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语文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高考精品讲义集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2020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修订版)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丰台区2021年高三年级语文一模及答案解析

2021北京平谷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丰台一模议论文、记叙文标杆文

丰台区2021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原卷版)

2021年北京朝阳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试卷

《红楼梦》相关知识与习题合集

石景山区 2021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与答案


2021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语文

本试卷共13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有的人在学生时代已早早发现自己对优美诗歌的爱好,也有人更爱好历史和乡士传说;有的人也许喜欢民歌,还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一本别人称赞而我们也试图阅读却引不起兴趣的作品,一本令我们反感、无法读进去的作品,千万别强迫自己耐着性子硬往下读,应该干脆放弃。所以也不要过分鼓励和规劝小孩子和年轻人去读某一专门范围内的书;否则,会搞得他们终生厌恶那些最优美的著作,是的,甚至厌恶读书本身。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取材于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强迫自己去阅读不能引起共鸣的作品,是很难建立与世界文学的联系的。

B.没必要坚持阅读引不起自己兴趣的,让自己反感的,无法读进去的作品。

C.应该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但这样的作品必须是杰作。

D.在丰富的世界文学殿堂里,没有必要大量阅读,因为读得太多一定有害。

2.根据文意,将“阅读之路有千万条”一句插入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3分)

A.B.C.D.

材料二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做工作而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取材于朱光潜的《谈读书》,有删改)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围绕如何与世界文学建立生动联系这一话题,阐述读书的路径。

B.材料二就阅读兴趣和阅读数量展开分析,阐述了做学问者的读书方法。

C.材料一认为读书应该从兴趣爱好出发,而材料二完全否定了这一观点。

D.对于阅读数量的多少,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作者所持观点是基本相同的。

 

材料三

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比如看史书,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则全书中所有关于这问题的史实都被这中心联系起来,自成一个系统。以后读其它书籍如经子专集之类,自然也常遇着关于政教关系的事实与理论,它们也自然归到从前看史书时形成的那个系统了。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许多“部首”,每得一条新知识,就会依物以类聚的原则,汇归到性质相近的系统里去。大凡零星片断的知识,不但易忘,而且无用。每次所得新知识必须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这就是说,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归聚到一个系统里去,才会生根,才会开花结果。

记忆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读过的书所形成的知识系统,原本枝叶都放在脑里储藏起,在事实上往往不可能。如果不能储藏,过目即忘,则读亦等于不读。我们必须于脑以外另辟储藏室,把脑储藏不尽的都移到那里去。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采得一件就归入某一门某一类,时间过久了,采集的东西虽极多,却各有班位,条理井然。这是一个极合乎科学的办法,它不但可以节省脑力,储有用的材料,供将来的需要,还可以增强思想的条理化与系统化。预备做研究工作的人对于记笔记做卡片的训练,宜于早下工夫。

(取材于朱光潜的《谈读书》,有删改)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心里可以同时有许多系统中心,依物以类聚的原则将新知识汇入性质相近的系统里。

B.零星片断的知识,既使能与旧有知识联络贯串起来,也易忘且无用,没有必要归聚入系统。

C.人的记忆力有限,若读过的书不能储存在大脑里,过目即忘,最好另建书房全部储存起来。

D.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记笔记也应如此,且每个人都应训练这种能力。

5.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条概述作者提倡的读书方法。(4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共20分)

赤壁赋(节选)

苏轼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后赤壁赋(节选)

苏轼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1】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丹,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寂寥。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1】冯夷:水神。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川相,郁乎苍苍缪:通“潦”,缭绕

B.鱼虾而友麋鹿侣:伴侣

C.履巉岩,蒙茸披:分开

D.时夜将半,四寂寥顾:看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客亦知夫水与月其闻道也固先

B.而吾与子之所共有孤鹤

C.未尝往也小学大遗

D.耳得而为声俯冯夷幽宫

8.对《赤壁赋》(节选)的理解与欣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襟危坐”一词描述了容色改变的苏轼整理衣服并且坐得很端正的样子。

