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上海高三一模古诗汇编含答案解析

张继彦 彦师语文课堂 2022-05-09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2020年上海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年上海高考真题(附答案)

第33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决赛)范文 《对“独立思考”的再思考》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选登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高考精品讲义集

考场中的边塞诗之盛唐高适诗歌赏析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广度深度厚度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上海市奉城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1届上海浦东区高三一模作文《界限与阻挡》范文6篇

2021届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年黄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及答案

【议论文】2021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一模题议论文汇编

2020上海初三二模课外文言文汇编及答案解析


2021上海高三一模古诗默写汇编

2021上海高三一模基础诗句理解选择题汇编

2021上海高三一模基础词语运用与句子排序题选择题汇编


2021上海高三一模古诗汇编

(2021·上海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唐)李白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注)紫泥,用之以封玺书。贾谊为长沙王太傅,后岁余,帝思谊,征之。

1.与“日落看归鸟”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  B.云斜花影没,日落荷心香。((南北朝)萧纲《苦热行》)

C.归鸟乱飞叶,暮云凝远山。((宋)文同《登山亭》) D.日落出渔火,橹多疑雁声。((清)朱文治《野望》)

2.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佳兴”指谪迁之人尚有观赏自然的美好兴致。  B.“吾子”乃所送之人,拜访“我”于闲居之中。

C.“圣朝”如果要用人,贤能之士终有出仕之日。  D.这首送别诗托鱼鸟言志,饱含了对友人的祝愿。

3.“潭澄羡跃鱼”中“羡”有的版本作“怜”,请结合全诗,赏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2021·上海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

[宋]赵佶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注释)①赵佶,宋徽宗,宋朝第八位皇帝。1121年(宣和三年)夏四月丙寅,贵妃刘氏薨。徽宗对刘妃的去世极为悲痛,啜泣不已,五月甲辰,特旨追册贵妃刘氏为皇后,谥曰明节。

4.下列古代文学作品选中,不适合收录本词的一项是(   )。

A.《乐府诗选》B.《宋词菁华》C.《诗余选编》D.《长短句集粹》

5.对本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行行”指不停地、频繁地,写出了词人与刘妃恩爱、甜蜜的日常。

B.市集上彩灯罗列,令人目不暇接,却扰人心绪,让词人不忍直视。

C.本词上片忆旧时事,下片伤今时景,今昔对比,脉络清晰。

D.纵观全词,语言朴实无华,近似白话,情感却真挚动人。

6.同为悼念亡妻之作,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妙绝千古;本词开篇也写到“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请比较两首词的“无言”之境在表情达意上的差异。

 

(2021·上海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宋]叶梦得

题序:“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作者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③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魏尚、李广都曾在此击破匈奴,立下战功。

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二句融情于景,寄寓了作者内心深深的忧思。

B.“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描绘了一幅走马驰射的紧张、热烈的场面。

C.“客争笑”极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以及对作者衰老的嘲笑,反衬作者的失落痛苦。

D.“何似当筵虎士”表达作者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8.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凄楚含蓄B.清幽质朴C.旷达闲适D.沉郁苍劲

9.作者上片言“回望”,结句说“回首”,两句画线句前后贯通,情意深切,请加以赏析。

 

 

 

2021·上海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秋夕宿石门馆

唐·丘丹

暝从石门宿,摇落四岩空。

潭月漾山足,天河泻涧中。

杉松寒似雨,猿鸟夕惊风。

独卧不成寐,苍然想谢公。

10.第一联中扣诗题中“夕”字的字词是____________

11.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冲淡平和B.幽冷峭洁C.刚健洒脱D.深沉含蓄

12.本诗二三联写景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

 

 

 

2021·上海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河山亭留别钦叔、裕之

(金)辛愿

谁识虎头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清朝无路到公卿。萧萧茅屋下,白发老书生。

邂逅对床逢二妙,挥毫落纸堪惊。他年联袂上蓬瀛。春风莲烛影,莫问此时情。

(注)①辛愿:金代诗人,一生寥落。词中钦叔、裕之,皆词人忘年挚友。②“挥毫落纸”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的“挥豪落纸如云烟”句。③“蓬瀛”,借指翰林院。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

A.临江仙B.踏莎行C.苏幕遮D.沁园春

14.对词的上阕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谁识”句劈头发问,奇峰突起,直泄胸中隐痛。

B.“少年”句抒写少年心事,高气盖世,豪宕不羁。

C.“清朝”句运用反语点缀,含讽刺揶揄愤懑之意。

D.“萧萧”“白发”句状景绘人,叹好友暮年凄凉。

15.下阕是怎样抒写“留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2021·上海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

杜甫

朔风吹桂水,朔雪夜纷纷。

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

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

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16.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A.《赠别诗选》B.《古诗菁华》C.《咏物选集》D.《律诗集萃》

