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盟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论(miào    恨(    (wéi)    有成效(zhuó

B.谤(fěi        饿piǎo    kǎi    丛杂(

C.liáng    涔(cén    予(gěi    兴夜寐(

D.huì        jiǎ    罟(    然无声(qiǎo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庇护,才能历尽苍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厄运。

B.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磬石上的时候。

C.在感性方面,中国人的体育活动不像西方那样,以渲泄肉体的感性生命力为能事,而是感性中有理性,肉体中有精神。

D.流芳百世的名篇,孕育于诗人的生命,它们或豪放、或婉约,或绚丽、或冲淡,或典雅、或通俗,充分展示出文学的魅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确保神舟号的顺利发射,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完成任务。

B.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C.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只恐怕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成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常使我意兴阑珊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京的城墙无疑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它是人类的文物遗迹,也是我们的国宝。

B.作为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能力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与智慧、教养与风度。

C.演讲是诉诸于听觉的,想要让听众听明白演讲者的观点,必须把握听的规律。

D.《登高》这首诗对小学生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中学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                  凶:战事

B.季氏将颛臾            伐:攻打

C.社稷之臣也            社稷:代指国家

D.则将焉用彼矣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7.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无乃尔是过与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非我也,岁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情况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之,则安之B.填然

C.之以桑D.七十者帛食肉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的分析或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两个“对于”说明了马克思逝世后受损失的对象,“不可估量”和“空白”突出了他的逝世对人类的损失之大。)

B.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此时的周朴园,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他怀念死去的,而无法接受活着的侍萍。而侍萍一方面有对往事的怨恨,另一方面却情不自禁地被周朴园三十年的纪念所打动,三十年后的侍萍仍与三十年前一样单纯而轻信。)

C.李白的《蜀道难》诗歌境界博大浩淼、瑰丽奇特,诗中感慨丰富,既有对山川险阻之叹,也有对人生充满险阻、功业坎坷难成之慨。

D.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一句用了“点染”手法,“点”为点出情感的内涵,“念去去”点明离别之情,“染”是用景物来渲染所点明的情感,“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就是以景物进行渲染。)

10.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扩展语句。

翻开古代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着,品着,你已经和诗人们融为一体了,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文化传承的关键,
_____。活跃在民间的大批手艺人,正是文化的传承者,正是他们让风俗习惯、美食服饰、艺术表演、刺绣雕刻等代代相传。无论是口头文学创作的“吴歌”,还是有“寸锦寸金”之称的南京云锦,无论是被誉为“古代的交响乐”的西安古乐,还是原生态、传千载的民歌民谣,
______。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城镇化、市场化、网络化等的发展,
_____。因此全面落实“非遗”保护政策刻不容缓。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①    〕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②     〕

〔鲁侍萍〕(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有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12.在上面的〔  〕里填写潜台词,并说说这些潜台词起了什么作用?

潜台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上面的对话表现出鲁侍萍怎样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阙《关雎》,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生命记忆的源头,也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源头。已经很难确认《诗经》诞生的确切年代了,至于究竟是哪一个不平凡的喉咙,最先吟出中国诗歌第一行嘹亮的音符,更是无从查考。每当读罢《诗经》,我常常不禁要问自己: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诗经》里绽亮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远古诗歌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蒙受损失?当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当代诗歌,又为何离我们这般遥远

②与诗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里,应当说是我们的幸运。诗,使灰黯变得多彩,使短暂变得永久,使有限成为无限,使腐朽化为神奇;诗,使生命中许多的不可能最终成为可能。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无数的新诗正散布在我们周围,如星雨,如花瓣,飘散在我们的日子深处。它们与我们相距那么近,伸手可触,然而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呢?是因为李白李贺李商隐都已在历史的尘烟里隐退,而浮华的现世不再造就王维王勃王昌龄了吗?现在就下这样的结论,未免太匆忙了一点。惟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未曾经历过时间的淘洗。一首诗若成为绝唱,是不能省略这一手续的。于是明白了,好诗的诞生,是天才与时间的共同结果,而读诗,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距离的。

③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所以,《诗经》里的蒹葭、白露的痕迹依稀可辨;骆宾王的“西陆蝉声”,依然如丝如缕;陈子昂的幽州台,温庭筠的五丈原,慷慨悲凉之气未改;而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将同一个凉州,锁定在心灵的地图上。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我们要感谢酿酒师,同时更应对时间产生由衷的敬意。

