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一网丨石门镇李家村:“三变”改革领跑集体经济致富路

编者按


基层党建是构筑乡村振兴强大动力系统的关键。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生动展示全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中共重庆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七一网)面向各区县(镇街、村),市级部门(处、室)广泛征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案例,我区《石门镇李家村:“三变”改革领跑集体经济致富路》入选全市第七批第六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案例。

(一)基本情况

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党委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三变”改革试点为统揽,通过盘活一份土地、吸附一股力量、培育一份产业,实现业兴民富;通过整治一片环境、运行一套机制、涵养一地新风,点燃了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李家村位于石门镇西北面,地处江津“沿江经济带”核心区。辖区面积21.61平方公里,辖30个村民小组,3575户,10285人,村“两委”干部9人。2018年李家村被列为全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同步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科学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2年全村可经营性资产预计可达到1500余万元。先后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特色村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重庆市充分就业示范村等称号。


(二)工作举措


01.建强班子,把好“方向盘”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抓好集体经济发展,村党组织带头人至关重要,李家村立足村情实际,党委带头、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因村制宜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一是选优队伍,引领发展方向。近年来,石门镇着力把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队伍放在首位,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同时,以换届为契机,选拔1名优秀本土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回引1名华中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研究生到村任综合服务专干,现任“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7岁,公开招聘2名公益性岗位到村任职。同时,李家村还选派2名致富能力强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专职参与集体经济管理,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人才保障。二是坚持党建引领,厚植发展根基。李家村坚持“党委领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原则,推行夯实党员队伍建设“一个基础”,强化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村民生活“两个服务”,狠抓院坝会、群工系统、党员民主评议“三个载体”的“123党建工作法”,灵活运用积分管理、党员志愿服务、主题党日等载体台,在9个村民小组设置了4个党支部,159名党员分布在这些战斗堡垒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在村党委的引领下,吸纳30余名致富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等入股集体经济,逐步形成以食用菌种植、晚熟柑橘种植、特色乡村旅游为主导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1+1>2的裂变效应。三是厘清思路,探索发展路径。2012年2月,李家村被确定为江津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探索“三分促三改”改革。针对“集体经济薄弱、干部服务不到位和农村经济发展冷清”三大问题,村“两委”多方学习考察,认真分析研判,探索调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推进村政务与集体经济组织分离,有效厘清权责关系,想方设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

02.探索“三变”改革,领跑致富路

李家村党委始终坚持“振兴一个好产业、致富一方老百姓”的工作思路,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资产,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一是产权改革。李家村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源。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对全村30个村民小组开展全面清产核资,经清理,全村固定资产折资268万元、资源资产折资9585万元。合理配股,股份拥有。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确股到人,有人有地配1股、有地无人或有人无地配0.5股,全村共设置股份12505股。完善市场主体,接轨市场。村委会出资30万元,9个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社出资45万元,注册资金共计75万元,以此成立李家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二是勃兴产业。以实现“三变”改革为前提,李家村持续探索“三变+”发展之路。李家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积极发展涉农项目、果园种植、食用菌种植等实体经济,打造“投桃报李园”,种植桃树、李树262亩,2020年5月,建成投产食用菌基地,主要从事食用菌工厂化种植,可日产菌包2000袋、鲜菇500斤。三是党建引领。李家村充分调动党员参与发展的积极性,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带动村民种植晚熟柑橘2500亩、优质粮油3000亩、花卉苗木650亩、花椒3000余亩,发展水产养殖1000余亩。“三变”的实现、产业的勃兴,让李家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充实,村民收入也大幅增长,实现了“双丰收”。

03.找好方子,凝聚“干群心”

李家村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要求,深入开展“文化点亮乡村”行动。一是突出群众主体,创新乡村治理。结合村情实际制定《李家村村规民约》,推行“积分制”管理,将村民日常行为由传统的口碑评议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价的数据指标,让村民在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中实现提升,形成群众自治合力。二是注重引领创新,汇聚文明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行“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将全村划分30个单元网格,明确网格管理员权责,充分发挥他们在收集民情信息、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的协调作用;建立村组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每名村组干部联系党员或群众不少于30户,建立健全村民信息登记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推行首席调解员制度,畅通村民利益诉求渠道,做到矛盾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三)工作效果

01. 集体经济发展提速

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化“三变”改革,想方设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使集体产权“转”起来、“活”起来,全村可经营性资产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突破“千万元大关”。村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富硒绿色效益农业实现人均年增收1000元,在李家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务工的村民,可获得80元/天左右的工资收入,真正走出了一条“户户有股份,家家有效益”的致富路。

02.激活基层治理活力。

  通过实行“网格化”和“积分制”管理,推行首席调解员和村组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形成定向收集、协商议事、协同配合的群众自治模式,以更有温度和深度的本土文化倡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纯朴民风,团结汇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促进群众自我管理、相互服务,把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2021年来,村组干部共收集村民意见建议97条,解决问题85个,首席调解员调解纠纷136个,在畅通“最后一公里”的基础上,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最大限度实现便民、利民、惠民。

03.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改革以来,李家村充分发挥群众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中的重要作用,组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义务帮种、暖心帮困等活动,营造出村容整洁、邻里和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新风貌。依托现有资源,持续开展农民丰收节、晚熟柑橘采果节、农民运动会等大型节会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深刻感受乡土精神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畅通村民利益诉求渠道,将矛盾隐患化解在前,辖区内刑事案件、安全事故零发生,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把文明“种”进村民心里,在全村营造出了“孝、善、仁、和”的社会氛围,村民幸福感与获得感不断提升,孔祥庭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大家都在看








来源:七一网

供稿单位:石门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