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次攻陷大唐长安的吐蕃帝国怎么突然就完蛋了?

二号头目 九边 2019-09-17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们哦

上次唐朝安史之乱的文章写完后,后台不少人发消息问博主关于吐蕃的事,大家很难理解,西藏那么地广人稀的地方,怎么就突然崛起一个超级强权,竟然和大唐可以一较高低,而且怎么就突然间一蹶不振,这个很不合理啊。
而且大家对吐蕃的印象也很模糊,除了知道吐蕃国师金轮法王一副农业重金属造型,鸠摩智看着牛逼但是逢战必败,他们吐蕃来的人没一个好人,可见金庸同志并不待见吐蕃。其他的并不清楚,但隐隐约约觉得吐蕃不那么简单。


其实吧,这个并不复杂,我们讲完大家自然就明白了,吐蕃是大唐的影子,大唐强大,他也强大,大唐萎缩,他也迅速打回原形,或者说,吐蕃是寄生在大唐身上的一个寄生虫,宿主不行了他也死了。


首先要说,那个“吐蕃”念“土波”,而不是“土翻”,在现在的西藏,而不是你新疆,咱们明确了名字之后,开始讲这个大奇葩。下图就是吐蕃的大概疆域,中间有过几次变化,但基本就是现在西藏那一块:



吐蕃到底是什么时候突然崛起了,史学界到现在也没达成共识,只好大概猜测是在618年,为啥会做这么个猜测呢?因为大家所熟知的松赞干布是617年生人,所以就姑且定在618年了,整体这个思路充满了随意性,那种感觉就好像在说“凑合着过得了,要啥自行车,又不是不能过?”。


那618又是一个什么日子呢?


618除了是狗东消费节,还是大唐元年,也就是那一年牛逼轰轰的“盛唐”终于挂牌营业了。


他俩挨着么近,是巧合吗?当然不是巧合,因为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发现,吐蕃跟大唐的关系就跟一对“量子纠缠”的难兄难弟一样,大唐巅峰时期吐蕃也巅峰了,竟然跟大唐在西域一较高低,大唐衰落时吐蕃衰落的更快,竟然很快连大唐都打不过,所以干脆,定在618年既呼应大唐,又暗合松赞干布的生日,充满了说服力。


不过这件事从侧面也说明一件事,吐蕃的文化水平极低,自己没说清楚,没啥存在感,那种感觉就好像爆出一个大新闻,记者想了解当事人,第一反应是去看他的QQ空间和微博朋友圈什么的,看看平时这个人是啥风格。


但是发现社交平台上这人只有一堆抽奖记录和拼多多拼团链接,既然当事人自己没记录,只好去他邻居和房东那里打听这人什么样,邻居和房东都说这人平时挺老实的一人,也不爱跟人说话,不知道怎么就想不开,突然砍人了,可能受什么刺激了吧?


吐蕃也一样,自己早期几乎没啥文字记录,吐蕃的文字晚于吐蕃建国,是那个松赞干布搞出来的,所以很多事都没说清楚,关于吐蕃,得去找他邻居大唐和印度。


对于吐蕃的暴走,他邻居大唐的记录就跟刚才我们说的记者采访的邻居一样,大唐表示吐蕃之前挺老实的一伙人,一直没啥印象,好像挺文静,挺害羞,不咋和人打交道,成天蹲在高原上研究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苯教和藏传佛教什么的,不知道怎么突然就暴走了。。。。


对,吐蕃突然就牛逼了。


在松赞干布降生20年后,突然派使节到长安要求迎娶大唐的公主,太宗说滚,我们大唐都没听说过你,你突然要求娶我们公主,你是不是有病?一边凉快去。


然后吐蕃大军就进攻了大唐边疆上的一个叫松州的边境城池,尽管吐蕃被大唐名将侯君集击败,但是大唐对吐蕃用兵的体验有点像一个常胜不败格斗高手面对一个平淡无奇的对手,竟然连过三招,第四招使了个杀手锏才将对方击败,大家都意识到,这个对手跟之前的不大一样,应该稍微重视起来。



