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高三5月高考科目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优秀学生范文
2018年高考试题浙江卷及答案

2020年浙江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高考精品讲义集

高考议论文形式扣题之开头结尾猪肚点睛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高考《论语》理解阅读练习题汇编4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名著阅读《论语》汇编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0浙江高一下学期古诗阅读汇编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汇编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病句汇编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默写汇编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作文题目汇编


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2020-2021学年稽阳联谊学校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兰合作组织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浙江高一下学期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9-2020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默写汇编

2019-2020年浙江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名著阅读汇编

2021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专练(浙江版)

2021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1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2021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1届浙江省高三调研模拟卷语文试题

浙江宁波镇海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021届浙江省诸暨市高三5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2021届浙江省温州市5月普通高中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三4月“山水联盟”联考语文试题

2021浙江各市二模《论语》汇编

浙江省9十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浙江各市二模古文阅读汇编


2021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高三5月高考科目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如夜郎自大的脾气,奴隶制度的残余,懒惰自私的恶习,yǐng)营狗苟的丑态,畸形病态的审美观念,以及qìng)竹难书的诸般病症,皆以早去为宜。

B.我原来以为,只要认真地琢磨,我可以把中年的时光zuó)磨成一块晶莹)透的玉,只要我肯努力,生活就可以变得极为光洁、纯净、没有丝毫的瑕疵。

C.在中年,青涩的生命之果变得如此丰满,喧闹的青春冲撞chén)淀成了yōng)荣华贵,连繁重的社会责任也有可能融解为日常的生活情态。

D.但最先来到人间的春意,总是被雄)大地的严冬所拒绝、所稀释、所泯灭。正因为这样,每逢这春之将至的日子,人们会格外地xīng)奋、敏感和好奇。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克服部分考生去苦趋乐、不希望在大学苦读的问题,“强基计划”的培养改革就能切实落地,既可为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培养生力军,也能助推社会形成更加完善的成才观。

B.从“生产锈带”到“生态绣带”,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绿进沙退”,中国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C.“人脸识别第一案”让杭州成为全国首个明确禁止物业强制人脸识别的城市。期待本案的“尺寸之功”,能够发挥影响性诉讼的示范意义,进而推动个案正义转向制度正义。

D.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城市的名片,也是留给未来的印记。中国建筑史上有很多经典,也不乏兼收并蓄的成功案例,成为一份给地球的礼物。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照理说,父亲的人生与乐曲不太相融。[甲]他少年失怙,青年离乱,中年丧妻,老年寡居,岁月里写满苦难。可他偏不,年轻时代能默记整个戏曲脚本,老年重组武岙“鼓吹”,沉浸其中,不亦乐乎。[乙]是秉性中的乐天?还是现世苦难,需要乡音俚曲的中和?也许二者都有。父亲不但乐观,而且生性忠厚。他不止一次跟我讲起六十年前的一桩“蠢事”。那是抗战胶着阶段,浙东一带粮食紧缺。村里头几个头脑活络的年轻人,便想着收稻谷运到沈家门贩卖。兵荒马乱,以小舟涉重洋,前途未卜,这些头脑活络的主事者有种种理由推脱此事。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父亲,而且他们都相信,不管这船谷粜了多少钱,父亲是不会多拿一分钱的,只有父亲才会答应此事。[丙]果不其然,父亲答应上船,同去的还有一个牛台人,带着一支“老套筒”(这种枪不是打猎的猎枪,我猜大概是最早的“汉阳造”)。船到了舟山金塘岛附近,远远有飘着太阳旗的小艇过来,几个日本兵上了小船检查,查出那根“老套筒”,便不由分说。连人带船拖往舟山本岛。就这样,父亲和牛台人被日本人扣压了一段时间。

3.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止B.推脱C.果不其然D.扣压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B.C.

