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瓣9.0的时尚新剧,比《穿普拉达的女魔头》更好看、更带劲儿!

非非马FM出品 非非马FM 2020-10-30

《意大利制造》海报


回想上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时尚题材影视作品,还是2006年公映的《穿普拉达的女魔头》,至今无出其右者。终于,这个“神话”被今年的小荧幕作品《意大利制造》打破了——豆瓣评分高达9.0,比“普拉达女魔头”的8.1高了不是一点半点。 


因为这部戏,时尚剧所可能抵达的深度以及美学格调,被生生提高了一整个台阶。这部剧,不止是好看的时尚剧,也是非常好看的职场剧、女性剧、爱情剧。


我已经不知道把这部剧推荐给了多少女性朋友,今天又特约了定居巴黎的斑松来了一篇文。斑松是一个爱观影追剧的经济学博士,看问题自有一番独特视角,我和她也是因文结缘,从“作者-读者”关系发展成了朋友关系,非常开心。


希望今天的文章你会喜欢,也真诚推荐大家去看看这部剧哈~




作者/斑松

定居巴黎,爱电影的经济学博士



《意大利制造》设定在1970年代的意大利米兰。


彼时,法国作为已闻名全球的时尚之都,荟萃了迪奥、伊夫·圣洛朗、纪梵希等一众大师;而意大利也有华伦天奴,阿玛尼,范思哲等新秀闪亮崛起。


克里斯汀·迪奥                      伊夫·圣洛朗

 詹尼·范思哲                      乔治·阿玛尼


这些今日如雷贯耳的名字,当初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他们引领的潮流让米兰时装周逐渐成为与巴黎时装周分庭抗礼的时尚盛会。


这部剧通过一个职场小白伊莲娜的视角,记录了这个时尚史的历史性转折。



正文开始之前,让我们先饱饱眼福~


首先,这部剧的女主角扮演者Greta Ferro本身就是一名很红的超模。



无论是身高身材,还是精致五官,都很能打:



在片中,她作为初出茅庐的记者,曾打破传统时尚杂志的封面传统,首次邀请设计师阿玛尼作为封面的主角。



而在现实中,她本人也是阿玛尼的模特。



有这样的美女做女主,造型自然更放光彩!



但是这部剧美的不仅仅是女主一人。每一个角色的穿着都相当有个人风格。



伊莲娜的女上司,丽塔的穿着走的是优雅风,但不是前卫,与她雷厉风行,求新求变的性格一致。她对配饰和耳环非常重视。



摄影师约翰则是走的是雅痞风,菱形印花的丝绸围巾是他的个人标识。



伊莲娜性格活泼开放的同事兼女友的风格则是轻盈的性感风。



除此之外,片中给各大奢侈品牌拍的时尚大片也是让人目不暇接。



片中还原了女设计师Mariucicia Mandelli开创的品牌克里琪亚(Krizia)的米兰首秀。



片中还原了当年华伦天奴的经典红色系列拍摄,在白色大理石雕塑的背景下更显雍容华贵。



伊莲娜大胆启用非裔模特诠释女设计蕾拉·柯丽 (Raphaella Curiel) 的非洲风。



然而在这些霓裳丽影的背后,70年代的意大利却并非是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


石油危机让人们只能骑自行车,工人和资产阶级对立,游行,罢工,极端主义盛行,屡屡有绑架和谋杀事件。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时尚也得以蓬勃发展。


彼时米兰城中的游行活动 | 资料图片,源自网络


女主角伊莲娜作为一个工人家庭的女儿,却理解到了时尚扎根于生活和时代的本质。在社会剧烈的变革和转型中,她看到了美也是一种表达自我,追求独立的方式。



在任何时候,对美和自由的追求,都会让我们获得新的希望。



时尚是属于“叛逆者”的



这部剧一开始就通过意大利版VOGUE传奇主编佛兰卡·索萨妮之口告诉我们时尚“不是”什么:


“时尚没有法条,也没有原则,但如果没有讽刺,就太无聊了!”


