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宁波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浙江省舟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六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921高中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浙东北联盟(ZDB)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

浙江省A9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丽水四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浙江省十校联盟2020年10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921高中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丽水四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浙江省丽水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十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xuē)  包)    shuàn)羊肉  wěng)蓊郁郁

B.hāngxuán)梯  好sháo)光   惟妙惟xiào

C.xùn)服  宫tiáo)  一cuō)盐    1áo)唠叨叨

D.měng)懂 juè)强   )肢窝     皮赖脸(xiá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皙,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B.人们感怀并摹写自然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

C.“读书切戒在匆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文学鉴赏需要反复阅读与描磨,方法、趣味等等都将会在这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和养成。

D.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婉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有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看莫高窟,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不绝如缕地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横跨千年的游行。

B.一个情商较高的人,不仅能够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还能够准确地解读他人的情绪表征,诸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进而做出恰当的反映

C.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质疑的组成部分。

D.每年的诺奖季,村上春树都会被预测为热门得主,曾几何时,连声称“喜欢的日本作家只有村上春树”的石黑一雄都已获奖,而村上仍与诺奖擦肩而过。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大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重构生产、消费等环节,最终深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B.在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需求持续减弱的背景下,宁波舟山港积极培育新增长点,今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约15%左右,排名位列全国第二。

C.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海鸥的鸣叫和家具投下的阴影,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

D.火灾之后,北京清退群租住户的举措加速进行,规定租户限期搬离,整治虽属必需,但应避免管理部门借口快速落实为名义,实则粗暴执法的弊端。

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开篇意境雄阔,大江东去让人有“逝者如斯夫”的联想,把永不止息的江水与随岁月消逝的英雄相联系,通古今而观之,有悠久深远的历史感。

B.称周瑜为周郎,意在突出周瑜的俊逸风流,年纪虽轻但已建功立业,与“小乔初嫁”相呼应,也用以反衬自己华发早生、功业难成。

C.整首词虚实相生,从眼前写起,回溯到“从前”,又从“从前”回到眼前,眼前的人、景与“从前”的人、景构成一种强烈的对比,构思巧妙。

D.词的下阅情感深沉,感慨于英雄风流已然逝去,叹息于自我理想落空,最后在江月永恒、江水长流中得到自我超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类,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通连,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镉体,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橡,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废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圈。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矩,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摽掠人         皆出于此乎

B.千万人心也     蚓无爪牙

C.周身之帛缕   游是乎始

D.不敢言敢怒     小学大遗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一旦不能有

B.瓦缝参差

C.日益骄固

D.可怜焦土

8.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全对的一项是(    )

①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②戍卒叫,函谷举

A.①一个个钉头突出,比粮仓里的谷粒还要多

②守边的士卒振臂一呼,函谷关举兵而响应

B.①一个个钉头突出,比田野里的谷粒还要多

②守边的士卒振臂一呼,函谷关顿时被攻破

C.①一个个钉头突出,比粮仓里的谷粒还要多

②守边的士卒振臂一呼,函谷关顿时被攻破

D.①一个个钉头突出,比田野里的谷粒还要多

②守边的士卒振臂一呼,函谷关举兵而响应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六组排比兼有对比,既是“秦爱纷奢”的具体化描写,又隐含秦的奢华是建立在对百姓的剥削之上的内涵,反映了秦的残暴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认为秦末的农民起义是导致强秦统治走向土崩瓦解的根本原因,体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C.“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文章通过极力铺排、渲染秦奢靡的行为来蓄势,为下文议论秦亡的教训作了有力的铺垫。

D.本文借古讽今,讽谏唐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实行仁政,戒奢爱人,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视野阔大,警戒唐朝之后的统治者勿蹈覆辙。

 

