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2020学年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浙江省舟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六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921高中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浙东北联盟(ZDB)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

浙江省A9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丽水四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浙江省十校联盟2020年10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山深处只有一条逼仄的山间小路与外界相通,交通不便,但却层峦叠(zhàng),山清水秀。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呼吸到清沁肺腑的空气,甚至可以一(tǔ)胸中块磊。

B.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的,义和利都脱不开计较,所以,(huáng)论义师讨伐叛臣,还是利欲支配众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总是剑拔(nú)张的。

C.两村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zhù)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稗睨的表情、跌(tuò)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画出斑驳的线条。

D.《北京折叠》中设定了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yǐn)喻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象恢(hóng),映射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乙】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保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    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丙】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失,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依不舍的归属感。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渗透   B.载体   C.消失    D.依依不舍

(2)文段中划横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句是   

A.甲   B.乙   C.丙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个性化定制”旅行方案的出行方式日趋受到欢迎,尤其这种能够“玩出创意”“玩出个性”的方式,对于年轻消费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B.据国家卫生部调查显示,农村有 37%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65%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老百姓看病难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除根治药价虚高这一首要顽疾外,还需要加大全方位监管力度。

C.菲律宾发生地震后,中国国家旅游局表示,出于中国游客人身安全的考虑,建议民众近期避免前往菲律宾受灾地区旅游。

D.俄罗斯小分队的 4 名大学生则向大家播放了他们走进当地孔子学院,通过展览、表演等形式向俄罗斯的大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活动视频。

 

4.(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要求每处不超过 25 个字。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字面意思是   。 从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因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   ,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地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5.(6分)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你即将踏入大学的校园。下面有一份大学的报到指南,请你把这一报到流程图转化为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6.(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据《楚天都市报》披露,湖北黄石九中部分学生家长反映,该校七年级 4 个实验班欲更换高档电子白板,要求每名学生交 2000 元。由于该校七年级普通班不需更换黑板,有家长感觉钻进了“贵族班”的套子。该校校长认为,“穷人和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

       曾几何时,择校费是百姓深恶痛绝的教育不公现象之一,而在上述新闻的学校里,择班费就那么现实而残酷地摆在了学生及其家长面前:交了钱,就可以上“小班”也就是“富班”,教学质量佳,教学设施全,并保证严格控制每班学生不超过 35 人;不交钱,那就去挤近百人一个教室的大班。交了钱,就可以享受到“贵族班”富贵的教育;不交钱,校长就会教育家长,“穷人和富人不可能享受同等教育”。中小学是如此,高校里更直接,教育部不得不强调,高校不得按学生贫富安排住宿。

      凡此种种,难怪 09 年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 30 个省、市、区 2952 名公众进行的调查中,有 56.5%的人表达了他们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越来越不公平”,仅 11.2%的人认为教育越来越公平。而校园里存在着的“穷富班”,让孩子们体味到了贫富的差别。

“穷富班”的出现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不足。尽管 1993 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明确提出,到 20 世纪末,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要达到 4%,但这个目标目前尚未实现。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就会使学校倾心于谋财,而学校的最大资源,就是学生,多交钱进“富班”、“实验班”,没钱么,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

改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近年来,诸如“建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家长满意的教师”之类的口号成为不少学校竞相打出的招牌,盛行坊间,大行其道。

“教育让家长满意”,乍一听似乎无可厚非,但细细思量,问题不少。首先,教育如何使家长满意?这其间,众口难调自不必说,又如何界定,什么样的教育才会令家长满意呢?多少家长满意才行呢?

       更为重要的是,难道家长满意就行了吗?毕竟,教育服务的直接对象不是家长,而是学生。打个比方,好比家长带孩子去餐馆就餐,孩子吃饭,家长付账,要问对餐馆饭菜、服务满意不满意,恐怕不能只问家长,还要问最直接的消费者﹣﹣孩子。家长的感受与评价,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感受与评价。因此,很多学校刻意宣扬的“让家长满意”,其实在教育观上遮蔽了一个关键问题:教育怎样让学生满意?

