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2021学年上海师大附中闵行区分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2020-2021学年上海师大附中闵行区分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应用(10分)

1.(5分)按要求填空。

(1)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诸子喻山水》)

(2)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苏轼《江城子》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写对亡妻的思念,周邦彦《苏幕遮》以类似手法写对故园的思念的句子是:   

2.(2分)按要求选择。

小王家的百货店要开张营业,朋友小张准备送一副对联表示祝贺,下列祝贺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开业大发财,一本致万利。

B.广聚天下客,通吃八方财。

C.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D.公平有德财源广,和气致祥生意兴。

3.(3分)将下列编号的句子填入文中划线处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

       中国古代真是缺少科学家和科技发明吗?我们不缺少科技发明,但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只会记录权贵的变化和文人墨客,他们不会花笔墨关注科学家、发明家和工匠罢了______。

中国人编制了农历这样一个历法

我们不知道谁发明编制了这个历法

这个历法是当时世界一流的

没有史书记载他们

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③①④②

二、阅读70分

4.(15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悼念乔治•桑

雨果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我祝福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然可见。这正是崇高的另一种存在。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她是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人,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给我们留下妇女展露女性天才的权利。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英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伟人的离去给我们预示的光辉前景的到来致敬吧!

( 有删节)

(1)分析第段的作用。

(2)第段划线的词语“某种形式”是指   ,“另一种形式”是指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乔治桑的逝世,作者之所以如此悲痛,是因为他们私交甚厚。

B.乔治桑是一位伟大的女权主义者,她的斗争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C.把乔治桑与多位名人相比,意在突出乔治桑的思想、才华、成就。

D.第段“振翅搏击的响声”指伟人逝世引起的狂热崇拜和恶意辱骂。

(4)结合全文,说说乔治•桑的“不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5)作为一篇讲演词,本文的语言极富感染力,试列举二例加以分析。

5.(1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逃 离

 

门口有一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出几根粗粗的枝条,短短长长,一年四季,树干上都随意地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傍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象站立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拙朴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然有着同吃同住的上铺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乐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品,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间,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作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人独立,静美之极。可在那幅想像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然逃到天涯海角,都是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了现代人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

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象那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

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1)分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第段两处划线句均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试加以赏析。

(3)分析文中“树”的形象。

(4)文章以“逃离”为题有何作用,试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6.(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呈寇公二首

蒨桃

(甲)其一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乙)其二

风劲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1)从体裁看,这两首都是近体诗中的   

(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第三句中“不知”二字,表现了作者对织女的深切同情。

B.乙诗第二句中的“轧轧”一词,表现了织女的辛勤劳作之苦。

C.两诗都是通过织女与歌女的对比,揭露歌女生活的奢侈淫靡。

D.两首诗语言表达都较为平实,自然流畅,毫无艰涩板滞之感。

(3)简析乙诗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刻画织女形象的。

7.(18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韦敻传

韦敻,字敬远,京兆杜陵人也。弱冠,被召拜雍州中从事,非其好也,遂谢疾去职。前后十见征辟,皆不应命。(魏)太祖经纶王业,侧席求贤,闻敻养高不仕,虚心敬悦,遣使辟之,虽情谕甚至,而竟不能屈。弥以重之,亦弗之夺也。所居之宅,枕带林泉,敻对玩琴书,萧然自乐。

明帝即位时,晋公宇文护执政,广营第宅。尝召敻至宅,访以政事。敻仰视其堂,徐而叹曰:“甜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护不悦。有识者以为知言。

弟孝宽为延州总管,敻至州与孝宽相见。将还,孝宽以所乘马及辔勒与敻。敻以其华饰,心弗欲之。笑谓孝宽曰:“昔人不弃坠履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于是乃乘旧马以归。

敻子瓘,行随州刺史,因疾物故,孝宽子总复于并州战殁。一日之中,凶问俱至。家人相对悲恸,而敻神色自若。谓之曰: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建德中,敻以年老,预戒其子等曰:“吾死之日,可敛旧衣,勿更新造。使棺足周尸,牛车载柩,坟高四尺,圹深一丈。其余烦杂,悉无用也。吾不能顿绝汝辈之情,可朔望一奠而已。吾常恐临终恍惚,故以此言预戒汝辈。”宣政元年二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七。

选自《周书•卷三十一》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访以政事   

吾虽不前烈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因疾物故   

A.事情的缘故

B.死亡

C.寻找古人

D.东西陈旧

吾不能绝汝辈之情   

A.叩头

B.停留

C.舍弃

D.立刻

(3)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B.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C.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D.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4)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遣使辟之,虽情谕甚至,而竟不能屈。弥以重之,亦弗之夺也。

(5)第段中的“叹”和第段中的“笑”能否对换,为什么?

