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河北(邯郸)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0这个后起的整数是否属于自然数?这在现代数学界仍有争议。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的简牍中可以看到,至少在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算术中还不存在“整数零”这个数学概念。

       众所周知,相较于其他整数,“零”出现得相当晚。现代数学的整数符号0是印度人在公元5世纪发明的,传入中国就更晚了。中国先秦的古籍中,找不到任何表示这个整数的字眼,0根本没有出现过,“零”也只有“零落”一类的意思,尚未表示数字。

       学者研究指出,古代中国人是有类似“零”的概念的。比如中国哲学很早就有了“无”的观念,和“有”相对。再比如古人利用算筹进行计算时,会以空位表示该位“没有值”。但是,这些大多都是“空集”“空位”之类的观念,而非严格意义的“整数零”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甘肃居延肩水金关遗址出土了万余枚汉代简牍,其中一枚记录了如下一些数字:“负七、负五、负三、负一、得二、得四、得六、得八。”与之类似的是西北地区出土的几枚汉代简牍,这些木简应该是用于考核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的。用现代数学常识来看,这种数数方法显得十分别扭。但对于汉代人而言,这样计数再平常不过了。他们眼中整数的序列,就像现代人乘坐电梯一样﹣﹣从一楼往下一层,不是零楼,而是负楼。抽象地说,在他们看来,整数不是现代定义中数轴上的点,而是数轴上的线段。通俗地讲,他们的整数计算就是“囫囹数字,论个儿数”(其实严格地讲,当时也还没有现代数学意义上的“正负”概念)。这种数学观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风俗传统,直至今日仍有痕迹可循。

       从数轴的角度理解中国式的计时方法,所谓“两天”,只需要起点终点分别为第一天笫二天这两条线段的任意点,而不必积累满两个整天的长度。中国传统的服丧制度正是如此,按规定嫡子为父服丧须满三年,这里的三年是指二十五个月,而非三十六个月因为无论怎么算,二十五个月都能经过三个“年线段”。既然正整数的概念均为缺少左端点的线段,且没有零的概念,自然计数的起始点就是一而非零了﹣计算岁数的方式正是如此,出生就算一岁,中国人的传统是没有零岁的,所以除夕出生的婴儿,大年初一就已经两岁了。这种计“虚岁”的古老方法,很多现代中国人很难理解,其实这正是早期中国整数观念的孑遗。

       尽管整数的概念是数轴上的线段而非点,但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中国人仍在很早的时候就发明了分数。出土的先秦秦汉数学文献中频频见到发达的分数计算。古代中国发达的分数计算与相对落后的整数观念并存了至少几百年,迟迟不产生“零”,尽管很难想象,却偏偏就是事实数学界对0是否属于自然数的争论,当然都是从数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的。不过,如果改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根据汉代出土简牍所见的情况,“零”的确既不能说是“自然生的数”,也不能说是“数起来很自然的数”,确实一点也不“自然”。

(摘编自《汉简无“零”》,中国社会科学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0在中国古代数学概念中并不存在,这个符号是一千多年前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B.中国古代与“有”相对的“无”,其实就相当于现代数学意义上整数“零”的概念。

C.汉代人计数时有正数与负数,但二者中间缺少零,这就导致计算结果不够准确

D.0是否属于自然数的争论是一个数学理论问题,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明确的结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先提出0作为整数是否属于自然数的疑问,全文最后又与之呼应。

B.第四段列举汉代木简上的数字,用事实论证当时并不存在整数“零”这一概念

C.文章介绍中国计虚岁的传统,为了论证缺少整数零造成了现代人理解上的误区

D.文章涉及到了数学、考古、民俗等文化领域,融科普性、文化性、趣味性于一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古籍中没有整数0.“零”只有“零落”之意,表明古代中国数学整体上的落后。