17.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清新雅致B.刚健豪迈C.深沉隽永D.平淡质朴

18.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两句。

 

 

 

2021·上海普陀区·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凤林寺西岭     [唐]孟浩然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注)①银箭金壶:古代计时工具,漏水多则夜已深。②高:同“皓”,明亮。

19.从体裁看,这首诗属于(   )。

A.律诗B.绝句C.古体诗D.曲子词

20.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典雅绮丽B.清新明快C.豪迈奔放D.空灵飘逸

21.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021·上海市嘉定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宋)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22.根据诗意,最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

A.咏菊B.山馆C.饮酒D.野望

23.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客馆萧条与诗人凭轩对竹的孤寂。

B.颔联“老”“归”暗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

C.颈联“穿”字把静态山景写得活灵活现。

D.尾联借用典故表明诗人坚贞高洁的志趣。

24.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021·上海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__》

(清)张惠言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注:①朅来:去来。

25.本作品的词牌名是(   )。

A.《八声甘州》B.《水调歌头》C.《江城子》D.《水龙吟》

26.对于上阕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非”与“复”,表现出时光流逝中生命状态变化无常。

B.第二、三句作者采用设问,发现生命中最值得做的事就是读书。

C.第四句作者向东风发问,以自然荣枯象征生命无法避免的荣枯。

D.最后一句“渺渺”,将自身融于自然之中,突出个人生命的渺小。

27.结合下阕内容,赏析画线句。

 

2021·上海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汤碧山清溪

(元)许有壬

木落霜清,水底见、金陵城郭。都莫问、南朝兴废,人生哀乐。载酒时时寻伴侣,倚阑处处皆楼阁。对溪云、试放醉时狂,浑如昨。

沙洲外,轻鸥落。风帘下,扁舟泊。更寒波摇漾,绿蓑青箬。为向九原江总道,繁华何似今凉薄。怕素衣、京洛染缁尘,从新濯。

(注)①汤碧山,作者的友人,做了一首写清溪的词,作者这首词是和作。②九原江总:九原,春秋时晋卿大夫的墓地,后泛称墓地。江总,南朝人,陈时任尚书令,受到陈后主宠幸,不持政务。

28.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满江红B.踏莎行C.水龙吟D.雨霖铃

29.以下评价适用于本作品的一项是(   )

A.雄奇瑰丽B.质朴清雅C.苍凉委婉D.旷达豪迈

30.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上下阕诗人情感的变化。

 

 

 

 

 

 

 

 

2021·上海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各题。

满庭芳·归去来兮

[北宋]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李仲览:苏轼好友,名翔。②再闰:阴历三年一闰,苏轼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战云“再闰”。

31.“莫剪柔柯”“时与晒渔蓑”与上阕中的“_____________”相照应。

32.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叙述与抒情相融B.实写与虚写结合

C.现在与过去对比D.比拟与比喻兼用

33.这首词借留别抒怀,却哀而不伤。结合具体语句,对此加以赏析。

 

 

 

 

2021·上海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①李梦阳(1473—1530年),字献吉,号空同子。弘治间进士,任户部主事,迁郎中。明代“前七子”的领袖。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诗人前线犒军,有感而发。②野马:尘埃。③弢:装箭的袋子。④飞挽:是“飞刍挽粟”的省说,指急速运送粮草的船只。⑤郭汾阳:唐代名将郭子仪,曾任朔方节度使,以功封汾阳郡王。

34.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

A.征人怨B.古渡吟C.秋望D.望月

35.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共有五个字押韵,读上去朗朗上口,显得很有气势。

B.首联以黄河、长城、秋风、飞雁构成西北边境特有景象,意境开阔而略带萧瑟。

C.颔联描写诗人骑着战马,快速跨过壕沟,显示一副踌躇满志、勇敢威武的形象。

D.颈联将黄河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对比,突出了战争来临之前的肃杀氛围。

36.尾联以问句作结,意味深长。请联系背景,加以赏析。

 

 

2021·上海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春阴

[南宋]陆游

老境三年病,新春十日阴。

孤舟镜湖客,万里玉关心。

出岫云多态,呼风鸟独吟。

读书惟恐尽,倾酒却愁深。

37.本诗共有几联对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

38.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的语言,精练而自然,晓畅平易。

B.本诗的风格,沉郁而浑厚,慷慨悲壮。

C.本诗的意境,瑰丽而凄迷,浑茫开阔。

D.本诗的体式,谨严而天成,整饬工稳。

39.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021·上海长宁区·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唐〕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注)①膩红:一作“膩香”,此处指代花。腻,浓。

40.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

A.葬花B.惜花C.春雨D.秋夜

41.对第二、三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远近高低之景,画面有立体感。B.不限于写眼前之景,扩大了意境。