       回到我们的教育现实,存在的问题比这种理论上的困惑更使人纠结。不少学校现在变得越来越像标准化生产的“企业”或者“工厂”。填鸭式的教学,封闭式的管理,起早贪黑的生活,无所不在的激烈竞争,简单重复的枯燥训练等等,使原本充满智慧与快乐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沉重的负担,使校园成为许多学生备感压力和失落的地方,而不是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

       这样的教育,显然不是合格的教育。因为它不是立足教育学生这个本位来展开,而是被功利目的、应试思维、家长需求、自身利益等非教育因素主导着、牵制着、撕扯着,在各种现实利益的考量和冲突中变得面目全非。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的活力之源,来自于教育过程中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来自于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启迪心灵、健全人格,使他们在成长中追求“有灵魂的卓越”,而不是沦为考试机器。

《今日教育》2010 年 09 期

材料三

       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另一边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低下。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全球教育研究中心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有 60.9%的企业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表示比较不满意,有 8.7%的企业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表示非常不满意,而且绝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的发展与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或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大学毕业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亟待提高。

       威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徐德清说,到公司实习的大学生所学与所用差距很大。而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裁林可夫也对公司招收的几百名大学生不甚满意,他认为许多大学毕业生事业心不强,挫折压力承受力不大,而且知识老化,自我学习能力弱,复合型不强。

摘自《网易财经》

材料四

       教育公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突出表现,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坚固基石。强调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有学上”,实现学有所教。近年来,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要做到教育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环节是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和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公平,突出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主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如果说教育公平主要解决的是“有学上”,那么提高教育质量主要解决的是“上好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事业,才有一流的国家。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要求相比,还面临严峻的挑战,离人力资源强国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特别表现在教育质量方面的较大差距。要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树立“教育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的教育过程观,树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观。

改编自《新浪新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学校为获得更多资金,向学生家长收取择班费,出现“贫富班”的不公平现象,民众为此担忧。

B.“教育让家长满意”,乍一听似乎无可厚非,但只让家长满意的教育显然不是合格的教育,学校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偏离了立足于学生的教育本位。

C.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是因为大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所用和所学脱节,知识老化,自我学习能力不强。

D.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事业,才有一流的国家。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不仅要“有学上”,更要“上好学”。

(2)下列对于“教育公平”这一观点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教育公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育资源主要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B.我国目前确实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的现象。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和其它制度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C.择校费是教育不公现象之一。近年来,中央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我国教育规模正不断扩大,消除了教育不公。

D.强调教育公平主要解决“上好学”,实现学有所教。教育公平关键环节是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和享有良好教育的机会公平。

