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高考精品讲义集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写景、游记类讲义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2021北京顺义高三第二次统练语文

2021北京语文一模微写作汇编含解析例文

2021北京丰台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2016年五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16——2020年五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201l6——2020年五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微写作汇编

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年级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北京通州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1北京海淀高一(下)期中语文

2021北京西城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

2021北京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名著阅读《论语》、《红楼梦》相关知识与习题合集

高考《论语》理解阅读练习题汇编4

2021北京各区一模《论语》汇编(含解析延伸)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论语》阅读汇编(含解析)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论语》阅读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古诗阅读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微写作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北京东城高三二模语文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共18分)

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1】得,剖刑莫邪【2】已。然而不剥脱,不砥厉,则不可以断绳;剥脱之,砥厉之,则劙【3】盘盂、刎牛马忽然耳。彼国者,亦强国之剖刑已。然而不教诲,不调一,则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

礼乐则修,分义则明,举则时,爱利则形,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亲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谓道德之威。礼乐则不修,分义则不明,举错则不时,爱利则不形,然而其禁暴也察,诛不服也审,其刑罚重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非劫之以形势,非振之以诛杀,则无有其下,夫是之谓暴察之威。无爱人之心,无利人之事,而日为乱人之道,百姓讙敖【4】则从而执缚之,刑灼之,不和人心,如是,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夫是之谓狂妄之威。此三威者,不可不察也。道德之威成乎安强,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也。

子发【5】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曰:“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臣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既,楚发赏,子发辞曰:“发诫布令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不宜以众威受赏。”

荀子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古者明王举大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大功已立,则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是百事成而功名大也。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受赏之属,无僇【6】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案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 故曰:子发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

                                                                    (取材于《荀子·强国》)

注释:【1】火齐:火候。【2】莫邪:古代宝剑名。【3】劙:割。【4】讙敖:喧嚣。【5】子发:楚国令尹。【6】僇:羞辱。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范正           刑范:铸剑的模子      B.则时         错:错误

C.不可不察也     孰:仔细              D.受赏之属         耻:使……感到羞耻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剖刑莫邪已         发诫布令敌退    B.诛不服也审         楚发

C.则无有其下         是百事成        D.古者明主举大事     子发致命也恭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敌国不敢婴也   敌国不敢侵犯

B.礼乐则修       礼乐制度美好

C.非劫之以形势  (如果)不是用权势去威逼他们

D.为善者劝       做好事的受到劝阻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百姓都是需要礼义法度来磨砺的。

B.国家安危与国君治国理念形成的威势相关。

C.荀子认为子发不居功自傲是符合礼法的。

D.古代圣明君主依靠奖赏激励臣民建功立业。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

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

 

 

11.简要概述本文是如何论证礼义法度的重要性的。(4分)

 

 

 

 

 

6.B(3分)     7.C(3分)     8.D(3分)      9.C(3分)

10.参考答案:

这是古代君王的办法,是统一百姓的根本原则,是奖励良善、惩罚丑恶的表现

11. 答案要点:

首先作者把礼义法度比作磨刀石,以此强调它会让国家更加强大。然后作者通过三种威势的对比,强调遵循法度就会国泰民安,摒弃法度就会导致国家灭亡。最后通过分析子发拒绝奖赏的行为,说明子发的行为破坏了基本的法令制度,使有功之人受到影响。

文言文参考译文:

模子端正,铜锡质量好,冶炼技术高,火候得当,打开模子而莫邪宝剑铸成了。然而不去除它粗糙的表面,不磨光,就不能割断绳子;除去粗糙的表面,磨光它,那么削割盘盂、宰杀牛马就可一挥而就。那国家,如同刚打开模子的宝剑一样,也是强国的雏形。然而不实行教诲,不协调统一,那对内就不能防守,对外就不能战斗;实行教诲,协调统一,就会兵力强大、城防坚固,敌国就不敢来侵犯了。国家也需要磨砺,这就是礼义法度。所以人的命运取决于上天,国家的命运则取决于礼义。崇尚礼义、尊重贤能的君主就称王,重视法度、爱护人民的君主就称霸,喜欢利益、常搞欺诈的君主就危险,玩弄权术阴谋、倾轧陷害、阴暗险恶的君主就灭亡。

礼乐制度美好,名分等级分明,行为措施适宜,爱民利民有法,像这样,百姓就会像对待上帝一样尊重他,把他看得像天一样高,像亲近父母一样亲近他,像对待神明一样敬畏他,所以不用奖赏而人民就努力,不用刑罚而威势就遍行天下,这就叫做合乎道德的威势。礼乐制度不美好,名分等级不清楚,行为措施不适宜,爱民利民无法度,然而他禁止强暴很明察,诛杀不服从的人很审慎,刑罚严酷而有信,诛杀严厉而坚决,如果不是用权势去威逼他们,不是用诛杀去震慑他们,就无法统治他们,这就叫做暴戾严察的威势。没有爱人的心,不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每天干着扰乱人民的勾当,百姓有怨声就跟着逮捕起来,严刑拷打,不调和民心,像这样,人民就成群结队地逃散而背离君主,覆灭就会立刻到来。这就叫做狂妄放肆的威势。这三种威势,不能不仔细详察。合乎道德的威势导致国家安定强大,暴戾严察的威势导致国家危险衰弱,狂妄放肆的威势导致国家灭亡。

子发率军向西征讨蔡国,攻克了蔡,擒获了蔡侯,回来向楚王回复命令说:“蔡侯把整个国家奉献给了楚国,我已委托几个大臣治理它了。”过后,楚王奖赏他,子发辞谢说:“发布诫令而敌人退却,这是君主的威势;进军攻打而敌人退却,这是将领的威势;众志成城、奋力拼杀而敌人退却,这是士兵的威势。我不能凭借士兵的威势而受赏。”

荀子批评他说:“子发回复命令也算恭敬了,他辞谢奖赏却很浅陋。崇尚贤人、任用能人,奖赏功臣,处罚罪人,并不是某一个人要这样做的,这是古代君王的办法,是统一百姓的根本原则,是奖励良善、惩罚丑恶的表现,治国必须遵从它,古今是一样的。古时圣明的君王举行大事,建立大功,大事已经完毕,大功已经建立,那么君主享受它的成果,群臣享受它的功劳,士大夫加官进爵,官吏提高级别,士兵增加军饷。所以行善的得到勉励,为恶的得到制止,上下一条心,三军同努力,因此事事成功而功业显赫。现在子发独独不这样,违反先王的治国法则,扰乱了楚国的法律,打击了有功之臣,使受赏的人感到羞耻,即使没有羞辱亲族也使后代受到压抑,还独自认为个人清廉,这难道不是大错特错吗?所以说:子发回复命令也算恭敬了,他辞谢奖赏却很浅陋。”

 

 

 

 

