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高考8套试卷作文题解析及同题例文

2021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权威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2021高考语文全国乙卷真题

2021年各省高考真题作文题目汇总


1、全国甲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读

试题材料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成长受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浸润和滋养,青年的未来也必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的事实,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我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考生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的历史规律,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汇在一起,进而思考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完成新一代青年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肩负时代重任、续写时代新篇的历史使命。材料以第一人称复数的“我们”,将考生带入共同参与、共同记忆的同情共感的情境中,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极其自然地转化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使其能够有切身体验,有感可发、有感而发,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在写作能力考查中的有机融入。

【名师解读】

高校招生考试网:

全国甲卷的作文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材料本身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空间。

考生首先应从主题入手,思考“可为”与“有为”的关系。作为关系型话题,它们以相对概念的形式出现,考生首先应讲清“可为”与“有为”二者之间的关联。

结合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时代是“大有可为”的,而青年自当“有为”,据此,可以将话题延伸到“个人”和“时代”之间的关系,由此思考“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联。

更进一步,还可以思考“历史”与“现在”的关系。材料的主体内容先总述了在百年历程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血脉灵魂,之后分别列举节日、歌曲、作品、烈士、榜样等作为示例。这百年的文化是开创今日“可为”时局的原因,也是当今青年“有为”的底气,由此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

材料中有一句“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据此可谈环境对人的助推作用。一篇文章不必面面俱到,毕竟文章的容量有限,写作的时间有限。所以,最好能抓住一个点,集中发力。你觉得写哪一个观点,你的故事最能打动人,事例最有说服力,那你就选这一个观点。

材料主旨总结: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条件,汲取优秀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在“可为”的时代下争当一名“有为”青年。

【名师下水文】

文化如光耀大地

少年有为志青霄

源自:小雨点的梦想  作者:郑州七十四中 一米阳光

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展示了伟人少年的自信;一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道出了中华儿女的团结;一句“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展现了有志青年的爱国之情。我们的党,历经百年波澜征程,积淀百年革命文化,这积淀如光,福泽大地,助力我辈少年有为志青霄。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欲有为,当自信自强。

1925年毛泽东险遭缉拿。面对困境,毛泽东在橘子洲头写下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言,正是因为这样的自信,才让他一次次绝处逢生。现在,我们虽远离了战场的硝烟,却有看不到硝烟的经济贸易战,华为不仅没有被美国封杀,反而激起了华为嘶喊着向前的斗志。他们深知核心技术需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我们自信精神的千年传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欲有为,应团结一心。

2020年疫情来袭,武汉重灾,祖国各地志愿者应急而来,大街小巷自发唱响国歌——“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而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着这样的短诗:“当纳粹来抓共产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共产主义者;当他们囚禁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时候,我保持沉默......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能替我说话了。” 唯有团结,才能共御困境。今天,我们大国担当,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团结发展中国家共擘蓝图;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地球村,亦需要我们各国团结起来,共同应对世界难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欲有为,须爱国情深。

“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年轻择业时,只为填补国家肝胆外科研究空白,他毅然放弃成绩接近满分的小儿科,而是选择了仅考60多分的外科,且是冷偏弱的肝胆外科。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的国度,人民免于战争,我们日日安宁;我们有幸沐浴在这样的文化中,国家有难英雄辈出,肩负重任。未来,祖国在我们肩上,爱国,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空有一腔热血无以救国,它需要心怀祖国,站好我们的每一份岗,发出我们的每一份光。

历经百年征程,传承千秋文化,作为少年的我们,被文化之光庇佑着;作为少年的我们,当立青霄之志,带自信之光、团结之心、爱国之情翱翔蓝天、躬耕大地。

可为”之世,“有为”之时

源自:郇说里的郇老师

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七十载共和国征程浩浩荡荡。中国共产党发轫百年,势如巨龙,从不止息;青年后浪继往开来,灿若百卉,灼灼肆放!

青年后浪,在这“可为”之世,我们要创造自己的“有为”之时,让每一刻的奋发,成就自己最光辉的青春底色!

百年砥砺,百年磨难。仅仅一个世纪前,“整个华北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大江南北狼烟滚滚,炮声隆隆,华夏神州万马齐喑。青年周恩来高呼“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曾经深深敲击着每一个立志救亡的学子的心灵:国家积贫积弱,如何“可为”?民族前路渺茫,怎能“有为”?

从《义勇军进行曲》中不甘为奴的呐喊,到《红岩》中革命志士舍身忘我的作战;从李大钊、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求索,到焦裕禄、钱学森“蹲下去才能看到蚂蚁”的奉献……一个个熠熠闪光的名字,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事迹,成为了祖国披荆斩棘的奋进史中最美的注脚。鲁迅先生有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即使在最困难的年代,中国人也在“不可为”中做到了奋发“有为”!

时光荏苒,日月换天。奔腾发展的新时代,为我们创造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可为”之路。2018年,22岁的曹原被英国《自然》杂志评为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石墨烯驾驭者”横空出世!就在近日,北大“数学大神”韦东奕手提馒头矿泉水接受采访的视频走红网络,这位取得突破性成果的质朴学神,从来不为喧嚣所动,而是静水流深,默默“有为”。

众皆“可为”的时代,曹原抬头仰望,选择与智慧共舞;“韦神”低头耕耘,选择与知识相伴;青年抗疫者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选择与祖国民族共渡难关……所谓“有为”,便是将个体命运汇聚到时代的洪流当中;所谓“有为”,便如保尔柯察金影响一代又一代青年的那句名言: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青年后浪,从来不是时代大潮的过客与看客,我们是海底深深涌动的驱动力,我们奏响山海间最响亮的音符!

在“可为”之世,让我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有为”时刻!

