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银资本,海盗,郑成功,南洋华侨,五百年来的下南洋运动

二号头目 九边 2019-04-09

故事还是要从头开始聊,中国人一般不咋提经济方面的历史,不过吧,如果探寻世界的本源,其实都能追到一个核心问题上去,啥问题?钱。

 

比如,我们以往把明朝建国后厉行严格的管制,大搞计划经济,原因肤浅地说是朱元璋就是那么一个人,不过这些年非常严肃的研究显示,其实明朝建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对,没货币,货币哪去了?

 

被元朝人拿去中亚做买卖了,元朝人不是走哪都带着一群色目人嘛,元朝甚至取消了科举,让色目人担任帝国官员,色目人就是中亚慕斯林,他们最擅长的事就是做买卖,倒买倒卖,中国境内的白银被他们给倒腾到中亚去了,导致元朝后期通货不足,干啥事都发纸币,纸币根本就没有购买力,老百姓承受着恐怖的通货膨胀,没多久天下全反了,蒙古人又回草原放羊去了。

 

元朝死了,但是缺钱这个毛病又传给了明朝,明朝没钱,只好搞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最不需要货币嘛,而且搞“寸板不得下海”,其实就是防止剩下的白银外流。事实上除了元朝这个二货,其他朝代对外贸易一般都不会使用货币贸易,比如宋朝,就是用茶换马,大家听说的“茶马古道”,就是做这方面买卖的,郑和下西洋,也是以物易物,重金属货币天生有通缩属性,也就是市场上越来越少,最后整个市场没钱了。

 

后金的崛起也一样,以往说努尔哈赤牛逼,早年积蓄力量,找准机会起兵,通过赫赫武功,最终入主中原。其实忽略了一个核心问题,他哪来的钱?

 

以往这个问题是不需要研究的,因为传统史学全是围绕帝王将相的幸福生活,直到大家意识到忽略了一头“灰犀牛”,“灰犀牛”就是那种明摆着的东西大家竟然没注意到。女真人作战比明朝边军厉害,大家能理解,可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女真人怎么装备也比明朝边军还厉害?

 

盔甲兵器都比大明的先进不说,后来竟然拖着大炮到处溜达,这就匪夷所思了,那种感觉就是有天你发现你们隔壁村的王二狗昨天还是赤贫,今天突然开着一辆劳斯莱斯,你第一反应肯定不是王二狗竟然会造这东西了,而是他从别人那里弄到的,偷的抢的,反正不可能没有理由不需要关注。

 

那他们到底怎么搞到这些玩意的呢?对,买的。

从哪买的?山西。

钱哪来的呢?跟朝鲜做买卖赚的。

朝鲜哪来的钱呢?美洲白银流进来的。

 

多说一句,当时满族经常去抓海东青和傻狍子跟朝鲜换银子,海东青就是这玩意,漂亮极了:



这就接上了我们之前聊过的,16世纪西班牙在美洲发现天量白银后,一半被拉回西班牙,西班牙用这些钱造无敌舰队,造大炮,陆上西班牙大方阵,跟荷兰人打,跟德意志打,跟英国人打,跟慕斯林打。。。。另一半被拉到菲律宾那一带,然后这些钱分兵两路,一路从中国东南沿海走私进入明朝,另一路从朝鲜进入东北,东北人,也就是女真人拿着这些银子和山西商队做买卖,交易盐铁。



这些白银是西班牙人驱使着印第安人,嚼着古柯叶从波多西银矿中挖出来的,整个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血腥和死亡,随后这些钱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引发战乱和纷争,而欧洲就是这个过程中一边互相打,一边完成资本主义积累,隆隆隆地进入了工业化时代,这也是为啥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句话如果单纯从金融史层面来讲,一点问题都没。

 

这些白银来到中国东南沿海也一样,在中国南方引发了海盗作乱,在东北引发了后金反叛。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解释,山西人是怎么把物资倒卖给女真人的呢?中间可是隔着一个蒙古啊!?

