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优秀学生范文
2018年高考试题浙江卷及答案

2020年浙江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年11月份温州市普通高中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浙北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浙北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A9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衢州、湖州、丽水 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 文

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0-2021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语文 试题卷

2020-2021东阳中学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语文)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但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的,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有屋沿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社区间的人们往来疏少,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蓄水池和稳定器,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进入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可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2006年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二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村庄社会结构的改变起于一百多年前的现代化,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推动了经济、制度和观念等现代性巨变。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

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生儿子、娶媳妇、抱孙子”成为农民人生“三步曲”。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一旦“传宗接代”这个千年以来一直支撑农民人生意义的价值失落,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就会出现变化。

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后果。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

(摘编自贺雪峰《回乡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

材料三: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在农业、农村、农民上多下“绣花功夫”,依靠“新”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城市和农村在吸引人的力度上,显然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环境好,要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让农村也美起来,这就需要完善乡村的“包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才能够让乡村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

要推动乡村的发展,就需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而要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就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转型。发展新农业,通过不断做优做强做精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增强农业发展的科技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才能够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骨干和由城里打工返乡创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民看到只有不断地自我革新,不断地自我进步,才能够掌握时代的主动权,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角”,这就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育,通过政府主导、立足产业、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经绘就,要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依靠“新”的思维,新的改变,去推动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摘编自陈红《乡村振兴要靠“新”》)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下人“土气”,是因为城里人认为乡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泥土是乡下人的命根。

B.以农业为生的人世代定居在乡村,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动,这也是乡土社会的常态。

C.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因而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D.在“熟悉”的社会中,人与人互相信任,信任成为规矩,规矩在乡土社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是有区别的。

B.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C.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村庄基础结构的变化,同时推动了全国大多数地区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

D.乡土社会中血缘是稳定的力量,血缘和地缘是合一的。陌生人在一个村子居住一段时间,就可以在当地血缘网中生根。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绕不过农村,因为农村几乎跟每一个人都有关联,农村也会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滋养。

B.随着现代化建设,乡村的社会秩序已经被纳入国家的基层政权建设,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C.乡村环境美化起来,乡村就会更具魅力,就能吸引人们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形成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D.必须抓住农业这个关键点,才能推动乡村发展;农业转型需要政府引领、科技投入和人才支撑。

4.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

5.材料一结尾说,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这种观点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罗布泊的春天

李迪

春天来到了没有春天的罗布泊。

极目四望,寸草不长,漫漫荒漠,无尽凄凉。

罗布泊是蒙语译名,意为“汇水之地”。这里是塔里木盆地最低洼处,孔雀河、车尔臣河、塔里木河、疏勒河,四面八方的河奔涌而来,变蛮荒为水乡。

绿林环绕,百花盛开,牛马成群,生命绽放。

然而,曾几何时,筑坝截流,疯狂水利。上游来水减少,绿洲日渐干涸。最终,滴水无存,人烟断绝,春风不度,飞鸟不来。

“汇水之地”成了“死亡之海” 。

2002年,罗布泊建起第一个加油站。三间彩钢房,一座加油棚。

老站长孙富民说起往事,一脸沧桑——

开始我还不懂,罗布泊为啥不长草?后来,听勘探队的人说,地下140米全是盐,100年也挖不完,那还能长啥?

我不甘心,就试着种。从100多公里外拉来土,把油桶割掉一半盛上土,这回总没盐了吧。

可是,不管种什么,没几天就蔫了。

有盐的土养不活。

没盐的土也养不活。

站里算上我就四个人,都是男的。戈壁滩没有女人,连苍蝇都是公的。

镇长送给我一只狗,德国黑背,我起名叫老布。他说,狗是伴儿,有它你们不寂寞。不然你们累了一天,不想说,没话说。日子长了,连话都不会说了。

镇长说得没错,人和人需要交流。我们每天干得又累又渴,真的不想说话,也没得说。这时,狗来了,围我们转圈儿,逗我们玩儿。我们就跟它说话。我带狗出去遛,剩下的三个员工就干坐着。不爱说话,成了罗布泊人的通病。有人说这叫荒漠综合症。

当初,油站建成后,第一车油是从库尔勒运来的。运油的人背了200个馍馍,500多公里走了十五天!

