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对卖馄饨的老夫妻给予我的教育 || 心理话
外观,内省。
yours 非非马
今天本不想推送了,但是晚上出去吃个饭,生出了很多感慨,忍不住来抒发一下。
我是第一次走进小区旁的福建千里香馄饨铺,各叫了一份荠菜馅儿和肉馅儿的小馄饨。为什么要叫两份呢,因为居然一份只要5元钱。
在等馄饨的时候,我忍不住观察起这对“老板和老板娘”。我不知道他们真实的年龄,只能说,我认为他们看上去大概有60岁左右。但也许他们只有50,毕竟,长期辛劳很可能会让他们看上去老得多。
我和正在包馄饨的老板娘聊起来,她告诉我,每天晚上11点关门,早上6点开门。我惊讶地说,这么早?!波澜不惊的她很平常地答我:六点钟,很多上班远的人,已经要赶路了。
我说那你们觉够睡吗?她答中午会再睡两个小时。
她的脸上分明有难掩的疲惫。
这个小馄饨铺,看着卫生环境真是很一般,这也是我一直没有走进来的原因。今天鬼使神差就进来了。
“老板娘”的动作十分麻利,因为包馄饨就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机械动作。她每天不知道要像这样重复地包多少只。
中间,肉馅有好几次掉在了桌上,她没有丝毫犹豫地,捡起来又包了进去。
那个摆馄饨的托盘上,垫着一层纱布,到处透着黄斑。盖馄饨的纱布,也如是。
包完一托盘之后,老板娘把盘子里的馄饨馅麻利地扣进了一个小塑料袋——一个重复使用了不知多少次,皱皱巴巴、软塌塌的小塑料袋。她系了个结,把这包馅儿又放进了冷藏柜。
这时,“老板”端了我的馄饨出来了。我看到他体恤衫胸前,大片的油腻与污渍。
看着眼前这十块钱一大碗的馄饨,尽管我知道它注定不会特别卫生,却己不能再去嫌弃它。你还能去说什么呢?你忍心去苛责吗?
这不过是一对通过最原始的体力劳动艰辛谋生、做着小生意的老人。这样的人,在茫茫人海里,还有很多很多。
人在看多了之后,了解多了之后,会更容易会生出同理心、悲悯心吧。
你会放下一些成见、偏见,放下过多的自我关注,甚至放下一些过去很坚持的原则,比如对我而言一直很重要的卫生。
那碗馄饨,我几乎吃完了。
在走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忍不住在想这对夫妻。然后,我突然想到了一点:
也许,我所认为的不清洁不卫生,可能就是他们自己生活里的常态。他们甚至不会觉得那些是不卫生的。
是啊,也许在他们自己的生活里,他们就不觉得装食品的塑料袋是不能这样反复用来装生肉的。为了省钱,他们很可能自己就经常这么干。
他们可能也不会觉得肉馅掉在桌子上就不干净了,即便是自己吃,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就那么扔了,只会让他们心疼与可惜。
就算他们是给自己做饭吃,也并不一定会围上干净的围裙。
他们在食品服务业里所呈现的卫生标准,很可能就是他们的日常。
中国农村里,很多人的生活,恐怕也是如此的。
想到下午还看到有朋友在朋友圈晒某著名五星级酒店的房间与早餐,不由心生感慨。社会阶层间的巨大鸿沟,在所有的社会,都很严峻。
这是一个让人叹息、不忍,可又很无奈的现实。
个体能做的,似乎也十分有限。
只希望自己能多些同理心与悲悯心,对他人的不易和疾苦有更深的体恤,对一些困难,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以上。
谢谢大家愿意做我的树洞阅读。也欢迎留言给我诉说你的心思与感触。
新朋友认识非非马:
传统媒体人出身,而立之年赴英留学攻读电影研究硕士。毕业后留英,为著名文化国企创建英国子公司,任总经理。现为文化创业者、中英电影节英国首席代表、领英专栏作家、英国FT中文网特约撰稿。个人微信号:feifeima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