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盟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衢州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衢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金华市十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浙江省台州市五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衢州二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2019年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浙江省嘉兴市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2019-2020学年新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浙江省A9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慈溪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浙江省丽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0届浙江省杭州市二中高三6月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wéi    杂(    浅尝止(zhé    而走(jìng

B.脱(zhèng  báo    病毒(guān   妄自薄(fěi

C.chù    趿拉(      不容发(jiān    义愤填yīn

D.骨(     恨(      号呼及(     而散(hò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妄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他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眼泪。

B.沉缅于希望的幻觉是人的天性。我们有闭目不愿正视痛苦现实的倾向,有倾听女海妖惑人歌声的倾向,可那是能将人化为禽兽的惑人的歌声。

C.风火墙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墙垣,它是人字形坡顶房屋两端的山墙,通常要比屋面高出三至六尺,有防止火势蔓延的功能,形式多种多样。

D.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新年的祥和,面对伤害能力不容小觑的新型病毒,医务工作者们纷纷请缨,带着坚如磐石的初心,果断逆行,弛援武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   )

A.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一直在各自领域安之若素,虽然电子化可能是未来的趋势,但纸质书籍的优良属性也难以被取代。

B.天灾人祸已然让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别有用心的学者文人制造出的骇人听闻的谣言,更是让人愤怒。

C.在宋艳红二十多岁的时候,她的父母相继离世,丢下她和比她大十岁的瘫痪在床的哥哥。24年来,她一直扶养着她那瘫痪的哥哥。

D.如何规范网络募捐?如何防止网络骗捐?只有让全程都在阳光下运行,充分保障捐赠人和公众的知情权,网络捐助模式能行稳致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浙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是由浙江省人民医院承建的华东第一支国家级应急医学救援队,可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应急技能培训、实战演练等。

B.据《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77%的被调查大学生在过去一年中都有过睡眠困扰,出现最多的问题是早上睡不醒、醒来头脑很沉和做梦多。

C.“网络水军”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以注水发帖来获取报酬,是网络营销的进阶,有时会左右舆论,误导受众,制造假民意,甚至影响政府决策,值得注意与警惕。

D.疫情防控绝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要准确研判疫情,分清轻重缓急,辨明矛盾主次,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情况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5.下列选项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琵琶行》)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B.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虞美人》

C.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

D.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蝶恋花》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二黑结婚》的作者是赵树理,山西人,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他的作品还有《李有才板话》等。

B.律诗分为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一般都是四联,除颈联、颔联要求对仗外,首联、尾联不作要求。杜甫的《登高》就是一首七言律诗。

C.屈原,战国时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存《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作品,收入西汉刘向编的《楚辞》中。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包括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作品。按内容可以分为“赋”“比”“兴”,相传为孔子编定。

7.下列各项中,含通假字最少的一项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B.敛赀财以送其行                           因击沛公于坐

C.几为巡缴所陵迫死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则修文德以来之                           令将军与臣有郤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的一项是(   )

A.于是相如前进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社稷之臣也D.养生丧死无憾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五十者可以帛矣                间至军中

B.沛公旦日百余骑                王无

C.则思江海百川                  头发

D.不能容于远近                    此其志不在

10.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无乃尔是过与D.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11.下列对《氓》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叠词“晏晏”“旦旦”写出了青年男子热恋时的殷勤与真诚,使女子受到诱惑

B.淇水再盛也有涯岸,湿地再大也有边界,以此来表现“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C.通过描述女主人公对以往情感生活的反思,表明她与过去告别的决绝态度。

D.叙事与抒情交织运用,既直白又生动,既哀怨又坚强,层次丰富,富于变化。

12.下列对戏剧《雷雨》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鲁侍萍   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   要哪一件?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A.鲁侍萍主动说出补窟窿、绣梅花等细节,向周朴园暗示自己的身份。

B.对白中有不少疑问句,鲁侍萍的问是有意的,周朴园的问则显得被动。

C.三处“舞台说明”交代了周朴园神情、动作等,是其言语的重要补充。

D.这段对白充分展现了鲁侍萍自尊自爱,周朴园自私冷酷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国天下的思想,其表现形态为以自我为核心的社会连续体。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的有机关系之中,从自我出发,逐一向外扩展,每一个自我都应当负有社会使命感,从而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