一语道出时尚的敌人是平庸。


所以女主角的设定并不一定是爱美的女孩,但绝对是一个有想法,不按常理出牌的女孩。


资料图片,源自网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刻。女性开始争取离婚权,“女权主义”也被当做新时代的“女巫”。


伊莲娜一开始就在艺术史的考试上对卡拉瓦乔作品的诠释跟主考官较上劲了。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个因为反抗父亲的虐待而弑父的女人被处以绞刑的情景。



伊莲娜认为画家表达了对这位女性的同情,而考官则要她不要对画家进行自以为是的精神分析,准备随便给她一个中等的分数。这位小妞气愤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尊重,直接拒绝教授的分数。


为了这一点骨气,一个学期白读了。



可是她是工人阶级的女儿,家里没有钱去支持她的骨气。老爸一个大巴掌掴过去,她离家出走了。就这样阴错阳差进入了时尚杂志社的大门。




时尚青睐会抓住机会的人



伊莲娜是一个喜欢思考的女孩。一进入时尚圈里,她爱学习的细胞就被激活了。



艺术史出生的她当然知道如何从历史中淘出思想的金子。被派去灰尘重重的档案室整理资料,她不以为苦,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一览时尚发展的历史,学习文章中的思想性和鉴赏力。


后来前辈丽塔带着她见各名流大师,她的知识储备也能够让她立即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评论,迅速融入圈子。


伊莲娜是一个对“机会”嗅觉特别灵敏的人。



第一次是她捡到了丽塔的日历本,发现丽塔此时正在和大设计师阿尔比尼会面。她当然可以第二天回公司再还给丽塔,但聪明如她怎么会错过与大设计师会面的良机。


在这次会面中,伊莲娜被大设计师当做模特,亲自示范了一下什么叫做点石成金的眼光:衣领去掉,裙子撕开分叉,配上一条宽皮带,换上一双浅灰色的皮靴,整个人就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原来改头换面并不需要穿一套自己从来没有穿过的衣服。一个画龙点睛的配设,一个几厘米的分寸,就可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


这是伊莲娜为自己争取到的时尚启蒙的“大师班”。



另一次,丽塔因私事临时不能去一场大设计师Mariucicia Mandelli的米兰首秀,当期的杂志策划面临破产。


伊莲娜又一次嗅到了机会的味道。


她偷了丽塔的邀请函混进秀场,还蹭到了采访机会。但是她一回到杂志社就挨了一顿臭骂,可是她并没有空手而归,而是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采访。



最后,她不仅没有被开除,反而被转成了正式工。就这样打响了第一炮。



伊莲娜尝到了特立独行的甜头,但世界不会每次都接纳“新锐”。


一次去摩洛哥的外景拍摄,模特酗酒不省人事。整个摄影计划被迫取消的时候,伊莲娜慧眼独具地发现了一个黑人女侍者。连最挑剔的摄影师也不得不佩服她的眼光。


唯一的担心是,这是一个黑人女模特。


这在彼时的欧洲尚未有先例。这个时候只有丽塔有可能支持她这个大胆的想法,可是她没有办法联系到她。于是伊莲娜又一次先斩后奏了。



可想而知回到米兰又掀起了一阵风暴。杂志社的保守派激烈反对,最后决定启用白人模特重拍一套照片。


伊莲娜遭受了职业生涯中第一场重挫。


打破规则如果带来的是收益可能会被容忍,但带来的是损失的话就难说了,特别是对伊莲娜这种还没有任何资本可以拿来抵押的新人。



这个时候前辈丽塔又一次救了她。


丽塔可以轻易开除做事不严谨的新人,但是她对另一类“错误”,比如有“冒进”之嫌的创新,又表现出极强的容忍度。


她深知创新精神的难得,而审时度势却是大多数人选择的安全生存策略。



伊莲娜所表现的对机会毫不犹豫地争取和打破常规的勇气,今天看来也许并不足为奇。然而在50年前,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仍然是家里的贤妻良母。伊莲娜的前男友升职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她求婚,因为他可以“养”她了。


然而这份安全感并不是伊莲娜想要的。她想要的是去看这个更大更广的世界,去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



伊莲娜的这份企图心,与现实中的保守意识格格不入。


在艺术史的考试中,老师对她说:“您上我的课,背诵课上的内容,然后来这里考试,重复就可以了,而不是来这里说那些您以为的东西。”



当她穿着被阿尔比尼撕开一条口子的裙子回家,母亲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穿得像个女权主义者”?


