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紫金奖金奖作品分享:船底之歌——船底人聚落空间重塑

UniDesignLab 2022-04-21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2019第六届

“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

金奖作品


01

作品简介


 船底之歌——船底人聚落空间重塑

作品编号:B119-000720

参赛组别:学生组

参赛内容:综合设计更新类

作品名称:船底之歌——船底人聚落空间重塑

主创:郭梦迪

指导老师:胡璟

设计机构:华侨大学

获奖情况:紫金奖金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一等奖、优秀作品奖(学生组)一等奖


· 作品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m3043s5regi


· 评委点评

基于福建九龙江沿海一带船民生活环境的考察,设计者以船底人文化的传承为切入点,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环境建构策略,形成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环境设施与品质提升的具体手段。作品呈现形式成功地体现创作内涵,富有感染力。可考虑进一步加强所涉及的相关建造技术的研究,并予以充分表达,使设计的操作性更具说服力。

韩冬青

江苏省设计大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


· 综合评审答辩现场





02

创作回顾


“一条破船挂破网,常年累月漂江上。斤两鱼虾换糠菜,祖孙三代住一仓。”这首渔谣生动的描述了船底人的生活。船底人又称疍民或船民,连家带眷常年生活在水上,随着运训变化和鱼群迴游而流动。他们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生于江海,居于舟船,过着与陆地上的人截然不同生活。

船底人访谈照片


在石码镇调研时,我偶然走进了渔业社区,看到了水上飘零的连家船,遇见了船底人这个族群。在与居民的沟通中,我发现随着历史的演化和时代变迁,船底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船底人文化即将面临消逝。渔业社区如今并未适应其老龄化的趋势,除了公共空间稀少单一、绿地系统缺乏、建筑违章搭建现象的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族群间水上文化已逐渐被遗忘,船底人的身份认同也日益淡薄。


在九龙江船底人文化逐渐消失的背景下,作品提出了船底文化可持续的解决策略。针对龙海市石码渔业社区基地,面向内部的族群认同淡薄、空间环境破败、族群文化消失的主要问题进行社区更新改造。方案基于两岸夹一河的空间基本形态,通过“拆除危房”、“拓宽河道”、“改造河岸”、“整合绿地”四个步骤,结合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开发商和政府的四方力量进行社区更新。以水上文化市集为轴,通过对传统连家船原型的解构,提取了金属框架、拱形棚顶的结构元素,以及上下分层的功能排布方式,形成顶层相互联结的水岸市场,中层连接河岸的个性化多功能单元和底层的临水走廊。与渔具修补长廊、河畔亲水阶梯、芗剧剧场、社区空中晒场、船民活动中心、船民议事中心组成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恢复送王船、龙舟送神等水上及水岸船底人民俗活与传统技艺的培育和体验,凝聚社会共识,再现历史文化景观,提升环境质量,再塑船底人聚落空间。

更新后渔业社区送王船景象





02

选手访谈


为什么会选择船底人作为设计关注的人群?

在调研时的偶然发现让我认识了船底人这个群体,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接着我对九龙江下游船底人的特征和历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发现连家船文化在九龙江地区消逝与没落的现状。我认为连家船文化和船底人文化是闽南海洋文化以及河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闽南的文化,经济,社会进程中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船底人聚落空间重塑”的命题具体体现在对于船底人文化景观的再现和船底人族群的延续。我希望通过这个命题,帮助保护船底文化、延续闽南文化多样性、强化现存的船底人族群的自我认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介绍新型产业使之能够适应当代生活,希望向社会传播船底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


船底人在生活方式上有什么特殊之处?

在空间上是如何体现的?

船底人在风俗信仰和生活方式上都有很强的独特性。


他们信仰以闽南多种民间信仰组成的道教,并把供奉神明作为出江出海捕鱼的第一要务。渔民供奉的神像五花八门,有九天玄女、土地公、关圣帝君、王爷公等等。“送王船”是船底人参与度最高,最为隆重的全民性祭祀活动,每2年举行一次。船底人会耗费多时打造精美“王船”,满载着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等,被“送”入海中,付之一炬,让“王船”带走一切灾难和不详,为当地人民纳福。


水上人家,一艘船就是一座庙。船舱虽然狭窄但渔民们都要在住舱里辟出一个角落架设“尪公架”。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等水上作业的日子,必会在船头摆几碗饭菜,供奉各方神灵。


除了风俗信仰之外,船底人的日常生产生活也是这个族群的独特之处。船底人以捕鱼为生,并以捕鱼船为主要的生产工具,主要生产特征体现为合作特征。具体而言,船底人常见的捕鱼方式有手抛网捕鱼,有饵钓捕鱼,无饵钓捕鱼等,分别对应平头捕网船,尖头捕网船和公母虎网船。在生活方面,船底人以船只为主要的生活空间,配合陆地上其他的辅助空间。船底人生活的船只被称作连家船,而连家船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住家船和捕鱼船。


故船底人的生活空间特征以船只作为载体,具有组团、聚集、流动和单元性的主要特征。

船底人生活空间特征及演变辨析


选择石码渔业社区作为设计基地

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创作基础吗?