B.正整数的概念缺少左端点而且没有零,这种现象导致自然计数起点为一而非零。

C.中国古代发达的分数计算和相对落后的整数观念体现我国古代数学发展不均衡。

D.从历史考证看,0不能说是自然产生的数,用起来别扭,因此说它是“自然”数不妥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荒漠化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題,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为了“治病”,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2015年,联合国又确立了一个“世界目标”: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境内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那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先后颁布了《防沙治沙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推行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制,相继实施了夭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对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进行严格保护和集中治理。通过实施重点工程,开展大规模治理,实现了荒漠化扩展态势整体遏制、荒濙化面积持续缩减、荒漠生态功能增强。

       为根治荒漠化这一“地球癌症”,我们开出了“中国药方”;为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个世界目标”,全世界需要继续努力。

(摘编自赵清建《根治地球癌症,中国成就几何》)

材料二

       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中国的内蒙古高原,历经30年的探索和努力,终于取得“人进沙退”的胜利,并形成了库布其模式,这一战胜“地球癌症”的良方为全球涉及10多亿人口的荒漠化地区和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信心与希望。

       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库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实践。日前,“库布其30年治沙成果总结暨服务

       一带一路’绿色经济推进会”在京举行。中囯生态环境领域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对亿利库布其治沙30年的实践成果进行总结认定,就库布其治沙对区域环境特别是京津沙尘天气影响进行分析评估。

       到今天,库布其模式已走向浑善达克、乌兰布和、腾格里、塔克拉玛干、青藏高原等中国西部荒漠化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并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更广袤的荒漠化地区带去绿色希望,也带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

(摘编自《亿利库布其治沙30年,为治愈“地球癌症”献良方》)

 

材料三:

       曾经,沙尘暴是北京主要的天气灾害,是北京人心中的痛。但如今强度和频次都在快速下降,最近的一次对沙尘暴的记忆还停留在两年前。这个已有1600年历史的农耕时代的产物在慢慢消逝,有哪些人在帮助我们忘记这段“天昏地昏”的记忆。

       为了探寻这个秘密,周刊君加入到现代汽车集团“内蒙古正蓝旗宝绍岱诺尔盐碱干湖盆治理”项目的媒体志愿者团队中,与来自京津高校的120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和现代汽车集团共同完成2017年的治沙之旅。历经8个小时车程,自北京一路向北来到了内蒙古正蓝旗宝绍岱诺尔。

       这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地方,既能看到芳草鲜美、牛羊成群,也能看到赤地千里、满目疮痍。

       这是北京现代汽车集团开展内蒙古治沙工作的第10个年头,再有1年,“内蒙古正蓝旗宝绍岱诺尔盐碱干湖盆治理”项目将圓满完成,与一期查干诺尔项目合计完成约9000万m2的植被种植。

       十年历程,呈现了“荒漠变绿地”的努力和奇迹;任重道远,荒漠化治理之路仍需更多投入与坚持。现代汽车在这条路上踯躅前行,用实际行动兑现¨绿色承诺”,还原¨环保初心”。

       现代汽车用实践证明,被称为“地球的癌症”的荒漠化,是能够治理的。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家的攴持下,现代汽车为盐碱干湖盆治理总结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他们用实践证明地球的“癌症”可以治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荒漠化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为了展开治理,联合国积极制定了相应的公约并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B.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沙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所以,从国家到地方都十分重视治理“地球癌症”的问题,并付诸有效的行动。

C.库布其模式是人类战胜“地球癌症”的良方,内蒙古高原取得的“人进沙退”的胜利就是个典型案例,它为人类战胜沙漠带来了希望。

D.北京人对沙尘暴导致天昏地昏的记忆由来已久,沙尘暴的根源就在内蒙古,北京现代汽车集团的治沙活动,使北京沙尘暴得到了明显遏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根治荒漠化这一“地球癌症”,我们国家、地方、民间共同参与,同心协力,开出了“中国药方”。

B.库布其模式是中国对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贡献,它已在我国推广并开始走向世界。

