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高考精品讲义集


《论语》阅读题之君子之风专题练习

《红楼梦》章节阅读题

《乡土中国》扩展阅读(一)

《乡土中国》扩展阅读(二)

九月的丰收与失散(讲义)

《芣苢》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短歌行》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插秧歌》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登高》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琵琶行》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归园田居 其一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声声慢》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考场诗词散文里的重阳节


《老人与海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百年孤独 》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大卫·科波菲尔》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复活》课前讲解与课后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前

课文拓展                         

                                苏轼、苏辙名字的由来

苏轼的父亲苏洵写了一篇文章——《名二子说》,从苏轼和苏辙的名字入手来分析、告诫他们将来应该怎么做人。文章里说,车上的车轮车辐、车盖、车轸都是有用处的部件,有个小部件好像没太大的用处,它叫轼(车子前方的一根横木。人要坐在车子里,有时候车子颠簸得比较厉害,可以抓一把那横木,但大多数情况下那根横木没什么用处),看起来没什么用,可是要少了这根横木,车子的结构就不完整了。起名“苏轼”,是希望他像“轼”一样不显山露水,不锋芒毕露;为人老老实实,安分守己。而“辙,是车轮子压出的印儿,苏洵希望苏辙像车轮印一样能够妥善地处理祸与福的关系。

                                                          《百家讲坛》康震讲苏轼之开篇语——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渊博,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精神财富和一段段传奇佳话。

当我们登高望远,面对滔滔江水,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我们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望着皎皎明月,会禁不住深情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我们徜徉在庐山风光中,会禁不住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我们沉醉流连西湖美景,会禁不住抒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无常,会禁不住发出无奈的叹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会禁不住宽慰失意的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诗词成为我们滋养、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为我们提升寻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

                           


                                苏轼黄州居住地之一:临皋亭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意画

1 .解释《念奴娇·赤壁怀古》名词的活用。
①大江东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灰飞烟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仓皇北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名词作状语  向东   名词作状语  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名词作状语  向北   名词用作动词  吃饭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①大江东去。句意为:大江向东流去。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②灰飞烟灭。句意为:像灰尘一样飞散,像烟雾一样消失。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③仓皇北顾。句意为:仓皇逃命向北回头看。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④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句意为: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饭,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点睛】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
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数词的使动用法。

2 .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樽   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通假字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熟悉掌握课本中的重要字词解释以及用法。记忆通假字时,需要分两步,一是记忆通假的字二是解释,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平时需要多识记,多积累。本题中,“尊”通“樽”,是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

3 .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词有错误的一项是(  )

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苏轼把气吞海岳的豪情融汇在盛衰荣辱、兴亡成败的刀兵鏖战之中;把英雄和美人统贯在风光之内;把强大与弱小、智慧和力量的较量摆放在墙橹灰烟之间;辛弃疾把抗金复国的壮志融汇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恢宏气势之中,把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的感慨安放在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之间,把战争烽火和苟且偷安的对照摆放在百姓的歌舞升平之中。

A.鏖战

B.墙橹

C.巷陌

D.烽火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正确书写和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常见词语的能力。
B项,“智慧和力量的较量摆放在墙橹灰烟之间”中“墙橹”书写错误。正确的书写应为“樯橹”,与此词语相关的词句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桅杆或借指战船;“橹”,船橹,放置于船尾的划水工具。“樯橹”就是指船只、战船。
故选B。

4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                       故国:古战场

B.卷起千堆雪                     比喻浪花

C.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有功业

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桅杆和摇船的工具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中,
D项,“樯橹灰飞烟灭”指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其中“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故选D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

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故选D。

6 .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词始于民间,盛于宋代。柳永拓宽了词的形式与内容,苏轼更是无事不可入词,并开创了豪放一派。

C.词是杂言体,即所谓长短句,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

D.绝大部分的词是分段落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不分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答案】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了解识记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这是由作者表达的内容决定的”表述有误,不是依内容决定的,而是依词牌的要求决定的。故选C。

7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追怀的是哪个历史人物?写了什么事迹?

