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北京四中高一(下)期中语文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高考精品讲义集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2021高考北京卷优秀作文



2021北京四中高一(下)期中语文

第I卷  (50分)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一项是(    )

A. 瘦(xiāo)      陶(yě)      然(yán)        战战兢(jīng)

B. 种(miù)        胸(pǔ)  怔(zhēng)      声叹气(āi)

C. 炮(pào)          佑(pì)      祷(qí)        惴不安(zhuì)

D. 酒(zhuàn)      逦(yǐ)      讥(qiào)     碎乱玉(qióng)

2. 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喧  伶俐  惊惶  横七竖八B. 烟蔼  悚然  噩梦  兴高采烈

C. 窥探  形骸  馋言  精明强干D. 衣襟  渣滓  诡秘  垂头丧气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过去几年,中国女排一直状态不佳,多次在奥运赛场上遗憾告负,如今王者归来重获冠军,真是大快人心

B. 看到兄弟俩为了蝇头小利而大打出手,围观的群众议论纷纷,狭小的巷子变得沸反盈天

C. 面对季后赛半决赛主场大比分落败的结局,勇士队主教练史蒂夫·科尔气得暴跳如雷

D. 为了抹黑中国,一些西方媒体捕风捉影,不惜违背新闻客观真实原则,捏造了许多不实信息。

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B.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其代表思想有“性恶论”、“民贵君轻”等。

C. “乘”在古时为一车四马。春秋时,一辆兵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在春秋时,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

D.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逍遥游》《养生主》是《庄子》一书的代表篇目。

5. 下列选项中,对《祝福》一文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 “祝福”与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是祥林嫂命运转变的节点,作者以“祝福”为题,意在反思传统礼教。

B. 鲁四老爷歧视寡妇出身、有着不幸遭遇的祥林嫂,他排斥祥林嫂参与祝福活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C. 柳妈对祥林嫂的好意是假装的,她表面上愿意帮助祥林嫂赎罪,但实际上是想给祥林嫂造成更重的精神压力。

D.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受新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文章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折射出鲁镇的传统和闭塞。

E. 作者虽然对祥林嫂的遭遇感到不幸,但仍期待普通民众过上好日子,“祝福”的标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百姓的热爱。

二、课内文言

6.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夹处)  如其礼乐,以君子(等待)

B. 齐国虽褊小,吾何一牛(吝啬)  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

C. 足以察秋毫之末(明亮)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跟从)

D. 然终不其能,歆其德(夸耀)    诸公闻之,皆解之义(赞扬)

7.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沛公不杯杓,不能辞            其余庸人不可

B. 解家贫,不訾              乃《经首》之会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哙拜,起,立而饮之

D. 范增目项王                敖而无足

8.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B. 所以遣将守关者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C. 今人有大功击之                及陷于罪,然后从刑之

D. 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    臣神遇而不以目视

9.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

B. 臣固知王不忍也                 始臣解牛之时

C. 度我至军中,公入                罪其姊子,收而葬之

D. 或知尔,则何以哉               方六七十,五六十

10.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解见仇家,仇家曲听解

A 如会同,章甫B. 常以身蔽沛公

C. 吾老以及人之老D. 项伯杀人,臣

11.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距关,毋内诸侯B. 鼓瑟希,铿尔

C.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D. 项王、项伯东向坐

12.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诸公以故严重B.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

C. 俯足以畜妻子D.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13.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相同一项的是(    )

例句:居邑屋至不见敬

A. 百姓之不见保B. 为解所杀,皆在赦前

C. 若属皆且为所虏D. 视为止,行为迟

14. 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一项的是(    )

例句:异乎三子者之撰

A. 此盗跖居民间者耳B.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C.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D.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三、默写

15. 请在横线处填写诗句原文。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___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