为啥?没路。

我开着越野车,在茫茫戈壁滩孤独行走。含盐的沙地一块一块地翘起,好像东北平原刚犁过的地。东北的地是松软的,这里不是,硬得很,敲开一块里面全是盐。一下雨就走不成,盐化成白泥。四野苍茫,没有参照物,辨别不清方向。只好走一公里就停下来,在沙包上绑个红布条。来回走几次,布条绑多了,找不到路就找红布条。就这样,我还迷失过几次,还差点儿送了两条命。

彩钢房热得不能住,我们就挖地窝子,钻到地下去。先挖四五米,形成一个宽敞的下沉区域,铺一层水泥地面,然后横向挖洞,盖几间小房。撑上木头,砌上砖,老结实了。

钻进地下,人和狗都凉快了。

老布看家相当可靠,来人加油它不咬,但油站的东西你不能动,就是捡个空矿泉水瓶子也不行,你不放下就咬你。养了三年,下了七八窝,到处都来要。都喜欢这个品种。可以说,罗布泊的狗都是它的后代,个个是英雄狗。可惜,后来得了病,又没兽医站,死了。我哭了一鼻子,在油站后面挖了坑,埋了。当初要了两只小狗的人,看老布没了,又还回一只,我起名叫小布。

小布特别懂事。我把它养大,它跟我特亲,走哪儿跟哪儿。我在地窝子里睡觉,它来敲门,不开不行,拿爪子扒拉,把漆都扒掉了。我赶紧起来给它开门。它看到我了,放心了。我拍拍它,它就走了。干啥去啦?守油站去啦。在门前一卧,跟门神一样。后来,我干脆不锁门了,随便它进来秀恩爱。我每次出门办事,它都要送我十几公里,跑到拐弯那儿,跟不上车了才跑回去。小布长得又高又大,帅哥一个,不少人要买。我说不卖,给多少钱也不卖。他们说你就卖了吧,我们带出去能让它吃好的,吃肉。你看跟你吃的啥呀,剩菜剩饭,连肉渣儿都没有。

听他们这样说,我心里很难过。我抱着小布,摸着它的头,小布,我对不住你,让你受委屈了,要不你离开这儿吧。小布听懂了,两眼湿湿的,往我的怀里扎。我说,好吧,你不走,我也不走。凄风苦雨,我们在一起。后来,小布有了自己的孩子。2012年,它老死了。

它最后看我的那一眼,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哭了一整天,把它埋在了老布的身边。小布的孩子又接班了,跟我们一起坚守。老布、小布,小小布,三代狗,前赴后继,陪伴了我们十几年。

从没水、没电、没路、没人的苦难岁月,一直陪伴到现在,有了水、有了电、有了路、有了人,有了新的加油站,有了年轻的站长!

……

冰天雪地的严冬过去了,春天来到了罗布泊。

谁说罗布泊没有春天?

两只斑鸠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在油站的雨棚下搭了一个窝。

啊?这里没草叶,也没树枝,它们用什么搭的窝?

我定睛看去,突然,哗的一下,泪水冲了出来!

我不敢相信!我泪流满面!我放声大哭!——它们用工地上的铁丝搭了一个窝!