B.“渔樵于江渚之上”意思是在江边捕鱼砍柴,这是对苏轼与客生活的实写。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运用了对比手法,表明人生也可以永恒。

D.苏轼从水和月常常变化的视角,表达“物与我皆无尽”这样超达的人生观。

9.对《后赤壁赋》(节选)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蕴含了作者对眼前景象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的感慨。

B.“披”“踞”“登”“攀”“俯”等动词和“履”这一名词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独自一人登山的过程。

C.“虎豹”和“虬龙”分别指像虎豹的石头和像虬龙的树木,这两个词形象地表现了景物的特征。

D.《后赤壁赋》(节选)以时间为序,具体而真切地记述了“我”与“二客”“复游”赤壁的经过。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后赤壁赋》(节选)描绘了初冬时节游赤壁所见“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山”的景象;而《赤壁赋》则描绘了初秋游赤壁所见景象。其中描绘江水景象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篇赋表达的思想情感也有区别:《赤壁赋》在绘江水秋月图与洞箫和歌图的基础上。叙苏子与客的问答,以入梦收尾,表现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怀;《后赤壁赋》在绘赤壁冬景的基础上,叙________的经历,以梦醒结篇,表现作者超尘绝俗的情怀。(4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5分)

12.阅读下面《论语·为政》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1】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2】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1】色,脸色,此处指和悦的脸色。

【2】先生:指长者。

(1)对以上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按照礼节对待父母去世后的祭葬,是孔子认可的孝。

B.不让父母为自己的不良品行担忧,是孔子认可的孝。

C.能让父母吃饱穿暖却不敬重他们,非孔子认可的孝。

D.有为难的脸色,但能为父母做事,是孔子认可的孝。

(2)对于上面材料中关于“孝”的观点,你认为哪一种是当今时代依然值得传承的?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这一观点,并结合对《论语》中相关材料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3-16题。(共12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3.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美人》中“又东风”的“又”字表明作者非常期盼“东风”的出现,蕴含了词人无法排遣的愁绪。

B.《虞美人》“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表达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朱颜改”指人已变得憔悴。

C.从《江城子》中“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可知,词中的“杨柳”靠近水边,此处曾经发生送别之事。

D.《江城子》“碧野朱桥”是“当日事”发生的地点,“人不见”中的“人”指当时和作者相伴的人。

14.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词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的对比融为一体,抒发悲愁悔恨的情感。

B.秦词下片“飞絮落花”呼应上片“杨柳弄春柔”“春江”则呼应“水”

C.“西城杨柳弄春柔”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

D.两首词的作者都用了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以表达愁情。

15.李煜的《虞美人》与秦观的《江城子》结尾均借江水抒写愁情,其中触发愁情的因素分别有哪些?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10分)

(1)《劝学》中表达荀子通过学习可以发生改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坚守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曾引用秦观《鹊桥仙》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宽慰家中的爱人。

(3)古代诗人常常以花写人。比如,崔护在《题都城南庄》中曾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用桃花衬托女子美丽的容颜。温庭筠在《菩萨蛮》中的“____________,花面交相映”。也用了类似的写法。

(4)古诗中塑造了美丽多情的女子,比如《琵琶行》中“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的琵琶女。再如《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刻画的故意藏起来不让所等者找到的女子。

(5)一位在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年龄较大的选手在发表感言时,引用《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还要进一步将自己擅长的专业做专做精的意思。

(6)《涉江采芙蓉》中“长路漫浩浩”带来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果又是“忧伤以终老”的原因。

(7)郑燮在《题画》中通过描述画竹的历程,提出了“________”这一不只适用于绘画的“定则”,即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这一定则也适用于写作。

(8)一位登泰山的游客在看到日出前天边的云很快变得五彩缤纷时,不禁吟诵起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记忆与印象