(3)如何才能真正办好教育?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观点。

7.(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春天的腔调

施立松

春天是有腔调的。这腔调有时隐隐约约,细碎模糊,又羞涩迟疑,有时却浩浩荡荡,惊天动地,铺天盖地。

吹刮了一个秋季又一个冬季的海岛的风,尖利又冷硬,仿佛一个在战场上杀红了眼的将军,只知道用尽全身的气力杀伐。枝头的叶杀尽,山野的草杀黄,家家户户的门窗紧闭,来来往往的男女披头盖脸,大地一派萧索,老少一派委顿。他持戟叉腰,站在那个叫立春的门槛上,以为大获全胜了,忍不住哈哈大笑,却不知笑声刚起,就惊动了一片:草地底下细若游丝的萌动,溪流里似有若无的潺潺,枝头上冒出了或绿或红的火柴头,乡下人家的屋檐下,黑羽白肚的客人,进进出出,忙着筑巢安家,有着葡萄似的黑眼珠的小女孩嘟起嘴唇学会了第一个字“春”。瞬息之间,仿佛强势粗糙了大半生的女子突然当了母亲,硬茧遍布的指尖在婴儿细滑如绸的肌肤上抚过,不知不觉就放轻了力度,不知不觉就上翘了嘴角,不知不觉就柔软了身段。那些坚硬,那些狠辣,那些坚不可摧的盔甲,土崩瓦解。风姓了杨柳,吹面不寒了;风从了莺儿,吹折花数枝;风随了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的云们,像是收到了指令,迅速集结,从东边到西边,从天涯到海角,每一朵云都带来一个消息,每一朵云都是久别重逢。一见面难免要叽叽喳喳,说说别后情形,唠唠眼下当前,叹叹前世今生,情动处,便相拥在一起,身影叠着身影,声音压着声音,窸窸窣窣,抽抽泣泣,起初是轻泣,后来难免号啕。于是,雨一下,连绵数十天,仿佛要把积攒了一年的思念都倾诉完。于是,桃树湿淋淋地起身,施施然地吟一首诗,千万种思绪,千万个话题,东冒一个,西冒一个,恨不得浑身上下都长了嘴。可等了半天没有下文,急得一旁的柳树伸出一串串嫩绿的小剪刀,一下一下地扑向桃树,却总够不着,只好将剪子伸长再伸长,像个心急的小男孩面对羞涩的青梅竹马,什么都想替她做,什么都想给她,却不知道从何做起,从何给起。

一夜北风,连日细雨,不知什么时候风静雨止,晨起看窗外,不知谁给天地轻笼了一层白纱。滴着雨的苦楝树,用黝黑的树杈在空中作一幅写意水墨画,很江南很文艺,是远离故土的人,午夜梦回时的一缕淡淡的惆怅,是红尘里蓬垢了身心的人心底深处的一缕泥香。窗檐下的蛛网收藏了一兜的钻石,每一粒都晶莹剔透,每一粒都住着一个少女纯真的梦,每一粒都讲述一个昨夜的故事,如果你靠近了,就能听到风声雨声梦呓声。鸟声穿过绿色的枝叶,穿过层层薄幕,扑进你的眉尖心上,耳朵被叮咚的泉水濯洗了一般,满世界都清亮了,你甚至想像拣豆子似的,采杏花似的,拣一篮来,采一箩来,去沿街兜售,深巷明朝卖杏花,你卖清脆的鸟鸣。

太阳流浪去了,大雨小雨包月无限量,有人设计了种太阳,很多人跟着种,种来种去,衣物洗了不干,换洗的都没了,身上湿湿的,气都喘不匀,夜来数着自己的呼吸,越数越烦闷,索性早早洗洗睡,管它梦里花落知多少呢!半夜被轰轰的雷声惊醒,被喧哗的雨声惊醒,赤着脚,掀了窗帘去听,是海岛独有的脚擂鼓盛世欢歌,是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徐悲鸿的《八骏图》,是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气势磅礴,酣畅淋漓,仿佛站在山顶喊了一嗓子哎哎哎,积郁尽消,身心尽快。惊蛰了吗,一枚露珠跌落,一朵迎春黄灿,一声虫鸣自屋角响起,如婴儿初啼。

那天,十几个女子坐在一家叫“渔夫的故事”的民宿的玻璃房里,就着一盏清茶,谈着文字文章文学,脸上的每一道线条都是柔软的,那些声音珠玑似的,像屋前香樟树枝丫间的雨滴。心底隐约的雷声化在温婉的言辞里,薄雾似的朦胧聚结成绵连的情愫,化不开说不清,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茶案上的一丛菖蒲养在长了青苔的瓦片上,土陶罐里的一枝细脖子藕亭亭而立,一回头,窗外的柑树还挂着隔年的果实,红红的,沉沉的,随时要坠下地来。所有人都噤了声,仿佛随时有一声红色的惊雷,会在耳边炸响

春天是有腔调的。聂鲁达说,我要在你身上做春天在樱桃树上做的事。我估摸着,这就是每个人的春天的腔调吧。

(1)开头第段的作用是什么?

