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高考精品讲义集


《论语》阅读题之君子之风专题练习

《红楼梦》章节阅读题

《乡土中国》扩展阅读(一)

《乡土中国》扩展阅读(二)

九月的丰收与失散(讲义)

《芣苢》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短歌行》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插秧歌》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登高》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琵琶行》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归园田居 其一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声声慢》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考场诗词散文里的重阳节


高一必修上册《师说》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劝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赤壁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师说》《劝学》《赤壁赋》《登泰山记》原文译文注释汇编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老子》《五石之瓠》《兼爱》原文译文及习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前

课文拓展                                 

                                     李白轶事

  1.王昌龄失孟交李

  王昌龄在襄阳与孟浩然一见,孟浩然因旧疾复发而死。王昌龄因此在离开的路上很悲伤,没有想到在巴陵意外的遇见李白,当时李白正在被流放夜郎的途中。他们俩一见如故,在江边的小船上,边泛舟边吟酒,畅谈文坛圈里的交往故事。临别,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李白对王昌龄的友情也念念不忘。后来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特地写诗寄送,予以安慰。

 2.李白搁笔

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煊赫。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汪伦之情

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

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 .重要字音
①瀛(________)洲          ②天姥(________)         ③剡(________)溪
④渌(________)水         ⑤木屐(________)         ⑥澹(________)澹
⑦訇(________)然         ⑧魂悸(________)         ⑨猿啸(________)

【答案】yíng   mǔ   shàn   lù   jī   dàn   hōng   jì   xiào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解析略。

2 .重要词语
《梦游天姥吟留别》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副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副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掩:动词,____________
⑤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 清:形容词,______________
⑥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水澹澹兮生烟           澹澹: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列缺霹雳                列: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丘峦崩摧               摧: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
?忽魂悸以魄动             以:连词,____________________
?惟觉时之枕席           觉: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
?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副词,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确实、实在   有时   遮蔽   超出   遮掩   清澈   凄清   昏暗   震动   动荡不定   同“裂”,分裂   断裂   形容声音很大   同“而”,表顺承   醒   原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在诗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①句意:(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信,副词,确实、实在。
②句意: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到。或,副词,有时。
③句意: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横,动词,遮蔽。
④句意: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拔,动词,超出。掩,动词,遮掩。
⑤句意: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渌,形容词,清澈。清,形容词,凄清。
⑥句意: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倏忽间,就到了黄昏。暝:昏暗。
⑦句意:熊的咆哮,龙的吼叫,在岩泉之间震响。殷:震动。
⑧句意:水波动荡生起了薄薄的烟雾。澹澹:动荡不定。
⑨句意: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列:同“裂”,分裂。
⑩句意: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摧:断裂。
?句意: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句意:忽然惊魂动魄。以,连词,同“而”,表顺承关系。
?句意: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觉,动词,醒。
?句意: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向来,副词,原来。

3 .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      失向来之烟霞(原来)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            渌水荡漾清猿啼(凄清)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D项,暝:昏暗,指天黑,夜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故选D。
【点睛】
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4 .通过回顾学习过的知识,请简要分析作者李白。

【答案】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风流倜傥。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作者李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李白的诗歌,然后结合诗歌的注释作答。
第一,李白的诗作。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第二,李白的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
第三,李白的浪漫主义。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第四,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

5 .读课文,然后用课文语句回答。
①入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熟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然后依据上下文的提示确定横线处所要填写的内容。
(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寻常,更引起了李白要浏览的愿望。由提示语“入梦的原因”可知,此处应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由提示语“由现实转入梦境”可知,诗歌的第二段一开头就写到“我欲因之梦吴越”,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可见,此处应填“我欲因之梦吴越”。
(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惊起”“觉时”,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由提示语“由梦境转入现实”可知,此处应填“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4)李白在诗的最后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由提示语“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可知,此处应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模糊性是诗歌语言最突出的特点。这种语言具有两重性,即在本质上是明确的,在表象上是模糊的,在内容上是确指的,在形式上是灵活的,因而能构成诗歌作品丰富多彩的审美意象,吸引鉴赏者去咀嚼、去______。鉴赏者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______去揣度那一个个谜底,填充那一道道艺术留白,______获得对诗歌作品的审美享受。如果不能发现诗歌文本的艺术留白,不能填充这些留白,那么阅读诗歌便______。从这个意义上讲,(   )。这就使得诗歌语言和表达的意义之间形成了不少的“空白”点,只有通过鉴赏去增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的沟通之间架起桥梁,深刻领会作品的寓意。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品味 经验 从而 味同嚼蜡