C.先悲后喜,欲扬先抑,情感丰富。D.情景交融,笔触细腻,感染力强。

42.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A例句描写日落时分看归鸟回巢的轻松闲适。A.描写了沐浴着夕阳的余辉,禽鸟结伴飞回自家之巢的轻松闲适。B.描写炎热夏天夕阳下山后的清新凉爽。C.描写傍晚鸟归,树叶乱飞的萧瑟凄凉。D.描写夜晚江面上的安静宁谧。

2.D“托鱼鸟言志”错误,应是借鱼鸟抒情。

3.“怜”做“喜欢”讲,写出诗人在闲居之中并未苦闷无聊,而从美好景致中获得了欣悦之情;“羡”是“羡慕”的意思,诗人对“跃鱼”得其所哉不免歆羡,暗含对出仕的期盼。

【分析】

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是写李白送别友人时所见的景象,南天水色遥远,舟行若在虚空,路途茫茫。“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是交代送别的起缘,原来是友人虽被贬谪,也突发佳兴,有观赏自然的美好兴致,来拜访我这个闲居之人。“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是描写李白自己的闲居生活,日落时分悠闲地看归鸟回巢,潭水澄清,羡慕在水中任意鱼儿跳跃。“羡”字写出李白在闲居之时虽感到悠闲自在,却也羡慕鱼儿能得其所哉,隐含自己对对出仕的期盼。如用“怜”字,则写出喜看鱼儿自在跳跃的画面,这和李白悠闲自在的闲居生活相一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舒适喜悦之情。最后一联饱含了对友人一定会回朝的祝愿。

 

4.A《乐府诗选》辑录汉魏至唐五代乐府歌辞及先秦至唐末歌谣的总集,此诗作于宋代,不适合收录本词;再根据作者所处的朝代为宋朝和“词”的别称分别有CD“诗余”和“长短句”的说法

5.B“让词人不忍直视”错误,华丽的街区,彩灯罗列,美伦美奂的灯景令人目不暇接,怎奈此时的我再也没了往昔的心情,所以应该是理解成“奈何美景当下却没有欣赏的好心情”。

6.答案示例:赵词的“无言”既写出了词人无话与人诉说,又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加之“哽噎”的动作描写(或实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藏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伤感,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而苏词中的“无言”所处的情境是词人与亡妻梦中相见,此处的“无言”,既有相见的欣喜与激动,又有十年未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的不知所措(或更丰富、更复杂的情感),加之一切只是梦境,为虚写,更加反衬出在现实中,对亡妻的不可遏止的思念之情。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同为无言,但是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和内容有差异,赵词有实际的动作描写,而苏词是梦境想象的虚写,手法不一样,背后表达的情感也大有不同。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又到了看灯的时节,触目伤怀,不见去年人,无语凝噎。“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想当初我们一起看灯赏月,频指明月,频频诉说,愿月常圆,一刻也不要亏缺。月儿常圆,是人们美好的愿望。然而今年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了。赵词的“无言”既写出了词人无话与人诉说,又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加之“哽噎”的动作描写(或实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藏的不能倾诉的孤寂与伤感,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苏词中的“无言”所处的情境是词人与亡妻梦中相见。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一切只是梦境,为虚写,更加反衬出在现实中,对亡妻的不可遏止的思念之情。

 

7.C“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以及对作者衰老的嘲笑”理解错误。“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意思是时光易逝,诸位缘何都笑问老翁。没有“宴饮时”的交代;“嘲笑”不合适。

8.D由本词的小序可知,内容是作者九月十五日西园习射,有感于“当筵虎士”之勇而自叹流年,衰病,感慨无力报国之作。当时,北方大片国土为金兵所据,南宋王朝只拥有半壁河山,建康已成为扼江守险、支援北伐年需的重镇。词中所写秋事,习射等均与宋金战事有关。诗人面对冷落的关河,山河破碎、国土沦亡之悲涌上心头,沉痛难耐,只能借酒浇愁,故曰与客同醉。在宴饮之后,天之将晓,军中鼓声响起,习武场上,武士们手持雕弓,走马飞驰,好一派习武驰射的豪壮场面,令人振奋不已。词人虽因无力报国而惭愧,但他身老志不衰,心系“云中”,情结边防,在垂暮之年,还以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为己任,表现了一个老年抗金志士的壮伟胸怀。本篇笔力雄杰,沉郁苍健,具有豪放风格。

9.作者登上高城遥望北方大片沦陷的土地,为排遣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的沉痛之感,只好借酒销愁,与客同醉。“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作结,作者回答了自己因年老力衰而不能为国效力,抒发了“真堪愧”的悲凉、痛苦心情,然而他还在“回首望云中”,向往历史上抗击异族侵略者的爱国志士,以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为己任,表现了一个老年抗金志士的壮伟胸怀。作者始终系念国事,表现了词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

