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范文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优秀学生范文
2018年高考试题浙江卷及答案

2020年浙江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2020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期末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ー检测语文试题(B卷)

2021浙江省各市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浙江省绍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测语文试题

2021浙江省各市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浙江省温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如今,诗歌公众号已经成为不少人晚间精神生活的一个私密角落。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可谓其中的佼佼者。前者的简介是:为你读诗,给灵魂片刻自由。每晚10点,从这里开始我们的诗意生活。后者是:订阅我不一定能除皱,但一定可以防衰老。每晚10点,为你读首诗。

②这些诗歌公众号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两大要素:功能的有效性与私人时间的约定。于是既保证了意义这一功利主义的必然追求,又承诺了异化劳动之外的个人自由时间。此二者显然构成悖论,但是在诗歌公众号中得到了统一。

③在追寻、阐释、实践这种高级意义的过程中,诗歌公众号推崇的诗意美学风格逐渐成形。理想、自我、情感成为诗歌公众号挚爱的主题。它们选择的诗歌,倾向于凸显浪漫主义风格,将诗意和自然意象密切联系,草木、花朵、星光……这些词汇频繁闪现,编织出一个消费主义时代的田园之梦。在公众号主播优美的朗诵声线中,虚拟性的诗意空间被建立起来。诗歌公众号决心要反抗焦虑,试图给出一种温柔平滑的夜之抚慰。人们借助对诗歌商品的消费,将美与生活建立了切实联系,达到自我愉悦。

④有批评者认为诗歌公众号对诗歌发展的多元生态是不利的。但欲使大树开枝散叶,首先需使其成活;同理,想让诗歌有一个多元发展的生态,首先需打破诗歌圈固化的僵局。诗歌公众号的流行,也可以视为诗歌不死的一个标志,看上去日益小众化、圈子化的现代诗歌,在新媒体全面介入后,成为了流行之物,被广大受众消遣。在诗歌公众号培养一批诗歌爱好者之后,他们必将分流分享,成为专业读者甚至创作者,促进多元诗歌生态的形成。

⑤流行之物总带有一定的导向性,诗歌公众号在选择诗歌时,既要保持诗歌的审美品位,又要兼顾大众的阅读期待,同时还要将诗歌包装为文化产品。这种打造方式是否会拉低大众的审美?不可忽视的是,充分包装在降低读诗难度的同时,确实也限制了对诗歌更为自主的理解。为了迎合大众审美,诗歌作品大同小异,变成了浅显的金句。但幸好大众审美并不是被动的,它是一个会自省、会生长的有机体。如果心灵鸡汤风格的抒情诗过分泛滥,消费者也会审美疲劳弃之而去。

⑥诗歌公众号会不会割裂诗歌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以近期引发热议的新疆棉花事件为例。一些国外服装品牌发表了不再使用新疆棉花的声明,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发布以新疆:一场邂逅,就足够美丽为题的特别推送,呈现诗人和作家笔下的大美新疆。这些推送以文艺的方式有效回应了现实。

(摘编自何瑛《晚上10点的微信读诗,为什么吸引人?》)

材料二:

①诗歌在社交媒体的火热发展固然可圈可点,但火热的背后理应给予冷静的思考。

②首先,在消费主义的驱动下,诗歌的商业化现象不可避免,主要表现为资本进驻与广告投放。诗意生活只不过是一种数字幻境,除去第一条推送,诗歌公众号剩下的内容均是以诗意为名的商品营销。正如阿多诺所言:文化工业为了追逐利润和文化的同质性,不惜剥夺本真文化所具有的批判功能和协商方式,使其丧失了说不的勇气。商业化的过程导致了本真文化的贬值,通过将它变成待售商品的方式降低了准入的门槛。