(有删改)

6.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介绍罗布泊的缘由,点明“罗布泊”名字的美好寓意,描绘罗布泊曾经美好的自然生态,与下文生态遭到破坏的“死亡之海”形成鲜明的对比。

B.镇长送给老站长的德国黑背老布,让加油站人员在条件艰苦、荒无人烟的罗布泊里有了伴,陪伴大家度过漫长的寂寞,治愈了大家的荒漠综合症。

C.“没盐的土也养不活”“一下雨就走不成,盐化成白泥”“找不到路就找红布条”等,极写罗布泊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罗布泊加油站建设的艰辛与困难。

D.“谁说罗布泊没有春天”,既巧妙照应开头“春天来到了没有春天的罗布泊”,又引人深思,丰富文章的意蕴,寄寓着深沉的情感,深化文章的主旨。

7.文章用大量篇幅刻画三代狗的形象,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8.本文语言朴实而生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任赞,魏州人也。父玭为县令,赞始就学,衣以青布衫襦,每食则玭自肉食,而别以蔬食食赞于下,谓之曰:“肉食,君之禄也,尔欲之,则勤学问以干禄;吾肉非尔之食也。”由是赞益力学,举进士,为罗绍威判官,去为租庸使赵岩巡官,又为孔谦盐铁判官。明宗时,累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守官以法,权豪不可干以私。

是时,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秦王所请王府元帅官属十余人,类多浮薄倾险之徒,日献谀谄以骄王,独赞从容讽谏,率以正道。秦王尝命宾客作文于坐中,赞自以师傅,耻与群小比伍,虽操笔勉强,有不悦之色。秦王恶之,后戒左右赞来不得通。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则杜门不交人事。

已而,秦王果败死,唐大臣议王属官当坐者,冯道曰:“元帅判官任赞与秦王非素好,而在职不逾月,詹事王居敏及任赞皆以正直为王所恶,河南府判官司徒诩病告家居久,皆宜不与其谋。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朱弘昭曰:“诸公不知其意尔,使秦王得入光政门,当待赞等如何?吾徒复有家族邪!且法有首从,今秦王夫妇男女皆死,而赞等止其一身幸矣!”道等难之,而冯赟亦争以为不可,赞等乃免死。于是论高辇死,而任赞等十七人皆长流。

初,赞闻秦王败,即白衣驾驴以俟,人有告赞夺官而已,赞曰:“岂有天子冢嗣见杀,而宾僚夺官者乎,不死幸矣!”已而赞长流岚州百姓。清泰二年,归田里,行至石会关,病卒。

《旧五代史·刘赞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B.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C.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D.秦王从荣握兵而骄/多过失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大臣畏/王不敢决其事/因请王得自择/秦王即请赞/乃拜赞/秘书监为秦王傅/赞泣曰/祸将至矣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床:在古代,床是供人坐卧的器具,功能繁多。文中“而别以蔬食食赞于床下”的“床”指的是坐具。

B.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谓,分三等,称三甲。考中一甲者称“进士及第”,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C.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文中“累迁中书舍人”的“迁”以及《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都为此义。

D.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大体上是朝廷要举行重大活动,或皇室婚丧嫁娶,或任命、降黜官员等,皇帝都要下达诏书。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赞父亲教育方式独特,自己吃肉,却让任赞吃素菜淡饭,以此激励他努力学习。任赞因此发愤读书,考中进士,走上仕途。

B.任赞性格刚直不阿,严格按法律办事,不愿意与浮薄阴险的人为伍。因此,秦王不愿与任赞接近,每月只让他来王府一次,并且让他平时闭门不出,不与人交往。

C.秦王死后,大臣们对任赞的处理意见不一:朱弘昭认为秦王是首犯,任赞是从犯,判处他一人死刑对他来说已属幸运;冯道、冯赟坚持认为他不当死。

D.任赞有先见之明:得知要辅佐秦王,他就预感灾祸来临;而秦王事败身亡后,他就穿上白衣服骑着驴等候判刑。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谘议参军高辇与王最厚,辇法当死,其余可次第原减。

(2)岂有天子冢嗣见杀,而宾僚夺官者乎,不死幸矣!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①“藤床纸帐”:“藤床”,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②“吹箫人去”:出自《列仙传》,写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故事。③“一枝折得”:陆凯当年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赋诗以赠。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从这首词的小序看,词人似乎在咏梅;然实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丈夫赵明诚深切思念。