【答案】周瑜。赤壁之战的丰功伟绩。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
“三国周郎赤壁”,“周郎”即周瑜;词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说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回顾了赤壁之战中周瑜的丰功伟绩。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     地为他倾倒。(  ① ):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只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穿过,而从不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  ② ):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的概念;他一写字,就有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长存民间;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     。(  ③ ),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我们后人才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天才诗人,什么叫大家气度。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标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写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是     ,正所谓“诗词不晓苏子瞻,便读万卷亦惘然”。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

B.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C.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诱发。

D.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身不由己 留滞 失色 吉光片羽

B.不由自主 停止 失重 吉光片羽

C.不由自主 留滞 失色 凤毛麟角

D.身不由己 停止 失重 凤毛麟角

【小题3】请在文中画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①他的人生充满坎坷  ②他一生才华横溢  ③正是因为有了苏东坡的存在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对病句的修改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中“因为……所致”为句式杂糅,可改为“因为……”或“由……所致”。
A项,“由于……使然”句式杂糅;
B项,“由于……所致”句式杂糅;
C项,“因为……诱发”句式杂糅,且“诱发”使用不当。
故选D。
【小题2】
本题考查对近义词语(成语)的辨析能力。
身不由己:身体不能由自己做主。指行动不受自身支配。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此处说的是苏东坡的性格太具魅力,使人们控制不住地被他吸引,为他倾倒,应用“不由自主”。停止:不再进行。留滞:停留,羁留;扣留,强行留人;搁置,阻塞;滞留,停留不流通。文段说的是困惑、烦恼等从不在他心里停留,应用“留滞”。失色:失去本来的色彩或光彩;因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失重:物体失去原有的重量。此处因前文有“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所以应用“失色”。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吉光片羽:指神兽的一小块毛皮,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这里说的是像苏东坡这样的人很少,应用“凤毛麟角”。
故选C。
【小题3】
本题考查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冒号后说的都是苏轼这一生经历的磨难和坎坷,所以此处应填总括性内容,如“苏轼的人生充满坎坷”。第②处,后面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是在展现苏轼多方面的才华,所以此处应填“他一生才华橫溢(多才多艺)”之类的内容。第③处,根据后面“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和“我们后人才”可以判定,此处应填“正是因为有了苏东坡的存在”之类的内容。

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苏轼的一生,宦海沉浮,历经坎坷,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失意时能达观自解,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所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渗透在他的词作中,___________________。坎坷经历使苏轼的人生阅历非常丰富,创作出许多潇洒超脱的词。苏轼不论则贬谪天涯,还是任职朝中,都能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逆境中寻得闲适之趣,随缘自适、超然物外,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出超乎常人的人格魅力。

【答案】他的思想常有出世与人世的矛盾   成为旷达词风形成的重要因素   处处表现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第一个空根据“由于受到儒、道、佛等各种思想的影响”,填写结果,即“他的思想常有出世与人世的矛盾”;第二个空根据“但他失意时能达观自解,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欲有所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渗透在他的词作中”,填入对作品的影响,即“成为旷达词风形成的重要因素”;第三个空根据“苏轼不论则贬谪天涯,还是任职朝中,都能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逆境中寻得闲适之趣,随缘自适、超然物外”,填入苏轼独有的人生态度,即“处处表现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注意字数限制。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古风流人物(   )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展览以文物为载体,展现苏轼艺术造诣与其人格风范。作为千年以来诗书画三绝的佼佼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绝唱,有绝唱之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豁达洒脱。他的文人风骨与其“豪放词”的风格气骨碰撞出   的光彩,再加上他一生坎坷经历和    的浪子情怀,构成了他的传奇文人形象。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张振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   )中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一生卷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却又是  的。他的诗文作品展现了他的内心、流露出他的本性,“莫不真笃而诚恳(   )这样让人“竞折腰”的一位文人典范,他的生活情趣乃至精神思想都对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千年的时光中,文人墨客们因为他留下了许许多多或纪念,或致敬(   )赞美的印记,这些痕迹拼接起来,可以让我们对苏轼的精神思想和人格魅力如    ,可见一斑。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方括号内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绰约多姿 落拓不羁 光风霁月 管窥蠡测