③其次,诗歌变得娱乐化。在社交媒体中,长久压抑的诗歌在自由、自我的媒介语境中得到释放,无论是精英还是大众,都有一种快感重拾的体会,这种快感的失而复得驱使受众对诗歌进行过度消费,诗歌被娱乐化为一种日常的消遣。特别是诗歌与明星的结合,加重了诗歌的娱乐性质,使诗歌被当成日常生活的娱乐符号被受众消费,忽略诗歌内容、深层意义,而去消费读诗的明星,或者仅是对读诗人的声音进行消费。

④诗歌依托社交媒体得到推广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让诗歌重新回归生活的中心,却也使诗歌陷入庸俗化的陷阱。作品不再按照年代、流派等标准划分,而是被拉到了同一水平,成为均质、庸俗的内容物。它们能否出场,取决于是否与当下生活状况乃至舆论热点相匹配。诗歌创作与传播的把关人缺失,导致诗歌作品主题分布不平衡、质量良莠不齐。除了付费阅读的诗歌专辑外,诗歌公众号中每天一篇诗歌主题的选择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寻,无论是读诗的人还是诗本身的质量都得依据不同受众的喜好具体分析。这实质是一种将诗歌庸俗化传播的表现,是一种对受众心理的顺从。换言之,诗歌公众号并没有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或者通过对某一类诗歌的传播达到一个效果,其只是做诗歌的搬运工,这样就很难保证传播的质量。

(摘编自柳家旺《社交媒体中的诗歌传播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公众号构建了一个虚拟性的诗意空间,统一了构成悖论的功利主义追求和异化劳动之外的个人自由时间。

B.诗歌公众号能在消费主义时代为人们编织出田园梦想,这与它们在内容上只选择以自然事物为意象的浪漫主义诗歌有关。

C.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将“本真”文化商业化,虽然让文化门槛不再高不可攀,却不利于“本真”文化的提升。

D.依托社交媒体的诗歌有了回归生活中心的可能,但质量良莠不齐,这与诗歌创作与传播的“把关人”缺失有关。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公众号推崇的美学风格、主题,选择的诗歌类型,都是其试图“反抗焦虑”、给予现代人温柔抚慰的尝试。

B.从眼前看,诗歌公众号是用流行的方式培养诗歌爱好者;从长远看,它们也是在培养隐藏的专业读者和创作者。

C.诗歌公众号的受众常常会忽略诗歌的内容,而去消费读诗的明星,若将诗歌与明星分离,就能够避免诗歌娱乐化。

D.除付费诗歌专辑外,诗歌公众号推送的诗歌主题依受众喜好而定,这显示了它们并没有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3.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诗歌传播商业化”观点的一项是(   )

A.某诗歌公众号送了《在这里,诗意地享受美食》一文,用优美的语言推广介绍了北京的四家餐厅。

B.苏东坡是一位“快乐的天才”,某诗歌公众号以他为主角,策划了一期“半在尘世半为仙”的内容。

C.余秀华走红后,某诗歌公众号推出了12期的诗歌系列《遇见》,将余秀华、梅婷、春妮集合到一起。

D.某诗歌公众号将往期内容制作成有声作品集,把它们放在公众号底部的“诗意生活”栏目,进行展示。

4.材料一第④段和第⑥段分别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5.概括材料一针对材料二说法的正面观点。

材料一

材料二

诗歌商业化现象不可避免

诗歌变得娱乐化

诗歌陷入庸俗化陷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晚的潜水艇

陈春成

1966年一个寒夜,博尔赫斯站在轮船甲板上,往海中丢了一枚硬币。

1985年,一位澳洲富商被一首《致一枚硬币》的诗猝然击中。

1997年,在十余年成功的商业生涯后,这位商人成了博尔赫斯的头号崇拜者。同年春天,他资助了一场史上最荒诞的壮举。他要找到博尔赫斯扔进海里的那枚硬币。他买下一艘当时最先进的潜艇,聘请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察专家。富商向他们承诺,将为他们的海底考察提供长久的资助,要求仅是他们在科研工作之余,顺便找寻一下那枚硬币的踪迹。陈队长问他:如果一直都找不到呢?”“那我就一直资助下去。

富商明白找到的希望微乎其微,但他认为找寻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向博尔赫斯致敬,像一种朝圣。