中国古代社会的运作不依靠以契约为核心的法,而是将伦理性的礼乐作为基础。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来自西周的分封制。天子封诸侯为立国,诸侯分封土地和人民给卿大夫为立家,进而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度。天子代表天下(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国),诸侯代表列国(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地方),卿大夫代表采邑(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家乡);家国天下之间,通过层层分封与效忠而形成血缘——文化——政治共同体,既是亲戚,又是君臣,如同一个大家族。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到汉武帝之后,法家的郡县制与儒家的礼乐制开始合流,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古代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意识形态核心,宗法家族的父子、夫妇伦理与国家的君臣之道高度同构,王朝的政治关系是家族伦理关系的放大,伦理与政治高度一体化。家国与天下,是肉身与灵魂的关系。天下代表了至真、至美、至善的最高价值,这一价值要在人间实现,必须通过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肉身,这些制度是由将伦理与政治合为一体的名教、典章制度和风俗等形式组成的因此,天下价值并不远人,就在人间的礼法秩序与日常生活之中。儒家认为,离开了家国的肉身,天道将沦为无所依傍的天下意识,它的意义只能从更高的天命、天道、天理中获取,这是与其倡导在人间创造价值的理念相违背的。家国对于中国人来说之所以神圣,之所以具有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乃是因为它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

在以自我为出发点的家国天下连续体之中,家国作为中介而存在,沟通了自我和天下这两极。天下,乃是现实世界中的文化伦理秩序,个人若要与天下打通,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达致“平天下”,因而家国成为从自我到天下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儒家的个人良知之实现,必须通过在家族与王朝的公共事务之中从事道德实践。后来王阳明所谓致良知中的“致”,不仅是对天理的领悟,更是对天理的践行,其产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家国理念的影响。

(选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有改动)

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国天下理念中,每一自我都是有机关系中的一部分,必定负有社会使命感。

B.“三纲”影响下,伦理与政治高度一体化,并且成为古代中国的意识形态核心。

C.儒家倡导在人间创造价值,在其理念中,天道不能脱离家国肉身而独立存在。

D.个人经过“齐家治国”的过程,能与天理打通,达致“平天下”,领悟天理。

14.下列对原文思路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先说明家国天下的表现形态,接着阐明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之间的关系。

B.第二段借助历史事实,论述了家国一体的礼乐制的演变及其在社会运作中的作用。

C.第三段以“肉身”与“灵魂”作比,论述了家国在天下价值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D.文章末段通过对家国中介性作用的论述,证明家国理念直接导致了“致”的诞生。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论不合理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关系以伦理性的礼乐制度为基础,因此礼崩乐坏是古代统治者不愿看到的结果。

B.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古代中国两千年的意识形态核心,其本质是政治伦理化的深入发展。

C.中国人认为家国具有神圣而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遵循名教、典章制度和风俗,人才能实现价值。

D.借由家国这一中间环节,人们可以“齐家治国”,并达成“平天下”,在道德实践中实现个人的良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 节选)

路遥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唉,尽管上这学是如此艰难,但孙少平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他现在已经从山乡圪崂里来到了一个大世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他在这其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弥漫在城市上空的炭烟味闻起来都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许许多多新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但所有的一切无疑都在他的精神上产生了影响。透过城市生活的镜面,他似乎更清楚地看见了他已经生活过十几年的村庄——在那个他所熟悉的古老的世界里,原来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平淡无奇了。而那里许多本来重要的事物过去他却并没有留心,现在倒突然如此鲜活地来到了他的心间。

除过这种漫无目的的转悠生活,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有一次他去润生家,发现他们家的箱盖上有一本他妈夹鞋样的厚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润生妈同意后,他就拿着这本书匆匆地回到家里,立刻看起来。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天黑严以后,他还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他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保尔瘦削的脸颊和他生机勃勃的身姿。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失明,永远蓝莹莹地在遥远的地方兄弟般地望着他。当然,他也永远不能忘记可爱的富人的女儿冬妮娅。她真好。她曾经那样地热爱穷人的儿子保尔。少平直到最后也并不恨冬妮娅。他为冬妮娅和保尔的最后分手而热泪盈眶。他想:如果他也遇到一个冬妮娅该多么好啊!

