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那种没目的、没性欲的爱情
非姐说
没有性欲的爱情,更像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一种与欲望满足无关、但却高度审美的生命存在方式。
非姐说明:以下有些剧透,介意者慎入。对于这部电影而言,剧透的确会严重损失观影快感。
电影主题曲《样子》,演唱者:周迅
岩井俊二曾经说,电影要表现的,就是各种说不出来的东西。
所以了,我看《你好,之华》,还看了两遍,却总觉得很难说清自己的观影感受,可分明,它又在心里留下了许多痕迹。
一如胡歌(扮演家暴渣男张超)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
这人生啊,真不是随便扒拉扒拉,就能说清楚的。
也像周迅(就是“你好,之华”中的那个之华)在主题曲《样子》里唱的:
我问生命 要些答案
可是生命 没有听见一般
……
没有回音 是生命的常态
“没有回音”、“没有答案”,是生命的常态,也正是人生无奈与残酷之处。
可好在,回音和答案,是我们可以自己跟自己要的。
就像《情书》(岩井俊二1995年作品,也是他蜚声国际的成名作)里,博子对着空幽山谷的呼喊与回答:
你好吗?
我很好。
有了这一问一答,博子放下了心中的不舍、不甘与酸苦。
《你好,之华》里的几位主人公,兜兜转转,也纷纷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尽管,那些答案,注定也都是动态的。
有人说,“《你好,之华》就是23年后中国版《情书》”。的确,它们有一脉相承之处,一层层剥开的悬念,无目的的青春与爱情,残酷人生中穿透出的暖暖调子与光芒。
所以,尽管《你好,之华》有家暴、抑郁症和死亡,有爱情的错过和人生的遗憾,可看完却在心头留下了一抹温热。
那感受像什么呢?大约是,干涸的土地上,曾有春雨落过。
02
看到岩井俊二多年前接受《南方周末》的一段采访:
“现在看到的男女交往方式,很多是,第一次认识一个女孩觉得很好,第二次就约会,第三次已经到宾馆开房间。在我初中时,喜欢一个女孩,还会故意不去理睬她,那时候的感情没什么目的性,不会想到别的,一比较,我就觉得现在这种方式很没意思。 ”
《情书》里的青春爱情没什么目的性,《你好,之华》里的也是。前者甚至没有过直白的表白,后者好歹还把那句“我喜欢你”说出了口。
可正如岩井俊二从不是一个主流的商业片导演,他片中的爱情,也从不是那种主流的、常见的爱情。没有目的性,甚至似乎都没有性欲。
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如是,尹川对之南如是,之华对尹川也如是。
有的只是脸红与心跳,以及多年之后,对这份脸红心跳的依然珍视。
特别喜欢影片对三代人的爱情表现,皆在小细节之处。有不同,但又从来都有相似共通之处。
爱一个人,就是很想很想见到ta,想创造机会有“联系”,可又同时有点胆怯和羞涩,以及,各种小心与患得患失。
那种复杂、纤细、幽微的情绪变化,心动过、爱过的人,都懂。
只是,情随事迁,随着年岁渐长,在人与社会环境博弈的过程中,有些人渐渐失去爱的能力,或者不再珍视这样的感受——所谓,腹背夹击的中年人哪里有空回忆初恋,或者,中年人哪有空去谈纯粹的恋爱。
中年人或者老年人的“恋爱”,那叫谈对象、找伴儿——所谓,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不是说就不好。只是,也遗憾。
无目的的爱情,到了人生的某个阶段,已成奢侈品。
而《你好,之华》难得就难得在,它依然在cherish这种更接近审美价值、不甚实用的爱情。
03
没有性欲的爱情,是爱情,又不只是爱情。
一部没有性欲的爱情片,是爱情片,又不只是爱情片。
没有性欲的爱情,更像是一个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一种与欲望满足无关、但却高度审美的生命存在方式。
纷繁喧嚣中与世独立,安安静静但却独特的存在。
《你好,之华》里,绝大部分人物的职业选择,都是安静的,甚至是孤独的,活在自己的小宇宙里的。不会多绚烂风光,不会挣大钱,不是这个社会里人人渴羡的那种职业。
之华做着图书馆的管理员。那个图书馆干净、文艺、是一个高度精神化的场所。
之华的先生是个程序员。
之华的婆婆退休了,却在坚持学英语,身份是“学生”,她爱上的,也是自己大学的英语老师。一个能跟她切磋英语学习,谈地理风物文化的雅士。
而尹川,是一个作家,虽然是个不成功、未成名的作家。
这让整部电影,有一种很不急躁的气质。
岩井俊二唯美干净的电影美学风格,影片的故事编织,以及他本人的艺术实践之路和个体气质,是高度和谐统一的,它们彼此印证、呼应互文,共同完成了岩井俊二的人生观与艺术观的表达。
那种诚实、统一的精神气质,恰恰是我们当下的电影现实里,最稀缺的。
我们当下的大部分作品,是大数据分析下的产物,可影视市场里仅仅有这样的产品,太单调与无趣了,最关键是乏味和没有生命力。
