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舟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浙江省舟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英雄是时代的标竿,爱国奉献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我们学习英雄,就是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守,砥砺前行。

B.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农业提质的任务就在当下,这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只要下好功夫,找准特色,田地里一定能够bào)出“金疙瘩”。

C.备受关注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公布,标志着我国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这是一场发rèn)之始便滚石上山的改革。为此,中国经济的发展必将绽放新的光彩!

D.在共享经济、“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平台上诸多民宿资源质量良yǒu)不齐,时常给游客“添睹”。只有合格的硬件设施和高质量服务,才可能让游客们在寻梦“诗和远方”中,住得安全,玩得开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我国传统政治伦理一直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诚信是治国安邦的基本要求,诚信与礼义合治国家,不仅可以赢得本国的民心,而且可以使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慕名而归。先秦诸子百家都关心和认同“信”的观念,儒家关切尤甚。(乙)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范畴,构成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丙)传统社会能够基本做到和谐相处、交易有序、守望互助、团结友爱,都拜赐于儒家之信的观照和浸润。信,不仅是传统社会坚守的伦理准则,更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甚至被不少国人奉为圭臬。同时,信也是全世界都能够接受和必须遵守的最低限度的伦理道德原则。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慕名而归B.拜赐C.不可或缺D.圭臬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B.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计划完成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造。在此期间,根据需要会发射一系列货运飞船,向空间站提供物资补给。

B.针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表的不当言论,新闻发言人指出,中国不做违反国际法的事情,同时坚决依法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

C.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物流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物流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相关技能型人才远远不够,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D.中小学生复习资料泛滥成灾,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而且使教学走上了耗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

5.有不少人的名字来源于我国古代诗文,如刘海粟(国画大师)、李行健(语言学家)、王朝闻(美学家)等等。

请仿照示例,从这三个人名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其作合理的解释。不要求句式及解释角度完全一致。字数80左右。

示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让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位女科学家为中医药潜心研究的诗意人生和悬壶济世的博大情怀。

6.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然后完成相关问题。

(1)请用生动而又形象的语言,准确地描述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内容。(字数50左右)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幅漫画的寓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月22日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出生人口比2017年减少200万人,为1523万人。另一方面,老年人口增加,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到2018年底达到11.9%,比上一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报道称,中国政府取消城市地区仅允许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的“一孩政策”,自2016年起允许所有夫妻生育第二个孩子。2016年的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创出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2017、2018年连续2年减少。

统计局数据显示,每名女性育龄期生育孩子的平均数即“总和生育率”2016年为1.25,2010年以后徘徊在1至1.3,大幅低于被认为能维持人口数量的2.1。因房价、教育费和短缺的托儿所而对生孩子感到犹豫的女性不在少数。

报道称,与此同时,中国的老年人口正在增加。65岁以上老年人到2018年底达到1.7亿人,比上年增加827万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出生者陆续退休,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但今后上世纪60年代出生者将不断成为老年人。中国的60年代出生者达到2.1亿人以上,比50年代出生者多6千万人,如果60年代出生者开始退休,老年人数将迎来激增。“少子老龄化”超过日本的速度加剧的可能性很大。

材料二:

据韩国《中央日报》网站2月28日报道,韩国统计厅2月27日发布的“2018年人口动向调查出生及死亡统计数据(初步值)”显示,韩国2018年总生育率0.98,为开始统计(1970年)以来的最低值。这一数据代表女性育龄期间(15至49岁)平均生育子女数的预期值还不足1名。

报道称,一般而言,要想维持人口总数,总生育率需要达到2.1,但韩国连这一数据的一半都未达到。韩国不仅没有达到经合组织(OECD)成员平均水平(1.68),甚至尚未达到超低生育率标准(1.3)。

据报道,死亡人数增加但新生儿数减少导致去年韩国人口自然增长规模仅为2.8万,同比减少61.3%,为1970年以来的最低值,同比减幅为历史最大值。

报道认为,韩国人口减少的时间点或将提前。统计厅曾于2016年发布未来人口预测报告,表示韩国总人口下降的时间点为2028年,统计厅厅长姜申玉(音)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低生育高龄化社会化的速度比预期要快,韩国总人口下降的时间节点可能会提前”,“急剧变化的人口结构会对工作岗位、福祉、年薪、教育、住宅等主要政策带来颇大的连锁反应”。