【分析】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艺术,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意思是:强支病体登上高高的城墙上俯视顾望,唯见萧瑟的关山河水无边无际,拼上一醉与君辈豪饮乐同。“起瞰高城”三句,心事重重的词人起身离座,登上城楼,向中原望去,却见千里关河、寂寥冷落,他虽致力于抗战,无奈宋廷坚持苟和,抗金事业沉寂无着。面对冷落的关河,山河破碎、国土沦亡之悲涌上心头,沉痛难耐,只能借酒浇愁,故曰与客同醉。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意思是:年华老大真感惭愧,但身衰心未老,回头望,心在北方的云中。结尾“老矣”二句,作者回答了自己因年老力衰而不能为国效力,抒发了“真堪愧”的悲凉、痛苦心情,然而他还在“回首望云中”,向往历史上抗击异族侵略者的爱国志士。

作者上片言“回望”,结句说“回首”,两句画线句前后贯通,表现了作者始终系念国事,词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

 

10.

11.B由“潭月”“天河”“杉松”“猿鸟”这些清冷的意象,以及“寒似雨”“夕惊风”等词语可知本诗的风格特点应是幽冷峭洁。

12.本诗二三两联写月亮倒映在山脚下清澈的潭水中随波荡漾,天上的银河也倒映在山涧的河流中,如同从天而降;杉树和松树的叶子在秋风中坠落,如同寒冷的秋雨,发出沙沙的声响,树上的猿猴和宿鸟被阵阵秋风惊醒,发出尖利的惊叫。作者从视觉、触觉、听觉等角度来写景,其中“漾”和“泻”极富动感,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生动地写出山间秋夜的清幽与空旷,并表达了诗人与谢公一样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分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描写的能力。

“潭月漾山足,天河泻涧中”意思是月亮倒映在山脚下清澈的潭水中随波荡漾,天上的银河也倒映在山涧的河流中,如同从天而降。这是视觉描写,本来描写月光、银河倒映在潭水、河流的景象,本来是静景,但作者用了一个“漾”字,一个“泻”字,化静为动。“漾”字写出了月亮的倒影在潭水中随波荡漾的情景;“泻”字写出了从上而下,一泻千里之势,极富动感。

“杉松寒似雨,猿鸟夕惊风”意思是杉树和松树的叶子在秋风中坠落,如同寒冷的秋雨,发出沙沙的声响,树上的猿猴和宿鸟被阵阵秋风惊醒,发出尖利的惊叫。作者从触觉、听觉等角度来写景,以声来衬静,生动地写出山间秋夜的清幽与空旷,结合后文“苍然想谢公”可知表达了诗人与谢公一样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13.A

14.D“叹好友暮年凄凉”错。此句是在写自己。“茅屋”前加之“萧萧”一词,更见环境的凄寒;“白发”加以“老”字,写出枯槁憔悴。“白发老书生”以枯槁憔悴以“白发老书生”与“少年有意功名”相对照,把少年意气与暮年萧瑟交织在一起,映衬出萧萧暮年之慨,激越起卓荦不平之情。

15.下阙先直抒胸臆,称赞两位好友为“二妙”;“挥毫落纸”借用语典表达对他们诗文才华的激赏,“邂逅”二字表现与挚友相逢的惊喜。“他年”句想象两位好友双双进入翰林,功成名就,表达了对二人的鼓励与期望;“莫问”写请朋友不必多惦念此时的欢聚,又表现了临别之时的洒脱情怀。词人不正面写离别,而是从相逢邂逅,转写期望,明言彼而暗及此,写出了临别之情的深沉。

【分析】

15.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题目问下阕是怎样抒写“留别”情感的,考生要从手法角度分析鉴赏。

先看下阙第一句“邂逅对床逢二妙,挥毫落纸堪惊”写挚友重逢的喜悦,此句为直抒胸臆。“邂逅”二句直接写出了挚友相逢后的喜悦;“对床”一词表现了三人深厚的友谊;“二妙”古时常用以指文华匹配的两人,词中“二妙”自然是指李献能、元好问二人;“挥豪落笔”出自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的“挥豪落纸如云烟”句,这里是赞李献之、元好问二人的惊人才华。

再看第二句“他年联袂上蓬瀛”,此句运用想象手法,是对二人的深挚祝愿。意为:你们将来一起进入翰林院,受朝廷的重视。“蓬瀛”,借指翰林院;“蓬灯”为御前所用蜡烛;取典于《新唐书•令狐绹传》“绹为翰林院承旨,夜对禁中,烛尽,帝以乘舆莲花烛送还院。”

最后一句“春风莲烛影,莫问此时情”,说他年你们进入翰林院,不必以朋友为念,忘记了今日的欢聚之情吧!“莫问”写请朋友不必多惦念此时的欢聚,又表现了临别之时的洒脱情怀。

这首词题为“留别”,但全词不着一字,上片大抒感慨,下片写邂逅相逢,转写期望。真是欲语还休,明言彼而暗及此,实是一种出奇制胜的笔法。

 