C.北京现代汽车集团治理沙漠的实践表明了我国在治理“地球癌症”方面非政府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中国已经取得了根治“地球癌症”的决定性胜利,为世界更广袤的荒漠化地区带去了绿色的希望。

(3)面对“地球癌症”,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亲爱的丽丽姑娘

陆清时

       每次遇到名字叫丽的女孩,我都会深觉这个女孩生来就不受重视,好像就此被打上了平凡的标签一样。

       很久以前,在我认识陈丽的时候,我就是这么想的。我们从小一起长大,陈丽在学业上毫无天分,和我隔着一条过道坐着,支着脑袋昏睡沉沉,永远睡不醒的样子。她的座位也被越移越后,老师们提起她总像面前有只苍蝇那般不耐烦。

       高中总开那种要命的家长会,陈丽和她妈妈坐在角落里,两人一模一样的表情,支着头像要睡觉的样子。我妈奋笔疾书记着老师说的话,忙里偷闲还要嘲笑她们:“有其母必有其女啊。”我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的嘲笑肯定是有的。

       因为走得近,班主任总让我帮陈丽补课,好像不让她拖班级后腿是我的义务一样。有时候给她讲数学题,看她心不在焉的样子就忍不住来气,我一生气她就跑到楼下小超市买柠檬奶茶、妙芙蛋糕哄我。陈丽的零用钱总是比我多,她做好多副业,比如代借漫画书、代买电影票、代送鲜花。陈丽为这些小本生意忙得不亦乐乎,拿个小账本在我面前算得格外顺溜,还自己发明了一个类似复式记账的记账方法。

       成长总会经历些不可预料的意外,而那时候,陈丽表现得异常坚强。她开出租车的爸爸在她高二那年得肺癌拖了半年去世,她拉着我在小区门口呆坐了两个小时就转头对我说:“我好了,谢谢你陪我。”后来我觉得,可能陈丽就是在那个晚上长大的,她把所有因失去而产生的悲伤、对生活的恐惧、对未来的不安都凝结到了一起,转化为对赚钱的热爱。隔壁班有两个女生吃着陈丽大热天跑腿买来的可爱多,还嘲笑她:“你说那个陈丽是不是想赚钱想疯啦。”那一瞬,我有点心疼陈丽。

       在我不愿意坐公交出门就打出租的时候,陈丽已经因为给快餐店送外卖而对这个城市的道路了如指掌。陈丽绑一个高高的马尾,光亮的额头上总是一层汗。一小时八块钱的工资,风雨无阻。有几次我问她:“累不累?”她笑了笑,擦擦汗,然后转身就开始忙碌。

       高考结束后,陈丽和我都考到了苏州的大学。我学音乐,她念大专的会计专业,时不时她会来看我,食堂的饭莱明明那么难吃,她却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四年的时间里,我忙着谈恋爱,陈丽忙着赚钱。从一开始的做家教、发传单,到之后办兼职中介、办健身教室。毕业的时候我的爱情结束了,工作没有着落。陈丽却成为开店的老板,对于经营生意头头是道。这中间经历的困苦与欺侮,陈丽说起来总是轻描淡写。

       毕业的时候,因为在学校毫无成绩,我的毕业履历看起来苍白无力。陈丽鼓励我再怎样也要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陈丽用她那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某某妇产科医院,给了我一场个人小提琴独奏会的赞助。我有些不乐意,谁愿意挂名一个妇产科医院啊,想想就觉得丢人。陈丽看着我只说了一句话:“尊严都是自己挣的,那种面子上的自尊不值钱。”

       那场看起来有些滑稽可笑的小提琴独奏会为我的大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看向观众席的陈丽。她捧着一束鲜花,笑容真诚而欣慰,好像是我替她完成了什么一样。

       我忽然想起我们年少时的那张合影,还是在大院子里,并肩站在葡萄藤架子下,穿着新发的校服蓝裙子,一个笑着,一个皱着眉。照片因为有些曝光过度而显得天光格外亮,格外明媚。

