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优秀学生范文
2018年高考试题浙江卷及答案

2020年浙江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高考精品讲义集

考场中的边塞诗之盛唐高适诗歌赏析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广度深度厚度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高考复习“书”“序”类文言文解题策略


浙江省宁波市2021届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年浙江省精诚联盟高考语文适应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湖州市三县联盟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浙江省湖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湖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五湖联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红楼梦》诗歌鉴赏与章节阅读题目汇编

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浙江省丽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诸暨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舟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九校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平的秋季是色彩斑阑的,但沈从文已无心像郁达夫那样赏玩故都的秋,在金色的秋天里,他看到的是无处不在的战争yīng)影。

B.在商业表演中,把京剧戏服与时尚比基尼混搭,在他看来,这简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xuē)头与炒做,甚至是对国粹京剧的玷污。

C.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我们走进大剧院,和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们一同观看表现那场战争的话剧,miǎn)怀那段峥嵘岁月。

D.我赞美他们,那每日辛勤耕作的农夫,活跃在森林深处的猎手,弛骋战场的士兵,笔耕不辍的记者,以及鞭)入里的哲学家。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包括农村创业扶持政策、家庭农场扶持政策,使得我国农村发展出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态。

B.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因孤独而丰盈》一书围绕生命意义的话题展开,强调人生最大的幸福应该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宁静的灵魂。

C.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2020新年应有的祥和气氛,大家都在追寻原因,有人说这原因就是溢食野生动物造成的。

D.打车软件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但出租车司机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都必须守运营规则,以此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沧浪诗话》,学界素来有所争论。(甲)例如,它到底是崇李、杜呢?还是崇王、孟?这便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应该说,严羽的审美水平和感受能力是相当高明的,屈、陶、李、杜这些中国诗史的冠冕,当然为他所极称赞和推崇,他认为他们的作品是不可比拟的:汉尚矣,不假悟也。严羽要求以汉魏盛唐为师,应该说,他主观上更是推崇提倡李、杜的。(乙)但是,晚唐北宋以来的历史潮流和时代风习,却使他实际上更看重讲求韵味,更重视艺术作品中的空灵、含蓄、平淡和自然的美。

司空图与严羽相隔已数百年,居然陈陈相因,若合符契,其中的历史必然问题,不是很清楚吗?(丙)严羽与司空图观点体现出一个律性的共同趋向,即追求的韵味;而且彼此呼应协调,相互补充配合。

3.文段中的加点词语,选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来B.不可比拟C.风习D.陈陈相因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B.C.

 

 

三、语言表达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白细胞,这种免疫细胞负责向T细胞展示入侵病原体的证据,而T细胞则履行与免疫有关的多项任务。如果______,细胞内的蛋白质就会发生变化,树突状细胞会把这些变化展示给T细胞,以便T细胞启动免疫,但科学家以前并不确定树突状细胞是如何完成这一任务的。在最新研究中,他们发现,当树突状细胞发现一个生病或将要死亡的细胞时,______,并将这些碎片储存在自己体内名为“吞噬体”的小口袋内。研究人员对实验鼠的免疫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为了向T细胞展示垂死蛋白质的情况以诱发免疫反应,吞噬体会爆裂,使这些爆裂的蛋白质在树突状细胞内部游离。在那里,蛋白质会被分解更小的碎片,到达树突状细胞表面,______

6.下面这则通知有多处错误,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通知

各位同学:

为帮助我校同学更好地了解《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的重要精神,进一步明确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经校党委所究决定,校团委邀请嘉兴市委党校、“南湖初心讲堂”宣讲员光临我校作题为“聚焦远景目标,书写新时代篇章”的讲座,时间为12月15日。主办方为“海潮”思政社。届时欢迎同学们务必抽出时间参加。

请校团委工作人员今天来开个关于明天演讲赛的短会。

XX中学团委

2020年12月12日

(1)用语不得体的两个词语是:①                

(2)应删去的两句话是:①                

(3)应补充的两项内容是:①                (各不超过15字)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际传播力是一个国家所具备的一种非常特殊的力量,是政府以及民间所拥有的所有传播力量的总和,也是一个主权国家为了本国利益在世界范内实现信息沟通、交流的效力与能力,国际传播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缩影,一国国际传播力的提高反映出国家综合国的壮大;反之,一国国际传播力的减弱必然与其综合国力水平的下降相关。

让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是提升我国国际传播力的重要渠道。从总体上来看,进入21世纪后,我国纪录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改变过去以单纯履行政治外宣任务的单中心拍摄运营方式,开始着眼市场、在完成政治任务的同时积极拓展纪录片的文化、社会、海外宣传等多元化功能。中国纪录片日益成为向世界介绍中国历史文化、人文社会和价值理念的有效载体。以合拍或者以改编的方式,大型纪录片开始走向西方主流媒体,尤其是,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是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市场的法宝。