(6)韦敻要俭办丧事有多重原因,请联系全文加以简析。

8.(13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设鱼樵对

贝琼

之京师,遇业渔者偕老樵休于道,意若有得者。因诘之曰:“渔樵末事也,方今明天子侧席求士如不及,盍舍尔渔与樵以图富贵□?”

对曰:“公卿大夫以至齐民,贵贱虽不伦,其道一也。渔于民,吾渔于河;彼樵于国,吾樵于山,吾何异彼哉!且彼大宫室,盛舆马,妇女不蚕而锦绣,子弟不田而粱肉,非民之钓饵、国之斧斤乎?民日削,国日坏,彼犹未已也。小覆家,大赤族,呜呼!今吾薪给于爨,未始赭山而樵也;鱼给于食,未始绝河而渔也,视彼不已廉乎?一饱之余,息于树,忘吾柯矣;濯于流,忘吾筌矣,无覆家、赤族之忧,所获多矣。吾何易彼哉!”客惭而谢曰:“仆之昧于道也,请从若游。”

曰:“又有大者焉。渤澥之东,其深无极,曰有珠焉,在大鲸之腹。吾渔而有之,可以光六合。邓林之西,其广万里,曰有材焉。临虎豹之穴,吾伐而取之,可以栋九庙。此吾渔樵之所获也大矣,岂苟富贵而蹈祸者同辙哉!”

客谢之曰:“大哉,夫子之志乎!愿终身执御焉。”遂录其对。

(1)在第段□内填入适当的一项是   

A.也

B.耳

C.乎

D.者

(2)渔樵者说“吾何易彼哉”,联系第段,简要分析渔樵者不愿与公卿大夫交换位置的原因。

(3)对第段“吾何异彼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公卿大夫与平民没有任何区别

B.我与公卿大夫都懂得治理之道

C.我与公卿大夫的治理之道相通

D.我与公卿大夫其实无贵贱之分

(4)对第段渔樵者“光六合”“栋九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渔樵者对富贵有更高远执着的追求

B.说明渔樵者有澄清寰宇造福万民的理想

C.说明渔樵者有一统天下广济苍生的愿望

D.说明渔樵者有隐居遗世遨游江海的志向

(5)客的问与答表现了客怎样的心理变化?

三、作文70分

9.(70分)人们总是在向往幸福,也不懈地用一切手段去追求幸福,然而幸福却常常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段话给你怎样的启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题目自拟。


2020-2021学年上海师大附中闵行区分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应用(10分)

1.【分析】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解答】故答案为:

(1)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重点字:游)

(2)杜鹃声里斜阳暮(重点字:鹃)

(3)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重点字:渔)

2.【分析】题考查撰写对联的能力。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目要求,其次是要领悟对联的含义及对联的拟写规律及样式。

【解答】A.“一本致万利”不切合于“百货店开张”这一语境,贺语有些言过其实;

B.“广聚天下客,通吃八方财”的贺语也有些夸张,不合“百货店开张”的实际情况;

C.“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熟语,不适于百货店开张营业之际用;

D.表达得体恰当。

故选:D。

3.【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得体的能力。作答此题主要运用排除法,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了解语段的主要内容,根据结构、语意关系以及语段中的一些提示性词语(如:关联词、代词等)判断先后顺序。

【解答】本语段阐述的是中国古代是否缺少科学家和科技发明的问题。

提出中国人编制了农历,排首位。指出这个历法是当时一流的,有指示代词“这个”,紧跟有转折意味,表示不知道谁发明的,指出原因是没有史书记载。所以顺序是①③②④

故选:B。

二、阅读70分

4.