 

也不复杂,你要是知道他们后来贸易发展到直接把中国的物资放到骆驼上,一路运送到莫斯科,对,俄罗斯那个莫斯科,全程上万公里,你就知道把物资卖给女真人简直太小菜一碟,才六七百公里,山西走私商人会表示毫无压力。我们前文说过,长城和边塞有个主要功能就是“阻断贸易”,元朝的蒙古人回到蒙古后被明朝贸易制裁,才十几年就被封锁到连锅都没了,兵器和缝衣针都是祖传的。不过明朝晚期的长城和边塞千疮百孔,早就失去了阻断贸易的功能,到处都是漏洞,难不倒山西人。

 

由于山西商人不懈地资助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大清建国后山西表现最突出的八个商人集团被封为“八大皇商”,拿到了各种奇怪的经营许可,什么绥芬河和伊犁的贸易权,甚至早期银行业务,大清镇压太平天国的财务相关业务都是山西人操办的,康乾雍三朝征准噶尔,左宗棠征新疆,物资也都是山西商人给运送,有点像现在美军也是委托第三方运输公司往海外战场投放物资。山西人有点像慕斯林,都是贸易起家,本来在新时代会大展拳脚,不过悲催的是发现了海量资源,山西有煤,慕斯林有油,贸易本能被巨额财富给腐蚀了。

 

说完了北方,我们说南方,明朝的海盗业务崛起于1500年左右,就是海瑞的那个年代,为啥这个时间点突然有了海盗呢?因为我们初中学过嘛,1500年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大航海,溜达到东方来了,在琉球建立了根据地,要做买卖,希望买中国的茶叶瓷器什么的,琉球在哪?琉球是一串岛,在地图上几乎看不到,后来被日本人吞并了,现在美国驻军的那个冲绳,就是琉球的地盘,还有我们经常说的钓鱼岛,也是琉球的一部分。



西方人带着大炮走到哪,战火跟贸易就会跟到哪,贸易好理解,大家语言不通,但是都认识银子,比划几下,买卖就做成了,带着钱过来,装满胡椒粉和丝绸回去。那为啥会打仗呢?

 

不复杂,比如你穷的要死,突然发现你周围出现很多有钱人,包里拎着现金去买珠宝,然后把珠宝塞在包里在路上大摇大摆地溜达,你第一反应是啥?羡慕有钱人的幸福生活想做舔狗?也对,说明你天性善良安贫乐道。不过你隔壁的王二狗可能就不这么想,他觉得可以干他娘的一票,干输了贱命一条,干赢了可就发了。

 

就这样,财富引发了战乱,很快就打了起来,贸易一直都伴随着海盗、保护费,黑社会等等,并且王二狗打劫成功后顺便拿出船上财富的一部分去改装大炮,招募水手,准备继续打劫,海盗集团就这么出来了。而且王二狗如果脑子足够活,会反应过来既然别人能做买卖,自己不能?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迅速就会演化成武装商团。

 

而被打劫的商队只要收益大于损失,贸易就会进行下去,而且荷兰人是有海军的,随时准备揍海盗。由于当时技术代差不明显,海军对海盗形不成绝对优势,所以一直保持着一种均态。

 

而海盗内部也会有一系列的势力划分和交战连横,跟国家之间似的。

 

那明朝期间的海盗是怎么回事呢?明朝海盗有两种,一种是前期的“倭寇”,明朝不是海禁嘛,但是全世界都喜欢中的瓷器丝绸茶叶茴香豆怎么办?部分心眼活的中国人跑去日本做基地,招募整个东亚所有亡命之徒,跟明朝江南大户做买卖,这些大户都是朝中大员退休回家,手眼通天,敢于并且有办法突破封锁跟那些所谓的倭寇做买卖。为啥选择日本为基地呢?日本穷嘛,管不过来,到处黑社会。我们经常说,权力讨厌真空,政府的手伸不到的地方,自然就会有黑社会的手。

 

但是明朝朝廷大员经常不厚道,比如拖欠货款什么的,还威胁海盗可以尽管去告,导致海盗经常上门砍人,也就是武装讨薪,顺便随手打劫,朝廷听说退休回家的老臣全家被杀,责令赶紧镇压,没想到负责镇压的两任大佬朱纨和胡宗宪镇压海盗过程中伤害了朝廷大员的利益,他俩都被大员们找了个理由下狱处死,才有了我们知道的戚继光,戚继光这人远远不是简单的武将,非常灵活,跟朝中大佬张居正关系特别好,才避免了剿匪把自己剿死。

 

我们历史书上说戚继光灭了海盗,其实不是,只是说戚继光打的海盗从此以后不上岸了。在他之前,上岸打劫是一件零成本的事,海盗们自然何乐而不为,在他之后,上岸风险急剧增加,所以一般不上岸。


不过只要贸易有一天,海盗就不会停止,严格意义上讲,海盗一直持续到三百多年大清灭亡了,海盗还没亡。有些书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说后来明朝开放海禁,海盗就没了,这也是扯淡,海盗既然没了,那活的比明朝都长的郑氏家族是咋回事?