10.下列对《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一切都不是证据。”我心想。毕竟每一所文科中学都有一间美术教室,都有刷成黄色和绿色的走廊,墙上也都有老式弯形挂衣钩;就连一年级甲、乙两班之间的《美秋亚》和九年级甲、乙两班之间尼采的小胡子,也不能证明我现在是在自己的母校。肯定有必须挂尼采像的明文规定。普鲁士文科中学的环境布置规定为:《美秋亚》挂在一年级甲、乙两班之间;《挑刺的少年》放在二年级甲、乙两间;恺撤、马可·奥勒留和西塞罗放在过道里;尼采挂在楼上——楼上的学生已经学习哲学了。还有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一幅多哥的彩色画。《挑刺的少年》和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已经成了世代相传的,美好而又古老的学校摆设。而且可以肯定,一时心血来潮在香蕉上写上“多哥万岁!”的不会就是我一个。学生们在学校里闹的恶作剧也都是老一套。此外,也可能我在发烧,我在做梦。

A.小说中“我”无法凭借环境来确认自己的位置,既因为发着烧,更因为纳粹在德国学校中的环境布置的统一性,让人无法辨识清楚。

B.小说中无声的环境布置在潜移默化中也起着宣扬强权、武力、战争等意图,比如挂多哥的风景画是对学生进行殖民主义宣传。

C.大量陈列品的描写以重复强化艺术效果,营造了学校浓厚的艺术氛围,体现了纳粹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我”对这种教育的肯定。

D.小说用一个不完整的标题,这样可以与真实的铭文相区别,斯巴达是为了保家卫国,纳粹却利用来进行侵略的军国主义教育,更有反讽意味。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所谓“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意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生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方古典认识论美学的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体现“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生生美学”也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天人相和”所构成的人与自然亲和的“中和之美”,与古希腊强调科学的、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是不同的。所谓“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就是一种美的形态。这种生态之美仍然存在于我国诸多民间艺术之中,例如年画之“瑞雪兆丰年”与“大丰收”等。

“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体现出“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特别可贵的是,《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不仅是万物生长之道,而且是艺术创造之道。中国艺术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生命艺术,形成特有的艺术生命体。阴阳之道还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即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例如,国画就是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的对比形成一种艺术生命力。

“生生美学”还是一种“日新其德”的含蓄之美。“生生美学”作为一种含蓄的美,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无限风光,是一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诗歌之“意境”、绘画之“气韵”、山水园林之“写意”、书法之“神韵”等,说的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之美,可以说是意味无穷。

(选自曾繁仁《“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有删改)

11.下列对“生生美学”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生生美学”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其核心是“生命的创生”。

B.“生生美学”不是一般的生态智慧,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

C.“生生美学”作为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体现为艺术上的虚实相生。

D.“生生美学”蕴含在我国诸多民间艺术中,既具有原生性,又具有鲜活性。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体现“生生美学”的传统艺术仍存在于当代,可见“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

B.同为“和谐之美”,古希腊强调科学、比例对称,中国则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

C.第三段末举国画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对比手法是形成中国艺术生命力的主要手法。

D.“意境”“气韵”“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等词语表明中国传统艺术追求含蓄之美。

 

13.央视节目《朗读者》一经播出,迎来如潮好评,每一期的开场白堪称语言精品。第十期的主题词是“味道”,请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句式一致,意境和谐。

味道,当然不仅仅是指舌尖上能够感受到的那些味道。我们常说人生百味,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所听到、看到、遇到、想到,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特殊的味道。比如说气质是一种味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比如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如说心情也是一种味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悯然。那今天的节目时间里,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人生这场饕餮要盛宴,为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味道。

14.“校园读书节”在橱窗里展示了一系列课本作者与作品,其中有曹文轩《草房子》、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瓦尔登湖》、汪曾祺《人间草木》、鲁迅《呐喊》,现向全校征集阅读推荐理由的文字,将与书籍一起陈列,请你选择一本来写。(不超过80字)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4)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6)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扶轮问路,向死而生”是对作家________一生的精炼概括。地坛这个古老祭坛,因他成了一个精神圣坛。对一个作家最好的缅怀就是不断阅读其作品,获得精神启示,你所知道的他的作品还有______(除课文外)。

(8)展现人的境遇、歌咏人的精神、彰显人的不朽是文学的使命之一。《一个人的遭遇》这部以________为主人公的作品,就张扬着这个人乃至整个人类在战争中的苦难与人性美,肖洛霍夫另一史诗巨著《________》也具有如此品格。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阳光堆在犁铧上