史铁生

对我而言,开端,是北京的一个普通四合院。我站在炕上,扶着窗台,透过玻璃看它。屋里有些昏暗,窗外阳光明媚。近处是一排绿油油的榆树矮墙,越过榆树矮墙,远处有两棵大枣树,枣树枯黑的枝条镶嵌进蓝天,枣树下是四周静静的窗廊。与世界最初的相见就是这样,简单,但印象深刻。复杂的世界尚在远方,或者,它就蹲在那安恬的时间四周,看一个幼稚的生命慢慢睁开眼睛。

奶奶和母亲都说过:你就出生在那儿。

其实是出生在离那儿不远的一家医院。生我的时候天降大雪。一天一宿罕见的大雪,路都埋了,奶奶抱着为我准备的铺盖蹚着雪走到医院,走到产房的窗檐下,在那儿站了半宿,天快亮时才听见我轻轻地来了。母亲稍后才看见我来了。奶奶说,母亲为生了那么个丑东西伤心了好久,那时候母亲年轻又漂亮。这件事母亲后来闭口不谈,只说我来的时候“一层黑皮包着骨头”,她这样说的时候已经流露着欣慰,看我渐渐长得像回事了。但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蹒跚地走出屋门,走进院子,一个真实的世界才开始提供凭证。太阳晒热的花草的气味,太阳晒热的砖石的气味,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青砖铺成的十字甬道连接起四面的房屋,把院子隔成四块均等的土地,两块上面各有一棵枣树,另两块种满了西番莲。西番莲顾自开着硕大的花朵,蜜蜂在层叠的花瓣中间钻进钻出,嗡嗡地开采。蝴蝶悠闲飘逸,飞来飞去,悄无声息仿佛幻影。枣树下落满移动的树影,落满细碎的枣花。青黄的枣花像一层粉,覆盖着地上的青苔,很滑,踩上去要小心。天上,或者是云彩里,有些声音,有些缥缈不知所在的声音——风声?铃声?还是歌声?说不清,很久我都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声音,但我一走到那块蓝天下面就听见了他,甚至在襁褓中就已经听见他了。那声音清朗,欢欣,悠悠扬扬,不紧不慢,仿佛是生命固有的召唤,执意要你去注意他,去寻找他、看望他,甚或去投奔他。

我迈过高高的门槛,艰难地走出院门,眼前是一条安静的小街,细长、规整,两三个陌生的身影走过,走向东边的朝阳,走进西边的落日。东边和西边都不知通向哪里,都不知连接着什么,唯那美妙的声音不惊不懈,如风如流……

我永远都看见那条小街,看见一个孩子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眺望。朝阳或是落日弄花了他的眼睛,浮起一群黑色的斑点,他闭上眼睛,有点儿怕,不知所措,很久,再睁开眼睛,啊!好了,世界又是一片光明……几只蜻蜓平稳地盘桓,翅膀上闪动着光芒……鸽哨声时隐时现,平缓,悠长,渐渐地近了,扑噜噜飞过头顶,又渐渐远了,在天边像一团飞舞的纸屑……这是件奇怪的事,我既看见我的眺望,又看见我在眺望。

那些情景如今都到哪儿去了?那时刻,那孩子,那样的心情,惊奇和痴迷的目光,一切往日情景,都到哪儿去了?它们飘进了宇宙,是呀,飘去五十年了。但这是不是说,它们只不过飘离了此时此地,其实它们依然存在?

梦是什么?回忆,是怎么一回事?

倘若在五十光年之外有一架倍数足够大的望远镜,有一个观察点,料必那些情景便依然如故,那条小街,小街上空的鸽群,蜻蜓翅膀上的闪光和那个痴迷的孩子,还有天空中美妙的声音,便一如既往。如果那望远镜以光的速度继续跟随,那个孩子便永远都站在那条小街上,痴迷地眺望。要是那望远镜停下来,停在五十光年之外的某个地方,我的一生就会依次重现,五十年的历史便将从头上演。

真是神奇。很可能,生和死都不过取决于观察,取决于观察的远与近。比如,当一颗距离我们数十万光年的星星实际早已熄灭,它却正在我们的视野里度着它的青年时光。

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符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似乎所有的人都在白昼的魔法之下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绪与梦想,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圈定。