2021北京西高三二模语文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与徐贻孙书

【清】方苞

苞白:去年五月中,得吾兄手书,欲作书相报,违隔久远,所怀蕴积,措笔不知从。日延月滞,以至于今。

苞尝叹近世人为交,虽号以道义性命相信者,察其隐私,亦止借为名声形势。其确然以道相刻砥,见有利,止之勿趋,见有害,勉之勿避,谅其人之必从而后无悔心者,无有也。念朋好中,独吾子能行此于苞,独苞可行此于吾子耳。

苞与吾子性各僻隘,才用不宜于时,苟逐众人汲汲取名致官,幸获之,适足以来时患。私计所得为而不争于众者,独发愤于古人立言之道,以庶几后世之传。然所争愈大,则其成愈难。自有载籍以来,志节功业光显耿著之人,累累相望,而文章之传愈久而彰者,数十百年中往往而绝也。岂其为之者之不众欤?亦所积者薄而精气不足以自存也

苞近者自悔向所学,皆登枝而其本,背源而涉其流。欲抱经穷山,以求古圣贤人之意,而日为事物凌杂困。吾兄居远州部,夙少人事,宜聚古圣贤人之书,沉潜翻覆,穷探力索以輛其径途,然后行之不息,以待其久而至焉。人生少壮而老,事境参差百出,其得从容无为、委身于问学者,常无几时,失而不为,则终不可复。且聪明智虑,当其时浚而导之,时过而昏,不能复为我用,虽欲不与世愚无知人混混以没世,岂可得哉!

又凡骨肉天属,古圣人、贤人不可奈何,竭吾心而正其道可也;而悲忧穷蹙以苦其生,则君子亦无取焉。忆在京师,吾子为我叙述平生遭遇,腕欷獻,若无所乐其生。时时如此,恐致疾病他患,意绪日以隳敝,且将不能复发愤于《诗》《书》以自强。吾子勉之!

苞以朝夕不能自赡,仍将北游托所知者,旬日间必发,恐吾兄不晓,故留此以报。贱贫屯塞,各竭蹶以谋其身,非以事故,适然合,不能特赁舟车以相存。一朝解手,终不知继见之期,惟各淬厉,毋自同于众人,其义乃不相负。苞白。

(有删节)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作书相报比:先前

B.念朋好中顾:关心

C.皆登枝而其本捐:舍弃

D.苞以朝夕不能自赡:供给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措笔不知而日为事物凌杂

B.虽号以道义性命相信者会合

C.幸获之古圣人、贤人不可奈何

D.则其成愈难数十百年中往往而绝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谅其人之必从而后无悔心

相信对方一定听从自己的意见而且此后也不后悔

B.亦所积者薄而精气不足以自存也

也不过是积累浅薄因而文气不足不能够长存罢了

C.欲抱经穷山

想到深山中读书

D.且聪明智虑,当其时浚而导之

况且就算是那些聪明有智慧的人,也应该时时刻刻指导他

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3分)

不能特赁舟车以相存

 

 

10.文章三到五段写到了作者对朋友的劝勉,请具体说明这些劝勉的内容是如何逐层展开的。(6分)

 

 

 

6.(3分)B      7.(3分)C        8.(3分)D

9.(3分)    参考答案:不能特地租赁车船前去探望对方【评分参考】“特赁”2分,“存”1分。

10.(6分)答案示例:首先鼓励朋友立志于创作文章以留传后世。接着写创作文章的关键是自身积累深厚,因此勉励朋友要深入学习圣贤之书。最后写如何才能好好读书:要珍惜少壮时光;不要因生活中的不如意而意志消沉,从而影响发愤读书。

【评分参考】每点2分,没有体现层次性的扣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方苞告白于足下:去年五月中,收到您的手书,先前就想写信回复您,分别太久,心中有很多话要说,提笔却不知如何下笔。一天天一月月地拖延,直到今天。

我曾经感叹近年来人们的交往,虽然号称用道义性命相互承诺,但如果察其私心,也不过利用对方获取声名势力罢了。那些真正以道义来相互鼓励,朋友遇到(有违道义的)可图之利,阻止他、让他不要追求,朋友遇到(有利于追求道义却)不利于自身之事,则鼓励他不要逃避,相信对方一定听从自己的意见而且此后也不后悔的朋友,世间少有。但想想我的朋友中,只有您能这样对待我,也只有我可以这样对待您。

我和您的个性都比较少见,才能也都不适合这个时代,如果要和其他人一样急切地获取名望和官位,即使侥幸得到了,恰恰是以后的祸患。我认为我们能够做到且不用与人相争的,唯有致力于古人所说的立言之道(著书立说),这样也许可以传之后世。但所要争取的目标越大,越是难以成功。自有典籍以来,(所记载的)凭志向、节操和功业闻名于世的人,一个接着一个,但凭文章流传越久越有声名的,每过几十上百年往往就断绝了。难道是致力于写文章的人不多吗?只不过是积累浅薄因而文气不足不能够长存罢了。

我近来后悔以前所学,都是舍本逐末。想到深山中读书,来探求古代圣贤的意旨,但每天为生活琐事所困扰。您居住在僻远的地方,向来少有烦心的人事,应该汇集古代圣贤的著作,深入钻研反复阅读,努力探索以找到理解的途径,然后坚持不懈,终能到达目标。人生从少壮到衰老,各种人事相互纠缠层出不穷,能够从容不迫用来致力于学习的时间非常少。大好时光被错过,就不可能重来。况且聪明智慧,要适时发掘、引导,时机错过就会变得昏乱,不能再为我所用,即使不想和世上愚昧无知的人一样浑浑噩噩地死去,又怎能实现呢?

再有,人的身体属于上天,(非人力可为,难免遭遇困苦,)即使是古代的圣人、贤人也无可奈何,只要用心尽力追求正道就可以(忽略这些困苦)了。(为这些困苦)悲伤忧虑而让自己痛苦,君子们不会这么做。想起在京城时,您对我倾诉平生的遭遇,扼腕叹息,好像人生没有乐趣可言。经常这样,恐怕会生病或有其他的问题,精神日渐萎靡,就不能致力于钻研《诗》《书》来提高自己。您要振作啊!