④在隔过了久远的时间之后,我们再去读它们,已不再是普通的阅读,这些诗的年龄与生命力,使我们升起由衷的敬畏感。如同啜饮一樽古酒,每一滴不曾挥发的汁液,都是与时间抗争的结果,令我们不能不感到激动,不能不肃然起敬。这种“先入为主”的敬意,在阅读同代人的诗作时,是不常有的。

⑤其实,既然诗是诗人灵智的闪光留下的痕迹,那么,构思的机巧,应当只有一次效用。就像对一部悬念小说的欣赏,应当是“一次性”的,谜底揭开之后,再去重读,恐怕就会失去初读的那份奇妙感受。按说,诗也一样。名诗佳句,诵过千遍之后,熟稔到了不加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程度,理应不再有任何新鲜的刺激了吧,这似乎应是旧诗的劣势、新诗的优势,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如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比如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比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些诗中的名句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酿制的,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当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诗歌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读诗,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同时也使诗歌本身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地老天荒,美人迟暮,只有诗,常读常新。诗不会老,就更不会死。在诗歌的低潮时期,我从未对诗失去信念,原因也正在这里。

14.如何理解“暗黄的纸页间错落的诗行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这句话?

15.依据文章内容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古诗里的字句,才化成水底的珊瑚,美丽而持久。

(2)古诗如酒,存放得久了,便经历了一场美妙的发酵

16.在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每次品读名诗,“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7.请结合全文,谈谈“在诗歌的低潮时期”,作者“从未对诗失去信念”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之。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1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兽相食,且人之            恶:以……为凶恶

B.长子焉                          死:为……而死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悌:孝顺父母,恭顺兄长

D.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陷溺:使其陷到井里,淹在水里

19.下面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壮者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南辱楚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C.谁与王敌                          君子疾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斩木兵,揭竿为旗

20.下面各句全都属于孟子实行“仁政”措施的一项是(   )

①省刑罚 ②彼夺其民时 ③薄税敛 ④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⑤深耕易耨

A.①③④B.①③⑤

C.②④⑤D.③④⑤

21.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雪耻复仇,“愿比死者壹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

B.在文中,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减轻刑罚;降低税率,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

C.孟子提出的“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体现了其“仁政”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教民”。

D.孟子通过对“彼夺其民时”一针见血的分析,得出只有“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

2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2)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3)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二

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大历元年(766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②(八月槎)《荆楚岁时纪》记载:“汉张骞使大夏,寻河源,八月乘槎到天河,经年而返。”③(画省)代指杜甫曾供职的官府所在地。

23.首句“夔府孤城落日斜”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4.这首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对其艺术效果加以赏析。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大弦嘈嘈如急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

(5)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懒,是世人眼中的一种恶习。曾国藩:“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

也有不少诗人歌颂着懒,标榜着懒。唐代诗人杜甫曾说“懒性从来水竹居”;宋代文人许月卿还说“平生懒意琴三叠” ……懒,似乎又是一种风雅的存在。

你对“懒”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项,“谬论(miào)”应为“谬论(miù)”;

C项,“给予(gěi)”应为“给予()”;

D项,“商贾(jiǎ)”应为“商贾()”。

故选B。

2.D

【解析】

A项,“苍桑”应为“沧桑”;   

B项,“磬石”应为“磐石”;

C项,“渲泄”应为“宣泄”;

故选D。

3.D

【解析】

A项,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做。可句中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什么都敢做”;

B项,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到了感到震惊。带有贬义;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恐惧、害怕,一般用于描述恐怖的事件造成的影响。此处应为“骇人听闻”;

C.项,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这里不合语境;

D项,意兴阑珊,意思是将残、将尽,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没有兴趣的样子。使用正确。

故选D。

4.B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它是人类的文物遗迹,也是我们的国宝”错误,先说“它是我们的国宝”,再说“也是人类的文物遗迹”。A错误。

B项,正确。

C项,成分赘余。“演讲是诉诸于听觉的”错误,“诸”的意思是“之于”,本身就含有“于”,和后面的“于”重复。去掉“于”。C错误。

D项,主客颠倒。应该是小学生和中学生对《登高》这首诗……。D错误。

故选B。

5.A项,“凶:战事”错误,“河内凶”译为“黄河以北遭遇荒年”,结合语境“凶”解释为“饥荒、荒年”。

 