 

郑家的崛起始于他爹郑芝龙。

 

郑芝龙是福建人,早年不好好抓学习,到处溜达当二流子,下南洋,去过菲律宾,跟着当时的葡萄牙人做买卖,竟然学会回了葡萄牙语,后来竟然皈依了基督教,还有个英文名字,叫尼古拉。

 

尼古拉显然觉得跟着葡萄牙什么没啥前途,后来东渡去了日本,在那里学会了日语和荷兰语,并且娶妻生子,不过这不是第一次娶妻生子,这是第二次,之后还有三次。这次的媳妇是个日本人,儿子就是郑成功。就在郑成功出生那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攻占台湾,以台湾为根据地开展远东贸易。有意思的是,日本平户竟然有块石头,上边写着郑成功是在这里生的,看来应该是顺产,这个平户就是当时中国海盗在日本的根据地:



郑芝龙在日本那段时间非常诡异,到现在也没说清楚到底发生了啥,反正郑芝龙投奔了大海盗李旦,他俩之间的关系非常引人遐想,据说是同性恋。。。这个郑芝龙可能是一个凯撒一样的人物,能说会道,男女通吃,能屈能伸,能弯能直。

 

郑芝龙那段时间负责李旦海盗集团和荷兰人之间的沟通事务,并且偷摸学会了荷兰人组织海上贸易的套路,之后一系列奇怪的操作之后,海盗头目李旦死了,庞大的李氏海盗集团就这么归郑芝龙了。你说他俩是正常的上下级关系似乎不太可能。

 

中国境内对郑家那段历史记录比较少,这也正常,毛主席早就说了,中国的正史记录的是王侯将相才子佳人,怎么会去记录一个海上流氓呢。倒是荷兰人有不少文献提到郑家父子,因为写海洋史就避不开郑氏父子,在英文里,“一官”就是郑芝龙,因为郑芝龙以前叫郑一官,“国姓爷”就是郑成功,就是这个“Koxinga”,至于郑成功怎么成了国姓爷了,我们一会儿讲。

 

郑芝龙在之后的岁月里如鱼得水,一边进攻明朝大陆,一边在海上劫掠,当时大陆有旱灾,老百姓经常活不下去,海盗来了后就跟着海盗跑了去当海盗了,此时已经是明朝晚期,北方女真反了,陕西有李自成,四川有张献忠,东南还有郑芝龙,海上还有东印度公司,焦头烂额,只好对郑芝龙一次又一次的招抚,这个郑芝龙每次造反完了就接受招抚,然后再造反,周而复始,实力越来越大,后来在多次海战中击败东印度公司,雄踞东亚海域,这个非常不容易了,荷兰人吹牛逼自己是海上马车夫,那个马车就是“东印度公司”,郑芝龙此时的实力可想而知。

 

郑氏集团是一个海盗商业复合体,事实上英国就是这么个玩意,英国国家就是海盗商人,一开始是肆掠起家,等到发展起来后用武力把荷兰西班牙打趴下,随后开始在海军的护卫下做买卖,按理说郑氏集团这么发展下去,完全有可能发展成英国那种海洋帝国。

 

但是他们止步于做倒爷,从中国沿海港口拿了货,转身卖给荷兰英国商人,由荷兰英国商人运输到欧洲贩卖,郑氏家族一直都是海外贸易的其中一环,高度依赖中国本土,并不会扩展贸易,这也为他们后来的覆亡埋下了伏笔。

 

据说此时的郑芝龙有超过20万人的兵力,3000多艘大小船只,整个东亚海域都姓了郑,无论是明朝还是日本海军亦或是荷兰海军都没法跟郑芝龙的队伍抗衡。

 

1644年明朝完蛋后,明朝的好几个王爷被扶持成了皇帝,也就是我们说的南明,郑芝龙多机智啊,想效仿朱元璋,朱元璋当时也是扶持了一个傀儡小明王嘛,然后以小明王的名义东征西讨,等没了利用价值,这个小明王“不小心”掉进水里被淹死了。

 

郑芝龙也准备这么搞,也扶持了一个明朝王爷做皇帝,这就是“隆武政权”,不过在这段时间,大家都不把这个皇帝当回事,海盗嘛,做事讲究能有鬼了,只有郑成功早请示晚汇报,皇帝很感动,把明朝的“朱”姓赐给了小伙,所以郑成功你叫他朱成功也可以。

 