B.品味 经验 从而 食不甘味

C.品玩 体验 因此 味同嚼蜡

D.品玩 体验 因此 食不甘味

【小题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是一种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来表现诗歌作者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的超级语言复合体

B.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诗歌作者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去表现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

C.诗歌作者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去表现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所以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

D.诗歌作者自己无限的心灵世界总是通过有限的词汇、有限的组合规则来表现的,所以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通过鉴赏去填补这些空白,才能架起沟通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

B.只有通过鉴赏去增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C.只有通过鉴赏去填补这些空白,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D.只有通过鉴赏去增补这些空白,才能架起沟通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分析】
【小题1】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品味”指仔细体会、玩味;“品玩”指品评赏玩,多用于对古董等艺术品的赏玩。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指的是鉴赏者对诗歌语言的反复体会,选用“品味”更恰当;
第二空:“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者亲身经历;“经验”指对于感性经验所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综合语境,“审美”是感性的经验概括,和“经验”搭配更好。
第三空:“从而”是连词,上文指明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因此”是连词,表示上文的原因产生了后文的结果。此处前文“揣度谜底”和“填充留白”是方法条件,后文“获得审美享受”是结果、目的,所以应用“从而”。
第四空:“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食不甘味”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都不知道滋味。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是说不能发现和填充诗歌中的艺术留白的话,阅读诗歌就没有什么意味了,应选“味同嚼蜡”。
故选A。
【小题2】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本题中,A、C、D三句表述的重点都在“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上,而这句话的后文是“……形成了不少的‘空白’点”,“形成‘空白’点”和“诗歌语言是一种超级复合体”没有逻辑关联,B项的语意重点在“诗歌作者”的做法上,诗歌作者的做法和后文“形成‘空白点’”才有因果关联。
故选B。
【小题3】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中“增补”和后文“空白”搭配不当,可改为“填补”,这样就排除B、D项。原句中的“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的沟通之间架起桥梁”句式杂糅,可改为“才能架起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或“才能在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而A项中“才能架起沟通诗歌语言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中语序不当,排除A项。
故选C。

7 .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XX”为开头,再仿写三个句子以构成严格的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一种朦胧的哀愁;读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白居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懂得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一种高度的自信;   我懂得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一种深切的忧虑;   我懂得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一种真正的顽强;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能力。
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一般说来,要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仿写。此题注意对所给材料的理解分析,此处仿写的内容是读李商隐诗歌的感触,仿写的句式是:读……(人名),我懂得“……(名人的诗句)”是一种……的……(诗歌感悟)。仿写时注意词语搭配和语意连贯。

8 .下面图表是关于李白经典诗作产生情况的统计,请就图表信息总结三条写作经验,每条不超过18字。

年龄阶段

经历处境

作品名称

作品数量

0-24岁

学习积累,游学阶段

0

25-41岁

游历天下

《静夜思》《望庐山瀑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42-44岁

入仕长安,但不受用,
政治失意

《蜀道难》

1

45-62岁

赐金放还,流离西南,躲避战乱,被流放,离世

《行路难》《独坐敬亭山》《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草发白帝城》

6

 

【答案】参考示例:①知行合一方能写出佳作。②精神受难才能孕育佳作。③人生阅历的丰富是佳作产生的条件。④开眼界见世面是成就佳作的关键。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总结归纳图表信息的能力。
学习积累,游学阶段虽无作品,但其实是为创作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是知识的积累加之后来的游历,李白才能写出传世佳作。由此可见,知行合一方能写出佳作。
“25-41岁”“45-62岁”游历天下的阶段是其作品较多的阶段,可见,开眼界见世面是成就佳作的关键,人生阅历的丰富是佳作产生的条件。
“入仕长安,但不受用,政治失意”而后有《蜀道难》,可见,精神受难才能孕育佳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后练习

