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测试卷(四)

广东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梅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广东省韶关市新丰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广东省汕头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2021届高三8月份开学测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揭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广雅、六中三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语文试题

2021届广东省新高考第一次统一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

广东省揭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江门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 文

广东省佛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广东省韶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1广东深圳外国语高三语 文 试 卷

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广东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0年广东湛江市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必修1、必修2)试卷

广东省汕头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五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

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2021届新高考适应性测试题(一)语文

广东省2021届高三年级十月联考语文试卷

广东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一联考试语文试卷

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江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测试卷(四)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寥廓    斑驳    砥砺    义愤填膺

B.橄榄    作辑    镣铐    涸辙之鲋

C.殴打    磐石    巅峰    周公吐哺

D.嫠妇    肄业    契据    繁芜丛杂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论是(wèi)巍青山璧立千(rèn),还是浩浩江河渊远流长,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诗人的一双慧眼,便懂得了人世冷暖,有了悲喜境界。

B.西(líng)桥、长桥、断桥被世人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妾乘油壁车,郎骑青(cōng)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一诗中的“西陵”就是现在的西泠桥。

C.云南独龙族偏居西南边陲一(ǒu),攀悬崖、过藤蔑吊桥曾是族人出行的方式,上个世纪90年代,成千上万建设者的(áo)战结束了独龙族不通公路的历史。

D.乌蓬船仍在小河里飘荡,船的流动让(sā)满光亮的河面更加摇(yè)多姿。夜的乌镇,街市繁华而不闹,安详而幽静,少了几分人间烟火气,多了几分浪漫和神秘。

3.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乐观、自信,是金晶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1我从小性格就像个男孩子,记得那时很爱看电影《佐罗》2看完后就觉得自己真的成了那里面的剑客3这位被大学生称作微笑天使的姑娘笑着说4后来在2001年我很自然地选择了学习击剑5


1

2

3

4

5

A






B






C






D






 

A.AB.BC.CD.D

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就在两年前,他还到四川雅砻江谷地,一天内攀登上500米高的山岭,又下到1 000米深的峡谷。

②为把我国软件推向世界,这家公司的员工把全部精力到多媒体智能软件的研制开发中。

③国际数学大师,已故中科院院士陈省身教授在一个学术会议上,曾呼吁科学家要名利,甘于清贫。

A.考查 贯注 淡薄B.考察 灌注 淡薄

C.考查 灌注 淡泊D.考察 贯注 淡泊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B.唐玄宗身为一国之君,不是“重贤思治国”,而是“重色思倾国”,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而喻

C.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乐极生悲,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

D.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落实新课标教学目标中,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围绕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B.“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C.经过22年的建造,有“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于2016年9月26日在中国贵州正式启用。

D.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对于期刊编辑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承担责任。

7.按排列顺序,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1)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2)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3)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4)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A.比喻 夸张 反问 排比

B.夸张 拟人 反问 排比

C.比喻 拟人 反问 排比

D.比喻 拟人 反问 夸张

8.把下列六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一生都经历着审美发展。

②也就是说,审美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

③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审美教育也具有阶段性。

④然而,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⑤所以,个体的审美发展也就呈现出阶段性。

⑥个体的审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A.⑥①②④⑤③B.⑥②④⑤①③

C.③①④⑤⑥②D.②①④⑥③⑤

9.下列对联和所描绘的店铺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放眼看乾坤,增光察远近  ②满室明如昼,流光夺月辉

③悬将小户牖,亮彻大乾坤  ④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合

A.①眼镜店  ②珠宝店  ③玻璃店  ④灯具店

B.①玻璃店  ②珠宝店  ③灯具店  ④眼镜店

C.①眼镜店  ②灯具店  ③玻璃店  ④珠宝店

D.①玻璃店  ②灯具店  ③珠宝店  ④眼镜店

10.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稼轩纪念馆大门两侧的一组是(    )

①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     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

②铁板琵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忍辱明智写尽春秋,绝笔文萃彪千古  求是辨非看透生死,豪雄佞奸露本容

④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    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要善良诚信,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地做人。

B.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C.同学们,在高考之路上,请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你若诚心跟随,我必鼎力相助!