       我这样望着陈丽,突然想流泪。那是我亲爱的丽丽姑娘。

(选自《2012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家长会时,陈丽和她妈妈坐在角落里,两人表情一模一样,支着头像要睡觉的样子,说明陈丽从小就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B.陈丽做过许多副业,有经济头脑,说明她并非一无是处,只是现有教育评价制度无法对她做出全面评价,小说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现实问题。

C.陈丽性格坚强,面对成长中经历的困苦和欺侮总是轻描淡写,从不抱怨,她对尊严的认识体现了她不畏困难、积极进取的性格。

D.小说倒数第二段写年少时的合影,以“格外亮”“格外明媚”意在突出陈丽的形象,也表现出“我”对陈丽的感激和对陈丽认识上的转变。

(2)小说中的“我”对陈丽形象的塑造有反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3)小说整体结构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韦云起,京兆万年人。尝奏事文帝前,帝曰:“外事不便,可言之。”时兵部侍郎柳述侍,云起即奏:“述性侈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谓陛下官不择贤此不便者”帝顾述曰:“云起言,而药石也,可师之。”仁寿初,诏百官举所知,述举云起通事舍人。大业初,改谒者。建言:“今朝廷多山东人,自作门户,附下罔上,为朋党。不抑其端,必乱政。”因条陈奷状。炀帝属大理推究,于是左丞郎蔚之、司隶别驾郎楚之等皆坐免。会契丹寇营州,诏云起护突厥兵讨之,启民可汗以二万骑受节度。云起使离为二十屯,屯相联络,四道并引,令曰:“鼓而行,角而止,非公使,毋走马。”三喻五复之。既而一人犯令,即斩以徇。于是突厥酋长入谒者,皆膝而进,莫敢仰视。始,契丹事突厥无间,且不虞云起至。既入境,使突厥绐云诣柳城与高丽市易,敢言有隋使在者斩。契丹不疑。因引而南,过贼营百里,夜还阵,以迟明掩击之,获契丹男女四万。帝大喜,会百官于廷,曰:“云起将突厥兵平契丹,以奇用师,有文武才,朕自举之。”拜治书御史。因劾奏:“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怙宠妨命,四方有变不以闻,闻不以实。朝议少贼,不多发兵,官兵少,贼众,数见败北,贼气日张。请付有司案罪。”大理卿郑善果奏:“云起訾大臣,毀朝政,所言不情。”贬大理司直。武德初,进上开府仪同三司,改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书。时仆射窦轨数奏生獠反,冀得集兵以威众,云起数持掣,轨宣言云起通贼营私,由是始隙。云起弟庆俭、庆嗣事隐太子。太子死,诏轨息馳驿报。轨疑云起有变,阴设备,乃告之。云起不信,曰:“诏安在?”轨曰:“公建成党,今不奉诏,反明矣。”遂杀之。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述性豪侈/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谓陛下官不择贤/此不便者

B.述性豪侈/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谓陛下/官不择贤/此不便者

C.述性豪侈/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谓陛下官不择贤/此不便者

D.述性豪侈/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谓陛下/官不择贤/此不便者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当时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的名称,管理此地的衙门长官,为京兆尹。

B.山东,崤山以东,是一个地区的泛称。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C.可汗,古代柔然、突厥、匈奴等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启民可汗”指突厥族首领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云起敢于直言,得到文帝肯定。他曾当着隋文帝的女婿柳述的面,指出让柳述掌握军队机要大权会带来不良影响,文帝夸奖他的话是良药。

B.韦云起多次劾奏,惩治不良官吏。他曾建言,朝中多山东人,结党营私,应该抑制;认为虞世基、裴蕴等隐瞒实情,勾结契丹,应该问罪。

C.韦云起很有谋略,深得炀帝赞赏。为打败契丹,他要突厥兵士诈称他们是借道去做交易,使契丹不加设防,最后大败契丹,隋炀帝十分高兴。

D.韦云起被人怀疑,遭遇陷害而死。他的两个弟弟侍奉过隐太子,隐太子死后,窦轨怀疑韦云起会发动兵变,暗中设防,并最终将他杀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而一人犯令,即斩以徇。于是突厥酋长人谒者,皆膝而进,莫敢仰视。

