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赶不上车”的焦虑男青年 || WeChat

非非马 非非马FM 2021-05-30


和师弟的一番聊天,让我对我们社会中真实存在的“男性焦虑”更多了一些理解;也多了一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PUA现象。


yours 非非马


今天有两篇关于PUA的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


  • 一篇是来自《人物》的《那些被PUA绑架的人生》


  • 一篇是来自南京大学新传院的公号《新记者》:《青年说 | 频现校园的“恋爱辅导班”究竟在辅导什么》


本来,我已经对PUA话题很“脱敏”了——不是说问题不值得关注,而是这些文章基本大同小异,内容有高度的相似性。


但是因为昨天和我在国内首屈一指的媒体里工作的师弟有一番长聊,再看这些文章,我突然多了以往不曾有的关注点;在PUA泛滥的背后,我除去看到了无数的“渣男”,也头一次真正去关注在男性群体中广泛存在的真实焦虑。



我觉得这种“接地气”的聊天对我了解、理解整个社会非常有益,弥补了我在观察和认知上的不足,所以打算开启个栏目,就叫“WeChat”。未必能解决什么实质社会问题,但至少可以关心和探讨。



01


我的师弟给我说了个什么普遍存在的“男性焦虑”呢?


“赶不上车。”



而他也是“那些赶不上车的焦虑男青年”之一。尽管他毕业自985名校,工作履历看着很光鲜,足以让很多同龄男青年心生羡慕。


然而,因为他是个漂在北京的外地人,在小城市工作生活的父母也没有一份雄厚家底,这让他在北京的高昂房价面前,产生了强烈的受挫感:买不起房,结不起婚。


北京城里的适龄婚恋女性们,都被有产者瓜分了。年龄,不再是决定婚配资源的主要原因;是否持产,才是。尤其是在房价高昂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我问他,那难道租来的房子就不能结婚了吗?


他无奈地说:


“房产在中国的大城市里,不仅仅是一个住所这么简单,更事关到婚后孩子的上学、学区,夫妻未来的生活稳定、养老等各种问题。


它事关生存尊严。”


他慨叹:


如今,在一线大城市里做一个体面的、有尊严的citizen,成本实在太高了。



他算过一笔账,以他目前和未来可能会有的收入水平,就算到40岁,仅凭个人之力,也没法在北京供得上一套两居室。


“我们不过是晚生了十年、二十年,结果就彻底赶不上时代这趟车了。


那些不过是比我们早生了十年二十年的70后、60后,并不是因为能力而胜出,只是因为赶上了房价的窗口期,很多人成了手持一套甚至多套房产的有产者,彻底就在婚恋市场上击败了我们这些无产者。”


师弟最感不平的是,这不是个'公平游戏'。


可既然生活不易,非常现实的生活难题摆在了这里,你又如何去责怪那些在所谓“婚恋市场”上只看“条件”的“拜金女”?


爱情和婚姻,从来就不是同一张考卷。


师弟说,他和身边情况相似、30岁上下的适婚男青年,都有很强的焦虑感。现在,他已经在考虑离开北京,去一个他能够负担得起“中产生活”的城市。




02


师弟对我的心声吐露,还是让我很“吃惊”的。


因为,如果一个受教育良好、工作已经很体面的青年人,都在焦虑在一线城市的生存尊严、婚配资源,那些落入更低阶层的男性又如何?


果然,在《人物》那篇《被PUA绑架的人生》里,我看到了找不到女朋友/妻子的“荣光们”。



荣光在东莞西郊的工厂工作,住在“握手楼”300元一个月的房间里。他摇晃着身体走路,因为他身边的男青年都是这样的走路姿势。他来自广西桂林农村,去学PUA是想挽回女朋友的心,想找一个能跟他结婚过日子的妻子。


荣光在所谓婚恋市场上的劣势,不仅仅在于“无产”,还因为他匮乏的学历教育、情感教育。因为他在家务农的父母,没有能力给他提供好的教育条件,也无法亲身示范什么是好的夫妻/亲密关系。他父母自己的情感和相处模式,都存在严重问题。


今天,看了这篇文章后,我心有所动,发给了师弟。师弟在微信上给我回复了这么一段话:


