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语文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修订版)

2019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101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


2020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语文

                                  2020.1

本试卷共9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4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裸露     慰籍     礼尚往来     望洋兴叹

B.浮燥     耽搁     鸦雀无声     废寝忘食

C.幽僻     国粹     雷厉风行     不谋而合

D.荫蔽     熨帖     没精打采     变换莫测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作多以四言为主,结构上较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创作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主张“文以载道”,提倡“惟陈言之务去”,代表作有《师说》等。

C.闻一多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著名诗人和学者。著有《红烛》《死水》等诗集;其《最后一次演讲》广为传诵。

D.雪莱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富有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被恩格斯称为“天才预言家”,代表作有《西风颂》、《峨日朵雪峰之侧》等。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苍山雪,明烛天南            负:背着

B.于其身也,则师焉            耻:耻辱

C.假舟楫者,非能也            水:游泳

D.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攻占

4.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B.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被我的话感动(她)站立了好久,但坐下后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反而不如他们,难道值得奇怪吗?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二、填空(共8分)

5. 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文原句。(选作其中4题)(每空1分)

大自然的美既缤纷艳丽,又充满活力。譬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到的“看____,____;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古人时常会感怀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苏轼游赤壁时就曾发出“寄蜉蝣于天地,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的感慨。

古代诗人面对如画江山时,往往会生发感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____。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水”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描写或设喻对象。作者常通过“水”寄托自己的情感,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____,____”的比喻感慨世事易逝,人生苦短。

你所在的班级召开以“学习重在积累”为主题的班会,你可以引用《劝学》中“____,____”这两句话,从正面设喻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三、填空(共10分)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表意准确、语言连贯、符合逻辑。

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那些被我们看作             的乡下人,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             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的确如此,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以现在的情形来说,最大多数的人是要                  地到田里去的。我们不妨          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               而且,据说凡是从这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都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种直接                 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原本             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不到                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寒冷的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那里的                 ,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                  ,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取材于《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四、阅读《我与地坛》选段,完成7~8题。(共10分)

现在我才想到, 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我那时脾气坏到极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因为她自己心里也没有答案。她料想我不会愿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从未这样要求过,她知道得给我一点儿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

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做过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更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7.第段中说“……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下列选项中对“母亲面对的难题”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疼爱儿子,理解儿子内心的苦闷而又不知道儿子在想些什么

B.渴望知道儿子在想些什么但又知道有些事不宜问而不敢问。

C.担心儿子出事,便给儿子出主意;儿子不听,她就非常苦恼。

D.希望儿子活下去并找到幸福的人生路,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

E.想要为儿子承担痛苦和不幸,而又知道儿子是不会同意的。

8.第段“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一句中,“这样”一词指代了哪些内容?请分条作答。(6分)

 

 

 

 

 

 

 

五、微写作(共10分)

9.请从下面三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10分)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标题中“放号”的读音在一些读者那里产生了分歧:是读“fànɡ háo”,还是读“fànɡ hào”?请谈谈你认为的最合理的读音是什么,并说明理由。要求:结合诗意论析;150字左右。

【原诗】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9、10月间作

(2请以“北京的冬天”为内容,写一段描绘性文字来呈现这个季节。要求:具有北京特点;150字左右。

 

 

 

3请你为刚刚过去的2019年总结一个“国家年度关键词”,并记述产生这个关键词的代表性事件。要求:具有2019年的特征或风貌;150字左右。

 

 

 

 

六、本大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答刘正夫书

韩愈

愈白进士刘君足下:

辱笺,教以所不及,既荷厚赐,且愧其诚然,幸甚幸甚!凡举进士者,于先进之门,何所不往?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来者则接,举城士大夫莫不皆然愈不幸后辈之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

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或问:“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古圣贤人。"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惟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夫百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言之。夫文岂异于是乎?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然则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于是乎今后进为文,能深探而力取之,以古圣贤人法者,虽未必皆是,要若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徒出,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有文字来,谁不为文,然存于今者,必其能者也。顾常以此为说耳。

愈于足下,同道而先进者,又常从游于贤尊给事,既辱厚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足下以为何如愈白。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而愈不幸后辈之名     接:接待,此处可理解为“笼络”

B. 宜古圣贤人               师:以……为师

C. 虽不为当时所             怪:奇怪

D. 忝同道而先进者             忝:有愧于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来者则接之                 今后进为文

B.愈不幸有接后辈之名     则共观言之       

C.文宜何师                 以古圣贤人法者

D.所珍爱者               存于今者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邪?