16.D杜甫的这首《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表达作者对朋友的想念,属于羁旅怀人诗,不是赠别诗,故排除A项。这首诗从内容分析,是写景抒情诗,不是咏物诗,故排除C项。这首诗从形式分析,“纷”“云”“闻”“君”都押相同的韵。中间两联对仗,颔联中“暗”对“寒”,“度”对“深”,“南楼月”对“北渚云”;颈联中“烛斜”对“舟重”,“初近见”对“竟无闻”,对仗工整,平仄合理。所以,这首诗是无言律诗,收入《律诗集萃》中最佳。收入《古诗菁华》也可以,但是体现不出格律诗的特点,没有收入《律诗集萃》中好。

17.C从本诗的后两句“舟重竟无闻”“听鸡更忆君”可知,诗人写自己人在旅途,雪夜孤舟,因羁旅孤寂、思念深沉,对纷纷大雪厚积船顶“竟无闻”,细腻含蓄地表达了怀人之愁绪。借景抒情,用语深沉隽永。

18.诗歌第一联描述了风雪交加的眼前之景,因“朔风”而“烛斜”,雪被吹入船舱,成为近见之景。第二联写“暗度”“寒深”,暗示时间的推移,因而有“舟重”之刻画,写出大雪覆盖船舱的景象。尾联点明自己雪夜孤舟无眠怀人,因情感之孤寂、思念之深沉,因而对纷纷大雪厚积船顶而“竟无闻”。整联展示了作者体察之细微,借助细腻之刻画含蓄地表达羁旅怀人之愁绪。

【分析】

18.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赏析诗句,就是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风雪交加的夜晚,寒冷深夜,大雪覆盖船舱的景象。颈联“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的意思是寒冷的北风吹斜了烛光,纷纷扬扬的大雪早已厚厚地积在船顶,可是诗人对此竟然毫无听到,这是因为诗人羁旅无眠,孤舟怀人,因旅途孤寂,怀人深沉。整联展示了作者借助细腻的刻画“舟重竟无闻”,含蓄地表达羁旅怀人愁绪的深沉。

 

19.A项,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此诗属于五言律诗。

20.B项,这首诗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笔触清新,语言轻快,意境清幽,洋溢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1.此诗写春游山野情趣,起句即点出“喜”字,抒发结伴游览水石的喜悦,风华正茂,意气风发。颔联融情于景,描写弥漫的雾霭散去,露出了远处的树林,整座幽山春色展现在诗人面前,愉悦之情跃然纸上。颈联描写朋友们山中饮酒欢歌的场面,逸兴飞扬。尾联写大家陶醉山间,流连不忍离去,直待明月相伴而归,“招月伴人还”一句似月亦有情,移情想象,人月为伴,生动地表现出游赏之乐,整首诗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情趣盎然。

【分析】

21.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和技巧的能力。

《游凤林寺西岭》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与年轻的伙伴们同游的逸兴。作者这次春游,正当良辰美景,所以心情极好。移情于景,于是满目青山,一片明丽。三联写与伙伴们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遄飞,种种情状都想象可得。尾联写游兴未尽,流连不忍离去,直待明月相伴而归。写明月相照,下一“招”字,这种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游赏之乐,对后代诗人也有影响。

“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首联扣题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笔触清新,语言轻快。

“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象,景中融情。

“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颈联对仗工稳,直抒胸臆,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遄飞。

“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尾联意渭让我们把月亮召唤来一道伴我们回家,“招”字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是善解人意的伙伴。用“招”字不仅表达了诗人愉人悦己的心情,而且也反映出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朝气,用得传神,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诗叙述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2.B本诗首联交待了时间(晚)、地点(客馆),由“对竹扉”引出所见之景,写出了客馆萧条与诗人凭轩对竹的孤寂。颈联中“穿云翠”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草木葱郁。中间两联都是对山景的描写,景物描写远近结合,动静交织,情景交融。所以综合起来,题目应是:山馆。注意一般诗的首句都是点题。

23.D“尾联借用典故表明诗人坚贞高洁的志趣”说法错误,尾联抒写诗人的孤独之情,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如今,诗人在寂寞凄清的山馆,又有谁来嘘寒问暖呢?诗人自比陶潜,而境况更差,也更孤寂。

24.全诗在自然描写中融入作者孤独惆怅情感。首联“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也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颔联秋色苍老,倦鸟低徊寻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悲哀。颈联“穿云翠”的生动和“得雨肥”的丰足,以乐写哀,以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尾联以景写情,以残菊飘飞的萧瑟秋景烘托诗人内心的孤独惆怅;另一方面,尾联化用典故,以陶渊明有人送酒、悠闲赏菊,反衬自己无人嘘寒问暖,只有残菊陪伴的贫寒寂寞凄清。以此作结,诗人自比陶潜,而境况更差,也更孤寂,使全诗笼罩在凄清孤寂的情感氛围中。