(1)内容上:突出了作者沉痛的心情和对逝者无限的敬意;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乔治•桑的去世转入写乔治•桑的不朽功绩。

(2)肉体;精神或思想

(3)C

(4)乔治•桑才华横溢,创作了无数杰作;心地善良,是为公众谋福利的杰出人物;既有强韧的力量,也不失其温柔的禀性,是女性的典范;她是一种思想,是令人自豪的思想先驱,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5)参考角度:

祈使句、感叹句:如“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伟人的离去给我们预示的光辉前景的到来致敬吧!”分析示例:用此语气表达了作者对乔治•桑的哀挽、敬意,而“让……吧!”的句式有呼告作用,给读者一种震撼,进而增强了感染力。

感叹句,如“她是自由的女神!”。

对比性的句子,如“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排比句: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分析示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乔治•桑像同时代的男子一样伟大,进而凸显了她是这个时代独一无二的女性,令人肃然。

反问句: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

整散结合:我祝福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等语句果断有力,充满情感,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乔治•桑的深切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

5.

(1)划线句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们”告别学校程式化的生活,走向大千世界时的无比快乐。

(2)第段划线句均使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对生活的憧憬(理想的美好)和现实生活的艰辛加以对比;把追求理想时的激动和回到现实中的痛苦加以对比。对通过对比,突出了我们思想的不成熟及理想愿望的缥缈虚幻。

(3)作者运用象征(答比拟也可给分)的手法,刻画了树一年四季静立夕阳又千姿百态的形象。树的美深深吸引了“我”,树的行为与“我”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我”的深思反省,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4)“逃离”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逃离学校,逃离工作和生活的种种烦忧,逃往风景名胜,最后逃无可逃幡然醒悟,这些内容都是用“逃离”串联起来的;“逃离”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逃离生活的羁绊是幼稚和怯懦的表现,只有沉醉其中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由“逃离”到回归,文章大起大落,波澜起伏,产生了强大的艺术魅力。

6.

 

答案:

(1)绝句

(2)C“揭露歌女生活的奢侈淫靡”错,两首诗不是揭露歌女生活的奢侈淫靡,而是诗人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指责和对织女的同情。

(3)环境描写,如“风劲”写天之寒,“幽窗”写夜色之深;细节描写,如“手屡呵”;对比,织女整天织布却衣着单薄,一日辛劳不及歌女一曲清歌。

 

译文

其一

美人清唱一首歌曲就可得到一束绫罗的酬答,但是美人自己心中还嫌报酬太少呢。不知在夜窗下织绫罗的女子,要操作多少次梭子才能织得成一束绫罗啊?

其二

冷风大而织女的衣服单薄,她的手冻得一次次放在口上取暖,幽暗的窗下只听到梭子来回的轧轧声。在寒冬腊月的天气里,一日的时间特别短,简直短得不满一尺,还能织得出多少绫罗呢?哪里及得上美女唱一曲来得轻松、所得又多啊?

 

赏析:

《呈寇公二首》是宋朝宰相寇凖的侍妾蒨桃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揭示了歌女易获赏赐而织女辛劳无赏的现象,表现了作者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指责和对织女的同情。第二首如为织女代言,道出了织女在寒冬里辛苦劳动反而比不上歌女唱一曲歌所得的赏赐这样一个辛酸事实。这两首诗语言平直朴实,描写生动形象,都运用对比手法,取得鲜明的艺术效果。

7.(1)访,咨询、询问,不作“拜访”意。译文:询问政事。

“逮”出现的语境是“吾虽不逮前烈”,“前烈”指的是先贤,这里有比较,所以单独解释“逮”,可解释为“及、比得上”。译文:我虽然不及前贤遗风。

(2)“物故”前面出现的是“因疾”,因为生病,后面说“凶问俱至”,一天之内,噩耗俱至。说明是最严重的一种情况,生病去世,所以“物故”推断为“去世,死亡”。译文:患病而死。

