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魏晋简牍中的社会生活
武威汉简以种类繁多、史料珍贵等特点被世人熟知,而武威出土的魏晋时期简牍尽管数量不多,但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样十分丰富,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武威出土的魏晋时期简牍主要有1985年武威松树乡旱滩坡前凉十九号墓出土木牍(女棺衣物疏、男棺衣物疏、男棺所出拜官板);1991年4月武威新华乡缠山村出土三国魏青龙四年左长衣物疏;1991年10月武威新华乡前凉墓出土简牍(升平十二年告地册、升平十二年衣物疏、十三年告地册、十三年衣物疏)以及见于相关论文的和平二年郭富贵衣物疏等。这些魏晋简牍内容丰富,侧面反映出当时武威地区的一些社会生活情景。
一、衣着服饰品种繁多
从这些出土简牍的记载来看,魏晋时期武威地区的衣着服饰品种繁多,丝织业发达。如三国魏青龙四年(236)左长衣物疏记载:“青龙四年五月四日,民左长坐醉死,长所衣衣十三牒皆是长故著所衣”,说明左长去世后,随葬的十三种衣物都是其平时所穿的。随葬衣物清单中,有被、裲裆、襦、袴、裨、单衣、巾、履、審及青绛、帛等多种衣物、布匹,可见当时衣物品种较多。到了前凉时期,武威地区衣物品种更加丰富。如旱滩坡前凉木牍女棺衣物疏中有練棉袍、结紫米袖、碧襦、褐帻、白襦衽、黑袍、面衣、门巾、練遮、绢衾、长袴、黄罗襦、褐紫英衫、丹罗緷襦、黄練袜、紫帻、绢被等衣物;男棺衣物疏中有巾帻、練面衣、練褕、牧锦、練两当、碧襦、白練襦、白練福帬、練袜、白绢帢、青訾衣、青颐衣、练禈、練衫、練袴、青丝履、垒单衣、白練衾袍、黄绢審、遮等衣物、黄白绢、缥等衣物、布匹。新华乡前凉墓升平十二年(368)衣物疏简牍中有衫、裲裆、鞋、青被、绯褶、线袴、黄□裐等衣物,十三年(369)衣物疏中有旃幕、青褶、罗绔、白布绔、两当、单衫、巾、鞋、青布腹褶、腹褶、壮袴等“十九种衣物听随身行”。和平二年(359)郭富贵衣物疏中有绯白对绣两当、黄绢单衫、黄绢䙅懦、绯糯、黄绢袴、䌟将裈、丹绢裈、绯䌟帬、丹绢生帬、麻履、绢袜、绯绣把、缯花、斑黄绢、彩杂白、布叠被、将斑丹绢、将绵等衣物、布匹。可见,魏晋时期,武威当地纺织技术较汉代有了显著发展,百姓的衣着服饰品种多样,颜色丰富。
二、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从简牍内容来看,当时武威地区货币齐全,商品经济十分繁荣。如旱滩坡前凉木牍女棺衣物疏中有银钏、输钱、银环指镯等,男棺衣物疏中有黄金百斤、白银百斤以及青银印、金印等;新华乡前凉墓升平十二年(368)告地册简牍中有“于市买黄(柏)官一合,贾符九万九千钱”,此处的“贾符九万九千钱”,可能是买棺木的费用;和平二年(359)郭富贵衣物疏中有银钗、银脂镮、银钏等。可见,仅仅在武威魏晋出土的衣物疏中记载的货币种类就包括黄金、白银、铜钱等,并且这些货币的数目很大,如“黄金百斤、白银百斤”“九万九千钱”等。此外还有许多金银制品。除了金银以外,还有大量丝织物,如三国魏青龙四年(236)左长衣物疏中的“青绛匹白百一十匹”,旱滩坡前凉木牍男棺衣物疏中的“黄白绢三百匹。故缥百匹”“故纸三百张”,和平二年(359)郭富贵衣物疏中的“彩杂白百匹”等等。这些货币丝帛等物的大量存在,显示出魏晋时期武威地区商业贸易的繁盛。
三、丧葬礼俗特点明显
从简牍的记载,可以看出魏晋时期武威地区的一些丧葬礼俗。一是盛行衣物疏。无论三国时期还是五凉时期,衣物疏是不可或缺的葬俗。汉代的衣物疏只是简单的随葬品清单,而武威三国时期、五凉时期墓葬出土的却是“署名”类衣物疏,在物品清单前记载墓主人的姓名及死亡信息,这是不同于汉代葬俗的一个明显变化。有学者认为,衣物疏意在强调死者对随葬衣物的所有权。