 我因为不能养家糊口,仍要到北方去投靠朋友,十天左右一定会出发,担心您不知道此事,所以写这封信告诉您。我们俩生活艰难,都需要竭力谋求生计,如果不是因为有特别的事情,恰好相遇,则不可能特地租赁车船前去探望对方。一旦分手,就不知道何时再见,只能各自磨砺自己,不要让自己与众人一样,这样才可以不违背道义。方苞敬上。

 

 

 

 

 

 

 

 

 

 

 

 

 

2021北京朝阳高三二模语文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共20分)

王氏之先为常山真定人。公父武康公事太宗皇帝,秉节治戎,有劳有勤,报恤追崇。公少以父任为西头供奉官。至道二年,遣五将讨李继迁,公从武康公出铁门,先锋,杀敌甚众。军至乌白池,诸将失期,不得进,公告其父曰:“归师过险,争必乱。”乃以兵前守隘,号其军曰:“乱行者斩!”由是士卒无敢先后,虽武康公亦之按辔。追兵望其军整,不敢近。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子矣。”后以御前忠佐为军头巡检。邢洺男子张洪霸聚盗二州间,历年,吏不能捕。公以毡车载勇士为妇人服,盛饰诱之邯郸道中,贼党争前邀劫,遂皆就擒,由是知名。

  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因事以为言,乃罢公枢密。言者不已,即以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士皆为之惧,公举止言色如平时,惟不接宾客而已。既而,孔道辅卒,客有谓公曰:“此害公者也。”公愀然曰:“孔公以职言事,岂害我者?可惜朝廷亡一直臣。”由是言者终身以为愧,而士大夫服公有量。

  庆历二年,契丹聚兵幽、涿,遣使者有所求,自河以北皆警,乃拜公保静军节度使,知澶州。公治其军,无挠其私,亦不其过,居顷之,士皆可用。契丹使人其军,或劝公执而戮之,公曰:“吾军整而和,使觇者得吾实以归,是屈人兵以不战也。”明日,大阅于郊,公执桴鼓誓师,号令简明,进退坐作,肃然无声,乃下令曰:“备糗粮,听鼓声,视吾旗所乡!”契丹闻之震恐。会复议和,兵解,知陈州。

  自宝元、庆历之间,元昊叛河西,兵出久无功,士大夫争进计策,多所改作。公笑曰:“奈何纷纷?兵法不如是也。使士知畏爱,而怯者勇,勇者不骄。以吾可胜,因敌而胜之耳,岂多言哉!”其在枢密,亦尝自请临边,不许,凡大谋议,必以咨之。其在外,则遣中贵人诏问,其言多见施用。公于是时,屹然为中国钜人、名将,虽未尝躬矢石,攻坚摧敌,而恩信已足抚士卒,名声已足动四夷。

    公年七十有余,以疾薨于家。其遗言曰:“臣有俸禄,足以死事,不敢复累朝廷,愿无遣使者护丧,无厚赙赠。”天子恻然,哀其志,以黄金百两、白金三千两赐其家,固辞,不许。明年,有诏史臣刻其墓碑,谥曰武恭。

           (取材于欧阳修《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恭王公神道碑铭》)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亦不其过          贷:宽恕                            B.契丹使人其军      觇:参观

C.知陈州            徙:迁任                            D.足以死事          具:准备

7.下列对各句中“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文中句子

“为”字的几种解释

(甲)先锋

充当,担任。对,向。成为,变成。行为。替,给。因为。

(乙)虽武康公亦之按辔

(丙)而士大夫服公有量

A.(甲)      (乙)       (丙)      B.(甲)      (乙)       (丙) 

C.(甲)      (乙)       (丙)      D.(甲)      (乙)       (丙)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举止言色如平时,惟不接宾客而已

     武恭公的举动、语言、面色都像平常一样,只是不接待宾客罢了

B.明日,大阅于郊,公执桴鼓誓师

     第二天,在郊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武恭公拿着鼓槌击鼓誓师

C.备糗粮,听鼓声,视吾旗所乡

     准备干粮,听鼓声号令,看我挥舞旗子指挥大家返回故乡

D.愿无遣使者护丧,无厚赙赠

     希望朝廷不要派遣官使帮助举办丧仪,不要有丰厚的赏赐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康公侍上治军都颇有功劳,被怜恤推崇。武恭公因父亲的原因,担任了相关职务。

B.面对元昊的叛乱,朝廷军队久战无功,朝臣意见多被修改,武恭公却赞同这些意见。

C.作者认为武恭公是朝中的著名将领,恩信能抚慰士卒,声望可震动四方。

D.武恭公去世,皇帝十分悲伤,不仅重金厚慰其家人,还下诏为其刻墓碑。

10.将下面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其在枢密,亦尝自请临边,不许,凡大谋议,必以咨之。

 

 

11.欧阳修的碑志文借鉴了史家笔法,注重用简洁的语言记述人物事件及结果影响。文中用“由是士卒无敢先后”“由是知名”“由是言者终身以为愧”三句写出了武恭公言行的结果或影响。其中的“是”分别指代什么事件?根据文意,简要概述。(6分)

6.(3分)B

7.(3分)B

8.(3分)C

9.(3分)B

10.(2分)武恭公担任枢密使时,也曾经请求到边境作战,(皇帝)没有允许,凡是有重大的计划决议,一定会询问他。

11.(6分)评分标准:每点2分。

答案示例(意思对即可):

第一句的“是”指:武恭公在军队可能产生混乱时,果断派兵守住关隘,并以“乱行者斩”的军令震慑军队。

第二句的“是”指:武恭公用计引诱长期作乱、让朝廷束手无策的张洪霸,一举将其党羽抓获。

第三句的“是”指:武恭公面对孔道辅等人进言而使自己被贬,没有感到恐惧。孔道辅死后,有人对武恭公说他的坏话,武恭公却不赞同,还很伤心,认为孔氏是直谏之臣。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氏的祖先是常山真定人。武恭公的父亲武康公侍奉太宗皇帝,秉持操守治理军队,很辛苦很用心,(死后)被皇帝怜恤追封。武恭公年少的时候因为父亲任职的原因担任了西头供奉官。至道二年时,(朝廷)派遣五位将领讨伐李继迁,武恭公跟随武康公出兵铁门,担任先锋,杀敌很多。军队到达乌白池的时候,诸位将领耽误了行军的日期,不能继续前进,武恭公对他父亲说:“作战归来的军队经过险境,如果争抢必将产生混乱。”于是就率领军队在前方守住关隘,号令军队说:“胡乱行动的人要被斩首!”因此士兵们都不敢争先恐后胡乱行动,即使是武康公也因此号令扣紧马缰缓行。追兵远望到武恭公的军队很严整,(就)不敢接近了。武康公赞叹说:“王家后继有人了。”之后(武恭公)又在御前忠佐军中担任军头巡检。邢洺男子张洪霸在两州之间聚众为盗匪,历经一年,府吏都不能抓到他。武恭公用毛毡篷的车子载着穿上女子衣服的勇士们,(勇士们)打扮华丽地在去往邯郸的道路上引诱贼人,贼人争着上前去劫持,于是都被抓捕了,(武恭公)因此被大家知晓。

御史中丞孔道辅等人因为一些事情参奏(武恭公),(朝廷)于是就罢免了武恭公枢密使的职务。参奏的人络绎不绝,(朝廷)又任命武恭公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士人都替武恭公感到害怕,武恭公的举动、语言、面色(却)都像往常一样,只是不接待宾客罢了。不久,孔道辅死了,有门客对武恭公说:“这是害了您的人啊。”武恭公(却)伤心地说:“孔公遵守职责参奏事情,哪是害我呢?可惜朝廷失去了一位直谏之臣。”因此说这话的人终身都以(自己说这种话)感到愧疚,士大夫都佩服武恭公举止很有度量。