 

 

三、语言表达

5.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新冠疫苗免费接种工作,来自广东深圳的一条标语“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脱颖而出,还上了热搜。

(1)请分析这条标语能上热搜的原因。

(2)请你拟一条接种疫苗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字数不超过20字。

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东北地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黑土本是最肥沃的土壤,用老百姓的话说,“插根筷子也发芽”。黑土堪称“耕地中的大熊猫”,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数百年时间。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地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长期忽视水土保持措施等,造成了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当前黑土地面临“量减质退”局面,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近年来,对东北黑土地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202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4亿亩,占东北地区适宜区城耕地总面积的70%。这是耕地保护迈出的关键一步,不过,这依然不够。保护耕地不只是农艺措施,不只是鼓励提倡,还要有刚性约束,还要有法律手段,防止和惩处乱占、滥用、破坏耕地行为。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世界弱势人群的粮食状况逐步恶化。随着经济危机扩大,这一趋势可能加剧。更为重要的是,全球农业供给萎缩可能将成为2021年的潜在风险,并在中短期内导致多个战略性问题。

历史经验表明,农业与粮食是维系和平的要素。当其在某一空间、某一时期、某实体内部出现缺失时,就会加剧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和人类遭遇的困境。

在过去50年里,全球人口翻了一番。从1990年至2010年的二十年间,中等收入人口急剧增加强化了洲际间的相互依赖,同时自由社会希望全年都可获取一切农产品。因此出现了食物体系的全球化。在保留90%产量于国内的基础上,食物开始国际化。一些产品(异国风味水果、糖、大豆、咖啡、可可、油、香料等)的全球化市场之路甚至极为明显——因为出产区较少,而全球都要消费它们。

地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不同导致全球各地农业生产和消费趋势是碎片化呈现的。尽管总是要强调这一点,但2020年的局势总体上充满矛盾。

得益于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全球收成良好,农业供给较为强劲。极端气候导致的灾难较少、基础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和国际价格相对稳定。但是自2020年夏季以来,市场趋于紧张而基础产品的通胀变得显著,尤其体现在糖、油和谷物产品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在2020年4月到2021年3月间增长27%,创下自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价格上扬,一些农业国为保护本地市场而威胁出口禁运的幽灵在飘荡,很多购买者的想法是加速竞赛,从而保证产品供应或进口账单不会变得难以承受。

在生产链的另一端则是受新冠疫情多重危机波及的消费者。首先,全球九分之一的民众正遭受饥荒,亟须人道主义援助。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人指出,饥荒每天杀死的人比新冠病毒还多,而消除这种悲剧的最佳“疫苗”就是食物。这种普遍的现实在欧洲也是存在的。疫情导致的食品缺乏人数在增加。2021年初以来,约有210万法国人接受食品援助。

同2020年相反,在未来可能出现新的疫情变化的情况下,全球农产品和食品体系的主要平衡是否能得以支撑很难下结论。无论农业还是卫生领城,危机的形态从未一致。但我们可以。由此更明确地区分什么是多余的,以及什么是超越时代的、我们所有人每天都要面对的利害关系。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农业领城放下武器。一些国家(中国、俄罗斯、美国)甚至将农业置于内部韧性和外部影响的轴心位置。新冠疫情也唤醒了一些此前低估农业价值的国家。在当下有关欧洲在战略自主和主权方面的讨论中,粮食安全是优先事项之一。对于影响5亿欧洲消费者的欧洲共同农业政策,新冠疫情是否将增强该政策的重要性?