松州就是现在的松潘,现在也算个不大不小的旅游地,我有一年去成都的研发中心给那边的小伙伴培训java的时候专门开车去看了下,没看出啥来,只记得城门口土了吧唧地立着一个雕像,描述的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事,雕像前还有个牌子,还写着“汉藏和亲”,而且大家知道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吧,那个草地也在松潘,现在已经抽干水开始放羊了,大家去了看不到草地了,不过景色还不错。


松潘那地方自古以来就是个控制西藏入蜀的关键节点,所以人口较少,也是属于边关,一直都是屯军的,现在也没多少人。


那次在松潘城的小型冲突中,唐军阵斩了几千藏兵,可以说是个小小的胜利,但是也凸显出一个大问题,大唐一直在经营西北和东北,现在西边也出现了强敌。


所以当松赞干布再次向唐朝请求和亲时,唐太宗就把文成公主给嫁过去了。


多说一句,这个文成公主并不是太宗的闺女,而是从他们唐朝李姓豪门中随机找一个,如此的随意,以至于唐朝史官甚至懒得记录这个公主到底叫啥,甚至出身哪一支氏族也没说,很难说当时唐朝对这件事有多重视。


而且这个文成公主加入吐蕃的时候,带了大量的佛经,考虑到她自己十三四岁,应该不是自己的决定,明显是带着最高指示。


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大唐高层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因为他们知道,信教战五渣,万一吐蕃信了教,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雪域问题。这个不是我编的,此时是公元600多年,在这之前两百年,西罗马已经被蛮族屠灭,我们以前说过,西罗马快速奔溃,除了国家变成一个高利贷帝国主义,并且军工复合体掌权,一个重要原因是信了基督教,然后迅速崩了。东罗马卡在丝绸之路上,通过巨额费用买和平,又苟延残喘了一千年。


没想到1000年后,当初的这个小决定一口气把新疆和蒙古问题一起解决了,具体可参考博主这篇文章,大清是怎么用藏传佛教彻底解决了威胁中原千年的北方战斗民族的》。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要问了,博主你讲了半天还是没开始讲吐蕃是怎么来的啊?


要说吐蕃,就得先说“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大家注意下,“丝绸之路”这个词最早是个德语,然后翻译成英语,最后成了中文,是德国“一战”王牌飞行员“红男爵”李希霍芬男爵他叔,也是个李希霍芬,当时德国人雄心勃勃,想搞一路一带,对,博主没瞎说,德意志正好处在古代丝绸之路的最西段,所以想修条铁路,直接连接柏林到青岛,恢复古代欧亚大商路,就让李希霍芬去研究下该怎么修,老李认为新铁路应该直接采用古代商道,所以就去研究古代商道,于是就把联系东西方的古代商道叫做“丝绸之路”。


当然了,丝绸之路这个词出现的比较晚,不代表中国人不知道,中国从汉朝就知道有个陆上商道,中国的货物出西域,西边的白银和各种货物进中国,罗马还向大汉派过使臣,我们前文讲过,中国丝绸到了罗马后,丝绸和同等重量的黄金一个价格,汉朝从中受益匪浅,所以才不遗余力地经营西域,汉家勇士一直在西域苦战,并不是有些文科知识分子们以为的汉武帝穷兵黩武的个人冲动,汉朝从中是有经济利益的,不然持续不了那么多年。


历史上很多名城,比如敦煌,撒马尔罕,君士坦丁堡,埃及亚历山大港,德意志诸城邦,威尼斯,热那亚,都是丝绸之路沿线城市,都是商道的节点,后来丝绸之路衰落后,这些城市全部跟着衰落了。当然了,这种趋势也在持续,比如我们这篇文章《香港的崛起与衰落》里写了,贸易通道的变更导致了HK的迅速衰落,这种场景会一再重现。


丝绸之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最后一次是1453年奥斯曼攻陷君士坦丁堡,直接引发了地理大发现。


不过但凡商路,都得有武力做后盾,后来最先开拓大西洋航线的西班牙,就是部分死于海盗,到了西班牙帝国末期,西班牙在美洲挖出来的白银上了大宝船,运往西班牙,但是大西洋上英法海盗纵横,以至于一艘大宝船都靠不了岸。我们这篇文章里有详细描述《“拆迁暴富”的超级大国是怎么迅速返贫的》。