这个郑成功尽管是在日本出身,但是接受的却是全盘的儒家教育,并且非常热忱,一肚子报效国家的激情,让他爹一愣一愣的,感觉这个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

 

我们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清兵入关时加上老弱病残二十来万人,根本没法支撑那么大的统一战争,后期清军主力已经变成了明朝投降过去的队伍,那个时期没有民族主义一说,老百姓其实并不关心谁做皇帝,只有知识分子才关心,不过明朝晚期知识分子又都是一批贱骨头,成天最操心的两件事就是赚钱和皇帝的私生活,等到大厦将倾,知名东林党领袖,郑成功的老师,钱谦益,看着大势已去,在妓女媳妇的建议下去跳河,试了下水之后很惋惜的说,水太凉,没法跳,反倒是他的妓女老婆跳了,不过也没淹死。这些人后来很多又成了清朝的官员。

 

本来清兵都是东北人,在南方作战想想都虚,南宋那会儿就是女真人到了南方受不了回去了,让南宋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不过这次大量的汉族部队补充进入清兵队伍,使得清兵不再惧怕中国南方湿热和水网,随后清朝南下,没多久就攻陷了福州,郑成功的日本妈也上吊身亡了,郑芝龙看形势不对,赶紧又投降了。那个隆武皇帝被抓后,也绝食自杀了。

 

郑芝龙投降了好几次朝廷,轻车熟路,不过这次碰上清朝了,不像明朝那么好说话,明朝时期郑芝龙作为海盗一直跟明朝高层眉来眼去,这下换上女真人了,之前的关系网全没了。清朝要求郑芝龙劝他们家的其他散布在海上的势力向清朝投降,大家基本上都听劝去投降了,唯独儿子郑成功死活不去投降,清朝政府一怒之下把郑芝龙全家全拖到菜市口剁掉了脑袋,他们郑家只剩下郑成功一个人了。这事吧,郑成功就算去投降,也得被屠,死局。

 

郑成功收拾剩下的队伍跟清兵继续作战。

 

郑成功对清朝发动过多次反击,最猛的一次,一直打到南京城下,不过很快就打不动虚了,退回去了,这次南京之战后,郑成功觉得大陆已经守不住,带着剩下的队伍去台湾,准备在那里长期固守。

 

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的时候,台湾此时是荷兰人的地盘,而荷兰此时又是巅峰状态,手里的武器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跑到堡垒里死活不出来,所以战争进行的并不顺利,两万郑成功部队围攻几百人的荷兰军队,打的非常费劲,攻不进去,战争持续了近十个月,后来前来给荷兰军队补给的荷兰运输船碰上风暴,荷兰人补给无望,出城投降,台湾被收复。

 

随后在雅克萨发生了俄国入侵大清,大清出兵两千多死磕,俄国只有几百人,硬是挺了好几个月,后来挺不住,签了《尼布楚条约》,当时大家都没有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西方军队凭借几百支步枪就可以顶着几千几万人打,战争规则已经变了,不过两次战争都以中方胜利告终,就没人当回事,那个时候,其实东西方已经开始慢慢的拉开了距离。

 

郑成功攻下台湾后,没两年就死了,他们郑家的海上帝国神话还在继续。

 

从郑芝龙开始,郑家一方面自己做买卖,另一方面收保护费,海上所有船只每船收三千两银子的保护费,一年上千万的收入,跟大清的死磕过程中尽管损失不少陆地部队,但是海上力量并没有受影响,所以郑家的影响力一直都在。

 

不过就在大清顺治18年,也就是1661年,郑成功向台湾进发那年,大清开始执行迁海令,也就是将将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六省沿海及各岛屿的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居民官兵全部迁移到界线以内,在沿海一带形成一个无人区。

 

事实证明,《迁海令》是中国历史上最狠的拆迁政策,顺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拆迁部主任。现在要是拆个居民的房子,贴告示费口舌,还得讨价还价,没个一年半载完不了,要是在碰个“钉子户”,拖个三年五载的很正常。可在动手能力超强的清朝,顺治可没这些时间耗,也没有心情耗,他不管沿海居民的死活,直接下达迁界时间:三天。

 

三天,就短短的三天。顺治一没有准备拆迁费,二没有准备安顿房屋,三没有准备耕作土地,全凭一张嘴,一道圣旨,就将沿海数十万居民搞定。其效率之高,拆迁强度之狠,你们随意感受下。

 