D.李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果能得到您的应允,将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雠。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遂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坠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

注:①踔(chuō):跳跃。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于是即雌剑往见楚王          将:带着、拿着。

B.王即之千金                  购:购买。

C.去时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    嘱:嘱咐,叮嘱。

D.客以剑王,王头遂堕汤中      拟:比划。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为王作剑,三年成    怀王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B.松生石上,剑在背      吾还也,亦去之

C.斧破其背,得剑      臣具表闻

D.儿闻,亡去,入山行歌  夫人相与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志怪小说一波三折,精彩、生动地讲述了一个著名的复仇故事。干将是古代传说中造剑的名匠,莫邪是他的妻子。“干将”“莫邪”也泛指宝剑。

B.莫邪的儿子为报父仇,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头颅。这个一心为父复仇,头断亦不死的形象感人至深。

C.小说中“客”的形象是游侠的代表,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正义的力量,被压迫者的复仇精神也得到了强烈的体现。

D.楚王是个暴虐的形象。他易怒、嗜血、残忍,为了抢夺“雄剑”而杀害了干将,最终被“客”用“雄剑”杀掉。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2)“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①逐:循,沿。②趣:通“趋”。③澹:安静

16.王维在诗中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对青溪的感情的?请至少答出两种手法,并简要分析。

17.请分别对三、四句中的“随”“趣”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四、句子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形影相吊。 (《陈情表》) 

(2)________。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陈情表》) 

(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风移影动,____。 (《项脊轩志》)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文学进入2.0时代

网络文学进入2.0时代,一是内容的精品化,二是产业形态的融合化

中国网络文学经过20年发展,不仅成为中国文学新力量,开辟出中国文学新场域,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已经跟美国好莱坞电影、韩国影视剧、日本动漫并称为世界四大流行文化。弱冠之年如何端正方向、继续成长,实现自身迭代升级,成为摆在网络文学面前的重要课题。

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在中国落地生根,网络文学也应运而生。键盘加屏幕的创作方式和便捷传播途径,成功吸引一批曾受限于传统文学门槛的爱好者。它们的写作初衷大多在于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凭借对生活的观察体悟和脑洞大开的想象力,在网络论坛赢得读者追捧。伴随付费阅读模式的出现和成熟,网络文学平台和网络作家呈现爆发式增长,据《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网络文学作者多达1400万人,读者规模突破4亿,但是,随着市场需求急剧扩张,不少从业者心态开始浮躁,以套路化创作快速获取商业回报。这些作品虽然“多、快、爽”,但是缺少文学的本质与内涵,失去对文字和艺术的敬畏之心,成为典型的快餐文化。严重者甚至剽窃抄袭,违法违规。去年,多名作家联合起诉某作品抄袭事件,曾引起社会热议。与此同时,影视改编也在对网络文学“涸泽而渔”,为快速收割网文作品在衍生层面的收益,蜂拥而至,匆匆上马,不乏买椟还珠式的编造,受到读者与观众双差评。这种做法不仅伤害网文作者、文学平台及众多读者感情,也严重阻碍中国网络文学发展。

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的付费订阅用户出现增长瓶颈,影视改编热潮也让市场对好作品怀有更高期许,在这双重压力之下,网络文学亟须走出野蛮生长阶段,进入更健康有序的成长阶段,拿出更有分量的作品,迎接更高规格的挑战。或可说,网络文学走过初期发展的20年,正在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用来标记这个2.0时代的,一是内容的精品化,二是产业形态的融合化,这将使网络文学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应该聚焦好内容的培育。在整个文化市场以精品内容为王的大背景下,网络文学也不例外。什么是好内容?我以为,对网络文学来说,好内容的标准就是读者喜闻乐见和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所以应当引导网络文学作家创作更多表现真善美、生动反映时代生活的作品,把网络文学从单纯娱乐消费的倾向中扭转过来,向正能量与喜闻乐见相结合的方向转变。网络文学的“网络”二字并不意味着价值观的赦免,只要是文学,它所承担的价值引导功能就不会变。而且,网络文学因为其非凡传播力,在正能量传播引导上大有可为。

其次是融合发展。网络文学应该携手传统文学,构建全新的内容生态,融合共生,进一步推进产业整体升级。网络文学需要传统文学在内容上的滋养,借鉴其创作规律和手法,通过扎根现实的生活观察与体验,创作出有思想、有内涵、有高度的好作品,提升网络文学的创作及审核标准,为衍生做好铺垫。与此同时,传统文学也在实现互联网化,打通线上线下壁垒,让好内容更快速、更精准、更便捷地到达更多读者,使之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当前,许多互联网企业也看好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建立起诸如阅读平台和IP联动平台为基础的综合型基础设施体系,将业务围绕在服务读者、作者及合作伙伴来展开,未来的文学产业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商业模式将更加成熟。