她前男友的上司为他庆祝求婚仪式时关切的问:“她不会是那种所谓的现代女性吧,有着稀奇古怪的想法。” 这位看似非常疼爱她的前男友斩钉截铁地回答:“结婚以后,我肯定会对她说,你给我在家呆着。”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像伊莲娜这样有抱负的女性的出路在哪里?


时尚为她们打开了大门。 


因为时尚是走在时代前端的,所以需要勇气和眼光都走在前头的人。



当传统行业没有做好接受女性和同性恋者的时候,他们首先在这种极度需要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行业找到自己的归属。某种意义上,时尚业是社会追求平等自由的一个试验田。


杂志社的男美编正是个同性恋


伊莲娜对美极度敏感的眼光和打破成规的勇气正是时尚最欣赏的品质。所以杂志主编才会放心地把杂志社的主舵交给这个年轻的新锐。



时尚根植于每一个人对于美的理解



然而这部剧想说的不仅仅是一个职场小白的成长史,它也让我们看到时尚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它是怎样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时尚”,在上个世纪70年代,还并不算是个褒义词,在老派人士看来无非是女人的穿衣打扮,非常肤浅和浮华。



一开始,伊莲娜的父亲认为她在杂志社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是不务正业。


丽塔的儿子是一个极端分子,对母亲所代表的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深恶痛绝,以母亲的事业为耻。


门房也不让自己的小女儿和杂志社穿得花枝招展的女生讲话,怕女儿被她们带坏了。


然而在伊莲娜所接触的专业人士的眼中,时尚又是另一回事。



丽塔认为时尚是一种洞察力,是对这个社会深远变化的敏锐嗅觉。


的确,不论是玛丽·官的迷你裙对性感的解放,还是阿玛尼的职业女装对性感的掩藏,都反映了他们所在的那个时代女性对于自由的更高的诉求。 



阿尔比尼认为时装是一个叙述的手段。作家用笔,设计师用布料。



芙蓉天使的创始人Fiorucci则毫不忌讳地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创造者,而是一个模仿者。



紧身牛仔裤就是他看到两个年轻人从水里穿着湿漉漉的牛仔裤激发出来的灵感。有人说他将时尚拉下神坛,他只是认为:


“没有任何人应该被教育如何穿衣服。”


时尚于他只有一个原则,做回自己,没有条件,没有犹豫。


影片最后,门房的女儿带着她的同学参加了杂志社的童装的拍摄。爱美也是儿童的天性。



丽塔的儿子最终也放弃了意图使用暴力革命来改变社会,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看到伊莲娜的成功和她身上所焕发出的自信光彩,父亲也终于接受了这个“叛经离道”的女儿。



面对电视里的暴力运动,父亲虽不支持但也觉得别无出路。而伊莲娜认为只要有仇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改变。她告诉父亲其实有另一条路可以走,可以用创造力,美,和热情来改造这个世界。



结语



对时尚抱有真正热忱的人想必也有着同样的信念。


就像杂志社总编临死之前在信中袒露的心迹:


很多年前,当我是一个年轻记者的时候,被要求写一篇关于时尚的文章,采访克里斯蒂安·迪奥。


那时候我的梦想是成为海明威那样的记者。我沮丧地去了那场时装秀,似乎我远离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转而去报道世俗的虚浮。


然而那个夏天的晚上彻底地改变了我。我被围绕在我四周的美好所震撼。那时候我才明白,讲述这种美好的必要性。


时尚是一场向着欢愉而生的革命。



在任何时代,在任何环境下,美都不应该是被忽视和被抛弃的。就像在战争中仍要舞蹈,在疫情中仍要歌唱。爱美本身就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量。


这是一部看了让人热血沸腾的剧,推荐你去看,也希望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灵感与转变。



↪ 你喜欢今天由斑松带来的文章吗?欢迎在文末留言和我们交流呀!如果喜欢今天的好剧推荐,别忘了点“在看”哦!谢谢阅读!


PS. 如果你也写得一手好文章,也非常欢迎你来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佳作~我的微信feifeima778。



非非马:写女性 写电影 写生活

个人微信:feifeima778


滑动下拉 往期文章

条漫 ‖ 女孩们为啥不谈恋爱了

阿娇离婚 罗志祥

小红书:非非马

微博:非非马UK

 非非马F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