郑家作为一个类似黑社会收保护费的组织,保护费自然少了很多,主持台湾又是一件高成本的事,如果维持之前的大流量贸易,每年还有盈余,但是禁海令执行之后,台湾的郑家年年赤字,尽管依旧是东亚海上最强一极,但是一步步开始慢慢衰落,最终等到1681年,台湾内部发生内讧,康熙随后下令攻台,台湾很快就被攻陷,两岸统一。

 

统一台湾的意义毋庸置疑,如果一直不管,在二战后可能就发展成了新加坡那种形式,我国在法理上也缺乏对统一台湾的基础,但是清朝政府在统一战争中犯了几个巨大的错误,也就是迁海令。

 

这个迁海令对我国的伤害特别大,从那以后,华人不再以集团的形势出现在海洋业务中,中国也彻底失去了融入近代世界的机会,南洋华人也散为各种小社团,没有再形成大规模的组织结构。下一次南洋华人走上历史舞台,是他们集资支持孙大炮干革命。事实上一般咱们自己区分的很细,但是海外学者们普遍把汪直,许栋,郑成功集团,清末支持孙大炮干革命的“洪门”,改革开放后拿着巨资投资中国大陆的华侨(中国改开后第一批启动资金就是华侨),以及现在的亚洲四小龙,统称“南洋华人”,这是没有被写入正史的一条中国历史的支线。


明朝两次对海洋的尝试,第一次是郑和下西洋,政府组织史无前例规模的海上业务,最终也因为当时的大洋上啥都没,当时欧洲穷的一逼,就算去了欧洲,也只能加深大明觉得只有中国有文明的印象,下西洋无利可图最终停转。


而且海洋贸易不是说想搞就搞,据彭木兰他们考证,郑和下一次西洋,往往能把位于扬州的国家造船厂周围所有的树都砍光,后来英国人也碰上了这个麻烦,发展海洋贸易太过瘾,以至于整个英国的树都被砍完了,没树可咋造船,只好去美洲造船,在美洲扶持起来一个白眼狼,也就是后来的美国。


第二次对海洋高度组织性尝试是民间自发,非常非常类似英国模式了,英国当时也是民间组织起来海盗集团,比如那个著名的德雷克,就是私掠船主,本身就是武装商队,等到英国和西班牙开战后他又成了英国海军上将,英国就这样发展起来了近代海洋业务。

 

而我国在台湾战役之后参与海洋力度一下子变小了,但是不是说没了,而是以极度分散的方式继续参与海洋业务,对于福建广东人来说,海洋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不管政府是否支持,他们都要下南洋。而且跟大陆之间的脐带一直也没断开。


十几年前看的一本书,后来央视根据这本书和其他的内容拍成了纪录片,好像叫什么《南洋机工》,作者是南洋富商,大清年间就跑南洋去做买卖,精明的不得了,但是一讨论国家这事就糊涂,被康有为坑了被孙大炮坑,只要是给国家捐款他们家就捐,有些款明显是被坑了可是下次还是不理智,抗战开始后他们族长召集大家去抗日,他们家那几个年轻人是首都南京被攻陷后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没希望时回国的,几个华侨年轻人(抗战中阵亡华侨基本都是南洋华侨)战死在武汉会战跟日军空战中,在长沙会战中一个华侨士兵志愿绑上手榴弹去当敢死队尸体都没找回来,就是作者他爸。


1949年听说某党要均平富清算资本家赶紧跑出来,到了1978年国家说是改革开放需要投资,他们家又鼓动大家回国投资,当时很多人都担心政策风险,但是他们还是回来了,事实上改开早期资金主要就是南洋华侨筹集的。


文章末尾他说,孔子孟子其实都是两千年前的人,但是中国人一直觉得非常近,长城早在清朝初期就已经废弃但是依旧存在每一个华人心中,国大人多,汉奸坏逼也很多,但是家国情怀就跟手脚上的茧子似的,只要到了危机时刻国家一被人摩擦立刻就长了出来,部分精英和知识分子还有无数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就是宁愿去当炮灰,他们家给这个国家在一百年里贡献了好几条人命无数钱财但是他们不后悔,他也不怀疑国家会好起来。 


当地有人问他爷爷,说你们还没明白吗,你们祖国根本不在乎你的的奉献,他爷爷说我们也不在乎她在不在乎。 十年前看《三体》,里边那句“主不在乎”,我一直怀疑就是从这里来的。


往期补充阅读:

大航海时代:西班牙的暴走之路

大航海时代之西班牙:有钱的王爷不自由

漫谈荷兰的崛起和衰落: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可卡因往事 印第安人留下的诅咒,现代人的深渊

袁崇焕为什么必须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