 

2、全国乙卷(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读

扬雄以“弓矢的”设喻,形象生动,且颇具普遍意义和启示作用。其中“弓”是基础,“的”是目标,“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标则又需要其他要素共同起作用,而各要素所起的作用在不同人看来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常以射箭设喻,说明抽象的道理。例如清代袁枚说:“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说的是才、学、识及其关系,强调了“识”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解读为“学问的根基好比是弓弩,才能好比是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求青年人“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强调“学习”这个基础的重要意义。

试题材料指出,古人追求理想会涉及基础、方法等,再以扬雄观点进行举证,任务驱动则是自然延伸到考生对理想的追求、自身发展的思考上。任务中的“当代青年”,要求文章的思考和立意必须站在特定的时代节点,从青年的角度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任务中的“自身发展”,引导考生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基础、目标、实践等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思考。命题取材与设计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

【名师解读】

吉林省抚松县松江河镇长白山二中安凤霞老师:

今年的全国乙卷高考作文命题,在材料的选择上延续了2020年课标卷全国Ⅱ卷的经典名言加热点的形式。有所不同的是2020年的经典格言材料,更倾向于对文章需要确立的主题的表述和拓展上;而2021年全国乙卷的经典格言更倾向于行文指向的一个界定。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是对命题首句中“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的具体解读。这句话,帮助学生明确行文主要方向要探讨如何追求和实现理想。这一经典名句取自汉代扬雄编撰的《扬子法言·修身卷第三》。

作为开篇文句,这句话本身也是修身卷第三中的核心观点。这个句子浅显易懂,从作文命题角度体现了语文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继承,强调了传统文化思想对学生成长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濡养之用。

从题目的难易程度来看,文题和2020年、2019年作文命题保持了命题指导思想和风格上的一致,命题覆盖学生平时关注和练习的范围,不偏不难,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具有广泛的考查意义;同时切入点精巧,避免了学生空泛地理解文题,保证了更多的学生在最大的程度上可以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下,进行文字上的竞技。从命题技术上体现了试题考查需要的公平。

这一命题符合高考语文关注社会现实,倡导积极进取的精神,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命题要求。在“躺平”成为热词的背景下,“追求理想”这一命题更彰显出语文教学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正向引导作用。学生对于这一文题不陌生,跑题不容易,但审题时需要正确解读,任务要求和命题材料之间的关系,需要做到切中题点,明确行文需要突出的内容,做到不偏题。

同时,追求理想是一个陪伴了学生整个成长过程的话题,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接受教学的不同的水平条件,对于理想的理解也是各有不同的。所以这样的作文题目想要答高分,还是需要在构思、选材、文笔的润色上下功夫。

名师下水文】

用实力眺望理想,用奋斗创造明天

源自:吉品语文 作者:太原师院附中吉学斌

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也是最梦幻的季节。理想之于青年,犹如灯塔之于茫茫大海之上的航船,指引着我们破浪前行。而对理想的追求,则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汉代扬雄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可见“弓硬”“矢正”“的明”都做到了,方能一发必中。不过,在这里我更看重“弓硬”。没有过硬的实力,再远大的理想都只能是空想。

我不否认“矢正”“的明”的重要性,相反,我认为它们是青年人实现理想的前提。只有端正了思想,确定了目标,再付诸行动,理想才有可能实现。生活中,我们有许多青年人理想信念模糊,缺少奋斗动力,只想“佛系”“躺平”,这样的青春只会在虚度中枯萎。个人的理想只有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他的“禾下乘凉梦”和十四亿中国人的温饱联系在了一起,他的功绩将永远为国人铭记。喀喇昆仑高原上,我们年轻的官兵血洒高原,不失寸土,把最清澈的爱,献给了他们最挚爱的祖国,他们的理想与国家人民的安危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的牺牲无上光荣。

但是远大的理想,还需依靠实力才能实现。纸上谈兵,只是脱离实际的盲目自信;空喊口号,只是夸夸其谈的表演作秀;望梅止渴,只是自欺欺人的自我满足。这个世界只相信实力,实力是踏平坎坷的底气,实力是走向光明的路标。在阿拉斯加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杨洁篪霸气地说出:“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这是崛起大国的实力和底气,这是上一个辛丑年的中国所无法想像的。如今的中国,嫦娥奔月、蛟龙下海、高铁飞驰、天舟遨游……越来越多的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创造。国家如此,个人亦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正处在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我们既要修炼自己的品德,又要增长自己的学识,惟有德才兼备,拥有过硬的本领,才有可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实现理想,要靠实力,但实力的获得,自然离不开奋斗。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们既要有翱翔九天的雄心,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干劲。扶贫攻坚的战场上,把最美青春留在百色大山的黄文秀,用生命诠释了“奋斗”的含义;抗疫战斗中的90后青年,勇挑重担,不惧艰险,用拼搏和奉献书写了新时代最美的青春之歌。作为学生,我们唯有潜心学习,苦练内功,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风华正茂逢盛世,奋斗拼搏正当时,当代中国为青年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也应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是雄鹰,就勇敢地奋飞翱翔;是骏马,就尽情地纵横驰骋。不要停止攀登,不要停止跋涉,来路无可眷恋,脚下站立的永远是下一座高峰!    

用实力眺望理想,用奋斗创造明天!

让追求理想成为我们的生存哲学

源自:读者新语文  作者:安凤霞

理想让人变成这个世界最浪漫的一种生物。(开篇点题,强调理想对人的重要作用。)“举头望明月”之余,我们便想能不能有机缘能够窥探一下嫦娥的广寒宫,于是登月变成了我们的理想;“低头思故乡”之际,锦衣昼行又成了多少人思慕的来日!(化用诗文,从科技进步和世俗功名两个角度对理想进行情境式描绘,增强文章的代入感。

当我们艳羡古人能够把理想渲染成一篇情采斐然的大赋时,不免感叹:我们的理想为什么会在生活中被碾压成断句残篇?(把理想比作大赋和断句残篇,生动优美。

我们常常在电视剧中看到身着宽袍大袖的古人,念念不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屡屡用笔在纸上端正地写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们也曾在心里探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的内在逻辑,可几经推敲下来,我们竟不禁黯然。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做了这些语句中的铺垫成分。(排比行文,例证丰富,喻体“铺垫成分”,反映普遍而深刻的社会现实。

我们真切向往着有朝一日,我们也能够周身沐浴着理想的荣光,然而我们却往往在隔岸观火中忘记了这世间最素朴的哲学,那就是——任何一种热爱都需要我们奋不顾身。(“隔岸观火”深刻反映人们对待理想的不正确态度,自然引出文章主旨。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先贤们现身说法,让我们明白只有“全力以赴,好为苟难”才能够实现传说中的“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例证典型,论述有力。引文恰当,增添文采。

正如歌词中所说,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你所见的惊鸿一舞,不过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慢移莲步而成。( 深化主题,强调努力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性。)

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回扣命题材料,进一步突出文章主旨。)

想要让自己成为劲弩,又怎么能够拒绝煣木之苦?(反问修辞,增强语势,再次申明观点。

古有宋濂穷冬烈风之中,为求学踽踽而行;今有黄国平在博士论文中自陈家世之多舛,求学之维艰。然而他们却用自己坚持不懈的热爱,诠释了什么叫穷且益坚。(举例论证,评古论今,丰富文章内容。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引用诗文,渲染努力实现理想带来的收获和提升,契合学生读书生活。

追求理想,上天给你永远都是这世间最好的馈赠。而追求理想,需要的永远是我们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被消磨的热爱。