   如果看见他来了,怎么可以不回应他的诚意呢?

B.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

 名声存在的地方,就是诽谤指向的地方。

C.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并不是一定要文章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且以那样的方式结束。

D.必自于此,不自于循常之徒也。

       必定是出自这样做的人,而不是出自遵循寻常世俗之见的人。

13.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

 

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则必尚其能者。

 

 

 

14.请分条概括本文在学习为文”问题上作者所持的观点。(4分)

 

 

 

七、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7题。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注释】深辙:大车所之痕迹,此代指贵者所乘之车。周王传:指《穆天子传》,记录了有关周穆王的传说。

15.下列对诗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夏”紧跟着暮春的时序,此时草木繁盛,枝叶纷披,将陶庐笼在一片绿阴之中。

B.“既已”、“时还”等字眼表明耕种既毕,收获尚早,诗人可以偷闲读书,别有兴味。

C.“微雨”、“好风”是细雨和风,润衣不湿,吹面不寒,增加了酌春酒摘田蔬的兴致。

D.“泛览”、“流观”意为泛泛而读,诗人并不追求现实功利的目的,因而读得不在意。

16.本诗中的“众鸟”,既可以看作是实写,也可以理解为有所象征。下列诗句中写“鸟”也属于这种情况的一项是(3分)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7.本诗末句“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感到读书之乐的原因。(4分)

 

 

 

 

 

 

八、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我的年教育            富兰克林

我自幼即好读,手中偶有点钱便都用来购书。我的第一部书便是班扬的《天路历程》。后来我又将这书卖掉购买了布尔顿的《历史丛书》,书为坊间廉价小本,不下四五十册。正值我求知欲如饥似渴之年,却苦于无适当的书可读,我父亲的少量藏书多属于宗教论战性质,而我此时已决定将来不作牧师,是以藏书大多只是稍加涉猎。父亲书中我最耽读不倦的是普鲁塔克的《名人传》,惟有在这部书上的时光最不虚抛。

这种浓厚的书癖终于使我父亲决定让我进入印刷业,尽管此时他已有一子(即詹姆斯)在这行业。我对印刷业的爱好远较父亲强烈,惟下海当水手的念头仍未完全忘怀。考虑此事后果堪忧,父亲遂不再耽搁,立即催我去詹姆斯处作学徒。不久我对印刷一行已事事熟练。这时我开始有机会接触到好书。利用与书肆学徒相识关系,我有时竟能从那里借上一册小书,但每次必速看速还,不敢污损。有时一本书晚间借回,次日天明即须归还,这时我便一卷在手,连宵赶读,以防到时还不回去,叫人来催。

此后不久,一位名叫马修·亚当斯的商人常来我印刷所,其人的各类书籍收藏甚富,得知我好读,因邀我至其书室中,慨然将我所欲读的书惠借给我。此时我对诗的兴趣正浓,间或也稍有所作;詹姆斯以为此事倒也有些好处,对我稍稍鼓励之,因而我遂开始写时事诗,记得其中一首名《灯塔悲剧》,记船长威斯雷克及其二女海上遇难事;另一为水手歌,记海贼狄乞就擒事。两诗印成后,兄命我去市中售卖。前一种销路极佳,以其事发生未久,人们的印象尚深。这事给了我很大鼓励,但父亲对我的作诗则大加嘲笑,说作诗的人大抵都是乞丐。因此我遂绝作诗念头,实际上我即使作诗也不会成为很好的诗人;但文章对我则不同,它在我一生当中用途颇广,甚至可说是我日后的要立身之阶。

