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9年5月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皖南事变前传,项英,叶挺,以及新四军的崛起

二号头目 九边 2019-04-09

这篇文章已经考虑很久了,防止有些同学不了解新四军,准备写两篇,一篇解释清楚新四军的由来,第二篇讲皖南事变。而且写这篇之前我特意去看了下“皖南事变”百度百科词条,确认那玩意纯粹是在瞎写,大家去看看也能看出问题来,先不说事情对不对,逻辑就不顺。


皖南事变和西路军一样,被称为我党历史上三大惨败之一,我总说,经常看成功案例会觉得成功很容易,误以为以少胜多是常态,事实上这个星球上绝大多数冒险都是以失败告终,少数敌不过多数,这才是常态,这也是“以少胜多”的案例才显得非常璀璨的原因,这个意义上说,皖南事变最终的结局其实是一种常态,红军长征,东北大翻牌,中原突围,都是非主流小概率事件。

 

三次惨败对比下,湘江之战中红军出发的时候8.6万人,冲过湘江只剩下了不足三万,惨烈程度可想而知。西路军尽管全军覆没,但是西渡黄河进入河西走廊的军队在红军中只占1/3左右,后来还跑回来很多。相比前两场战役,皖南事变整体规格就小了很多,9千人被围,最终从皖南山区逃到江北归队的有两千多,活下来的有三千多,所以阵亡人数应该在5千左右,整体影响不大。

 

皖南事变和西路军一样,饱受争议,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是“借刀杀人”,借蒋委员长的刀剪除异己,事实上这两次战役现在所有电报都已经公布,整体来说已经没啥疑点需要解释,更没那么多阴谋论。

 

这事的起源是在1935年第五次反围剿,大家也都知道,当时负责指挥的不是毛,毛已经被大家赶下台了,当时负责的是最高军事三人组,博古,李德,还有恩来同志,博古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提到过是怎么上位的,这里就不细说了:

 

叛变后被杀全家的一个故事

 

李德是个德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工人阶级大反水,各国士兵们发现自己是为资本家在送死,正在打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所以各国军队都出现了强烈的抗拒意识,到了1917年各国部队都大面积造反了,李德就是那个时候加入了德共,后来去苏联抓学习,这人本来就没啥工作经验,不过在莫斯科跟王明关系不错,1932年共产国际派他去给间谍佐尔格送经费(佐尔格就是我们前文说的那个确认了日本不会进攻苏联的情报的间谍),送完钱后到中国逛逛,跟同是王明小弟的博古一拍即合,迅速就把毛给取代了。

 

这事在哪都匪夷所思,唯独在我党内大家都觉得正常,尤其是毛,这人一辈子战天斗地,但是大家注意下,他几乎不会破坏组织纪律,他前后被赶下台三次,三次都是让他下台他就下了,到一边生闷气,等着被重新启用,启用也是经过开会走流程上台,从来没有对抗组织决定的事,比如蒋委员长下台后就在家里架上电台指挥自己的嫡系捣乱。

 

我想了很久,慢慢也就明白了,如果你有组织性,你不破坏这种规则,慢慢的大家都会遵守这种规则,如果你带头搞破坏,那你将来也别想好好的领导大家了。大家也都记得吧?后来林育英一个电报打到四方面军,张国焘很快就带兵北上服从中央了,这种组织性需要长期的培养,并不是天生的。

 

四方面军的事在这篇文章里说的很清楚了:

血战河西之西路军前传

 

多说一句,博古他们给毛安排了一个帽子,叫“富农头子”,毛一直都不主张把地全部分了,他主张的是分地主的,有点地但是不欺负别人的老实人就别分了,但是博古他们不管,只要有点家产就和地主一个待遇,搞的苏区家境稍微好点的家庭都被打倒了,给这些人说话的毛也被安排了罪名赶下了台。

 

第五次反围剿中军事三人组把事情搞砸之后,红军开始长征,开始长征这事不是说下了个命令,说大家走吧,然后呼啦一下就出发了,而是经过仔细的讨论和准备工作。

 