英法两国后来又拼了老命干掉海盗之后(海盗里有一部分是英法海军,但不是全部,还有职业海盗),大西洋航道才逐步成熟,陆上商道也一样,得有人保护才行,不然大家与其费劲巴拉去做买卖,不如直接抢。


而大唐,就是那个清道夫。


大家看过前几天那个短片没,《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里边就提到大唐退出西域后,商人们说买卖越来越不好做了,武力的缺失会导致市场急剧萎缩,大家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市场和暴力是一对孪生兄弟



而公元618年,大唐崛起,世界史角度讲,中亚商道又重新复活,因为强盗们惹不起的角色又来了。


唐军出西域先后击败了几个割据政权,军人们把守要道,西域秩序也就在陌刀(唐军使用的一种制式军刀)下降临了。源源不断的商队从长安出发,进河西走廊,出中亚,途径君士坦丁堡进入欧洲。中间粟特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慕斯林,犹太人往来做买卖,忙的不亦乐乎,巅峰时期广州有12万中亚人,后来唐末被黄巢给全杀了。大家看《长安十二时辰》也能看到,长安城里各种中亚人,就是这个背景。


商道复兴后,河西走廊和中亚的那些国家都开始受益,整体而言,大唐的策略类似于现在美国主导的体系,商道沿线国家只要加入这个贸易体系就可以了,大家都可以分一杯羹,只有那些不服管教执意要打劫的,或者要改变整个体系的,类似萨达姆和卡扎菲,都会遭到迎头痛击,回到唐朝,两突厥,龟兹(念“秋辞”,不是“归资”)等等,都是因为不好好做买卖天天打劫被屠灭了。


跟唐朝一起崛起的,正好是信仰穆斯林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也是个商业文明,也非常乐意做买卖,再往西是东罗马(现在的土耳其和希腊那一带),就这样,横跨欧亚大陆的贸易路线就这样搭建起来了。


商道起来了,沿途各国都可以受益,这里就包括吐蕃,吐蕃卡在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上,认认真真地收过路费。


在这之前,吐蕃还是一个原始的奴隶制社会,在雪域高原上碎了一地,有几千个割据小政权,如果让他们独立发展,很多事他们自己琢磨得琢磨到2019年,但是通过学习大唐,迅速就成熟了,更重要的是,吐蕃现在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可以组建中央军,对内整合,对外扩张,多次去修理印度。


松赞干布这一支势力,通过河西走廊的过路费养活的军队,迅速就打服了雪域高原上几个最大的势力,剩下的部族一看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了,所以只好加入松赞干布的军事集团,吐蕃也就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很快就走上了东亚强国之路,当然了,他们的强主要是军事强,其他的没啥可聊的。


而且吐蕃躲在西藏高原上,有个明显优势,他下来进攻别人容易,别人想追上去揍他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割据态势。


这里就有个问题,大唐怎么能同意吐蕃收过路费呢?这个并不复杂,因为吐蕃自己也担任着守护一段商道的责任,大唐西北战区也就二十来万人,不可能沿途都由大唐驻扎,主要靠吐蕃他们这些土著来支撑。而且吐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大唐的仆从国,大唐对外战争期间,吐蕃也有义务过来参战。


比如公元648年,西域大国龟兹作乱,唐朝准备武力说服,由投降到唐朝的东突厥皇族阿史那杜尔做统帅,带着大唐安西都护账下汉军,会同前来支援的铁勒十三部(就是后来的回鹘),东突厥,吐蕃,吐谷浑等仆从国骑兵共十多万出西域,这是大唐在西域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行动,几乎没费什么力就灭掉了西域强国龟兹国,从那以后龟兹人也跟着唐朝四处征战。


而且有一次印度的一个叫中天竺的国家劫掠了大唐使团,当时使团头目叫王玄策,这人就近向吐蕃求援,吐蕃大军会同尼泊尔骑兵迅速扑向中天竺,在印度境内击败中天竺。还把一个印度神棍抓到长安给太宗算命。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纳闷了,这个吐蕃不是挺好的吗?怎么后来还开始搞攻陷长安的事了?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


