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东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梅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广东省韶关市新丰一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广东省汕头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2021届高三8月份开学测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珠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揭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广雅、六中三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语文试题

2021届广东省新高考第一次统一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

广东省揭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江门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 文

广东省佛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广东省韶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1广东深圳外国语高三语 文 试 卷

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广东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珠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0年广东湛江市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必修1、必修2)试卷

广东省汕头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五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

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2021届新高考适应性测试题(一)语文

广东省2021届高三年级十月联考语文试卷

广东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一联考试语文试卷

广东省中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调研测试题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江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测试卷(四)

广东省湛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珠海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东省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11月)语文

广东省2021届普通高中学业质量联合测评语文试卷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前曾打算前往晋国,行至河,因赵简子杀其大夫窦鸣犊、舜华而止步,并慨叹说:“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可是,作为孔子学说传人的子夏,其学术为何能够在三晋大地上生根发芽,传至后世呢?

从西周初年受封开始,晋国作为藩屏王国的姬姓大国,就一直与周王室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两周之际“二王并立”时期,因为晋文侯的支持,周平王才得以在与携王的王位争夺中获胜并东迁洛邑;进入春秋时代以后,晋国更是承担着为日渐式微的周王室排忧解难的“伯主”职责。晋国与周王室的密切联系,也使周王室的礼乐文化在晋国深深扎根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晋国在接受周王室礼乐文化的同时,又因其复杂的地理形势与民族关系,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文化性格。在立国之初,周王室就为其制定了一个因地制宜、求同存异的治国方针:“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一方针,对晋国文化的发展格局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晋国文化表现出了与鲁、卫等严格执行周礼的姬姓诸侯国不同的背离色彩。“一方面,它的这种背离色彩,导致了晋国历史上强烈的反宗法制传统,由此掀起蓬蓬勃勃的变法思潮,使晋国社会成为中国古代法治文化的摇篮。另一方面,它的宽容性格,有力地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频繁交往和文化交流,使晋国社会成为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的熔炉。”宗法制观念的淡薄以及多民族交往触合中形成的包容与开放,在晋国形成了一种尚法求变、尚实切用的传统。

《论语》所记子夏言语,除去与孔子答问之外,出身卜氏、家境贫寒的子夏对维护世袭制的贵族等级制度显然没有多少兴趣,他更关注个人进取的努力以及“学”的实效性。因此,与孔子相比,子夏的礼乐刑政思想具有更加鲜明的功利性倾向,这也是他在出任莒县宰之前孔子以“无欲速,无见小利”告诫之的根本原因。尽管子夏遵从孔子的教诲,在孔子卒后未再入仕,但根据他“迎送必敬”、“好与贤己者处”的行为方式,注重“洒扫、应对、进退”的授徒方式,以及“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不学而能安国保民者,未之有也”等主张来看,尚实、切用是贯穿子夏一生的思想倾向。因此,当这种尚实、切用的思想方式与三晋文化中固有的开放进取、尚法求变传统发生关联时,子夏学术思想的发展也就找到了最适合的文化土壤。

子夏能够超越其师把儒学的种子播撒到三晋之地,这与魏文侯的个人爱好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书·艺文志》说“魏文侯最为好古”。当一个具有深厚的礼乐文化传统与尚实切用的文化性格的诸侯国遇上一位“好学”“好古”的君主时,以传承先王礼乐文化为己任的儒学也就获得了一个在战国时代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魏文侯因尊子夏而成为战国初年享誉诸侯的贤明之君,子夏则由此获得了把儒学传入三晋之地的方便之途。因此,在当年魏国、韩国、赵国的土地上,到处留下了子夏游教讲经的足迹。

(摘编自马银琴《子夏的思想特征及家学渊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晋国没有发生赵简子杀掉晋国大夫窦鸣犊、舜华的行为,孔子极有可能实现他的晋国之行。

B.晋国帮助周平王争得王位,并在周王室日渐衰微时凭借它“伯主”的地位为周王室排忧解难,这显示出晋国和周王室的密切关系。

C.“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针,使晋国文化表现出了与严格执行周礼的姬姓诸侯国不同的背离色彩,进而导致了晋国历史上强烈的反宗法制传统的形成。

D.晋国社会开放,不同民族间交往频繁,多民族文化高度融合,这是晋国政治迥异于其他诸侯国的主要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子夏的学术之所以能够在三晋大地上盛行并影响后世的原因。