B.词一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醒来,心中有说不尽的忧愁,从而奠定了全词感伤的基调。

C.“沉香断续”二句,写词人只有玉炉相伴,玉炉中的沉香早已熄灭,而词人无心再续,心情如水一样平静。

D.“梅心惊破”句,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词人用一“惊”字,将梅花开放时的形态和神情都活现出来。

14.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文中频频出现“烟”的意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村落炊烟随风飘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开头“________________”一句形容大海上烟波渺茫。

(2)杜甫《登高》中,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景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________”,以美女衬英雄;再写“_______________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

(4)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曹操《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鸿章在事先已被祖先确定好的框架内进行的所谓改革是完全无济于事的。即使他兴办机械局、矿务局、铁道局、电报局,甚至         地创建了那支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军队将领皆从英国留学归来,军事操练皆用英语,然而在这位雄心勃勃的大臣面前,那个被罩在薄暮中的王朝就像一台         破损的机器,早已发挥不出它应有的效率。只有它的礼制,还在按照千百年前的模样         地运作着。

李鸿章像巧手的工匠一样富于敬业精神,他意识到自己要改变些什么。因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一点个人的有限努力会被无情地很快消解掉。技术上的进步已经于事无补。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         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对于一个道德底线已经彻底崩溃的社会来说,对它进行局部修补,使它维持得久一点,对于大多数人反而是种痛苦,倒不如使其速朽,让所有的灿烂与阴影都化成无尽的尘埃散去。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苦心孤诣  过渡   有条不紊  忸怩作态

B.处心积虑  过渡   慢条斯理  惺惺作态

C.苦心孤诣  过度   有条不紊  惺惺作态

D.处心积虑  过度   慢条斯理  忸怩作态

1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B.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

C.阿栗连声道:“你放我走!我这孩子——就只这么一个——死不得的……”

D.在我们传统系统中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种“爱”的观念——不分差序的兼爱。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李鸿章像巧手的工匠一样富于敬业精神,他意识到自己要改变些什么。因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一点个人的有限努力会被无情地很快消解掉。

B.李鸿章像巧手的工匠一样富于敬业精神,他意识到自己要改变些什么。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

C.李鸿章像巧手的工匠一样富于敬业精神,他意识到自己要改变些什么。因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会被无情地很快消解掉。

D.李鸿章像巧手的工匠一样富于敬业精神,他意识到自己要改变些什么。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一点个人的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

 

 

六、语言表达

19.近日,讲述几代中国女排拼搏历程的电影《夺冠》上映,女排精神再度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有人撰写一联:

上联:玩转小球手掌中,小球震撼地球,球球灿烂;

下联:圆成大梦金杯中,大梦温馨国家,梦梦璀璨。

从对联的要求看,请指出此联有哪些不足之处并做修改。

 

七、材料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理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习近平总书记也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作为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应该如何扣好青春这件“华服”的“扣子”。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D

2.D

3.C

4.①第一段总说,提出乡村振兴需要依靠“新”来助推这一观点。②第二、三、四段分别从打造新农村、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三个角度进行分析。③第五段总结上文,照应开头。

5.①现代社会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强力推进,乡土中国的宗族等地缘、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逐渐解体。②现代社会传宗接代的思想逐渐淡化,乡土中国强烈的生儿育女观念不再具有重要价值。③现代社会村庄边界大开,乡村振兴,城乡流动加快,乡土中国世代定居的常态被打破。

 

6.B项,“治愈了大家的荒漠综合症”分析不正确,根据原文“这时,狗来了,围我们转圈儿,逗我们玩儿。我们就跟它说话。我带狗出去遛,剩下的三个员工就干坐着。不爱说话,成了罗布泊人的通病。有人说这叫荒漠综合症”,可知并没有治愈了大家的荒漠综合症。