在邱会作的回忆录里,他当时是管后勤(邱会作建国后一直干到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周同志让他把各种带不走的物资都埋了,埋了之后肃反委员会的人就准备把他绑了去灭口,正好被周碰上了,周很惊讶地问肃反的人,你们要带着小邱干嘛去,肃反的人说要去埋了,周吓了一跳,正好特务头子邓发在附近,周求情才把小邱留下,这事邱会作感念了周一辈子。

 

当然了,这只是大撤退的一景,邱会作当时还是小人物没啥影响,其他的一些重大抉择,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历史,比如当时非常纠结要不要带着毛,带着吧,担心路上使坏,一度考虑是不是把毛送苏联去养病,但是共产国际不同意。后来干脆准备把他丢在根据地,第一次公布的出发人员名单里就有毛,没想到军官们发现不带毛,一起去找博古,博古也担心他再在井冈山拉起一支队伍来,思前想后,又带上了。

 

此外是陈毅,陈毅确实不能带,当时他在指挥战斗时负伤了,坐骨粉碎,走不了路,也受不了颠簸,所以就留在根据地了。

 

根据地需要留下来一个负责人,谁留下来做老大呢?这人必须是位高权重,而且权威极高,并且有献身精神,因为留下来的结局大概率是当炮灰,左思右想,项英站出来要求留下组织残兵抵抗。那问题来了,这个项英是什么来头?

 

项英不得了。项英1922年入党,三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这个时候毛是个什么职务呢?候补委员,你们感受下这个资历。并且在1928年参加了于苏联举行的“六大”,也就是在那次大会期间,项英面见了斯大林,斯大林送了他一支笔,一把小手枪,手枪上写着“项英同志存,约瑟夫.斯大林”,为啥送这两样呢?因为这两样就是斯大林这样的武装知识分子起家的装备,一手办报写文章,一手拿枪干革命,项英有这样的待遇,在党内绝无仅有。


而且项英在1932年的宁都会议上联合一群大佬把毛给轰下了台,有了这事,很难说毛会对项英有好感,不过陈毅也参与过把毛赶下台,毛对陈毅还可以,毛这人不是那种小心眼的。

 

而且项英提醒博古,路上注意着点毛,担心毛联合军官团闹事,后来毛倒是没有联合军官们搞事,不过确实闹出不小的动静来。

 

这里就有个问题,这么看项英和博古关系很好?

 

是的,我们知道,早期的党内斗争核心就是以毛为首的本土派和以王明为首的国际派之间的斗争。国际派的主张是处处学习苏联,搞工人运动,武装夺取大城市等等,处处都听苏联的。毛的意思是搞农民运动,因为中国工人太少嘛,并且农村包围城市,不应该夺取大城市,也就是后来的“毛泽东思想”。这一系列斗争一直从建党开始,持续到延安整风之后才结束,中间整整20年。

 

而在1934年,国际派全面占据优势,王明,博古,李德,王稼祥,项英,他们这伙人都是国际派的人,共产国际说啥他们就干啥。恩来同志一开始也是国际派的,所以他才能和博古李德一起成为“最高军事三人团”,后来屡战屡败,并且没有办法带领红军走出困境,才开始反思是不是他们一伙人搞不定事,是不是应该换人来解决,这种背景下召开了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的主角是周,周如果不同意开会,那也开不成,一开始说是要讨论下接下来怎么跑,哦不,怎么西征,当时不叫长征,叫西征。博古李德没防备,所以才带着作战地图去开会,没想到会上被伏击。周带头承认自己错了,周的所有决策都是以三人团的名义发出来的,他承认自己错了,也就是承认三人团错了。