顿,立刻,一下子。不能解释为“停留”等。译文:我不能一下子断绝你们的思念之情。

(3)“死生命也。”这是个判断句,“也”是标志,“也”不是现代汉语的副词词性,“也”后必须断开,所以排除D。“去来”做句子的主语,译为“生命的逝去和获得”,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去来常事”译为“死生是人间常事“,也是判断句,与谓语中间不需断开,排除A。“何足”译为“有什么值得”,必须有宾语“悲”。

故选:C。

译文:“死生由命,人间常事,有什么值得悲伤的?”若无其事地拿过琴弹起来,同往常一样。

(4)“辟”,征召;“逾”,(情感)表达超过寻常;“屈”,使……屈;“弗之夺”是宾语前置句,“夺”,改变(志向)。

译文:(魏太祖)派使者前往征召他,尽管情感表达感人至深,但最终不能使韦夐屈服(屈身、屈就)。(太祖)因此更加敬重他,也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

(5)不能。首先要考虑到宇文护的身份,他是执政者,文章说到他“广营第宅”,府邸修得异常豪华,奢侈,执政者如此的享乐,会对国家造成危害,所以韦敻才会说“甜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沉湎在美酒和音乐之中,住着高峻华丽的宅第,即使二者只占其一,恐怕也未必不会灭亡。对于执政的宇文护大失所望,叹息,所以应用“叹”。第段里说到“将还,孝宽以所乘马及辔勒与敻”,意思是回来的时候,韦孝宽把自己骑的马以及鞍具、马勒送给韦夐,他们两人的关系是兄弟,韦孝宽如此做法,完全是出于亲情,而韦敻不接受,并说到“昔人不弃坠履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是在提醒弟弟要念旧,并不是涉及品行优劣的严重的事情,所以应用“笑”字。

(6)从俭办丧事事情中可以看出人物的处世态度与人物性格。据第一段“弱冠,被召拜雍州中从事,非其好也,遂谢疾去职。前后十见征辟,皆不应命”“虽情逾甚至,而竟不能屈”可知韦敻不求闻达,不慕显贵;

据原文“所居之宅,枕带林泉,敻对玩琴书,萧然自乐”可知韦敻崇尚自然;

据第二段他对宇文护的奢靡行为加以批评,第三段他不接受弟弟装饰华贵的辔勒可见他崇尚简朴;

据原文第四段“一日之中,凶问俱至。家人相对悲恸,而敻神色自若”,“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可见他看淡生死。正是这样的性格才有俭办丧事之行为。

 

答案:

(1)询问  比得上

(2)B       D

(3)C

(4)(魏太祖)派使者前往征召他,尽管情感表达感人至深,但最终不能使韦敻屈服。(太祖)更加因此敬重他,也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

(5)不能。晋公宇文护是当朝执政者,他的奢靡行为会危及国家,韦敻对此深感失望和担忧,故用“叹”字;孝宽是作者的弟弟,赠马和辔勒是出于亲情,韦敻是对弟弟善意地提醒,所以用“笑”字。

(6)不慕荣华富贵。反对奢靡浪费。看淡生死。崇尚自然。

 

参考译文:

       韦夐字敬远,京兆杜陵人。二十岁时,被征召为雍州中从事,因为不合心意,就称病离职。先后有十次被征召为官,均不出仕。当时太祖筹划大业,求贤若渴,听说韦夐保持高尚志节,不愿当官,心中非常敬佩,(魏太祖)派使者前往征召他,尽管情感表达感人至深,但最终不能使韦夐屈服(屈身、屈就)。(太祖)因此更加敬重他,也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韦夐的住宅,环绕着树林清泉,他对林泉而鼓琴读书,怡然自得。

      明帝登基后,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掌朝政,大建宅第。曾征召韦夐到自己宅第,询问政事。韦夐仰视大堂,缓缓叹息道:“沉湎在美酒和音乐之中,住着高峻华丽的宅第,即使二者只占其一,恐怕也未必不会灭亡。”宇文护很不高兴。有识之士认为此话很有远见。

      韦夐之弟韦孝宽担任延州总管,韦夐到州城与韦孝宽相见。回来的时候,韦孝宽把自己骑的马以及鞍具、马勒送给韦夐。韦夐看到鞍具诸物装饰华贵,不想接受,就笑着说:“前人不丢弃遗落的簪子和坠落的鞋子,是由于怀旧之情。我虽然不及前贤遗风,但舍弃旧物而换用新物,也不是我的心意。”于是仍然骑着旧马返回。