内容精品化和产业融合化紧密相连,无论是文字还是其衍生的影视、游戏等,好内容才是支撑网络文学成果转化的核心元素,反过来,产业融合又给优质内容立足舞台中央提供绝佳机会。纵观历史长河,任何事物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从萌芽到成长再到壮大的过程。网络文学在经过读者和市场淘洗与磨砺后,必然会转向精品内容和融合发展道路上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精神食粮,也将再次激活文化市场的活力与能量。这个过程会很漫长,需要所有从业者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携手推动网络文学2.0时代的新发展。

1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历初期成功后,网络文学在作者、作品本身及影视改编等方面出现了问题。

B.“好内容”需要网络文学从娱乐消费中解脱出来,体现积极的价值引导功能。

C.内容精品化和产业融合化将使网络文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

D.网络文学“融合发展”就是借鉴传统文学的创作规律和手法,推进其产业升级。

2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阐述了网络文学进入2.0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B.文章分别阐述了网络文学进入2.0 时代的两个标记,并对二者进行对比论述,具有辩证性。

C.文章以现阶段网络文学面临的问题为前提,论述了网络文学如何走出野蛮生长的办法。

D.文章在论证“产业融合”时分别从网络文学、传统文学和互联网企业三个方面层层展开。

2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网络文学成为世界四大流行文化之一,证明了中国的网络文学已走向世界。

B.网络文学创作如果与商业行为联系得特别紧密,那么它就会慢慢堕落,乃至消亡。

C.只要网络文学在写好内容和产业融合的道路上不断壮大,文化市场就能永葆活力。

D.网络文学的传播力优于传统文学,所以网络文学能在价值观引导上发挥更大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岐山臊子面

红柯

陕西地界。吃而必吃臊子面,西安以及各县镇到处都是岐山面馆,因此原产地歧山就有了民俗村,民俗村大多在周公庙附近。那个伟大的周王朝肯定与吃喝有点关系,周武王挥师东进、连鹿中原,除凭借政治口号以外,臊子面、锅盔、面皮具有极大的号召力。

到泰始皇时代,关西大汉就成了让山东六国瑟瑟发抖的虎狼之师。已经是2004年了,岐山地界睬子面的最高纪录还保持在六七十碗:一个人一顿吃六七十碗,碗不是南方人吃来饭用的酒盅碗,是大老碗。你可以想象周秦汉唐那个英雄时代陕西人的饭量有多大!周武王和秦始皇的士兵肯定用的不是碗,是脸盆大的头盔,牛筋一样青橛橛的耐嚼耐咽的长面条,又辣又酸又烫,跟化开的铁水一样的汤浇到面上。汤是不喝的,回到锅里不停地轮回往返,次数绝对在六七十以上。吃了面,血就热起来,眼晴跟脸红得喷火,心跳咚咚如鼓,只等一声号令,人的原始血性刹那间就爆发出来了,这就叫气壮山河。陕西人的黑老碗绝对是古典武士头盔的变形,周人秦人从岐山出来挥师东进,汉人唐人延续这个伟大的传统,东出潼关后,又开凿西域。他们高贵的祖先本来就是西北的游牧民族,西起周原东至潼关的八百里秦川把他们从牧人变成了农民,从牧草到庄稼,这种奇妙的转折并没有减弱他们驰骋大地的勇气和想象力。依然是巨大的青铜和铁的头盔,穿越河西走廊,穿越中亚细亚,汗血马、苜蓿、葡萄跟麦子、谷子长在一起,秦腔跟十二木卡姆连在一起。张骞等孤胆英雄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死面饼子和羊肉往铜钵铁盔里一放,倒上水,架上火,煮烂煮透,一碗下去,肚子就圆了,拍一拍跟鼓一样嘭嘭作响,可以探到天黑。羊肉泡馍绝对是戈壁沙漠的产物,一天只吃一顿,人成了骆驼。