1999年底,潜艇失去联系。次年,富商病逝。他的孙女在翻看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些录影带。其中有一段不可思议的影像:

潜艇于199811月驶入一座由珊瑚构建的迷宫。队员们误估了两座珊瑚礁之间的距离,导致潜艇被卡住。六小时后,镜头拍到远方驶来一艘蓝色潜艇,向潜艇发射了两枚鱼雷。鱼雷精准地击碎了珊瑚礁,艇身得以松动。那艘潜艇则像幽灵般消失在深海,此后的航行中再未和它相遇过。

我国知名印象派画家、象征主义诗人陈透纳去世后公开的手稿中,有一篇他追忆早年生活的散文,也许能为这一神秘事件提供另一种解释:

国庆时回了趟老家。晚饭时母亲说起,上礼拜沈医生过世了,以前给你看过病的,你还记得吧。我含着筷子嗯了一声。中学那几年,我像着了魔一样沉浸在病态的妄想里。

更小一些,他们还夸我想象力丰富。初中后我的幻想越发繁茂地滋长起来。我的脑袋像伸出了万千条藤蔓,遇到什么就缠上去,缠得密密实实的,还要在上面旋转着开出一朵花。爸妈常常叹气,我倒觉得没什么。我能在莲蓬里睡觉,到云端游泳,在黑板上行走,追踪墨水瓶里的蓝鲸。

有一晚睡前,我想象自己在莫奈的睡莲间遨游,清晨醒来后,枕边还有淡淡幽香。由此我推测,只要将幻想营造得足够细致,就有可能和现实世界交融。

于是,我发明出了最让我着迷的一个游戏:我造了一艘潜水艇。

我爷爷是个海洋学家。我七岁那年,他受邀参加了一次海洋考察,再也没有回来。我时常思念我爷爷。初三上学期,我决定开始经营一次海底的幻想。我在课堂笔记的背面设计出了一艘潜水艇。艇身为蓝色。我的房间就是驾驶室。我是船长。

每天夜里,我坐到书桌前,桌面就变成控制台,我果决地说:出发!潜艇就在夜色般的海水中平稳地行驶起来。这一路我经历了很多冒险。被巨型章鱼追击过,一整夜都在高速行驶。在珊瑚的丛林里穿行,那里像一座华美的神殿。遇到一艘潜艇卡在那里,出手救了它。

高二的一天夜里,我下了晚自修,兴奋地小跑回家,今晚要去马里亚纳海沟探险了。进门,发现爸妈都坐在客厅里,茶几上放着我的笔记本,每一页都画着潜水艇。那晚他们对我谈了很多,倾诉了他们这些年的忧虑。正常一点,他们对我的要求仅限于此。

第二天,我试图专心听讲,发现已无法做到。我脑中伸出万千藤蔓,每一条藤蔓又伸出无数分叉,漫天枝叶在教室中无声地蔓延,直到把所有人都淹没。

第三天晚上,我想好了对策,我让所有的想象力都集中到脑部。它们是一些淡蓝色的光点,像萤火虫的尾焰。它们汇聚成一大团淡蓝色的光芒,从我头上飘升起来,渐渐脱离了我。这就是我的对策:我想象我的想象力脱离了我,于是它真的就脱离了我。那团蓝光向窗外飘去。

次日,我再也不会抓住一个东西就开始浮想联翩。听课时,对身边一切都能视而不见,这种适度的麻木真是令人舒适。

后来,我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进了一家广告公司,结了婚。我的脑中再也不会伸出藤蔓,成了一个普通的脑袋了。

——如文中所提,上文作于陈透纳三十岁时,晚年,他在回忆录《余烬》中说:

“……五十岁后,很多人说我江郎才尽。其实不是的。我的才华早在十六岁那年就离我而去,飞出天外了。我中年开始作画,不过是想描绘记忆中那些画面。直到有一天,我把以前的梦境都画完了,就不再画了。我一度拥有过才华,但这才华太过强盛,我没办法用它来成就现实中任何一种事业。没有比那些幻想更盛大的欢乐了。我的火焰,在十六岁那年就熄灭了,我余生成就的所谓事业,不过是火焰熄灭后升起的几缕青烟罢了。”