      韦夐之子韦瓘代理随州刺史,患病而死,韦孝宽之子韦总又在并州阵亡。一天之内,噩耗俱至。家里人相对悲恸,而韦夐神色如常。他对家人们说:“死生由命,人间常事,有什么值得悲伤的?”若无其事地拿过琴弹起来,同往常一样。

      建德年间,韦夐由于年老,预先告诫儿子们说:“我死的那一天,可穿上旧衣安葬,不要另制新衣。让棺材能够放下尸首,用牛车载运灵柩,坟高四尺,墓穴深一丈。早晚祭奠更加麻烦,我不能一下子断绝你们的思念之情,可以每月的初一、十五祭奠一次。我常常担心临终时精神恍惚,所以预先把这话告诫你们。”宣政元年二月,在家中去世,当时七十七岁。

8.(1)原文句末是问号,是疑问句,必须填疑问语气的虚词。

A.“也”一般用于陈述句句末,置于疑问句句末时,多表反诘,此处是客人问渔樵者,不应当是追责的口吻。选项填入不恰当。

B.“耳”,意为“罢了”,一般放在陈述句或感叹句的末尾,不能用于疑问句。选项填入不恰当。

C.“乎”置于句末时,一般表示疑问、反问、感叹与揣测,此处应为揣测语气。选项填入恰当。

D.“者”一般不用在句末,可不译。

故选:C。

(2)作答本题关键是对第二段信息的分类概括。“彼大宫室,盛舆马,妇女不蚕而锦绣,……民日削,国日坏,彼犹未已也。小覆家,大赤族,呜呼”这几句写的是公卿大夫,他们贪求富贵,有害国家、百姓,也常常给自己及家族招来杀身之祸;

“今吾薪给于爨,未始赭山而樵也;鱼给于食,未始绝河而渔也,视彼不已廉乎?一饱之余,息于树,忘吾柯矣:濯于流,忘吾筌矣,无覆家,赤族之忧,所获多矣”这几句写渔者,他们自给自足,悠闲自在,没有破家灭族的忧患,所得利大于弊。

通过对比,表现了渔樵者不愿与公卿大夫交换位置的原因。公卿大夫贪求富贵,有害国家、百姓,也常常给自己及家族招来杀身之祸,他们的追求弊大于利;而渔樵者自给自足,悠闲自在,没有破家灭族的忧患,所得利大于弊。因此,鱼樵者不愿交换。

(3)“吾何异彼哉”在第二段,译文是“我和那些人有什么区别呢?”,前文说“公卿大夫以至齐民,贵贱虽不伦,其道一也。彼渔于民,吾渔于河;彼樵于国,吾樵于山”。意思是:公卿大夫乃至一般平民,高低贵贱虽不同类,但治理之道是相通的。他们从人民和国家那里获得利益,我从江河与山林那里获得利益。

A.对象弄错了,把公卿大夫与平民进行比较是错的。

B.“我与公卿大夫都懂得治理之道”理解文章错误,文章中没有说“我”懂治理之道,只是说天下道理是相通的。

D.“我与公卿大夫其实无贵贱之分”属无中生有,是错误的。

故选:C。

(4)六合指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下。九庙指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增为祖庙五、亲庙四,共九庙。这两个词都可以代指国家。“光六合”“栋九庙”意思就是可以使国家天下得到光大、显耀。

A.“说明渔樵者对富贵有更高远执着的追求”错误,“岂苟富贵而蹈祸者同辙哉!”译为,哪里是那些贪求富贵的官吏所能比的呢?可见渔樵者追求的不是富贵。

B.“说明渔樵者有澄清寰宇造福万民的理想”错误,原文中没有说“澄清寰宇造福万民”。

C.正确,原文中,渔樵者愿意“临虎豹之穴,吾伐而取之,可以栋九庙”,说明渔樵者有一统天下广济苍生的愿望。

D.“说明渔樵者有隐居遗世遨游江海的志向”错误,“吾渔而有之,可以光六合”,“临虎豹之穴,吾伐而取之,可以栋九庙”,渔樵者的目的并不是隐居遗世,而是使国家天下得到光大、显耀。