周人是比较讲究的,即使征战也不能急吼吼,一定要从容大方。臊子面汤宽,让人觉得奢侈,头盔那么大一碗汤,碗底就一筷头面条。可这一筷头面条又长又筋又烫,一粘嘴唇,人就急速吞咽,就发出哨子一样的嘘嘘声,一碗接一碗吃得快得不得了,要用盘上,大木盘里十几碗,一个女子端着,吃一碗递一碗,跟转盘机枪一样。我小时候亲眼见过十几个小伙子吃筵席,大铁锅不停地煮而煮汤,一大群女子穿梭般端面,还是跟不上,小伙子们出主人洋相,跟不上就用筷子敲碗。因此红事白事,总要提防村子里虎狼般的壮汉。这种饮食启蒙对一个乡村少年:非常重要。臊子面的汤是用臊子肉做的。五花肉切碎,慢火燥一小时,跟炖东坡肘子差不多。加上辣子、醋,慢慢地让猪肉壈成糨糊状,肉有一股浓烈的酸辣香味,汤也是酸辣味的。一层辣子油,一口吹不透。四川、湖南的辣,山西的醋,在岐山面跟前是小巫见大巫。我七八岁的时候吃猪肉伤了脾胃,再也不吃猪肉了,吃臊子面只吃一二碗,几乎是婴儿的饭量。你可以想象在岐山那地方,这样有多狼狈,一个人吃不成饭,谁都瞧不起你。

我的外婆是一个乡下老太太,外孙吃不动饭地着急呀,心里急,脸上看不出来。她慢条斯理地对我讲她辉煌的过去。农村妇女所有的辉煌就是厨房,有米没米必须让烟囱冒烟,而且要冒得笔直雄壮、直薄云天。在地的讲述里,碟子面的面条是青色的。案板上,面被擀开,又揉到一起,再擀开,再揉,再擀,面粉的筋丝全被拉开了,营养全都出来了,煮熟后就是青的,筷子挑起可以看见对面的人人影,跟玻璃一样,客人们吃到六七十碗的时候,总要站起杂松松腰带,放开肚子再吃十几碗……我还记得六十多岁的外婆眼冒神光的样子,我的口水吻到咕咕叫着肚子里,我都用到了又浓又尖的酸辣味道,跟梦一样。在梦的后边,外婆真的到厨房去操作了。仿佛在童话世界里。我听到和面的声音、揉面的声音,我看见面被擀开了,跟被单一样一次次展开,白面变成青面,沿着擀面杖被切成细丝,酸辣汤味弥漫了屋子,弥漫了古老的周原大地,那年我十二岁,我一口气吃了三十五碗。外婆用鸡肉做的臊子。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吞吃面条的嘘嘘声。

(选自《经典阅读》,有删改)

2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叙述为主,文风直白豪放,让读者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陕西人的英雄气概和豪爽情怀。

B.作者认为,周武王挥师东进、逐鹿中原,除了用政治口号鼓舞外,特色食物对士兵的吸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C.文章写十几个小伙子吃筵席时出主人洋相和红事白事时提防村子里的的壮汉,表现了当地落后的民风。

D.作者在文中既如实介绍了陕西的特色饮食风俗和自己儿时吃面的记忆,也任由思绪驰骋,想象了祖先吃面时的场景。

23.文章以画线句子结尾有何用意?请简要赏析。

24.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六、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在海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大家都替他惋惜,问他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他说:“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儿都没有遗憾。”

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起初他选择的是文学,但是毫无建树;于是改学油画,但因不善构图、不会调色,又失败了。他的老师建议他改学化学,后来取得巨大成就。

格林兄弟从小喜欢德国民间故事,认为民间传说与人文历史有关,但他们收集了很多传说后还是找不到两者之间的关系,于是心灰意冷。但后来一个朋友发现了他们的文稿,以童话的形式出版了,结果成为了经典的《格林童话》。

人生之路,应该如何选择“行”与“止”呢?针对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想法或感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项,“作辑”应写作“作揖”。故选B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和字形的能力。

A项,“巍巍青山”的“巍”应读“wēi”,“璧立千仞”中的“璧”应为“壁”,“渊远流长的”中的“渊”应为“源”。

B项,全部正确。

C项,“边陲一隅”的“隅”应读“”。

D项,“乌蓬船”的“蓬”应为“篷”,“撒满”的“撒”应读“”。

故选B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主要考查某某说位于中间时前后的标点情况。后的表明下文是金晶自己说的话,后出现金晶表明是说这话的状态。后又出现了,表明仍然是金晶的话。所以前应该用引号,后应该用逗号引号。文中说的话是独立引用,标点在引号之内。故选A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考查”和“考察”的区别在于“查”和“察”,“考查”是用一定的标准来查看评定,是考核、检查的意思,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等。“考察”是实地观察了解的意思。语境是到四川雅砻江谷地实地观察了解,应选用“考察”。

第二空,“灌注”多指液体的浇进、流入,也比喻心血、感情、勇气、生命力等较抽象事物的注入。“贯注”指集中精神、精力、感情等抽象事物。语境是集中精力,应选用“贯注”。