(5)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6)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人事有代谢,_______________。(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8)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9)____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城上高楼接大荒,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1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2)人世几回伤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3)吴丝蜀桐张高秋,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14)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15)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16)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17)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18)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19) 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论语》)

第Ⅱ卷  (50分)

四、课外文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谊论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可致之才,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灌婴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吊屈原,萦纡郁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痛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选自苏轼《贾谊论》,有删改)

注释:贾谊:少年时即以才显,汉文帝时曾召为博士,任太中大夫,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梁王太傅,三十三岁即忧愤而死。昼:地名,在今山东淄博一带。痛哭:贾谊《治安策》中谈及时势,有“可为痛苦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之句。趯(tì)然:心情激动、冲动的样子。

1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皆可致之才            负:辜负

B. 夫子何为不            豫:快乐

C. 此其君臣相得之        分:情分

D. 而为人“痛哭”哉      遽:突然

1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贾生,王者佐            君子不忍弃其君

B. 卒不能行其万一者      才有余识不足也

C. 犹且不用死                观其过湘为赋吊屈原

D. 君子之欲得君          则知有狷介之操

18. 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人要有才能不难,使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出来实在难啊。

B. 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再派子夏去(表明自己的志向)。

C.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是因为他也不善于处于贫穷的境地。

D. 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谨慎地显露自己啊!

19.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于贾谊这样才能卓越却壮志难酬的人才,虽深表惋惜,但也直率地指出了他的问题。

B. 文章举出孔子的例子,是想说明君子如果想遇到信任自己的君主,就应该不懈地努力争取。

C. 作者认为贾谊的理想抱负之所以没能实现,就是因为没能取得绛侯、灌婴这类大臣的支持。

D. 本文深入分析了贾谊的人格特质,强调身为人才,要有“有所待”、“有所忍”的人生修养。

20.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晚晴:傍晚天空放晴。诗人此时寓居于桂林,夏季多雨少晴。夹城:城门外的瓮城。

2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表明观赏的立足点,着一“深”字,可见诗人的居所位置幽僻、环境清静,奠定了全诗孤独悲戚的感情基调。

B. 第二句进一步表明时令特点——春天虽然已经过去,炎热的盛夏却还没有到来,眼下正是气候清和宜人的时节。

C. 第三句中,诗人发现连生长在幽僻处的小草也沐浴了晚晴的余晖,并且进一步想象这是天公对它的怜爱。

D. 颈联中,诗人凭高远眺,视界广远,那夕阳的余晖淡淡地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一片光明,在写景中表现出明朗的心境。

22. 尾联中,诗人借飞鸟的姿态,表现了自己的精神状态。下列诗句中,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C.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D.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3. 李商隐在《登乐游原》中也描摹了傍晚的阳光,但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本诗不尽相同,请比较“人间重晚晴”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组诗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不同。

六、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论“入迷”

茅盾

有多种多样的“入迷”。

吉诃德先生看武侠小说把一份家产几乎看光,还嫌不够,还要出去行侠,终于把一条老命也赔上。这是“入迷”的一种。

《红楼梦》上香菱学诗,弄得茶饭无心,梦里也做诗。这也是“入迷”。但据说香菱居然把诗做好了。

乡间有伧夫读《封神榜》,搔头抓耳,心花大放,忽开窗俯瞩,窗下停有馄饨担,开了锅盖,热气蓬蓬直上;伧夫见了,遽大叫道:“吾神驾祥云去也!”跨窗而出,把馄饨担踹翻了。这又是一种的“入迷”,然而程度远在吉诃德先生之下。

吉诃德先生的“入迷”,结果是悲剧。乡间伧夫的“入迷”,结果是喜剧。香菱的“入迷”,结果不悲不喜,只成了一篇平凡的故事。

就“入迷”而论,吉诃德先生实在是伟大的;你看他始终不动摇。乡间伧夫那一幕喜剧,叫做一时发昏,也许他赔偿了馄饨担以后就发誓不再看《封神榜》了。但当他高叫“吾神驾祥云去也”,而且撩衣跳窗的时候,他那态度倒也是“严肃”的,他确实“走进了《封神榜》”,不自知其非书中人了!至于香菱,她茶饭无心地读杜工部温飞卿的时候,她唯一目的是自己也做个诗人。使她着了“迷”的,不是杜工部他们的作品,而是她自己想做诗人这一念的“虚荣”。故就“入迷”而论,香菱的,便是最下乘!