故选:C。

(5)作答本题主要通过客的对话来分析客的心理变化,关键是找出文中对应的信息。客人的心理状态体现在他所说的话中。由第一段“渔樵末事也,方今明天子侧席求士如不及,盍舍尔渔与樵以图富贵乎”可知,客认为渔樵是不重要的事情,问他们为什么不舍弃渔樵而谋求富贵,从中可以看出客一开始对渔樵的生活是轻视的,同时对于自己入京求取富贵的做法非常自信;从第二段“客惭而谢曰:‘仆之昧于道也,请从若游’”一句中的“惭”“谢”可知,客为自己的认知感到惭愧,并向渔樵表示歉意,“请从若游”,表达了客人想要和渔樵交往的意愿;第四段“客谢之曰:‘大哉,夫子之志乎!愿终身执御焉’”,“大哉,夫子之志乎”是对渔樵的赞赏和钦佩,“愿终身执御焉”,“执御”,为人驾驭车马,引申为景仰追随,表路出客人愿意为他们效力的想法。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答案:

(1)C

(2)公卿大夫贪求富贵,有害国家、百姓,也常常给自己及家族招来杀身之祸,他们的追求弊大于利;而渔樵者自给自足,悠闲自在,没有破家灭族的忧患,所得利大于弊。因此,鱼樵者不愿交换。

(3)C

(4)C

(5)“渔樵末事也”、“盍舍尔渔与樵以图富贵乎?”开始表现出对渔樵生活的轻视和对自己入京师图富贵的自信。

“仆之昧于道也,请从若游。”表现了客的惭愧和歉意,愿意与他们交游以听取教导。

“大哉,夫子之志乎!愿终身执御焉。”最后表现了对渔樵者的赞赏和钦佩,愿意追随他,为他效力。

 

参考译文:

 (我)到京师去,遇到一个从事打鱼模样的人携带着一捆枯老的木柴在道路边休息,看表情好像是很有收获的样子。我于是就问他:“打鱼砍柴是卑微人做的事,当今圣明天子谦恭以待贤者唯恐求取不到,为什么不舍弃你的打鱼砍柴的事来谋求荣华富贵呢?”

      渔樵者回答说:“公卿大夫乃至一般平民,高低贵贱虽不同类,但治理之道是相通的。他们从人民和国家那里获得利益,我从江河与山林那里获得利益。我与公卿大夫的治理之道相通,又有什么不同呢?况且那些广大的宫室,繁多的车马,妇女不养蚕却能衣着锦绣,子弟不耕种却能吃精美的饭食,难道不是伤害人民的钓饵、损害国家的之斧斤吗?人民一天天地被削弱,国家一天天地被破坏,那还不算结束。从小的方面来说,让家庭倾覆,从大的方面让全族被诛灭,可叹呢!现在我砍柴用来烧火煮饭,还不到把山砍光才能砍到柴的地步;打鱼来吃,还不到把河水抽干才能打到鱼的时候,看他们那些人不也是卑微低下的吗?我吃饱了之后,在树上休息,忘记了我的砍柴的工具了;在流水中洗涤,忘记了我的捕鱼的工具了,没有让家庭倾覆、让全族被诛灭的担忧,我所收获的东西太多了。我为什么要与他们交换呢!”客人很惭愧就道歉说:“我在事理方面有些糊涂啊,请允许我跟随着你一起游历。”

      渔樵者说:“还有更大的方面呢。渤海的东面,它的深度无极限,在那里有美丽的珍珠,在大鲸鱼的肚子里。我捕猎了大鲸鱼而拥有了它,可以使天下光耀无比。邓林的西边,那里广阔达万里,在那里有好的木材。我下临虎豹的洞穴,我攻打那里而夺取良材,可以用来做宗庙的栋梁。这就是我打鱼砍柴收获更大的地方,哪里是那些贪求富贵却带来灾祸的官吏所能比的呢!”

      客人道歉说:“你的志向太伟大了!我愿意终身来为你服务效力。”于是就记录下他们的对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