目前的卫生和社会经济景象似乎不太明朗。粮食安全脆弱性将在未来数月或数年间加剧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全球有半数人口依然需要将其过半收入用于食品。在全球层面,能做到吃东西只看质量不看价格的人是非常稀少的。未来如何保障所有人对高质量食品的获取是一个大问题。在农业领域本身也存在同样问题:优化生产、维护生态系统,有助于长期提供健康的粮食。在修复地球的同时如何持续生产?这涉及众多领域,而新冠疫情将之严重复杂化了。

(摘自塞巴斯蒂安•阿比斯《全球粮食安全风暴即将到来》)

7.下列对材料中“全球农业供给”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业与粮食的缺失和地缘政治有密切的联系。

B.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粮食体系全球化的出现。

C.2020年夏以来基础农产品的通胀加剧了农产品出口保护。

D.新冠疫情导致更多的法国人亟须人道主义援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使得世界弱势人群的粮食状况逐步恶化并加剧,全球农业供给萎缩可能在中短期内导致多个战略性问题。

B.食物国际化使得一些农产品的全球化市场之路甚至极为明显,因为洲际间的相互依赖,农产品出产区较少,而全球都要消费。

C.全球有半数人口需要将其过半收入用于食品,优化生产,提供并珍惜健康可持续的粮食,是农业领域本身存在的问题。

D.2020年的全球各地农业生产局势总体来说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农业供给较为强劲,而另一方面,一些农业国又威胁出口禁运。

9.文中对新冠疫情下全球农业供给进行了怎样的前瞻性思考?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之旅

林清玄

在李维的大学毕业典礼上,一名神秘的老妇人送给李维一只金表,并对他说:“我在等着你。”便自人群中消失,经过多方查访,李维找到该老妇的住处,老妇却已在他毕业典礼当晚逝世。

八年后(一九七九年),李维成为剧作家,有一天他前往一座老式的旅馆度假,在大厅里,他看到一张摄于一九一二年的女明星肖像。李维查询之下,才知道这位六十年前如花似玉的美女,竟然是八年前送他金表的神秘老妇人。

为了实践八年前“我在等着你”的誓约,李维用自我的意志催眠,终于回到一九一二年与年轻时代的珍西摩儿发生一段缠绵徘恻的爱情。超越了六十年的时空,爱情随着时空的转换散发出震慑人的光芒。

结局是,李维无意间从衣袋中掏出一枚一九七九年的银币,时光即刻向前飞驰六十年,风流云散,一场以真爱来超越时空的悲剧终于落幕。

这一段故事是电影《似曾相识》的本事,情节单纯动人,但是其中却有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是“爱情”与“时间”的问题,故事一开始几乎是肯定“真爱”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让观众产生了期待;结局却是,真爱终于敌不过时间的流逝,留下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剧。“爱情是可以突破时间而不朽的吗?”这是千古以来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大疑问,可是在历史中却没有留下确切的解答。我们每个人顺手拈来,几乎都可以找到超越时空之流的爱情故事,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与林黛玉,小仲马笔下的亚芒与玛格丽特,沈三白笔下的芸娘,歌德笔下的夏绿蒂,甚至民间传说里的白娘娘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说是熙熙攘攘,俯拾即是。

问题是,这些从古破空而来的不朽情爱,几乎展现了两种面目,一种是悲剧的面目,是迷人的,也是悲凄的;一种是想象的面目,是空幻的,也是绝俗的。人世间的爱情是不是这样?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们假设人间有“美满”与“破碎”两种情爱,显然,美满的爱情往往在时空的洗涤下消失无形,而能一代一代留传下来动人热泪的情爱则常常是悲剧收场。这真应了中国一句古老的名言“恩爱夫妻不久长”。

留传后世的爱情故事都是瞬间闪现,瞬间又熄灭了,惟其如此,他们才能“化百年悲笑于一瞬”,让我们觉得那一瞬是珍贵的,是永恒的。事实上,“一瞬”是否真等于“永恒”呢?千古以来多少缱绻的爱侣,而今安在哉?那些永世不移的情爱,是不是文学家和艺术家用来诓骗向往爱情的世人呢?

夏夜里风檐展书读,读到清朝诗人贺双卿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对于情爱有如此的注脚:

紫陌春情,漫额裹春纱,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春日步步春生。记那年春好,向春莺说破春情。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

怜春痛春春几?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赠与春依,递将春你,是依是你春灵。算春头春尾,也难算春梦春醒。甚春魔,做一场春梦,春误双卿!