彭于晏每拍一部电影,就学会一项新技能。他出演《激战》,学会了综合格斗,巴西柔术和泰拳,在《海豚爱上猫》拿到海豚训练师资格证,在《听说》学会了手语,在《破风》考取了专业自行车手资格证,在《黄飞鸿之英雄有梦》学会了工字伏虎拳和虎鹤双形拳,更厉害的是他拍完《湄公河行动》,直接学会了缅甸语和泰语。作为励志偶像,彭于晏用他的超于常人的努力,告诉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自律才能让我们更快地接近心中的梦想。(以影视明星为例,贴近学生生活,论述深入。

荀子说:“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引用,进一步深化论点。)  

让理想成为我们的生活哲学,让思考成为我们打开世界的钥匙,让内心的正义成为我们前进的帆板!让我们的人生在“冥冥之志”缔造的通透中,能够拥抱我们需要的成功、浪漫和喜悦;如果不能,至少,我们可以拥有对人生正确的认知和真正的热爱。

只有默默努力,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结尾简洁,紧扣命题任务核心,强化论点。

 

3、全国新高考Ⅰ卷(山东、广东、福建、江苏、湖北、湖南、河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读】

材料立足“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赞扬体育精神,认识体育对人生的意义,引导社会重视体育,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新高考I卷作文“体育之效,强弱之变”注重考生内在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区分。

【名师解读】

历史的呼唤,现实的思考

源自:家长内参  解析:南雅中学教师文陈建平

这是一道典型的由材料生发立意的阐释型作文题,既是历史的呼唤,也是现实的思考。写作时可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小口切入,大处落笔,思维开阔而深远。以毛泽东“论体育之效”为写作材料,可由此及彼,小中见大,由“体育锻炼增其不能”,写到人生的自强不息,家国的奋发图强,充分彰显个性与时代精神,展现思维的穿透力与深刻性。

2、注重辩证思考。材料中毛泽东“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会变而为强”之语,提示写作应具有思维的辩证性,从正反两个方面,在鲜明的对比中论述。

3、就事说理,升华思想。写作要求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可见需要就事说理,毛泽东论体育锻炼之效,是写作的起点与基石,但仅仅停留论体育锻炼,则是表层的思想,粗浅的思维,需要由体育锻炼或写到生命意志的磨练,或写到人生思想的成长,或写到家国奋进的富强,从而多一份思想的理性与高度。既就事写起,保证不离题旨;又就事说理,体现论述的深刻。

4、由古而今,着眼现实。材料虽为百年前的毛泽东之语,不可只论古文,说古事,而应“为时而著,为事而写”,或联系当今的时代现实,或联系当今的个人与社会实际,具有当今高中生的时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文体不限,可写论述文,写出自己的思想深度与思维层次;可写记叙文,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与思想感悟,或暗合或明点材料的题旨。

写作起点是“体育”与“强弱”,但终点可不限于此

源自:家长内参  解析:长沙市一中语文教师欧鹏举

今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题结合了时代背景,也响应了党和国家的育人要求。疫情来袭至今,专家一致强调身体免疫力的重要,加强体育锻炼,注重身体健康,成为人们重新认识人生的重要内容。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继2019全国Ⅰ卷的“劳动”后,新高考一卷对体育的考察进一步落实了“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此次作文题在材料和指令的设置上又有所变化,加大了材料本身的理解难度,弱化了指令要求。

材料主体由毛主席在《新青年》发表的文章内容构成,具有极强的思辨性。文段虽选自《体育之研究》,强调“体育之效”,但其内涵不仅限于身体锻炼,更在于揭示体育对个人成长带来的“转化作用”。即透过树立正确认识,勤于锻炼的方式,大家既能够实现体魄的强健,也能实现精神的强大。同时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强弱关系”,“生而强者”若“恃强”“用强”,懈于锻炼,即便具备先天优势也难免被后来者超越,沦为“至弱”。“弱者”如果能正确审视自身,“求强”“自强”并久久为功,也终能步入强者之列。这是考生在扣材写作时需要加以注意的。

此次指令要求更为弹性。学生只需从材料的启示出发,结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进行阐述即可。《现代汉语词典》对“启示”的释义是:1.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这本书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2.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影片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因此本次写作阐述由体育这个话题获得的启示,由体育获得的人生启示,由材料中关于强弱转化产生的启示,如此等等,皆可视为符合题意,但写作的起点应该是命题材料中“体育”与“强弱”,终点可不限于此。

本次作文为不同程度的学子都留下了可供施展的写作空间,让人期待有见地,有情怀的佳作的涌现。

【名师下水文】

弱者非恒弱  强者当自强

源自:意林作文  作者: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第四中学 李锋

随着国内广东疫情的反弹,最近,人们寒喧的话题转向了“你打疫苗了吗?”一句暖心问候,却道出了一个关乎身体健康的古老而沉重的现实话题。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正处在人人创造财富、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新时代,身体健康是生存之本、立业之基、精神之源。一个人倘若没有了健康,相当于存折上排在最前列的关键数字“1”消失了,后面再多的“零”都是白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弱小了,它就会在世界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不起来、直不起腰、说不起话。

1917年4月,还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体育之研究》,发表于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青年毛泽东对“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他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四大作用,同时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的思想,奠定了毛泽东体育思想、教育思想的基础。对于他在建国后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主的“新体育”精神,具有重要先导作用。

该文在第二节“体育在吾人之位置”中谈到: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青年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学生的体质却是“一代不如一代”。在很多学校,体育课就是所谓的“副科”,也无人过问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每逢到了期末复习阶段,体育课就自然地“取消”了。君不见教室内满眼都是“眼镜”,长跑5000米基本上是缺席,短跑、跳高、跳远、铅球、标枪等项是经年得不到打破记录。很多学生在操场上跑不过三圈,军训站不过半小时就晕倒,更别提做单双杠运动、俯卧撑等剧烈运动了。“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已经喊了很多年了,应该高度重视体育的强体健身、调节情绪、磨砺意志、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巨大作用,再也不能让“五育并举”成为一句空话。什么时候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好了,真正的人人享有健康也就不远了。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由身体之强弱联想到精神之强弱、国运之强弱。我们有健康的头脑、有灵便的身体、有活跃的思维,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自己。在这样一个躯体和外壳上,再加上一种精神、一个理想,那么我们就是优秀的,有意义的活着,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自卑,又有什么可以打败我们,又有什么能让我们随意气馁和放弃呢?那些生命中打不倒你的,终究会成为你前进路上的垫脚石。世界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本来没有什么强弱之分,只不过是人在其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莫尔斯在发明电报之前,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之前,史蒂芬森在研制火车之前,莱特兄弟在研制飞机之前,曾遭到多少人的质疑?但最终是他们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更成就了自己。一个人强大与否,并不在于事物的本身,而在于他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就是说,再遥远的地方,相信能够到达,就终会到达;再渺小的事,认为做不到,就永远做不到。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道: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漫漫人生道路上充满着无数的未知数和变量,身处后疫情时代,让人们更加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每一位青年学子,定当牢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中华优秀文化古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化危为机,自强自信,用身心健康的体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自强梦”“成功梦”“家国梦”。

朝读书,暮读书;体不强,胡为乎?