B.绰约多姿 倜傥不羁 风花雪月 管中窥豹

C.璀璨夺目 倜傥不羁 光风霁月 管中窥豹

D.璀璨夺目 落拓不羁 风花雪月 管窥蠡测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样一位让人“竞折腰”的文人典范,他的生活情趣乃至精神思想都对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B.这样让人“竞折腰”的一位文人典范,他的精神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对后世造成了深远的高影响。

C.这样让人“竞折腰”的一位文人典范,他的生活情趣乃至精神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这样一位让人“竞折腰”的文人典范,他的精神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分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第一处,“千古风流人物”是“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的主题,后面应用破折号,引出副标题“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第二处,括号中内容“张振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是对“《苏东坡传》”的注释,属于句内括号,句内括号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因此,后括号前一般不再用标点。后括号后句子没有说完,也不应再加标点。此处只用后括号即可。
第三处,“莫不真笃而诚恳” 引号前面是逗号,引文部分属于非独立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第四处,“致敬”和“赞美”是并列的两个词语,在句中是最小的并列层级,应用顿号。
故选A。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组,绰约多姿: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璀璨夺目: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光辉灿烂,耀人眼睛。此处形容“光彩”,应用“璀璨夺目” 。
第二组,落拓不羁:形容人性情豪放,行为散漫。倜傥不羁:形容洒脱豪放,不受拘束。此处是形容苏轼洒脱的性格特征,应用“倜傥不羁”。
第三组,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作品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借以比喻堆砌辞藻、内容空泛的诗文,亦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此处强调苏轼虽一生坎坷,但胸襟开阔,应用“光风霁月”。
第四组,管中窥豹:意思从管子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跟“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管窥蠡测:丛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语境中没有贬义的意思,应用“管中窥豹”。
故选C。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部分有三处错误:①多项定语语序不当,“一位”是数量短语,应放在句中其它修饰语的前面,排除BC。
②语序不当,“乃至”连词。连接并列词语,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其后面的语义范围和程度应比前面的更小,所以应是“他的精神思想乃至生活情趣”,排除A。
③感情色彩不当,“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不好的,含贬义,所以应该用“产生”。
故选D。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花是天地      的精灵,自然不同于俗物。她们      的身姿,简直优美极了,你实在找不出俗世的词语来形容她们的美。但文人们总不甘心,每次见到美丽的雪花,还是

不住躁动不安的心。于是,写雪的诗、唱雪的歌、画雪的画,几千年便         。有人把雪花喻为梨花,如唐朝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就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人把波涛比作雪花,如宋朝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说“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也善于描写雪花,她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就了一个成语——“咏絮之才”。

窗外,是雪花的世界。面对这雪景,谁又不想描摹一番呢?雪花在空中飞舞,有时像一群舞女跳着天鹅舞,有时又像模特儿走着猫步,有时像武林高手打着醉拳,有时又像体操运动员翻着跟头,有时呢,(  )。哈,你就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去描摹雪花吧!

【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蕴蓄    灵敏    按捺    司空见惯

B.蕴蓄    灵动    遏止    司空见惯

C.孕育    灵敏    遏止    层出不穷

D.孕育    灵动    按捺    层出不穷

【小题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引用、比喻、排比

B.借代、引用、排比

C.比喻、夸张、设问

D.对偶、引用、比喻

【小题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又像一颗颗蒲公英种子,寻找着新的家园,在空中飘浮着

