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材料作文“重读鲁迅先生的名句”素材运用指导

作文写作,名家论述杂篇

古文拾遗、文言文古诗常识、常识汇编(持续更新)

考前作文写作讲解:结构与扣题


“书信体”作文怎样得到“深刻”分

寓言类作文“小猴子过桥”

递进开掘,渐入佳境

套路作文能应付当下考试,却应付不了将来的生活

记叙文的文体架构

任务驱动型议论文复合式结构训练

高考材料作文:立意角度、议论范畴、论证角度

时评类作文说理方法万能模板

材料作文:无论日月,皆有光辉

材料作文“忘记开花”导写及例文

材料作文“扫平路障与选择避开”审题指导与例文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材料作文:《上课礼的复兴》写作指导及例文


材料作文“重读鲁迅先生的名句”素材运用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新冠肺炎疫情之时,特别需要冷静的思考。如何借助前辈思想家的资源,思考当下的社会,提振抗疫的信心,和理性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就显得十分重要。阅读下面鲁迅先生的名句,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倘使想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

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名师解读]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一是要有敢于正视的勇气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二是要有可歌可泣的壮心和真诚温暖的爱心,三是要有奋发向上的豪情和发光发热的行动。这三点可以看作是对人性、人情的修炼,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理解和接受这些观点会使我们待人处事更富理性。


立意角度一:


人要有敢于正视的勇气和勇于担当的精神。鲁迅先生一贯倡导敢于直面人生,敢于正视现实,敢想敢说敢为敢当。一个人如果永远甘于做一只“鸵鸟”,不敢直面人生和现实,自然也就无法认清自我、融入社会。尤其是抗击疫情期间,我们既需要正视疫情的冷酷,亦需要正视抗疫的力量,敢于去做自己应做的事,担起自己应担的责任。


选材小贴士: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是这一代代“民族脊梁”的出现,我们这个民族才能以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自我,勇于担负使命、担负责任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立意角度二:


人要有可歌可泣的壮心和真诚温暖的爱心。最完美的性格必须是刚柔相济——既有不已的壮心,又有似水的柔情。这主要表现在:对艰难困苦、对天灾人祸、对邪恶势力等表现出压倒一切的气势和强大的战斗力,而对自己的同胞、对我们的亲人、对工作表现出满腔的爱心和热忱。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越进步,家庭才会更温馨。


选材小贴士:


文学理论中有“类型”和“典型”一说,“类型”指的是一种平面化、脸谱化的人物形象,而“典型”指的是有血有肉的、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后者能给人生动真实、具体可感的印象。现实生活中,那些侠骨柔肠、刚柔相济者往往更能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荆轲、项羽、岳飞以及今天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哪个不是侠骨柔肠?


立意角度三:


人要有奋发向上的豪情和发光发热的行动。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消极颓废,心中要有一股向上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念。一个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但必须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会发展、文明提升贡献力量。


选材小贴士:


古语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要想让自己摆脱命运的困境,只有“反求诸己”,积极向上,从“我”做起。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没有一个是完全依赖别人而成功的。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云……哪一个不是从最底层的事做起?哪一个人的事业不是由小到大逐步提升?正如契诃夫所言:“大狗小狗都要叫,就用上帝给他的声音叫好了!”


[高分素材]


推荐素材一: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


素材点拨:


年轻人必须有一股奋力向前的闯劲,有一腔争当先锋的豪情;不能有任何畏首畏尾的怯懦,不能有丝毫逃避责任的惰性。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事业,打造幸福人生。


推荐素材二:


伟人之于我们,似乎遥不可及、深不可测。我们无法想象那些巨匠们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似乎他们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喜怒哀乐。触及他们的文章,大抵是塑造巨子的思想品质,或突出贡献,很少有涉及生活情趣或日常起居的。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则别开生面,给予我们一个全新的鲁迅先生——一个感情细腻入微、深谙人情练达、爽朗平易、亲切随和的鲁迅先生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永久的温馨和谐的优雅景致。萧红,一个命运悲苦的女性,一生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十几岁抗婚、逃亡、被卖,曾经遭遇婚变、被弃、疾病,但她有幸认识鲁迅,得到鲁迅先生的赏识与关爱甚至是疼爱。