6.C

【解析】

A项,“颁”通“斑”,花白的意思。

B项,“涂”通“途”,路途的意思。

C项,没有通假字。

D项,“检”通“敛”,约束、制止的意思。

故选C。

7.C

【解析】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为宾语前置句,调整后语序为“无乃过尔与”,“是”为提宾标志。译为“我恐怕该责备你了”。

A项,“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补充后为“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译为“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

B项,“非我也,岁也”判断句,译为“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因为年岁不好”。

C项,“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调整后语序为“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译为“这样还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该句式与例句相同。

D项,“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调整后语序为“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译为“就不要指望本国的百姓多于邻国”。

故选C

8.A

【解析】

A项,“来”,使……来,动词的使动用法。

B项,“鼓”, 击鼓,名词活用为动词。

C项,“树”,种植,名词活用为动词。       

D项,“衣”,穿,名词活用为动词。

9.B项“三十年后的侍萍仍与三十年前一样单纯而轻信”有误。三十年的悲惨遭遇、痛苦已经使鲁侍萍尝尽了人间的酸辛,也把她磨炼得坚强勇敢,对冷酷的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充满了仇恨,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

故选B

 

10.读杜甫、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    读辛弃疾、陆游,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    

11.在于一批批身怀绝技、薪火相传的手艺人    都传承着我们民族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都是需要我们传承的文化对象    不少老技艺因种种原因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12.    你幕后一定有不怀好意的人指使你来。    三十年了,你还未忘记旧仇,还想利用过去的关系敲诈我。    这些潜台词,暴露了周朴园阴暗卑劣的内心世界。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尔虞我诈,发财致富全凭敲诈和暗算。    

13.通过对话可以看出鲁侍萍是个刚毅有骨气的劳动妇女。

14.古代诗歌经时间冲刷,已成为我们的精神源泉和归宿,赋予我们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

15.(1)珊瑚,诗句如珊瑚,美丽而持久(2)发酵,诗歌的魅力一次次地深化和升值。

16.因为这些诗中名句凝聚着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它们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心灵的麻木。

17.①诗使人类充分体验到情感的欢畅与智慧的奇谲;使生命中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②诗成为人类精神的源泉与归宿,赋予人类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③诗歌本身的魅力也一次次地得到深化与升值。④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淘洗,美妙的诗歌已被我们认可和接受。

18.A

19.D

20.B

21.A

22.(1)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2)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

(3)(如果)斧子按一定的时节入山林(砍伐),木材就会用不尽。

【解析】

【分析】

18.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A项,恶:厌恶。句意: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

故选A

19.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

A项,以:介词,用/介词,拿。

B项,于:介词,被/介词,在。

C项,夫:发语词/指示代词,那个。

D项,为:均为动词,作为。

故选D

20.

本题要求选出全都属于孟子实行“仁政”措施的一项,②指秦国的做法,④是实行“仁政”后的效果。排除②④。

故选B

2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A项,“体现了其爱民之心”错误。报仇雪恨的基础就是动员民众为他打仗,这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百姓的死活的行为;“愿比死者壹洒之”的真实意图是称霸。

故选A

2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杀人以梃与刃,状语后置句;有以……乎,有什么……吗。

2)入,在家;事,侍奉;出;在外;挞,对抗;秦楚之坚甲利兵,定语后置句。

3)以时,按照时节;胜,尽。

参考译文:

梁惠王说:“我愿意高兴地听您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惠王)说:“也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应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被允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晋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以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欺侮。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孟子回答道:“在任何方圆百里的小国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推行王道。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因为)他们(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他们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儿女各自逃散。他们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它,有谁能跟大王较量呢?因此说:‘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

 

23.诗的首句描绘了夔州城在夕阳中孤独矗立的情景,营造了孤寂、萧瑟的意境。这种意境,正是诗人内心孤独的写照,它表达了诗人离开京华之后的失落与惆怅。

24.该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猿的哀鸣声,运用虚写自己归乡之日的遥遥无期。虚实结合,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自己孤身漂泊异乡,心怀故国却有家难归的深切哀伤。(如从“用典”等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也可。)

25.1)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2)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3)雕栏玉砌应犹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4)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5)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