冀得集兵以威众,云起数持掣,轨宣言云起通贼营私,由是始隙。

5.(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邢桂州

王维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送人游塞

王建

初睛天堕丝,晚色上春枝。

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

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

【注释】邢桂州:指邢济,作者友人。“明珠归合浦”:典出《后汉书》,大意是:原来的官员贪婪,明珠就迁徙到交趾,孟尝到官后,革易前弊,离开的明珠就都回归了。使臣星:用了《后汉书》的典故,这里用来指邢济

(1)下列对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邢桂州》先写送别的热烈场景,然后“下”字写出友人乘风泛波,远去洞庭湖的情景。

B.《送邢桂州》颔联中暗红的色调与浩渺的湖海、扬帆的航船构成一幅宏阔壮美的画面。

C.《送人游塞》起笔诗人借雨丝,创设了一种凄迷、朦胧的意境,并以此来衬托离愁别绪。

D.《送人游塞》颔联写了与朋友分别的地点,以及朋友即将赴往的地方,照应了诗的题目

(2)从题材看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情感基调却不相同,请结合每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两句写刘裕故

居如今的景象,与当年“气吞万里”的英雄气概形成鲜明对比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以“      ”两句过渡,全词由上片的

写景,转入下阕的怀人。

(3)在中国的诗词文化里,“酒”与“愁”常常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曹操《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如柳永《雨霖铃》中的   ;又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麋鹿,又叫“四不像”,是我国特有的鹿科动物。在清末的百余年间,由于天灾人祸,导致麋鹿曾一度流落海外,且越来越少,处境让人堪忧。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将团河行宫的麋鹿洗劫一空。1900年11月,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那些流落异国他乡的麋鹿被圈养在欧洲的动物园中,大多水土不服,难以繁殖,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眼看就要面临灭绝的危机。就在这时,出现了一位令麋鹿_____的贵人﹣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  ),然后将它们放养在伦敦乌邦寺私家庄园。二战的战火即将烧到英国时,当时已子承父业的小贝福特______,开始陆续将麋鹿向国内外各大动物园疏散。

       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数量已经超过1000头。1985年,中外科学家和有识之士______,才突破重重困难,使麋鹿重归故里。同年,我国成立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麋鹿种群在南海子复育壮大,并去往全国38个野外放生地繁衍生息,如今国内种群数量_______,据统计已经突破7000只。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天灾人祸,麇鹿曾一度流落海外,且越来越少,处境令人堪忧

B.由于天灾人祸,导致麇鹿曾一度流落海外,且越来越少,处境堪忧

C.由于天灾人祸,导致麇鹿曾一度流落海外,且越来越少,处境艰难

D.由于天灾人祸,麋鹿曾一度流落海外,且越来越少,处境让人忧虑。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起死回生 防微杜渐 同心协力 日新月异

B.起死回生 防患未然 同舟共济 日新月异

C.绝处逢生 防患未然 同心协力 与日俱增

D.绝处逢生 防微杜渐 同舟共济 与日俱增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上最后18头麋鹿散落在欧洲动物园,他悉数买下了

B.散落在欧洲动物园的世界上最后18头糜鹿被他悉数买下

C.他将散落在欧洲动物园的世界上最后18头麋鹿悉数买下

D.欧洲动物园散落有世界上最后18头麋鹿,被他悉数买下

8.(3分)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xiē)子    暮(ǎi)沉沉       印玺    阴谋鬼计

B.(xī)惶      (kuài)炙人口   萧瑟    料峭春风

C.(mái)怨   (ē)谀谄媚         包函     羌管弄晴

D.罪(qiān)  咄(duó)逼人      燥动      繁文缛节

9.(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左右或欲相如去

A.不宜妄自菲薄,喻失义

B.乃设九宾礼于廷,赵使者蔺相如

C.望见廉颇,相如车避匿

D.后迁侍中,帝在帷幄

10.(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使牧羝,羝乃得归

A.大将军邓骘其才,累召不应

B.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C.相如叱之,辱其群臣

D.卒廷见相如,毕礼而

11.(3分)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演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C.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地区)。