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欲之梦吴越        因:介词,因为

B.忽魂悸魄动        以:连词,表并列

C.恍惊起长嗟        而:连词,表顺承

D.《霓裳》后《六幺》    为:动词,弹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难求(信:实在)                 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

B.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                 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

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之梦吴越(因:于是)

D.惊起而长嗟(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夜晚)

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用法 ,与“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栗”“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鼓瑟兮鸾回车B.对此欲倒东南

C.春风又绿江南岸D.云青青兮欲

4.下面给出的各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B.水澹澹兮生烟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D.惟觉时之枕席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深林兮惊层巅

B.对此欲倒东南

C.訇然

D.古来万事流水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云霞明灭可睹    或:有时   迷花倚石忽已    暝:天黑

B.我欲之梦吴越    因:因为   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

C.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   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D.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熊咆龙吟岩泉    殷:震响

7.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因其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8.《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与此手法不相同的两句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了明星仙女。

B.第三至六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游于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升向天际。

C.第七至十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

D.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10.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最后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C.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D.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12.从炼字的角度看,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13.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14.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李白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年,李白被唐玄宗逐出宫廷后的第二年,与杜甫游齐赵。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下了这首赠诗。②丹砂: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③葛洪:东晋著名道士,自号抱朴子,曾入罗浮山炼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随风飘荡的蓬草,来表现李杜二人相偕漫游,无所归宿的处境。

B.首句表达了惺惺相惜之意,诗人在为李白鸣不平的同时,也透露出自伤的情绪。

C.“愧”字照应了“未就”,这是指李白愧对葛洪,暗示了李白在炼丹学道方面的失败。

D.此诗饱含了诗人对李白的同情,赞赏和规劝等复杂情感。

16.这首诗中塑造的李白形象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李白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古风·昔我游齐都

李白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注)华不注:山名,在山东省济南市东北。赤松:仙人名。倒景:景,日光,在日月之上向下看,故曰倒景。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回忆以前在齐地登山的经历,整首诗语言通俗自然,清新明了。

B.作者把山比作芙蓉花,极写山的美丽俊秀,为后面神仙出场做了铺垫。

C.诗人希望骑着白鹿畅游仙界,这个场景在李白其它作品中也多次出现。

D.诗人希望远离世俗,和同样不满现实的仙人遨游天际,过安闲的生活。

18.这首诗被人们归类为“游仙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吊李白

欣闻青莲诗社同好相携,于今春清明至诗歌小镇哀咏李白,叹以公赴晋不得共襄盛举,特属此调。

宙宇云游客,巴蜀觅仙踪。青莲世界,耕者樵夫入画中。汗牛浑身精气①,涪水春秋浪卷,千里映山红。谁倚栏杆久,皓月别帘笼。

匡山墨,陇西竹,剑门松。人间好处,处处道骨仙风。斗酒抽刀断愁,放马青崖白鹿,行路难无穷。岂敢摧眉宇,壮哉造化功②。

注①相传李白少年时看到一座石牛作《咏石牛》,其中有“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②语出《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19.下面对这首词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A.上片以李白乃“宙宇云游客”开启对谪仙人的缅怀,引出作者寻觅仙踪,继而追忆诗仙李白留给故里的念想。

B.上片,作者选择了与李白密切相关的“青莲”“樵夫”“皓月”等意象,既是对“觅仙踪”一路情境氛围的渲染,又含蓄的表达了对诗仙李白的追慕、赞美之情。

C.下片前几句诗所写的几处地方,均与李白生平有关。此处将现实与游览景点相结合,诗人触景生情,由衷赞叹了诗歌小镇被打造得符合李白“道骨仙风”的气质。

D.诗歌中多次化用李白诗意,以“斗酒抽刀断愁”一句为例,诗人借白诗表达了自己现实忧愁,理想不就,因此寄情山水,缅怀古人之情。

E.诗歌上片描写了诗人觅踪之路,一幅悠闲自然,和谐明丽的山水逢耕图呈现在脑海之中,渲染了凭吊气氛;下片抒发了作者的仰慕之情,其中前三句里三意象的选用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李白崇高人格的敬佩。

