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嘉兴市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优秀学生范文
2018年高考试题浙江卷及答案

2020年浙江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高考精品讲义集

高考议论文形式扣题之开头结尾猪肚点睛

议论文的写作结构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高考《论语》理解阅读练习题汇编4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名著阅读《论语》汇编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0浙江高一下学期古诗阅读汇编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汇编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实用类、论述类文本、病句汇编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默写汇编

2020—2016浙江高考语文真题作文题目汇编


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2020-2021学年稽阳联谊学校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兰合作组织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浙江高一下学期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9-2020浙江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默写汇编

2019-2020年浙江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名著阅读汇编

2021年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专练(浙江版)

2021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1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2021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1届浙江省高三调研模拟卷语文试题

浙江宁波镇海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2021届浙江省诸暨市高三5月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2021届浙江省温州市5月普通高中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三4月“山水联盟”联考语文试题

2021浙江各市二模《论语》汇编

浙江省9十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浙江各市二模古文阅读汇编

2021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高三5月高考科目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普通高中强基联盟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统测语文试题

2021届浙江省义乌市高三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嘉兴市五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suǐ      cuò)折    )寄生        líng)然

B.tóng        )丝        gèn)古

C.líng)角    cuán)射    峭楞lèng        chōng)粮

D.xiān)腰        呱而泣(    )慢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极报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感谢。

B.辟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沧凉。

C.东君小说中作壁上观的徐三白、附庸风雅的唐老板父子,都不难找到广泛的生活原型。

D.杭州至黄山的高铁线经过众多游览圣地,是一条穿梭于山水画廊间的黄金旅游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

B.对国家而言,只有借助法律及法律文化,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才能保障物质生活的公平公正,进而保障物质文化的兴隆有序。

C.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我们不必为曾经犯过的错误而在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D.当初,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得多么坚固,曾几何时,还是禁不住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落了个一片狼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轻松自如地驾驭不同的地域文化,试图让作品放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有意义。他在自由的王国里畅游,像一个喜新厌旧的孩子。

B.冬日,“九眼贡莲”已进入双节前的黄金采摘期,数名采藕人正穿着防护衣在地里忙着采摘莲藕,将销往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D.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稀土采矿证最新名单,全国稀土采矿证数量由此前的113个削减到67个。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的考量为目的。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拥有时,倍加珍惜;失去时,就权当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验,权当是坎坷人生奋斗诺言的承付。拥有诚实,       ;拥有充实,        ;拥有踏实,           。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的拥有,不也是一种境界吗?

A.就舍弃了无聊 就舍弃了虚伪 就舍弃了浮躁

B.就含弃了浮躁 就含弃了虚伪 就舍弃了无聊

C.就舍弃了浮躁 就舍弃了无聊 就舍弃了虚伪

D.就舍弃了虚伪 就舍弃了无聊 就舍弃了浮躁

6.下列对诗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夸张)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拟人)

C.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对比)

D.五更醒梦香封屋,千里怀人月在峰。(对偶)

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通指二十岁刚刚成人加冠之时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古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C.朝菌不知晦朔        晦朔:晦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洗马:太子的属官,掌管图书

8.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拘于时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因此弟子不必不如老师,老师不必不如弟子贤能。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东家的狗在西家叫,客人经过厨房去吃饭。

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人沉溺于爱情,不可以解脱。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对他们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奇怪啊。

10.下列对《想北平》节选部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A.选文引入欧洲名城与北平进行比较,写出了故乡北平在作者心目中的好处。

B.“使我能摸着一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描绘出北平动中有静的特点,

C.背对城墙面向积水滩看小蝌蚪或嫩蜻蜓的描写,表现北平给“我”的安适感。

D.选文用自然朴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下列对《雨霖铃》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设伏笔。

B.“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和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催发急。

C.“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D.最后三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下,一气流贯。“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别愁。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也               隙:闲暇

B.而起               觉:睡觉

C.外与天             际:交会

D.心凝形             释:解除束缚

13.下列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施施B.攀援

C.自远D.