有些人一拿起小说来读,便在心里说:“小说家言,岂能当真。”于是他带着怀疑的微笑,被动地看下去了。有些人进了戏园,就自己提醒自己道:“这是做戏呀!”于是他让戏拉着,坐到终场。他们自视为绝顶聪明的人,视吉诃德先生为天字第一号笨伯。可是我们说,真正含有严肃的人生意义的小说或戏曲,原来不是给此等人看的!此等人看小说进戏园只是糟蹋时间罢了!读小说或观剧,一定得有几分“入迷”——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一同笑一同哭,这才算不负那小说或戏曲,而小说或戏曲也没有白糟蹋了他的光阴。

一位作家写作品的时候,也非“入迷”不可。他的感情要和他笔下人物的感情合一。他写的人物不止一个,然而他所憧憬的,或拈出来使人景仰或认识的人物,却只有一个或一群;作家就要恨此人物所憎恨的对象,拥护此人物所拥护的一切!作家必须自己先这么“入迷”,然后可望读者也“入迷”。然后他的作品不是消遣品,他的力气不算白费。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假使存了“我是在做戏”的念头,他的戏一定做不好。

现在常听得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假使像香菱似的一面读杰作,一面心里想:“我读完了这些,我就是文学家了。”那他还是白读。他读杰作的时候,应当毫无杂念,应该只是走进书去,笑时就笑,哭时就哭——他应该“入迷”!所谓技巧的学得这一步,是在他几次“入迷”以后自然而然的结果。他把杰作咀嚼消化,成为他自己的力量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要是他自以为“学到”了一点什么,那也不是真正的学到,而是生吞活剥的模仿,甚至是剽窃!

归根一句话,人与文学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

注:吉诃德:指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1547—1616)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伧(cāng)夫:粗人。伧,粗野。

2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间伧夫的“入迷”,只是一时发昏,其入迷的程度不仅在香菱之下,更远在吉诃德先生之下。

B. 真正含有严肃的人生意义的小说或戏曲,不是给绝顶聪明的人看的,因为他们一看就知道是虚构的。

C. 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要想塑造一个成功的角色,吸引观众,他必须打消“我是在做戏”的念头。

D. 有了“多读杰作,学取技巧”的想法,绝不可能真正学到什么技巧,只可能是模仿甚至剽窃。

25. 文章的第三段说“但据说香菱居然把诗做好了”,结合上下文解释“居然”一词的含义。

2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入迷”的三种境界。(每一种不超过10个字)

27. 为什么说“人与文学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

28. 微写作。当今时代,人脸识别、VR、大数据等新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一小部分人带来了困难:有些人在自助银行里无所适从,有些人因不会下载手机APP而无法预约挂号……针对上述现象,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29. 微写作。近来,“见字如面”活动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假如我们可以和文学人物进行交流,你打算跟他(她)谈论一个什么问题?请从项羽、刘邦、郭解、祥林嫂、别里科夫、格里高尔中选择一位,就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写一段话给他(她)。

30. 微写作。

春天,美丽的花朵竞相绽放,精彩的校园活动也次第开展。请写一首小诗或者一段文字,描述春日校园里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并抒发情感。

31. 完成下列作文。

传统社会最看重“圈子”。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愈远愈疏,愈近愈密。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的生活里也不乏各种各样的“圈子”。比如:朋友圈、粉丝圈、艺术圈、健身圈……

对于各种“圈子”,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考?