这一阕充满了春天的词,读起来竟是娥眉婉转,千肠百结。贺双卿用春天做了两个层次的象征,第一个层次是用春天来象征爱情的瑰丽与爱情的不可把捉。第二个层次是象征爱情的时序,纵使记得那年春好,一转眼便已化成春冰,消失无踪。

每个人在情爱初起时都像孟郊的诗一样,希望“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到终结之际则是“还卿一钵无情泪”,“他年重检石榴裙”(苏曼殊)。种种空间的变迁和时间的考验都使我深自惕记,如果说情爱是一朵花,试问哪里有永不凋谢的花朵?如果情爱是绚丽的彩虹,人世哪有永不褪色的虹彩?如果情爱是一首歌,世界上哪有永远唱着的一首歌?

在渺远的时间过往里,“情爱”竟仿佛一条河,从我们自己的身上流过,从我们的周遭流过,有时候我们觉得已经双手将它握实,稍一疏忽,它已纵身入海,无迹可循。这是每一个人都有过的凄怆经验,即使我们能旋乾转坤,让时光倒流,重返到河流的起点,它还是要向前奔泻,不可始终。对于人世的情爱我几乎是悲观的,这种悲观乃是和“时间”永久流变的素质抗衡而得来。由于时时存着悲观的底子,使我在冲击里能保持平静的心灵——既然“情爱”和“时间”不能并存,我们有两个方法可以对付:一是乐天安命,不以爱喜,不为情悲。二是就在当时当刻努力把握,不计未来。

“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只要保有当处的会心,保有在山的心情,回到六十年前,或者只是在时序推演中往前行去,又有什么区别呢?“时间之旅”只是人类痴心的一个幻梦吧!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九日

[注]①弘一法师赠会泉法师联语,刻在厦门会泉墓地。

10.分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

11.文中引用清朝诗人贺双卿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有何作用?

12.梳理行文思路并从结构上作简要评析。

13.联系全文,赏析文末划线句。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狱中与诸甥侄书

[南朝•宋]范晔①

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然平生行已任怀,犹应可寻。至于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

吾少懶学问,晚成人。年三十许政始有尚耳。自尔以来,转为心化,推老将至者,亦当未已也。往往有微解,言乃不能自尽。为性不寻注书,心气恶,小苦思便愤闷,口机又不调利,以此无谈功。至于所通解处,皆自得之于胸怀耳。文章转进,但才少思难,所以每于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

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累。政可类工巧图绩②,竟无得也。常谓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词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耳。此中情性旨趣,千条百品,屈曲有成理,自谓颇识其数。尝人言,多不能赏,意或异故也。

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年少中谢庄③最有其分,手笔差易,文不拘韵故也。吾思乃无定,特能济难适轻重。所稟之分,犹当未尽,但多公家之言,少于事外远致④,以此为,亦由无意于文名故也。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

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详观古今著述及评论,殆少可意者。班氏⑤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后赞⑥于理近无所得,唯志可推耳。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约其词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虽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奇变不穷,同含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此书行,故应有赏音者。纪传例为举其大略耳,诸细意甚多。自古体大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所以称情狂言耳。

吾于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异邪!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虽少许处,而旨态无极。亦尝授人,士庶中未有一豪似者。此永不传矣!