晓寒

(1)犁铧是沿着墙角进入我的生活的,祖父说,它的年龄不知比我大了多少倍。不过看上去它一点也不老,时间的河流冷如刀锋,似乎从未与它遭遇,犁铧是一个叛逆的家伙,把自己丢在了时间之外。在一个初秋的早晨,它挣脱了时间的物锁,闯进我的视野和思维里,像一件刚刚铸好等着上战场的兵器,闪着傲慢的寒光。

(2)那时候我害怕锐利的东西,像刀斧锯凿之类,所以从来不敢去招惹它,就是从它身边经过,也是蹑手蹑脚,生怕惊残了它的好梦。

(3)它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停留在它生命源头的状态,用坚硬的目光,梳理这个村庄的筋脉,倾听暗夜里从遥远的另一头潜流过未的响动,思考它的命运和这个村庄的羁绊与纠葛。

(4)只有到了翻耕的季节,土地的脉动才把它召回,加入到村庄的烟大中来。祖父把它提倒在饱满的河水里,拿一把稻草慢慢擦拭。反复地擦,反复地洗,连一条小缝隙都不放过。祖父认为收拾得一尘不染之后,背回来放到屋坪里,让太阳慢慢把它晒干。祖父拿起他那把发黑的长烟杆,装一袋烟点燃,边味味地吸着,边圈着犁铧转圈,不时用手抚摸一下,嘴里念叨着,真是一张好犁,又吃泥,又扯不断。

(5)太阳满满地堆在犁铧上,犁铧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冷艳的光芒,水珠给镜面打上稀疏的斑点,但还是能把人的眼睛刺得一塌糊涂。

(6)第二天,祖父出去翻地,牛在前面走着,祖父和犁铧走在后面。外边到处能听到赶牛的吆喝声,一张又一张犁铧插进村庄的泥土里,泥巴翻起来的那个空隙,阳光正好打在劳作的犁铧上,透过浅水折射回来,周围的路上屋顶山上有数不清的光斑在游荡,像是村庄里的一个个游魂。空气的成分陡然变得复杂多义起来,那是青草混合着新泥、牛类、汗臭的味道,对准路人的鼻子长驱而入,想伸手去遮挡,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发现这味道竟是生活的枝框,早已沉埋在身体的某一处皱褶。

(7)到了黄昏,祖父赶着牛从地里回来,屋里已经点上了煤油灯,灯火里的犁铧还沉浸在劳作的时态,像一条小溪一样淌着水,祖父把它轻轻放回墙角。我有些不明白,一张犁铧,随便丢在哪里都可以,为什么偏要放在屋里呢?弄得屋子里水汪汪的。

(8)后来我才知道,犁放在外面,夜里会打露水,沾了露水就会长锈,长了锈就容易坏。这是祖父的原话。别看祖父长得五大三粗,其实很温和,成天笑呵呵的。祖父告诉我,这张犁是他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留下来的。曾祖父小的时候,家里开了一家药铺,后来家道表落,药铺关了,地和房子也卖了,四十岁的曾祖父租了人家的一块地学做农活,用一张犁养活一家人。我无法想象一双瘦弱的抓惯了药材的手怎样驾驭那张犁铧,顺溜地把土地翻开?

(9)虽然我知道了犁铧的来历,打着沉重和温暖的烙印,但我还是怕它,它那冰冷的雪光里,好像总带着一股腾腾的杀气。

(10)祖父慢慢老了,用不动犁铧了,父亲接了过来,还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一次又一次把古老的泥土一页页翻开。新翻的一页泥土,就是祖父曾经翻过的一页,只是祖父的那一页已经找不到了。父亲留下的犁痕,就是祖父当年犁出的沟壑。原来,土地和人一样,都在延续着同一条血脉。

(11)犁铧转到两个哥哥的手里时,没用上几年,村庄里的犁铧使在机器的麦鸣声中败下阵来。我家的犁铧也随着大流,沿着一条曲曲弯弯的路,走到了谢幕的时刻。

(12)圣·埃克佩里说,人们不是为了犁铧才去耕种。有谁会为了一张犁铧去耕种呢?