20.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诗人对李白的凭吊之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杨君之任永康

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注]

[注]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内涵颇丰,“送”点明事件,“永康”为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

B.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吃惊,暗示其有畏难之意。

C.“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然该句是劝慰杨君不要学陶渊明。

D.“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多为当地百姓造福。

22.颔联一般紧承首联。本诗的颔联是对首联中“剑峰云栈”的具体描写,请赏析该联景物描写的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醉中出西门偶书(注)

陆游

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

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

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兔骄。

(注)本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年),此时作者免官闲居成都。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作者在古寺之中赋闲,借酒消愁、极度颓废的生活状况。

B.颔联中的青山、白发,色彩对比鲜明,给人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C.颈联今昔对比,诗人借追忆少年时的抱负突出自身不被重用的无奈。

D.全诗集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于一体,用质朴语言抒发心志。

24.同为出猎场景,本诗尾联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思家

郑板桥

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

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

2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使用色彩词“绿”“红”描绘意象,画面色彩明丽,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意境。

B.词人“想到扬州梦我”有“庄生梦蝶”之趣,主体客体行为的对调让情感更加强烈。

C.词人写与朋友吟诗畅饮,不写其名,只用“某某”“个个”指代,口语化而又典雅。

D.全词语言平易浅近而内涵丰富,尾句“将毋左”暗暗透露出词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

26.本词的题目是“思家”,诗人是如何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

注:①昌叔:王安石妹夫。②分:甘愿。

2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三、四两句描写诗人登高赏菊的场景,其中“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

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D.本诗通过写登山所见的实景,以及由此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了情思,表达了心志。

28.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王侍御

韦应物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描摹王侍御的品格与诗品,二者互相映衬。诗人赞美他闲云野鹤、不拘洒脱,远离尘世喧嚣。而诗也是恰如其人,冰清玉洁,不沾浊秽。

B.诗人追忆昨天王侍御带领府县诸官一起来看望自己时的场景,不禁感慨万千:王侍御即使官职升迁调动,也未丝毫改变自己与他的真挚友情。

C.尾联显出王侍御自谦之意,作者赞美溢于言外。化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典,写王让自己的马走在路边,其谦谦君子形象跃然纸上。

D.全诗真情浓厚,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和王侍御友情的赞美与珍惜之意。语言上,对仗工稳,宛如天成;用典精到,人物饱满;可谓恬淡自然之评。

30.本诗颈联与《寄李儋元锡》中“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官定后戏赠

杜甫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②。

注释:①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被任河西县尉,他不肯作,改任右卫率府的胄曹参军,这是一个看守兵甲器仗的差使。②飙:暴风,疾风。

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表明自己不愿奔走趋奉,体现了傲岸的人格和归隐的愿望。

B.“耽酒须微禄”一句表达了诗人为了饮酒的嗜好,不得不指望这份微薄的俸禄,反映了诗人生活的潦倒。

C.前三联紧扣一“戏”字,看似洒脱、旷达,实则暗含了诗人身居闲职的自嘲和志不得伸的无奈。

D.“托圣朝”是为自己的“狂歌”找一个借口,是自身纵酒狂放,无所顾忌的托词,暗藏了久困不遇的牢骚。

32.尾联是如何抒发思想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题《三驼图》

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哈哈笑,世上原来无直人。

——钱允治

形模相肖更相亲,会聚三驼似有因。却羡渊明思归早,世途只见折腰人。

——文谦光

33.钱诗中的“笑”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意。

34.两诗皆语含双关,请作简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  答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①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②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须豪客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④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⑤,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注)刘克庄:南宋词人,其词继承了辛弃疾的爱国主义传统及豪放风格。②骢,音cōng,青臼杂毛的马,今名菊花青马。③牛角书生:用隋末英雄李密少年时牛背上读书遇权臣杨素事。虬髯豪客:用虬髯客张仲坚遇李靖,折服于李世民事。④燕然:即燕然山。《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干余里,臀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⑤磊块:一作垒块,《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3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塑造了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起首三句表现了主人公精通韬略,武艺高强。“乌丝阑展,醉墨龙跳。”形容主人公展开绢素,任意挥毫,其书法矫健有力,有如蛟龙跳跃。