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

甚至盼望站到死中,去看生。

我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中,但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脱离开残废的躯壳,脱离白昼的魔法,脱离实际,在尘嚣稍息的夜的世界里游逛,听所有的梦者诉说,看所有放弃了尘世角色的游魂在夜的天空和旷野中揭开另一种戏剧。风,四处游走,串联起夜的消息,从沉睡的窗口到沉睡的窗口,去探望被白昼忽略了的心情。另一种世界,蓬蓬勃勃,夜的声音无比辽阔。是呀,那才是写作啊。至于文学,我说过我跟它好象不大沾边儿,我一心向往的只是这自由的夜行,去到一切心魂的由衷的所在。

(取材于史铁生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端,是北京的一个普通四合院开端:指作品开头的部分

B.我蹒跚地走出屋门蹒跚:走路摇摇晃晃的样子

C.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闭目塞听:形容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D.揭开另一种戏剧戏剧:这是指不同于白天的状态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站在炕上,扶着窗台,透过玻璃”向外看的“我”指刚有记忆的年幼的作者。

B.文章通过奶奶和母亲说的话描述了关于“我”出生的情形,但作者对其真实性有所质疑。

C.作者写自己看见的站在门前台阶上眺望的“孩子”是指文中“那条街道”中人家的孩子。

D.作者在叙述并描写自己“记忆和印象”的基础上,表达对生命独特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

19.请概述作者在文中写到的“记忆和印象”。(5分)

20.请结合语境,分析“另一种世界,蓬蓬勃勃,夜的声音无比辽阔”的意蕴与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并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5分。

阅读下面从《乡土中国》节选的内容,完成21-22题。(5分)

名实的分离(节选)

费孝通

回到长老权力下的乡土社会说,反对被时间冲淡,成了“注释”。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在中国的思想史中,除了社会变迁急速的春秋战国这一个时期,有过百家争鸣的思想斗争的场面外,自从定于一尊之后,也就在注释的方式中求和社会的变动谋适应。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发生极大的分离。在长老权力下,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结果不免是口是心非。在中国旧式家庭中生长的人都明白家长的意志怎样在表面的无违下,事实上被歪曲的。虚伪在这种情境中不但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对不能反对而又不切实用的教条或命令只有加以歪曲,只留一个面子。面子就是表面的无违。名实之间的距离跟着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在一个完全固定的社会结构里是不会发生这距离的,但是事实上完全固定的社会并不存在。在变得很慢的社会中发生了长老权力,这种统治不能容忍反对,社会如果加速地变动,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全趋向于分离了。

21.下列对文中“注释”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注释是对长老权力下的教条或命令的实质上的认可。

B.注释的目的是不愿让原有的权力形式适应社会变动。

C.注释的发生会让口是心非的虚伪表现逐渐销声匿迹。

D.注释歪曲愿意的程度随社会变迁速率的增加而增加。

22.请根据上文作者对“名”与“实”的看法,简要分析曹操挟汉献帝以令诸侯这一现象。(3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3.语言基础运用(5分)

十渡,位于北京房山区西南部拒马海畔,距京100公里,是北京西山以岩溶峰林和河谷地貌为特色的自然风景区。因历史上这条河谷中一共有十个摆渡渡口而得名。又因山奇水秀,美如画卷,被人称道“十渡山水甲天下”,素有“北方奇景小桂林”之称。拒马河水,碧波荡漾,蜿蜒曲折,神似蛟龙;沿河两岸,奇峰挺拔,叠嶂起伏,雄奇不凡。十渡山水,处处是景,四季如画。初春百花争艳,________;盛夏群峰叠翠,________;深秋柿坠枝头,红叶似锦;寒冬冰河如镜,________,似一幅泼墨山水画卷,一派绝妙的北国风光。它集南国之________与北国之________于一身,让八方宾客如痴如醉,使中外游人流连忘返。1986年,十渡被评为北京市十六景之一;现已被市人民政府审定批准为首批市级风景名胜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香溢河谷 碧水潺潺 秀美 雄奇