如果对党内政治话语不太了解,就不了解“自我批评”这事非常危险,你做了自我批评,就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既然有错,就得承担责任,轻则降级,重则开除党籍,永远不得翻身。如果博古知道他要玩这个,肯定不同意开会,而且可以不开会,没到时间嘛,党内什么时间开什么会都是非常明确的,而且政治委员也没凑齐。恩来的突然袭击搞的他俩很被动,党内大佬都要求全面反思,那俩人也被迫自我批评,承认错误后被赶下台了,张闻天接替博古,周出任最高军事长官,毛担任副手。


 

后来毛力挽狂澜,带着大家逃出生天,搞定了一个接一个不可能搞定的困难,毛才成为真正的带头大哥,周也慢慢的转变成了毛的左膀右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周的位置比毛高的多的多,事实上在遵义会议结束后,周的位置依旧比毛要高。多说一件事,后来国际派这些人没有一个遭到肉体上的清算,他们无一例外都犯过重大错误,但是改正之后继续留在党内工作,除了几个跑掉的。

 

最不可思议的是,瞿秋白也被留在根据地打游击了,这一点简直匪夷所思,大家知道,瞿秋白一度是党内最高领导人,完全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犯错后下台,但是无论如何不应该被留下来送死,但是还是被博古他们留下了,很快就被抓到后处死。瞿秋白本人倒是不怕死,应该也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但是被自己的同志们留下来送死,心里的凄凉可想而知。

 

就这样十几万红军以及后勤人员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老百姓站在路边送红军远行,知道他们走后苏区将会被国军大规模清洗和报复,而且他们的丈夫、儿子随军出发,不知道有生之年能否再相见。

 

他们站在路边和山上唱着忧伤的歌: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事实上此刻一别,几乎就是永别,红军走后,国军和地主还乡团开始对根据地进行残酷报复,几乎所有和红军有关的老百姓都被牵连,比如我们上文提到的邱会作,他走后没多久,他爸就被虐待致死了。其他人也差不多,15年后的1949年解放军回到江西苏区,基本都没法再找到亲人或者朋友。

 

项英带着走不掉的老弱病残进入山里,和国军周旋,国军在攻陷的苏区搞保甲制,也就是五户一保,十户一甲,如果这五户里谁要是窝藏红军,五户一起被枪毙,如果能及时告密,只枪毙那一家。大概就是这么个流程,一时间,苏区路边挂满了各种人头,有红军的,有老百姓的。


国军的政策叫“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人种,谷要换谷种”,残酷程度,可想而知。


据陈丕显(后来一直干到人大副委员长)回忆录中说,卷土重来的豪绅地主,流氓恶棍,以及各种还乡团,铲共团,暗杀团,对逮到的同志活埋,挖心,肢解,割碎等各种玩法,前后杀掉了几十万人。毛的弟弟毛泽覃,以及当初和毛一起去南湖船上参加“一大”的何叔衡,都死在了这一系列的清洗中。

 

从1934年开始,一直到1937年,这三年被党内称为“三年游击战争”,主力是当初留在苏区的近两万装备差战斗力也差的地方部队,和红24师,还有其他队伍里重伤红军战士(当时轻伤的也跟着去长征了),领导就是项英,副手是陈毅。补充一下,据邱会作回忆,普通士兵如果有伤或者有病,几乎没法走完长征,艰苦程度远远超过正常人的想象,邱会作说经常三四天不睡觉,或者在瓢泼大雨中背对背打个盹然后赶紧上路。

 

咱们继续说留在南方根据地的事,项英一开始还想继续延续第五次反围剿时候的作战方式,跟国军硬怼,想也不用想,武器和士兵素质都处于绝对下风,所以开始的那几仗打的都跟屎似的,随后才转成了游击战。而且这个过程中,中央已经换掉了密码本,项英他们收到电报也翻译不出来,所以索性烧掉老密码本,埋掉电台,从此以后彻底跟中央失去了联系。

 