(13)现在,犁铧放到一栋空房子的楼上,燕巢已经空了,燕子不再来去,蛛丝横织竖结,四周草丛里的爬虫迁移过来。犁铧沦落到这步田地,很快衰老了,锈蚀攻陷了它的眉心。

(14)犁铧,没有人再提起它,都把它给遗忘了。犁铧在空荡里看得到时间的来来回回,它在时间的来回里反刍着自己的傲慢和辉煌,反刍着一个村庄的来路。

(15)村庄太小,已经容不下一张犁铧。我偶然回去,还能看到它,只是我不再怕它,我和它默默相望,从它衰败的眉眼里,能感知到传递过来的泥土的温度。

(16)擦去时间堆叠的锈迹,上面有一行清晰的字:光绪二十四年。

(17)它是我家唯一的古董,是我那个村庄的图腾。

(有删改)

16.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沉重和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涉及祖孙四代和这张犁铧的关系,为什么选择祖父详写,其余略写?

18.文章第(2)段与第(9)段两次写到我“怕”犁铧,有何作用?

19.作者在文末说“是我那个村庄的图腾”,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标题“阳光堆在犁铧上”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

[南宋]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被外放为四川夔州通判,西行入弱,见赤鼻矶旧迹触景即兴而作。②齐优:孔子治鲁,齐人患之,送优伶给鲁君,优伶曲意逢迎,讨好媚人,鲁君耽于享乐,孔子被迫去国。

21.“生子何须似仲谋”一句化用三国时曹操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还见于南宋词人________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但用意不同,此处为正话反说。

22.全诗表达了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请联系诗句加以简析。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5后”大学生即将步入职场,与上一代选择“有意义”的职业不同,“有趣”是“95后”选择职业的重要指标,如网红、配音员、化妆师、游戏测评师也成为他们向往的职业,有46%的人愿意选择海淘、自媒体等新兴创业项目,这引发了热议。

有人说,“有趣”很重要,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多样选择,满足兴趣才能实现自我成长。

也有人说,“有意义”更重要,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之外,社会价值的实现更有意义。

还有人说,“有趣”和“有意义”的职业选择只要遵循心灵,都值得尊重。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从上述看法中选取一种,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④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装、套作。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注意常见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

B项,“舷梯”的“舷”读xián

C项,“宫绦”的“绦”读tāo

D项,“倔强”的“倔”读jué

故选A

2.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识记汉字字形的能力,学会识别形似字、音近字,根据字形、意义来准确记忆和辨析,坚持向字典学习汉字,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A项,“清皙”应为“清晰”;

C项,“描磨”应为“揣摩”;

D项,“婉如”应为“宛如”。

故选B

【点睛】

据义别形形随义定,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当从字的意义下手、考虑。在这里,我想提供两个据义别形的技巧:①字形结构分析法。汉字当中,有若干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等,它们的表意性很强。剖析字形特点,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②词语结构分析法。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

3.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A项,不绝如缕:比喻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此处形容“艺术家”,属于对象不当,应为“前呼后拥”。

B项,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多作名词。反映多作动词。此处是名词,使用错误。

C项,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此处使用错误。

D项,曾几何时:才过了没多少时间,即没过多久。使用正确。

故选D

4.A

【解析】

B项,“约”与“左右”重复,“排名”与“位列”重复。

C项,“听……家具投下的阴影”搭配不当。

D项,“借……为名义”句式杂糅,应为“以……为借口”。

故选A

5.C

C项,“眼前的人、景与‘从前’的人、景构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分析错误,“眼前的景”与“‘从前’的景”没有构成对比。

 

6.D

7.D

8.C

9.B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A项,“其”:①代词,他们的;②语气词,表揣测。

B项,“之”:①助词,的;②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C项,“于”:①介词,比;②介词,从。