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感受到西山的“特立”,不知不觉与自然融为一体,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B.句式多变,整散结合,既有三字句连用,又有四字句铺排,使得文气跌宕酣畅。

C.首段写被贬后为排遣苦闷而寄情山水及游山之感,为下文写西山做铺垫。

D.第二段正面描写西山高低起伏,“岈然洼然”“尺寸千里”,令人心旷神怡。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1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兵而西                                     引:率领。

B.王翦言不用,因病                               谢:道歉,谢罪

C.老臣病悖乱                                     罢:通“疲”

D.李信果秦军                                     辱:使……受辱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翦言不用,谢病                               不如善遇之

B.寡人不用将军计                               以其无礼于晋

C.归老频阳                                     若亡郑而有益

D.荆数挑战秦不出 荆轲知事不就                  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信年轻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但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失败。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之际,王翦依然坚持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②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②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①终食:一顿饭的功夫。②造次:仓促匆忙。

20.第②则材料中所说“其道”即指第①则材料中的“________”字和第②则材料中的“________”字

21.根据两则材料,简单说明儒家对君子生活方面的要求。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现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国、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22.下列对“信息时代对年轻人的影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使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在逐渐消逝。

B.信息时代下,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使他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C.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所以这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而很可能是“脾气”。

D.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通过网络上的“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建立“三观”。

23.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B.经典阅读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C.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但一定是越早安装越好。

D.经典阅读作用于人的思维和情感模式,从而能让人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

 

 

五、句子默写

24.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3)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___。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25.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 ,有杀生以成仁。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______________

(3)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____________ ,则不复也。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啊!格斯拉先生!”我结结巴巴地说,“你要晓得,你的靴子实在太结实了!看,这双还很像样呢!”我把脚向他伸过去。他看了看这双靴子。

“是的,”他说,“人们好像不要结实靴子了。”

为了避开他的带责备的眼光和语调。我赶紧接着说:“你的店铺怎么啦?”他安静地回答说:“开销太大了,你要做靴子吗?”

虽然我只需要两双,我却向他定做了三双;我很快就离开了那里。我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以为他的心里把我看成对他存坏意的一分子:也许不一定跟他本人作对,而是跟他的靴子理想作对。

(节选自《品质》)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祥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一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

(节选自《祝福》)

26.甲乙选文主要运用对话描写,指出这一描写对刻画主人公的作用。

27.简析甲文“很快就离开”和乙文“匆匆的逃回”原因的异同。

 

 

七、材料作文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疫情,习近平表示,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得套作、抄袭。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的能力。

B.“胡同”的“同”应读“tòng”;

C.“棱角”的“棱”应读“léng”,“峭楞楞”的“楞”应读“léng”;

D.“老妪”的“妪”应读“”。

故选A。

2.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形的能力。

A.“报歉”的“报”应为“抱”。

B.“辟如”的“辟”应为“譬”,“沧凉”的“沧”应为“苍”。

D.“圣地”的“圣”应为“胜”。

故选C。

3.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望洋兴叹: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语境讲对收藏丰富的态度,使用正确。

B.进而:继续向前,更进一步。“保障物质生活的公平公正”“保障物质文化的兴隆有序使用”之间为递进关系,使用正确。

C.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选项中,“耿耿于怀”与“在心里一直”意思重复,使用错误。

D.曾几何时:指才过了没多少时间,即时间没过多久。“慈禧太后的陵寝”造完没多久就被军阀孙殿英的火药爆破,使用正确。

故选C。

4.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偷换主语,句子“将销往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主语应该为“这些莲藕将销往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C.语序不当,应该为“考古学家对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D.句式杂糅,应该为“这一决定完全是以保护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的考量为目的”或“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的考量”。