庆历二年,契丹在幽、涿两地聚集军队,派遣使者(向朝廷)提出要求,从黄河往北的地区都高度警戒,(朝廷)于是封武恭公为保静军节度使,管理澶州。武恭公治理军队,不扰乱士兵个人的事,也不饶恕他们的过错,过了一段时间,兵士就都(服从管理)可以任用了。契丹派人窥探武恭公的军队,(被发现了,)有人劝武恭公抓住窥探的人并且杀了他,武恭公说:“我军整肃和睦,让窥探的人了解我军的实际情况回去,这是不用作战就使敌人的军队屈服的办法。”第二天,在郊外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武恭公拿着鼓槌击鼓誓师,号令简单明了,(部队)进退坐起,整肃安静,(武恭公)就下令:“准备干粮,听鼓声号令,看我旗子指挥的方向!”契丹听说这些情况后非常震惊害怕。正好赶上两国再次议和,撤掉了军队,(武恭公)迁任陈州知州。

在宝元、庆历年间,元昊在河西叛乱,军队出动久战无功,士大夫们争相进计献策,(朝廷的作战方针)屡屡更改。武恭公笑着说:“为什么如此众说纷纭呢?兵法不是这样的。要让士兵知道敬畏爱戴,怯懦的人就会勇敢,勇敢的人就不骄纵。凭借(这些)我可以战胜敌人,根据敌人的具体情况而战胜他罢了,哪里用说那么多话!”武恭公担任枢密使时,也曾经自己请求到边境作战,(皇帝)没有允许,凡是有重大的计划决议,一定会询问他。武恭公在京外任职的时候,皇帝就会派遣朝中近臣去问询(他的意见),他的意见多被采纳实施。武恭公在当时,卓然超凡,是朝中的杰出士人和著名将领,虽然没有亲身拿着武器,攻城破敌,但是(他的)恩威和信义已经足够安抚士卒,声名威望已经足够震慑四方外夷。

武恭公活了七十多岁,因为疾病在家里去世了。他的遗言说:“我有俸禄,足够用来准备丧事,不敢再拖累朝廷,希望朝廷不要派遣官使帮助举办丧仪,不要有丰厚的赏赐。”皇帝很伤心,哀悯他的想法,(就)用黄金百两、白金三千两赏赐他的家人,(他的家人)坚决推辞,(皇帝)不允许。第二年,(皇帝)又下诏令让史臣雕刻他的墓碑,(给他)封谥号为武恭。

 

 

更多语文问题可添加作者微信询问

 


 

 

 

 

 

2021北京海淀高三二模语文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共20分)

武刚君,姓金氏,名辟疆,其先楚人也。七世祖镤居于越之耶溪,闻欧冶子者,通于天地阴阳五行变化之理,得铸人术,往见之。欧冶子视镤曰:“之质美矣,尝试吾术治之,当为国器。”乃留与居,汰去粗悍,萃其精英,旬锻月炼,磨而淬砺之,文彩艳发,其材气天下亡双。欧冶子抚之曰:“子所谓铁中铮铮者昔孔子尝铸颜渊矣今吾铸子合则成体散则成章变化不测其犹龙乎?”号曰龙渊子,以荐楚王。楚之所以霸诸侯者,龙渊子之力为多。

亲属散居四方,时时窃借其名以行;独武刚君辟疆者,起于楚、汉之间,挺挺有祖风烈

辟疆之为人,明锐劲正,遇事立断。其学长于天文、地理、阴阳、刑法、兵家战斗之术。性刚果,不喜人之为柔佞,见有祸乱奸宄,必欲削平之而后已;其志气凛如严霜秋水,毅然有不可犯之色。以故乱臣贼子奸邪见之,胆破股栗,不敢仰视。其与人交,惟有德者,阴卫助,久而无

秦始皇帝既灭六国,铸以为金人十二,弱天下之兵。武刚君遁逃山泽间,与一时布衣豪俊游,其耿耿自若也。项籍少年时,尝从君学不成,去,其叔父梁怒之。籍曰:“君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盖不知君者也。独高祖微时,雅与君,尝俱行丰西大泽中,有大蛇当,前行者还报,高祖被酒曰:“壮士何畏!”乃与俱前斩蛇,所谓白帝子者。复与项籍争天下,武刚君未尝不在左右。即帝位,第功君居第一,在萧何、曹参之右;封之峡中,号武刚君,赐丹书铁券。籍以锦绣,藏之金匮石室,使世世袭之。又取武库为君与秦人传国于汉者公玉玺待遇略等

至晋太康中,回禄氏作乱,劫武,焚荡武刚君之第,因以失国。而君之远族干将显世焉。干将者,与其妻莫耶氏,得神仙幻化之术,隐于豫章丰城,怀材抱德,气应于斗牛之间。

太史公曰:“古者五行物立,其官金姓,盖出于少昊氏。其族散居五方,而刚柔利钝,性亦不同。”武刚君之得姓,其北方之强者欤?卒能佐汉以兴,传国数百载,可谓盛矣!予来延平,感干将、莫耶氏之事,考诸传记,嘉武刚君之烈,采行事大略著于篇。

(取材于李纲《武刚君传》)

注释:欧冶子: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越国人,铸剑大师。宄(guǐ):坏人。 (yì):厌弃。少昊:黄帝的长子,东夷部落首领,号金天氏。

6.请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欧冶子视镤曰轻车      B.雅与君多愁

C.有大蛇当    独辟蹊      D.又取武库为君屡试不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往见之B.  尝试吾术治之

号曰龙渊子     弱天下之兵

C. 以荐楚王D.  不喜人之为柔佞

而君之远族干将显世焉      古五行物立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指代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质美矣子:七世祖镤

B.阴卫助之:有德的人

C.乃与俱前斩蛇君:白帝子

D.采行事大略著于篇其:武刚君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挺挺有祖风烈                     挺拔刚正,有先祖的品格风范

B.其耿耿自若也                     他虽心有芥蒂,但表面泰然自若

C.与秦人传国于汉者公玉玺待遇略等   与秦代到汉代的传国玉玺的待遇大致相同

D.武刚君之得姓,其北方之强者欤     武刚君姓氏的由来,大概与北方之地的强健有关吧

11. 本文借鉴史书为人物作传的方法给宝剑作传,请选取两个角度,并结合文章内容对此加以分析。(5分)

 

 

 

7.(3 分)C 8.(3 分)A 9.(3 分)C 10.(3 分)B

11.(5 分)参考答案:略。

【评分说明】从“名号、家世、经历、形象”等角度分析。一个角度,2 分;两个角度, 5分。每个角度中,“剑”与“人”的特点对应正确。

 

附录:文言文参考译文

武刚先生,姓金,名辟疆,他的先祖是楚地人。七世祖金镤,居住在越地的耶溪,听说

欧冶子精通天地阴阳五行变化的奥秘,有铸造人的方法,就去拜见他。欧冶子仔细观察金镤 后说道:“您本性美好,尝试用我的方法打造,一定能成为治国良才。”于是让金镤留下来和 自己居住,除去粗糙的地方,提炼精华的部分,经过反复锤炼,不断淬火磨砺,最终色泽明 亮、光彩照人,才气天下无双。欧冶子抚摸着它说:“您可称得上是铜铁之中最坚贞刚正的。