材料三: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3月29日刊登题为《各国努力提高人口出生率》文章。文章摘编如下:

50年前,只有8个国家的总生育率低于每名妇女生育2.1个子女的替换生育率。到2015年,有创纪录的98个国家低于这一替换生育率。

低生育率的问题在很多国家(包括大部分欧洲国家、日本和加拿大)已经存在几十年。今天,世界最低的生育率分布在欧洲和东亚,包括韩国、新加坡、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是生育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可以说,它表现不佳,因为与大部分其他国家不同,美国没有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复苏迹象。美国的总生育率自2007年以来稳步下降,2017年下降到1.77,这是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强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力量推动了世界范围的长期生育率下降。在早期阶段,决定性的推动力量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富裕程度的增加。

2018年,莫宁咨询公司为《纽约时报》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0岁至45岁的美国人不想要孩子或不得不少要孩子的主要原因包括儿童养育成本太高、对经济的担忧、财政无保障;中国的夫妇大多以学校教育成本太高为理由;意大利人则哀叹高失业率和没有多少可行的儿童养育措施。

各国如何应对这个问题呢?很多国家的政府采取了新自由主义方式:它们向有孩子的家庭提供直接的财政刺激,诸如减税或公共服务方面的折扣。

韩国、新加坡、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和波兰都为每个孩子提供“婴儿津贴”。其他市场导向的多生育主义政策通过支持儿童养育或提供较多的家庭休假来减少工作与家庭冲突。捷克为休产假的妇女提供70%的薪水。近期,柏林宣布,它所有的儿童保育中心都将免费开放。

7.下列对材料中“总和生育率”“总生育率”“超低生育率”和“替换生育率”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女性在育龄期间生育孩子的平均值,同一国家和地区的总和生育率差异较大,每年的总和生育率也都不相同。

B.总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的总数,不同国家和地区总生育率差异较大,每年的总生育率也都不相同。

C.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和生育率或总生育率远远低于替换生育率,就无法保证其人口数量维持不变,其标准值是小于等于1.3。

D.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女性在育龄期生育孩子的平均值为2.1时,该国家或地区就能够维持其人口数量不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近20年的统计数字看,中国的低生育率已经使国家走上了“少子老龄化”之路,近年出台的二孩政策未能使这一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B.如果一个国家某年的总和生育率达不到替换生育率,该国家人口总数就会很快相应减少,加之老龄人口的增加,该国家就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C.目前很多国家都存在低生育率问题,尤其是欧洲和东亚,美国虽然是发达国家中生育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10几年来生育率也在稳步下降。

D.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如儿童养育教育成本太高,担忧经济、财政无保障,缺乏儿童养育措施等是造成世界范围长期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9.根据上述材料,请拟订出四条及以上刺激生育的措施,为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和眼镜

(日)小川未明

村镇、田野、到处都掩映着树木的绿叶。

这是一个寂静的、月光如洗的夜晚,在静悄悄的街的尽头,住着一位老奶奶,此刻正独自坐在窗下做着针线活。

油灯的光亮平静地照射着屋子。老奶奶已经上了年纪,眼睛发花,总也不能把线穿进针眼。她一次又一次地借着灯光,一边瞅着针眼,一边用满是皱纹的手捻着线。

淡青色的月光笼罩着整个世界,树木、房屋,还有远处的小山,一切仿佛都沉浸在清澈的水中。老奶奶一边做着针线,一边回想着自己年轻时的生活,想远方的亲戚,还有住在外地的孙女。

周围静极了,只听到闹钟在柜橱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偶尔,从巷口传来一些商贩的叫卖声,还有汽车发动的轰鸣,不过都隔得太远了,一切听起来都显得很遥远。