B.文章以晋国受到周王室礼乐文化影响和复杂的地理形势与民族关系为前提,论证晋国独特文化性格形成的原因。

C.文章第四段将子夏和孔子进行对比,旨在论证孔子学说因功利性不强而难以被晋国采纳。

D.文章在论证尚实、切用的思想贯穿子夏一生时,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由《论语》所记载的子夏言语可知,子夏在与孔子的问答中,曾表现出了他对维护世袭制的贵族等级制度的浓厚兴趣。

B.尚实切用的思想方式与三晋文化后来产生的开放进取、尚法求变传统的相互结合,为子夏学术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最适合的文化土壤。

C.魏文侯因尊子夏成为贤明之君,子夏则由此获得了把儒学传入三晋之地的方便之途,可见子夏的学说与魏文侯的名誉相得益彰。

D.子夏在韩赵魏的土地上留下游教讲经的足迹,并把儒学的种子播撒到三晋之地,这充分说明子夏在儒学的传播方面超越了孔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一一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描写紧扣了标题。

B.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年老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生命像雪花一样脆弱;生虽短暂和艰难,但要脚踏实地地去面对,去经历。

C.小说写金豹睡不着,因为他在这风雪夜里有些担心,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睡不着而走出铺子,最后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D.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动人。

5.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 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6.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良嗣,雍州武功人。祖振,周宕州刺史,建威县侯。高宗时为周王府司马,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帝异之,选荆州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宦者所过纵暴,还过荆州,良嗣囚之,因上疏切谏,称:“远方求珍异以疲道路,非圣人抑己爱人之道。又小人窃弄威福,以亏皇明。”言甚切直。疏奏,高宗下诏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徙雍州,时韦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良嗣器之。关内饥,人相食,良嗣政上严,每盗发,三日内必擒,号称神明。垂拱初,工部尚书,拜纳言,封温国公,留守西京,赏遇尤渥。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良嗣曰:“公仪休一诸侯相,拔葵去织,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迁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遇薛怀义于朝,怀义偃蹇,良嗣怒,叱左右批其颊,曳去。武后闻之,戒曰:“第出入北门,彼南衙宰相行来,毋犯之。”永昌元年,安石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罢左相,加特进,仍知政事。与韦方质素不平,方质坐事诛,引逮之。后辨其非,良嗣悸,谢不能兴,舆还第,卒,年八十五。诏百官往吊,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在荆州时,州有河东寺,本萧詧为兄河东王所建,良嗣曰:“江、汉间何与河东乎?”奏易之,而当世恨其少学云。

(选自《新唐书·苏良嗣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B.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剌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C.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D.始/良嗣为洛州长史/坐僚婿累/下徙冀州刺史/其人往谢良嗣/色泰定曰/不闻有累/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苑,又称上林苑,是古代中国园林建筑,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后各朝代多有类似的皇家园林。

B.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升任官职称为右迁,与上文“徙”字含意相同。

C.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

D.河东,古地区名。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良嗣为政严明,治理有方。他严肃法纪,维护社会秩序,每次有盗贼出没,必能三日破案,被百姓称为神明;数次劝谏皇帝要鼓励官员自给自足,不与民争利。

B.苏良嗣扣押皇使,直言切谏。宦官借采办竹木之机到处恣行暴虐,后被苏良嗣扣押。苏良嗣上书言明危害,皇帝醒悟。

C.苏良嗣任人唯贤、爱憎分明。苏良嗣非常赏识韦安石,认为他不应当久做地方官;对薛怀义的傲慢无礼,苏良嗣则十分愤怒,竟命令随从扇薛怀义的耳光。

D.苏良嗣更改寺名,未加详考。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詧为纪念兄长所兴建,而苏良嗣却不知其来历。他上奏皇帝,将河东寺改名。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学问不够。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年少不法,良嗣数谏王,以法绳府官不职者,甚见尊惮。

(2)疏奏,高宗下诏慰勉,遽令弃竹于江中。

11.苏良嗣认为从江南采集怪竹运往上苑有什么危害?请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潇潇暮雨,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带有泉水的青峰一样凝重;琴声越来越远,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

D.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突出了音乐的魅力。

13.“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与白居易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本诗这两句妙在何处。

 

 

四、情景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的“_______”写宋荣子看淡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

(2)在《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劝诫后主刘禅行事前要善于向郭攸之等文臣咨询,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 。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五、选择题

15.古代文言文中常常会涉及一些职官制度方面的文化常识,有同学把它们整理出来,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滕王阁序》中,“宇文新州”指的是新州刺史宇文氏,刺史又称刺使,原为巡查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军事长官,隋唐以后成为一州最高行政长官。