这一天,他忘了吃饭,也没有听见家人呼叫他的声音。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一直等到回到家里,听见父亲的抱怨声和看见哥哥责备的目光,在锅台上端起一碗冰凉的高粱米稀饭的时候,他才回到了他生活的冷酷现实中……

从此以后,他就迷恋上了小说,尤其爱读苏联书。在来高中之前,他已经看过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而在他眼下的生活中实际上还有一件令他无法言明的、给他内心带来一丝温暖和愉快的小小的事情。这件事实际上我们已经知道了,这就是:每天吃饭的时候,在众人散尽而他一个人去取自己那两个黑馍——每当这样的时候,他总能看见另外一个人做同样一件事

当然,在起先的时候,他和那个叫郝红梅的女生都是毫不相干地各自拿了自己的馍就离开了。不知是哪一天,她走过来的时候,看了他一眼。他也看了她一眼。尽管谁也没说话,但实际上说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有一种没有语言的语言。从此以后,这种眼睛的“交谈”就越来越多了。

孙少平发现,郝红梅实际上是班里最漂亮的女生。只是因为她穿戴破烂,再加上一脸菜色,才使得所有的人都没有发现这一点。唉,谁没有经过这样的年龄呢?在这个维特式的骚动不安的年龄里,异性之间任何微小的情感都可能在一个少年的内心掀起狂风巨浪!

他们用眼睛这样“交谈”了一些日子后,终于有一天,她取完那两个黑面馍,迟疑地走到他跟前,小声问他:“那天,老师没收了你的那本书,叫什么名字?”

“《红岩》。我在县文化馆借的。”他拿黑面馍的手微微抖着,回答她。她离他这么近,“那里面有个江姐……”她本来不紧张,但看他这样不自在,声音也有点不自然了。他再也不敢看她了。他很不自在地把头低下,看着自己手里的那两个黑东西。

他赶忙说:“是。后来牺牲了…很悲壮!”他加添了一个自认为很出色的词,头仍然低着。

“还有一个双枪老太婆。”她又说。

“你也看过这书?”他现在才敢抬起眼皮看了她一眼。“我没看过。以前听我爸说过里面的故事。”

“你爸?你爸看过?”

“嗯。”

“你爸在?……”少平显然有点惊讶这位穿戴破烂的女生,她父亲竟然看过《红岩》,因此弄不明白她父亲是干什么的了。“我爸是农民,成份不好,是地主,不,我爷爷是地主,所以……”

“那你爸上过学?”

“我爸没上过。我爷上过。我爸的字是我爷教的。我爷早死了……我没看过《红岩》小说,但我会唱《红岩》歌剧里的歌。我的名字就是我爸从这歌词里面取的。那歌剧里有一句歌词是:红岩上,红梅开……”

她这样轻声慢语地说着,他呆呆地听着。

她突然红着脸说:“你的书还了没有?”

他说:“还没。”

“能不能借我看一下?”

“能!”他爽快地回答。

于是,第二天他就把书交到了她的手里。

在这以后,只要孙少平看过的书,就借给郝红梅看。无论是他给她借书,还是她给他还书,两个人不约而同地都是悄悄进行的。他们都知道,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这样过分亲密的交往,如果让班里的同学们发现了,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那他们也就别想安宁地过日子了!

(选自《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16.结合文本,概括孙少平高兴的事。

17.简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18.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19.综合选文,探究第一段“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这句话的多重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乙)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2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               倾:倾覆

B.夫子盖少焉                            贬:降低

C.不容何                                病:生病

D.楚昭王师迎孔子                        兴:调动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用楚                                  则无望民之多邻也

B.吾何于此                                  何以伐

C.今尔不修尔道求为容                        择善从之

D.夫道不修也                                行李往来

2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孔子从引证到类比、比喻,层层深入,批评了他的两个学生,并用反问的语气指出他们负有无可推脱的责任;在此基础上,正面阐发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外要“均、和、安”,对内要“修文德”。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作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才显出君子的修养,这正符合孔子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表示假使将来颜回拥有许多的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

(2)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红蕖:荷花②古城:当指黄州古城。③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24.“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运用了                     的写景手法。

25.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的苦闷、抑郁的心境,也有人认为表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请结合下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表达你的看法。

 

2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医者救人: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哲人忠告:活在这悲苦的人间,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面对生理的疾病,面对人类命运的种种苦厄,我们应该怎样“活下去”?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体验和思考。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识记能力。分别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注意“多音读次音,形声莫套读,方言要纠错”的原则。