B.碧水潺潺 香溢河谷 秀美 雄奇

C.碧水潺潺 香溢河谷 雄奇 秀美

D.香溢河谷 碧水潺潺 雄奇 秀美

(2)如果将第句话改为“十渡山水,四季如画,处处是景”,距原文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3分)

24.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朗诵是以对文学作品的感情充沛的朗读为基础的表演艺术。请简要描述在学校、年级或班级举行的朗诵比赛中触动你心灵的一幕场景。要求:叙述简洁,有细节描写,感悟真挚。150字左右。

(2)《呐喊》《边城》中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情节,请从中任选一个片段,推荐给同学阅读。要求:概述准确,观点明确,言之有据。150字左右。

(3)请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描绘一处让你心灵宁静、能自由思考的地方。要求:有画面感,感情真挚。150字左右。

25.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有人说,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他能从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高尚的人格;能使人避恶,能使人向善……

请以“幸福的读书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能通过典型事件、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和适当的环境描写表现人物的特征。

(2)有人说,人生是一个“文化成人”或“文而化之”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其实是终身学习的过程。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终身学习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要学习认知,学习做事,学习合作,学习生存,学习改变。学习对于个人的生存与成就、家风的养成、团队的建设乃至社会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1月1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全国上线,这一平台的名称则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学习对于强国的重要意义。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道,“非学无以广才”。也可以说,非学无以立身,非学无以立德,非学无以兴业……

请基于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积累,自选角度,将“非学无以____”补充完整,并以之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深入分析,观点明晰,有理有据。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021北京房山高一期末语文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1.D(3分)

【解析:“读得太多一定有害”与原文“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不一致】

2.C(3分)

【解析:处前文虽然有“路”字,看起来似乎可以放入“阅读之路有千万条”,但后的句子意在诠释前一句的“义务和“爱”,而非“路”;后的句子是对之前句子中“喜爱”的诠释,如果放入“阅读之路有千万条”,会使这两句有割裂感;前后的句子形成严密的因果关系,也不适合放入此句;后“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一句中“出发”和“终结”能体现路的特点,所以选最恰当。】

3.C(3分)

【解析:材料二并未完全否定材料一的观点,原文中“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作工作而只当作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等信息表明,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可以全凭自己的兴趣读书。】

4.A(3分)

【解析:B项“与旧有的知识联络贯串”的“零星片断的知识”,“会生根”“会开花结果”,已不再“易忘”“而且无用”;C项“另建书房全部储存”跟原文用来比喻“笔记”“卡片”的“储藏室”意思不一致;D项“每个人”与原文“预备做研究工作的人”不一致。】

5.(4分)【参考答案】

(1)选择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杰作开始阅读;(2)读书要在精选的基础上,深入阅读;(3)读书要围绕一个中心形成系统;(4)成就学问的读书,要依据预定的计划与系统进行训练;(5)运用记笔记或制作卡片的方法使读过的书形成知识系统。

【评分细则:答出1点得1分,最高得4分;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

6.B(3分)【解析: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7.C(3分)【解析:C项都可译为“却”,是表转折的连词;A.可译为“吗”,是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于”,比,介词;B.享有,动词/刚才,副词;D.它,指前文的“清风”,代词的,结构助词】

8.A(3分)【解析:B项“渔樵于江渚之上”并非对苏轼与客生活状态的实写,而是虚写,以表现平凡而普通的生活;C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并非表明人生也可以永恒,而是要突出表现人生短暂的悲哀;D项,苏轼从水和月不变的视角,表达了“物与我皆无尽”这样超达的人生观。】

9.8(3分)【解析:B项的“履”在文中是名词动用,可以理解为踏。】

10.(4分)

(1)(曹操)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2分)

【评分建议: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固”“也”“安”等;“固”,本来(0.5分);“也”表判断(0.5分);“安在”按现代汉语语法可调整为“在安”,即“在哪里”,宾语前置句(0.5分);语意准确,句子通顺(0.5分)】

(2)没过多长时间,可是上次游览所见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2分)

【评分建议: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几何”“复”等,每个关键词0.5分;语意准确,句子通顺,1分。】