过去孔子曾将颜渊陶冶成才,现在我造就了您,聚合时庄严华美,离散时神采灵动,千变万 化让人难以预测,就像龙一样!”于是给他起号叫“龙渊子”,并举荐给楚王。楚王能够称霸 诸侯,多依赖龙渊子的力量。

龙渊子的亲属分散居住在各地,经常私自打着龙渊子的旗号行事;只有金武刚辟疆,在

楚、汉之地起家,挺拔刚正,有先祖龙渊子的遗风。

金辟疆为人,敏锐刚正,遇见事情当机立断。所学擅长于天文、地理、阴阳、刑法、兵

家战斗方法等。武刚君秉性刚毅果断,不喜欢伪善谄媚的人,遇见犯法作乱的人,一定要铲 平他们才停止;他的神态气质像冰霜秋水一样庄严,坚定不可被侵犯。因此,那些乱臣贼子 奸诈之人见到他,极其害怕,不敢抬头正视他。金辟疆与人交往,只要是有德行的人,都会 暗中保护、帮助他们,即使过了很久,也不懈怠。

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后,(用收缴来的兵器)铸造了十二个金人,来削弱天下兵器可能带 来的危害。武刚君逃到山野之中,与当时的平民或豪杰交往,正直坦荡像平时一样。项籍年 少的时候,曾经跟从武刚君学习,没有学成便离开了,他的叔父项梁为此很生气。项籍说“武 刚君(的本领)只能够抵挡一人,不值得学,应该跟能抵挡万人的人学习。”这是他不了解 武刚君啊。只有汉高祖在未显达时,一向与武刚君交好,曾与武刚君一起在丰西的大湖沼中 经过,有一条大蛇挡在路上,走在前面的人回来报信给高祖,高祖带着几分酒意说:“身为 壮士,有什么可惧怕的!”于是和武刚君一起上前斩杀大蛇,这条蛇就是传说中的白帝的儿 子。(后来)又与项籍争夺天下,武刚君都陪伴在身边。高祖即皇帝位后,评定功劳等次, 武刚君为第一名,功劳在萧何、曹参之上;把峡中作为武刚君的封地,并赐“武刚”的封号,

同时赐予他丹书铁券。在用锦绣装饰的功勋册上记录武刚君的功劳,并把功勋册收藏在国家 秘藏文书的重要地方,让他的后世代代承袭。又把武器库作为武刚君的府第,使他的待遇与 从秦传国到汉朝的玉玺的待遇大致相同。

到了晋太康时期,回禄氏兴兵作乱,掠夺了武器库,焚毁了武刚君的府第,于是晋国灭 亡。而武刚君的远方族人干将开始在世上显露。干将,和他的妻子莫邪氏,具有神仙变化的 本领,隐居在江西丰城这个地方,他们既有才能又有德行,气势可达天上的牛斗星之间。

太史公说:“古代五行使万物各具特点,以金为姓氏的人,应该是出自于少昊这个部族。少昊族散居在各地,他们或刚强或阴柔,或锋利或迟钝,性情不同。”武刚君姓氏的由来, 大概与他所居住的北方之地的强健有关吧!最终能辅佐汉朝兴起,并传国至数百年,真可算 得上兴盛啊!我来到延平这个地方,有感于干将、莫邪的事迹,并考察了相关记载,赞美武 刚君的刚直,选取其行为的主要方面写成了这篇传记。

 

 

 

 

 

 

 

 

 

 

2021北京丰台高三二模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共18分)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也。少孤,母将避难江东。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十四,留吴与孙权共读书。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金曹从事。权为车骑将军,都京,召综还,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军国密事。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吴将晋宗叛归魏,魏以宗为蕲春太守,去江数百里,数为寇害。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生虏得宗,加建武中郎将。

黄武八年夏,黄龙见夏口,于是权称尊号,因瑞改元。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所向,命综作赋。

蜀闻权阼,遣使重申前好。综盟文,文义甚美,语在《权传》。

权下都建业,详、综并为侍中,进封乡侯,兼左右领军。时魏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颇见猜疑,综伪为质作降文三条……此文既流行,而质已入为侍中矣。

二年,青州人隐蕃归吴,上书曰:“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止有曰,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达。于邑三叹,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权即召入。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综时侍坐,权问何如,综对曰:“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祢衡,才皆不及。”权又问可何官?综对曰:“未可以治民,且试以都辇小职。”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與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后蕃谋叛,事伏诛,普见责自杀。据禁止,历时解。拜综偏将军。辽东之事,辅吴将军张昭以谏权言辞切至,权亦大怒,其和协彼此,使之无隙,综有力焉。

性嗜酒,酒后欢呼极意,或推引杯觞,搏击左右。权爱其才,弗之责也。

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权患之,使朝臣下议。综议以为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行之一人,后必绝。遂用综言,由是奔丧乃断。

赤乌六年卒。

(取材于陈寿《三国志》)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与是仪、徐详俱军国密事      典:掌管     B. 蜀闻权                    践:登临

C. 权又问可何官              堪:可以     D. 事伏诛.                    觉:败露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以综金曹从事                综盟文

B. 所向                      后必绝

C. 综伪为质作降文三条          历时

D. 主者同之降人                才皆不及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黄龙见夏口,于是权称尊号

   从黄龙能够看到夏口,在这个时候孙权被人们称尊号

B. 赖蒙天灵,得自全致

   幸亏受天灵保佑,自己才能够安然到来

C. 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

   谨此前来拜求,呈递奏章,请求能蒙您引见

D. 且试以都辇小职

   姑且试着在京都安置一个小职务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胡综在父亲去世后,跟从母亲避难江东,在孙策府中陪同孙权读书,受到孙权的重视

B. 胡综以文才见称,亦有武略,在现有兵员不多时,能征集士兵,后又与贺齐生擒叛将

C. 胡综在吴定都建业后,因假托吴质之名而写的三篇投降书广为流传后,被授予侍中。

D. 胡综能够客观评价他人的才能,能制定并严格执行律令,不足是性嗜酒,且酒后打人

10.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

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达

 

11. 陈寿评价胡综“文采才用,各见信任”,结合全文,概述胡综的“文采”和“才用”。(4分)

 

6. (3分) C [堪,胜任]

7. (3分)D而,连词,表转折,可是。[A动词,担任;动词,拟写。B代词,它的;代词,此。C副词,就;副词,才。]

8. (3分) A [黄龙出现在夏口,因此孙权称帝]

9. (3分) C [胡综被授予侍中与写投降书无关]

10.致使我精微言词中表达的深奥政见,不能向皇上表达出来。

[评分标准]共2分。“使”1分,“微言”1分。

11. (4分)答案要点

文采方面:胡综写的外交文书文采斐然;伪作降文广为流传。

才用方面:

胡综有军事才干。在孙权尚未做皇帝时就被授予掌管军政密务的要职;征集士兵;生擒叛将。

胡综有为政之才。胡综是孙权朝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的主要撰写者;协调了群臣关系;制定律令,为孙权消除了执行中的痼疾。