B.“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用典抒情。“请缨”语本《汉书·终军传》:“(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阙下。”这里借此典故,抒发了词人矢志报国,立功塞外的豪情壮志。

C.“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与“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样都运用间接抒情的手法,在词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D.“怅”字统领后面四句,“怅燕然未勒”,用了典故,借以表达了词人功名未就、报国无门的怅恨。

E.词的下片语气陡转,充满了时代悲凉与家国身世的感慨,表达了词人功名未就、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

36.刘克庄此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抒情方式、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有相同相似之处,请你就三个方面谈一淡。

 

 

三、语言表达

37.请结合李白其人及其诗歌,为李白写一则颁奖辞。要求:语言有表现力,形象生动,不少于100字。

38.李东阳曾经在《怀麓堂诗话》中评价李白的诗“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请你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给这句话写一段评点。

39.李明同学为绵阳市“李白文化旅游节”赋诗一首,这首诗在内容、对仗、押韵、得体等方面存在五处错误,请指出(写序号)并加以改正。

①人杰地灵毓神秀,②一代诗圣出青莲。

③斗酒赋诗李太白,④把酒问天酒中仙。

⑤传统文化越千古,⑥绵州今日展新颜。

⑦宾朋不请自会来,⑧蜀道如今变通途。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A项,我欲因之梦吴越,句意为:我想依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因:依据。

故选A

2.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C项,因:介词,依据。句意: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

故选C

3.C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的能力。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例句中,“栗”,使动用法,使……战栗;“惊”,使动用法,使……震惊。“栗深林兮惊层巅”意思是: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A项,“鼓”名词作动词,弹奏。“虎鼓瑟兮鸾回车”意思是: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

B项,“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对此欲倒东南倾”意思是: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C项,“绿”,使动用法,使……绿。“春风又绿江南岸”意思是:温柔的春风使大江南岸一片绿色。

D项,“雨”,名词作动词,下雨。“云青青兮欲雨”意思是: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

故选C


35.C

36.答案示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本词相同之处:①都使用了用典抒情(或用典、借古讽今)的手法;②都塑造了一个期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者形象;③都抒发了抱负不得伸展的忧愤之情。

【解析】

3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错在“运用间接抒情的手法”这个地方。事实上,无论是刘克庄的《沁园春》中的“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还是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都是直抒胸臆的方式,而不是间接抒情。

故选C

3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不同文本在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和主题情感等方面的相同点。做这种题必须先把试卷上的诗词读懂,具体而言就是读懂作者的情感、读懂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接下来,从鉴赏的层面把握其艺术手法,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同时,要比较的对象是教材中的诗词,这说明平时一定要注重课堂的学习。课内学得扎实,课外的迁移能力才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刘克庄词《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相同之处:表达手法方面:都使用了用典抒情(或用典、借古讽今)的手法。如:刘克庄的词中的“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胸中垒块”等用了李密、张仲坚、阮籍的典故;而辛弃疾用了孙仲谋、刘义隆、廉颇的典故。人物刻画方面:都塑造了一个期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者形象。从刘词中“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和辛词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可看出。情感表达方面:都抒发了抱负不得伸展的忧愤之情。刘词中“谁信道、凄凉今折腰”和“老去胸中,有些磊块”这些语句可看出诗人的壮志未酬的忧愤;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句子也表现了辛弃疾抱负不得伸展的忧愤之情。

【点睛】

今后做比较不同的文本的异同的题目时,我们要善于抓住角度去剖析。大致的角度可以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具体而言:内容方面,可以从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反映的具体事实等角度思考;形式方面,可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层次等角度去思考。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8 yuan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