【分析】

2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该诗描写秋日傍晚的山村景色,塑造出一个悠闲自得的作者形象,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着孤独惆怅之情。

一开头,诗人就把读者带进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画里,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还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也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诗人凭轩远眺,摄入眼底的是“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的景象,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寻巢,映衬了他内心的悲哀。这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五六两句,“穿云翠”是美丽而生动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这是用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

中间这两联,颔联以哀景写哀情,是衬托的写法;而颈联以乐景写哀情,是反衬的写法。诗中生动地再现了山馆山园老而不衰的秋景,平淡而精工,深得陶潜、谢朓及王维、孟浩然诗派的旨趣。诗人以闲旷之目,托高远之思,一切深沉的思考,都蕴藏于无言的远眺之中。

尾联抒写诗人的孤独之情。陶潜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可诗人在寂寞凄清的山馆,却没有人来嘘寒问暖,只有残菊陪伴着他。诗人自比陶潜,而境况更差,也更孤寂。余靖,有陶潜王维田园诗的遗韵,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孤独惆怅之情。

 

25.B“水调歌头” 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代表。根据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押韵和字数可以推测出答案。

26.D“突出个人生命的渺小”错误,诗人看到东风吹拂,春天逝去,斜阳寂寞,一天时光又将逝去,自己碌碌无为,内心生愁,并非“突出个人生命的渺小”。

27.“一夜庭前绿遍”运用夸张修辞,描写一夜之间芳草遍地的景色;“三月雨中红透”描写春雨之中春花烂漫之景。借景抒情,“绿遍”写芳草遍地之美,“红透”写春花带雨之艳。作者要把这春日的天地纳入其庐舍中,为他所享受,襟抱似乎十分豪放,实际是欲借明丽的春色慰藉自己的心灵。

【分析】

27.

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眼前是一派大好春光: “绿遍”写芳草遍地之美,“红透”写春花带雨之艳。作者要把这春日的天地纳入其庐舍中,为他所享受,襟抱似乎十分豪放,实际是欲借明丽的春色慰藉自己的心灵。他深知春光易老,不会长驻,正如他在同题另两首词中所说:“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既然春光无法留住,那么只好无可奈何地说: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因为子规(杜鹃)“常以立夏鸣,鸣则众芳皆歇”,因此“子规呼”意谓着春天消逝而百花凋零,夏季已至。鉴于此,作者强调,还是趁“子规呼”之前即“众芳歇”之前,及时欣赏这“绿遍”“红透”的大好春光吧!

 

28.A

29.C“都莫问、南朝兴废,人生哀乐”“繁华何似今凉薄”,表现了对世事变迁、朝代更迭等的感慨,语言苍凉。“九原江总”运用典故,语言委婉,所以语言风格应为苍凉委婉。

30.上阙用“都莫问”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朝代更迭、人生哀乐的感慨,想放下却又无法释怀的无奈,然后用“时时寻伴侣”表达知音难觅、无人倾诉的痛苦,只得“对溪云”,希望借酒消愁,但心情依旧如故。下阕转而用意象“轻鸥”“扁舟”“绿蓑青箬”寓归隐之意,再用典故表达繁华不能长久,最后用“怕素衣”“染缁尘”寄托自己要坚守节操,不被世俗所染,表达自己归隐之志。

【分析】

30.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情感的能力。

本词从故都金陵的兴亡联想到现实生活的哀乐,对功名富贵的无聊和自由人格的可贵表达了自己的深刻感受。

“都莫问、南朝兴废,人生哀乐。”城郭依然,人事全非,兴亡盛衰的历史,尽入渔樵闲话。异代之人追怀往古,凭吊遗迹,区分有道无道,悲又如何?喜又如何?改朝换代,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说“都莫问”,不但是超脱之语,更是洞彻之语。历朝诸国此立彼灭,各派你争我夺,演绎出多少活剧;“人生哀乐”,尽在此中,则是不忍问、不堪问的。

“载酒时时寻伴侣,倚阑处处皆楼阁”,词人忘掉怀古的沉重,与同伴登上高楼凭栏眺望,一赏山辉川媚的美景。“寻”字背后也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毕竟“楼阁”无处不在,而知心同气的朋友却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找到的,表达知音难觅、无人倾诉的痛苦。看他伫立楼头倚着栏杆又是怎样的心态呢?“对溪云、试放醉时狂,浑如昨”,也就是说,睥睨溪上风云,哪管它白衣苍狗百般变幻,姑且举杯痛饮,大醉方休,一如往日少年时之狂态可掬。“试放”云云,也有深意,因为平时总是处在情志受压抑、行止受束缚的境地,所以要释“放”其内心深处郁积的狂气;但能否做到亦未可知,遂加一“试”字。