老奶奶迷迷糊糊地坐在那里,好像在做梦一样,或许,她已经忘了自己要做些什么了。

正在这时候,门外响起了咚咚的敲门声。

老奶奶抬起她那并不太好使的耳朵,仔细听着。“都这个时候了,不会有人来拜访了吧。”这么想着,就觉得是风吹过的声音。是啊,风总是漫无目的地穿过街道和原野。

这时,窗下又响起一阵微弱的脚步声,出乎寻常地,她居然听到了。

“老奶奶,老奶奶。”一个声音叫着。

老奶奶疑心自己没有听准,就停下了手里的活。

“老奶奶,请开开窗吧。”外面的声音还在叫。

这是谁呢?老奶奶疑惑地站起来,打开窗。窗外的世界,被淡青色的月光照得像白昼一样亮。

窗子下面站着一个不高的男人,戴着黑色的眼镜,留着胡须,正抬头看着窗户里面的老奶奶。

“可是我不认识你啊,你是谁呢?”老奶奶看着这个陌生的男人说着,疑心他找错了门。

“哦,我是眼镜推销商。我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眼镜。我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小城,这个小城真漂亮,让人心情舒畅。趁着今晚夜色好,我就到处走走,看看有没有人需要眼镜。”那个男人说。

老奶奶正为眼花纫不上针而苦恼着呢。于是就试探地问:“那你看有没有适合我戴的眼镜?”

眼镜商打开手上的箱子,在里面搜寻起来。不一会儿,就向窗户里面的老奶奶,递过去一个有玳瑁镜框的大眼镜:“保证您什么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在那男人站着的地方,红色的、白色的、蓝色的花,在月光下都盛开了,蒙着一层淡淡的影子,在空气里散发着幽香。

老奶奶试着戴上眼镜,闹钟上还有月份牌上的数字都一个一个地看清楚了。老奶奶甚至觉得自己回到了几十年前做姑娘的时代,那时候也好像这样,什么都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喔,这个我要了!”老奶奶非常高兴地买下了眼镜。

付过钱,那个戴着黑色眼镜、留着小胡子的眼镜商就走了。他的身影消失了,但那些花草仍然在月光下影影绰绰地散发芬芳。

老奶奶关上窗,又坐回原来的地方。这下她可以毫不费劲地穿针了。她把眼镜戴上去,又取下来,就像一个小孩子得到一件稀罕的宝贝一样,觉得稀奇总要拿在手里把弄把弄。因为从来没有戴过眼镜,忽然一下戴上,周围一切好像都变了样。

已经很晚了,老奶奶取下眼镜放在柜子上的闹钟旁边,准备着收拾东西睡了。

这时,门外又传来咚咚的敲门声。

她侧着耳朵听着,“真是个奇怪的晚上啊。又是谁呢,都这么晚了……”

她瞅了一眼闹钟,虽然外面月光明亮,但实际上夜已经很深了。

老奶奶站起来,走到门口,听上去像是一只小手在敲门。咚咚的声音听起来十分可爱。

“可是,都这么晚了……”老奶奶嘟哝着,还是打开了门。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泪眼汪汪在门口站着。

“你是谁家的孩子啊,这么晚了,为什么还来敲我家的门呢?”老奶奶惊讶地问。

“我在镇上的香水工厂做工。每天把从白玫瑰里采集来的香水装进瓶子。所以,每天都很晚回家。今天刚下了工,看到月色很好,就一个人走着看月亮,结果给石头绊了一跤,把脚趾划了这么大条口子。我疼得受不了,血又流个不止。可是现在大家都睡了,经过这里的时候看到您还没睡,我知道您是一个热心和蔼的老奶奶,所以就上前来敲了您的门。”

这是个头发长长,长相漂亮的女孩子,当她说话的时候,老奶奶觉得一阵奇异的香味扑面而来。

“这么说,你认识我了?”