D.社日是古代人祭祀谷神的节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四、写作

12.(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很多人不理解华为为什么把手机价格做得高了,任正非表示:我们不能降价,降价以后,就把其他公司全挤死了,自己最终也是要灭亡的;我们要做一把大“伞”,让其他的小厂家都能活﹣﹣要让所有竞争对手都有生存空间。

材料二:李嘉诚在跟人谈生意的时候,每次谈到利益分成,当对方说要给他7成利的时候,李嘉诚都会主动减少一些,要5成的利。有些人觉得傻,明明可以乘胜追击,把利提到8成,他倒还主动减少利。也许李嘉诚没有这种傻劲,他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不只商业领域里有竞争,我们身边也有竞争,同学之间也有竞争。

       该如何去竞争?如何对待对手?任正非、李嘉诚的做法给你怎样的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解答】(1)D(A.“这个符号是一千多年前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于文无据,原文第二段为“现代数学的整数符号0是印度人在公元5世纪发明的,传入中国就更晚了”;B.“其实就相当于现代数学意义上整数‘零’的概念”错,原文第二段为“古代中国人是有类似‘零’的概念的……而非严格意义的‘整数零’的概念”;C.“这就导致计算结果不够准确”于文无据。)

(2)C.“为了论证缺少整数零造成了现代人理解上的误区”错,是为了论述“这种计‘虚岁’的古老方法,很多现代中国人很难理解,其实这正是早期中国整数观念的孑遗”。

(3)A.“表明古代中国数学整体上的落后”错,原文最后一段为“古代中国发达的分数计算与相对落后的整数观念并存了至少几百年”。

 

2.【解答】(1)D.“北京现代汽车集团的治沙活动,使北京沙尘暴得到了明显遏制”夸大作用,原文写到“有哪些人在帮助我们忘记这段‘天昏地昏’的记忆”时,举了北京现代汽车集团的治沙活动为例子,还有很多人的努力,不能就此否认其他人的贡献。

(2)D.“中国已经取得了根治‘地球癌症’的决定性胜利”错误,原文“这一战胜‘地球癌症’的良方”“带来了信心与希望”,还没有到“根治”“决定性胜利”的程度。

(3)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相结合。政府给出明确的政策导向,同时广泛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大民众积极投身防治荒漠化事业。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对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进行严格保护和集中治理,开展大规模治理。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形成了库布其模式,总结科学、有效的方法,并推广成功经验。

3.【解答】(1)A.“陈丽从小就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依据。故选A。

(2)表现:以“我”对陈丽的帮扶反衬陈丽在学业上的不佳表现。以“我”出门打出租、嫌食堂饭难吃、谈恋爱反衬陈丽的勤快、乐观。

以“我”毕业时的毫无建树反衬陈丽经营上的成功。

以“我”的好面子、怕丢人反衬陈丽对尊严认识的深刻。

(3)开头部分把陈丽塑造得有些令人生厌,但后面就逐步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成绩的可爱形象。先从名字上写陈丽的平凡,再写陈丽在学业上的“毫无天分”。从写她做好多副业开始,形象开始转变;直到写她帮“我”开独奏音乐会,“我”对她的认识彻底转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

4.【解答】(1)A译:柳述本性豪奢,不懂人情世故,只是因为他是公主的夫婿的私人原因,就掌握军队要职。议论的人认为陛下任官不选择贤人,这也是不适宜的事中的大事。

(2)C.“匈奴”错,是柔然、蒙古与突厥等游牧部落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B.“勾结契丹”错,原文“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怙宠妨命,四方有变不以闻,闻不以实。朝议少贼,不多发兵,官兵少,贼众,数见败北,贼气日张”,内史侍郎虞世基执掌枢要,责任重大;御史大夫裴蕴特别蒙受恩宠,管理内外事务。如今四方报告反叛,他们不向上奏报,贼人实际数量很多,有时却谎说很少。陛下听闻贼人很少,派去的军队不多,导致敌众我寡,前往的军队都不能取胜,所以导致官军失利,贼人一天比一天增加。没有说勾结契丹。