A项,芜杂—— 

B项,单薄——    

C项,义愤填膺——yīng。

故选D。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项,妄自—枉自   

B项,沉缅—沉湎  

D项,弛援—驰援

故选C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做好此类题目,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意,要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要分辨词语的语体色彩,还要注意词语的语法功能。

A项,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异常情况,跟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选项中没有“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异常情况”的语境,词语使用错误。

B项,“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非常吃惊震动,这些坏事是客观存在的,与后面的“谣言”矛盾。这里应用“耸人听闻”。

C项,“扶养”的意思是扶助供养,对象不限,使用正确。

D项,“只有……就……”搭配不当,根据语境,应将“就”改为“才”。

故选C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平时要熟知病句的常见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作答时先提取句子主干,判断句子主干是否存在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修饰成分之间、以及修饰成分与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语病。此外,总结一些特殊的现象往往会缩短做题时间,提高准确率。比如“是”作谓语,易搭配不当;并列成分出现,常有搭配、并列不当、语序及歧义现象的出现;介词开头常出现残缺主语的现象,关联词语出现要考虑搭配、逻辑方面的问题;修饰成分过长,要看看语序等 

A项,成分残缺,“可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应急技能培训、实战演练等”成分残缺,“承担”缺少宾语中心语“任务”。

B项,结构混乱,“据……数据显示”将“据……数据”与“……数据显示”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

C项,“有时会左右舆论,误导受众,制造假民意”语序不当,改为“有时会制造假民意,误导受众,左右舆论”。

故选D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积累常见的修辞类型,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例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丝竹”代音乐。

A项,设问,自问自答。

B项,借代,“雕栏玉砌”代千古江山,“朱颜”代人。

C项,互文和比喻,“朝避猛虎,夕避长蛇”并不是“早上避猛虎,晚上避长蛇”的简单解释,真正解释应该是白天黑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这是一种互文修辞手法。而“猛虎”“长蛇”一方面是当时蜀山荒险,有蛇虎出没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比喻如同蛇虎一般残害人民的`军阀割据者。

D项,“明月不谙离别苦”,把明月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朱户”,借代指大户、有钱人家。

故选B

6.D项,“按内容可以分为‘赋’‘比’‘兴’”错误,赋、比、兴,《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诗经》按内容可以分为“风”“雅”“颂”。

7.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里的通假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A项,涂—途,详—佯。

B项,赀—资,坐—座。

C项,陵—凌,无—毋。

D项,郤——隙。

故选D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

A项,前进:古义是“上前献”;今义是“向前行动或发展”。

B项,细说:古义是“小人的离间之言”;今义是“详细的叙说或说明”。

C项,社稷:古今同义,都是“国家”的意思。

D项,养生:古义是“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是“保养身体”。

故选C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A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穿/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带着,使……跟随/名词活用为动词,怪罪、归罪;

C项,名词活用为动词,流入/名词作状语,向上;

D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处近处;小的方面。

故选D

【点睛】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是对特殊文言句式的考查。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被动句、省略句。句式的判断可以借助一些标志性词语,如者也表判断,代词作宾语常前置,为、见可表被动,介宾结构常后置等。但最终的确定还是要通过翻译。

例句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求可使报秦人。

A项,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能不易其志之缙绅。

B项,被动句,“见”表被动。

C项,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无乃过尔与?

D项,省略句,正常语序为: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故选A

11.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词句的含意。其中的含意要思考两个方面,一是句中物(包括景物、事物、人物)的特点或情感,二是作者的情感。理解句子含意要抓住关键词语和修辞,并结合前后语境及文章主旨来进行体会。

A项,“写出了青年男子热恋时……”错误,“晏晏”是小时候欢愉的情景,不是“热恋时的”。

故选A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戏剧《雷雨》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作答这类试题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其次要结合对选项和原文的比对,进行分析。

D项,“周朴园自私冷酷的性格特点”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概括有误。依据“侍萍!(低声)怎么,是你?”,可见周朴园小心谨慎的特点。

故选D

 

13.C

14.D

15.C

【解析】

【分析】

13.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必定负有社会使命感”错误,原文用词为“应当”,表示一种期望和标准,“必定”体现为一种事实,过于绝对;

B项,依据原文“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古代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意识形态核心”可知,“三纲”是古代意识形态的核心,此句将主语偷换为“伦理与政治一体化”,篡改原文;