但相较于国际主流媒体而言,中国纪录片的影响力仍然略显薄弱。从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上的表现来看,中国纪录片在中国电视节目海外发行额中所占比率仍然很低。同时,从中国纪录片在海外发行范围来看,亚洲、欧洲国家(地区)是主战场,国际华人媒体是稳定播出平台,中东和非洲是新兴市场。

(摘编自卢垚《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力的研究》)

材料二: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通俗表达,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传播活动有不同的目的和效果。依目的和实际效果的不同,中国文化走出去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意涵,一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这种性质的传播主要表现为经验和知识由传播者向受众的单向流动,即使其间偶尔也会有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但并不真正具有对话的性质,我们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以各种方式向外国人介绍中医和中国人的饮食、武术、民间工艺等,就是在推动这种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二是价值论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在这种性质的传播中,人们实现思想交流、观念分享和心灵沟通,所涉及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关于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知识层面,已然进到了关于应如何问题的价值判断层面,即使其中伴有知识性内容,它也是为了说服受众接受这种价值判断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走出去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往、对话,使世界各国的人们同情地理解和欣然地接纳中国文化。认识论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价值论意义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础,但它并不必然带来价值论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

在近年来的国际舆论中,一些西方政客逢中必反且还很有市场,固然是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使然,其他国家的人们不能理解和接纳中国的价值观念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只有在大力加强中国文化建设,塑造好中国文化形象的同时,努力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不断增强中国文化传播能力,我们才能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层次,从认识论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跃迁到价值论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让其他国家的人们真正理解和接纳中国的价值观念,从而真正实现中外文化的价值共识。

(摘编自汪信砚《中国文化走出去:意涵、目的和路径》)

材料三:

以西方为主导的现代国际传播体系,在国际舆论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压制,尤其是对中国,部分媒体长期歪曲、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创造了新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机遇,新一轮的信息话语权竞争正在上演,而中国在5G生态链的筹备业已充分。目前全球5G的45项标准立项中中国占21项,华为是全球第一大ICT科技公司,中国移动是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电信运营商之一,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在全球互联网生态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的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在智媒时代迎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城的高速发展,为传媒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工具支持。通过实时生成的数据库与日新月异的智能技术,信息传播的效率、效果不断优化,尤其是对外传播。全员参与可以最大化丰富对外话语的符号系统,全程更新可以拓宽对外连接的渠道,全息呈现可以以用户喜闻乐见的方式包装中国故事,全效输出可以给予用户多元化的信息体验。我们完全可以预见,通过构建一个立体化、全方面的全体传播体系,中国将改变以往零散地回应关切、质疑的模式,以主动的姿态设置中国议题,输出立体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完整的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传播话语权。

(摘编自李华君、涂文佳《5G时代新媒体传播的价值嬗变、关系解构与路径探析》)

7.下列对材料中“国际传播力”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际传播力是一个主权国家为了本国利益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信息沟通、交流的效力和能力,它是一国政府及民间所有传播力量的总称。

B.国际传播力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力量,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缩影,一国国际传播力的升降都可以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升降。

C.国际传播力中的文化传播,最关键的是谋求价值论意义上的传播,让其他国家理解和接纳中国的价值观念,开办孔子学院是其中一种。

D.国际传播力的提升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给我们创造了新的条件和机遇,有可能大大提升我们的国际传播力。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纪录片日益成为向世界介绍中国历史文化、人文社会和价值理念的有效载体,大型纪录片已经成功走向西方主流媒体。

B.价值论意义上的文化传播以认识论意义上的传播为基础,涉及“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知识但不止于此,而跃迁到“为什么”的层面。

C.通过实时生成的数据库与智能技术,不断提高对外信息传播效率,“全员”参与可以拓宽对外连接的渠道,“全程”呈现可以使用户体验多元化。

D.以主动的姿态设置中国议题,输出立体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完整的形象,意味着我们要展现中国“正能量”,也并不回避问题。

9.一些国家抹黑我国的抗疫举措,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通过有效的对外传播以扭转偏见。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苦痛)哦!

鲁侍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那雨衣,我怎么说?

周朴园 你去告诉四风,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检出来。

鲁侍萍 旧衬衣?

周朴园 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 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 要哪一件?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 (惊愕)梅花?