(2)赏析文章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根据上下文,简析第段画波浪线部分的语言艺术效果。

(4)结合全文,分析题目“春天的腔调”的意蕴。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8.(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岑嘉州诗集》序

【唐】杜确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为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物极则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斩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博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粲粲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又迁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安西节度判官,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为起居郎,寻出虢州长史,又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入为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转虞部库部二正郎,又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无几使罢,寓居于蜀。时四川节度因乱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向阙。

       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于梁益,畅皇风于邛。旋轸有日,犯軷俟时,吉往凶归,呜呼不禄,岁月逾迈。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有公遗文,贮之筐箧,以确接通家馀烈,忝同声后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勒成八卷。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

【注】旋轸:回车,喻返京。犯軷俟时:岑参赴嘉州刺史任途中遇蜀中动乱不得前行,留滞在梁州、成都一带。軷,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吉往凶归:唐代宗永泰元年岑参出为嘉州刺史,约大历五年客死于成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

属:这些人

B.近建安之遗矣遗

范:遗存风范

C.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解褐:担任官职

D.可以庇躬,无向阙

假:假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所得,多入佳境

皆出于此乎

B.物极变,理之常也

海运将徙于南冥

C.由是委公以书奏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D.时议拟公吴均、何逊

义而死焉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宫体诗以来人们做诗致力于铺陈华丽,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也不被看重。唐朝建立以后,去掉雕饰改为朴实,风气渐渐改变。

B.副元帅相国杜公渐鸿上表让岑参担任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居于相国幕府。只是没过多久,岑参就被免去官职,寓居在蜀地。

C.岑参写了《招蜀客归》这篇文章,让有见识的人无不感叹,奸谋者惭愧沮丧。他虽遇上动乱延误了时间,但最终以文采,登名翰场。

D.作者作为岑家的世交,接受委托编纂岑参的文集,是想让后人从他的文章中了解他高尚的人格,激发高远的情怀。

(4)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

9.(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这首词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借   字,将视觉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离别的悲凉之意,通过   字,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2)宋代《艇斋诗话》曾评价舒词“甚有思致”,请结合本词分析作者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10.(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劝功,则公事不犯;亲法,则奸无所萌。

(《韩非子•心度》)

(1)管理国家,孔子主张   ,韩非子主张   

(2)针对孔子和韩非子的治国观点,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11.(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子曰:“志士仁人,      。”(《论语•卫灵公》)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3)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4)   ,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长亭送别》)

(5)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温庭筠《商山早行》)

四、作文(60分)

12.(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8 年 11 月 26 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她们的基因经过修改,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有人叫好,认为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项技术给治愈遗传性疾病和预防严重疾病带来了新希望。数百名生物学家则公开谴责了贺建奎的行为,他们认为现阶段对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完全违背了科学研究的伦理准则,可能给人类带来一系列无法预料的后果。

       这一事件给世界留下了一道亟需解答的难题: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应该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们?上述事件,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2019-2020学年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解答】A.“胸中块磊”中的“磊”应为“垒”;

B.“剑拔弩张”中的“弩”应读“nǔ”;

C.“稗睨”中的“稗”应为“睥”;“跌宕”中的“宕”应读“dàng”;

D.正确。

故选:D。

2.【解答】(1)C.“消失”应改为“消亡”。消亡程度更深,“消失”指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已消失的不一定不再出现);“消亡”指灭亡,消失,衰亡(消亡是永远不会再有了)。

(2)C.丙处,“乡村的入口”后面“逗号”的应为“顿号”,几个词语之间都是并列关系。

 

答案:

(1)C

(2)C

3.【解答】A.不合逻辑。“对于年轻消费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主客颠倒,应改为“年轻消费者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B.结构混乱。“据国家卫生部调查显示”句式杂糅,应改为“国家卫生部调查显示”。

C.成份残缺。“出于中国游客人身安全的考虑”介词残缺,“出于”后应该加上介词“对”。

D.正确。

故选:D。

 