源自:意林作文  作者:广东省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龚志民

各位朋友:

一个木桶有多高,取决于最长那块木板;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成了竞技体育强国,说明中国体育有了高度;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降,说明木桶的短板正在变得更短。

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强健青春生生不息地努力才能达到,不能仅靠金牌代表的最长那几块木板。中国在奥运会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不断摘金夺银,但我们的竞技体育强国更多的是靠举国体制,体育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中学生、大学生中,体育锻炼还是可有可无的配角。对科比的崇拜,不能转化为自己的体力耐力。身体素质,除了自己天天身体力行挥汗如雨,别无他法。身体素质、体育能力只有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才能达成。少年体质不强,木桶盛水就会变成竹篮打水。

最酷青春,当尚英武之风,当如霍去病辛弃疾,当如林书豪。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消除亚健康,更能让开阔胸怀、触发灵感、豪气干云。冲浪蹦极、登山越岭,不仅是运动项目,更能孕育广阔的视野,孕育敢于冒险、敢于超越的精神。今天借“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论坛向社会呼吁:教育应还青春以赳赳雄风,还体育以时间、空间和自由自主!

投身体育运动,是终生获益的投资,各级政府、各种学校的人才选拔,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呢?好的身体,敏锐,善思,情绪稳定,专注力强,工作起来以一当十。

今天,人类追逐的目标更加遥远:要潜海,要驾飞机,要登月,战斗机飞行员身体要能够承受9G的加速度,体不强健,岂能远行!有人说:未来时代会越来越自动化,体能不那么重要了。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脑力重要,不等于体力不要!今天的少年,就是明天的国民;今天的体能,就是明天的智能;有了耐力,才有明天。你愿意一生仅仅坐在电视机前为运动员喝彩?还是自己下场流汗锻炼?

1917年毛泽东说“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1919年孙中山先生亲书“尚武精神”,王维名篇《少年行》有“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的英武,曹植笔下《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雄姿。强国,必先强身。

体育英姿,是永不落幕的时尚;体育精神,永远镌刻在人类理想的石碑上。赳赳青春,心中应定格“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理想!

谢谢大家。

体育专栏记者  林先生

应变之道,在精准与主动之间

源自:意林作文  作者:江苏南京 洪劬颉

京京:

你一早出门,为的是给学长学姐加油。你进入高中后,我和妈妈目睹着你的一切小变化:个子猛地串高一截了,说话开始引经据典了,做事开始瞻前顾后了,思考变得心怀众生了……你开始变强了,不再是一个弱弱的幼稚男孩了。

一个人的强大,不仅仅是身高、体重,还有自己的内心、精神、心胸和抱负。回想起这一年多你的变化,我是要为你点个大大的赞的。从你班级群里看到班主任传来的视频,你上午跑操时的模样,下午锻炼时的姿态,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好身体是锻炼出来的。要使自己变得强大,首先要学会锻炼。没有好的锻炼,是没有办法让自己有好的身体,让自己足够强大的。

想起你小时候,我担心的不是其他小朋友“打”你,而是担心你还手。要是其他小朋友去撞你,我想,凭你的大块头,都要被你弹回去的。幸亏,这么多年下来,你没有“恃强凌弱”,更没有“逞强恫弱”。

不恃强,不逞强,关键在于明白强弱之间的转变。如毛主席所说: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自知己强,大喜过望,则会滥用其强;与之相对的是,自知己弱,也不必自怨自艾,顾影自怜,而须日升而作,勤自锻炼,增益不能。

你也问过我,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告诉过你,首先要理解临“变”知何,知道变在何处。“变”就变在前所未有,百年不遇;“变”就变在强弱互逆,破立并举。其次还要临“变”何择,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京京,我跟你说过,面对变化,人往往有三种表现:一是食古不化,一变不变;二是顺应变化,以变应变;三是创造变化,以变引变。你想成为三种人的哪一种人呢?更要临“变”求变。临变不惊,临危不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靠的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一个人的强大,更在于思维的强大;一个人的深度,更在于思维的深度。京京,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那我们可能就真的会成为“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连薄薄的绢都穿透不了。

你说呢?

爸  爸

2021年6月7日

4、全国新高考Ⅱ卷(海南、重庆、宁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读

新高考Ⅱ卷作文“写人与做人”的漫画材料,文字内容语带双关,借“学写字”喻“学做人”,蕴含着古代“为人之道”,包括儒家的“中庸”观念。任务要求“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意在引导考生对材料寓意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材料,体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材料情境和写作任务,引导考生在读图基础上体悟含义,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感知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断探究,进而鉴别取舍,以文章形式呈现个人思考,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

【名师解

高考作文:从三个维度入手写好“人”

源自:意林作文  解析:西南大学教授 董小玉

6月7日上午,2021年普通高考第一科目语文考试结束后,《意林·作文素材》编辑部特邀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小玉第一时间对今年高考作文进行分析点评。

董教授表示,今年新高考作文题是漫画作文。漫画材料围绕怎么写“人”字,由三幅图进行分解式的图解。“人”字是汉字里笔画最简单的字,同时也是寄寓最丰厚的字。考生审题时要把握的作文的要求、洞悉漫画的内涵、挖掘配文的寓意。命题的寓意在于通过教写“人”字,实则是教其做人。这是一个深刻而极具思辨的话题。命题指出把握漫画内容和寓意,谈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鉴别与取舍,指明了写作的议论性与思辨性色彩,旨在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以及对生命个体成长的深入思考与正向价值引导。

文章要写得出彩,需在思想的深度、历史的厚度、切己的温度三个维度下功夫,避免高蹈肤廓的议论。具体而言,考生可从如下几个角度思考:

一、淬炼思想的深度。要淬炼感性材料的思想含量,既可以充分论证其正确性,又有必要用理性思辨胜人一筹,盘活与材料相反的例证。如对每一笔顺的文字说明,实则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或人生境遇中的处事态度与思维方式。对“藏而不露”“不偏不倚”“缓缓出头”等意蕴丰富的观点以正反合的思维,以显示思考的层次性与发展性。