鲁侍萍 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上特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还有一件,——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你 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愤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 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鲁侍萍 哭?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晩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高开你们周家的门。

节选自《雷雨》

10.简析两处加点词“忽然”的情感内涵。

(1)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

(2)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

1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12.相认前鲁侍萍反复强调自己“不是小姐”“不规矩”,结合上下文,简析有何意味。

13.结合全文,分析鲁侍萍口中的那件绣着梅花和“萍”字的衬衣在剧中的作用。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斯文。

(二)养生主(节选)

庄子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旺,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出。弟子曰:非夫子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注)①介:只有一只脚。一说“介”当作“兀”,失去一足的意思。②蕲():祈求,希望。③秦失():亦写作“秦佚”,老聃的朋友。④县(xuán):同“悬”。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乐也        信:相信

B.感慨之矣      系:附着,随着

C.于尽        期:注定

D.是遁天情      倍:同“背”,背弃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毕至B.养生丧无憾

C.亦遂增D.彭殇为妄作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犹不能不之兴怀    能足音辨人

B.亦将有感斯文      彼其世未数数然也

C.三号出            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D.非夫子友邪        且夫水积也不厚

1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引以为流觞曲水

A.非我也,岁也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C.之二虫又何知D.列坐其次

1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全文以“乐”起笔,由“乐”生“痛”,以“悲”作结,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之美,也隐隐抒发了对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感伤情怀。

B.《庄子・养生主》用“薪尽火传”来说明,人的精神、思想、人格的生命之火一旦点燃,就应该一直地传递下去而永无穷尽,人生的真正意义与价值也就在于此。

C.《兰集序》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上多借景抒情,如引孔子“死生亦大矣”,然后感叹“岂不痛哉”,而《庄子・养生主》有叙有议,开合有致,意浅而旨丰。

D.《兰亭集序》与《庄子・养生主》中都谈到了对生死的看法,前者认为生死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应珍惜生命,而后者借秦失之口来强调应当顺应自然,死生两忘。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2)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始 也 吾 以 为 其 人 也 而 今 非 也 吾 入 而 吊 焉 有 老 者 哭 之 如 哭 其 子 少 者 哭 之 如哭 其 母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头·把酒对斜日

(宋)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力主抗金的志士。②三径菊花丛: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21.“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运用了______手法,写出了_______

22.请结合全词,简析词人形象。

 

 

八、句子默写

23.补写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兄弟不知,咥其笑矣。____________。(《诗经・氓》)

(4)____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王实甫《长亭送别》)

(5)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九、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赫胥黎

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梁实秋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论述性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斑阑”应为“斑斓”,“阴(yīng)影”的“yīng”应为“yīn”;

B.“炒做”应为“炒作”,“噱(xuē)头”的“xuē”应为“xué”;

D.“弛骋”应为“驰骋”,“鞭辟()入里”的“”应为“”。

故选C

2.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滥用介词“随着”“使得”造成主语残缺,“随着”“使得”去掉一个即可;
C.结构混乱,“这原因就是……”与“……造成的”句式杂糅,可去掉“造成的”;
D.搭配不当,“维护……合理要求”搭配不当,可将句尾的“和合理要求”删去。
故选B

 

3.D

4.A

【分析】

3.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素来:向来。使用正确。

B.不可比拟:没有可以相比的。使用正确。

C.风习:风俗习惯。使用正确。

D.陈陈相因:多比喻沿袭老一套,无创造革新,含贬义。此处应用“一脉相承”。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

A.此处为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故选A。

5.细胞被病原体入侵(感染)(“病原体入侵细胞”也可。)    会吞噬(搜集、储存)这个细胞的碎片    然后展示给T细胞    

 

6.(1)①光临(多用于口头语)  ②务必(语气过重)

(2)①主办方为“海潮”思政社(主办方应是团委)

②请校团委工作人员今天来开个短会(正式通知里不应再另提它事)

(3)①会议地点:校报告厅(其它合适的地点都可以)

②会议时间为12月15日18时(时间应该具体)

 

7.C

8.D

9.①采用合拍等方式拍摄抗疫纪录片,积极拓展海外发行渠道;②积极搭建平台,约请中外专家就中国抗疫发表意见、评论,进行充分的对话、交流;③利用5G技术,全方位、立体化,真实、完整地展示抗疫过程。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含义的能力。

C.根据材料二,开办孔子学院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走出去,而不是“价值论”。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A.根据材料一,并非“已经成功走向西方主流媒体”而是“开始”;

B.根据材料二,应是跃迁到“应如何”的层面;

C.根据材料三,“‘全员’参与可以拓宽对外连接的渠道,‘全程’呈现可以使用户体验多元化”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全员’参与可以最大化丰富对外话语的符号系统,‘全程’更新可以拓宽对外连接的渠道”。