吾书虽小小有意,笔势不快。余竟不成就。每愧此名。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宋书》)

[注]①范睁:《后汉书》作者。②工巧图馈:工巧,技艺精妙的工匠;图绩,绘制彩色花纹的图像。③谢庄:宋骈文家。④事外远致:指除“公家之言”以外的纯文学文字。⑤班氏:指班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汉书》。⑥赞:作史者对人物、事件的评论。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往有微解        微解:不同的见解

B.口机又不调利      口机:口才

C.吾思乃无定      方:标准

D.以此为          恨:遗憾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言              击破沛公军

B.汝等皆当以罪人弃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C.自古体大思精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亦尝授人           洎牧谗诛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范晔在狱中写给甥侄的一封信,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因为是书信,故全文侃侃而谈,平易近人,读起来真切感人。

B.在信中,范晔说自己三十岁左右才开始树立志向,是一个晚熟的人。他天性不喜欢钻研书本,口才木讷,因此无法凭借口舌言语获取功名利禄。

C.范晔认为班固按自己的想法著史,其赞文于义理近乎无所取,只有志值得推崇;而自己所著的《后汉书》在内容的广博宏富上都超过了班固。

D.本文关于文学特点、宫商声律以及文笔之分的论述,虽然比较简略,语焉未详,却有自己的创见,在文学批评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累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章转进,但才少思难,所以每于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称者。

(2)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意复未果。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放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19.同是夜坐,周诗从“堂”而至“门外”,通过_______,来叙写夜深人静的环境气氛。张诗中“气清”先于“霜落”,从______的角度,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观察、描绘得细腻与准确。

20.结合诗句,比较两首诗在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上的异同。

 

 

八、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子日:“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论语•述而》

21.“悱”解释为_______,“抑”解释为_______

22.孔子一方面说要“诲人不倦”,而当学生“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时候,他却说“不复也”,这两者之间是否有矛盾?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九、句子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不亦重乎?_________不亦远乎?(《论语》)

(2)睢园绿竹,_______;邺水朱华,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淇则有岸,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诗经》)

(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十、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就喜欢每次拆开盲盒时那种不确定性,新鲜,刺激,我乐在其中。”

“肯定是商家设计好的,我买了好几个了,一个心仪的都没有,吓,都是骗人的,小孩子才会再去上当呢!”

“我是要把盲盒里的产品完整地搜集起来的,虽然有点费钱,我可以省吃俭用呀!”

“大家都在玩盲盒,不玩显得落伍。”

对待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观,就以上材料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蝇营狗苟”的“蝇”应为“yíng”。

B.“琢磨”的“琢”应为“zhuó”,指雕刻玉器。

C.“雍荣华贵”的“荣”应为“容”,“雍容”形容仪态温文大方。

故选D

2.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克服”和“问题”搭配不当,将“克服”改为“解决”。

B.“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绿进沙退’”语序不当,先“绿进沙退”,然后“人沙和谐”。

D.前句主语为“中国建筑史上”,“成为一份给地球的礼物”主语残缺,应在此句前加“经典建筑”。

故选C

 

3.D

4.B

5.(1)①化用大家熟知的歌曲的歌词,自带BGM,易读易记;
②使用反复的手法,多个“苗”字连用,强化了注射新冠疫苗的重要性:
③年轻化,接地气,更容易被网友接受。

(2)示例:接种新冠疫苗,共筑健康长城/新冠是健康的大敌,疫苗是预防的武器。

6.①针对黑土资源面临的“量减质退”局面,②我国已出台政策加大保护力度,③但更需法律手段进行刚性约束。

 

 

7.B

8.D

9.①全球农产品和粮食体系的主要平衡能否维持。②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农业领域放下武器。③粮食安全脆弱性将在未来数月或数年间加剧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B.“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粮食体系全球化的出现”错误。根据原文“从1990年至2010年的二十年间,中等收入人口急剧增加强化了洲际间的相互依赖,同时自由社会希望全年都可获取一切农产品。因此出现了食物体系的全球化”可见,粮食体系全球化的出现原因是“中等收入人口急剧增加强化了洲际间的相互依赖,同时自由社会希望全年都可获取一切农产品”,而不是人口增长。

 

10.①文白交杂,富有韵味;②引用、用典相结合,增添了文采;③多个问句连用,引发读者思考。

11.①使行文节奏舒缓,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可读性;②内容上,借诗歌来注解情爱,新颖而生动;③结构上由情爱的美好易逝,进一步引出文章主旨。

