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开掘,渐入佳境
递进开掘,渐入佳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满分展台】
“器”之断想
天津一考生
想起与“器”有关的几个成语。
一、怀才抱器
有的地方也寫作“怀材抱器”。意思是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作者对该成语认识正确。)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赵璘的《因话录》:“德宗搜访怀才抱器、不求闻达者。”这句话实际上说的是皇帝用人的标准,这样天下的读书人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当然,对“才”和“器”的解释,古今是有差别的。古代的“才”“器”主要聚焦于治国理政及对朝廷的忠诚方面;今天的“才”与“器”内涵与外延要广大得多,概括来说,就是立身处世的能力和服务国家社会的精神。(对成语了解之深,令人感佩。同时,作者时刻不忘“今天”,这也值得肯定。)
现在有些人对“才”“器”的理解有些跑偏:不求“才”之高,只求多拿钞票;不问“器”之所指,只为一己炫耀。这是典型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如果任其膨胀,必将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毒素。当戒之慎之!(关注现实,揭示危害。)
二、不器之器
“不器”,就是不像器物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作用。“不器之器”指具有全才的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开阔的视野、精尖的修为;说得再直白些,就是“某一方面懂一切,一切方面懂一些”。(“某一方面懂一切,一切方面懂一些”,表述通俗易懂。)
唐代白居易《君子不器赋》有句云:“抱不器之器,成乎有用之用。”其中的“有用”其实是“有大用”,起“重要作用”,这样的人才一旦有了合适的平台,就会如鱼得水、如鹏驭云、如蛟入海,换个说法,就是成为“国之重器”。(连用“如鱼得水”等三个比喻,语言功夫了得!)
做“不器之器”应该成为每个有志之士努力的目标。目标高远,才不会被狭隘的功利思想所裹挟,才能广泛涉猎,深入研究,为将来的“有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随才器使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出自《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怎么排?一个根本的原则是“随才器使”。“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根据各自的长处(包括“偷骗”),安排适当的工作。(此成语的运用看出考生的文学积累。)
这与“用人如器”的意义较为接近。梁山要发展壮大,就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如果宋江乱点鸳鸯谱,让阮小二做马军统领,让李逵当水军都督,宋清是自己的弟弟就坐二把交椅,看卢俊义别扭就让他靠边儿站,那样的话不用等朝廷派兵,自己就先呼啦啦散摊子了。(假设论证运用娴熟,行文幽默风趣。)
如何做到“随才器使”?很简单,一要了解是哪方面的“才”与“器”,二要有以事业为重的胸怀。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才”与“器”,更需要确保“随才器使”的机制的保障。(将三者相联系,简洁有力。)
【亮点聚焦】
这篇作文题目为“‘器之断想”,正文部分以与“器”有关的三个成语结构全文,构思巧妙。三个成语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怀才抱器”强调成才的一般标准,“不器之器”是成才的至高境界,而“随才器使”谈的是人才使用效能最大化的问题。对于每个成语,考生既交代其出处,解释其基本意义,同时又联系现实进行全新解读,使文章呈现出较强的文化底蕴、较高的思想价值,充分展现了考生的思维优势和素材积累优势,这是颇具匠心的处理。
此外,整篇文章语言表达沉稳大气,老练成熟,尽显表达优势。
【成功地图】
这是一篇文思灵动的议论性随笔。依据行文思路,我们可以画出如下图式建构:
开篇扣题→论说“怀才抱器”→论说“不器之器”→论说“随才器使”→寄予热切的期望,总结全篇
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将这类文章模式转化为:
开篇总起→主体部分三个层级推进→篇末点睛
【技法揭秘】
议论文结构之“递进式”
议论文最常见的结构安排有“并列式”“递进式”。其中,“递进式”是对事理进行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深刻性的一种方法,它反映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即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议论文写作时,如何运用递进式结构呢?