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21北京四中高一(下)期中语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 “瘦削”的“削”应读“xuē”, “俨然”的“俨”应读“yǎn”;

B. “胸脯”的“脯”应读“pú”, “怔怔”的“怔”应读“zhèng”;

C. “炮烙”的“炮”应读“páo”, “庇佑”的“庇”应读“bì”。

故选D。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辨析形近字的能力。

A.“寒喧”中的“喧”应为“暄”;

B.“烟蔼”中的“蔼”应为“霭”;

C.“馋言”中的“馋”应为“谗”。

故选D。

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此处语境强调的是中国女排重获冠军让人开心,无“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之语境,故使用不当。

B.“沸反盈天”,意思是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此处形容狭小的巷子人声喧闹,使用正确。

C.“暴跳如雷”,意思是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此处形容主教练史蒂夫•科尔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使用正确。

D.“捕风捉影”,意思是想抓住风和影子,比喻说话或做事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此处用于形容西方媒体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使用正确。

故选A。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其代表思想有‘性恶论’”理解有误。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

故选B。

5. 【答案】CE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C.“柳妈对祥林嫂的好意是假装的,她表面上愿意帮助祥林嫂赎罪”说法理解有误,柳妈是一个“吃素的善女人”,她认为自己完全出于善意,想帮助祥林嫂找到办法赎罪,救祥林嫂出苦海。不能说是“柳妈对祥林嫂的好意是假装的”。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极深,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当作挽救祥林嫂的灵丹妙药,从而给祥林嫂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柳妈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E.“‘祝福’的标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百姓的热爱”理解有误。小说的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并无“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百姓的热爱”之意。

故选CE。

二、课内文言

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 第一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意思是: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明:眼力。第二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意思是:天亮之后,沛公刘邦带领一百多骑兵去(项羽军营所在地)面见项王。从:使……跟从,可以翻译为:带领。

故选C。

7.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胜:承受/尽;

B. 中:合乎/合乎;

C. 谢:谢罪/感谢;

D. 数:多次/称道。

故选B。

8.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因:介词,依照/,副词,趁机;

B.所以:连词,……原因/连词,……原因;

C.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D.以:介词,凭借/介词,用。

故选B。

9.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尚且/暂且。

B.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才/于是就。

D. 如果/或者。

故选B

10.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中“解夜见仇家”,意思是“郭解晚上去见有仇的一方”。“夜”,“在晚上”,名词作状语。

A. 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穿着礼服”,名词作动词。

B. “翼,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名词作状语。

C.“老”,“尊重”。形容词作动词。

D.“活”,使动用法,“使……活”。

故选B。

11.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 “距”,同“据”,“占据”;“内”,同“纳”,“使其入”。

B. “希”,同“稀”,稀少稀疏的意思。

C. “刑”,同“型”,表率,模范的意思。

D. 无通假字。

故选D。

1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 诸公以故严重之:意思是“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严重”,“特别尊重”;今义:程度深或者形势危急。

B.古今意思一致,都是:对长者或宾客尊敬而有礼貌。

C. “妻子”的古义是妻子和孩子;今义是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

D. “约为婚姻”在这里是指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婚姻”为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婚姻”的今义为: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故选B。

1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居邑屋至不见敬。“不见敬”,为被动句,“见”,意思就是“被”。

A. 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式,在动词前边用“见”表被动,构成“主语+见+动词”的格式。意思是:老百姓没能受到保护。

B. 为解所杀,皆在赦前。意思:被郭解所杀的事,都发生在赦令公布之前。为……所,表被动。

C. 若属皆且为所虏。这句话是被动句。用“为所”表示被动。为所虏:被他俘虏。这句话意思是: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D. 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故选D。

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异乎三子者之撰”是状语后置句,原句语序为“乎三子者之撰异”。

A.“此盗跖居民间者耳”是判断句式;