故选A。

5.D

【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根据上句的“拥有诚实”,可推知下一句应该是“舍弃……”,三句话结构一致,所以应该都是“拥有……,舍弃……”,根据内容可知,“诚实”和“虚伪”相对,“充实”和“无聊”相对,“踏实”和“浮躁”相对。

故选D

【点睛】

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6.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C.采用的是借代,“白发”代“老”,“黄鸡”代“光阴”。

故选C。

7.C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应为“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故选C

8.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不拘于时”,被动句,“于”表被动。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为”是判断动词。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见……于”表被动。

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为”表被动。

故选B

9.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A.“不必”的意思是“不一定”,“贤于弟子”的意思是“比弟子贤能”。整句话的意思是: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B.“东犬西吠”的意思是“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整句话的意思是: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

D.“惑”的意思是“糊涂”,整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故选C。

10.B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语段内容理解与分析。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使我能摸着一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突出北平的“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的特点。

1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别愁”错误,此句着色沉重,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全是写景,实际上全含的是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并非“轻淡”“若有似无”。

故选D

 

12.B

13.D

14.D

【分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

B.觉而起:睡醒了就起来。觉,醒来。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项表承接;

ABC三项表修饰。

故选D。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正面描写”错误,借助西山周围的山来凸显西山之高耸,应是侧面描写。

故选D。

参考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15.B

16.B

17.C

18.C

19.①秦始皇覆灭了韩、赵、魏(这就是三晋)三国,赶跑了燕王,同时多次打败楚国(荆是楚国)的军队。

②现在听说楚军每天向西进发,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 :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辞官。谢,辞官。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副词,于是;/介词,趁 。

B.均为连词“因为”。

C.介词,到;/介词,对。

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C.“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错误,王翦请田宅是为了让秦王不猜忌自己。

故选C。

1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李信攻平与”与“蒙恬攻寝”句式相同,“平与”是专有名词,应在“蒙恬”前断句,排除AD

“大破”的宾语是“李信军”,所以在“军”后断开,排除B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1)走,使……逃跑,赶跑;数,多次;破,打败。

(2)日,每天;西,向西进发;独……乎,难道……吗。

参考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事奉秦始皇。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进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对抗秦兵。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王翦让士兵们天天休息洗浴,供给上等饭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同食。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回来报告说:“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于是王翦说:“士兵可以派用了。”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国王。与此同时,王翦的儿子王贲,与李信攻陷平定了燕国和齐国各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兼并了所有的诸侯国,统一了天下,王将军和蒙将军的功劳最多,名声流传后世。

 

20.            

21.君子生活上要安贫乐道;君子追求富贵,应该遵循仁义的标准;君子要严格约束和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背离仁义,哪怕是一顿饭的功夫,哪怕是在仓促之间,哪怕是在颠沛之中

参考译文:

①吃着粗粮,喝着淡水,弯曲着手臂把它当作枕头,乐意也就在其中了。用不道义的手段取得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

②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22.B

23.A

【分析】

2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使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在逐渐消逝”错误,原文说的是“似乎在逐渐消失”。

C.强加因果,原文的表述是“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与“这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而很可能是‘脾气’”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D.“很多青年人通过网络上的……”错误,原文说的是“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认为……”,并不是事实。

故选B。

2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A.“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现的文化基础”,可见“经典”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不是“经典阅读”。

故选A。

24.亦以明死生之大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社稷、尊、酹、作、宴、晏。

25.无求生以害仁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害、共、隅。

 

26.(1)揭示主人公的现实困境。

(2)表现主人公的内心苦闷。

(3)刻画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7.同:“我”虽然理解并同情主人公,却无力改变现状,于是选择逃避。

异:甲文:“我”担心格斯拉会误会“我”像别人一样,也跟他的靴子理想作对。

乙文:“我”无法应对祥林嫂的追问,担心自己的回答会增添“末路的人”祥林嫂的苦恼,内心惶急不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