在发现了闽南地区独特的船底人文化之后,我对于九龙江下游船底人的时空演变进行了探究。


我发现九龙江船底人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在明朝扩展到了沿江的江东,石美,石码,月港,海门,浮宫一带,沿海的浯屿等地形成船底人聚居点;到了清朝,浯屿岛渔民远征温南渔场;到了1940年代,九龙江口形成了石美、西良、中港、福河、龙海桥、流传、海澄、海沧、浮宫等十大渔船帮,这是九龙江下游船底人势力最盛的时期;然而1960和1990年代的两次“疍民上岸”的造福工程之后,船底人陆续在陆地定居,九龙江上的连家船影陆续消失,今天几乎绝迹。

九龙江下游船底人聚居点迁移过程示意图


而龙海市石码镇渔业社区是现今九龙江下游船底人最大的陆上聚居点。据《龙溪县志》记载,早在明代月港时期,石码镇是九龙江入海口的大港之一,商贾云集,舳舻千里,是最为繁荣的时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疍民上岸”的政策,渔业社区形成了陆上社区的空间形式。

月港时期的渔业社区内河沿岸


如今的渔业社区拥有25幢居民楼、1个社区居委会、3个社区卫生室、1个老年人活动中心,并配有13个渔业社区专属码头,占地约23000㎡。渔业社区居住的4663名居民多为曾经在石码浮宫一带港口连家船聚居的船底人及后代,60%的居民是60岁及以上的老人。他们的后代子承父业的情况较少,在就业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如今,原始船底人的生产生活习惯只保留了些许部分,如偶尔捕鱼、织渔网,社区内的大部分老人日常热爱聚众聊天、打牌、买菜、跳广场舞等活动。

渔业社区现状照片


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对于

渔业社区更新的策略吗?

首先我通过实地调查和与居民深入沟通,整理出渔业社区在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渔业社区现状问题及措施


根据上述的前期调研分析,渔业社区最大的特点在于有一条九龙江的支流内河穿越其中,且在月港时兴时期在龙海桥旁沿内河周边有繁荣的河岸市场。作为船底文化的重要场域支点,作品希望能够在渔业社区再现河岸市场的旧时景观并作为新型产业置入渔业社区,在活跃岸线激活社区的同时为已退休的上岸船底老人们提供新的收入来源。在水上置入市场形态以外,作品计划针对社区内部的各个现有公共空间进行微改造,加入新型公共功能的同时作为触媒点激活社区活动,并联结各个改造点形成整体的社区空间网络。

总体规划示意图


作品首先对社区内部建筑物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拆除了违章搭建现象严重的危险建筑,分别是社区北侧沿河的公寓楼6#,7#和社区南侧的公寓楼6#,并拓宽内河道以营造更多的亲水空间;接着整合了社区的绿地资源并统筹进行了社区的总体绿地规划;之后选取了具有明显需求的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微改造,包括:1#和9#公寓楼之间置入藤架休息空间、5#公寓楼部分改建为社区空中书房、8#和9#公寓楼之间置入社区民俗商业街和活动中心、8#公寓楼内部一层改建为居民社区中心,另外活化了内河两侧河岸,植入水上市场的同时加入了隔岸相望的亲水阶梯和水上社区舞台。

更新后总平面图


可以详细介绍水上文化市集的设计吗?

在建构上如何应对水位变化?

水上文化市集是方案中的设计重点。首先,水上文化市集整体构筑物控制在原岸线之内以确保水面通行宽度。另外在设计中引入了一种新型的市场单元模式,三层的空间形式来源于对传统连家船原型的解构,提取了金属框架,拱形棚顶的结构元素,以及上下分层的功能排布方式,形成顶层相互联结的水岸市场,中层连接河岸的个性化多功能单元和底层的临水走廊。


单体中的多功能单元可以实现居住(宿舍、民宿)、交易、交流、议事、生产(晾晒渔获、修补渔具)、休闲、学习等功能与“模块”结合,形成不同功能“单元”。整体水上文化市集可以形成不同长度的单元,单元间又可以自由的沿岸线排布,根据实际需求“生长”或“收缩”。每一个单体可以拆解、组合、灵活调整,组合出千变万化的空间形式,形成室内外、半室外、屋顶平台等多样的空间,给使用者丰富的体验。同时,统一的模块,又能保持较好的“秩序性”。