从外因来讲,吐蕃的初代目松赞干布死了,新上台的头目觉得松赞干布的政策太保守,吐蕃应该寻求对外扩张,毕竟打劫多爽,收过路费又慢又费劲。


所以从唐高宗开始,吐蕃蠢蠢欲动,迅速攻下了一个大唐的小弟吐谷浑,唐朝当时正在忙乎高丽棒子的事,也就没管,这就有点像后来918事变中张学良的东北军不放一枪全面撤出东北,危害最大的是吐蕃胜利来得太快,吐蕃国内的主和派和亲唐派遭到清洗,很好理解嘛,你竭力反对领导去冒险,领导轻松搞定了,今后你还有什么发言权?从那以后,吐蕃就变成了一个进攻型国家。


而大唐此时也陷入了严重的内乱,因为武后要上台了。


武后本来是藏在唐高宗背后的,属于皇权的一个代理,高宗后期没法参加工作,他们李家好像有遗传性高血压或者脑部神经压迫问题,一上班就头疼,不过应该没影响性生活,毕竟那种事不需要脑子,他躲在后宫生了不少娃,而且高宗作为知名人妻爱好者,先讨了他爹的妃子,也就是武媚娘,后来又看上了媚娘的寡妇姐姐,还看上了这位姐姐的女儿,这母女俩就是著名的韩国夫人和魏国夫人,玩的太忙,工作全交给了自己媳妇。


武后长期执政,后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当皇帝的想法,但是我们讲,权力的本质是人心,她代表高宗执政和她自己亲自执政完全是两码事,人心不向着她,想解决这类问题,只能是把不服的全部换上自己人。


这就开始了给大唐的大换血,大批经验丰富的高级将领和老臣被排挤,而武后的男宠和几个酷吏一直干到了唐朝政府前几号领导人,而且搞特务政治,告密政治,反正乱的一团。


这种情况在比较稳定的中原地区是没有问题的,反正就算官员没了,政府靠者小吏也能运转,但是在西域那种战时状态,随意更换高级将领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老将,更是不能随意更换,但是正好摊上朝廷内乱,西域频繁换将,乱做一团,导致吐蕃迅速扩张,蚕食唐朝西域领土。


最终在670年,大家熟知的那个薛仁贵,带着离心离德的十万唐军准备对吐蕃发动决战,借此扭转战局。


问题是唐军中的大批高级将领被清洗,有点像二战前的苏军,在青海大仁川一代跟吐蕃决战,十万唐军全军覆没,据说也有高原缺氧问题,大唐只好裁撤西域都护收缩防御,这进一步导致其他仆从国也开始作乱。

从那以后,大唐在跟吐蕃作战中,败多胜少,总之吧,自作孽,不可活。这是武则天期间的大唐西域,吐蕃明显蚕食了不少,而且归附大唐很久的东突厥又跑了:



顺便说一句,结合现在的贸易战,本质都是一样的,被战争打残的国家其实并不多,如果凝聚力强,就算打残也能迅速恢复,反而很多国家正是通过打仗打起来的,比如德国,德国就是三次王朝战争打成了一个响当当的新德国(德国史还在写),最危险的其实是内部的分裂和矛盾,几乎所有的灭亡,都是祸起萧墙,自己作死


不过武则天搞大清洗不是一直搞,后来突然间她把那些酷吏全给杀了,可能觉得清洗的差不多了,要正常过日子了,从那以后,大批优秀将领甩掉政治包袱,前往前线奋力苦战,终于止住了武则天当政初期吐蕃战无不胜的扩张势头。


比如《长安十二时辰》里提到的王韫秀他爹王忠嗣,他们家就是军人世家,王忠嗣他爹就是在武周后期前往前线对吐蕃作战,在一次决战中唐军斩杀了近两万吐蕃骑兵,王忠嗣他爹也战死疆场,随后王宗嗣本人前往西北前线继续作战。


等到了唐玄宗,大唐在西北边境整体是很稳定的,而且跟阿拉伯帝国关系处理的也比较和谐。大家一般说起阿拉伯和大唐,就觉得大唐跟阿拉伯一直在打仗,其实不是,大唐和阿拉伯在领土问题上是竞争关系,但是在做买卖这个问题上是能达成共识的。