(4)既而,不久;斩以徇,斩杀并持其首以示众;膝而进,膝着前行。

译:不久一个突厥纥干违犯了韦云起的军令,被韦云起斩杀并持其首以示众。从此突厥将帅拜见韦云起,皆膝着前行,莫敢仰视。

冀,希望;威众,威慑众人;持掣,阻碍;宣言,扬言;隙,有了隔阂。

译:窦轨希望能够结集士兵来威慑众人,韦云起多次加以阻碍,窦轨便扬言韦云起勾结贼寇谋取好处,从此两个人有了隔阂。

 

5.【解答】(1)A.“写出友人乘风泛波,远去洞庭湖的情景”错,“下”字勾划出了由江入湖、扬帆直济之气势。

(2)《送邢桂州》尾联化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劝勉友人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的良好愿望。《送人游塞》尾联表达因诗人的离别而伤感,以及对朋友远离故乡即将身处边塞的担忧。

 

译文:

《送邢桂州》:铙歌鼓吹喧响于京口,乘风破浪扬帆向洞庭。经过赭圻城和赤岸山,击水向沅湘驾着轻舲。夕阳西沉后江湖浪白,潮水涌来时天地映青。明珠又回到合浦海域,定是追随着使臣之星。

6.【解答】故答案为:

(1)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重点字:巷)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重点字:豪)

(3)今宵酒醒何处  三杯两盏淡酒(重点字:宵)

三、语言文字运用

7.【解答】(1)原句中滥用介词导致却主语,应删掉“由于”或“导致”,排除BC;

“让人堪忧”语意重复,可改为“处境堪忧”或“令人忧虑”;排除A;

故选:D;

(2)起死回生:使死人或死东西复活。多形容医术高明,也形容挽救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情。

绝处逢生:形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到希望。

此处语境是让面临灭绝的危机麋鹿找到希望,应选择“绝处逢生”;

防患未然:指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防微杜渐:指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

此处语境“二战的战火即将烧到英国时”是指事情还没发生就开始预防,选“防患未然”;

同舟共济: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同心协力:有共同的意愿和目标,大家一起出力合作。

此处语境是一起处理合作,选“同心协力”;

与日俱增: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

此处语境是数量每天都在增长,选“与日俱增”;

故选:C;

(3)“然后将它们放养”的主语应该是“贝福特公爵”,用被动句与后文衔接不紧密,排除BD;A的倒装语序造成与后文衔接不当,排除;故选:C。

 

答案:

(1)D;

(2)C;

(3)C。

8.【解答】A.“阴谋鬼计”中的“鬼”应改作“诡”;

B.正确;

C.“埋怨”中的“埋”应读作“mán”,“包函”中的“函”应改作“涵”;

D.“咄咄逼人”中的“咄”应读作“duō”,“燥动”中的“燥”应改作“躁”。

故选:B。

9.【解答】题干例句“左右或欲引相如去”中的“引”,意为“拉、拽”。

A.“引喻失义”中的“引”,意为“引用”。

B.“引赵使者蔺相如”中的“引”,意为“引见”。

C.“相如引车避匿”中的“引”,意为“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D.“帝引在帷幄”中的“引”,意为“招引,任用”。

 

故选:C。

10.【解答】例句中,乳,喂奶,名词用做动词。

A.奇,以……为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B.杖,拄着,名词做动词。译文: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C.廷,在朝廷上,名词做状语。译文: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

D.归,使……回来,动词的使动用法。译文: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他回国。

故选:B。

11.【解答】D.社日是古代人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