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佛领军十校设计大PK,这次答辩我围观定了!

UniDesignLab 2022-04-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建道海外设计课 Author 建道ArchiDogs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今年的线上设计课注定与众不同
不论刚结束紧张刺激的期末答辩
还是依然在为评图坚守奋战熬夜
爱设计就千万别放慢学习的脚步

设计争霸 "全球名校设计分享会"

北美/欧洲/亚洲 十大设计名校
哈佛大学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普瑞特艺术学院 
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 · 明尼苏达大学 · 伦敦大学巴特雷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 · 台湾国立成功大学 · 台湾东海大学 ·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
12组优秀获奖设计作品
三大主题:都市主义· 城市生活 · 自然力量
特邀最强评审团在线点评
海外名校教授 · 跨国设计公司董事 · 先锋事务所创始人

名校设计作品,如何选题/解题/呈现?
学术前沿阵地,如何应对全球热点?

免费线上活动,参与方式见文末



1

三大专场,汇集全球设计热点话题

为促进中外设计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面向国内外的风景园林、景观建筑、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毕业生搭建经验交流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在《海外名校的建筑之道》一书出版之后,建道教育ArchiDogs举办线上“全球外优秀设计作品分享会”,为学生扩宽设计思路,明确研究方向。
 
本次分享会分为三大主题专场:都市主义 Urbanism,城市生活 City Life,自然力量 Nature Power



2

大咖点评,分享学术研究与设计实践

联合多个国家和地区,跨越4个时区,特邀由海外名校教授 · 跨国设计公司董事 · 先锋事务所创始人组成的最强评审团在线点评各位学生等设计佳作,开放听众问答环节,有问题你放马过来!



3

十大名校,彰显教学风格与个性

12组优秀获奖设计作品,来自十大设计名校。北美 :哈佛大学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  · 明尼苏达大学 · 普瑞特艺术学院;欧洲:伦敦大学巴特雷建筑学院;亚洲:东南大学 · 台湾国立成功大学 · 台湾东海大学 ·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各位同学将带着他们最新鲜的课程设计成果,与行业大咖深度交流。


4

获奖作品,全新设计视角与研究主题

01 都市主义 Urbanism 
英文答辩/中文翻译
北京时间 6/20 晚21:00

01 ”Downlifting” 
关键词:城市人口膨胀、新老建筑共生


主讲人:Erik Fichter
哈佛大学 建筑学硕士 GSD - MArch I Advanced Placement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建筑学本科
获奖经历:2020 Affordable Housing Competition, 2nd Prize
2020 Tunnel 8x8x300 Competition, Finalist
指导老师:Harvard GSD Prof. Jon Lott


“downlifting”的设计有助于解决城市人口膨胀的问题,实现新老建筑之间的共生。该设计方案的实现即保证了现存建筑的结构完整,又解决城市人口问题。金属拉索抵抗重力,支撑起扩建建筑的楼层。该拉张构造可以有效荷载平衡等重模块,同时也重新解读了新老建筑共生。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膨胀已然成为是一个全球热论的话题。虽然人们的固有地认为城市人口致密化会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低下,但这也为城市建筑系统提供了新机会。建筑结构的革新将为城市解决人口膨胀问题,为城市带去新现象。


02  Complete Neighborhood
关键词:社会公平、公共设施


主讲人:胡迪
宾夕法尼亚大学 景观硕士 MLA,Upenn
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
方文静
宾夕法尼亚大学 景观硕士 MLA,Upenn
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
指导老师:Christopher Marcinkoski


芝加哥的PBS(即公园和林荫大道系统)是1849年提出的一个联系了大型公园的城市观赏性交通系统。它于1869年被伊利诺斯州立法机构正式批准,被广泛认为是在芝加哥进行的第一个城市范围的规划。

我们的地段是PBS系统的第二部分,周边主要是居民区,却处于城市快速交通系统的空白地带。基于地段大部分为居民区的基础,我们提出了完整社区的概念。即通过确保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公共设施的存在,同时提供公平的教育与就业机会,稳定这一地区的人口并最终振兴社区。为了探索这一想法,我们研究和评估了支持健康城市社区发展和繁荣所必需的公共设施的类型和服务能力,提出我们的发展方式。框架结构垂直于该地区的PBS,连接南北两条东西向的废弃铁路线。在这个框架内,我们提出了缺失公共设施——职业培训、健康与都市农业和交通体系——有关的三种干预规模。这样做的目的是将Eaglewood社区和Backyard社区联系起来,相互交织,重新定位,使之成为一个更健康、更有生产力的城市社区。


