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建“1+1”丨圣泉街道:跨越一千公里的“红色故事”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我们在一起共同述说着当年的故事……”圣泉街道陡石村党委书记兰庆容介绍道。

千里结缘,追寻艰难发展历程

湖北美术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20年的武昌美术学校,1930年更名为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简称“武昌艺专”)。1938年,武昌艺专的校园被炸毁,时任武昌艺专校长唐义精为救亡图存、延续艺术教育的事业,举校西迁,在四川省江津县德感坝(今重庆市江津区圣泉街道陡石村)五十三梯落脚,坚持办学8年,因此人们习惯称之为江津“武昌艺专”。在物质条件及其艰苦的情况下,唐义精、唐一禾兄弟二人带领武昌艺专的师生们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秘密组建了党支部、成立了“五一三木刻研究会”向民众展出延安木刻和苏联版画,组建“八一五”剧团在江津公演抗日话剧,鼓舞群众抗日斗志。唐一禾画作《七七的号角》,展现了抗日年代热血青年的精神风貌,激励更多青年投身抗日洪流。

唐一禾画作《七七的号角》

2021年,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唐一禾之子唐小禾教授一行17人重返“武昌艺专”江津办学旧址,寻访自己父辈、祖辈在这里留下的足迹。

2021年,唐小禾教授重回五十三梯

★ ★ ★

校地共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锻炼学校师生本领的“第一课堂”。今年7月,该校师生跨越千里来到圣泉街道陡石村开展“重走湖美征程”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寻找红色根源,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增强自身本领的实践。在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期间,美院师生们来到陡石村五十三梯武昌艺专(湖北美术学院前身)旧址,追寻先辈足迹,重温峥嵘岁月。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重走五十三梯

在陡石村马鞍石大院,村民们和湖北美术学院师生们围坐在一起,共同讲述党史故事,回顾美术学院与陡石村的故事,激励年轻一代湖美大学生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同时,湖美师生发挥专业特长,通过绘制彩绘图案,将青山绿水、田园美景、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等搬上乡村文化墙,切实提升村庄村容村貌。在“为群众塑像绘像”活动中,师生们与当地群众交流谈心,深入了解陡石村风土人情,立足专业本身,重点开展绘画、舞蹈、朗诵、手工制作等美育课程,为孩子们种下一颗颗艺术种子。

课堂上,小朋友们踊跃参与

绘画成果展示

★ ★ ★

共话未来,

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

红岩精神是孕育于重庆大地的重大精神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昌艺专也见证了这一精神的形成过程。接下来,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与陡石村将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创新开展结对共建,准确把握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同时,以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为契机,在夯实党建阵地、打造地域特色党建品牌等方面做足文章,探索“党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路径,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建强保障。

供稿:圣泉街道


大家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