陈透纳遗书的最后一段,他写道:“我反复画过一张画。深蓝色的背景中央,有一片更深的蓝。人们猜想其中的隐喻。其实没有任何含义,那是一艘潜水艇。我的潜水艇。它行驶在永恒的夜晚。它将永远,永远地悬停在我深蓝色的梦中。

公元2166年一个夏天的傍晚,有个孩子在沙滩上玩耍。海浪冲上来一小片金属疙瘩,锈蚀得厉害。小孩捡起来看了看,一扬手,又扔回海里去了。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商明明知道寻找硬币的举动非常荒诞,希望也很渺茫,却依然愿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寻找,体现了他对博尔赫斯的狂热崇拜。

B.陈透纳的父母对他的态度由欣赏发展到忧虑,让我们看到了父母希望孩子不要耽于幻想,而要通过努力学习达到功成名就的愿望。

C.选择博尔赫斯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是作者特意的设计考量,选择他作为故事的背景既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感,又渲染了故事的魔幻性。

D.小说细节刻画到位,例如“1985年”“1997年”等现实时间,以及“录影带”目击到“蓝色潜水艇”等内容,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7.文中画线部分在语言上的特色,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词讲究。如“永远”一词的反复使用,强调了“我”对自己曾经拥有过的想象力充满了深深的眷恋。

B.句式独特。作者故意多用句号作结,多个独立的句子构成一个句群,读来有诗歌般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C.语气惘然。语句透着淡淡的哀伤,很好地表达了“再也无法享受幻想所带来的盛大欢乐”的怅惘情感。

D.语言质朴。作者运用简单、质朴和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夜晚的潜水艇”,使之具体可感,富有画面感。

8.小说开头提到“博尔赫斯丢了一枚硬币”,结尾写“一个孩子捡到金属疙瘩又扔回海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嵌套叙事”是在一个故事中插入另一个故事的叙事策略,两个故事互文互补,叙事视角富有变化,主题既对立又映照。结合文章,分析本文的“嵌套叙事”。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乙)

椒丘诉者,东海上人也。为齐王使于吴,过淮,欲饮马于津。津吏曰:水中有神,见马即出,以害其马。君勿饮也。诉曰:壮士所当,何神敢干?乃使从者饮马于津,水神果取其马,马没。椒丘诉大怒,袒裼持剑入水,求神决战。连日乃出,眇其一目。

遂之吴,会于友人之丧。诉恃其与水神战之勇也,于友人之丧席而轻傲于士大夫,言辞不逊,有陵人之气。要离与之对坐。合坐不忍其溢于力也,时要离乃挫诉曰:吾闻勇士之斗也,与日战不移表,与神鬼战者不旋踵,与人战者不达声。生往死还,不受其辱。今子与神斗于水,亡马失御,又受眇目之病。形残名勇,勇士所耻。不即丧命于敌而恋其生,犹傲色于我哉!于是椒丘诉卒于诘责,恨怒并发,暝即往攻要离。

于是要离席阑至舍诫其妻曰我辱勇士椒丘诉于大家之丧余恨蔚恚暝必来也慎无闭吾门。至夜椒丘诉果往。见其门不闭,登其堂不关,入其室不守,放发僵卧,无所惧。诉乃手剑而捽要离,曰:子有当死之过者三,子知之乎?离曰:不知。诉曰:子辱我于大家之众,一死也;归不关闭,二死也;卧不守御,三死也。子有三死之过,欲无得怨。要离曰:吾无三死之过,子有三不肖之愧,子知之乎?诉曰:不知。要离曰:吾辱子于千人之众,子无敢报,一不肖也;入门不咳,登无声,二不肖也;前拔子剑,手挫摔吾头,乃敢大言,三不肖也。子有三不肖而威于我,岂不鄙哉?于是椒丘诉投剑而叹曰:吾之勇也,人莫敢眥占者,离乃加吾之上,此天下壮士也。臣闻要离若斯,诚以闻矣。