7.①狗与人的形象相互映衬,写出罗布泊加油站人员与三代狗之间相互陪伴守望的真挚情感,进一步表达了罗布泊加油站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②以小见大,三代狗的经历暗示着罗布泊加油站建设的变化过程,诠释罗布泊加油站人的传承、坚守与奉献精神。

8.①本文语言多用简洁的短句,如“这时,狗来了,围我们转圈儿,逗我们玩儿。我们就跟它说话” “养了三年,下了七八窝,到处都来要”,简洁朴实,贴近生活。 ②(词汇)多用口语,如“那还能长啥”“蔫了”“老结实了”“扒拉”等,富有生活气息,真实生动。③巧用修辞,如“连苍蝇也是公的”“秀恩爱”等,形象生动。

 

9.C

10.C

11.B

12.(1)而谘议参军高辇和秦王关系最好,高辇按法律应当判处死刑,其他人可依次按实际情况减刑。

(2)哪有天子的后代被杀,而官僚(仅仅)被免官的道理?我不死就算是幸运了啊!

【分析】

9.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秦王李从荣拥兵自重,有很多过失,有人说应该请一位师傅来帮助引导他。大臣们害怕秦王,不敢决定他的事,就请秦王自己选择,秦王就请了任赞,任命他为秘书监,担任秦王的师傅。任赞流泪说:“祸患就要来了!”

“多过失”,承前省略主语“秦王”,“多”为谓语,“过失”为宾语,前后需要断开;“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言事者”作句子的主语,之前断开;“言事者请置师傅以辅道之”这是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单句,前后需要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AD

“乃拜赞秘书监”,“乃”前需要停顿,“拜”的宾语为“赞秘书监”,双宾语结构,人名+职务;“为秦王傅”,承前省略主语为“赞”,“为”作谓语动词,“秦王傅”作宾语。据以上分析排除B

故选C

10.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项,“一般指升职。文中……的“左迁”都为此义”,错误。“左迁”为贬官。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能力。

B项,“并且让他平时闭门不出,不与人交往”错误,原文“赞亦不往,月一至府而已,退则杜门不交人事”,意思是“任赞也不主动前往,每月只去秦王府一次而已,回到家里就闭门不出,不与人交往”,可见并非秦王让他,而是自己选择。

故选B

12.

本题考查理解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厚,关系好;法,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当,判处;次第,依次;原减,宽宥、减刑。

(2)岂,哪里;家嗣,后代;见,被;宾僚,宾客幕僚;夺官,被免冠官。

参考译文:

任赞是魏州人。父亲任玭担任县令,任赞开始读书时,穿的是青布衣衫,每到吃饭时任玭自己吃肉,却另外拿素菜淡饭让任赞在饭桌旁边吃,(任玭)对任赞说:“肉,是皇上给我的俸禄,你如果想吃,就勤奋学习挣得俸禄;我吃的肉不是你能吃的。”从此,任赞更加努力学习,考中进士,担任罗绍威的判官,离开(罗绍威)后担任租庸使赵岩的巡官,又担任孔谦的盐铁判官。明宗时升为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他当官严格按法律办事,权贵豪绅不能凭借私情干预公事。

当时,秦王李从荣拥兵自重,有很多过失,有人说应该请一位师傅来帮助引导他。大臣们害怕秦王,不敢决定他的事,就请秦王自己选择,秦王就请了任赞,任命他为秘书监,担任秦王的师傅。任赞流泪说:“祸患就要来了!”