二是流行告地册。这些告地册,其实也是一份既说明墓主人生前身份,又向“冥间”宣示的证明文书。如新华乡前凉墓升平十二年(368)告地册记载:“升平十二年九月十六日辛丑,定杨(柏)黄石地保药生,今终亡,于市买黄(柏)官一合,贾符九万九千钱,□□麦□地中 。化匿不得相固(遮),急如律令,时(知见)左青龙右白虎…… ”此处的“定杨(柏)黄石地”估计是籍贯,“保药生 ”可能是墓主人姓名,最后几句则是希望黄泉路上的鬼神能够给予放行。又如十三年(369)告地册记载:“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主人父母与乌独浑十九种衣物,生时所著所衣。山川、谷郭、黄泉、河津、桥梁,不得妄荷脱,若荷妄遮脱,持券上诣仓天。急急如律令。”大意是死者途径上述各处不得随意盘查阻止,不得抢夺衣物,否则上诉天庭。
三是抄录朝廷的鉴定语、任职令,用这样的的形式来表达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地位,借以维护死者在“冥间”也享有人间的尊荣和特权。如旱滩坡前凉十九号墓出土的三片男棺所出拜官板木牍,一片是抄录抚军将军西曹对姬瑜品行的鉴定语,其余两片分别抄录驸马都尉、将军长史的任职令。
四、兵器随葬较为流行
从简牍内容来看,当时兵器随葬的习俗在武威地区较为流行。如三国魏青龙四年(236)左长衣物疏中有铜刀、弩棊郭(弩机的构件)等,新华乡前凉墓升平十二年(368)衣物疏记载有“大箭十四枚”,十三年(369)衣物疏中有“刀带自随。刀一枚。弓箭卅枚。步叉带自随”的记载,此处的“刀带”可能是刀之佩带,“步叉带”估计为盛箭之物。兵器随葬的作用,估计一是为了护卫,二是辟邪。魏晋时期,战乱频繁、瘟疫横行,加之佛教、道教和谶纬之学的影响,导致护卫、辟邪、驱鬼等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较多的话题,这种风气也影响了随葬品的内容。
五、审美意识不断增强
从简牍上的内容,可以推测魏晋时期武威地区的民众在穿着打扮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意识。简牍记载了“同(铜)镜”“镜敛”“䌟白粉囊”之类的梳妆用品等随葬品,如三国魏青龙四年(236)左长衣物疏中有“故疏具一具”,此处的“疏具”可能就是梳具;旱滩坡前凉十九号墓出土木牍女棺衣物疏中有“故玉沫镜敛一具。故镜一枚”;和平二年(359)郭富贵衣物疏中有“故黑麦镜籢一合。故䌟白粉囊一枚。故同镜一枚 ”等等,这里的“故”就是墓主人平常所用之物。从这些梳妆用品的记载,可以想象出当时男性出门前要对着镜子梳头发、正衣冠,女性出门前要精心打扮一番。
武威出土的魏晋简牍是一种古老的文化遗存,为研究魏晋时期武威地区的社会生活、丧葬制度、民俗风情、衣着服饰等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编辑:徐兆宝
审核:贾海鹏
终审:席晓喆
❖ 版权归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所有,只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本品须经同意,违者必究。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转载仅限全文转载并完全保留作者署名,且不修改文章标题和内容。
❖ 投稿邮箱:7652798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