B.又像一颗颗蒲公英种子,在空中飘浮着,寻找着新的家园

C.在空中飘浮着,像一颗颗寻找着新的家园的蒲公英种子

D.寻找着新的家园,像一颗颗蒲公英种子,在空中飘浮着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分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蕴蓄:积蓄或包含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句子有酝酿新事物之意,故选填“孕育”,排除AB。
灵动: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句子强调的是富于变化,而不是强调反应快,故选填“灵动”,又排除了C。
另外两组词语的意思也要加以注意。按捺:向下压,多比喻控制(情绪)。遏止:阻止。考虑到与“心”搭配,且“遏止”后面不用接“不住”,故选填“按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句子是说各类作品不断出现,故选填“层出不穷”。
故选D。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唐朝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就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属于引用;“写雪的诗、唱雪的歌、画雪的画”,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有时像一群舞女跳着天鹅舞,有时又像模特儿走着猫步,有时像武林高手打着醉拳,有时又像体操运动员翻着跟头”,既运用了比喻又运用了排比。通读全文,文中没有使用借代、夸张、设问、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选A。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根据前面句子的结构,括号内句子应先交代喻体,据此排除CD。
“在空中飘浮着”交代状态,“寻找着新的家园”交代目的。按照逻辑关系,在空中飘浮着”应放在“寻找着新的家园”前面。据此排除A。
故选B。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后练习

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lěi)     公jǐn)     巾(lún)     樯

B.)      江月(lèi)   梧tóng)    暖还寒(

C.xiè)    狸祠()    狼居)    金铁马(

D.尽(táo)  港)     神)      早生华

2.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指长江,词人由流逝的江水联想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感慨万千。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

C.“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了赤壁大战的恢弘场面。

3.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下列几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樯橹

A.羽扇纶巾B.月明星稀,乌鹊

C.愿为鞍马D.必先其心志

5.下列各项中,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用的抒情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6.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即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 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

7.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念奴娇

(南宋)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漫余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限,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族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8.上阕借景抒情,在写景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9.前人评价这首词“艳苏氏之余波”,意即这首词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诸多相似之处。请就思想感情方面分析这两首词的相似点。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①此词作于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词人自请外放。②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③使君:指词人自己。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软草”两句,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

B.“光似泼”“气如薰”运用了夸张兼通感的修辞手法,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

C.“软草”两句、“日暖”两句,似平却奇,出诗人画,显示出苏轼农村词清新开阔、含蓄隽永的艺术特色。

D.这首词的结构十分巧妙,上下两片都是先写所见之景,接着抒发感情,写景和抒情错综层递,浑然一体。

1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沈约体弱多病。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连用“压”“贴”“飞”三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赋予画面动感和蓬勃生机。

B.次句将时空交织在一起描写,季节是春天,天气是初睛,地点是池馆内外。

C.开头两句用华丽的辞藻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画面,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

D.第三句词人自比多病的沈约,虽弱不禁风,但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奋。

E.“沙上”二句,“沙上”“竹间”分别为鸿雁和鹧鸪的栖息之地,也可能为词人举目所见之景。

13.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4.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①

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氓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②涨绿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注)①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词人因揭露新法弊端被贬至黄州。②蒲萄:即“葡萄”,喻江水澄澈碧绿。

1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春日晚景,词人不从景物本身落笔,而从酒杯中的映象写起,极有特色。

B.下阕前两句中“暗”字和“乱”字写山上春雨忽至,营造了悲凉清冷的氛围。

C.下阕后三句描写骤雨复晴的景色,东风吹散云雨,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

D.本词描写的自然景观阴晴不定、神奇瑰丽,蕴含着词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慨,也透露出词人旷达超脱、怡然自得的襟怀。

16.本词上阕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憧。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注)①陈慥,字季常,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②司州:王长官当时住在黄陂,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③摐摐:形容雨声。④釭:灯。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首三句出语不凡,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将人神化,暗含傲视天下的豪情。

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出了与王长官在黄州会面的因由。

C.下片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的高雅志趣。

D.“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18.词作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

苏轼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杭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②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注)①税:又作粳,即不黏之稻。②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19.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头五句写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描绘出一幅开阔辽远、祥和而富有生机的风景画。

B.在这样一个民风淳朴、景色极佳的小村,词人整天闲居无事,没有世事纷扰,关心的唯有莼菜与玉藕等美食,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

C.“飘堕人间”三句,作者笔锋一转,由“仙境”陡然坠入“人间”,反照现实,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谪居生活,好不凄凉,可见当时的苏轼面临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

