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启正对话吴建民 | 一篇讲话改变人生

赵启正、吴建民 走近外交 2023-12-06

交流

使生活

更美好

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公共外交家 赵启正

捍卫国家利益的资深外交家    吴建民



音频



正文


赵启正∶人生由与父母交流开始,以后则是与社会交流,通过人际交流才能构成社会,才能形成文化。也许,多数人并不认为交流是需要学习的,而是自然具备的,但细想一下,人们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的。

例如,有时事后想到,应该说的话没有说,不应该说的话倒说了;或想到应当说得更明白些而没有做到,于是下次遇到同样场合就会说该说的话,而且会说得更明白。

有了这样的积累,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进步了。通过交流,逐渐改变了自己,甚至改变了人生。


吴建民∶交流改变人生,我可以举许多例子。其中一个是顾维钧的例子:

他24岁时给袁世凯当英文秘书,兼国务总理唐绍仪的秘书。他怎么一下子进到最高层的?

1908年,时任清政府奉天巡抚的唐绍仪作为特使访问美国并会见留学生。留学生派代表讲话,就是派了顾维钧,这一篇讲话给唐绍仪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唐绍仪当了民国第一任总理以后,袁世凯需要一个英文秘书,他就把顾维钧找来了。当时,顾维钧正好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开始不愿意去,他的导师穆尔教授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你去吧。”博士论文可以让他以后继续做。他一下子进入了最高层。后来唐绍仪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这是一篇讲话改变人生的一个故事。



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上海嘉定人,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外交家之一。

赵启正∶一次出色的讲话给他带来了被重用的机会。他更出色的表现是1918年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巴黎和会,坚决反对日本想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的无理要求。

他在会上慷慨陈词,说:“中国人不能放弃山东,就如同基督徒不能放弃耶路撒冷一样。”当场赢得了多数代表的同情,他也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保住了山东的主权。

由此,他名扬海内外。《顾维钧外交演讲集》已经出版了,值得一读。

吴建民∶我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在一个大城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副市长候选人要现场演说,一位平时未引人注意的候选人以出色的演说赢得了选举。


赵启正∶这些例子都是跳跃式地改变了人生轨迹,但是我们平常人改变人生多是渐进式的。

比如一个人在平常的岗位上因为善于交流而得到同事和领导的了解,就容易被重视,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学术领域,善于交流的人容易从别人那里吸取学养,即使在交流中暴露了自己的不足,也易得到别人的批评或指点,他的学术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吴建民∶对一个人的影响、人们对他的承认,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对你形成印象,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人们认识到你的能力,也有一个过程。

我前后有13年搞多边外交,逐渐感受到,在多边外交的关键场合,如果你表现得很好,一下子就能给人家留下深刻印象。毫无疑问,人家也会因此倍加重视这个国家的大使。

赵启正:一般说来,大国的人才也多,百里挑一和万里挑一挑出来的人才也是不同的。

吴建民∶但是哪些人被人佩服呢?是那些在大家绞尽脑汁都想不出办法的时候,能想出一个点子的大使,他提出的方案能被多方接受。这样的人也有的是小国大使,像我曾交往过的牙买加大使、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大使,他们的国家不大,但是他们的交流能力很强,很有影响力。

一个外交官的成功,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非常不愿意去讲“当新闻发言人的技巧”,我非常讨厌“技巧”这两个字,我不赞成发言人是靠技巧表达。

赵启正∶我认为,政府发言人至少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要求是“政治成熟,立场正确,勇于负责”;第二个要求是“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第三个要求是“讲究逻辑,有理有节”。缺少思想根基的技巧是无益的噱头,强调技巧是本末倒置了。

吴建民∶您从来也没说过“技巧”是基本要求。我跟学生讲,我不喜欢“技巧”这个词,我喜欢的是真功夫。

现在为什么有人那么津津乐道于技巧呢?就是整个社会风气浮躁、急功近利,什么事情都想一锹挖出一个金娃娃,这是不可能的。

交流的能力是靠日积月累一点一点提升的,是逐渐提高的,没有速成的。不可能你今天不行,看一本书或听一次讲话,明天你就非常好了。



学生∶老师们好!我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关于团队建设的。因为我是上海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成员,我们的成员来自同一所学校的不同专业,彼此差别很大,请问用什么样的交流方法可以很快地凝聚一个团队?

第二,我们交流的对象有父母、老师、领导、同伴、同龄人……当然,和不同人交流应该用不同的方法,但是,有没有一种相对概括的通用法则可以总结给我们呢?

谢谢老师!

赵启正∶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就是和周围人的沟通有没有什么诀窍。一定要说个诀窍的话,我觉得就是以诚相待,不以诚相待就不会建立友谊。

你们团队的沟通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支教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聊聊天,你们可以把意义看得更清楚。还有,支教以后可以做什么?前途如何?将来怎么就业?这些都可以聊聊,也不一定就局限在支教上面。

你们就是一个朋友圈,不是为了私利而凑成的圈,是自然的一个圈。大家都是以诚相待的,沟通起来就很容易。你们年龄一样,专业不同,面临的问题也差不多,你们之间交流起来一定非常有意义。


- END -

文字 | 《正见民声》赵启正、吴建民著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霖霖




推荐阅读 /


讲好中国故事 让世界认识真实的中国

含蓄不等于拖泥带水

治学格言——好奇心、人文情怀和格局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