二、挖掘历史的厚度。写好“人”字、做顶天立地之人,是人类亘古以来的追求,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之所在,对理想的君子人格的执着追求是儒家传统文化的重心,透过漫画配文去发掘去阐释儒道的为人之观点、为人之境界,使文章论证张弛有度,深邃雄辩。用历史和世界视野,联通古今文化境脉,勾勒出观点鲜明的“人”的画像,凸显以英雄、当下的平凡中的伟大,使文章既有智性材料的支撑,又有动人的事实论证,事理交织才能文气蓬勃。

三、拥有切己的温度。议论性的文章要有说服力,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在表达方式上叙事、议论与抒情相结合。当然,在选择文体时仍然是灵活自由的,可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作,绝不仅限于议论文。比如选择与长辈或者他好友以书信的形式探讨做人的问题,还可以选择演讲稿的方式、或者编故事的形式等,以适切于文体特征的表达来写作。

本次高考作文以“人”字漫画为题,给考生提供足够的写作空间任其驰骋,亦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价值取向。人生厚重而道远,新时代青年将在大写的“人”中绽放青春的光华。

【名师下水文】

在平凡的世界寻找人生的“镜子”

源自:开明作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在平凡的世界寻找人生的‘镜子’”。“七一”建党节在即,值此党的100周年的历史节点,谨以此发言稿向凡人英雄致敬,与各位同学共勉!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我们不妨以他为镜。

优秀共产党员王有德说:“这辈子我就干一件事——治沙造林,生命不息,治沙不止!” 治沙30多年,凭着“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扩张,实现了人进沙退的伟大壮举。黄沙漫天、生态条件极其恶劣的贫困林场,变成物种丰富、生态优良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漠绿了,职工也脱贫变富了。建党100周年,王有德交出了一份治沙脱贫的优秀答卷。他就是一面镜子,是我们一代青年的镜子,我们应该以他为楷模,画好人生的自画像。

我们不妨以她为镜。

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张桂梅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即使倒在讲台上,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也无怨无悔。为了改变山区母亲素质和促进教育公平, 张桂梅创办了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圆梦大学,打造“输血式扶贫+造血式攻坚”的扶贫机制。她说:“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后能为社会作贡献时,我觉得值了。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学习“张桂梅精神”,学会在做小事中锻炼做大事的能力,奋斗、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在建党100周年,面对王有德和张桂梅这两面镜子,让我们来给自己画像:我们是不是这样的人?我们想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我们要不要、该不该成为这样的人?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这样的人?

面对这样的镜子,思考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为自己画像,画好自画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5、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专家解析】

北京作文“论生逢其时”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背景,引导考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

【名师读】

北大附中高中语文老师茹菲:

北京作文“论生逢其时”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背景,引导考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这个题目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政意味。题目确定了立意的方向基本就是要讲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就是生逢其时。那么写出深度来主要就在证明确实生逢其时,和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态来让自己生逢其时。

一个可以论述的方向是如何改变自己心态,让自己与时代相遇,答案也几乎是唯一的,就是让自己的发展与国家和时代的需求结合在一起。

还有一个可以论述的方向,就是不要觉得成名立腕建功立业才算是生逢其时,在祖国的复兴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把自己的一生融化在一件伟大的事业中也算是生逢其时。

【名师下水文】

论生逢其时

源自:读者新语文  作者:北大附中高中语文老师 茹菲

晚唐的诗人罗隐在他的《筹笔驿》中有这么两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他将“时”与“运”对举,来表明个体在时代浪潮中的无力感。但其实“时”与“运”并不是一回事。“时”是指时代,是一个广阔、丰富、运转的时代大背景。而“运”是运气,是个体在时代中随机的机遇。

对于每个独特的个人来说,“运”是不好琢磨、难以解释的,好运与厄运的遭遇其实没什么道理可讲。但“时”不同,时代的广阔与丰富赋予了每个个体很多的选择机会,而它的不断的运转变化也给了个人调整适应乃至乘风破浪的机会。(这一段辨析和定义“时”与“运”,这样就把题目中的“生不逢时”划到“运”里,而把时定义成为更广阔的时代背景,方便后文的论述。

人们往往混淆“时”和“运”二者的差别,把自己的坏运气,当成时代的罪恶。从概率上讲,存在运气上非常倒霉的人生。史书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汉文帝乃明主,文景之治不能不说是好时候,然仍然屈贾谊于长沙。光武帝也是一代雄主,东汉初年百废待兴正是大展身手的时候,然仍窜梁鸿于海曲。个人的运气与选择在每个时代都不同,但是从宏观而言,我认为,只要你有开放的心态、敏锐的眼光、灵活的策略和坚韧的态度,任何时代,都是生逢其时。(这一段提出中心论点。

战国时代,一大批下层士人下岗待业,但是苏秦迅速转变心态,苦练游说,连横诸国,佩六国相印,风头一时无两,苏秦必认为自己生逢其时。东晋偏安,南北交战,夜半鸡叫,声有不详,但祖逖认为此非恶声,生逢乱世,大丈夫正当建功立业,遂起身舞剑,他也认为自己生逢其时。即便是五代十国那样的乱世,如冯道这般心态开放,策略灵活的人,也可以事亲济民、提携贤良,在那样的时代把自己活成生逢其时。明代的胡震亨官场沉浮,升迁无望,然而他辞官挂印回家安静而坚韧地编写《唐音统签》,为我们保留下千余卷唐诗,那个时代对他何尝不是生逢其时?

21世纪初的帝国侵略,军阀混战,疫病横行,樊庆笙,张为申、汤飞凡等微生物学家以无比的毅力投入到青霉素、疫苗等研究当中,宵衣旰食,挽救众多生命,对他们人生的意义来说,恰恰生逢其时。(这一段是从历史上每个时期举个例子,来证明无论什么样的时代,开放的心态、敏锐的眼光、灵活的策略和坚韧的态度,都可以生逢其时。

今日之中国,正大步走在百年复兴的光明之路上,大坝矗立、高铁飞驰、巨轮远航、探天潜海……一路高歌,一路辉煌。有些年轻人却哀叹生不逢时,也许个人在狭小的井底望去,认为确实竞争激烈一点,安家更困难了一点。社会上“内卷”“躺平”成了热点的流行语,也有些人想着安分随时的混日子。

但是我认为,那些让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表面着陆,让高分十四号卫星成功发射,让“蛟龙”号入海航行的科学家必然认为生逢其时。那些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和谐家园的好书记,如裴春亮们、陈行甲们必然认为生逢其时。那些让中国的铁路、桥梁、通信、无人机等等走向世界的企业及他们的员工们必然认为他们生逢其时!(这一段就是联系现实,批驳生不逢时的消极观念,提出在中华复兴之路上,正是好时代,好机遇,举例论证我们这一代生逢其时。

不但生逢其时,而且,时不我待,这个热火朝天的时代,这个光明璀璨的时代,我们新时代新青年生于其中,已经是最大的幸运,正应该披荆斩棘,以开放、敏锐、灵活和坚韧的态度,努力实在自己人生的价值!(最后结尾,我们新时代新青年不但生逢其时,而且要时不我待,赶快努力!)