(节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

注①:要离(yào  li),春秋时期吴国人,为春秋时期著名刺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要离席阑至舍诫/其妻曰/我辱勇士椒丘诉于大家之丧/余恨蔚/恚暝必来也/慎无闭吾门/

B.于是要离席阑至舍/诫其妻曰/我辱勇士椒丘诉于大家之丧/余恨蔚恚/暝必来也/慎无闭吾门/

C.于是要离席阑至舍/诫其妻曰/我辱勇士椒丘诉于大家之丧/余恨蔚/恚暝必来也/慎无闭吾门/

D.于是要离席阑至舍诫/其妻曰/我辱勇士椒丘诉于大家之丧/余恨蔚恚/暝必来也/慎无闭吾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跽,指盘腿而坐,上身挺直,显示出项羽的傲慢无礼。

B.参乘,也作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

C.津,渡口,文中的“过淮津”,即“过淮河渡口”。

D.堂,正屋厅堂,为待客之处;室,内室,家人寝卧之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庄在范增的授意下,为防患于未然而刺杀刘邦;椒丘诉认为要离在大庭广众羞辱他、回家不关门、睡觉不做提防而该杀。

B.甲文简笔勾勒了一个不顾项羽集团利益、拔剑翼蔽沛公的项伯;乙文浓墨描绘了一个勇武傲慢、知错就改的椒丘诉。

C.甲文范增、张良、樊哙等各有性格,是群体形象塑造;乙文椒丘诉与水神作战,伤了水神一只眼睛,写他是为了衬托要离。

D.两篇选文叙述与描写并用,在事件的叙述与言语交锋的描写里,将刘邦、要离生死危机的生成与解决表现得引人入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诉恃其与水神战之勇也,于友人之丧席而轻傲于士大夫,言辞不逊,有陵人之气。

14.在矛盾冲突中刻画鲜明形象是史传文的艺术特点之一。两篇选文,作者分别为“樊哙”“要离”设置了怎样的矛盾冲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三五七言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思相见知何日?”是设问也是反问,既有日日相思之苦,又有不能见不如不见之怨。

B.在这首诗歌中“难为情”并非“不好意思”之意,而是相当于“情何以堪”。

C.“长相思”与“短相思”、“长相忆”与“无穷极”两两对应,抒发了对远人浓烈的相思之情。

D.此诗从题材看可以是“羁旅思乡”,也可以是“闺怨”,因为抒情主人公可以是“游子”,也可以是“思妇”。

16.该诗打破了一般唐诗齐言的特点,有人认为有民歌之风。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理由。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静女》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男女约会时,女子故意躲藏令男子独自徘徊的活泼画面。

(2)苏洵在《六国论》里总结六国败亡教训,警告统治者“______________”,又借古讽今,劝诫当朝统治者,莫要以大宋天下“______________”。

(3)青春正好,但是封建时代的女子不被允许自由地表达爱情,所以当林黛玉听到汤显祖《牡丹亭》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时,就被击中心事,引发深深的共鸣。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没有用,尽管有无数人曾经试图去描述它的好处。莫言说,“文学让人心中有爱。叶圣陶说,“文学能揭穿黑暗,迎接光明,使人们抛弃卑鄙和浅薄,趋向高尚和精深。”但坦率地讲,也许文学只是一种纯粹的享受。

文学为生活打开了一个逃离的出口,你可以跳进一个故事里,不费力气和代价地开始一场历险,文学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滋味儿了。生活还是那个生活,你却有可能成为不一样的你。谈及爱,你会想到___________;谈及美,你会想到___________;谈及真,你会想到___________;谈及善,你会想到___________。虽然文学没有用,但它让你回归甚至感受到生活本身的意义——享受