就在这时,我偶然遇到《旁观者》的零本一册,书为第三卷。这书我以前从未见过。我把它购回反复阅读,读后心爱不已。我认为此书文字极佳,因而有意模拟它。抱此目的,我遂取其中数篇,将篇中各句所表述的意思,略加隐括,即置之一旁不顾;数日以后,不看原书而径行重述原文,方法即将隐括语中的意义,一一仔细标出,其详尽须与原作无异,用字则尽我所能,务求妥贴。然后拿我重写的《旁观者》与原文相比较,找出谬误,加以改正。我发现我的词汇仍嫌不足,或用字想字时来得吃力,而这种能力,如果我不中辍作诗的话,早应不成问题;因为经常需要寻找同意但不同音(为了押韵)或不同长度(为了音律)的词汇这件事,势必要使我时刻去追求变化,并把这类事牢记在心,渐而至于精熟。因此,我遂把若干故事改写为诗;过上一段,当原文已经完全忘却,再把那些诗改写回去。另外,我有时还把我的提要有意打乱,数周之后,待我需要足句完篇时,再对这些进行一番认真整理。我这样做是为了学会如何把思想安排得富于条理。然后,取来原作互相比较,发现种种纰漏,即加改正;但有时在某些非关宏旨的细节上,我觉得我竟较原作更稍胜一筹,因而不禁暗自庆幸,自忖将来或有望成为一位不坏的英文作家,也未可知,因为在这事上我确是不无奢望的。

正当我一心为文的时期,我读到了一部英文法,书末附有讲解修辞与逻辑的短论二篇,后者篇末载有苏格拉底辩论法范例一则。我对这个方法爱之入迷,并学着试用,于是废弃了我以前那种生硬反驳与正面辩论,而处处以一个谦逊的探询者与存疑者态度出现。我感到辩论时采用这个方法对我极为有利,但对我的对手则颇具困惑作用;因而耽之不倦,并经过不断练习而日臻精熟,这时即使许多学问高于我的人也每每为我所屈,因为辩论的结局他们常常不能预见,致陷入窘境之中而不能自拔,结果每辩必胜,而实际上不论我的能力或主张都未必如此高明正确。这个方法我曾连续用过多年,但也渐加放弃,而仅将谦逊的表达习惯保留下来;凡遇有所主张因而可能起争辩时,“当然”“无疑”以及其他自以为是的词语便很少出口;而宁可使用“我把某事理解为如此如此”;“由于某种某种理由,在我看来,或我不妨认为,如此如此”;“依我的想法某事可能如此”;或“如若我不错的话,某事可能如此”。这个习惯,我认为,每当我从事某种措施的推行,需要发表见解和说服人们的时候,往往给我带来极大便利;另外,既然交谈的目的无非为了提供情况、了解情况、使人心悦与使人乐从,因此我深愿一切好心聪明的人士切勿因自己的主观自是态度而影响自己的应有作为。因为那种态度势必要引起反感,招怨树敌,甚至使我们处处遭到失败,这时即使是一副天生的语言才能,也必无济于事。若你的目的在于提供情况,发表意见,过分自信与专断的态度每每容易产生龃龉,使人不能耐心聆听。若你的目的在于从他人获取情况和增长知识,但同时对你目前的看法却又表现得十分拘执,厌恶争辩的谦虚人们必将望望然而去之,听任你错误如故。因此,以这种态度出之,既不能为你赢得听话人的好感,也不能获得你所争取者的乐从。

18.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两项是(4分)

A.父亲见富兰克林从小嗜书,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书,便安排他向他的哥哥詹姆斯学习技能,从事印刷这个行当。

B.作者模拟并改写《旁观者》,因为比原作更胜一筹,也因为一直以来的愿望,作者认为自己将会成为一个不错的英文作家。

C.作者饱读诗书后,对诗兴趣浓厚,也善于散文写作,这优点,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是他日后成功的要手段。