D.整首词,词人采用以景托情、正反观照寄托的手法,由景人情,由实入虚,以虚显情,由虚而实,层次井然,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20.此词系苏轼被贬黄州两年之时寄赠友人所作,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苏 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他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2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亮,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这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词的结尾,不写野外的景色多么迷人,而是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对野外春晨的景色做了画龙点睛的提示。

D.本词写词人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2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注]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戴复古,出生于1167年,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戴复古为人正直爱国,他生活的时代,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

23.下列对本词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开头三句,显得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开头几句的气势雄伟;但戴词以朴素的叙事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

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鲜明;戴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别是一种写法。

C.结尾三句,词人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传递出因自己感时伤世,再也无心观赏眼前美景的情绪。

D.这首词,风格豪迈,苍劲有力,在自然朴素的描写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出现,平淡之中见奇伟。

24.与苏词相比,本首词在描写战争场面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

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切题,强调如今的赤壁地势仍然像三国时期那样非常的险要。

B.颔联巧妙地化用曹植和苏轼二人的诗词,交代了赤壁之战的结局。

C.颈联以时间和空间自然成对,并由上文怀古过渡到了尾联的抒怀。

D.全诗融合了历史与现实,语言耐人寻味,体现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26.同样以赤壁怀古为题材,本诗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概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

[宋]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释]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多指处于困境而不忘故国的人。②迁流:迁徙、流放,诗人此时被远遣到巴蜀任职。③齐优:曲意承欢、讨好人的齐国优伶。

27.颌联________以喻写悲愁之多,以________暗写时光流逝。

28.本诗尾联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化用同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荻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2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了东风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概括了赤壁之战时惊心动魄的场面,气势逼人。

B.诗歌颔联继续叙写赤壁之战,其中,“汉家火德终烧贼”一句表明诗人拥刘贬曹的立场。

C.颈联由叙述转为描写,诗人运用虚笔,联想到赤壁大战后江面渺远、荻花纷飞之景象。

D.袁诗尚“性灵”、求个性,尾联作者更是直接出现在诗歌之中,体现了浓厚的个性色彩。

30.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诗歌尾联的抒情方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将军”句:班超投笔从戎,因久在边塞镇守,年老思归,给皇帝写了一封奏章,上有两句:“臣不敢望到酒泉郡(在今甘肃),但愿生入玉门关”。

31.对这首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用四面楚歌、火烧赤壁、投笔从戎三个典故,寄寓了作者对时世的看法。

B.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寓情于景,一兴一衰,一乐一哀,间接抒发无限感慨。

C.这首曲子咏史用典,寄托历史兴衰、民生疾苦之感叹,给予百姓深切的同情。

D.整首曲子典雅工巧,含蓄隽永,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发无限感慨于不发感慨中。

32.“读书人一声长叹”中“叹”字耐人寻味,诗人感叹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

33.2017年,适逢苏轼980周年诞辰,某小学开展了一系列致敬苏轼的活动。活动期间,孩子们吟诵苏轼的诗词,临摹苏轼的书法和画作,跟着《中国诗词大会》的嘉宾康震老师一起品读苏轼的作品,并观看纪录片《苏东坡》……随着对苏轼的了解越来越多,孩子们也产生了很多想法。在假期,由学校组织,这些孩子自愿组成学习小组,以苏轼为主题进行研究,完成了《大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苏轼的朋友圈》《苏轼的心情曲线》《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等23份研究报告。针对此举,有人认可,有人反对,你如何看待,请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3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例句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项是(   )

例: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巴金《永

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A.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B.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C.一时众人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D.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就亲身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35.请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赏析。

3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结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本题考查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熟能生巧,形成语感,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A项,“纶”应读guān;

B项,“乍”应读zhà;

D项,“港陌”应为“巷陌”,“发”应读fà。

故选C。

【点睛】

汉字字音字形的考查,要求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现代汉语的字形,注意多音字、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的读音和字形,复习中应重点把握音形,能够准确辨别和识记。特别注意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字形。

2.C

【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衬出词人年轻有为,风流倜傥”错误。“小乔初嫁了”衬出的是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而非词人。

故选C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6 yuan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