又或许,文学可以成为我们经常熟视无睹的可靠导师。当我们遇到困惑时,文学用一种静默的力量给你回答。文学作品里,有你没走过的路,没经历过的事,没悟透的道理。在人生的某一瞬间,它们会成为一道光,照亮你的前路。

18.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B.趋向C.熟视无睹D.静默

19.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海岳尚可倾,吐诺终不移”            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③“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④“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A.②④③①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④②③①

20.下列诗句与“红杏枝头春意闹”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七、名著阅读

22.阅读下列有关大观园景物的题诗,完成小题。

有凤来仪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蝉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1)四首诗分别对应了大观园中的潇湘馆、          、蘅芜苑、          

2)馆名与主人的性格、命运有着紧密联系,请从四馆中任选其一,说说其馆与其主人之间的关联。

23.《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凤姐吃醋大闹之后有这么一段描写:

正说着,只见一个媳妇来回说:鲍二媳妇吊死了。贾琏凤姐儿都吃了一惊。凤姐忙收了怯色,反喝道:死了罢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一时,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悄回凤姐道:鲍二媳妇吊死了,他娘家的亲戚要告呢。凤姐儿________道:这倒好了,我正想要打官司呢!

从下列三个选项中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文中的划线处,并结合王熙凤的特点说明理由。

A.笑    B.怒    C.

选(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材料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小贾喜欢物理,但物理成绩中等水平;他的历史成绩拔尖,但兴趣不在历史。高一期末高考科目选课时,他和父母的意见不能统一。他想从兴趣爱好出发选择物理,父母却认为历史比物理更易博取高分而要求他弃物理选历史。

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

任务一:请你选择一种身份(家长或者小贾),给对方写一封信,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任务二:你的班主任得知此事后,在班级里组织了一场以“理想和现实”为主题的演讲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体验感受写一篇发言稿。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文体特征明显;⑧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C

3.A

4.①比喻论证,用“树木生长”论证诗歌要打破固化的僵局;形象易懂,浅显透彻。

②举例论证,列举了“新疆棉花”的例子;通过典型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增强说服力。

5.①人们借助诗歌公众号,将美与生活建立联系,达到愉悦,获得“诗意”。

②将诗歌视为流行物进行消费,能够打破诗歌固化的圈子,促进它的传播。

③大众不会被动接受同质、庸俗的诗歌内容,会进行自主选择。

 

6.B

7.D

8.①首尾呼应,博尔赫斯的“扔硬币”和孩子的“捡金属疙瘩”,形成照应,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②具有悬念性,“金属疙瘩”是否就是“硬币”,捡到后又为何扔掉,引发了读者思考。

③拓宽、丰富了文章主旨,孩子捡到又扔疙瘩的行为隐喻了梦想、才华的得到与失去。(或:意味着他人对于个体梦想的忽视。或:多人寻找的硬币被孩子捡到又轻易扔掉,如同“我”好不容易拥有想象力又被扼杀,强化了循环的悲剧。)

9.①两个故事独立又互补。在富商的故事中插入陈透纳的故事,又通过“爷爷”“蓝色潜水艇”等要素将两个独立的故事串联成一个整体,互为解说。

②人称、视角转换,扩展了叙事空间。文章由“富商”故事的视角转变为“我”的视角,宕开一笔,使叙事富有变化。

③两个故事丰富了主题。“富商”对梦想的至死坚持和“我”对才华的无奈放弃,构成对比。

“我”拥有后又失去才华和“小孩”捡到硬币又扔掉硬币构成映照。升华了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而要通过努力学习达到功成名就的愿望”错误。从原文“那晚他们对我谈了很多,倾诉了他们这些年的忧虑。正常一点,他们对我的要求仅限于此”等处来看,父母并未要求“我”功成名就。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色的能力。

D.“作者运用……生活化的语言”错误。小说的语言简单质朴,但不具有生活化特征,如“它行驶在永恒的夜晚。它将永远,永远地悬停在我深蓝色的梦中”“我的脑中再也不会伸出藤蔓,成了一个普通的脑袋了”等。

 