D.作者学习写诗,根据刚发生不久的事而写的时事诗《灯塔悲剧》记录了船长海上遇难的事,销路极佳,因而大受鼓舞。

E.父亲对作者的诗作大加嘲笑,认为作者即使作诗也不会成为很好的诗人,因此作者断绝了作诗的念头。

19.结合全文,说说富兰克林年所受教育中,有哪些东西对他后天成功有所帮助。(6分)

 

 

 

20.作者写自己读苏格拉底辩论法的用意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5分)

 

 

 

 

21.富兰克林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对周围世界强烈的认识愿望、对现实的感悟都促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对“真正的阅读者”的看法。(6分)

 

 

 

 

 

九、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按要求作答。将文章标题抄在答题卡上。

(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静心、启智。读书可以自寻其趣,陶冶性情,如陶渊明一般在书海中获得快乐与满足;读书也可以开阔视野、深化思维,如韩愈那样“能自树立”,使其文“存于今”;读书还可以认清自我,找到方向,如富兰克林那样助力自己的人生事业……

在你的阅读经历中,读书又是如何影响与改变你的,请以“读书使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二)请从下面5个词语中任选两到三个,将它们串联起来,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青春  劳动  诗歌  风景  家乡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少于700字。


2020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语文

参考答案

一、(每题3分,共12分)

1.C  2.D  3.B  4.B

二、(共8分,每空1分)

5. ①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②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③一时多少豪杰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④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⑤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或: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评分参考:句中多字、缺字、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若5道小题10个句子都作答,以前8句为准;答案若涉及版本用字的不同,可酌情赋分。]

三、(共10分,每空1分)

6.(示例)①土头土脑  ②种地  ③拖泥带水  ④缩小(一些)范围  ⑤农业区  ⑥向土里去讨生活  ⑦最适宜于放牧  ⑧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或:利用这片地的其他方法)  ⑨天气如何  ⑩土的束缚  [评分参考:不要求所填词句与原作完全一致,只要符合文段旨意与上下文语境要求,意思对、合逻辑、表达通畅即可赋分。]

四、(10分)

7. C、E[评分参考:本题4分,每项2分。]

8.(示例)①她只有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②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③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她情愿自己去死。④她盼望着自己的儿子找到一条通往幸福的路。⑤通往幸福的路,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⑥儿子太年轻,只沉浸在自己不幸中,不能理解母亲的痛苦与忧虑。[评分参考:本题6分,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四点给6分。答对四点即可给满分。] 

五、(共10分)

9. ⑴(示例略)[评分参考:本题10分,以5分为基准上下浮动。有观点或结论(即表态),能结合诗句分析,分析能基本支持观点,即给5分(不能结合诗句或分析不能支持观点,则在5分以下);理由充分,分析深入,则可给到8分;在8分基础之上,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可给到10分。]

⑵(示例略)[评分参考:本题10分,以5分为基准上下浮动。有北京特点,有冬天特征,有描写文字,即给5分(北京、冬天、描写,三点不能都具备则在5分以下);地域特征明显,描写细腻,则可给到8分;在8分基础之上,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可给到10分。]

⑶(示例略)[评分参考:本题10分,以5分为基准上下浮动。有关键词,有2019国家面貌,有叙写之事,即给5分(关键词、国家、记述,三点不能都具备则在5分以下);关键词有分量、能反映国家面貌,记叙清楚,则可给到8分;在8分基础之上,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可给到10分。]

六、(共19分)  

10.(3分)C

11.3分)D

12.3分)C

13.(6分)(示例)①古代圣贤所写的书完全保存了下来,文辞各不相同,应当效法谁呢? [评分参考:本句3分,“具存”1 分,“辞皆不同”,1分,“宜何师”1分。]②至于圣君治国之道,不用文士也就罢了,若重用文士就一定会看中那些有才能的人。[评分参考:本句3分,“圣人之道”1分,“不用文”1分,“尚其能”1分。]

14.(示例)本文中韩愈认为应以古代圣贤为师(1分),且重在学习圣贤的思想而非言辞(1分);为文不要太关注难易(1分),贵在“能自树立”(或:不因循守旧,有自己的独到见解)(1分)。[评分参考:本题4分,每个要点1分。]

