中文化符号的使用要考虑规范性,穿着汉服要接受传统要求的制约,无论好不好看都不能随意。

C.古风中文化符号的使用要考虑规范性,汉服穿着要接受传统要求的制约,即使好不好看都不能随意。

D.古风中使用的文化符号要考虑规范性,穿着汉服要接受传统要求的制约,无论好不好看都不能随意。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革故鼎新

迸发

提炼

翘首以待

B.标新立异

暴发

提炼

翘首以待

C.革故鼎新

暴发

淬炼

拭目以待

D.标新立异

迸发

淬炼

拭目以待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求纯粹古风的年轻人及时反思,远离这些变味的运作,与商业隔离

B.这些变味的运作使追求纯粹古风的年轻人及时反思,与商业隔离

C.这些变味的运作使追求纯粹古风的年轻人与商业隔离,及时反思

D.追求纯粹古风的年轻人因这些变味的运作,与商业隔离,及时反思

8.(5分)南粤中学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分析报告。下图是文佳同学语文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请据此补出对话空缺处的文字。要求:语言连贯得体,每处不超过20字。

 

文佳:老师好,从学习分析报告看,我三次的阶段学习评价都没有达到目标,我是否要在作文上花更多的时间,您能给我提些建议吗?

刘老师:从图上看,你努力的主要方向并不在作文。你看看真正的短板在哪里呢?

文佳:哦,   ,需要加倍努力。

刘老师:对的,“语基不牢,地动山摇”。你再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呢?

文佳:让我仔细看看,   ,还要加强。

刘老师:成绩时高时低,你要在这个板块多下点功夫。

文佳:谢谢老师!我明白了,原来学习不能只盯着分数,关键是   

刘老师:没错,学习要有的放矢,科学分析。

9.(6分)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出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表达流畅,与画线句句式相同。

夜幕降临,城市璀璨。身姿曼妙的广州塔流光溢彩,照亮千年商都            ……夜色下,一张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展示今日中华迷人的风采。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精准扶贫,共建共享,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的思考及畅想。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解答】(1)A.在原文中,这不是朱熹的观点,而是顾颉刚的观点。原文为:作这诗的人原只要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嫌太单调了,太率直了,所以先说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C.“结论也相同,互为印证”错误,两人得出的结论不相同,顾颉刚的结论是“所以随口拿来开个头”,朱自清的结论是“即是没有论理的联系,却在音韵上(韵脚上)相关连着”,也没有互相印证。

(3)A(B.选项内容无中生有,朱自清不是在顾颉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赋比兴无实质区别的看法”,原文也没有提及朱自清推翻了前人的观点。C.“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两句不是兴,是正常的陈述;D.“月光光,照地堂”是套句,不是比而是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解答】(1)B.根据“徒然将前人的错误。如太肥太扁的额枋,照样地再袭做一次,这是我所不做的”据此可以推出,这不属于梁思成修复孔庙的计划。

(2)B.“希瓦古城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协调”并非考虑的“首要问题”,原文“让古城的地理环境更协调,历史环境更匹配”为并列关系,不分轻重;与“文物保护工作强调文物的艺术和历史价值”的因果关系在文中也没有涉及。

(3)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现存构物寿命最大限度的延长”。九层神庙的修复团队先对建筑的底基和塔楼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保证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梁思成认为应追求文物建筑在外表上“维持或恢复现存建筑初时的形制”,九层神庙的修复团队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旧构件,不改变神庙墙体的外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解答】(1)D.文章最后一句,“我喜欢爬山”,没有融入对亲情、生死等问题的感悟。

(2)山是客观的存在,实实在在的山,不容易亲近,登山并不容易,只有实实在在努力攀登的人,才能登上山的顶峰,看到更美的风景。“现成的路”是相对于前人在没有路的情况下自己开路而言。我们现在更要向前人学习,勇于面对困难,一步一步努力,直到获得成功。

(3)内容更丰富,先写上方山再写黄山,作者所见更丰美,文章更充实;结构更灵动,两次登山经历彼此穿插,行文富有变化,增添了回环曲折之美;主旨更深刻,黄山的“从容”题字是文眼,与作者心灵契合,统摄全篇,两次登山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登上方山,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作者的感受和体悟。

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解答】(1)C.别人找他有事商量,他为其剖析成败利弊,如同诊断疾病一样,分析透彻明了,言词切中关键所在;别人以患难相告,他倾囊相助,无所顾惜。叶先生又不止是因为医术而享有名声的人,他去世那年,八十岁。“

(2)D.“又称‘望’”错,“察脉”指切脉,指“四诊法”中的“切”。

(3)D.“他的后代都没有从医的”错,根据“亦善医,以君名掩”可知,叶桂的两个儿子后来也从医了,只是名声不及他。

(4)即,立即;彻其蕴,透彻地领悟其中的道理;见出,见解超出;闻于时,在当时很有名声。译为:朱君就用叶阳平日所教授的内容教他,叶天士听后就能透彻地领悟其中的道理,见解超出朱君,因此在当时很有名声。

不杀人者,不伤害人的;是,这;刀刃,杀人的利器。译为:不这样,很少有不伤害人的,这就是把药物变成了杀人的利器啊。我死后,子孙千万不要轻易谈论行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解答】(1)C.“表达词人纵情山水的自在和快乐”赏析不正确,词中没有此意。

(2)表达词人英雄迟暮的落寞之情。姜太公晚年遇文王,得以一展抱负,而词人晚年却不被重用,只任地方官,自己的理想抱负无人能理解。

表达词人尽管年老仍盼望有所作为。姜太公即使年老仍能成就功业,词人以姜太公自比,希望自己也能在晚年建功立业。

表达词人对自己虚度光阴的自嘲。姜太公把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垂钓上,词人借此反思自己此前安于虚度光阴,未能建功立业。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解答】故答案为: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曾益其所不能(重点字:曾)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猿猱欲度愁攀援(重点字:逆、猿、攀)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重点字:樯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

(1)B

(2)D

(3)B

8.

我的语言运用成绩离达标还差很多。

我的现代文阅读成绩不稳定。

找准提升的主要方向。

9.

雍容典雅的紫禁城华灯初上,诉说百年变迁;活力四射的上海滩霓虹闪烁,引领时尚风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