10.B

11.A

12.C

13.(1)如果不这样,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

(2)椒丘诉仗着自己和水神作战的勇武,在友人的丧席上对士大夫轻视傲慢,言语不谦逊,有凌驾他人的气势。

14.①鸿门宴上,范增等人欲置刘邦于死地,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冲突,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生死“拥盾闯帐”,表现其勇猛的一面;又通过樊哙入帐后面对项羽种种有礼有节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他粗中有细、言辞得当的一面。
②在丧席上,要离因为不能忍耐椒丘诉的傲慢无礼,出言折辱椒丘诉,激起椒丘诉的怨恨,引发了两人间的矛盾冲突。要离断定椒丘诉必会寻仇,说明他看人分明,料事在先。

故意不闭门户,坦然高卧等待椒丘诉,并用“三不肖”折服了椒丘诉,又表现他临危不惧、善于辞令的性格特征。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于是要离席阑至舍”,“舍”是“至”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D

“蔚恚”,郁结愤怒,均作“恨”的补语,不可断开,排除C

本句译为:在这种情况下要离丧席结束后回到家,告诫他的妻子说:“我在一个世家望族的丧礼上羞辱了一个叫椒丘䜣的勇士,余留的怨气郁结愤怒,晚上一定会来找我,千万不要关上我的门。”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跽,指盘腿而坐,上身挺直,显示出项羽的傲慢无礼”错误。跽,长跪,双膝着地,上身挺直。表明此时项羽内心警戒。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椒丘诉与水神作战,伤了水神一只眼睛”错误。伤了一目的是椒丘诉。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若属”,你们;“且”,将要;“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2)“恃”,倚仗;“轻傲于士大夫”,状语后置句;“逊”,谦逊;“陵”,通“凌”,凌驾。

参考译文:

(甲)

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 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于是给了他一个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的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

(乙)

椒丘诉,是东海边上的人。替齐王出使吴国,路过淮河渡口,想在渡口喂马喝水,淮河渡口的官吏说:“河里有水神,见到马就会出来,来害那些马,您不要在这里喂马喝水。”椒丘诉说:“勇士做应该做的事情,什么神敢冒犯?”就让随从在渡口喂马喝水,水神果然取走了他的马,马沉没了。椒丘诉非常生气,脱了衣服提起剑就下到水里,寻求水神决战,好几天才出来,瞎了自己的一只眼睛。

于是到了吴国,恰逢一个朋友的丧礼。椒丘诉仗着自己和水神作战的勇武,在友人的丧席上对士大夫轻视傲慢,言语不谦逊,有凌辱他人的神气。要离和他对着坐。所有在座的人都不能忍受他对武力的吹嘘,当时要离就压制他的锐气说:“我听说勇士的战斗,跟太阳战斗仪表不乱,跟鬼神战斗脚步不退,跟人战斗不大声喊。活着去死了回,不蒙受那些羞辱。现在你跟水神在淮水中相斗,丢了马失去了坐骑,又遭受瞎眼的病痛,身体残疾声名勇武,这是勇士所羞耻的。没有马上在敌人面前死去却苟且偷生,还在我面前容色傲慢!”在这种情况下椒丘诉在要离的质问责备下结束了(炫耀),但恨怒交加,晚上就去杀要离。