12.①先写电影《似曾相识》的故事梗概,再从文学传说、现实生活说明情爱无法超越时间,最后提出要乐天安命或把握当下。②把故事放在前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中间详写观点,最后提出解决办法点到即止,丰简有致;层层推进,每一步水到渠成,行文晓畅。

13.①点题、照应开头,回答文章开头“爱情是可以突破时间而不朽的吗?”的问题,使结构完满:②爱情是动人心魄的,但情爱在时间面前往往以悲剧结束;③揭示文章主旨,劝告人们要乐天安命,把握当时。

 

14.A

15.B

16.C

17.常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虽时有能者/大较多不免此累。

18.(1)(后来)文章有所转变进步,只是才气缺乏,思维钝涩,所以每每挥毫写作,那些写成的文章,几乎没有一篇完全令人满意的。

(2)(我)又想凭借某些历史事实在文章里发表议论,来匡正一代的得失,这一设想又未能成为现实。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往往有微解,意思是“常常有些精微深刻的见解”。微解:精妙的理解。

故选A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对/介词,给、为;

B.均为第一人称代词,我;

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

D.介词,把/介词,因为。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范晔认为“自己所著的《后汉书》在内容的广博宏富上都超过了班固”错,原文第五段说“博赡不可及之”。

故选C

17.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我常以作一个文士为耻。一般的文章常患只求形似而缺少内涵的毛病,或情感急切专注于文采藻饰,或辞不达意而影响主题的表达,或过份注重音律而妨碍了文意。虽时有擅长于作文的人,但大多数都不免这些毛病。

“作文士”是“耻”的内容,意思完整,应在“作文士”后断开;“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这几个句子分别从“文”“情”“义”“韵”的角度评论一般的文章的毛病,应各自断开;“者”一般用于上句末尾表停顿,后面断开。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但,只是;殆,几乎;全称,完全令人满意。

2)题得分点有:因,凭借;正,匡正;果,实现,成为现实。

参考译文:

我因为疏狂放肆而终遭杀身之祸,这还有甚么可说的呢,你们也都将把我视为罪人而鄙弃我。但我一生的行状自己心里清楚,还是可以追忆回顾的。至于能不能这样,尤其是头脑中所想到的,你们或许不一定全部知晓。

我小时候学习并不怎么勤奋,成熟得亦比较晚,一直到了三十岁左右才开始树立志向。从那以后,转而中心感化,自己估计就是到老,也不会停止这一行动的。常常有些精微深刻的见解,难以用言语表达完整。我天性不喜欢探求专注于书本,脑子也不灵,稍微费些精力便头昏脑胀,而又缺少能言善辩的口才,因为这一点无法凭借口舌言语获取功名利禄。至于所获得的一些见解,一般都出于内心对事物的领悟。(后来)文章写得有所转变进步,但才气缺乏,思维钝涩,所以每每挥毫写作,写成的却几乎没有一篇能完全令人满意。

我常以作一个文士为耻。一般的文章常患只求形似而缺少内涵的毛病,或情感急切专注于文采藻饰,或辞不达意而影响主题的表达,或过份注重音律而妨碍了文意。虽时有擅长于作文的人,但大多数都不免这些毛病,正好比技艺精妙的工匠绘制彩色花纹的图像,(貌似好看),最终无法得其神。我常以为,文章主要是用来表达情志的,因此应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若以意为主,文章的主旨必然会显现于读者面前;做到了以文传意,那么,其文词就不会流于俗套。然后才能达到内容完美,声调铿锵。这当中各人的情性旨趣,虽然各种各样,名目繁多,但在这不同中有着一定的规律法度。我自己认为很懂得其中的方法奥妙,也曾经跟人谈起,但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赏识,我以为这或许是各人看法不同的缘故罢。