“嗯,我常常从这里经过,看到您坐在窗下做针线活。”小姑娘回答说。

“啊,真是个好孩子。喔,把你的伤口指给我看看,我好给你上药啊。”老奶奶说着,把女孩牵引到灯光的附近。

于是女孩子伸出可爱的小脚,只见雪白的脚趾上流着鲜红的血。

“哎呀,真可怜,是碰到石头上划破的吧。”老奶奶嘴里这样说着,其实她眼花花的,看不清血是从哪儿流出来的。

“我的眼镜哪儿去了呢?”老奶奶在柜子上找着。眼镜就在闹钟旁边,她要赶紧戴上,给小姑娘仔细瞧瞧伤口。

老奶奶正想好好端详一下这位常常从自家门前经过的漂亮女孩子的模样。可是仔细一瞧,老奶奶愣住了——这哪里是小姑娘,分明是一只白色的小蝴蝶!

老奶奶想起,人们曾说过,在静静的月夜,蝴蝶常会化成人形去拜访那些到很晚都没睡的人家。

这是一只脚上受了伤的蝴蝶啊。

“好孩子,跟我来吧。”

老奶奶和蔼地说,并且领着蝴蝶走出门,朝花园走去。小姑娘默默地跟在老奶奶后面。

花园里各种各样的花,正在盛开。白天,总有许多蝴蝶和蜜蜂,在这里聚会,热闹极了。现在,它们大概正在花丛里做着甜美的梦吧。

四周一片寂静。只有清澈如水的月光在园子里流淌。

篱笆边上,一丛白玫瑰正茂密地开着,仿佛一团白雪。

“小姑娘哪儿去了?”老老奶奶蓦然地站住了,回头张望。

不知什么时候,跟在后面的小姑娘悄悄地消失了。

“大家都睡了,我也该睡了。”老奶奶说着,回到了屋里。

这真是一个良宵月夜。

10.概括文中老奶奶的内在形象特点。

11.下面两个句子表现手法不同,作用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⑴“可是,都这么晚了……”老奶奶嘟哝着,还是打开了门。

⑵眼镜就在闹钟旁边,她要赶紧戴上,给小姑娘仔细瞧瞧伤口。

12.小说多次从正面和侧面交代或描写周围环境的“静”,请简要分析“静”在小说中的作用。

13.结合全文,分析结尾“良宵月夜”的深层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媭砧课诵图》序

[清]王拯

《媭砧课诵图》者,不材拯官京师日之所作也。拯之官京师,姊刘在家,奉其老姑,不能来就弟养。今姑殁矣,姊复寄食宁氏姊于广州,阻于远行。拯自始官日,畜志南归,以迄于今,颠顿荒忽,琐屑自牵,以不得遂其志。

念自七岁时,先妣殁,遂来依姊氏。姊适新寡,又丧其遗腹子,茕茕独处。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椽,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瘁死之状;且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拯哀惧,泣告姊:“后无复为此言。”

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十五六时,犹能执一卷就姊氏读,日惴惴于奄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自二十出门,行身居业,日即荒怠。念姊氏教不可忘,故为图以自警,冀使其身依然日读姊氏之侧,免其堕弃之日深,而终于无所成也。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秋九月。为之图者,陈君名铄,为余丁酉同岁生也。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材拯官京师日之所作也                    不材:作者自谦之词,意即“我”。

B.先妣殁,遂来依姊氏                        先妣:已死的母亲

C.拯十岁后,塾师学,朝出而暮归            就: 成就学业

D.免其堕弃之日深,而终于无所成也         庶:或许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日惴惴奄思忧戚之中    州司临门,急星火

B.熟于他童    而后今培风

C.为图以自警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庶免堕弃之日深,    天之苍苍,正色邪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篇“序”,也是一篇画记,更是一篇自传。古代楚国方言称姊为媭,砧即捣衣石。《媭砧课诵图》画题的意思是伴随着姐姐的捣衣石做功课。

B.作者王拯自幼丧母,靠苦命的姐姐刘氏抚养长大。姐姐从不用大道理训斥教育于他,而总是用一颗挚深博大的爱心,抚育教导其勤奋苦读,最终使他学业有成,为官京师。

C.文章重视琐事细节的描写,如夜陪苦读,晨伴诵读,泣告母亲劬劳瘁死之状等等,事情虽微,却具体可感,牵动人心,自有让读者低回咏叹之魅力。

D.本文叙述了《媭砧课诵图》一画的创作缘由,就是要感念姐姐的教育之恩,并以自警。为此,文章详写对姐姐回忆,略写身世、仕途以及偷堕之情,行文自然严谨而又清新隽洁。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