一、设疑分析法
即面对论题提出问题,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由此列出分论点,然后组织成篇。比如以“谈风度”为题写议论文,可借助此法设计文章:1.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2.有了风度,能提高自身气质,能受到别人的敬重,有利于人们和睦相处(为什么);3.要有风度,必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的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品行(怎么办)。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变式是“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列举措”,后者尤其适用于时评类写作。
【示例】
余光中先生在其诗作《寻李白》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几句诗使李白豪放飘逸的形象跃然纸上,“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更是令人倾倒。
其实,中国从来不缺乏具有“绣口”的文人。“绣口”的背后是文人们用真诚将自己的个人感情融入文字里,让后来者徜徉其中。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人语言构造的世界更是精彩纷呈。徜徉其中,或让你惊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竞折腰”,而你也为一位位“绣口”文人以充满个性之语描绘的世界而折服。
…………
今人若想创造自己的个性世界,语言必不可少。临川王刘义庆“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编写出了传世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一千多年后,现代作家孙方友以一己之力,依托陈州的风情人事,创造了“新笔记体”小说。评论界普遍认为,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说,是继蒲松龄之后,中国文学笔记体小说的又一高峰。
从孙方友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今人的语言也可以创造精彩纷呈的世界,关键要用心。诗人贾岛花了三年时间才写成两个得意之句,如果你没有李白的天纵奇才,不妨学学贾岛的苦吟不辍。
———选自2018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绣口墨香》
本文择取“文人语言”作为论述的中心,立意精准,角度集中。起笔以余光中的“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为由头,联想中国文学的创作生态,开篇自然。主体部分布局合理:先是指出“‘绣口的背后是文人们用真诚将自己的个人感情融入文字里,让后来者徜徉其中”(简要交代“是什么”);接着阐释“为什么”,给出的理由是“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人语言构造的世界更是精彩纷呈”“今人若想创造自己的个性世界,语言必不可少”;进而又立足“怎么办”,强调“关键要用心”“不妨学学贾岛的苦吟不辍”。
二、渐次深入法
渐次深入法指主体部分论证层次呈递进态势(包括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入透彻的论述。要做到“渐次深入”,必须厘清概念间的关系,进而让分论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时,各个层次之间,还可表现为一种层层推进的“顶真”关系。例如有篇时文《拥有大气量,才有大境界》,正文四个层次是“要想拥有大气量,就不要对号入座”“要想不对号入座,就要懂得宽容”“要想宽容,就必须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要想给心灵足够大的空间,就必须懂得拒绝”,这四句话各自置于段首,在形式上表现为逐渐掘进的“顶真”,在内涵上自然也具有逐层深入的递进。
示例
浙江的昨天,是文化积淀而成的连绵丘陵……关于学问,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派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在那个政权倾覆、沧海横流的时代,道出了人们务实的心声;关于人生,阳明先生龙场悟道,点破人们心中的那點“灵明”,而“知行合一”的处世真理也浸润在浙江文化中,成为人们叩问自身的一架天平;关于国家,岳王庙立于西湖之畔,岳飞像危坐堂上,手握宝剑,仿佛还在雪“靖康之耻”的决心中修炼自身,为前来拜谒的每位中国人都注入了“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
在这样务实又刚烈的浙江文化中,我们汲先人之志,铭大家之教,如同那风雨中的天一阁,牢牢守住那文化之根。毕竟,若无“书藏古今”之沉稳,又何来“港通天下”之未来?
浙江的明天,是波澜壮阔的创新海洋。只要我们有敢作敢为之志,就不会在大海中迷失方向。敢言者如鲁迅,怀唤醒国民之志,讦天下之时弊;敢闯者如包玉刚,在商界叱咤风云,功成名就之后亦不忘回馈故乡;敢创新者如阿里巴巴,从杭州的一个小公司,一跃成为引领全国消费升级的“电商帝国”。浙江人从不缺胆识,未来的浩渺使我们从不缺希望,而昨天的积累又不会使我们沦落为文化荒漠。
敢想固然重要,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今天的浙江精神,不光要有“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无畏,更应坚持“干在实处”的稳重。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新一代浙江人的责任。我们从身后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力量,在光明的未来中寻求希望,响应时代召唤,与时俱进,终将会使今天的展望不流于明天的口号。
———选自2018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不忘根本,放眼未来》
此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作者先回首浙江的昨天,从学问、人生、国家层面指出浙江精神融入了每个浙江人的血液中,身为当代青年,必须“汲先人之志,铭大家之教”;随后展望浙江的明天,提出身为浙江人要有胆有识、敢想敢做;最后,又理性地提出今天的浙江精神应“坚持‘干在实处的稳重”。整篇文章层次非常清楚,步步深入,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