(参考译文)

韩愈复信进士刘君足下:

蒙你惠书求教,显示出我(在学问上)所不及之处,既多承赐与,且惭愧我确实如此。这真是非常幸运的事啊!是要举进士科的人,无论哪个进士出身的士大夫家,家不可以去拜访?前辈进士对于后辈(的求教),如果看见他来了,怎么可以不回应他的诚意呢?有人来访,就应该热情接待,全城的士大夫没有谁不是这样做的。遗憾的是,惟独我韩愈落了一个喜好笼络后进的骂名。我知道,好名声存在的地方,就是诽谤指向的地方。

既有来问的,我不敢不真诚地答。有人问道:做文章应该效法谁一定会郑重地回答道:“应该效法古代圣贤之人。”:“古代圣贤之人所写的书倒是完全保存了下来,文辞各不相同,该效法谁的呢?”我会郑重地回答道:“应该效法他们的思想用意,而不是效法他们的文辞。”道:文章应该写得简易还是繁难?”我一定会郑重地说:“不必刻意写的艰涩或简单,只要文章合理、合适就可以了。”如此罢了,绝不是极端地提倡文章一定这样写,坚决禁止文章那样写

早晚都能看到的各种东西,谁也不会去关注它,当看到那些异乎寻常的东西,人们就会起观赏谈论。文章难道和这不同吗?汉朝人没有不会写文章的,但也只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文章做得最杰出,那么可以说,下的功夫深的,名声就传得远。如果都顺从世俗随波逐流,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见,即使不被当代的人责怪,也一定不会流传到后世。您家中的各种物品,都是日常离不了要使用的,但其中那些你所珍爱的,肯定不是寻常的东西。那么君子做文章的道理,难道和这有什么不同吗?现在的那些要写文章的晩辈后生们,能够深探求努力获取,以古代圣贤之人的做法为法则,虽然说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得合格,但如真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那样的人才出现, 必定是出自这样做的人,而不是出自遵循寻常世俗之见的人。至于圣君治国之道,不用文士也就罢了,要是重用文士,一定会看中那些有真正才能的,这种才能不是别的,就是能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不因袭遵世俗之见的人啊。自从出现文字以来,谁不写文章呢?但其中那些能够保存到现在的,一定是能够这样做的啊。如此而已,我经常把这个道理讲给别人。

我对足下来说,是愧为同道而先进的人,又经常令尊给事中大人往来学习。既然承蒙足下如此深厚的礼遇,又怎能不把我所能知道的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作为我对你的答复呢?你觉得我的说法怎么样?韩愈

七、(共10分)

15.(3分)D

16.(3分)A

17.4分)(示例)①读书环境美妙。坐在夏日绿荫中的庐室里,听小鸟欢唱。有时间读书。耕种已毕,正值农闲,且和世人很少来往。读书有物质基础。耕务完成,家中还有春酒和新鲜菜蔬。读书时景色优美。有微雨和好风可赏。读书的方式轻松愉悦。因求知怡情而“泛览”“流观”。⑥读书的效果好。诗人顷刻之间随书中人物出入往古,周游世界。[评分参考:本题4分,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答出3点给4分。(答出任意3点即得满分)。答案不能脱离“读书”谈快乐,且要有概括,只翻译诗句不能得分。作答只要能从作品中找到依据且能言之成理即可。]

八、(共21分)

18.(4分,每项2分)B、E

19. (示例)①浓厚的阅读兴趣;②深入研究的学习过程;③学以致用的主动实践;④家人的支持;⑤谦逊的表达习惯 [评分参考:本题6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0. (示例)①作者学到了苏格拉底的辩论方法,每辩必胜(1分);②充分运用这种方法使别人接受自己的建议(1分),将谦逊的习惯保留下来,为日后各项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1分)。③深化主旨(1分),点明读书对作者人生的影响(1分)。[评分参考:本题5分,第①个要点1分,第②③个要点各2分。]

21.(示例略)[评分参考:本题6分。“看法”,2分;结合文本,2分;联系生活,2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