11.(4分)

前4空(2分)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评分细则:每句0.5分;有错字、别字等舛误,该空不得分。】

后2空(2分) 超脱旷达 梦遇道士。

【评分细则: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5分)

(1)D(2分)

【解析:从“曾是以为孝乎?(竟然把只为父母做事、给父母提供酒食当作孝吗?)”这一反问句可知,“有为难的脸色”不能体现孔子认可的孝的标准】

(2)(3分)答案示例:

我认为当今时代依然值得传承的观点是:对父母的孝,不仅体现于让父母吃饱穿暖,更体现于敬重父母的态度。(1分)正如孔子所言,对于“犬马”,也可以做到让它们不挨饿不受冻,如果不能尊重父母,如何将对父母的“孝”与对“犬马”一般的“养”区别开来?当今时代,提倡“和谐”的价值观,和谐的国缘自和谐的家,和谐的家缘自和谐的关系,而和谐关系的建立则离不开子女对父母的敬重。(2分)

【评分细则: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值得传承的观点,1分;结合对《论语》中相关材料的理解,1分;联系现实生活,1分;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3.A(3分)

【解析:A项《虞美人》中“又东风”的“又”字表明作者并不期盼“东风”的出现。】

14.C(3分)

【解析:“西城杨柳弄春柔”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拟人。】

15.(6分)

【参考答案】

(1)李词中触发愁情的因素有故国之思(或亡国之痛),眼前的明月、感受到的东风;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可知;(3分)(2)秦词中触发愁情的因素有离别之悲、怀人之思与时光流逝之无奈,眼前所见杨柳、春桥、流水等景象,从“离忧”“人不见”“韶华不为少年留”“杨柳”“碧野春桥当日事”“水空流”等可知。(3分)

【评分细则:触发愁情的人事与自然景象因素各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各1分;意思对即可。】

16.(10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两情若是久长时 (3)照花前后镜 (4)爱而不见 (5)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6)同心而离居 (7)意在笔先 (8)须臾成五采

【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等舛误,该空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17.A(3分)【解析:开端,开始,在文中指最初的记忆。】

18.C(3分)

【解析:作者写自己看见的站在门前台阶上眺望的“孩子”就是年幼的自己。】

19.(5分)

(1)“我”透过窗户看到的自己生活的四合院的印象;(2)“我”听到的关于自己出生时的记忆;(3)“我”走进院子看到和听到的印象;(4)“我”走出院门看到的街道的印象;(5)“我”回忆往昔岁月时留下的眺望的印象。

【评分建议:答出1条,得1分;答出2条,得2分;答出3条,得3分;答出4条,得5分;最高得5分;意思对即可】

20.(6分)

“另一种世界”指跟被“时间”“习惯”和“舆论”限制的拘束而僵化的世界不同的自由而灵动的世界;“蓬蓬勃勃”,形容这样的世界富有活力;“无比辽阔”的“夜的声音”则喻指有无限可能性的生命的声音。(3分)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跟被固定的、残缺的、日常的世界不同,还有一个自而灵动、富有活力与无限可能性的世界存在,即通过写作创造的世界。(1分)这一句话,承接上文对“我的心魂常在黑夜出行”的描写,引出下文对“写作”的看法。(1分)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我”对人生的有限与无限以及对生命可能性的深刻思考,意蕴深厚,耐人品味。(1分)

【评分建议:对句子中3个关键词的分析,各1分,共3分;对句子意蕴的整体表述,1分;在结构上的作用,1分;对表达效果的赏析,1分;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5分。

21.D(2分)

【解析:从原文“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发生极大的分离”“名实之间的距离跟着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等信息可知,D项“注释歪曲原意的程度随社会变迁速率的增加而增加”无误;A项,注释是对长老权力下的教条或命令的表面上的认可;B项,注释的目的是力求原有的权力形式适应社会变动;C顶,注释的发生会让口是心非的虚伪表现无可避免且成为必需。】

22.(3分)