我能识辨宫商五音,也能区分清音浊音,这些都是取法自然。看自古至今许多文人,却往往不完全明白这一点;即使懂得一些,也不一定从根本上理解。我说这些话都是有事实依据的,并非空谈。比如年少一辈中的谢庄最有天分,写出来的文章却并不如此,这是因为没有注意文不拘韵的缘故。而我的看法是拘韵与否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能够表达出难以言传的情事,符合语音的顿挫抑扬、高低变化就可以了。但我所具有的天分,却仍未能完全达到这一点,因为我自己写的大多是用于公事的实用文,很少有超出这一范围以.外的文字,常常以此为一大遗憾,也是由于无意去追求文名的缘故。以上所说与史书并不相关,只是常常觉得这事不能释于心罢了。

我既完成了《后汉书》的编纂,便因此而掌握了其中的端绪。我仔细通观古往今来的有关著作及其评论文字,几乎很少有使人赞同的。班固最负盛名,他任情断代为史,没有先例,无法进行比较、辩析,但《汉书》后面的赞在义理上近乎无所取,只有十志值得推崇赞扬。我所著的《后汉书》,内容的广博宏富不一定比得上他;但史料的处理和评判,我不一定比之有愧。我所著的各种传论,都含有精深的意蕴,因为带有评判裁定的性质,所以就写得简明扼要了。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篇序论,更是笔势纵横自如,实在是天下少有的奇妙文章。其中那些切中时弊的文字,往往不逊色于贾谊的《过秦论》。所以我曾经将《后汉书》与《汉书》作过比较,结果不仅是不感到惭愧而已。我曾想把诸志全部作成,凡是《汉书》中有的都要撰写得更完美详细。虽然史实不一定面面俱到,但要使人看后有十分详尽的印象;(我)又想凭借某些历史事实在文章里发表议论,来匡正一代的得失,这一设想又未能成为现实。《后汉书》里的赞文,应当说特别体现了我的见解与思想,几乎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文字变幻无穷,同是议论文字却内容各不相同,以至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来称许它。这书刊行以后,一定会获得知音赞赏的。《后汉书》的序例仅仅是举其大概,还有一些细小具体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自古以来,规模宏大,思虑精密,没有哪一家能做到这样的。因为怕世人贵古贱今,不一定能了解详细,所以就恣意狂言,自夸自吹了一通。

我对于音乐,鉴赏审别能力比不上自家弹奏的能力,而又以所精通的不是正声为憾事。,不过真正达到了音乐的最高境界,雅与不雅又有甚么区别呢!这当中的意趣,确非言语能表达完尽。那弦外之响,意外之音,真令人不知其从何而来。虽说非雅之音很少有值得称许的地方,但其中的意蕴神韵却并无穷尽。我也曾以此授人,可惜一般从学的士子和百姓中,竟无一个酷似神肖的。这一技法恐怕将永远失传了!

我的信虽然稍有深意,但行文毕竟不畅快。我到底没有成功。我常常感到痛恨羞愧。

 

19.    空间转换    时间推移    

20.相同点:都是通过环境烘托出夜坐之人的心境。

不同点:周诗虚实结合。实写夜深人静、灯下夜读的场景:虚写门外春雪已停,半峰残月,溪流成冰。通过室内氛围和室外夜景,烘托出一个勤奋好学的读书人形象,也透露了诗人安恬自得的心情。张诗运用拟人、象征的手法。秋霜凄紧,几叶梧桐仍在寒风中不甘凋零,铮铮有声,

 

21.    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    只是。    

22.不矛盾。“诲人不倦”的意思是教学生不厌倦,这是孔子的教学态度,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孔子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教育非常强调启发诱导的时机,如果学生没有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就不用再教他,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两者并不矛盾。

参考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是朝着圣与仁的方向去努力做而不厌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弟子学不到的。”

23.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气凌彭泽之樽    光照临川之笔    独夫之心    日益骄固    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江月年年望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