像这种长期被困在社会底层、被婚恋市场边缘化的寒门青年,对PUA有更强的需求。富家子弟从他们父辈和同龄人那里“自然”习得的经验和技巧,他们不曾有机会学到。


我认为寒门青年适当学点PUA其实是有好处的,但是需要提高鉴别力,不能学歪,不是以猎艳为终极目的,而是学习个人形象提升、提高社交技能、学会如何做更好的两性互动沟通。


在中国,情感教育、爱的教育的匮乏,不是孤例,也不仅仅存在于低教育群体中。这也的确给了PUA课程广大的市场空间。



师弟给我讲了他高中同学的例子:


中山大学博士毕业,在广州一家科研所工作,可是毕业多年却一直找不到女朋友,上不了车。他主要的困难在于和异性沟通交往,后来去上了些“教约会技巧的课”,现在已经找到了女朋友。


“所以,只要不学歪,上一些相关的课程对男性的确是有帮助的,女性其实也从中间接受益。”师弟说。



任何“供给”的普遍存在,背后都是因为有旺盛的“需求”。



03


PUA当下的问题,在于太鱼龙混杂。


绝大部分PUA课程,解决的不是正当的男性需求和焦虑,而是迎合了极端扭曲的男性欲望。


图片来自南京大学新传院的公号《新记者》:《青年说 | 频现校园的“恋爱辅导班”究竟在辅导什么》


出现在南大仙林校区铺天盖地的“恋爱辅导班”小广告,教授的课程就正是以“推倒/TD”为目的。据暗访的记者报道,学员里有一半都是大学生。


来自南京大学新传院的公号《新记者》:《青年说 | 频现校园的“恋爱辅导班”究竟在辅导什么》


我想说的是,在批判“荒谬的供给”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为何会存在那么多“荒诞的需求”?


我们整个社会,在对未成年人做成才和成长教育时,除了学习、应试的那部分,是否有结构性的重要欠缺,是否一直以来都太疏于情感教育和爱的教育?


这不是这一代才有的问题,可能已经是几代人的教育欠缺。


那些鼓吹以“性”为终极目的的交往课程,不能仅仅用“满足男人/动物的天性”来解释。



而我这次还特别注意到的一个点是什么呢?


那些以“钓鱼”为目的的PUA课程设计,对贪婪人性的迎合和利用——不止是男性的,更包括对女性的。


以往,我们很多人,尤其是女性,一听到PUA,总是第一反应:渣男、情感骗子,可耻!



渣男骗子当然可耻,但从另一个视角可以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渣男套路总能屡屡得手?


“伪装高富帅的个人形象设计”,是所有“渣式PUA课程”的惯用套路。高档酒店的下午茶、私人飞机内景照、海上豪华游艇照,用这些蓄意拍摄的照片立“高富帅”人设,钓鱼的成功几率十分高。


来自南京大学新传院的公号《新记者》:《青年说 | 频现校园的“恋爱辅导班”究竟在辅导什么》


这种形象包装,不是简单展示个人的“外形帅气”,而主要是展示“富”了之后才会有的那种“潇洒帅”。


联想到师弟和我说的“婚恋焦虑”,无奈于现实中太多女性都做出了非常“实际”的婚恋选择,不得不说,PUA对当代女性身上的“弱点”和“喜好”把握,也是异常精准的。



可是,面对严峻的生活现实,择易而行、趋利而动是人近乎本能的选择啊。大部分的婚姻选择,最核心之处,其实还是利益权衡。这是资源的有限性造成的。


你,又如何去苛责那些更“看条件”的女孩子们?



我只是感到无奈。对那只“看不见的手”的无奈。


因为这种事情,你不可能靠强制性力量或者简单的“道德舆论”去解决,那违反了“自由性”原则。就好像市场经济里,你必须要去尊重以及捍卫市场的力量。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怎么解决我“师弟们”“赶不上车”的生存焦虑和婚恋焦虑?这是更需要从大的社会结构、社会整体资源分配上去调整的问题:


我们的社会需要有更好的阶层流动性,需要更公平的社会竞争机制。


婚恋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反应的是整个社会中不平等的资源竞争。


你觉得呢?


PS. 今天的文章,从“聊天”出发,更像是个杂感,不会过于讲求文章的严整性、论述的充分与深入,稍微“轻”一点,重在抛砖引玉,引发讨论。你喜欢吗?


如果喜欢,欢迎点“在看”支持鼓励,也欢迎转发分享哦。谢谢阅读!

非非马推荐导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