第三空,“淡泊”是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淡薄”是不浓厚;因淡忘而印象模糊;冷淡,不亲密。语境是不看重名利,应选用“淡泊”。

故选D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A项,“生灵涂炭”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选项中说“人民的生灵涂炭”,语意重复。B项,“不言而喻”,释义: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C项“乐极生悲”,释义: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D项,“提纲挈领”,释义:比喻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与要害。故选A。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结构混乱。“围绕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句式杂糅,“围绕”和“以……为”杂糅,删去“围绕”。

B项,语序不当。“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语序不当,“不仅……而且”是表递进的关联词语,“不仅……而且”的内容调换,应为“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而且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

D项,不合逻辑。“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否定失当,应删去“不”。

故选C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

(1)“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中运用比喻修辞,把“过往的车辆”比作“穿梭的小船”。

(2)“……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中运用拟人修辞,赋予蜜蜂“忙得忘记早晚”的情态。

(3)“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中运用反问修辞,答案在问句中,答案是“役夫不敢申恨”。

(4)“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中运用排比修辞,“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句式形成排比。

故选C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本题,通读题干所给的六句话⑥是总说。②中的“一生”紧扣①句中“从出生到老死”,所以②在①后,④句中有“一生”,此句在②后,“所以”和“由于”照应,⑤句在④句后,③句有“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因此应在⑤后。故选A。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内容的理解能力。

题目要求选出“对联和所描绘的店铺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

①放眼看乾坤,增光察远近。“放眼看”“察远近”,符合眼镜能使人视力增强的功能特点,“增光”,戴上眼镜能使人增光添彩,有修饰作用。此对联适合眼镜店;

②满室明如昼,流光夺月辉。“满室明如昼”,屋里晚上像白天一样亮,“流光夺月辉”,光可与日月争辉,写的是灯,因此应是灯具店;

③悬将小户牖,亮彻大乾坤。装在门窗上,屋里屋外一片透明。自然说的是玻璃店;

④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合。合浦:故地名,传说合浦产夜明珠。月光映照在昆明池上,晶莹透亮,好像合浦圆润剔透的夜明珠来到了昆明池。因此该联是写珠宝店。

故选C

10.D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①曹操。③司马迁。(“铁板铜琵”说的是《吹剑续录》中的一个故事:苏轼问一位爱唱的幕士,说我的词比柳永的如何?幕土回答说,柳永的词只能由十七八岁的女郎,手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您的词必须由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听后为之绝倒。这片故事反映出了豪放派词与婉约派词的区別。前一句借此故事赞扬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美芹悲黍”中的“美芹”指辛弃疾为抗金兵给朝廷的上书《美芹十论》,(农夫以水芹为美味,欲献于他人,后喻以微物献給别人)“悲黍”出自诗经》,是说一士大夫见周朝宫殿废墟长黍而悲,这两句从词人到爱国者两方面写了辛弃疾的历史影响。故选D。

1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A项中,“令尊”是敬辞,表示称呼对方的父亲礼貌、尊敬。而此处是形容自己的父亲,故不合语境;B项中,“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太口语化,应该用严肃的书面语更合适。C项中,“鼎力相助”是大力相助,特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是赞美他人之辞,属于敬辞,不能用于形容自己。故选D

 

12.B

13.C

14.D

15.(1)出门望着南山,看见一棵松树长在石头上,宝剑就在它的背上。

(2)“我不会辜负你。”于是男孩的尸体才倒下去。

【解析】

【分析】

12.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B项,“王即购之千金”意思是“楚王就悬赏千金捉拿他”,“购”,悬赏征求。

故选B

13.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C项,两个“以”都是介词,用。

A项,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是副词,于是。

B项,第一个“其”是代词,它的;第二个“其”是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D项,第一个“之”是代词,这件事;第二个“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C

14.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为了抢夺‘雄剑’而杀害了干将”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的是“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这是说三年才把剑炼成,时间上太迟了,另外验剑的人说宝剑共有两把,一把雄剑,一把雌剑,雌剑送来了,雄剑还没有送来,因此楚王发怒了,立即杀死了干将,由此可知,不是为了得到“雄剑”而杀了干将,而是因为“三年乃成、雌来雄不来”而杀了干将。

故选D

15.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户”,门;“松生石上”是省略句,“生”后省略介词“于”,应为“松生于石上”;“其”,代词,代松树。

第二句中,“负”,辜负;“子”,你;“尸”,指男孩的尸体;“乃”,才;“仆”,倒下去。

 

参考译文:

楚国的干将、莫邪夫妇给楚王铸造宝剑,三年才铸成。楚王很生气,想杀死他们。宝剑有雌雄二剑。当时干将的妻子身怀有孕,将要分娩,丈夫对妻子说:“我替楚王铸剑,三年才铸成;楚王生气,我去见他,他一定会杀我。你如果生的是男孩,长大了,就告诉他:‘出门望着南山,看见一棵松树长在石头上,宝剑就在它的背上。’”于是干将就带着雌剑去见楚王。楚王非常生气,叫人仔细察看。验剑人说:“宝剑共有两把,一把雄剑,一把雌剑,雌剑送来了,雄剑还没有送来。”楚王发怒了,立即杀死了干将。

莫邪的儿子名叫赤,等到他长大了,他就问母亲:“我的父亲在哪里?”他母亲说:“你父亲给楚王铸剑,三年才铸成,楚王发怒把他杀了。他离家时嘱咐我:‘告诉我儿子:出门望着南山,看见一棵松树长在石头上,宝剑就在它的背上。’”于是儿子走出门来,向南望,不见有山,只看见堂前有一根松木檐柱,立在磨剑石上面。儿子便用斧头劈破它的背面,得到了宝剑。他日思夜想,要找楚王为父报仇。

楚王梦见一个男孩,两条眉毛之间宽一尺,说要报仇。楚王就悬赏千金捉拿他。男孩听说这件事,就逃走了,躲进深山,他一边走着一边悲哀地唱歌。有一个侠客遇见他,问他:“你年纪还小,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男孩说:“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杀死了我的父亲,我要向他报仇!”侠客说:“听说楚王悬赏千金要你的脑袋,把你的宝剑和脑袋拿来,我为你报仇。”男孩说:“太好了!”他就割下自己的头,两只手捧着头和宝剑交给侠客,身子僵硬地站立着。侠客说:“我不会辜负你。”于是男孩的尸体才倒下去。

侠客带着人头去见楚王,楚王十分高兴。侠客说:“这是勇士的头颅,应当用大汤锅来煮它。”楚王依照他的话去做。男孩的头煮了三天三夜,没有煮烂,头在滚水中跳出水面,瞪着眼睛,充满愤怒。侠客说:“这个小孩的头煮不烂,希望大王亲自到汤锅边去察看,这样一定能够煮烂。”楚王就走到汤锅边上去看。侠客用宝剑向楚王的头砍去,楚王的脑袋随即掉进滚水中。侠客也挥剑砍断自己的头,他的头也掉进滚水中。三颗人头都煮得稀烂,无法分别出是谁的人头。于是,只好把那锅里的汤肉分成三份埋葬,所以统称为“三王墓”。

 

16.⑴借景抒情。青溪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与松林相映,色调优美。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芦苇。诗人通过对青溪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其的热爱赞美之情。⑵直抒胸臆。最后四句直接抒情: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到生命尽头。⑶动静结合。⑷视听结合。

17.⑴“随”是“依随”的意思,水随着山势千回万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溪的蜿蜒曲折,引人入胜。⑵“趣”通“趋”,是经过、走过的意思,把走过的路途不过百里却曲曲幽幽的景色特点凸显了出来。


18.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桂影斑驳    珊珊可爱    

 

19.B

20.B

21.D

 

22.C项,“表现当地落后的民风”属于过度解读文意。结合“周人是比较讲究的,即使征战也不能急吼吼,一定要从容大方……一粘嘴唇,人就急速吞咽,就发出哨子一样的嘘嘘声,一碗接一碗吃得快得不得了”“我小时候亲眼见过十几个小伙子吃筵席,大铁锅不停地煮而煮汤,一大群女子穿梭般端面,还是跟不上,小伙子们出主人洋相,跟不上就用筷子敲碗。因此红事白事,总要提防村子里虎狼般的壮汉”等分析,描摹了当地人食用臊子面的场景,主要为了突出民风淳朴,人们对臊子面的热爱等。

23.①写出作者吃臊子面时狼吞虎咽的情态。②表现出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厚情感。③是作者对自己儿时吃面经历的总括式回忆,语言简洁明了,将庞大的叙事收束于简约的语言,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24.①文章以叙述为主,表达平实且生活气息浓烈,让读者顿生亲切感。②文章采用想象、夸张的手法,细致描摹了不同时期陕西人食用臊子面的场景,丰富了文章内容。③“一筷头”“大老碗”“青橛橛”等词,极具西北特色,使文风更加生动豪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