推薦素材三:


“武汉还需要我,那我就留在这。”她就是中国感染病学科唯一的一位女院士李兰娟。从主动请缨赴武汉到今天已逾2个月,73岁的李兰娟院士一直奋战在一线。“一定要到一线去,因为作为一个医生,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亲自查看病人。”李兰娟院士告诉《人民日报》记者。


素材点拨:


正视现实,敢于担当;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李兰娟院士的言行就是对这十六个字的最精准的诠释。这样的人,就是新时代中国的脊梁,就是年轻人的榜样!


[素材演练]

让理性在黑夜里发光


林侃


美国史学巨擘威尔·杜兰特说过:“终有一天,我们的大脑将赶上我们的工具,我们的智慧将赶上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目标会赶上我们的力量。于是最后,我们得以举止如人类。”


而理性和思考可能是我们永远需要不停追赶的两大目标,毕竟许多时候我们是理性被感性压倒了的动物,而在困难中和黑夜里则尤需理性和思考。


鲁迅先生认为人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在疫情肆虐的日子里,各种说法、信息和观点如潮水一般汹涌,有多少人在使小性子耍小聪明,有多少人在闭上眼睛捂起耳朵自言自语;有多少人剖开了现实打开了自己,有多少人直面惨淡正视一切……这些,也许我们一时无法知晓,却必须认真分辨。而要准确地辨别,就需要理性,需要一个客观的视角。所谓正视,就是同现实面对面接触,中间不存在任何障碍,也不需要任何渲染,能真真切切地看到事物本来的样子。如果连现实都未曾接触到,那么理性也就无从谈起,因为真实是客观判断的基础。所以,你的判断智慧与否,也许在我们直面事物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


每一个问题,在得到一种“真实”的判定后,思考的进程才能够得以继续并最后得以完成,而理性便是在这个过程中层现出来并发光发亮的。而在时过境迁之后批评当初应当如何如何的言论,在某种意义上都不属于在黑夜中发光的理性,而更像中午太阳下点燃的蜡烛。故而在生活中一直都能保持理性的习惯就显得愈发重要。诚然,我们没有必要让生活中的时时刻刻都被理性充满,然而若没有那些时时刻刻,理性是无法建立起来的。理性绝不是危急关头的灵光一现,而是在黑夜里的一盏长明灯,它冷静地给在暗夜中行走的人们以光亮,让夜行者凭借这一丝光亮寻觅前行的最佳路径。


当然我们并非借此否定感性之于人类的意义。人作为一种社会的动物,缺乏感性恐怕是难以在这个世界上长久生存的,更不用说在陷入黑夜时发出光亮照亮自己和他人。所有那些毅力、勇气和情感,都是由感性赋予,它会使我们在困境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理性。生活黯淡的时刻,我们需要的可能并不是成功学,而是让理性思考和判断发挥作用的激情和信心。当然,在缺乏理性思考的情况下,澎湃的激情或丰富的情感可能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怀着感性的激情,朝着理性的启明星执着前行,我们才有穿越黑夜的可能性。


所以我们才需要强调理性之于人类的意义,特别是在遭遇困境的时候,在悲观情绪的驱使下,自暴自弃是不可取的,依赖虚假的消息来满足幻想也不过是在麻醉自己。培根说“最大的谄媚者就是一個人的自我”,便是对这些单纯依靠感性的酒来灌醉自己的人的一针见血的批评。所以,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我们不能满怀“冷气”封闭自己踟蹰不前,等待世界抛弃自己,而是要观察,要思考,要做事,在理性、思考和行动的支持下,激发出内心深处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和信念,让它引导我们向上走,向前去。


其实真正在黑夜里发光的,不是理性,而是我们自己——一个个活生生的承载着理性的人。可能人类永远会有理性上的不足,但当我们理性地看待这些不足,并加以弥补,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地拥有在黑夜里发光的能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