在构造层面,单体采用了钢结构做法,优点是自重轻,弹性结构对平衡水平荷载有利,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强。灵活的连接方式,和简易的节点设计,使得船民参与建造和未来进行灵活的调整变得可行。


对于水位变化作品也作了应对设想。整个单元由底端的三排浮子提供浮力漂浮于水面,与河岸用可伸缩的步道铰接联系以适应内河不断变化的水位和河岸的高度关系。浮子是渔排上常用的水上承担负载的浮具。一般采用吹塑的方形或圆柱形的浮筒、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玻璃钢材质。通过浮子的制成,水上加建的构筑物可以随水位变化浮动而不受水位影响。

水上文化市集剖面图及单体分析


水上文化市集节日景象


在这次决赛的准备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是怎么解决的?

最大的困难可能是因为一个人准备所有比赛需要的内容,所以时间上相对于团队参赛会比较紧张。最终决赛的VCR也是完全自己制作,没有拜托视频制作公司,从构思大纲到每一个分镜头到最终的呈现都是自己一手包办,一直到比赛之前才定稿。这是让我觉得有挑战的部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人准备也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流程和提高了效率。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感谢指导老师胡璟和我的家人。他们在我紧锣密鼓准备的同时为我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和帮助,让我能够在舞台上有更完整和精彩的呈现。


整个方案设计的过程中

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

我从接到题目,到实地调研,到方案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体会到非常浓厚的人文主义关怀。也正是这种对于民众的真切关怀和文化的真实关注,激发了我不断在设计中注入能量的热情。我和同学在设计初期拜访了数十次渔业社区的居委会,庙堂,市场以及周边各种场所,从一开始的生疏到后来慢慢熟识,与社区党支部书记,甚至是社区内卫生室的阿婆都建立了相当密切的关系。我通过这一次的设计经历,发现了在融合基地,亲身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才能真正地做到为民而思,为民而做。文明是一个民族立足的根本,建筑师的肩负重任。我认为建筑的在地性和对当地文脉的映现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以后我想要继续探寻的方向。

实地采访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临界的日常——三院宅

同一个屋檐下:塞内加尔KAIRA LOORO“和平馆”国际建筑竞赛提案

涟漪菜市场:水滴落入安宁的水面——入围安宁金方菜市场设计竞赛

O'donnell + Tuomey赢得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扩建竞赛

《人民日报》批评中国建筑缺乏文化自信,评论里的建筑师们坐不住了......

中国的情趣酒店设计有多野?

失物招领:被遗忘的建筑

香港巴塞尔艺术周:垄断还是激活?

为什么每个城市都有一栋网红烂尾楼?

如果给历届蛇形画廊颁个奖……

学建筑,到底该不该听老师的话?

蛇形画廊禁止建筑师石上纯也设计团队中使用无薪实习生

建筑学教育到底需不需要博士学位?

城市设计师到底在做什么?

谷歌谷歌告诉我!谁才是地球上最火的建筑师?

中国建筑师如何丢失了中国建筑的“黄金十年”?

外资建筑公司如何一步步垄断中国高端商业设计

英国建筑师如何在保留城市历史的同时赋予建筑新的意义?

作为舞台的城市,是建筑师在聊电影时的谈资

城市机动性的未来

建筑机器人的时代来临了吗?

建筑师跨界工业设计会有怎样的惊喜?

为什么我们的城市里丑建筑多?

建筑设计领域是否有抄袭一说?

走向网红建筑Vers une architecture instacélèbre

教会你如何像设计师一样说话

唱片封面上的著名建筑

还记得那些明星建筑师设计的猫窝和狗窝吗?

每一个无关紧要的作品,都会是别人眼中的建筑学

关于登上福布斯榜的中国建筑师,知乎上的大佬都在讨论什么?

当代建筑设计忽悠话速成指南

为什么我们选择了设计?

不会做研究,谈何做设计?

为什么部分建筑学学生有莫名的优越感?

理查德.迈耶,再纯洁的白色也掩盖不了你的猥琐

听说你也想知道如恩设计工作室的发家史?

收藏盗版淫秽图书的“最美图书馆”,美到被责令营业

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愉快地讨论设计,看情怀是如何毁掉一座建筑

看了一些建筑,于是我想吐槽

明星建筑师超有病

明星建筑师超有梗

那些知名建筑师的八卦秘闻

那些年被建筑媒体欺骗的我们

笨与不笨的界限,浅谈中国建筑教育的优势和劣势

为什么部分建筑学学生有莫名的优越感?

《梦想改造家》徒有梦想,你拿什么去改造!

听说你也想知道如恩设计工作室的发家史?

除了妹岛扎哈,还有哪些建筑女神?

做不了网红,不聪明,比医生还惨的建筑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