当时大家的日常就跟我们现在玩的那个吃鸡游戏似的,在南方各种丛林中各种躲避国军,往往本来几百人一起行动,碰上国军围攻没法成建制突围,就分散往外跑,每次跑出去之后,意志不够坚定的可能就直接回家去了,意志坚定而且能吃苦的总能各种打听,在丛林里重新找到组织,反复多次,这些人就成了游击战专家。


还有一些人死活找不到组织,又不愿意回村去,就三四个人打游击,慢慢扩大,比如大家都熟知的后来战神粟裕,他跟着方志敏一起北上,在茂林那一带全军覆没后他跑了出来,并且拉起队伍打游击,当时他应该是个师长,手底下有四五百人,这些人统称南方八省游击队,构成了后来新四军的骨干。

 

而且不止普通士兵们在山里兜圈吃鸡,包括项英陈毅他们也天天在山里溜达,随时可能挨冷枪,当时一大批1925年以前就入党的老党员也死伤惨重。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37年,1936年那年发生了什么呢?西安事变了。

 

西安事变之后,蒋委员长准备一起抗日,不再互相坑了。当然了,西安事变的结局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简单,以为是延安方面放蒋委员长一马,蒋委员长作为一个有契约精神的人信守承诺要联合抗日。


怎么可能嘛,蒋这人这辈子最大的两个技能一个是结拜兄弟,二是坑了每一个兄弟,这个名单非常长,包括但不仅限于许崇智,冯玉祥,张学良,李宗仁,白崇禧等等,连兄弟都坑,坑延安他们一伙必然毫无压力。所以真实的不再剿共的原因要复杂那么一些。

 

当时委员长不是被抓了嘛,本来委员长是要去死的,没想到头一天晚上拿圣经算卦,也就是祈祷完之后随手那么一指,指到啥算啥,上边写着“耶和华将有新作为,将令女子护卫男子”,第二天媳妇美琳来了,觉得可能耶稣是想让他活,此外恩来同志比较机智,暗示委员长有话好好说,儿子经国还在苏联,运作下说不定能给弄回来,蒋有点动心了。

 

委员长此刻心里也有小九九,其实在西安事变之前,他已经派他的侄子陈果夫去找苏联人和谈,为啥要谈呢?因为日本人越来越逼近了,美英都在绥靖,不想帮中国,美国更过分一些,一直在卖给日本人战略物资,眼瞅日本人要打过来了,中国这边还没有盟友,怎么办?蒋看了一圈,唯一能帮忙的就是苏联了,不过苏联人不是已经被他给惹怒了嘛。

 

10年前,委员长倒向英美财团,在412大屠杀中把共党杀了个鸡飞狗跳,让苏联人在华投资毁于一旦,差点把在苏联做人质的蒋经国给枪毙了,但是当时蒋就留了个心眼,把鲍罗廷他们给礼送出境,苏联顾问一个都没杀。现在日本人打过来了,唯一能帮助中国的只剩下苏联人了。但这里有个问题,他需要苏联,苏联需要他吗?他为啥认为苏联会帮忙呢?


这一点蒋心里也有数,日本和德国都在威胁苏联,苏联需要蒋委员长在东方牵制日本。所以联合了延安方面,也就联合了苏联,他心里是有谱的,所以跟恩来签了个君子协议,也就是口头上答应共同抗战。事实上苏联确实出手帮委员长了。


如果十年前的恩怨不太了解,可以看看这篇,说清楚了孙大炮是怎么跟苏联人勾搭上的。


黄埔往事 黄埔是怎么来的


到此为止,延安的一方面军,二方面军,还有四方面军被改编成了八路军,留在南方的八省游击队改编成了新四军。


很多同学有个纳闷的情况,不理解“编制”这玩意是干嘛的,“编制”就是钱啊,相当于财政上给延安方面安排了两个军的经费,如果招的人多于两个军,多出来的人的钱自己去想办法。


我们知道,八路军下属三个师,115,120,129师,这三个师以前是东北军的番号,东北军打败仗后被撤销番号,现在又给了延安。


但是新四军非常麻烦,因为新四军的位置比较奇特,在国府的核心区域,蒋委员长起家的长江流域下游,大概在哪呢?看看地图就明白了:


乖乖,就在南京和上海的边上啊,这谁能受到了,所以蒋委员长强烈要求让一个国军将领担任新四军的军长,但是延安这边非要安排一个我党的,僵持不下之际,突然想到了一个人,谁?叶挺。这也为后来的很多事埋下了伏笔。


叶挺和薛岳张发奎一样,都是孙中山的三个卫队营长,后来热爱学习,经常看报,看着看着就看了各种左翼期刊,什么《新青年》,《湘江评论》,思想越来越左,自己是国民党党员,思想越来越跟共产党接近,后来国府和苏联不是好上了嘛,他去苏联抓学习,目睹了苏联红军旺盛的军威,在苏联毅然加入共党了,不过当时国共合作,加入就加入了也没人管。


组建革命军的时候,陈独秀和孙中山商量是不是搞个团归共党指挥,孙中山同意后,粤军第四军下边的一个团归共党了,团长就是叶挺,各种军官也清一色的共党党员,叶挺是有点像那种普鲁士贵族军官,跟其他人风格非常不一样,平日里打扮的一丝不苟,军服啥时候都平整有型,穿着铮亮的皮靴,喝洋酒抽雪茄扛个猎枪去打猎,但是打仗一点都不含糊,国军北伐中最艰苦的几仗,攸县、泗汾、醴陵、浏阳、平江、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城下,担任主攻的都是叶挺独立团,而且后来是第一支攻入武昌的部队。


攻武昌非常艰苦,叶挺的一个营做敢死队攻城,全部阵亡在了武昌城下,当时营长曹渊带领最后敢死队进攻之前给叶挺写了个纸条,上边是这么写的:


“天已拂晓,进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存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置,请指示。”


等叶挺收到条子的时候,曹营长已经阵亡了。


武昌攻陷后,武昌人民感念第四军军威,给铸了一个巨大的铁盾牌,上边写上“铁军”,这个盾牌是给他们第四军的,但是谁都不好意思去领,因为大家都知道攻武昌其他人主要是打酱油,叶团长去领了牌子回来,从那以后,“铁军”这个称号严格意义上讲师他们第四军的,但是大家都指的是叶挺独立团。有点像“公知”这个词,原始意义是“公共知识分子”,现在大家都说的是网上成天造谣生事的逆向民族主义者们。


北伐和攻武昌成为了叶挺人生的巅峰,后来新四军的军歌就是: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武昌攻陷没多久,就是412事变,光头屠杀掉了党内所有的共党分子,当时第四军归汪精卫,所以还没屠杀到叶挺头上,正当叶挺上司要对他动手之际,他们独立团反了,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的叶挺人生就一直不太顺利,一般来说是因为党内要调查广州起义失败的原因,就去调查叶挺了,他怒了,于是脱党了。所以我说他很像那种普鲁士贵族,把荣耀和体面看的比啥都重,受了委屈就难受的不行,其实回到当时的场景,谁没受过一堆委屈啊。叶挺自己也知道自己这毛病,但是改不了。随后的十年叶挺到处溜达,从俄国溜达到德国,平时遛狗看报,日子非常小资。


现在要组建新四军了,叶挺正好回国,大家都眼睛一亮,延安这边自然非常中意他,因为他是军队的缔造者嘛,红军中还有一堆将领是独立团的人,其次蒋委员长也很高兴,他觉得叶挺脱党十年,应该已经对延安那一套无感了,所以叶挺就这么走马上任新四军的军长了。


文章到此为止把,写的有点太长了,我们马上就要推出下一篇继续。此外,由于能力所限,纰漏在所难免,还请大家包涵。文中的“延安”特指毛他们一伙,不过延安是张学良给毛他们的,西安事变之前毛他们还没进延安。

 

 叛变后被杀全家的一个故事

 黄埔往事 黄埔是怎么来的

 血战河西之西路军前传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