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是主谓倒装句,现代汉语语序为“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是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语序为“保民而王,莫能御之也”;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是以“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的语序为“而刀刃若于硎新发”。

故选D。

三、默写

15. 【答案】    (1). 天涯若比邻    (2). 独怆然而涕下    (3). 秦时明月汉时关    (4). 大漠风尘日色昏    (5). 风正一帆悬    (6). 气蒸云梦泽    (7). 往来成古今    (8). 芳草萋萋鹦鹉洲    (9). 欲为圣明除弊事    (10). 海天愁思正茫茫    (11). 病树前头万木春    (12). 山形依旧枕寒流    (13). 空山凝云颓不流    (14). 芙蓉泣露香兰笑    (15). 沧海月明珠有泪    (16). 夜吟应觉月光寒    (17). 却话巴山夜雨时    (18). 隔江犹唱后庭花    (19). 莫春者    (20). 风乎舞雩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易写错的字词有:怆、洲、弊、枕、颓、犹、莫、舞雩等。

第Ⅱ卷  (50分)

四、课外文言

【答案】16. A    17. B    18. C    19. B    

20. 君子要想达成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意思是: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负”,怀有。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连词,表转折。

C.因为/表目的,可解释为“来”。

D.代词,他们的/代词,这类人。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C. 是亦不善处穷者也,翻译为: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君子如果想遇到信任自己的君主,就应该不懈地努力争取”,表述有误。文中说“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意思是“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他都想勉力扶助”。君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不懈地努力争取。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取”,“达到……目标”;“远”,“长远”;“待”,“等待”;“就”,“成就”;“忍”,“忍耐”。

参考译文:

人要有才能并不难,真正难的是怎样使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出来。可惜啊,贾谊虽然能够做帝王的辅佐之巨,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成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的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周勃、灌婴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张,也太困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烦闷,心绪不宁,表露出退隐的思想。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

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有超脱世俗的毛病。因此不是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的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谨慎地显露自己的才能啊!

五、诗歌鉴赏

【答案】21. A    22. B    

23. “人间重晚晴”:人们珍重傍晚晴好天气。明知晚晴的短暂,却不因此而伤感嗟叹,而是恰恰相反,因其美好而短暂,便更加珍视,是一种现实、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无比美好,可惜已经接近黄昏了。既有对美的赞叹,也有美好晚景即将消逝带来的惋惜怅惘。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奠定了全诗孤独悲戚的感情基调”理解错误。“深居俯夹城”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结合第二句“春去夏犹清”分析可知,此诗描绘了雨后晚晴明净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欣慰喜悦的感受和明朗乐观的襟怀。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古诗有“越鸟巢南枝”之句,这里写越鸟归巢,带有自况意味。“越鸟”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运用以动衬静手法,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大意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大意是“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

故选B。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比较“人间重晚晴”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组诗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不同。

(1)从整体上看,《晚晴》描绘雨后晚晴明净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表达出诗人欣慰喜悦的感受和明朗乐观的襟怀。《登乐游原》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1)“人间重晚晴”大意是说“人们珍重傍晚的晴好天气”, 诗人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既有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蕴含着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六、阅读

【答案】24. C    25.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香菱带着虚荣的念头去学诗,本着学习技巧的目的去读诗,本来不可能真正学得做诗的技巧,成为诗人,竟然在小说里做出了好诗,这一情节不合情理。(“居然”和“据说”连用,)带有轻微的讽刺的味道。    

26. 第一种:坚持不动摇。
第二种:一时入迷\态度严肃。
第三种:功利地入迷\带有虚荣心地入迷。    

27. 只有入迷,才能体会文学作品的妙处。
只有入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才能吸引读者。
只有入迷,才能真正学得写作技巧。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其入迷的程度不仅在香菱之下”错误。由原文“故就‘入迷’而论,香菱的,便是最下乘”可知,香菱是最下乘的,所以应该是在香菱之上,而不是之下。

