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建如何抓·经验交流丨李市镇黄桷村:夯实集体经济主阵地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近年来,黄桷村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探索出“党建引领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农旅一体推进”的发展道路,有效改善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促进农民增收,被评为“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重庆市一村一品(花椒)示范村”。2022 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40余万元,利润突破40万元。

Part.1

铸牢“主心骨”,把好“船头舵”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过去的黄桷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以花椒和柑橘种植为生,长期处于“靠天吃饭、余钱没有”的状态,如何找准发展方向、增加村民收入,成为村党委面临的一个难题。2021年,村党委在充分征求党员和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党员干部、种植大户、脱贫户等,研究讨论本村发展方向,制定《黄桷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期间重点项目发展计划》,确定了“做强主导产业、做实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


目标能否实现,还要靠行动。2021年3月,黄桷村注册成立村集体公司重庆易龙实业有限公司,组建椒福花椒种植股份合作社,由村党委书记担任董事长,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董事会成员,大大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化程度,实现了村党组织同股份经济公司高度融合。同时,村“两委”还提出“六个坚持”,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无私的为民情怀、坚持基层民主协商自治、坚持立足本村实际求突破、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思路、坚持务实高效的办事方针,“两委”干部打头阵、当先锋、作表率,党员干部时时处处走在群众前面,凝聚起基层党员群众强大合力。

Part.2

打造“新动能”,撑起“致富伞”

黄桷村是一个纯农业村,主要经济作物为花椒,全村种植面积达3680亩,但主要为椒农散种,销售渠道不稳定,价格时高时低。面对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产业结构单一的困境,村集体公司发挥组织优势,立足花椒产业做文章,通过多方调研,决定新建一个现代化的智能花椒加工中心。

2022年,黄桷村通过争取上级项目支持、自筹资金和贷款,共筹集资金1120万元,流转土地30余亩,新建钢结构厂房4000 余平方米,建成全国最大的花椒带枝烘烤生产线1条、冻库3200立方米,注册“花椒谣”品牌商标,严格执行花椒生态种植、科学管理、绿色产品三个标准,实行生产管理、技术方案、农资配送、采收烘烤、销售储存“五个统一”,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今年3月,黄桷村对生产线进行技改,技改后的花椒烘干效率翻了一番,烘烤范围进一步扩大,除花椒外还可以烘烤玉米、红苕等农产品,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2023年黄桷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有望突破500万元,带动参与烘烤的椒农每亩增收1500元左右,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互促共赢、共同推进。

Part.3

拓宽“增收路”,共享“幸福果”

创业取得阶段性成果,使村“两委”的发展信心更足、眼光放的更远。一方面,依托村集体经济公司开设电商直播室,拓展电商直播业务,主要销售本镇及周边地区农产品;建成区级乡村振兴专家人才工作站,培养引进一批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的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将村集体经济公司打造成集农产品加工、电商直播、人才工作站、农民技术课堂、实训基地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辟新途径、打造新引擎。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依托村内圣灯寺等旅游资源,积极筹建圣灯山体育公园,流转土地20余亩建设黄桷村富硒绿色蔬菜基地,打造集果蔬采摘、休闲旅游、观光娱乐、美食体验于一体的蔬菜基地,向农旅融合村转型发展。

在积极拓宽增收渠道的同时,不断优化村集体经济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入股分红、长期就业、临时务工等形式,将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增加村民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扶危助残济困、提升公共服务等,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2022年以来,硬化村组道路2.97公里,新修泥结石路3.2公里,修建文化广场1个,成功打造区级示范院落4个。

供稿:李市镇



大家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