03 “The Urbivore”
关键词: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主讲人:Kanchaporn Kieatkhajornrit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 INDA
获奖经历:Year 3 semester 1 Excellent Academic Award (INDA)
Year 3 semester 1 People’s Choice Award   (SuperCrit,INDA)
SEOUL BIENNAL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Sommer pavilion em Cascais competition (CASCAIS),Honourable Mentioned
Year 2 semester 1 Excellent Academic Award (SuperCrit,INDA)
Year 2 semester 1 People’s Choice Award   (SuperCrit,INDA)
999 QUESTION @TRIENNALE (Milan, Italy)
Year 1 semester 2 Excellent Academic Award (SuperCrit,INDA)
指导老师:INDA Prof. Thomas Lozada


现代人认为“都市”是一个提供多种机会,让人们生存的场所。将“urban”与“vorare”两词混合后,就诞生了我们所设计的“URbivore”市场。这是一个面向全城市居民的一站式食品市场,所有食品原料(例如蔬菜和水果)都会在这里进行种植和烹饪。这方便了附近乡镇的农民们可以直接将其产品出售给城市居民。因此,该一站式食品市场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利、新鲜的生鲜市场,同时也通过减少中间运输的方式减少了碳排放量,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
 

一项针对泰国国民料理“打抛猪” 所建立的研究指出:在经过“养殖,运输,烹饪,消费”后,这道泰国国民料理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是极为惊人。碳排放量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致因,对于全球环境及人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养殖户和农民而言,高碳排放量会恶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直接降低其生产量。此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的农户们来到城市,寻找新的商业机会。然而,他们面临着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例如,居住环境,社会歧视,工作机会,甚至需要与家人相隔两地。“URbivore”市场旨在解决这一系列潜在的问题。
 

04 The Theatre of Deaf and Blind
关键词:城市印象、感官体验


主讲人:Sitanan Teeracharoenchai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 INDA
获奖经历:2020 - INDA Y4 S2 Design Excellence Award 2020 - INDA Y4 S2 People’s Choice Award
指导老师:INDA Prof. Christo Meyer


Kevin Lynch在《城市印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中,强调了不同的城市元素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在泰国,运河就是最常见的城市元素之一;泰国的首都曼谷傍水而建,城市居民人傍水而居。在曼谷,四通八达的运河不仅是城市居民的通行道路,也是城市主要的运输要道。“

 
剧院的设计起初是为了让聋哑人和盲人也能感受到音律的起伏。在这里,建筑物同时担任了指挥官和表演者的双重角色,自主地向来往的行人进行舞台表演。建筑物外部的设施在马哈纳克运河(Maharnark Canal)不断变化的潮汐和波浪的作用下发出动人的音乐,给人们带去愉悦的感官体验。“ 共振,回响,色彩,触感,起伏都将成为剧院表演的主要要素。


02/ 城市生活 City Life
中文答辩
北京时间 6/21 早10:00

01 House is not a Home
关键词:集合住宅、社区参与

主讲人:陈
哈佛大学 建筑学硕士 Full-tuition Dean’s Merit Scholarship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建筑学学士 Summa Cum Laude
获奖经历:Clifford Wong Prize in Housing Design
Laskey Design Competition, 第一名
王屹闻
哈佛大学 建筑学硕士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学学士
获奖经历:Clifford Wong Prize in Housing Design
天作杯建筑设计竞赛,佳作奖
指导老师:Megan Panzano
设计作品获奖:Clifford Wong Prize


这是一个集合住宅项目,提出并处理了一些与今天的都市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比如:建筑是如何给当今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隔离提供一种补救措施的?建筑能否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内组织不同规模的社区参与?