故选D。

 

10.(1)周朴园从旁观者角度表示意外以避免对方起疑心,也是借以逃避周家对此事应有的责任。

(2)鲁侍萍以此控诉当年周朴园变心之快让她始料未及、心寒,也是嘲讽周朴园之前轻巧地用“忽然”一词。

11.①用词精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如“大年三十”“第二个儿子”“才三天”等词,有力控诉周家的狠心、残忍;②语气强烈,用“你”“你们”“你们周家”这些有疏离感的人称代词,直指被控诉对象;③采用对比,以“赶紧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和“通着我冒着大雪出去”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强烈的控诉之情。

12.①不满于周朴园掩盖事实,美化“梅侍萍”的身份;②侧面倾诉当年出事后自己及家人所受的舆论之苦;③为当年不顾身份悬殊而错爱周少爷感到悔恨自责。

13.①推动剧情发展,它是周朴园最后确定侍萍身份的最有力证据;②丰富话剧内容,衣服的细节补白了当年他们曾经情深意切的场景;③展示人物心理,鲁侍萍对其细节的记忆之深说明她对当年的感情尚有怀念。

 

14.A

15.D

16.B

17.D

18.C

19.(1)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2)老天爷生就了(我)这样的形体让我只有一只脚,人的外观是上天所赋与的。

20.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句意:实在很快乐。“信”,实在。解释错误。 

B. 句意:感慨随着而产生。“系”,附着,随着。解释正确。

C. 句意:最终注定消亡。“期”,注定。解释正确。

D. 句意:这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倍”,同“背”,背弃。解释正确。

故选A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

B.“死”,形容词用作名词,死者。

C.“胜”,形容词用作名词,景致。

D.“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成平等。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介词,因为。/介词,凭借。

B.“于”均为介词,对于。

C.“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D.“之”,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引以为流觞曲水”为省略句,应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A.“非我也,岁也”是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岁也”中“也”表判断语气。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是被动句,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不焚”译为“不被焚毁”。

C.“之二虫又何知”是宾语前置句,“何”作动词“知”的宾语,前置了。

D.“列坐其次”是省略句,“列坐”与“其次”中间省略介词“于”。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表达上多借景抒情,如引孔子‘死生亦大矣’,然后感叹‘岂不痛哉’”错,引用的孔子“死生亦大矣”和感叹“岂不痛哉”是直接抒情,并非借景抒情,表现手法判断错误。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契”,名词,符契;“临”,副词,面对;“喻”,动词,清楚地说明。

2)“是”,代词,这样的形体;“独”,只有一只脚;“与”,动词,赋与。

 

参考译文

(一)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注定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二)养生主(节选)

公文轩见到右师大吃一惊,说:“这是什么人?怎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只有一只脚,还是人为地失去一只脚呢?”右师说:“天生成的,不是人为的。老天爷生就了(我)这样的形体让我只有一只脚,人的外观是上天所赋与的。因此知道这是天生的,不是人为的。”

沼泽边的野鸡走上十步才能呼到一口食物,走上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是它也不会祈求畜养在笼子里,(生活在樊笼里虽然不必费力寻食)但精力即使十分旺盛,那也是不快意的。

老聘死了,秦失去吊丧,大哭几声便离开了。老聃的弟子问道:“您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弟子们又问:“那么吊唁朋友像这样,行吗?“秦失说:“行。原来我认为你们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刚才我进入去吊唁,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做孩子的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一定有人本不希望说什么却诉说了什么,本不想哭泣却痛哭起来。这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他们忘掉了人是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称这种作法就中做背离天命的过失,偶然来到世上,你们的老师他应时而生;偶然离开人世,你们的老师他顺依而死。安于天时和常分,顺从自然和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人们称这样做就是自然的解脱,好像解除倒悬之苦似的。”

取光照物的烛薪终会燃尽,而火种却传续下来,不知道它的尽头。

 

21.    比喻、夸张(回答出一个即可)    愁之多    

22.①塑造了一位伤逝感怀的词人形象。词人“把酒对斜日”,想到自己年华流逝,如西下的太阳,暗寓岁月蹉跎、青春不再的感慨。②塑造了一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词人形象。“谁是中州豪杰”,诗人愤然发问,而英雄又何处用武?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③塑造了一位寄寓田园的词人形象。“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客游他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之感叹;“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词人愿效法陶渊明、范蠡大夫,做个隐士、钓者,寄寓田园之思。④塑造了一位对故国山河无限眷恋的词人形象。词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为国效力,收复失地。

23.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青山隔送行    疏林不做美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