B.“郎中”在战国时为宫廷侍卫,隋唐以后六部设置郎中,成为尚书以下、侍郎以上的高级地方官员。

C.李密自述曾被推举为孝廉,这种察举制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D.“除”指授予官职,“出”指出京受任,“补”指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擢”指提拔。

16.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家君”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同类的称呼还有“家尊”、“家严”。

B.古人按照农历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三个月,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孟春、仲春、季春。在文言文中常以“春秋”代指四季。

C.“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指服丧一年;“功”分为大功、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D.“拜”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行礼时拱手落地,而后叩头至地,并停留较长时间,是古人最恭敬的礼节。

17.下列加点字含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翳翳以将入(明亮)     命途多(不顺)

B.披绣闼,俯雕(屋脊)   鹤汀凫(水边平地)

C.扶摇而上者(滑翔)     泠然善也(轻快的样子)

D.而后乃今风(凭)       属三秋(时序)

18.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将有事于西畴  农人告余以春及

B.奚以知其然也  复驾言兮焉求

C.光照临川之笔  都督阎公之雅望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南冥者,天池也

19.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实诚在胸臆,文墨竹帛  著:显露,显明

B.令初不知爱,悬于壁  漫:随意

C.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兵而去  引:牵引,拉

D.有犬卧于通衢,马蹄而杀之  逸:奔跑

2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鸣金入深谷中,若劲敌者    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

B.布衣之士,读之不遍        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C.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子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D.前未到匈奴二里,止        何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人。初唐时,曾官太乐丞,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②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B.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其后六句。“东皋薄暮望”给中间两联的“望”中之景投入薄薄的暮色;“徙倚欲何依”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C.“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句子,表现了诗人渴望贤才的迫切心情。

D.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_________,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________;刻画心理,能使___________。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洋洋洒洒近百万言的一部《水浒传》,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乱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字面上的简不等于精练,艺术表现上的繁笔,也有别于通常所说的啰嗦。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但是,这提炼的功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________。像上述几个例子,我相信作者在写出的时候并没有大费什么苦思苦索的功夫,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言简意赅    原形毕露    无微不至    咬文嚼字

B.简明扼要    原形毕露    细致入微    字斟句酌

C.简明扼要    穷形尽相    无微不至    咬文嚼字

D.言简意赅    穷形尽相    细致入微    字斟句酌

23.下列各句中,引号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

B.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

C.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

D.要是拿“无可削”“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洋洋洒洒近百万言的一部《水浒传》,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B.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乱用笔墨。

C.洋洋洒洒近百万言的一部《水浒传》,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乱用笔墨。

D.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六、语言表达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______,犹如一个没有高尚精神支撑的躯壳,不可能令世界各国产生尊敬和向往之情。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的未来绝不是西化,______。这不在于发展阶段的差异,根本在于文化DNA的不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必然是“中国特色”。

 

七、名著阅读

26.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才将卧龙诸葛亮请出山,并以师礼恭敬地对待他,一度引起了张飞和关羽的抱怨。但二人见识了诸葛亮在出山后第一战中的神机妙算之后,从此对他心服口服。请说一说,这场战役的主战场在什么地方?敌方的主帅是谁?诸葛亮采取了什么计策取得胜利?

 

八、材料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习近平

②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而不是“言”。

——鲁迅

③24岁的四川女孩刘仙是一餐饮从业者,2月初,她带着厨师和食材,从成都赶到武汉,每天为医院送400-600份盒饭。刚开始没有防护服,她穿着雨衣奔走在各家医院,被医护亲切称为“雨衣妹妹”。近日,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在联合国网站推荐了全球10位年轻人参与抗“疫”的故事,其中就包括中国“雨衣妹妹”。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用于本校(统称为“嘉州中学”)高三大会的演讲,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C

【分析】

1.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D项,“这是晋国政治迥异于其他诸侯国的主要特点”曲解文意,将“不同民族间交往频繁,多民族文化高度融合”定义为“政治特点”不正确。从出现这些文字的第三段来看,文化、民族、社会等词眼频繁出现,却没有出现政治这一词眼,所以,“不同民族间交往频繁,多民族文化高度融合”是晋国文化、社会迥异于其他诸侯国的主要特点。

故选D

2.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的能力。

C项,“旨在论证孔子学说因功利性不强而难以被晋国采纳”错误,第四段将子夏和孔子进行对比,是为了论证子夏的思想更具有功利性倾向。

故选C

3.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A项,“子夏在与孔子的问答中,曾表现出了他对维护世袭制的贵族等级制度的浓厚兴趣”错误,依据原文“《论语》所记子夏言语,除去与孔子答问之外,出身卜氏、家境贫寒的子夏对维护世袭制的贵族等级制度显然没有多少兴趣”,子夏对维护世袭制的贵族等级制度没有多少兴趣。

