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兼爱》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焉能攻之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B.必知疾之所自起 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C.若使天下兼相爱 视人之家若其家
D.亏臣而自利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窃以为过矣
B.恶施不孝 交相恶则乱
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D.不知乱之所自起 起不相爱
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疾:病
B.故亏父而自利 亏:使……受损失
C.盗爱其室 室:家
D.天下之乱物 乱物:杂乱的物品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攻:治疗
B.君之不慈臣 慈:慈爱
C.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恶:怎么
D.不可以不劝爱人者 劝:劝说
5.下列有关词类活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亏父而自利
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
B.故亏臣而自利
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利
C.虽父之不慈子
慈:形容词用作动词,疼爱
D.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韩非子将其与儒学并称为“显学”。
B.墨子的“兼爱”思想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C.“圣人”有多种解释,在“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中,“圣人”指的是孔子。
D.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他的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要求。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必知乱之所自起B.虽父之不慈子
C.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D.故大夫之相乱家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左右欲刃相如
A.故亏兄而自利B.故贼人以利其身
C.必知乱之所自起D.虽父之不慈子
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B.必知疾之所自起 疾风知劲草
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国与国不相攻
D.治乱者何独不然 其声呜呜然
二、其他
10.通假释义。
①故不孝不慈亡有“亡”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察乱何自起“当”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动词,________________
不效,则治臣之罪 动词,________________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形容词,______________
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 动词,________________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动词,________________
12.攻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动词,________________
国与国不相攻 动词,________________
狂妄之辞不攻而自息 动词,________________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动词,________________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动词,________________
农攻粟,工攻器,贾(gǔ)攻货 动词,________________
13.视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 动词,________________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动词,________________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 动词,________________
命有始而必终,孰长生而久视 动词,________________
14.事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名词,________________
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 名词,________________
今日之事何如 名词,________________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名词,________________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动词,________________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动词,________________
15.焉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连词,________________
或师焉,或不焉 语气助词,____________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代词,________________
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____________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________________
16.然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助词,________________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指示代词,____________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助词,________________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连词,________________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 表肯定,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完成小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
(《墨子·兼爱中》)
17.上述材料中,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18.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墨子·非攻上》)
武王践功①,梦见三神曰:“予既沉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武王乃攻狂夫,反②商之③周,天赐武王黄鸟之旗。王既已克殷,成④帝之来⑤,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⑥四夷,而天下莫不宾。焉袭汤之绪,此即武王之所以诛纣也。若以此三圣王者观之,则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
(《墨子·非攻下》)
[注]①践功:即位。②反:同“翻”。③之:“作”字误写。④成:完成。⑤来:同“赉”,赏赐。⑥维:同“于”。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墨子的_____________主张。
(2)武王身为商纣之臣却举兵诛纣,而墨子仍然尊之为“圣王”,为什么呢?请结合第二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荀子·大略》)
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子姑防子之身乱之矣!”
(《墨子·公孟》)
20.上述两段文字都强调了_______________(填成语)的重要性。
21.荀子与墨子的观点各有侧重,请简要谈谈两者的不同。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兼爱
《墨子》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2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攻:治疗
B.故亏父而自利 亏:使受损失
C.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家:家庭
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鼓励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焉能治之 焉用亡郑以陪邻
B.臣子之不孝君父 人之有是四端也
C.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D.若使天下兼相爱 若属皆且为所虏
2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己任,就要知道动乱的根源,否则就达不到目的。
B.墨子认为正是由于人们“不相爱”,才造成伦理崩坏、抢劫偷盗、诸侯攻伐的现实。
C.墨子认为只要人们“兼相爱”,就能消除乱象,使“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天下大治。
D.文章运用正反对比和例证法,由浅入深地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2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2)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同上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㱙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选自《墨子》,有删节)
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墨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天子三公既以立”中的“三公”是一种爵位。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相传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百姓”在文中指平民,但战国之前“百姓”指贵族,如《诗经·雅·天保》“群黎百姓”,郑玄注为:“百姓,官族姓也。”
D.“五刑”指古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所指各异。在西汉汉文帝以前指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
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认为,上古时期由于百姓之间相互残害,导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帮助别人,进而造成天下混乱,民众犹如禽兽一般。
B.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在于没有行政长官,故只要选择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为天子,天下即可达到清平大治的境界。
C.文章认为,民众判断是非曲直要以上面的意见为准,而不能与下面相互勾结,这样就能做到上面所要惩罚的就是百姓所要非议的。
D.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要选择“仁人”“贤可者”来担任国家各级领导并有效治理国家。
2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2)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30.联系文本谈谈你对墨子“尚同”思想主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子·辞过(节选)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赈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
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
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列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塞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
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
(有删改)
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民费而不病病:困苦
B.强体适腹而已矣 适:使安适
C.故民归之 归:归附
D.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 恶:罪恶
3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B.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C.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D.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
3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
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
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
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
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
(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可以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虚词的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项,第一个“焉”,兼词,于是,如此;第二个“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
B项,两个“所”均为动词前助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
C项,第一个“若”,如果;第二个“若”,像。
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接,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
故选B。
2.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第一个“窃”,偷窃,第二个“窃”,私下里。
B项,第一个“恶”相当于“何”,“怎么”,第二个“恶”,厌恶。
C项,第一个“攻”,治疗,第二个“攻”,攻击。
D项,两个“起”都译为“起源”。
故选D。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