秦王所请的王府元帅官属十几人,大都是些轻浮阴险狡诈的人,每天都阿谀奉承,使秦王骄横起来,只有任赞(完全用正确的道理)不慌不忙地劝谏秦王。秦王曾经让宾客一起入座写文章,任赞认为自己是秦王师傅,耻于和这些小人物为伍。(任赞)虽然勉强写了文章,但露出不高兴的神色。秦王讨厌他,后来告诉身边的侍从任赞来时不要通报。任赞也不主动前往,每月只去秦王府一次而已,回到家里就闭门不出,不与人交往。

不久,秦王果然兵败而死,唐大臣们商议秦王属下官员哪些应该判罪受罚,冯道说:“元帅判官任赞与秦王一向不和,在职不超过一个月,詹事王居敏和任赞都因为正直被秦王讨厌,河南府判官司徒诩告病在家很久了,(这些人)应该都没有参与秦王的阴谋。而谘议参军高辇和秦王关系最好,高辇按法律应当判处死刑,其他人可依次按实际情况减刑。”朱弘昭说:“大家不知道秦王的意图,假使秦王进国都当了国君,会怎样对待任赞这些人呢?我辈还有家室族人吗!况且法律分首犯和从犯,如今秦王夫妇儿女都死了,那么只杀任赞等人自身一人就算是他们的幸运了!”冯道等人对此提出质问。冯赟也争论说不能杀他们,任赞等人这才免去一死。于是判处高辇死刑,而任赞等十七人都被长期流放。

最初,任赞听说秦王兵败,就穿上白衣骑着驴等候判刑,有人告诉他只是免去官职而已,任赞说:“哪有天子的后代被杀,而官僚(仅仅)被免官的道理?我不死就算是幸运了啊!”不久,任赞被削为庶民,长期流放到岚州。清泰二年,皇上下诏让他回故乡,走到石会关,病死了。

 

13.C项,“心情如水一样平静”错误,“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两句意思是: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可见并非“平静”。

14.①借景抒情。借“小风”“疏雨”这些意象渲染萧瑟凄冷的氛围,烘托主人公凄苦的心境。(分析叠词“萧萧”也可)②用典。“吹箫人去”用弄玉、萧史典,委婉含蓄表达主人公对亡夫的深切悼念;“一枝折得”用陆凯折梅寄远的故事,表达独居的孤苦。(分析出一个典故即可)③设问。“肠断与谁同倚”句,用问句强烈表达了主人公在丈夫去世后肝肠寸断、无依无靠的痛苦。(答反问、直抒胸臆也可。)

15.依依墟里烟    烟涛微茫信难求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乔初嫁了    樯橹灰飞烟灭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16.C

17.D

18.B

【分析】

16.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处心积虑”,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多用于学术研究、经营事业等。原文“创建了那支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未含贬义,因此选择“苦心孤诣”。

“过渡”,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过度”,形容词词性,指超过限度。原文“破损的机器”前想加入的词语是形容词词性,并且不是想表达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因此选择“过度”。

“慢条斯理”,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强调做事缓慢。“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原文“只有它的礼制”强调了有条有理。因此选择“有条不紊”。

“惺惺作态”,含贬义,形容虚伪不老实。“忸怩作态”,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样子。原文“的官员们的行为”“一个道德底线已经彻底崩溃的社会”语境中表明是贬义,因此选择“惺惺作态”。

故选C

17.

本题考核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破折号)的能力。

文中的括号“那支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表示解释说明。

A项,破折号的用法是表示话题的转换。

B项,破折号的用法是表示语音的延长。

C项,破折号的用法是表示插入语。

D项,破折号的用法是解释说明。

故选D

18.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因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一点个人的有限努力会被无情地很快消解掉”关注其中的“因而”,代表的是因果关系,而句子本意想表达的是转折关系,属于不合逻辑。应改为“然而”,排除AC。“一点个人的有限努力会被无情地很快消解掉”强调的是“个人”,而句子本意强调的是“一点”,属于语序不当,应改为“个人的一点”,排除D

故选B

19.不足:①平仄不合。上下联末字都为仄声,不合对联音律要求。

②对仗不工。上联“球球”总括“小球”和“地球”,下联“梦梦”不能总括“大梦”和“国家”。

③重复用字。上下联相同位置重复使用“中”字。

修改:

上联:玩转小球手掌中,小球震撼地球,球球灿烂;

下联:圆成大梦金杯里,大梦温馨国梦,梦梦辉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