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在绿水青山间的重庆答卷

盛夏时节,北碚区澄江镇北泉村的缙云山居,村民黄丽维家一楼一底、白墙黑瓦的新楼,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之中。
“你看像不像独栋别墅,安逸得很。”黄丽维一边打扫房前屋后的清洁,一边说,她以前住在缙云山深处的北泉村范家沟社,土坯房阴冷潮湿且交通不便。
改变,源于2018年开始的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北碚区澄江镇北泉村。秦廷富 摄

伫立于嘉陵江畔的缙云山脉,林海苍茫,四季叠翠,是重庆中心城区的绿色屏障。可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无序开发,缙云山的生态遭到局部破坏。
痛定思痛。重庆对缙云山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规建筑,实施生态搬迁,修复自然生态,谋划产业升级,逐渐走出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新路。

8月14日,北碚缙云山,缙云寺在林间宛若一幅淡青浅赭的写意画。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重庆牢记嘱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创造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不俗“战绩”。
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重庆答卷,更是一份写在重庆人民心里的答卷——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已连续6年达到Ⅱ类标准,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6%;今年上半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57天;全市土壤、声、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绿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8月雨后,蜿蜒流淌的大溪河南川段水清岸绿。河畔,许多市民在此休闲漫步。
曾几何时,随着南川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形成的磷石膏堆场渗漏、城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等污染,导致大溪河水质一度恶化至Ⅴ类。

清清的大溪河流经武隆区鸭江镇场镇。(本报资料图片)张锦辉 摄

“250万吨磷石膏废料堆成了一座高40米的‘石膏山’,要提升大溪河水质,首要任务就是‘移山’。”南川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徐红阳介绍,南川引进建材企业制造石膏板等建筑材料,将250万吨固体废物“变废为宝”。
在此基础上,南川在大溪河流域深入开展“三乱”整治专项行动,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厂二、三级管网建设,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进旧城区雨污分流和新城区管网修缮,累计关闭搬迁禁养区内养殖场253家。
如今,大溪河南川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两岸还打造了绿色生态带,实现水质、景观双提升。
大溪河的蝶变,是重庆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
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快速推进,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清洁取暖改造减少散煤污染,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近年来,重庆一体推进治气、治土、治废、治山、治水、治岸、治城、治乡、治塑,统筹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以缙云山为例。2018年6月之前,仅在北泉村就有农家乐28个、度假村7个。
“仅在黛湖周边就有4家酒店和农家乐,占地面积2.23万平方米、房屋面积1.62万平方米。”北泉村党委书记龙天真说,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后,黛湖区域生态修复工程总面积约达到6.5万平方米,通过恢复湿地水文,增加湿地植被覆盖面积,恢复生物多样性,建设高效的“山地溪塘复合生态系统”,打造出“缙云山生态修复的样本”。

缙云山黛湖。秦廷富 摄

据统计,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拆除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62万平方米,269个突出环境问题全部清零。
不仅是缙云山,越来越多的绿色在巴渝大地铺展开来——
2022年,重庆生态环境保护投入资金达1100.2亿元,同比增长16.0%;全市完成营造林面积33.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5.0%,比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2.5%,人均公园面积达16.33平方米;全市完成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护工程试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17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及生态功能持续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群众满意度为94.1%,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

走出一条环保与发展相协调的新路径


位于黔江的小南海是重庆东南地区开发最早的景区。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长期过度的旅游开发,超过了小南海的生态承载力极限。
“小南海是黔江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之一,为城区四个主要街道约20万人提供水源,年供水量2000万吨,是黔江城区的生命之源。”黔江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印正友介绍,旅游开发、游船及周边农家乐带来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小南海的水质。

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任伟 摄

为此,黔江关闭了小南海旅游景区,49艘游船全部封存,关闭了小南海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内8家农家乐,新建了3个污水处理厂和30公里污水管网。
可关闭了景区,过去吃旅游饭的村民怎么办?
“出路还是旅游业,关键在于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小南海镇长王勉说,他们一方面严格保护生态,一方面在小南海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之外发展“十三寨”景区,并引导一些村民发展中药材等生态产业,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如今,小南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及以上,土家十三寨景区也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均游客接待近10万人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理念引领重庆8.24万平方公里大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占地35平方公里的高新区,集聚了115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52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2.7%——这是璧山交出的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绩单。

璧山区秀湖生态区,工人正在进行清漂作业。特约摄影 谢捷

时光回溯到十多年前,璧山被称为“西部鞋都”,低端制造业野蛮生长,城区遍布作坊式制鞋、建材水泥等粗放型加工业,污水横流,流经城区的璧南河臭不可闻,水质为劣Ⅴ类。
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一时的经济发展,这条路注定是走不通的。璧山开始大力治污、转变发展方式,近年来更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和璧山一样,重庆各区县都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转变发展思路,逐渐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路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南川区三泉镇风吹村,星空下的风力发电车璀璨如画。瞿明斌 摄/视觉重庆

如今,重庆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19%、31.1%,2022年环保产业营收约1268亿元、比2018年(751.4亿元)增长68.8%,绿色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
此外,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43.7%,建成市级绿色园区20个、绿色工厂249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覆盖全市,清洁能源电量消纳占比超过47%,轨道交通在公交出行中占比超过40%,绿色建筑在城镇新建建筑中占比达72.5%,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前不久,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在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开展长江中上游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调查时,在江津到四川省宜宾市等10余个区县的沿江砾石滩上,发现了极度濒危物种——野生疏花水柏枝种群。
疏花水柏枝是一种耐淹植物,夏秋休眠,冬春繁殖,生长在长江水位涨落带的砾石滩。
每年长江丰水期,疏花水柏枝在水下休眠,到了枯水期又迅速生长繁殖。其根系发达,对河滩水位涨落带能起到保土固沙和绿化的作用,对恢复长江生态环境和提升长江沿线两岸风貌有着积极意义。
今年5月31日,历时3年的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工作完成,发现了“三峡白前”“巫溪马铃苣苔”2个新种,以及“离萼杓兰”“中华叉柱兰”“龙头黄芩”等8个重庆新记录种。

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今年2月,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崖柏繁育基地人工繁育的崖柏幼苗首次成功移栽至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后又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移栽。
这一切的背后,是重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绿色发展举措在重庆扎实推进——
在全国率先发布“三线一单”成果,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等,严禁项目违规触碰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红线……

瞿塘峡。谭祥君 摄/视觉重庆

今天的重庆,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建立,一条条江河、一个个湖泊、一片片森林和草原有了专属守护者。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重庆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圆满完成,重庆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启动实施,严守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持续育林,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开展“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森林蓄积量净增加2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完成长江“十年禁渔”退捕任务,全市退捕渔民安定有序,非法捕捞得到有效遏制,水生生物多样性初步呈现恢复向好趋势;实施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清水绿岸”“四山”治理和城市提升行动,城市“绿肺”功能得以恢复,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2.5%……
龚滩古镇。刘陵波 摄/视觉重庆
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新征程上,重庆全体人民正携手同心、不懈奋斗,汇聚起更加磅礴的伟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之间的重庆答卷,更是一份写在重庆人民心里的答卷。

来源:重庆日报



大家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