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北京市交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字词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瘦削(xiāo) 少顷(qǐnɡ) 解数(jiě) 窈陷 (yǎo)
B.角斗(jué) 猾黠(jié) 迂讷(nà) 会晤(wù)
C.蹙缩(cù) 唏嘘(xī) 聒噪(ɡuā) 游说(shuō)
D.咫尺(zhǐ) 歆享(xīn) 蠹虫(dù) 宽宥(yòu)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惭作 向隅而泣 连累(lèi) 大有裨益(bì)
B.酒撰 走头无路 投奔(bèn) 朔风渐起(shuò)
C.谬种 毛骨悚然 形骸(hái) 曲折离奇(qū)
D.嗔怒 哀声叹气 羞赧(nǎn) 间或一轮(jiān)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蔽佑 促狭 讥诮 气息辍然
B.孤僻 执拗 辖制 头昏脑涨
C.撩拔 寒喧 掺和 话不絮烦
D.翌日 辜负 锁屑 讫今为止
4.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为奇货:“居”的意思是“储存”。
B.屡试不爽:“爽”的意思是“差错”。
C.靡计不施:“靡”读作“mí”,意思是“浪费”。
D.少不更事:“更”读作“ɡēnɡ”,意思是“经历”。
5.下列句中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霜露,斩荆棘 暴:同“曝”,晒。
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振:同“震”,威吓。
C.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辨:同“辩”,分辩。
D.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裁:同“才”,刚刚。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注音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yǔ 亲附
B.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难:nàn 排斥
C.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度:dù 制定
D.既得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抢:qiānɡ 碰,撞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操童子业,久不售 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B.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冀君实或见恕也
D.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妻具资诣问 诣:到、前往
B.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覆盖
C.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恤:顾念,忧虑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C.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D.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A.大喜,笼归,举家庆贺B.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
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D.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
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D.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D.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13.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斯用兵之效也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14.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C.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D.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个核桃。
15.《红楼梦》中大观园里曾两次结诗社,下列人物与其诗社的别号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宝玉——护花使者B.林黛玉——潇湘妃子
C.史湘云——枕霞旧友D.贾探春——蕉下客
16.填入下列语段空格处的内容,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清代乾隆时期问世的《红楼梦》,不仅 ,也 。它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情节主线,又深刻展现了当时贵族家庭内部、外部的种种矛盾冲突。 , ,其内容之丰厚, , ,都不是轻易能够领会的。所以,请你走进那个奇妙的艺术世界吧!
①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 ②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③一面是“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 ④一面是“情重愈斟情”的感伤
⑤艺术之精妙 ⑥思想之深邃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④⑤⑥C.①②④③⑥⑤D.②①④③⑥⑤
17.下图是根据《水浒传》而发行的邮票,相人物的绰号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AB.BC.CD.D
18.下列语句完全符合《阿房宫赋》原文的一项是
A.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B.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C.秦爱纷奢,民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
D.秦人不瑕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谏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矣。
19.下列语句完全不符合《六国论》原文的一项是( )
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B.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以事秦之心理天下之谋臣,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不得下咽也。
D.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0.许多人常有手书前人名句的习惯,下列不可能发生的选项是( )
A.杜牧手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苏洵手书“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C.王安石手书“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蒲松龄手书“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二、语言表达
21.①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既包括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文化、思想观念等,也包括人物与人物间的互动关系等。小说中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发展,离不开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
请从祥林嫂、林冲、别里科夫三个人物中任选其一,结合作品内容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条理清楚。180字左右。
三、微写作
22.②《红楼梦》中的“笑”或“泪”引发了无数读者的喜悲。谁的笑(泪)最打动你?请从
《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以“你的笑(泪)让我……”为开头,续写一段抒情性文字(可以写诗歌)。要求:写出对象的姓名和特点,感情真挚。180 字左右。
四、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做人做事要像水,要清洁、灵动,处世须随和;有人说,待人接物要像火,要热情、昂扬,心灵须赤诚;有人说,精神品格要像土,要本色、沉稳,作风须朴实。
你对其中的哪一种说法感受或思考最深呢?请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作文(诗歌除外)。
要求:明确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特征突出,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卷面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A项,“瘦削”的“削”应读xuē,“解数”的“解”读xiè;
B项,“猾黠”的“黠”读xiá,“迂讷”的“讷”读nè;
C项,“聒噪”的“聒”读guō,“游说”的“说”读shuì。
故选D。
2.C
【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和修改。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字形考查的主要是形近字、同音异形字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
A项,惭作(怍) 连累(lěi)
B项,酒撰(馔) 走头无路(投)
D项,哀声叹气(唉) 间或一轮(jiàn)
故选C。
3.B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识记汉字字形的能力。学会识别形似字、音近字,根据字形、意义来准确记忆和辨析,坚持向字典学习汉字,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
A项,“蔽佑”应改为“庇佑”,“气息辍然”应改为“气息惙然”;
C项,“撩拔”应改为“撩拨”,“寒喧”应改为“寒暄”;
D项,“锁屑”应改为“琐屑”,“讫今为止”应改为“迄今为止”。
故选B。
4.C