这个多户住宅设计将家重新定义为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在一段特定时间被用来让人们互相认识,并通过物品作为联系参与到社区的生活中去。我们知道,当前的住房体系已经很难再回应社区参与 (Social Engagement) 的需求,也不再有助于建立更高水平的社区联系。该项目通过建筑手法的架构,用不同的时间维度体现一个人认识、了解、并参与到这个社区中。无论是多年来通过窗户认识你的邻居,还是一周中某些天不同居民所占据的空间,还是收纳空间中收集的物品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这个设计结合了多种不同的住宅类型,并将其无缝地合成在了一起。这种公寓类型的范围以及在私人和公共领域之间产生重叠的共享空间的想法被用作社区建设和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项目从低层到高层的建筑形式将不同的户型进行了配置和重组,提供了给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收入的群体在生活方式上的选择。最关键的是,这些目的和目标被整合为一种形式,以响应所处的城市结构和环境。该项目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城市生活形式,它在社会上具有包容性,并且在建筑上可以适应各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诉求。


02 Bi-Vectored Sightlines
关键词:监控、平等的监督


主讲人:马元鸣
普瑞特艺术学院 建筑学本科
Pratt SOA Jonathan Scelsa教授研究助理
李漪若
普瑞特艺术学院 建筑学本科
参与 Pratt SOA Morphology研究课程,研究方向Inflable Origami
指导老师:Ostap Rudakvych, Tulay Atak, Timothy Simonds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当今社会的监控系统以一种更加悄无声息并且无处不在的形式,全方面地实现了在公众场合对大众行为的监控。由数据驱动的监控正逐渐演变成圆形监狱这种不平等的监控模式,即权力机构是唯一监控者。
 
然而,监视不一定总是有等级上的划分。建筑历史学家Beatriz Colomina认为墙体的开放性会影响人类的感知。我们认为,建筑元素的开放性和通透性可以创造两个具有同等视觉关系的平行空间。空间A的使用者可以自主观看空间B,同时空间A的使用者也受到空间B的关注。这种平行关系创建了更加主动和平等的监督,而不是仅在危机发生后通过查看监控录像的方式追溯问题。假设圆形监狱是一种单向量(vector)的,由高级别到低级别的监视,平行空间则是通过“双向量关系”(bi-vector)增加可视性,使两个空间可以同时平等监督。
 


该项目旨在重新思考与挑战监视的历史理论基础,并通过建筑语言重新定义监控,将监视作为“主动向量”使用。我们认为有效的监控应该是平行空间的自主监督,而非被动的异步反应。同时,希望运用建筑的开放性和通透性改变大众对于监控的刻板印象,通过视觉关系的双向性为公众提供一种相互且平等的保障措施。该项目讨论监控在城市生活中的应用,借此解决社会和家庭中的跨代关系——幼儿教育中父母陪伴的缺失以及长辈的错误引导。

03 Drifting Apartment 漂流公寓
关键词:可移动、共享空间


主讲人:杜淦琰
东南大学 建筑学本科
获奖经历:第十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建筑设计方案专题竞赛),优秀奖
团队:前期城市设计(郎烨程、肖嘉欣、赵英豪),建筑单体独立完成
指导老师:夏兵,周霖


本设计以城市设计“襟河游就”为前提,是一款基于“蓉漂”群体需求设计的可移动胶囊公寓。近十年来,成都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下一跃成为了新一线城市之首。这意味着成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亟需大量人才。从外地来成都工作的“蓉漂”成为了成都发展的中坚力量,与成都本地人一起共同代表了成都的面貌。

对“蓉漂”群体进行分析,由于没钱买房,这些漂泊的人们通常会选择租房子住。我对现有的几类临时住房的居住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它们往往在保证经济的同时无法保证较高的居住质量、缺少优质交往平台、而且住户对房子的改装自由度非常低。这些房屋的可移动性基本为零,无法随着住户搬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追求更优越环境的决心,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搬家太麻烦而放弃更好的工作机会。


我对“蓉漂”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漂流公寓这个设计概念,是研究可移动的极小居住单元与共享交流空间的结合模式。它可以发展为一个全国各地的连锁产业,具有装配式建筑快速建造、快速拆卸的优点,并且以线上社区app、线下实体公寓的方式运营,在方便管理的同时,给漂泊的务工人员提供交流平台。在我的期望中,将来,人们在异地换工作、迁居将不需要一系列繁琐的步骤,可以直接带着家搬迁。漂泊的人们也能在网络上相识之后,在漂流公寓中相见。