曹操用汉献帝之名以行“令诸侯”之实,是因为汉献帝这一类似长老权力的传统势力不能掌控当时急剧动荡的社会现实,但是当时的社会还需要维护这一权力的形式,即维持皇帝之“名”,所以改变其“实”,以应对社会变革,从而导致汉献帝之“名”与曹操行权之“实”趋向分离。

【评分建议:结合文意分析曹操挟汉献帝以令诸侯这一现象的“名”“实”及其关系,2分;语言表达简明、准确、连贯,1分;意思对即可。】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3.(1)A(2分)

【解析:“香”自“花”来,“香溢河谷”跟“百花争艳”之间有内在的关联;“秀美”和“维奇”分别对应北国和南国的景物特征,属于一般的常识。】

(2)(3分)

原句“四季如画”在“处处是景”之后,跟下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景色的语句衔接紧密,而“处处是景”则呼应上文描绘的山水景象,使段内结构严谨;改句将“处处是景”放在后面,跟上下文的衔接不如原句自然且紧密。

【评分建议:从跟上下文的关联性上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2分;将原句和改句进行对比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24.(10分)

(1)10分【答案示例】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浸润了他深厚情感的声音在我耳畔铿锵有力地震响。伴随着这富有感染力的朗诵,他的目光和神情时而流露出对卑鄙者的蔑视,时而倾注着对高尚者的崇敬;我的内心也随之澎湃着相应的情感……多么动人的朗诵啊!年级朗诵会已经过去好久了,我还能时时想起他在台上朗诵北岛《回答》那一幕。

【评分细则:从场景的典型性、朗诵的感染力、叙述的简洁性、细节的表现性及情感的真挚性等5个维度评分。】

(2)10分

【答案示例一】“端午初遇”是《边城》中值得品读的情节。在这一情节中,美丽清纯的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儿子——诨名“岳云”的傩送,当时翠翠并不认识傩送,并因误解其话语而骂了他,等翠翠知道自己骂的是傩送时,“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作者通过生动的环境描写、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以及细腻的心理描写,将这一情节描写得曲折动人,值得品读。

【答案示例二】“坟上花圈”是《呐喊》中《药》值得品读的情节。在这一情节中,作者借夏大妈和华大妈的视角描绘了夏瑜新坟上的花圈,通过对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描写和对萧瑟而死寂的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夏瑜这样的革命者不被民众理解的悲哀,用这坟上的一抹亮色表现革命带来的希望,给继续革命者以鼓舞。这一情节表现手法多样,内在意蕴丰富,值得品读。

【评分细则:从概述的简明性、论据的适切性、分析的逻辑性、语言的简明性及思想的深刻性等5个维度评分。】

(3)10分

【答案示例】一棵枝丫光秃的高大的玉兰树依然静静地守护着校园东侧的水池,水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冰,依稀可见冰下依然坚守着纯净的清水,水池边的小径旁,一棵棵枝叶依然苍翠的柏树,仿若坚贞不屈的战士,让这冬日的校园里依然展现着生命不衰的绿意……每每来到这里,都能让我的内心很快从浮躁归于宁静,让我得以专注思考自己遇到的难题,让我学会坚守生命的准则……

【评分细则:从画面的形象性、情感的真性、手法的恰切性、主题的鲜明性及语言的凝练性等5个维度评分。】

【评分建议】一类卷(8-10分),二类卷(5-7分),三类类(1-4分)。

25.(50分)

(1)【评分细则,从人物的鲜明性、事件的典型性、细节的表现性、环境的适切性及表达的得体性等5个维度评分。】

(2)【评分细则:从文章的针对性、观点的明晰性、分析的深刻性、论证的逻辑性及表达的得体性等5个维度评分。】

【评分建议】

一类卷(42-50分),二类卷(33-41分),三类卷(25-32分),四类卷(20分-0分)。

第二大题参考译文

一、参考译文

(一)《后赤壁法》(节选)参考译文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船漂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游览赤壁愉快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啊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只是笑,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二)《论语·为政》选文参考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而不担忧别的)。”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竟然只把做到这些当作孝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