4.【解答】语段表明了作者对“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一句的看法。第处根据“字面意思是”推断,应该是“甜甜的瓜,却源于苦的瓜蒂;美味的枣,却长在荆棘上。”;第处根据“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推断,应该是“因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第处根据“因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推断,应该是“但我们也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

 

答案:

甜甜的瓜,却源于苦的瓜蒂;美味的枣,却长在荆棘上。

因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

但我们也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

5.【解答】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大学的报到的流程图。应该先说明报到时间,然后说流程。新生要带着录取通知书到招生办报名,然后是到财务处缴费,再办理校园一卡通,这三处都设在艺体馆大厅,然后到操场找各自院系报到,最后去图书馆领取行李,到公寓中心(A、B、C、D座)办理住宿。

故答案为:新生报到时间为9月3日到4日7:00﹣19:00,届时请新生带上录取通知书到招生办报名,接着到财务处缴费,再办理校园一卡通,这三处都设在艺体馆大厅,然后到操场找各自院系报到,最后去图书馆领取行李,到公寓中心(A、B、C、D座)办理住宿。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6.【解答】(1)C.“大学生的多项能力和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理解错误,应为“大部分大学生”,原文为:而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裁林可夫也对公司招收的几百名大学生不甚满意,他认为许多大学毕业生事业心不强,挫折压力承受力不大,而且知识老化,自我学习能力弱,复合型不强。

(2)A

(3)公共财政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消除教育不公平现象。立足教育学生这个本位,进行多样化教学。改变教育现状,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

7.

(1)内容上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的变化多姿。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海岛春天的描述,又照应了文章标题和结尾。

(2)此句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把海风比作尽力杀伐的将军,形象地写出了海风的尖利和冷硬;用三组对偶形成整句,写出了秋季海岛的萧瑟。

(3)“一丛”“一枝”“一回头”“一声”,连用4个“一”渲染了“惊雷”前的宁静的气氛。或分析“养”字所蕴含情感可酌情给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果实坠地比喻为惊雷炸响,形象的表现了春天里生命的更替,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勃发生机的赞美。运用“红红”,“沉沉”等叠词和“青苔”,“红果”的色彩对比写出了春天的绚丽与浓烈。

(4)“春天的腔调”既指春天的景色,春天的声音,象征着生命的喜悦与憧憬,象征着一种生命的形式(侧重春天的姿态)。又指无论生命中经历怎样的困苦与挫折,经历怎样严酷的寒霜,都不忘绽放生命的美好(侧重精神内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历史更替变化的感叹与赞美。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8.【解答】(1)D. 假:借助。译文:可以托庇自身,不需要仰仗朝廷。

(2)B(A.指示代词,其中/副词,表揣测,大概;B.连词,表承接,就;C.结构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D.介词,表比较,和……相比/介词,表被动,被。)

(3)C.“他虽遇上动乱延误了时间,但最终以文采,登名翰场”有误。据原文“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可知,“以文采,登名翰场”的是岑参的嫡长子岑佐公。

(4)断句为: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译文:如果将来的诗人文士看到了它,可以像从优推的音乐中识得清商的韵律,从游览名山胜水中仰慕翠微的山色,足以亮彻心灵,激发高远的情致。

(5)其中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很想使文风规正,却又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讽刺比兴的手法,从此废弃缺乏。

每一篇作品写成搁笔,人们就纷纷传抄,即使是平民百姓,边远外族,无不吟诵熟读。

 

参考译文:

   自古以来,文章体式风格变化很多,梁文帝和庚肩吾这些人,最早写华而不实浓艳细腻的诗歌,叫做宫体诗。从那以后这种诗歌就沿袭下来,人们做诗致力于辞藻艳丽,叫作铺陈华丽。其中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很想使文风规正,却又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讽刺比兴的手法,从此废弃缺乏。

