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北京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古文阅读汇编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高考精品讲义集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

2021北京高考真题语文(教师版)



2021北京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古文阅读汇编

__________

一、古文阅读

(2021·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阅读《孟子》二章,完成下面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从(乙)章中选出与下面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词语并解释其意思。

⑴例句1:民不以封疆之界

与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词语: ①____   意思:_____

⑵例句2:亲戚

与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词语:____   意思:_____

2.下列选项加点字“以”的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A.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三峡》)

B.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C.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富贵不能淫》)

D.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3.翻译下列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翻译:弃城逃跑,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

理解:守城方最终弃城而逃,是没有利用好有利的地利条件。

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所以有道德操守的人要么不战,如果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理解:作者认为,君子打仗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他多助,而对方寡助。

C.孙叔敖举于海

翻译:孙叔敖从隐居的海滨被征召为官。

理解:文章将孙叔敖和其他五人的例子放在一起来证明磨难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翻译:(一个人的想法)在脸色上表现出来,在言谈中流露,这样之后才能明白道理。

理解:从人“色”“声”的角度接着写一个人的成长过程。

4.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孟子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劝说诸侯接受自己的主张。同样谈治理国家,孟子在(甲)章通过分析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强调____,(乙)章则从个人谈到国家,强调____,从不同侧面能看出他的治国思想。(用自己的话回答)

 

 

 

 

 

 

 

 

 

 

 

 

 

(2021·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在七年级我们遇到春秋时代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八年级我们遇到战国时代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请阅读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里城  亲戚畔B.而攻之  环相扣

C.兵革之  天时地D.而去之  相而去

6.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

理解:孟子认为,在战争中,好的天气、时令等因素不如地理条件优越;而地理条件优越,又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的力量大。所以,战争胜利的最重要条件是“人和”。

(乙)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间溪流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士兵的勇猛。

理解:孟子认为划定边疆界限,有险要的山河、强大的武力,都不能使人民安居、国家稳定。

(丙)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理解:可见孟子期待战争,认为只要君主施行仁政,战争就一定能胜利。

7.上文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结合下面(链接材料),简要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西伯与纣王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纣。纣不喜九侯女,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纣囚西伯。西伯之臣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

(节选自《史记·殷本纪》,有删改)

注:①怨望:怨恨。②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任命西伯姬昌、九侯、鄂侯,为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③醢(hǎi):肉酱。这里指一种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④脯():肉干。这里指一种把人制成肉干的酷刑。 ⑤阴:暗暗地。⑥稍:逐渐。

 

 

 

 

 

 

 

 

 

 

 

 

 

 

 

 

 

 

 

 

 

 

 

 

 

(2021·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功自傲B.杂然相/以身

C.寒暑节/平近人D.不可彻/执己见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与汝毕力平险。

翻译: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翻译:于是愚公率领子孙和三个能挑担子的人。

C.甚矣,汝之不惠!

翻译:你也太不聪明了!

D.河曲智叟亡以应。

翻译:河曲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10.根据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从愚公和贫者身上获得了怎样相同的启示。

(链接材料)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①[鄙]边远的地方。②[南海]指普陀山,在浙江省东北部莲花洋中。③[恃]依赖,依伏。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2021·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阅读《愚公移山》,完成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面        无何

B.残年余力      固国不山溪之险

C.而不平      必先其心志

D.帝感其        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12.在诵读文章时,小林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语气,下面三句话,你认为他处理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吾与汝华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诵读:愚公与家人商议时,虽然提出了“可乎”这样的疑问,但此时他心中已有把山移走的信念,读时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诵读;愚公妻子从“献疑”的角度提出她真实的想法,她认为愚公年老体弱,移山难度大,还担心土石的处理, 读时要读出埋怨的语气。

C.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诵读:智叟要用愚公,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移山是“不惠”之举,轻视愚公之力,讥讽愚公无能,读时要读出嘲笑的语气:

1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愚公移山》的内容,说说你获得的启示。

(链接材料)

西域贾胡有持宝来售,名曰瓓者,其色正赤如朱樱,长寸者,直踰数十万。龙门子问曰:“瓓可乐饥乎?”曰:“否。”“可已疾乎?”曰:“否。”“能逐厉乎?”曰:“否。”能使人孝弟乎?”曰:“否。”曰:“既无用如是,而价踰数十万,何也?”曰:“以其险远,而获之艰深也。”龙门子大笑而去,谓弟子郑渊曰:“古人有云:黄金虽重宝,生服之则死,粉之入目则眯。宝之不涉于吾身者尚矣。吾身有至宝焉,其值不特数十万而已也。水不能濡,火不能焫,风日不能飘炙; 用之则天下宁,不用则身独安,乃不知夙夜求之,而唯此为务,不亦舍至近而务至远者耶!”