胡综有识人之才。看穿了隐蕃的才疏学浅。

[评分标准]共4分。“文采” 1分,“才用”3分;“才用”答出任意两点即给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胡综传

胡综字伟则,是汝南郡固始县人。他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到江东避难。孙策做会稽太守的时候,胡综十四岁,被留在苏州陪同孙权一起读书。孙策死后,孙权任讨虏将军,安排胡综担任金曹从事。孙权任车骑将军,在镇江建都,召令胡综返回,担任文书工作,与是仪、徐详共同掌管军政机密事务。刘备进驻白帝城,孙权因现有的兵员缺乏,派胡综统计所属各县人口,征到六千人。吴将晋宗反叛归降魏国,魏国任晋宗为蕲春太守,距长江几百里地,屡次侵犯吴国。孙权派遣胡综与贺齐轻装偷袭,活捉了晋宗,加封为建武中郎将。

黄武八年夏天,黄龙出现在夏口,因此孙权称帝,顺着祥瑞之兆更换了年号。又树起黄龙大帅旗,经常立在军营中心,各军营军队进退,都看帅旗移动的方向,并指令胡综作赋。

蜀国听说孙权称帝,派遣使者重申原先建立的友好关系。胡综拟写盟文,辞义十分优美,内容记载在《孙权传》中。

孙权东迁定都于建业,徐详、胡综同时任职侍中,进封为乡候,兼任左右领军。当时魏国的投降者中有人说魏国的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很受猜疑,胡综就冒充吴质作了三条叛降的文告……这篇文告流传开来以后,可吴质已经入朝担任侍中了。

黄龙二年,青州人隐蕃投奔吴国,呈上书文说:“我听说商纣王暴虐,微子早早地出走;汉高祖宽仁明智,陈平率先投奔。我二十二岁,放弃自己的领地,来投奔有道之君,幸亏受天地神灵保佑,自己才能够安然到来。我来到这里已有一段日子了,可是主管投奔的官员将我等同于投降的人,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区别,致使我精微言词中表达的深奥政见,不能向皇上表达出来。呜呼叹息,哪里是个尽头!谨此前来拜求,呈递奏章,请求承蒙引见。”孙权就召他入宫。隐蕃致谢并回答孙权提出的问题,趁势陈述政见,很有文采风度。胡综当时陪从,孙权问他有何看法,胡综答道:“隐蕃所呈书文,夸饰的言辞类似东方朔,乖巧敏捷善于诡辩类似祢衡,才质却赶不上这两个人。”孙权又问可以胜任什么官,胡综回答说:“不能让他治理民众,姑且试着在京都安置一个小职务。孙权根据隐蕃畅谈刑狱,任用他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赞隐蕃具备辅佐帝王的才干,郝普尤其与他亲善,常常怨叹隐蕃受了委屈。此后隐蕃图谋反叛,事情败露被处死,郝普受责问而自杀。朱据被拘禁,过了一段时日才被释放。孙权任命胡综为偏将军。为了辽东的事,辅吴将军张昭因为劝谏孙权时言辞激越,孙权也发怒了,调和君臣关系,使得二人没存嫌隙,胡综是出了一番力的。

胡综生性喜好饮酒,酒后欢呼纵情,有时举杯碰盏,扑打身边的人。孙权爱惜他的才干,并不责怪他。

总之,自从孙权统领国政以来,各种文告诏令,与邻国交往的书文,大都是胡综所拟定的。当初因为内外事务繁多,特地订下法则,各县长吏遭遇丧事,一律不准离开职守,然而屡次有违纪的人。孙权对此很担忧,让朝臣商议对策。胡综提议,认为应当定出法律条文,宣告违者处死,只要按规章实施一次,此后必定可以杜绝。孙权就采纳了胡综的提议,从此违禁奔丧的人就没有了。

赤乌六年去世。

《论语》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士’?”孔子道:“自己行为保持羞耻之心,出使外国,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可以叫做‘士’了。” 子贡道:“请问次一等的。” 孔子道:“宗族称赞他孝顺父母,乡里称赞他恭敬尊长。”子贡又道:“请问再次一等的。” 孔子道:“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定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而只管自己贯彻言行的小人呀!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道:“现在的执政诸公怎么样?”孔子道:“咳!这班器识狭小的人算得什么?

子路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士’?”孔子道:“互相批评,和睦共处,可以叫做‘士’了。朋友之间,互相批评;兄弟之间,和睦共处。”

 

2021北京昌平高三二模语文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共18分)

管仲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桓、文【1】。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其短,不足信也。吾观史鳅【2】,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取材于苏洵《管仲论》   

注释:【1】五伯:春秋时的五位霸主;文:晋文公。【2】史鳅:春秋时卫国大夫。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桓公         相:辅佐

B.可以桓公之手足耶    絷:束缚

C.仲能悉而去之耶      数:多次

D.且各其短          疏:列出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顾其用之    夫天下未尝无贤

B.徒有仲焉耳    举曹参自代

C.可以弹冠相庆矣    盖有有臣无君者矣

D.仲以为将死言      天下岂少三子徒哉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

功业的完成,不是完成在成功之日

B.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管仲生病的时候,桓公询问丞相的人选

C.尚有老成人焉

尚且有阅历多办事稳重的人在

D.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所以一定要反复向贤者学习,然后才死去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桓公死于内乱之后,他的五个儿子为了王位而争斗不休。

B.桓公后来重用了“三子”,因为他们能满足桓公的各种欲望。

C.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是由于诸侯国的国君不贤明。

D.作者认为推荐贤者对保证国家长期安定强盛有着重要的作用。

10.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11.文中第二段写到“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意思是“齐国的祸乱,我不说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说是由于管仲”。请结合第二、三段简要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6.(3分)C(:列举)

7.(3分)A 代词,……的人(B. 介词,因为;连词,来。C.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 助词,的;代词,这)    

8.(3分)D 

9.(3分)C

10.(2分)趁着齐桓公的询问,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

【评分标准】“因”“自代”各1分。意思对即可。

11.(4分)管仲病重时,没有推荐贤能的人,只说竖刁等三人不能重用;齐桓公是个好声色的人,管仲没能从根本上杜绝齐桓公声色误国的行为(管仲没有考虑到问题的根本:奸猾小人数量众多,只有贤相在位,才能杜绝小人乱政)。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021北京通州高三二模语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共18分)

古之治天下,所谓不賞而民劝者,非谓绝而不賞之也。賞一善而百善进也,何哉?自京师至于郡县,郡县至于乡党,其间有德行节义可称者取而旌之,爵于朝廷,死表其门闾,如此风俗莫不勉励也。汉唐之间,虽不及于三代,而以号为治者,此道素行也。且今之天下,何异乎古之天下,然而风俗未厚于古者,得非此道之废欤?

