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弱国外交到大国外交

张国斌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张国斌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中国驻法国斯特拉斯堡前总领事,驻法国留尼汪首任总领事,先后在外交部非洲司、办公厅、礼宾司、钓鱼台国宾馆、领事司任职,常驻非洲8年、法国11年,走访140余国家,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30余国。

著有《外交官说礼仪》《新编公务员外事礼仪》《礼赢天下》《亮出最好的自己》《足迹》《绿岛仙踪》《皇家赌城》等。


音频



正文


弱国外交

晚清政权下的“马嘉理事件”

19世纪后期,英国在打开中国沿海门户及长江后,急于打开中国西大门的野心日益膨胀,特别是在征服了印度并占领了缅甸南部之后,非常急切寻找一条由缅甸经云南通往内地的道路。

一方面可以连通八莫-大理铁路以控制云南;一方面又可打通四川与扬子江的上游,使英国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同时又可垄断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打通商路,更加方便从中国西南部商业中心——重庆“携取”农产品及矿产品,使整个长江流域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并将英国在印度和缅甸的殖民地连成一片,建立英帝国从印度洋、恒河到长江,横跨整个亚洲的殖民主义霸权。

马嘉理事件路线示意图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1874年英国派出以柏朗上校率领200多名武装士兵护送的“探路队”,探查缅甸陆路交通。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派出公使馆的翻译英国人马嘉理南下迎接。1875年1月,双方在缅甸八莫会合,开始向云南边境进发。

1875年2月21日,马嘉理带领三人在前方探路,刺探情报、绘制地图,碰到了当地爱国的少数民族志士腊都率部在边境巡逻。巡逻者要求马嘉理立即出境,却遭到其蛮横拒绝。马嘉里还开枪打死一名当地的景颇族百姓,引起众怒。巡逻者当即开枪打死了马嘉理和他随行的几名士兵。当地民众奋起反抗,使得英军狼狈逃命,“新华西探路队”宣告解散。

回溯马嘉理事件


当时英国驻华公使在给清政府总理衙门的照会时,讲的是英国将派“三四名游历官员”经曼德勒越过滇缅边界来中国旅游,要求总理衙门在英国使馆填写的护照上加盖印章,准予放行。

但由于清政府官员缺乏一套完备的对外政策,加之缺乏对外交涉之人,一方面没有了解英国人的企图,另一方面又惧怕洋人咄咄逼人的气势,稀里糊涂答应了英国人的要求,造成了这一事件。

马嘉理事件发生地碑


本来事情到此应该告一段落,英国人师出无名,理亏在先,先是讲“三四名游历官员”,后是一百多人的武装入侵,受到当地民众抵抗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向清政府交涉时,清政府能先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如果当时有懂外交的人员,其实对方是不值一驳的。

威妥玛像


但当时的清政府不但没有据理力争,还示弱承认马嘉理在云南属于“遇害”,并担心事情闹大,承诺将“严拿匪徒、按律惩办”,使本来心虚的英国人无理变成有理,获得了外交交涉的主动权。  

1875年3月19日,威妥玛向清政府正式提出六点要求:

一、中国和英印政府派员前行调查;

二、英印政府可再派探路队入滇;

三、中国赔款十五万两;

四、中英立即商定办法,落实1858年《天津条约》所规定的优待外国公使;

五、免除厘金;

六、解决中英间历年“悬案”。

这些要求无理且荒唐,是典型的英国扩大侵略利益野心的表现。但当时无能而软弱的清政府迫于英国人的压力,不断作出让步,将爱国志士抓了起来,罪名是“见财起意、拦路抢劫洋人”,捕杀了23名景颇族抗英勇士,还将当地总兵蒋宗汉、同知吴启亮革职,并打入地牢。

英国人还是不满足,威妥玛威胁,如果清政府不答应其条件,英政府将派军队来解决问题。

中英在烟台谈判照片


在英国的威逼下,软弱的清政府在息事宁人、不愿打仗也怕打仗的心理驱使下,1876年,李鸿章与威妥玛签订了《烟台条约》:

其一,为被害人赔偿及“滇案”处理经费共20万两白银,清政府派专使前往英国道歉;

其二,扩大了通商口岸特权和领事裁判权,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其三,同意缅甸与云南边界通商,允许英国人随意进入西藏等等。

至此之后,中国西南再无安宁。

《中英烟台条约》又称为《滇案条约》《中英会议条款》,是1876年(光绪二年)9月13日清朝与英国在烟台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一个小小的驻华公使,利用要挟、欺骗等手段,迫使清政府答应了条约内容,为英国在华获取了更多的特权。中国在没有遭受战争失败的情况下却接受了不平等条约,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对外关系史上的一个莫大的耻辱,也印证了晚清政府的政治上的腐败无能、外交上的丧权辱国。

振聋发聩

——中国外交家的呐喊

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1945年,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陆征祥对前来采访他的中国记者发出了这样的警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力弱小的国家在与他国交往、处理国际事务时是没有发言权的,在外交事务中起不到作用。


陆征祥,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家,1871年生,1884年13岁的时候进入了由总理衙门主办的上海官办的新式学校——广方言馆,就读于上海广方言馆,后入北京同文馆习外文,尤精俄文。

1893年奉派担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翻译官。日俄战争后,在俄国愤而剪去发辫。陆征祥在俄结识比利时天主教女子培德女士,不顾使馆反对,于1899年结婚。1906年陆征祥升任中国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

1912年辛亥革命后,应总统袁世凯电命,从驻俄大使任所返国出任外交总长,并推动中国现代外交机构之改革,将清代“外务部"改为外交部。袁世凯称帝期间,曾短暂出任国务卿职务。主掌外交期间,外交部培养了不少杰出的外交官,为中国这一“弱国"争取到较多权利,奠定了中国外交现代化的基础,陆征祥居功甚大。

向上滑动阅览陆征祥个人介绍


1919年,一战结束后,陆征祥率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等人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国对于战败国的处置。在会议上,尽管当时的中国作为战胜国一方,本应该收回德国占领的山东一带,但西方国家想将其划分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这次的外交事件中,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与会议,却受到了战败国的待遇,充分阐释了“弱国无外交”这句话。

1919年巴黎和会


众所周知,这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中新华门现场


这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由学生、工人阶级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的爱国运动,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

从此,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开始觉醒了。

鉴古知今。我们再一次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向世界表明:中国,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软弱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了,中国有能力、有实力为自己发声,几百年前的弱国外交已经成为历史。

大国外交,不仅向全世界和中国人民展示了中国外交人的风采,也在告诉我们,国富则民强,中国担当、中国精神不仅在对中国人民负责,也在对全世界负责,为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力量。



— END —


文字 | 张国斌    转自 | 外交官说事儿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咖啡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3901290192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不卑不亢,以礼待人

赤道省的原始绿色生活

木马计就发生在这里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从弱国外交到大国外交

张国斌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