   事情到了极致就会发生变化,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唐朝建立以后,去掉雕饰改为朴实。开元年间,王纲重新振兴,肤浅浮泛的风气,从此渐渐改变。当时出色的作者,共有几十人,很能将典雅古朴的风格加入当今华丽之中,文质兼备,光彩闪烁,接近建安时期的风范。

   南阳岑先生,声望卓著,先生名参,历代都是本州望族。曾祖父岑文本,祖父岑长倩,伯父岑义,都凭着学术德望,官做到台辅级别。岑参小时候丧父家里贫穷,但能够自我激励磨练。他读遍诗书,特别会写文章。用词崇尚清简,命意崇尚真切,感触成篇,大都到达高妙的境界,每一篇作品写成搁笔,人们就纷纷传抄,即使是平民百姓,边远外族,无不吟诵熟读。当时的评论把岑参与梁代诗人吴均、何逊相提并论,也可以说是精确恰当的。天宝三年登进士高第,任职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兵转任右威卫录事参军,又升职为大理评事,兼任监察御史,后充任安西节度判官,进京做右补阙。岑参不断给立帝上封章,指责评述权臣宠巨,就改为起居郎,不久出仕虢州长史,又改为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任关西节度判官。圣上还是潘王时,总督陕地军务,各种属官,岑参都是当时合适的人选。从这时把书奏的任务交给岑参,后入朝做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转任虞部库部二正郎,又出京做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上表让岑参担任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居于相国幕府,没多久被免去,寓居在蜀地。当时剑南西川兵马使崔旰擅杀原节度使自立,本来不是朝廷旨意,在他管辖之内。文武官员,都依附迎合,来寻求自我交结,都认为中原多变故,四川安宁,可以托庇自身,不需要仰仗朝廷。

   岑参就写了《招蜀客归》这一篇文章,申明逆顺的道理。挫败权臣的算计。文章让有见识的人感叹,奸谋者惭愧沮丧,岑参在梁、益二州传播皇上的德泽,使皇风在邛崃畅行,岑参虽有从属地回京的打算,却遇上动乱廷误了时间,平安入蜀,却客死异乡、灵车返京,真是没有福分啊。岁月流逝,近30年后,他的摘长于岑佐公,又继承家族前前辈传统,也凭着出众的文采,登名文坛。他保存着岑参遗留下来的文章,用箱子贮存它们,因为我作为岑家世交深受文章之惠,忝列文坛后辈,接受委托编纂岑参文章,于是让人整理抄录,分类集中,刻写成八卷。如果将来的诗人文士看到了它,可以像从优推的音乐中识得清商的韵律,从游览名山胜水中仰慕翠微的山色,足以亮彻心灵,激发高远的情致。京兆人杜确作序。

9.

(1)寒 独

(2)

借景抒情,“雪满长安”既点明时间地点,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点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

从对方着笔(或虚写),“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想象老朋友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表达我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运用典故抒发情感,用赠梅典故,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

 

 

译文:

  荷花落尽天连着水,暮色苍茫烟波随风起。分飞的双燕紧贴着寒云,我独上小楼东边倚栏观看。

  短暂浮生在醉酒中衰老,转眼间大雪盖满京城道。远方友人也定会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

 

10.答案:

(1)仁政(礼治),法治。

(2)两者结合是治理国家最好的方法。如果一味施行仁政会纵容坏人,违法者得不到应有的惩戒会变本加厉;如果一味施行严刑酷法,会使人害怕,不利于国家的安定。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孔子说:“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材料二:所以明君治理国家时,明定奖赏、民众就努力立功;刑罚严厉,民众就服从法令。民众努力立功,政府的事务就不受侵扰;民众服从令,奸邪就无从产生。

11.【解答】故答案为:

(1)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重点字:仁)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重点字:豗、砯)

(3)秦人不暇自哀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重点字:暇)

(4)疏林不做美        禾黍秋风听马嘶(重点字:黍)

(5)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重点字: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