B.“因为他们一看就知道是虚构的”错误。由原文“他们自视为绝顶聪明的人,视吉诃德先生为天字第一号笨伯。可是我们说,真正含有严肃的人生意义的小说或戏曲,原来不是给此等人看的!此等人看小说进戏园只是糟蹋时间罢了”可知,是因为“此等人看小说进戏园只是糟蹋时间罢了”,而不是“因为他们一看就知道是虚构的”。

D.“有了‘多读杰作,学取技巧’的想法”错误。由原文“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要是他自以为‘学到’了一点什么,那也不是真正的学到,而是生吞活剥的模仿,甚至是剽窃”可知,是“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时,绝不可能真正学到什么技巧,只可能是模仿甚至剽窃。

故选C。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先理解“居然”的基本含义,“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由原文“至于香菱,她茶饭无心地读杜工部温飞卿的时候,她唯一目的是自己也做个诗人。使她着了‘迷’的,不是杜工部他们的作品,而是她自己想做诗人这一念的‘虚荣’”可知,香菱着了“迷”的,不是杜工部他们的作品,而是她自己想做诗人这一念的“虚荣”。由原文“现在常听得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假使像香菱似的一面读杰作,一面心里想:‘我读完了这些,我就是文学家了。’那他还是白读”可知,一面读杰作,一面心里想:“我读完了这些,我就是文学家了。”那书还是白读了。香菱带着虚荣的念头去学诗,本着学习技巧的目的去读诗,本来不可能真正学得做诗的技巧,成为诗人。“但据说香菱居然把诗做好了”,竟然在小说里做出了好诗,这一情节不合情理,用“居然”一词带有轻微的讽刺的味道。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原文“就‘入迷’而论,吉诃德先生实在是伟大的;你看他始终不动摇”可知,第一种:坚持不动摇。

由原文“乡间伧夫那一幕喜剧,叫做一时发昏,也许他赔偿了馄饨担以后就发誓不再看《封神榜》了。但当他高叫‘吾神驾祥云去也’,而且撩衣跳窗的时候,他那态度倒也是‘严肃’的,他确实‘走进了《封神榜》’,不自知其非书中人了”可知,第二种:“一时入迷”或“态度严肃”。

由原文“至于香菱,她茶饭无心地读杜工部温飞卿的时候,她唯一目的是自己也做个诗人。使她着了‘迷’的,不是杜工部他们的作品,而是她自己想做诗人这一念的‘虚荣’。故就‘入迷’而论,香菱的,便是最下乘”可知,第三种:“功利地入迷”或“带有虚荣心地入迷”。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原文“读小说或观剧,一定得有几分‘入迷’——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一同笑一同哭,这才算不负那小说或戏曲,而小说或戏曲也没有白糟蹋了他的光阴”可知,有几分“入迷”,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一同笑一同哭,这才算不负那小说或戏曲。由此可知,只有入迷,才能体会文学作品的妙处。

由原文“一位作家写作品的时候,也非‘入迷’不可。他的感情要和他笔下人物的感情合一。他写的人物不止一个,然而他所憧憬的,或拈出来使人景仰或认识的人物,却只有一个或一群;作家就要恨此人物所憎恨的对象,拥护此人物所拥护的一切!作家必须自己先这么‘入迷’,然后可望读者也‘入迷’”可知,作家的感情要和他笔下人物的感情合一,作家就要恨此人物所憎恨的对象,拥护此人物所拥护的一切!作家必须自己先这么“入迷”,然后可望读者也“入迷”。由此可知,只有入迷,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才能吸引读者。

由原文“所谓技巧的学得这一步,是在他几次‘入迷’以后自然而然的结果。他把杰作咀嚼消化,成为他自己的力量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可知,技巧的学得这一步,是在他几次“入迷”以后自然而然的结果。所以只有入迷,才能真正学得写作技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