04 The Fable of the Community 台北【公】【寓】 
关键词:共活空间、模糊性


主讲人:邵啟立
東海大學 建築系本科
指导老师:邱浩修

本作品主要為设计一当代与未来台北市工作人口的「共活空间」(生產与生活行為的混种态)。此空间是以目前互联网社群特性的角度切入,让快速、互动性、即时性等互联网社会特色能在当代台北都会中以建筑空间的方式呈现。且非以新造,而以改造的方式去将此方法介入台北市的旧公寓楼中,去和台北市的原有都市涵构(urban context)对话。

当代都市人中,由於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讯息传递的速度在大幅加快。在今年恰巧遇到covid-19疫情影响,更显现出了讯息时代的生活特性。过去生產与生活在空间上的必然关系,在当代大多已经解除。生產与生活在空间上的模糊与即时性使两者在空间的表现上也越来越模糊。


因设计对象為租屋族,故此设计以一经济模型作為空间设计的依据。我试图重新定义公寓中房东与房客之关系。我将一公寓中的个体房东集合成群,类似股东,并拆解一间间公寓套房单元的个体状态,使各个独立的公寓套房群成為整体。因此公寓的收益不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以总收益与房东的持份来计算。而房客也可从一个个以月计价方式变成以时计价(类似青年旅馆)。在此制度下原线界定產权的「墙」得以鬆绑,公寓套房群的边界也得以释放。接著试图将楼地板面积、租金、时间之间的关系细切至最小。產生以时间(hr)x使用面积(m²)x使用类型(办公用、住宿)的租赁模型。

在上述租赁模型下,我设计出能随时间改变使用面积的空间模型。我将这模型命名為”Living Kit”。Living Kit 本身是将生活中各种人体尺度之尺寸拆解后再以参数重构的尺度物件,参数逻辑十分单纯。其步骤為;划定基本模矩(公寓单元)、垂直与水平分割模矩(身体尺度重构)、而后生成各种尺度物件。这些物件会取代本来公寓中的隔间墙,使空间中的墙面变成可移动的物件。这些物件可使原本生活中固定的公私介面鬆绑,形成具时间性变化的内部空间。而可从墙上取下的小型尺度单元,使原本的生活关系得以延伸。


03/ 自然力量 Nature Power
中文答辩
北京时间 6/21 晚21:00

01 Custom Living Wall from Industrial Waste-stream
关键词:生态系统、在地性


主讲人:杨淏玥
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 景观硕士
东北林业大学景观学士
获奖经历:Texas ASLA,荣誉奖
Reach Design Competition, 第一名
全国学生景观设计竞图(台湾),优选奖
团队:Haoyue Yang, Panwang Huo, Niti Tataria, Karishma Joish,Yuanjia Yang,Yu Shi
指导老师:Dr. Ahmed K. Ali, Prof. Bruce Dvorak
设计项目获奖:2020 texas ASLA Merit Award


从2017年秋季开始的,由景观建筑与建筑学生共同合作,历时两年设计并建成了一个种有300株本土植物的定制室外绿墙系统。绿墙的种植模块是由汽车生产中的剩余金属材料制成的。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建造和评估这种定制室外绿墙系统的性能,以支持循环经济。该项目的主要挑战包括要求极少的系统维护,以及适应德州南部夏日炎热的环境。

在概念设计阶段,我们探索了不同的种植模块形状以及安装形式以满足植物足够的根部空间以及系统较少的维护要求。此外,我们也研究了颜色对于裸露在阳光下的汽车金属表面的影响。最终采用了金字塔形状的模块设计,向下的锥形即避免了根部空间的阳光直射,也为植物直立生长状态下的冠层和根系留有了足够的空间。每一个种植模块也有单独的灌溉入口和排水设施。种植模块也独立悬挂于后面的钢结构,可以快速取下更换新的植株。


所有种植模块的制造、植物种植、维护以及表现评估均由学生完成。与德州其他几处的室外绿墙相对比,我们的设计形成了更好的微气候环境以适应炎热天气。这个兼具了美感及低成本的绿墙也为昆虫、鸟类提供的新的栖息环境。这一以学术研究为初衷的绿墙系统也可以推广到商业市场以促进绿墙在基础建设中的广泛应用。