在这种情况下要离丧席结束后回到家,告诫他的妻子说:“我在一个世家望族的丧礼上羞辱了一个叫椒丘诉的勇士,余留的怨气郁结愤怒,晚上一定会来找我,千万不要关上我的门。”到了晚上,椒丘诉果然来了。看见他大门没关,走进他厅堂,门也没关,进入他的内室也没有防御,披散着头发一动不动地躺着,没有害怕的样子。椒丘诉于是手拿宝剑揪着要离说:“你有三个应该死的过错,你知道它们吗?”要离说:“不知道。”椒丘诉说:“你在大庭广众羞辱我,是第一个该死的过错;回家后不关闭门户,是第二个应当死的过错;躺着不做防御,是第三个应当死的过错。你有三处应当死的过错,希望你死了不要怨我。”要离说:“我没有三个应该死的过错,你却有三个没出息的惭愧之处,你知道它们吗?”椒丘诉说:“不知道。”要离说:“我在上千人面前羞辱你,你却不敢当众报复,是第一个没出息之处;到别人家里进门不咳嗽一声,进入厅堂也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是第二个没出息之处;走到前面拔出你的剑手揪着我的头,才敢大声说话,是第三个没出息之处。你有三个没有出息的地方却在我面前耍威风,难道不是见识短浅吗?”于是椒丘诉把剑一扔感叹道:“我如此勇猛,没有敢瞪我一眼的人,要离却敢羞辱我,这是天下的壮士啊。”我听说的要离就是像这样的,确实与传言一样啊!

 

15.A

16.①运用民歌起兴手法。以“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等秋季典型意象起兴, 自然引发“秋思(相思)”之情。 ②自问自答,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如“知何日”“此时此夜”,生活气息浓 郁。③具有楚辞民歌的特色,如语气词“兮”的巧妙运用。 ④三言,五言,七言的句式形式,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有民谣特色。 ⑤抒情直白而自然,“相思”一词在全诗反复出现,回环复沓,强烈抒发了相思之情。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 “又有不能见不如不见之怨”错,应为“又有不知何日能见之恨”。

 

17.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搔、踟蹰、劫、姹、嫣、颓垣。

 

18.C

19.B

20.B

21.文学虽然没有用,但它让你感受甚至回归到生活本身的意义——享受。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尽管:转折连词,此处与前文“文学没有用”形成转折语意,使用正确。

B.趋向:朝着某个方向发展。此处是说文学能使人走向高尚和精深,使用正确。

C.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与“经常”重复,可改为“视而不见”

D.静默:寂静;没有声音。此处是说文学给予人的力量是含蓄而深沉的,使用正确。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①出自李白《酬崔五郎中》,说的是真诚、诚信的重要;

②出自元稹《离思五首》,后人多用喻对爱情的忠诚;

③出自白居易《鸟》,表现诗人的善良;

④出自宋祁的《玉楼春》, 写出了春景的美好。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闹”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杏花盛开得热烈和春天的活泼生机。

A.是比喻,以“一江春水”喻愁;

B.是拟人,“弄巧”“传恨”将纤云、飞星人格化

C.是比喻,“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比喻;

D.是借代,以“丝竹”代音乐。

故选B

21.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虽然文学没有用,但它……”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相同,“虽然”应放在主语“文学”后;二是“回归甚至感受”语序不当,“甚至”前后有递进层次,“感受”与“回归”应调整的顺序。

修改后的句子是:文学虽然没有用,但它让你感受甚至回归到生活本身的意义——享受。

22.1)怡红院、稻香村

(2)①潇湘馆,主人为林黛玉。馆中多斑竹,竹上之斑如泪痕,暗示黛玉敏感、常落泪的性格,同时竹也表现黛玉清高的性格。“潇湘”谐音“消香”,暗示黛玉泪尽而逝的结局。

②蘅芜苑,主人为薛宝钗。蘅芜苑外则“无味”,内藏“清雅”,暗喻了宝钗表面上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骨子里也有柔情、愤世嫉俗的一面。“蘅芜苑”谐音“恒无怨”,表示宝钗对于和宝玉同甘共苦以及最后劝导宝玉返回大荒山等事,无一后悔。

③怡红院,主人为贾宝玉。“怡红院”谐音“怡红之愿”,宝玉让女孩们愉悦快乐,尽心尽力保护着她们;又谐音“遗红之怨”,宝玉最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去保护那些女孩子。

④稻香村,主人为李纨。馆中多田园农舍,一派郊野气色,而李纨也是清心寡欲、自甘寂寞,最后也是寂寞而终。

 

23.A.笑。理由:笑更能体现王熙凤骄纵毒辣、漠视人命的人物特点,而怒和恨更多只符合王熙凤当下的心理,不如“笑”合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