【名师读】

北大附中高中语文老师茹菲:

这个题目比较贴合生活,是近些年回归平易的一个体现,基本上,只要你写一个自己感到自己成熟的事件或者瞬间就算是合题了。要注意题目中的“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意思就是,这里的成熟,是心灵的成熟、思想的成熟。

比如以前不懂父母的苦心,突然懂了;比如以前觉得世界非黑即白,现在突然理解了灰色地带;比如以前觉得只有学习好才是唯一的生存目标,现在觉得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才重要……都是比较好的写作方向。

另外要注意,我们写的时候,文章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之前你不成熟的状态;

过了一件或者几件什么样的事情,你变得成熟了,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人生的、社会的,都可以;

你成熟之后的状态,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影响。

【名师下水文】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源自:读者新语文  作者:北大附中高中语文老师 茹菲

我一直希望我是个男孩。

在农村的每一个劳动场景里,肌肉和块头都成为大家瞩目的对象,我那么羡慕与渴望能够像爷爷一样轻松的扶着耙车犁地,控制着壮硕的耕牛然后朝着正确的方向走,甚至,驾驶拖拉机在金黄的麦田里收割。

我因此厌恶奶奶给我买的粉色的头花,我把头发剪得短短的,一年四季穿着黑蓝的工装裤子,甚至把溅上的泥点当成勋章。我抗拒妈妈反复让我练习把饺子皮擀得更加光滑,或者熨出笔挺的衣领。相反,我整天追在爷爷身后,挥舞着镰刀,干脆利落地割下一捆麦子;背着药筒,压下压力泵,给苹果树打药;扬起锄头,稳稳地刨出一个坑,精准地洒下一把肥料;猴子似得爬上树,用我粗糙的手捋下一串串榆钱;抓过一片叶子,冷酷地捏死一条毛茸茸的棉铃虫……对那些看见虫子就尖叫的女生,我像个男孩一样双手抱胸,扬起下巴,如此地不屑一顾。(这是一个相对不成熟的状态,有着偏激的性别观念,一个不满意自己的性别的女孩子,这一段大量的细节描写,让这种心态真实可信。

12岁那年,我的爸爸送给我一头小母牛,我给它起名叫“大雄”。每天我要照顾我的小母牛,把麦麸拌进草料里喂她,给她准备干净的水,用柔软的刷子给她刷身子,甚至,最艰难的,让它习惯带笼头,“大雄”是个热爱自由,不受拘束的小母牛,它用它喷着热气的鼻子晃来晃去躲避着笼头,我每次都费尽力气控制住它的头,轻巧敏捷地给它戴上笼头,这样的活儿我做了五年。

有一天,我的表哥,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想拉着“大雄”去犁地,“大雄”激烈地晃着头,躲避着表哥的碰触,表哥用他肌肉强劲的手臂也无法控制住“大雄”,我走了过去,那天我不情愿地穿着淡蓝色的校服裙,带着粉紫色的发卡——为了学期结束的拍照。我轻轻抚摸了一下“大雄”,低低地安慰它,它安静下来,温顺地由我给她戴上笼头和负轭,我牵着它走向田野。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大雄”从不在乎我是女孩,它不会注意到我穿什么颜色或者样式的衣服,不会在意我是高大还是娇小,它感激我,听从我,只是因为我对它勤勉的照顾,我的轻巧敏捷的动作,我温柔地拍它的脑袋。这一切,与性别无关。而一直以来,我想成为的,是一个优秀的农民,而不是一个男孩。(通过养育一头小母牛,突然意识到,自己真正想成为的是一个优秀的农民,而自己一直把一个优秀的农民跟男孩子联系在一起,这个认识是幼稚的,而发现自己的内心需求让她与自己的性别和解,真正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一段非常细腻地描写了领悟的那个瞬间。

在我17岁的时候,我牵着我的母牛,在开满蓝色野花的田埂上,在风里飘来草汁的酸香中,突然领悟到我内心真正的渴求。从那天后,我不再故意抗拒女性化的东西,我会在合适的场合穿着美丽的裙子,愿意跟着妈妈一针一针绣花,把馒头做出各种美丽的花样,同样,我也会穿着粗糙的长筒靴子走在泥泞的田地里查看玉米的长势,能在母牛的脖颈上找到正确的血管扎针,会在驾驶三轮车时巧妙地快速地打方向盘。我觉得,我可以成为温柔而美丽的女孩,同时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民,在田野里自信地奔跑。这,才是成熟的模样。(这一段是心内成熟之后的表现,同样大量的细节描写,真实动人。

这是一个小的故事,一个小的成长,只是克服了自己一个没有理由的性别的偏见,但这是一个真实的成长的故事,是一个真实的变得成熟的小女孩的故事,高考作文,回归到真实与平易,也是一个好的兆头。

 

6、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专家解析】

天津作文“纪念日”以富有意义的时间点为切口,让考生体味岁月的厚重、初心的可贵,激扬奋斗精神。

【名师解析】

源自:高中生学习  点评人:天津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语文教研员胡高敏

2021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高考的功能,以材料作文的呈现方式,基于考生生活,引导考生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共呼吸,落实好教育部上好“立德树人一堂课”的要求,保持了天津一贯的命题思路。要写好今年的题目,我以为应该从读懂材料,深挖生活入手:

一、抓住材料关键词句,准确把握写作方向。高考作文命题向来是“材料在外,答案在内”。本次命题较去年虽缺少了提示语,通过梳理材料反复出现的词语,也不难提炼出作文的关键词就是“纪念日”。而材料中“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这一关键句,则明确了考生的写作方向。如此透过命题材料,考生可写个人某个特别有意义的日子,也可写国家、民族发展史上特别重大的时刻。

二、关注时代背景,确定作文写作素材。生活的每一天,都有值得纪念的日子,但结合2021年中国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建党百年的时代背景,考生更应该从历史的纵深,梳理重大历史事件,体会民族振兴、国家进步的脉动,充分认识个人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不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比如,除了建党百年之外,我们会发现鸦片战争、我国第一颗卫星上天、我国加入世贸、中央新发展理念的提出等重大事件都在范畴之内。我们可以自由展开联想,找到最适宜自己写作的点,回顾过去、研究当下。