故文正公范希文之于於陵【1】也,岂特徳行节义而已矣!夫公家世姑苏,幼儿孤弱,无父所怙,而后随其母氏来居兹上,留而不出,遂为邑人。及其长也,卓有所立,乡人奇之。尝庐于长白【2】,日自讽诵,虽刻苦不暇,每患其寡友。一日,超然遐举,四走方外,求老师巨儒,以成就其业。不数岁间,大通六籍,声名倾动当世。祥符中,会明天子诏天下举贤者能者,公素擅乡闾之誉,为卿大夫之所宾兴,一上而中。寻补职任,骤历台谏,丕功硕惠,加乎生民,鲠议谠言,许于当国。天下之人,无贤不肖,不谋而同辞曰:“范公如登辅相,太平可期。”及乎领边郡,握兵权,谈笑樽俎之间,折冲方面之难,威声远布。坐镇犷俗,以致疆场尘清,投烽释警,虏不敢犯边,盗不敢入寇。天子倚之如金汤,视之如腹心,何患乎西戎,何忧乎北狄!

时以海内既安,邦国无事,乃贰枢府,参预机务。天下之人欢然相语:“范公用矣,但翘首跋足以俟太平尔。”公自是负上重责,以谓其功不可亟成也,必待驯致。故其所为,志在远大。移风易俗,釐革颓弊。下辑臣仪,上裨衮职。欲行之以久,而效于后也。《易》称:“渐以正邦”。公实用之矣,惜乎其不能终之而薨。

公没之后,邑里无传焉。噫!古之人有徳行节义,取而旌之,犹能以厉其风俗,况有功于天下者乎?治平中,泽出宰是邑,访公之迹,得公之实,爰饬梓人构堂宇,命绘工图仪形。使夫十室之民,朝夕耳倾而目属,自非嵬琐之类,得无声激?如是何患风俗不及古也?故:“不赏而民劝。”谓此矣。愚之所以建公祠者,非止为乎公也,为民也。

(取材于宋代韩泽《淄州长山县范文正公祠堂记》)

注释:【1】於陵:即长山县。【2】长白:山名,位于长山县境内。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谓不赏而民者              劝:说服

B.无父所                      怙:依靠

C.以谓其功不可成也          亟:很快

D.公之后                   没:去世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及于三代               刻苦不暇

B.卓有立                   为卿大夫之宾兴

C.许当国                   况有功天下者乎

D.取旌之                   朝夕耳倾目属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死表其门闾                 死后表彰他们的家族

B.公素擅乡间之誉             范公一向拥有乡里的美誉

C.乃擢贰枢府                 于是就被提拔为枢密副使

D.爰梓人构堂宇               于是让木匠画出房屋图纸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公杯酒谈笑之间就震慑敌军,使之不敢犯边,显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B.文章引用《易经》的语句,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事业未完成的痛惜之情。

C.范仲淹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朝堂为良相,堪称第一流人物。

D.范仲淹一生留下许多可被传颂的事迹,但他死后一度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

然而风俗未厚于古者,得非此道之废欤

 

 

11.第四段中,作者说“愚之所以建公祠者,非止为乎公也,为民也。”这句话交代了长山县设立范公祠堂的目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设立祠堂的目的加以概括。(4分)

 

 

 

 

 

 

 

 

6.(3分)A[劝,勤勉、努力之意。]

7.(3分)A[A项两句中的“虽”都是连词,“虽然”。B项第一句中的“所”是助词,使动词名词化;第二句中的“所”是介词,与“为”共同表被动。C项第一句中的“于”为介词,表被动;第二句中的“于”是介词,“对于”。D项第一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第二句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

8.(3分)D [应译为:于是命令木匠修筑屋宇。]

9.(3分)B[是为了佐证范仲淹的谋划是“欲行之以久,而冀效于后也。”]

10.(2分)然而风俗不如古代淳厚,难道不是这样的做法废止的缘故吗?

11.(4分)参考答案:

表彰范仲淹出众的德行节义和对天下的功劳;以此勉励长山县百姓向范仲淹学习,砥砺风俗,改善教化。

[共4分。意思对即可。]

 

 

 

 

 

 

 

 

 

2021北京房山高三二模语文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共18分)

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贞观中,举明经,调左屯卫仓曹参军。时苏定方为大将军,谓曰:“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乃尽畀以术

  调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温傅反,单于管二十四州叛应之,众数十万。都护萧嗣业讨贼不,死败系踵。诏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之,总三十余万。旗帜亘千里,行俭咸节制之。

先是,嗣业馈粮,数虏钞,军馁死。行俭曰:“以谋制敌可也。”因诈为粮车三百乘,车伏壮士五辈,赍【1】齑陌刀、劲弩,以羸兵挽进,又伏精兵踵其后。虏果掠车,羸兵走险。贼驱就水草,解鞍牧马。取粮车中,而壮士突出,伏兵至,杀获几尽。自是粮车无敢近者。

贼拒黑山,数战皆败,行俭纵兵,前后杀虏不胜计。伪可汗泥熟匐其下所杀,持首来降。又擒大首领奉职而还,余党走狼山。行俭既还,阿史那伏念伪可汗,复与温傅合。明年,行俭还总诸军,屯代州陉口,纵反间,说伏念,令与温傅相贰。伏念惧,密送款,且请缚傅自效。行俭秘不布,密以闻。后数日,烟尘涨天而南,斥候【2】惶骇,行俭曰:“此伏念执温傅来降,非他也。且受降如受敌。”乃敕严备,遣单使往劳。既而果然。于是,突厥余党悉平。

  行俭工草隶,帝尝以绢素诏写《文选》,览,秘爱其法,赉【3】物良厚。所撰《选谱》、《草字杂体》数万言。又为营阵、部伍、料胜负、别器能等四十六诀。行俭通阴阳、历术,每战,豫道胜日。善知人,在吏部时,见苏味道、王剧,谓曰:“二君后皆掌铨衡。”李敬玄盛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才,引示行俭,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浮躁衒【4】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默,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所引偏裨,若程务挺、张虔勖、崔智睟、王方翼、党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类为世名将,傔奏【5】至刺史将军者数十人。

尝赐马及珍鞍,令史私驰马,马鞍坏,惧逃。行俭招还之,不加罪。初,平都支、遮匐,获瑰宝不赀【6】,蕃酋将士愿观焉,行俭因宴,遍出坐者。有玛瑙盘广二尺,文彩粲然,军吏趋跌盘,碎,惶怖,叩头流血。行俭笑曰:“尔非故也,何至是?”色不少吝。帝赐都支资产皿金三千余物,橐驼马牛称是,行俭分给亲故洎麾下,数日辄尽。

(取材于《新唐书·列传三十三》,有删改)

注释:【1】赍:jī,携带,拿着。【2】斥候:侦察兵。【3】赉:lài,赏赐。【4】衒:xuàn,炫耀,自夸。【5】傔奏:傔,qiàn,傔从;奏,别奏。侍从,助手。【6】赀:zī,计算,估量。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都护萧嗣业讨贼不克    克:战胜      B.取粮车中            方:正在