D项,“而”:①②都是连词,表转折。

故选D

7.此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古今异义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在解释古今异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A项,“一旦不能有”意思是:如果有一天不能拥有。一旦:如果有一天。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B项,“瓦缝参差”意思是:瓦楞长短不一。参差:错落。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C项,“日益骄固”意思是: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日益:一天比一天更加。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D项,“可怜焦土”意思是: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可怜:文中“可惜”之义,今义“值得怜悯”。

故选D

8.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①“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正确的翻译为: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       

②“戍卒叫,函谷举”正确的翻译为: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

分析各项,C项翻译全部正确。

故选C

9.此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在认真阅读并翻译文章的基础上,注意时间、地点、人物,看是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人所做之事。拿选项与原文逐字对照,看是否有出入。

B项,“作者认为秦末的农民起义是导致强秦统治走向土崩瓦解的根本原因”分析错误。作者认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故选B

参考译文:

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10.C

C项,“体现了纳粹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我’对这种教育的肯定”分析错误。原文中,纳粹以艺术的名义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并非真正的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视。“‘我’对这种教育的肯定” 也有误,“我”和其他一些学生一样,搞着恶作剧。

 

11.B

12.C

【解析】

11.B项,“不是一般的生态智慧”错误,原文是“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

12.C项,“是为了说明对比手法是形成中国艺术生命力的主要手法”分析错误。举国画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阴阳之道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

13.品格也是一种味道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4.示例一:《草房子》 展现了少男少女间纯情的唯美,不幸少年相遇厄运时的悲怆与坚韧,垂暮老人在人生最后人格的闪耀,读读这本书,我们会体悟命运的悲悯和成长的艰难、美好。

示例二:《一个人的村庄》 中不仅描述了乡村与大地,更思考了生命与世界,蕴含着“乡村哲学”。乡野的一草一木,村落的一动一静,在高度城市化的当下,给我们的灵魂以宁静的栖息地。

15.万类霜天竞自由    无以成江海    官盛则近谀    凌万顷之茫然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一片神鸦社鼓    史铁生    命若琴弦    索科洛夫    静静的顿河    

 

16.    “沉重”指曾祖父由于家道衰落,迫于无奈而学会使用犁铧以养活一家人, 犁铧承载着这段辛酸的过往; “温暖” 指犁铧也记录了祖辈为家人而辛勤付出的无私的爱。(意思对即可)    “反刍”比喻对过去的事物反复地追忆、回味,通过被人遗忘的犁锵对自己过往的回味,来表现作者对农耕时代的眷恋与思考。(意思对即可)    

17.(1) 祖父是祖先的代表,可以突出犁铧和农耕文明的历史感。(2)取材有详略,能突显散文行文的张弛有度。(3)从家族发展的脉络看,祖父与犁铧有着更多的故事,更深的渊源情感。

18.1)强调犁铧给“我”的最初感受,对“我”而言,它只是“冰冷的”、有“杀气的工具,闪着傲慢的寒光。(2)与文末“我不再怕它”相照应,突出犁铧的“衰老”,以及此时“我”感知到了犁铧所承载的种种厚重的情感。(3)以“我”的心理变化为行文思路,先抑后扬,构思巧妙。

19.作者称犁铧为“图腾”,是将犁铧看成了那个村庄的标志。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承载着农人对土地的情感与农民辛勤质朴的品格,一代又一代地被传承。犁铧是旧有生活的象征,随着机器时代的到来,犁铧被人们遗忘在了角落中,“图腾”一词传达了作者对传统农耕文明的追忆、留恋。

20.(1) 题目富有诗意与感染力,更能吸引读者。文章两处写到翻耕时节农人在阳光下劳作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农民、阳光、土地、犁铧紧紧地连在一起,以此为题,形象地概括了这个场景。(2)“阳光堆在犁铧上”形象地写出了犁铧的辉煌与温暖,与现今犁铧的远离阳光、衰老锈蚀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旨。 (意思对即可)

 

21.    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    

22.外放入蜀、一舟飘零的羁旅愁情;白发添鬓、韶华易逝的愤懑无奈;志在恢复、报国无门的英雄恨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