04
好了,下面说说大家都在讲的那个主题,关于遗憾与错过,关于与自我的和解。
商业电影喜欢讲happy ending,遗憾与错过,必须要以修复与缝合的形式来“解决”,给观众一个圆满的closure。
可现实却是,只要生命在,就永远有遗憾与错过。因为,从来就没有完美,遗憾才是永恒不变的必然。
我们谁的生命里,不曾有过这样那样的遗憾,或者是情感的,或者是工作上的,或者是亲情、友情上的。
所谓,必有一款遗憾等着你。
而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功课之一,就是学会怎么处理遗憾和错过。
《你好,之华》里,给出了一种我特别喜欢的方式。
之华喜欢尹川而不得,三十年也未曾彻底放下,再见依然会有涟漪,会找理由主动联系,可又随心所欲不逾矩。
尹川喜欢之南而不得,三十年来,时时刻刻。他比之华更心有执念,他为之南写小说,一直沉浸在对之南的回忆里,甚至写不出第二本小说来。好不容易联系上“之南”,却斯人已逝。
而最后呢,他们都学会了真正接纳遗憾的存在,带着修复的疤痕,重新上路。这种自我和解,是人最重要的一种成熟。
这同时也是一种情感观的升华。因为,爱情有时候,只需要一个人完成。
尹川对之南的爱,并不需要之南予以同样的回报、肉身与他共处来完成。
之华若对尹川仍然有情,也不需要通过“得到”来完成。
有一个人可以思念,就是幸福。
“愿你活成最美好的样子,属于你的样子”,就是我对你最诚恳纯挚的爱。
05
影片中,唯一的“反派人物”该算是胡歌扮演的渣男张超,他外形俊朗有魅力,但可惜出身低微,最后连高中都没上过,想做演员做歌手,却只能在大学的食堂里切白菜。
他有强烈出人头地的欲望,“混出个人样”,极度渴望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可他自我证明的路径却十分狭窄、单一,甚至是下作:征服、抢走大学里的校花,击败那些被认为是天之骄子的竞争者;再亲手侮辱与摧毁那朵美丽的校花。
最后,所有人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救赎,自我和解,唯独张超没有。他最多也只能是承认自己的失败,宣泄自己的愤懑不满。他是一个被自己的欲望摧折到无药可救、极其可恨又可怜的病人。
一个放不下执念、欲望和过去的人,注定没法得到自我救赎与和解。
而张超的人生处境,或者说失败,也是个体与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这个永远也没长大的坏男孩身上,延续了岩井俊二关于残酷青春的主题。
还好,张超在片中只出现了那么十分钟,这让电影的整体基调没有那么暗黑,而是残酷中,却依然有纯美与干净。
在岩井的内心深处,永远都是残酷与温柔并存。
残酷负责揭示社会与人生的真相,温柔是看破残酷之后,我对待社会与人生的态度。
其实,真正的悲悯,也向来都是残酷与温柔并存。
看不破残酷、苍凉与荒诞真相的温柔和悲悯,不是真正的、深刻的温柔与悲悯。
想到影片监制陈可辛和周迅的对谈,陈可辛说,但凡真正有思考能力的人,恐怕都很难真的乐观,最多只能说是性格乐观。
同意。
我现在开始觉得:
性格乐观,既是天赋,更是修养,它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选择。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直面世界残酷与缺憾的那一面,有抗争,也能安然带伤前行,活出自由,活出独特珍贵的自己,活出自己最美的样子。
电影主题曲《样子》,演唱者:周迅
附:岩井俊二影片台词
像他那样的人,经常眺望远方。 那双眼睛总是清澈的,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漂亮的眼睛。 可能是因为我喜欢他,才这样觉得吧。
——《情书》
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真挚的感悟没有磨灭。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情是永恒的。有一个可以思念的人,就是幸福。
——《情书》
最近,我每天都在想你的事。一想到你,我的心就怦怦跳个不停。这个,就叫恋爱吧。
——《花与爱丽丝》
人根本到不了天堂,因为人死后,灵魂会飞向天空,但在碰到云彩的一刹那,就会变成雨落下来。
——《燕尾蝶》
优柔寡断我喜欢,毫无斗志我也喜欢,一个人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我还是喜欢,感觉迟钝我喜欢 ,你的笑脸我最喜欢 。
——《彩虹女神》
Read More
欢迎扫二维码,和非姐做朋友,
follow彼此,互相温暖!
另外,为了不失散,也别忘了置顶、星标非姐啊!
最后,谢谢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