C.马鞍坏              蹶:跌倒      D.遍出坐者        示:示意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数虏钞              伪可汗泥熟匐其下所杀

B.阿史那伏念伪可汗    李敬玄盛王勃……之才

C.屯代州陉口          览,秘爱其法

D.虽有才,浮躁衒露    惧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尽畀以术     就把战略战术全部传授给他

B.余党走狼山     裴行俭剩余的部队离开了狼山

C.遣单使往劳     派遣一名使者前去慰劳

D.类为世名将     大都成为了当世著名将领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行俭深得苏定方的赏识,苏定方认为裴行俭有才能,可以把自己的用兵之术传给他。

B.裴行俭精于谋略,吸取都护萧嗣业军粮被敌人劫夺的教训,用计谋给贼兵以沉重打击。

C.裴行俭通晓阴阳、历术,所以能预先得知伪可汗阿史那伏念捆系阿史德温傅前来投降。

D.裴行俭慷慨大方,不吝惜财物,能把皇帝赏赐给他的各种财物分给亲戚、朋友及部下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分)

尔非故也,何至是?

 

11.著名史学家朱轼评价裴行俭说:“行俭才兼文武,有人伦之鉴,其器量亦不可及。”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6.(3分)D(应解释为:给……看。)

7.(3分)A(A项,介词,表被动。B项,动词,号称、自称;动词,称颂、赞许。C项,助词,的;代词,它。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

8.(3分)B(应翻译为:突厥的残余部队逃往狼山。

9.(3分)C(“裴行俭通晓阴阳、历术”与“能预先得知伪可汗阿史那伏念捆系阿史德温傅前来投降”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从原文“伏念惧,密送款,且请缚傅自效”可知,裴行俭“预先得知伪可汗阿史那伏念捆系阿史德温傅前来投降”是阿史那伏念事先以“密送款”的方式告知他的。)

10.【参考答案】你不是故意的,怎么吓成这个样子

【评阅建议】2分。译出句子的整体大意,得1分;“故”和“”翻译准确,各得0.5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1.【答案要点及赋分建议】裴行俭有文才,他工草隶,能为文,通阴阳、历术;(1分)有武略,他精通兵法韬略,带兵作战能用诱敌计、反间计等出奇制胜;(1分)有人伦之鉴,他善于鉴别人才,所提拔的程务挺等大都成为了当世著名将领;(1分)有器量,他为人宽厚,不追究损坏其珍贵物品的令史、军吏。(1分)

【评阅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裴行俭,字守约,(是)绛州闻喜县人。太宗贞观中叶,参加明经科考试中选,调迁为左屯卫仓曹参军。当时苏定方担任大将军,(对裴行俭)说道:“我用兵(的谋略战术),世上没有可传授的人,现在你很有才能(可得我的传授)。”就把战略战术全部传授给他。

高宗调露元年(679年),突厥的阿史德温傅背叛唐朝,匈奴的单于管辖的二十四个州造反响应他,有几十万人众。都护萧嗣业征讨叛军没有战胜,死伤失败接连发生。高宗诏令裴行俭担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讨伐(叛军),总共统率三十多万人马。军旗连绵上千里,全由裴行俭指挥。

在这以前,萧嗣业运送军粮,多次被敌人抢走,士卒饥饿而死。裴行俭说:“可以用计谋制服敌人。”于是准备了三百乘假粮车,每乘车里埋伏五名骁勇的士卒,带着涂抹着姜末的长刀、强劲的弓弩,用瘦弱的士卒拉车前进,还派精兵秘密地紧跟在他们后边。敌人果然来抢粮车,(拉车的)瘦弱士卒(假装)逃脱险境。敌人用马把车迅速拉到有水草的地方,解下马鞍,让马吃草。正要从车里拿粮食,骁勇的士卒猝然冲出,(后边的)伏兵(也)赶到了,几乎(将敌人)杀死或俘虏光了。从这以后,没有哪股敌人敢接近粮车。

敌军在黑山抵御,连打几仗都失败了,裴行俭让将士们尽情厮杀,前后杀死的敌人(多得)无法统计。突厥未经唐朝封赐的可汗泥熟匐被他的部下杀死,部下提着他的首级前来投降。(裴行俭)又活捉了他们的大首领奉职班师回朝,突厥的残余部队逃往狼山。裴行俭回朝以后,阿史那伏念非法地自称可汗,又同阿史德温傅会合。第二年,裴行俭重新统率各路军队,驻扎在代州的陉口,派遣间谍大搞离间活动,劝说阿史那伏念,使他跟阿史德温傅互相猜疑。阿史那伏念害怕了,秘密送来降书,并请求让他亲自捆来阿史德温傅表示诚意。裴行俭保守秘密没有公开,而呈递密封奏表报告了朝廷。几天之后,烟尘冲天向南滚来,哨兵们惊恐,裴行俭说:“这是阿史那伏念押送阿史德温傅来投降,没有别的情况。不过接受投降如同接受战斗。”于是命令严加防备,派遣一名使者前去慰劳。事情果然是这样。到这时,突厥残部全被消灭。

裴行俭善长草书隶书,高宗曾经给他白绢命令他书写《昭明文选》,观赏之后,珍爱他的法度,赏赐丰厚。他撰写《选谱》、《草字杂体》好几万字。还就安营列阵、军队编制预料胜负、识别人才等问题编写了四十六条经验诀窍。裴行俭通晓天文、历法,每次打仗,都能预知有利的时日。他善于识别人,在吏部任职时,看到苏味道、王剧,(对他们)说道:“您二位日后会主管选拔人才的工作。”李敬玄大力赞扬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才学,推荐给裴行俭,裴行俭说:“做官的人要达到远大的志向、职位、前途,就要把度量见识放在首位,把文学技艺放在其次。像王勃等人,虽然富有文才,但轻浮急躁,爱卖弄夸耀,哪里是享有爵位俸禄的人呢?杨炯比较稳重谨慎,可以当到县令,其余的人都不会善终。”他推荐的偏将、裨将,例如程务挺、张虔勖崔智睟、王方翼、党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大都成为了当世著名将领,由侍从升为刺史、将军的有几十人。

(皇帝)曾赏赐给他骏马和珍贵的马鞍,令史私自骑马奔驰,马跌倒摔坏了马鞍,吓得逃跑了。裴行俭叫他回来,没有追究他。当初,平定阿史那都支、李遮匐时,缴获的珍宝(多得)不可计算,各部落的首领将士想要看看,裴行俭借机设宴,全部拿出来让他们观赏。有一个直径两尺的大玛瑙盘,错杂艳丽的色彩闪烁光亮,军中小吏脚步太快跌了一跤,盘子被摔碎了,惶恐惊怕,跪在地上头叩出了血。裴行俭笑着说:“你不是故意的,怎么吓成这个样子?”没有一丝舍不得的颜色。高宗皇帝赏赐给他从阿史那都支那儿缴获的财物金银器皿三千多件,骆驼马牛数字相同,裴行俭分送给亲戚朋友及部下,几天时间就送光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