上片由景到情,已抒怀抱;下片前半仍转到写景。清溪前的小洲上,点点沙鸥轻轻飞落,逍遥自在,迎风晃动的珠帘下,几叶扁舟系缆滩头。这里,“鸥”是身心自由的象征,词人内心已有盟鸥之意。“扁舟”的意象,也与退隐江湖有着对应关系。下面“更寒波摇漾,绿蓑青笠”,前一句化用元好问《颍亭留别》“寒波澹澹起”、“物态本闲暇”;后一句化用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与换头数句相同,都是以景见情,反映隐居之乐的笔墨。

清溪佳景的精华,至此已基本写尽,词人遂直接发出他的感慨:“为向九原江总道,繁华何似今凉薄?”江总是南朝陈后主的宠臣,官至尚书令,与后主及众词臣纵情声色,以轻靡侧艳之诗赋相唱酬,导致陈朝政治衰乱,走向灭亡。词人在此要向在阴曹地府的江总问一声:为什么当初那么繁荣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谢朓《入朝曲》),如今却只能带给人们怀古的苍凉?他的意思显然不是嘲弄江总,也就是说他的思想并没有进入总结历史的层面,他只是借此表明富贵荣华全无意义,人生贵在抱朴守真,怡情适意。所以,结拍两句,便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典故,说出了自己倦于游宦,意欲退隐的心声。怕白衣为黑尘所染而欲洗涤一番,也就是怕自己在官场中迷失本性,躲不开名缰利锁的桎梏,遂早作自戒自省之计。

 

31.归去来兮

32.C本词写道作者做这首词的目的是将要离开黄州改任汝州,留别雪堂邻里,正赶上自己的友人李仲览从江东来到黄州将要和自己分别,因此写了这首诗,所以这首诗将叙事和抒情结合了起来。本词大量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令我们跟随词人一同从眉山到黄州,又从黄州到汝州,再回到黄州,描写的风物人情,着实动人。下阙写到自己辗转奔波如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到堂前的细柳应念我,将柳拟人化,所以又运用了比拟的手法。

33.答案示例:在“去黄移汝”之际,诗人以归隐自问,将宦途失意之情与留恋黄州之意对写,表达思归故里但有家难归的无奈:随即叙写黄州父老的盛情饯行又深情挽留:下阕答复父老的关切,只盼闲看洛水,细致交待父老为他照顾柳树、晾晒蓑衣,将留恋之情、重返之意、自适之态等复杂之感慨相融合。

【分析】

3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由“余将去黄移汝”可知,这首词写于词人将要离开黄州改任汝州之际,上阙写到“归去来兮,吾归何处?”诗人以归隐自问,作者仕途漂泊,年过半百,所以表达了仕途失意之情,但是想要回归故里,但又不知归向哪里,表达了有家难归的无奈之情。上阙还写到膝下孩子,会说楚语,会唱吴歌,并且山中好友携酒相送,都来劝我留下,表达了作者对黄州的留恋之情。下去写到面对好友的一片冰心,自己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唯盼他年闲暇,坐看秋风洛水荡清波。然后细致交代黄州的父老乡亲,莫剪堂前的细柳,时常晾晒自己的蓑衣,从而将留恋之情、重返之意、自适之态等复杂之感慨相融合。

 

34.C首联“黄河水绕汉宫墙”点明了环境,“河上秋风雁几行”点明了时令是秋天。首联写黄河之水,奔腾东去;秋风瑟瑟,大雁南飞。“望”中所见,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且用“秋望”做标题,结构上又做到首联点题,故选“秋望”为题好。

35.C颔联写备战中的士卒与将军。“客子”指远离家乡戍守边地的士卒,并不是指“诗人”。

36.诗人前线犒军,曾听人说起北方多有英勇善战而又富于谋略的将军,而看到眼前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想到边境鞑靼屡扰,常有战事,不由感叹当时统兵的将军中再也没有像郭子仪那样的人物。“闻道”一词表达诗人对统兵的将军中有郭子仪那样的人物的期盼,而“只今”一词和一个问号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英雄不再的痛苦,进而表现出对战争前途的担忧。

【分析】

36.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尾联,“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的意思是听说北方多有英勇善战而又富于谋略的将军,只是如今再也没有郭子仪那样的人物。“闻道”一词表达诗人对统兵的将军中有郭子仪那样的人物的期盼,而“只今”一词和一个问号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英雄不再的痛苦,进而表现出对战争前途的担忧。该诗以问句作结,意味绵长,从中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表现了对国事的深深忧虑。诗人前线犒军,曾听人说起北方多有英勇善战而又富于谋略的将军,而看到眼前渡口的繁忙和战场上的沉寂,边境鞑靼屡扰,常有战事。想起经常听人说起的北方多有英勇善战而又富于谋略的将军,被封为汾阳王的郭子仪便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个。诗人深知,战斗的成败,主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诗人感慨当时统兵的将军中再也没有郭子仪那样的人物,不禁为战争的前途充满了忧虑和担心。从全诗看,我们不仅看到了明代边地动乱的影子,而且还具体感受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忠贞情怀。