【名师下水文】

百年未变,我还是你

源自:开明作文

亲爱的青年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百年之后的新时代青年,我真诚地邀请你到我的世界来做客,看一看在你们的艰苦努力后,人民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我的样子没有变,还是你那张经过打磨的脸。

还是放不下那年在南湖畔与你们的初遇,常常在梦中又回想起了你。你们从古朴雅致的红船上下来时,神色显得有些焦急,我走上前去问你:“中国的未来是哪里?”你当时坚定地回答:“是我们!相信吧,阳光会来的。”我把你的话深埋心底,含着眼泪,怀着幻想,抱着期许。穿梭于现实与过去,看遍华夏的战火纷飞,百废待兴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方才知道未来就是你。而铁铸的你,站在南泥湾的麦浪中,赤铜色粗糙的脸上挂满笑容,手从锄犁上松开,抚摸着我黝黑的脸。我说,这是在大山扶贫时,在海岛戍守时,在抗击疫情时打磨的脸。那一刻,你说:“你像我。”

我的初心没有变,还是你那颗坚韧不拔的心。

我今天可以坐上各种豪华邮轮、万吨大驱,还有航空母舰,但那只小小的南湖红船却像是一切的母亲,所有的船将她围起,好像她就是一切的源起。船上的人们听到了红船内激昂的入党誓词与宣告,倾听着“万类霜天竞自由,欲与天公试比高”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所谓栉风沐雨,栉的是一样的风,沐的是一样的雨,人们从来没有忘记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正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走在新时代的大路上。我想请亲爱的你们来看一看我们现如今鳞次栉比的大厦,清波荡漾的江河,还有载歌载舞、提壶送酒的人民……初心未变,只愿这盛世如你所愿!

我的情感没有变,还是你那份心系人民的情。

长安街上万车过,都要静望您的笑颜;中南海前卫士肃立,只为守护“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奠定了共产党人人心所向的大字。从遥远的黑河到热雨绵绵的腾冲,从荒无人烟的塔克拉玛干到自由富庶的江浙天堂,千千万万的人民感念你们的恩情,千千万万的人民难忘你们的容颜。而你们却在万众簇拥之下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值此百年变局之际,特邀请您来我身边,看看这盛世人民的欢歌。而我也将永不忘您的鞭策与鼓励,相信有一天我可以大胆地告诉你:“我还是你!”

带着这百年的珍重与嘱托,我愿意接过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我辈青年定能不负众望,创造出令你们骄傲的成绩。

一百年后的青年

 

7、上海卷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读】

上海作文“时间的沉淀”引导考生沉寂内心,凝聚力量,汲取智慧,科学思考,探寻真谛。

【名师下水文】

时间是一种检验

源自: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作者:上海市北蔡高级中学教师  顾真榕

美丽的蝴蝶漫天飞舞,谁又知道它曾经是那只丑陋的青虫,浑圆的珍珠洁白晶莹,谁又知道它曾经是一颗细小的沙砾。事物的价值总是众说纷纭,我们没有上帝视角,无法判定是非对错。而时间就像一位公正的老人,证明一切,也检验一切。

时间是一种检验,检验事物的真实价值。梵高有着极高的艺术才华,但是他生前不受理解,一生只卖出了一幅画。幸好时间给了他应有的荣耀与尊重,他的画作流传后世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在宋朝权倾朝野的秦桧为了自己的利益用“莫须有”的罪名毒害了忠臣岳飞,但是时间给了他应有的评价,人们记住的是秦桧的心狠与恶毒,是岳飞的忠诚与英勇。明珠终不会蒙尘,时间检验了梵高的画作,并使它大放异彩;邪恶必会被鄙弃,时间检验了秦桧的罪恶,并使他遗臭万年。时间,能让事物的真实价值得到凸显。

时代的限制性让事物的价值不能及时显现,而时间给予了人们改正错误、发现真理的可能。“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余光中站在历史的岸边,对着滚滚东去的河流,喃喃自语,却成为了对屈原最好的悼文。生前被郑袖、靳尚排挤诬陷的屈原在冰冷的河水中洗净了身体,也在历史长河中也轻松洗净了污名。同样,被历史改正错误的还有王安石,这个执拗的改革者,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却最终在守旧派的攻讦中黯然离世,甚至在长期历史中,都被当作成害国蠹民的奸臣。然而,当历史行进至现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日见正面,梁启超甚至评价道:“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每个疯狂的时代都有无数人前仆后继地想要改变,太过新潮的事物可能短时间不能让人接受,但是时间会给人们公正的评判,真理必将会战胜谬误。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时间是一种检验,但是我们不能只是静静等待,要创造各方面的条件去最大化实现我们的价值。权威曾经认定“水稻没有杂种优势”,但袁隆平却没有屈从于所谓的权威,而是在日复一日地努力中找到了杂交稻,击退了饥饿的威胁,造福了世界人民。若他只是得过且过,静静等待水稻亩产量自然增长,之后的各种水稻新品种也就不会出现,哪来的“杂交水稻之父”?等待不意味着我们能不劳而获,也不意味着我们能守株待兔,把握今天,珍惜拥有,期待明天才是智者。

丰子恺有句话很是经典:“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时间老人会给人最公正的检验。当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度过每一个充实的当下,在不久的将来时间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评判。

主动认识事物的价值

源自: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作者:上海中学东校 刘永超

文艺复兴的思想光芒照亮了“人”的价值,将人性的光辉带回世界;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突进使我们认识了“科学与民主”的价值,撼动了旧思想腐朽的根基。可见,很多时候,事物的价值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淘洗,才能被人们认识。

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把原本的价值隐藏了起来,使得人们难以发现。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写道:“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慢了天下贤士。”不论是美玉还是贤士皆藏于粗鄙的外在之下,唯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才能发现到顽石中玲珑剔透的美玉,才能认识到褐衣布裳中的贤能之士。

从主观上看,人的认识局限性决定了我们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自然也就无法立即发现事物的价值,而是需要时间的不断淘洗,不断地完善认识,进而发现价值。《庄子·秋水》中的河伯受到环境限制“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而望洋兴叹。所以人不断完善和拓展自己的认识,对于发现事物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也正是人经过时间沉淀的过程。

面对复杂的或充满变化的事物时,或者是我们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时,我们确实不能立即认识到它的价值,这当然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等待价值的显现和被发现。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事物的价值存在具有客观性以及价值的呈现又具有多样性。在面对简单的事物时,我们会轻而易举地认识到它的价值所在。但从人类历史看,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蕴含在复杂的事物之中,也可能最需要等待时间来呈现。