(选自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①[踰]超过。②[厉]同“疠”,疫病。③[孝弟],亦作“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④[眯]灰沙入眼而不能视物。⑤焫[ruò]烧。

 

 

 

 

 

 

 

 

 

 

 

 

 

 

 

 

 

 

(2021·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阅读《愚公移山》,回答以下各题。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甲)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乙)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4.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的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帝感其/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妾妇之也/独行其

B.矣,汝之不惠/欺人太甚/河曲智叟以应/国恒

C.渤海之尾/付行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家户晓

D.而不平/其心志/法家士/行乱其所为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②且焉置土石?

16.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译文: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理解:因为愚公一家一直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寨,进进出出曲折绕远,所以愚公才想到集合全家人的力量移山,解决出行难题。

(乙)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得很彻底,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理解:愚公叹息智叟年纪太大了,思想保守,应该开放一些。

17.坚定的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请结合文章及下面(链接材料),简要说明坚定的信念是如何在愚公、范仲淹身上体现的。(80~100字)

(链接材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材料出自《宋史•范仲淹传》)

①[辄]就。②[啖]dàn。喝。③[妻子]妻子与孩子。

 

 

 

 

 

 

 

 

 

 

 

 

 

 

 

 

 

 

 

 

 

(2021·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面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市    世文明    手投足

B.人恒    眼云烟    悔自新

C.衡于    殚精竭    苦心积

D.征于    五光十    眉飞

19.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资财匮乏,做事颠倒错乱,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在分析了古代六个有所作为的人的例子后,便立刻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20.上文论述的观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范仲淹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取材于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徭役无时,干戈不戢。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适:女子出嫁。②之:往、到。③大节:远大的志向。④戚:忧伤。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自奉:自身日常生活的供养。⑨干戈不戢():战事终年不休。⑩殒(yǔn):死亡。

 

 

 

 

 

 

 

 

 

 

 

 

 

 

 

 

 

 

 

 

 

 

(2021·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良将李牧

司马迁

李牧者,赵良将也。常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骑。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盗:入侵。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⑥让:责备。⑦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21.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细柳          上自劳                 B.无何          常雁门

C.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他人代将          D.已而细柳军       赵良将也

22.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B.(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C.(甲)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确的。

23.结合两篇选文内容,谈谈周亚夫和李牧两位将军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李牧又有什么独到之处

 

 

2021·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第9–11题。(共8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下列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相步于中庭/未复有能其奇者            B. 欣起行/杂相许

C. 念无与乐者/天子动                    D. 遂承天寺寻张怀民/寡助之

10.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不可能看到的一种景象是(2分)

A. 皎洁的月光照在门窗上   B. 像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的月光     C. 水中纵横交错的水藻和荇菜

1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写的是苏轼初贬黄州时的月下徘徊,《记承天寺夜游》写的是苏轼被贬黄州第四年的月下漫步,从中能够看到苏轼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漏断:指深夜。幽人:幽居之人。省xĭng:知晓。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答:       


参考答案

 

1.        使……劳,让……感到劳累        同“增”,增加。    

2.DA.“以”,动词,及,比得上;B.“以”表时间的限定,从过去某时与现在之间的这段时间;C.“以”,介词,把;D.“以”,介词,凭借;

3.CA. 理解有误。守城方最终弃城而逃是因为缺少人心所向,内部不团结,而不是“没有利用好有利的地利条件”;B.根据“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知,作者认为君子打仗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根本原因是能行“仁政”,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D.翻译有误。“而后喻”意思是才能被人了解,而不是“才能明白道理”;

4.    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贤臣和敌国外患存在的必要性。(要想国家强大,必须勇于面对困难,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甲文参考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乙文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愁患害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灭亡的道理了。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4元获取


 

 





2021北京朝阳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东城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丰台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海淀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石景山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1北京顺义高三(上)期末语文



2020北京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北京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古诗阅读汇编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0-2021北京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