(2)或夜读倦,稍逐于嬉,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瘁死之状。

18.用“/”给下列语段断句。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郊行

[宋]刘克庄

一雨饯残热,忻然思杖藜。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注]

[注]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19.首联中“饯”在诗句中是________意思。一个“饯”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的情形。

20.试赏析颔联和尾联。

(1)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

 (2)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

21.从语段(1)中可见孔子弟子颜渊_______、季路_______的性格特点。

22.综合阅读上述语段后,请简析“孔子之志”具体内涵及其所持态度。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⑴于嗟鸠兮,_____。于嗟女兮,______。(《诗经·氓》)

⑵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

⑶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⑷逝者如斯,_____;盈虚者如彼,______。(苏轼《赤壁赋》)

⑸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天,香椿树长出了枝芽,采一把嫰芽,就是一顿美食。一天老孙用一根绑了铁钩的竹竿,把香椿树的主干顶梢打了下来。对此,大家大惑不解,说:“明年吃不上椿芽了。”老孙却笑呵呵的解释说:“你们想,那些苹果树、梨树等等,有几棵是长成参天大树的?这树的精力啊,也和人一样,是有限的。指望吃果子的树,就别指望用它的木材;指望用木材的树,也别祈求它结很多的果子。如果不把香椿树的树梢打掉,它可就使劲往上长了,那样,来年就别指望有多少椿芽可吃了。”

对上述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或体验?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和修改。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字形考查的主要是形近字、同音异形字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

A项,“标竿”应为“标杆”;

B项,“刨(bào)出”应为“刨出(páo);

D项,“添睹”应为“添堵”;

故选C

 

2.B

3.B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做好此题应该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共六大类: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A项,语序不当导致不合逻辑:“将在2020年前后计划”改为“计划将在2020年前后”。 

B项,“维护……发展”搭配不当。

C项,成分残缺、结构混乱:应去掉“随着”或“使”,明确主语;“存在结构性短缺”后加“问题”。

故选D

5.刘海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刘海粟,这位国画大师的名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开阔胸襟和谦逊美德。

李行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的名字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在语言研究学术道路上孜孜不倦,追求上进,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

王朝闻:“朝闻道,夕死可矣。”从他的名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以全部的生命追求美学之道的至高境界和执著精神。

6.(1)一个年轻人头枕着双臂,翘着二郎腿,悠闲地躺在硕果累累的苹果树下,静静幻想着苹果能从树上掉下来。

(2)寓意:理想是要靠自己的奋斗来实现的,等是等不来的。

 

7.D

8.B

9.①进一步放宽生育政策,鼓励优生优育。②采取财政补贴政策,减轻子女养育负担。③强化市场导向,减少工作与家庭冲突。④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消除教育、就业等后顾之忧。

 

10.孤独(寂寞)、勤劳、热心(善良)、和蔼

11.表现手法:①句从老奶奶对深夜打扰她休息的人的不满入手,以语言和行为的对比表现人物性格,运用的是语言和动作描写。②句直接从老奶奶的急切心理入手,运用的是心理描写。

作用:①表现了老奶奶的热心(善良),②引出下面情节。

12.①小说通过环境的“静”渲染出宁谧、祥和的氛围。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形象。③为故事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④有助于表现主题。⑤“静”给人以神秘感,与“眼镜商”和“小姑娘”(“白蝴蝶”)的深夜造访和谐一致。

13.①环境美。小说多次通过对月光等环境的描写表现月夜的美好。②人性(人性、人物)美。在这样一个夜晚,写了老奶奶、眼镜商和小姑娘三个人物,月夜衬托了他们纯洁善良的品性。③故事美。小说写了发生在良宵月夜的两件事:眼镜商深夜造访卖给老奶奶眼镜,让她把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了,好像回到了几十年前做姑娘的时代;小姑娘深夜造访得到老奶奶的热心帮助,表现了老奶奶的热心善良,体现了纯洁温暖的人间真情。

 