 

37.D律诗对仗要求极为严格,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但是《春阴》这首诗首尾两联对仗也十分工整,首联“老境”与“新春”相对,一“老”一“新”表现出年老与年华虚度之悲哀;“三年”对“十日”,数字对仗整齐;“病”与“阴”相对,以“病”与“阴”表现作者的抑郁心境。颔联以“孤舟”对“万里”,将“孤舟”的弱小与“万里”的宏大放在一起,更显示出“孤舟”的孤与小;“镜湖”与“玉关”相对,写出自己身处镜湖,却关心边疆时事。颈联“出岫云”与“呼风鸟”相对,以云、鸟喻自己;“多态”与“独吟”相对,表达出自己为国奔忙呼号却闲散孤独的现状。尾联“读书”与“倾酒”相对,写诗人读书喝酒貌似闲散的生活状态;“恐尽”与“愁深”相对,表达诗人为国建功之志难以实现的悲愁。

38.C项,“瑰丽而凄迷”错误,本诗写诗人年老、多病、客居的生活状况,抒发了为国建功之志难以实现的悲愁,意境凄迷但不“瑰丽”。

39.首联以数字写病、阴之长,以新春、连阴写年老和光阴虚度的悲哀;颔联以孤舟写漂泊,以“玉关心”表明自己在客居、病中仍关心边疆时事;颈联以云、鸟喻自己为国奔忙呼号却闲散孤独的现状;尾联借读书饮酒的心理抒发为国建功之志难以实现的悲愁。

【分析】

3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①首联首先以“老境”写自己已经年老;以数字“三年”写自己病之久,以“十日”写新春阴之长,首联以新春、连阴写年老和光阴虚度的悲哀。②颔联以“孤舟”写漂泊,“客”表明自己客居,“玉关心”写关心边塞的一颗爱国之心,颔联写诗人在客居、病中仍关心边疆时事。③颈联写云“多态”,写云之悠闲;写鸟“独吟”,写鸟孤独吟叫,作者在颈联以云、鸟喻自己,表达自己貌似如云一般悠闲实则内心为国奔忙呼号的现状。④尾联写作者“读书”,但是惟恐读完;写自己喝酒却发觉愁绪更深,作者在尾联借读书饮酒也不能让自己减轻愁绪的心理,抒发自己为国建功之志难以实现的悲愁。

 

40.B由诗中“皱白”“腻红”“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总得苔遮”“若教泥污”和注释①“膩红:此处指代花”可知,本诗写的是“落花”,排除CD两项;“恨”“更伤心”表达了作者的惜花之情,排除A项。

41.C项,“先悲后喜,欲扬先抑”错误,颔联“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意思是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此联写出了诗人的诗人惆怅和伤痛。颈联“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意思是美丽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设使能得到青苔遮护,还可稍稍慰藉人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损,岂不更令人黯然伤神?此联表达了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两联所写为惆怅、伤痛、惋惜之情,所以先悲后喜,欲扬先抑的说法错误。

42.示例1:首联写即将落下和稍晚将落的残花,烘托出流连不舍的心情:颔联写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落花情景,并直接用“恨满”表现出满怀的痛惜、怅恨;颈联设想花落后的遭遇,表现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尾联写对酒浇愁并遥想明日残红去尽的情景,传递出浓浓的伤春之意,交织着诗人自己的身世怀抱。

示例2:首联写即将落下和稍晚将落的残花,烘托出流连不舍的心情;颔联写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落花情景,并直接用“恨满”表现出满怀的痛惜、怅恨;颈联以退为进,为落花犹能得到遮护而欣慰,表现出对落花的爱惜之深,进而表现出对花落的伤感之深;尾联写借酒消愁并遥想明日绿荫一片的另一番景象,伤春之意中又透出一丝豁达。

【详解】

40.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联“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通过写枝头摇摇欲坠的已经枯萎皱缩的残花将落未落之时的愁态与离情,烘托出诗人的流连痛惜的心情。

颔联“片片沿流去”“枝枝被雨淋”写花瓣坠落水中顺流而去,花朵残留枝上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满目狼藉,表达了作者的满怀惆怅和痛惜之情。

颈联“总得苔遮”“若教泥污”是诗人设想花落后的遭遇,能得到青苔遮护,还可稍稍慰藉人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损,则更令人黯然伤神,表达了作者对落花的关切与疼惜。

尾联“明日池塘是绿阴”写诗人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绿沉沉的树荫映入池塘,表达了诗人无计留春、对落花消逝的哀痛心情,伤春中透露着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或者可以理解为“绿沉沉的树荫映入池塘”是作者对春去不能留住的一种慰藉,伤春之意中又透出一丝豁达。

不付费也能畅读

付费后,留邮箱可发送word电子版


加作者微信

其他语文问题也可以询问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可试读99%

微信扫一扫付费阅读本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