诚然,在时间的沉淀中,事物价值会一层一层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对于事物价值的认识不应是一个被动等待时间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追求和不懈探索的过程。屠呦呦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完善自己的认识,终于在青蒿中提取青蒿素,使普普通通的一种中草药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英国数学家怀尔斯证明了数论中历史悠久的“费马大定理”,让代数数论前进了一大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用不断完善的知识和坚定的态度,在时间的沉淀和淘洗中,主动去发现事物的价值,进而不断地完善自己,造福社会。

 

8、浙江卷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专家解读】

浙江作文“得与失:终点·起点·过程”提供看待“得与失”的多维视角,引导考生在多重、多种关系中确立观点进行思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为精彩人生赋能。

【名师解读】

作文求“善”求“美”,但首先不能让“真”缺位

                            ——读2021年浙江高考作文题随想

源自:意林作文  解读:浙江名师 汪啸波

今年浙江高考,将会出现什么类型的作文题,猜测纷纭,扑朔迷离:是骄傲回望的家国情怀主题,还是内省反思的个人成长主题,还是多元选择的问题思辨主题,都有可能,都有道理。

众声喧哗中,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却意外地“开宝”——立足思辨,促进反思。今年这一个高考作文题,适合用“真、善、美”来概括其特点。

先来看“善”。

此题没有设置任何审题难点,也没有用“象征”“比喻”类的手法,让考生去揣摩深刻寓意,完全基于日常体验、生活常态。试想,每个世人无论生活、学习、工作、事业,哪里没有“得失”呢?命题者从这里入手,贴着每个人的生活与心灵,让每个人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情,是不是“善”之至?

其次再来看“美”。

祖国日渐强大,民生日益改善,我们(当然包括正在接受考试的考生)生逢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好日子,得到的“幸福”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多,“美”不“美”?可是近年社会转型,加之疫情突如其来,肆虐全球,考生个人或家庭的“得失”也许更跌宕起伏,变幻莫测。如何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对待?这也很能考出一个人的“美思”“美情”“美德”来。高考作文之立德树人导向,就这样润物无声地蕴含在平淡无奇的问题中。

然而,“善”“美”,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难能可贵的是“真”。最后,且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真”。

这个题目的叙述很简约很理性。

一、它没有给任何事物定性,允许你有自己的“真”判断;

二、它没有给任何意见定向,允许你发表“真”意见;

三、它没有给作文的主旨或“歌唱”定调,允许你发出自己“真声”。

总之,作文求“善”求“美”,但首先不能让“真”缺位。而今年的作文题目,摆脱了时政主题的围追堵截之后,还能命制出如此从容、如此“亲民”的题目,殊为不易,可圈可点!

这个题目怎么写?

根据多年一线教学的实战经验,作文题目中出现多个观点(三个或三个以上),如相同、相近,则可以互补、合说;如相反、相对,则可以任意选择。在阐述自己选中的观点时,酌情兼顾其它,但不要平均用力,面面俱到。当然,具体怎么写,还要看题目中“任务驱动”那些显性隐性的要求。

依我看,这三个观点都可以写,可要先把“得失”的概念定性。为了稳妥起见,不妨把“得失”理解为世俗中的“名利、权势、成就”吧。

把“得失”看成是人生的“起点”,可以解读为把“得失”当作对自己现阶段成绩的评价,以激励自己奋发努力。

把“得失”看成是人生的“终点”,可以解读为把“得失”当作自己生命的终极目标,也可以激励自己奋发努力。

把“得失”看成是人生的“过程”,这个立意更好写。既是“过程”,则须对所谓人生的“名利、权势、成就”淡然处之:得之失之,毫不萦怀;鸡虫之争,更不介意。这实在是对生命意义之最深刻最通透的洞察。

这个题目的命制,让每一位考生有话说,但是,要想说好,体现了格局、情怀、志向、理智,以及深厚的语言素养,也很不容易。

不客气地说,有些时候,有些场合,有些人,在追求“善”与“美”的时候,其实不太在意“真”了,以至于常常被无情嘲弄。而唯有“真”在场,这“善”与“美”才有意义。

想起一句话:“如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诚哉斯言!

【名师下水文】

通透

源自:荷戟斋  作者:黄会兴

为什么有人那么看重“得与失”呢?孔子说:“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患得患失者难于成事,也难于成友,更何况成人。

忽然想到史铁生,21岁就被轮椅禁锢终生,47岁患上尿毒症。如果上天能给他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会拿健康换一个作家的名头吗?这种选择和交换未免残忍而无聊。年轻插队时,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瘫痪苦闷时,有《我与地坛》;中年患病时,有《病隙碎笔》。史铁生告诉我们,既然人是被抛到世界的存在,那么患得患失无益。他的得与失都在那儿——迎难而上,随遇而安——这样的人才能成事。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得与失的存在,以免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也没清高到视而不见翘起尾巴上了天。得与失仿佛是个回环,周而复始。疯子梵高的《向日葵》,失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精神分裂者约翰·纳什的“博弈论”……得与失又是一对阴阳鱼——一来俱来,一亡俱亡。既然没得选,不如即日启程。

忽然想到孔子,17岁母亡,73岁梦断周公。晚年的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大概是感慨。子贡就问为什么,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孔子的通达常常与落寞为伴:无所得,也无所失。相传庄子在山中行走,见树大无用而久活,鹅儿善鸣而被杀,于是感叹:“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此间,孔庄合流,得失俱忘。人生顺逆无常,能泰然处之——这样的人才能成友。

无可无不可,奈何奈若何?人就活在得失之间。徐志摩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人生如逆旅,世事纷扰紫陌红尘,一路走来对待得失的心态或有不同。青年积极进取,将以有为;中年则浮沉若梦,顾后瞻前;老者冲淡平和,报本守一。

忽然想到孙行者,因石而生,因石而败,得失也只是个过程。“法因缘起,相由心生”。一念起,得与失可以做攀登的平台,供喘息和蓄力;一念灭,得与失可以是修炼的门径。美猴王以得花果山起,以压五指山终;中间求师学艺为的是自由与长生,可是他竟失去了自由。孙行者因金箍棒横扫妖魔,也因紧箍咒收束野性,中间历经磨难为的是自救与解脱,可是他也救了众生。这样的行者能立地成佛,这样的志士也能杀身成仁。

我们不是佛徒,人生也不是线段。得与失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人有无限可能,在哪里都可以开始。因缘际会,我们会碰到许多人,做着许多事。积极有为,坦然面对,如孔子,如庄周,如史铁生。

不患得,不患失,能成事,能相处,能成仁。

无起点,无终点,在路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江苏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广东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河北(邯郸)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山东省历年语文期末一模二模试卷汇编(持续更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