14.C句意为:我十岁以后,到私塾跟老师学习,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就:到,往。

15.CA项,于:介词,在/介词,比。B项,乃:副词,竟然/副词,才。C项,均为连词,所以。D项,代词,自己/连词,是……还是……

16.A项,“《媭砧课诵图》画题的意思是伴随着姐姐的捣衣石做功课”理解错误。根据课文内容“冀使其身依然日读姊氏之侧”可知,不是伴随捣衣石做功课,而是伴随着姐姐做功课。

 

17.(1) 等到了晚上,姐姐就常常做手工缝刺的活儿,点亮一盏小灯,命令我坐在她的旁边读书。

(2) 有时深夜读书疲倦了,我略微贪求玩耍,姐姐一定流着热泪拿母亲劳累病死的情况告诫我

18.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参考译文:

《媭砧课诵图》,是我王拯在京城任职时候请人所画。我在京城任官时,嫁给刘氏的姐姐在男家奉养她年老的婆婆,不能前来京城接受弟弟的供养。现在她婆婆去世了,姐姐又到广州去依靠嫁给宁氏的二姐处寄居饮食度日,这样来京城又受阻于远途难行。我从开始做官时就立志向回归南方,然而到现在,颠沛困顿、神情恍惚,因而不能实现自己的心志。

追忆从七岁时母亲去世,就来依靠姐姐。姐姐恰巧刚刚守寡,再丧失了自己的遗腹子孤单单地独自生活。她家的屋后有个小园有几丈宽,茂盛的树木遮盖着它。在树木之后,有屋二间,姐姐带着我居住于这里。我长到十岁以后,到私塾拜师求学,早早出门而晚晚归家。到晚上,姐姐就常常手做缝刺活儿,点亮一盏小灯,命令我坐在她的旁边读书。夏天屋内热得难受,暂停夜读课诵。一旦天亮,就叫我起床,叫我拿了小桌子到小园树下进行早读。在树根边放上两大石块:一块是姐姐捣衣用来作为砧板的东西,一块命令我就座读书。到“日出”的时辰,才送我入私塾。因此我年幼时常常一早到私塾里所诵读的内容竟然比其他童儿熟练。有时深夜读书疲倦了,我略微贪求玩耍,姐姐一定流着热泪把母亲劳累病死的情况告诚我,而且对我说:“你现在不努力学习,母亲在九泉是要悲伤的啊!”我悲伤至极,流着泪告诉姐姐,以后我不再说这些贪玩的话了。

唉!我无能现已30岁了。追忆十五六岁时,还能常常拿着书本靠近姐姐读书,每天内绝不敢稍稍放纵自己。从20岁后出姐姐门,做人办事,一天天就学业荒废了,追想起大姐的教诲始终不能忘记,因此我找人画这张图用来警戒自己,希望让自己仍然每天在姐姐身旁读书一样,上或许可以免除自己日益加深的学业荒废,而导致最终的一事无成。

道光二十四年仲秋农历九月。画这幅图的人,是好友陈铄,他是我于道光十七年广西乡试中举的同年(即同届)生员。

 

19.    送走、驱散或消散    雨后暑气消散    

20.    颔联视听结合,以声衬静,(或“白描”或对仗工整)描绘了郊外静谧旷远的画面,表现了对郊外美景的喜爱。    尾联直抒胸臆(或“反问”),诗人独游有趣而不忙碌奔波,透露出避世之念,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21.    谦虚    豪放    

22.孔子之志,不同于其弟子之志,他希望老人能得以安逸,朋友能得以信任,青年人能得以关心。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一定要修身养性,这样才能使人(百姓)安定。尽管这连尧舜都感觉难为,但是还是应该矢志不渝地去做。

参考译文:

(1)颜渊和子路陪伴着孔子,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谈谈自己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2)子路问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君子。孔子道:“修养自己来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子路道:“这样就够了吗?”孔子道:“修养自己来使上层人物安乐。”子路道:“这样就够了吗?”孔子道:“修养自己来使所有老百姓安乐。修养自己来使所有老百姓安乐,尧舜大概还没有完全做到哩!”

23.无食桑葚    无与士耽    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