D项,“领悟天理”错误,依据“个人若要与天下打通,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达致‘平天下’”可知,原文的落脚点为“天下”,并非“天理”。

故选C

14.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D项,“证明家国理念直接导致了‘致’的诞生”错误,原文表述为“致”的产生受家国理念的一些影响,并不表示两者间直接而唯一的因果关系。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C项,“遵循名教、典章制度和风俗,人才能实现价值”错误,名教、典章制度和风俗只是家国理念中的一部分,不具备决定性的力量,也不能涵盖实现天下价值的全部方法。

故选C

 

16.①来到县城,获得新的见识;

②看课外书,打开心灵世界;

③同郝红梅交往,感到温暖。

17.①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坐”“望”“听”“陷入”,慢镜头呈现人物表现,生动地写出孙少平进入一种读书后的“忘我”状态。

②运用感叹句,反复递进语气,如“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强烈地表达出保尔的故事对孙少平心灵的震撼。

③运用对比手法,将“群山包围的双水村”与外面“辽阔的大世界”进行对比,突出外面世界的迷人。

④运用朴实的抒情性语言,简练准确地描绘了黄昏景色,创造情景互滲的画面,烘托出了孙少平沉浸在书籍为他开启的全新精神世界。

18.①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全方位展现小说人物经历和思想变化;

②运用插叙(现实与回忆交织进行),交代了孙少平初中时期就养成了阅读小说的习惯,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完善了小说的情节链条。

③在叙述中插入作者议论的语言,如“在这个维特式的骚动不安的年龄里,异性之间任何微小的情感,都可能在一个少年的内心掀起狂风巨浪!”流露出作者对青年人自然情愫的认同。

④对话推动叙述,简化了情节结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思考、评判。

19.①天气层面:当时正处于惊蛰前夕,雪已不会聚积,所以说冬天已去,但仍在下雪,说明春天尚未来临。

②人物层面:孙少平出身贫困,有幸被推荐上高中,人生充满希望,严冬似乎过去,但现实又逼迫着他既自卑又自尊,所以说春天还没到来。

③政治层面:1975 年处于文革末期,三中全会之前,所以说“冬天就要过去”,但文革对中国的破坏巨大,复苏之路还很漫长,所以说“春天还没到来”。

 

20.C

21.D

22.A

23.(1)“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

(2)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德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

【解析】

【分析】

20.

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平时要广泛积累常见实词的意义,尤其是课本中出现实词。作答时,考生要依据实词的本义,并结合语境、语法来判断实词在句子中的正确意义。与语境中的意义和所需词性相符的解释才是正确的解释。

C项,“病:生病”错误,“病”在这里的意思是:担心,担忧。

故选C

21.

本题是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应对此类题目,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根据语境判断虚词的词语意思及语法意义是关键。

A项,介词,被/介词,比。

B项,介词,因为/助词,表语气,呢。

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D项,均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D

22.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对外要‘均、和、安’,对内要‘修文德’”错误,应为对内“均、和、安”,对外“修文德”。

故选A

23.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尔,你;以,认为;然,是。

(2)意,猜想;仁,达到仁德;不我信,宾语前置。

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待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乙】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住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停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当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的站不起来。但孔于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的神色也变了,孔子对他说:“赐啊,你认为我是博学而且能记住一切事物的人吗?”子贡说:“是的,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通所有的事物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怒之心,就召见子路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德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子路退出,子贡进来相见。孔子说:“赐啊!《诗》上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为什么偏偏巡行在旷野之中’难道是我的道理有什么不对吗?为什么我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道理是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人就不能容受老师。老师何不稍微降低迁就一些!”孔子说:“赐,好农夫虽然善于播种五谷,却不一定准会有好收成;好工匠能有精巧的手艺,所作却不一定能尽合人意;君子能够修治他的道术,就像治丝结网一般,先建立最基本的大纲统绪,再依序疏理结扎,但不一定能容合于当世。现在你不去修治自己的道术,反而想降格来苟合求容,赐啊!你的志向就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比,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担心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24.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视觉和嗅觉结合

25.(1)苦闷、抑郁的心境。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最后两句画龙点睛,词句的表面是说:天公饶有情意似的,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殷勤”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说天公殷勤送来凉雨,却含有自嘲的酸辛,隐藏着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中,“凉”,双关,既指天气凉爽,又指生活无聊,“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刻画了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2)闲适、自得其乐。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 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

26.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