B项,“三晋文化后来产生的开放进取、尚法求变传统”错,不是“后来产生的”,是“固有的”。

D项,“这充分说明子夏在儒学的传播方面超越了孔子”逻辑推断错误,这只能说明子夏在把儒学的种子传播到三晋之地方面超越了老师。

故选C

 

4.C项,“小说写金豹睡不着,因为他在这风雪夜里有些担心,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理解有误。由“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可知,“金豹睡不着”没有明确的原因。由“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可知,他的那些想法是出去之后突然产生的,选项强加因果

5.①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表现天气的寒冷、恶劣,营造出紧张、凶险的氛围,突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②因海浪风雪大,落水者和迷路者才找不到方向,才需要大火指引方向,由此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③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从侧面烘托两位老人舍弃个人利益,点燃铺子救人的品质。④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举措也无意教了他们儿子的命,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

6.①与前文情节互为照应,使这个故事紧凑,结构浑然一体。②情节跌宕起伏,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情节发展的张力。③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是对舍己救人的歌颂,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④引发读者不尽的思考,能起到言有尽意无穷的作用。

 

7.B

8.B

9.A

10.(1)周王年少不守法度,苏良嗣多次劝谏周王,并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绳之以法,(因此)苏良嗣很被尊重和忌惮。

(2)奏章献上后,高宗下诏慰劳勉励他,立即下令把竹子丢弃到江中。

11.①导致沿路百姓疲惫不堪,②违背皇帝本人仁爱百姓的初心,③还会被小人私下弄权作威而损害皇帝英明。

【分析】

7.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当初,苏良嗣作为洛州长史,曾因连襟贪赃被连累而被贬官为冀州刺史。妻妹前去道歉,苏良嗣泰然自若,道:“我不知道你们连累了我什么。”

句中,“始”译为“当初”,一般放在句首或单独成句,在这里应该在“始”后断开,排除A项;

“坐僚婿累”中的“坐”译为“因……获罪”,是“连累”之意,而“下徙”译为“向下调职”,不能断开,因而“累”后应断开,排除C项;

“谢”译为“道歉、谢罪”,“色泰定”的主语是“苏良嗣”,因此应在“谢”后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8.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B项,“迁……与上文‘徙’字含意相同”错误,“迁”指升职或调职,文中的“徙”是“下徙”,指向下调职,即贬官,意思并不相同。

故选B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项,“数次劝谏皇帝要鼓励官员自给自足”于文无据。文中“尚方监裴匪躬案诸苑,建言鬻果蔬,储利佐公上”,而苏良嗣“未闻天子卖果蔬与人争利”,“遂止”,表明苏良嗣是持反对意见的。

故选A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不法”,不守法度;“数”,多次;“绳”,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府官不职者”,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不职府官者”,不称职的官员;“见”,表被动;“尊惮”,尊重和忌惮。

2)“慰勉”,慰劳勉励;遽:立即。

参考译文:

苏良嗣,是京兆武功人。祖父苏振,曾任后周宕州刺史,被封为建威县侯。高宗时,(苏良嗣)任周王府司马,周王年少不守法度,苏良嗣多次劝谏周王,并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绳之以法,(因此)苏良嗣很被尊重和忌惮。皇帝认为他与众不同,选他为荆州长史。皇帝派遣宦官到江南采买怪竹,将在上苑种植。宦官所经过的地方都骄纵残暴(地对待百姓),返回的途中经过荆州,苏良嗣把宦官囚禁了,接着上奏恳切劝谏,称道:“向远方求取珍贵奇异之物导致沿路百姓疲惫不堪,这不是皇帝抑制自己仁爱他人的主张。又由于小人私下弄权作威作福,而损害皇帝的英明。”言语非常恳切正直。奏章献上后,高宗下诏慰劳勉励他,立即下令把竹子丢弃到江中。(苏良嗣)调任到雍州,当时韦安石因明经被举荐,调任雍州乾封县县尉,苏良嗣非常器重他。关内闹饥荒,百姓中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苏良嗣执政崇尚严罚,每次有盗贼出没,三日内一定被他所擒,当时人都称他为神明。垂拱初年,升任工部尚书,授官为纳言,被封为温国公,作为西京留守,待遇十分优厚。尚方监裴匪亲自督造各处园林,提出要卖掉园中的水果、蔬菜,储备钱财补贴王公大臣的建议。苏良嗣说:“公仪休是一个诸侯的相国,却能拔除园中葵菜销毁织机,我从未听说过天子要卖水果、蔬菜来和百姓争利的事情。”(这类事)就被制止了。(苏良嗣)升迁为文昌左相、同风阁鸾台三品。在朝堂遇到薛怀义,薛怀义傲慢无礼,苏良嗣大怒,命随从扇薛怀义耳光,拽他离开。武后得知后,告诫(薛怀义)道:“你只管从北门出入,南衙是丞相往来之地,你不要去冒犯他。”永昌元年,韦安石升任为雍州司兵参军。当时,苏良嗣担任丞相,对韦安石道:“大才须当大用,怎么能在州县空耗力气呢?”他在武后面前举荐韦安石,将其提拔为膳部员外郎。载初元年,(苏良嗣)被罢去左相之职,加官授予特进,仍参与政事。因一向与韦方质不和,韦方质因获罪被诛杀,事件牵连到苏良嗣,朝廷将其逮捕。后来辨明事情原委,苏良嗣因受到惊吓,惶恐不已,拜谢时晕倒在金殿上,被送回府邸,当日便去世,时年八十五岁。皇帝下诏命百官前往吊唁,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益州都督。当初,苏良嗣作为洛州长史,曾因连襟贪赃被连累而被贬官为冀州刺史。妻妹前去道歉,苏良嗣泰然自若,道:“我不知道你们连累了我什么。”在荆州时,州中有一座河东寺,是西梁皇帝萧警为纪念兄长河东王萧誉所建的,苏良嗣(不知河东寺得名于河东王)道:“江、汉之间怎能称为河东?”他上奏皇帝,将河东寺改名,时人都认为他学问不够。

 

12.C项,“表现了琴声的急促”错误,颈联上句应该译为: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是一种由远而近的感觉,而不是比喻凝重,此比喻重在“水”而不是“山”。下句应该译为: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是一种声音向远悠扬悠远的感觉,并不是急促。

13.①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②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同时借月光、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1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15.B项,“成为尚书以下、侍郎以上的高级地方官员”是错误的。“郎中”隋唐以后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中央官员。

故选B。

16.D项,“行礼时拱手落地,而后叩头至地,并停留较长时间,是古人最恭敬的礼节”是错误的。“拜”是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行礼时拱手落地,而后叩头至地,并停留较长时间,是“稽首”的礼节。

故选D。

17.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能力。

A项,“景翳翳以将入”翻译为:日光暗淡。翳翳:阴暗的样子。“命途多舛”翻译为:命运充满不顺。舛:不顺。

B项,“披绣闼,俯雕甍”翻译为:推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甍,屋脊。“鹤汀凫渚”翻译为:白鹤,野鸭停息的小洲。渚:水中的小洲。

C项,“抟扶摇而上者”翻译为:乘着盘旋向上的旋风而飞上九万里的高空。抟:环旋着往上飞。“泠然善也”翻译为: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泠然:轻快的样子。

D项,“而后乃今培风”翻译为:这时候才凭借着风力。培:凭。“序属三秋”翻译为:在时序上属于三秋时节。序:时序。

故选D

18.C

【详解】

本题考查分辨文言句式的能力。

A项,均为状语后置句;调整正常语序为:“于西畴有事”“以春及告余”。

B项,均为宾语前置句;调整正常语序为:“以奚知其然也”“复驾言兮求焉”。

C项,“光照临川之笔”无特殊句式,“都督阎公之雅望”为定语后置句,调整正常语序为“雅望之都督阎公”。

D项,均为判断句;“也”与“……者……也”表判断。

故选C

19.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A项,“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翻译为:心中有着真心实意的话,通过优美敏捷的文笔显明。著:显露,显明。

B项,“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翻译为: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漫:随意。

C项,“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翻译为: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引:带领。

D项,“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翻译为:有条狗睡在大路上,一匹奔跑的马用马蹄踩死了它。逸:奔跑。

故选C。

20.B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项,“若当劲敌者”的“当”是“面对”的意思;“步兵十不当一”的“当”是“相抵,相当”的意思。

B项,“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和“自天子不能具钧驷”的“自”都是“即使”的意思。

C项,“比其复来”的“比”是“等,等到”,“子比而同之”的“比”是“齐等,同样”的意思。

D项,“前未到匈奴二里所,止”的“所”表示约数,相当于“许”,是“左右,大约”的意思,“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的“所”是“处所,地方”的意思。

故选B

21.C

【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情感的能力。

C项,“表达了诗人渴望贤才的迫切心情”错,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指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故选C

 

22.D

23.C

24.D

26.主战场在博望坡,敌方的主帅是夏侯惇,诸葛亮采取了火攻的计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