【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本题考查的是“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仔细审题。
C项,“意思是‘浪费’”错。靡:没有的意思。靡计不施:没有什么办法不用的,即用尽一切办法。
故选C。
【点睛】
推断词语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5.A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通假字的识记和判断能力。通假字重在平时的积累和记忆,每次学了课文要主动的进行归纳整理,并在平时的文言学习中不断温习和巩固,日积月累、勤学苦练才能在课外文言文的情景中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哪个字是通假字,并且通什么。具体而言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中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项,暴:同“曝”,晒;错误,这里的“暴”是曝露的意思。
故选A。
6.C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注音及解释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字音题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关于词义,文言实词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C项,度:duó,考虑。句子翻译为:考虑到这样做合理,然后采取行动,认定做得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后悔的缘故。
故选C。
【点睛】
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7.D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前者:科举考试考中;后者:买。
B项,前者:居于……之下;后者:名词作动词,自取下策。
C项,前者:表被动;后者:助词,表示对我如何。
D项,两者均翻译为“本来”。
故选D。
【点睛】
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8.D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项,速:招致。句子翻译为: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祸患。
故选D。
【点睛】
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必是错误的。
9.A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B项,第一个“而”,转折连词,却;第二个“而”,连词,表递进,那么。
C项,第一个“焉”,兼词,于之;第二个“焉”,形容词词尾,……地。
D项,第一个“以”,连词,来;第二个“以”,介词,因为。
故选A。
【点睛】
文言虚词的语法分析法是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
10.D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文言词类活用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也可以活用。
例句:“倾”:使……倾,动词的使动用法。
A项,“笼”:用笼子,名词作状语。
B项,“奇”:以……为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C项,“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好的意见。
D项,“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
例句和D项中加点的词都是使动用法。
故选D。
11.B
【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古今异义词的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都有可能造成古今异义词。辨清古今异义词对于了解古代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积累的基础之上,要学会采用因文定义和代入分析的方法。本题要求选出“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项,“可怜”,古义:可惜(也有“可爱”之意);今义,值得同情。
B项,“仓猝”,匆忙急迫。古今义相同。
C项,“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指父亲的父亲,即爷爷。
D项,“尴尬”,古义:行为不正常,鬼鬼祟祟;今义: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故选B。
12.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这道题考的是辨析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故事”,古义:先例,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B项,“气候”,古义:指天气(雨雪阴晴);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D项,“精英”,古义:金玉珠宝,珍宝;今义: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
故选C。
13.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
A项,判断句式。这就是用兵的功效。
B项,判断句式。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
C项,判断句式。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
D项,定语后置句。村子里有一位游手好闲的少年人,驯养了一只蟋蟀。
故选D。
【点睛】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和固定句式。
14.C
【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表达的效果,这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前提。
A项,比喻(暗喻),以璀灿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
B项,比喻,把“用土地侍奉秦国”比喻成“抱柴救火”;
C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D项,比喻,将“柳妈的打皱的脸”比喻成“核桃”。
故选C。
【点睛】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十二种。
15.A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常识知识做好积累,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作家作品、情节内容、思想主旨等。只有平时积累得丰富,识记得准确,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准确答题。
A项,贾宝玉的别号是“怡红公子”。他之所以会叫怡红公子,其实是和后来他进入大观园之后住在了怡红院有关。所以大家都会称他为怡红公子。这个名字之所以适合贾宝玉,也是和他和女孩子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的。
故选A。
【点睛】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记牢作者名字、书名、年代、国别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物象、名言警句等。
16.C
【详解】
此题考查语句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解答语句衔接题,要先将题目所给语段读懂,明白其语境;然后再仔细研究题中六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弄清其先后顺序。
语段是对名著《红楼梦》的评价,①句强调达到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②句强调堪称世界文学宝库的明珠,语意上构成递进关系,①在前,②在后,排除BD两项。从③与④两句来看,④句说的小说情节中因爱情悲剧和家庭悲剧而流露的感伤情绪,③句说的是整部小说反映的是“大厦将倾的末世感”,应该④在前,③在后。“其内容之丰厚”后面接⑤或者⑥句,按照文学作品的分析,一般从“内容”到“思想”,再到“艺术”,因而⑥在前,⑤在后,排除A项。
故选C。
17.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信息的掌握能力。用古代著名英雄人物的名字作为绰号,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平时要注意积累相关名著中的人物及其绰号。
C项,“青面兽:林冲”错误,“青面兽”是杨志的绰号,林冲的绰号是 “豹子头”。
故选C。
18.B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主要是要掌握重点课文篇目的内容,会背诵,熟悉每一句话,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本题要求选出“语句完全符合《阿房宫赋》原文的一项”。
A项,“不知东西”不符合原文,应是“不知西东”。
C项,“民亦念其家”“取之尽锱珠”不符合原文,应是“人亦念其家”“取之尽锱铢”。
D项,“秦人不瑕自哀”“后人哀之而不谏之”不符合原文,出现了错误字,应是“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故选B。
19.C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本内容的掌握及背诵情况。想要做好此类试题,需要在平时多下功夫,熟练掌握课本内容,对要求背诵的篇目一丝不苟的背会。本题考查的是“下列语句完全不符合《六国论》原文的一项是”,要认真审题。
C项,原文是这样说的: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对比原文,C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此类试题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20.B
【详解】
本题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考生解答本题的前提是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文学常识,了解这些名句出现的朝代,然后对比相关作家的出生朝代,思考所给现象有没有可能发生。因此考生平时应注意积累重要的文化常识。
B项,苏洵为北宋人,而“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出自清代,据吴恭亨(清)《对联话》记载,此联为抗清名将金声(字正希)所作。故B项不可能发生。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