大家知道怛罗斯战役之后,大唐战败,被迫收缩防线,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怛罗斯之后仅一年,大唐就恢复了在中亚的势力范围,而且安史之乱爆发后,阿拉伯也派了一支骆驼骑兵前往大唐参与平叛,中原战场上飚阿拉伯骆驼,听起来是不是很魔幻。


随后是安史之乱,大唐抽调西北边军入中原平叛,几乎把整个西域都丢给了吐蕃,吐蕃甚至乘着大唐内乱,一度甚至攻陷了大唐长安,到此,吐蕃达到了巅峰,侵吞了大唐安西四镇和陇右十八州,新疆地区也彻底成了“汉唐故地”,下次彻底收复,已经是千年以后了。安史之乱的事我们在这篇文章里写清楚了《安史之乱怎么就打断了盛世大唐》。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大唐两次在西域折戟,两次都是内部问题导致了外部崩溃。


到了817年,吐蕃已经建国两百年,吐蕃从地理空间上看已经超过了唐朝,但是有件事大家要注意,我国的人口和经济分布是东高西低,也就是唐朝剩下的那一块人口和经济规模都远超吐蕃好几倍,只是战略上处于劣势,而且国内彻底军阀化,没法凝成合力。

博主之前举了个例子,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是一个车夫赶着几匹马拉着车,安史之乱之后车夫控制不了马,几匹马到处乱窜,自然没法拉车,也就没法收复西北了。

在这个背景下,安史之乱后没几年,吐蕃20万骑兵南下长安,而长安附近只有两千唐军驻兵,一触即溃,吐蕃迅速攻陷长安,不过吐蕃担心被困在孤城,劫掠15天之后跑掉了。到此为止,吐蕃迎来了自己的巅峰。



但是巅峰的吐蕃很快就迎来了崩溃,因为它太过激进,彻底堵了丝绸之路,唐朝无力收复河西走廊,开始从广州向西方贩卖丝绸和茶叶,广州就是从那个时候慢慢崛起,也为后来鸦片战争和香港崛起埋下了伏笔。


大家注意下,西方有的国家把茶叶称为“cha”,有的称为“tea”,原因就在于,中国南方有些地方把茶叶称为“ti”,从海路到西方的茶叶就叫“tea”,比如英国荷兰都叫“tea”。从陆路过去就叫“cha”,比如俄罗斯和中东,都叫“chay”。


吐蕃四面作战,而且丝绸之路也开始变更,改走海路,吐蕃收不到过路费,还要跟阿拉伯和回鹘作战,财政虚弱程度可想而知,彻底占了河西走廊后没几年,吐蕃财政也枯竭了。


有点像后来的奥斯曼土耳其彻底垄断了路上商道,准备使劲收过路费,但是大家觉得它太贪得无厌,做买卖不走他们那里了,奥斯曼土耳其反而迅速就衰竭了,奥斯曼跟吐蕃的情况一模一样,外加上东罗马帝国,他们仨都是商道寄生虫。此外还有现在的香港,新加坡,埃及,伊斯坦布尔,都是这类型国家和地区。


吐蕃的财政崩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了一系列反应,那种感觉就好像一个公司没法给手底下的人发工资了,公司迅速走的只剩下领导一家子了,而对应到吐蕃,兴盛了两百年的吐蕃迅速就被打回原形,当初松赞干布出生前的吐蕃是碎了一地的一群奴隶制部落,在公元840年之后,又变回了之前那种形式,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当然了,后来也叫吐蕃,但是此吐蕃非彼吐蕃,就跟博主自称二号头目但既不是二号也不是头目一样。


而河西走廊的商道,在被吐蕃堵完之后西夏堵,一直要到元朝崛起后才重新开张,然后明朝期间又一次没落,而到了明朝中叶,由于路上丝绸之路彻底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堵塞,西欧人彻底放弃了古代商道,准备向西航行,希望开辟大西洋航线,人类的历史也就进入了新纪元。

全文完,如果喜欢,请点击“在看”。
往期阅读:
大清是怎么用藏传佛教彻底解决了威胁中原千年的北方战斗民族的
“拆迁暴富”的超级大国是怎么迅速返贫的
安史之乱怎么就打断了盛世大唐
香港的崛起与衰落

九边文集(包括被删文)的链接如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