02 DYNAMIC HYDROLOGY IN PORTSMOUTH
关键词:弹性设计、基础设施


主讲人:张奕展
伦敦大学巴特雷建筑学院 景观硕士 UCL MLA Y1 
南京林业大学景观学士
获奖经历2nd Prize, Yuanye Awar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Honorable Award, Qinhuangdao Flower Expo Flower Border Design Competition 
2nd Prize, “Great Garden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mpetition for Cross-strait College Students
2017海峡两岸大学生古建考察交流竞赛
指导老师:Maj.Plemenitas


我们专注于在水与陆地之间的两栖界面中创建弹性设计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在局部考虑全球问题的情况下起作用。我们努力将水基础设施重新定位为居民空间,从而提升生活品质。项目地点在英国Portsmouth,这里以前是一个工业港口,是英国南海岸四大滩涂和潮汐变化剧烈的区域之一。Portsmouth Harbour通过Solent海峡与大洋仅一条狭窄的河口连接,并且接收的淡水相对较少,因此其水文状况尤其特别。Portsmouth Harbour内有巨大的两栖界面区域,终年水位变化剧烈,地理状况独特。
 
该项目从20 km到1 km场地范围内的跨比例分析开始,以深入了解场地状况和周围环境。在发现港口中存在由于水位终年急剧变化而导致的某些船只锚定问题和栖息地破坏问题之后,该项目进行了一系列的物理和数字水模拟用以支持后续设计。基本的landscape elements是依据水文模拟的结果,directionality, orientation, dimension and articulation等方面进行开发的。进一步的试点景观系统由不断生长的landscape element组成。基于自组织的景观系统的会慢慢扎根于沙子,其三角形的分支构成了理想的屏障,促使洋流流速减慢并将有机质积聚在凹形内表面上。在未来的设计中,该项目仍将关注于适应性措施,以应对由于Portsmouth水位上升和栖息地破坏而造成的海岸侵蚀迫在眉睫的威胁。

03 UAM (Urban Aerial Mobility) 城市低空交通网 
关键词:无人机、多学科交叉


主讲人:袁哲洋
明尼苏达大学 建筑学和城市设计硕士
扬州大学建筑学学士
获奖经历: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ward (Minnesota Chapter), Student Academic Excellence
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深绿组,二等奖
指导老师:托马斯·费舍尔 (城市设计),弗兰克·杜马(交通政策与经济竞争力),费尔南多·布尔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
设计作品作为优秀学生作品被学院和交通研究中心报道,在明州交通部航空航天办公室做过汇报演讲



什么是城市低空交通?它离我们多近?答案是少于20年!到那时,人们能够轻松跨城市通勤,紧急抗疫救援可实现无接触零伤亡,致富再不靠修路,生态旅游真正生态起来。

该方案以明尼苏达州(美国西北部的一个州)为试点和催化剂,基于对自然和人文纹理的分析研究,通过城市设计手段,对“目前城市低空交通发展的五大关键挑战问题”中的三大——基础设施、公共态度和运营,提出解决方案。该方案具体阐述了“城市低空交通网”如何公平、可行、有针对性地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飞行车”如何安全、有效、低成本地嵌入主流通勤方式以完善现有交通体系中中远程环节。去除方案中地缘政治的部分,宏观概念是具有普适性的。具体设计则需根据所在国家地区政策法规、经济发展、人文自然做出适应性调整。


该方案旨在抛砖引玉地提出“城市低空交通网”这个城市设计概念。城市设计作为一个源于建筑设计而横跨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交通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生态环境学等的学科交叉点,低空城市交通更是将工业科技、航空航天纳入其中。城市低空交通网的设计是一个浩大的多交叉学科的系统性工程,而且迫在眉睫。


04 The Uncanny of Heading South 南方公路的異樣所在
关键词:自然景观,基础设施


主讲人:吳昕叡
台湾国立成功大学 建筑系 本科
获奖经历:国立成功大学建筑系 毕业设计奖
指导老师:陈玉霖

行驶在臺湾屏东沿海公路的过程中,狭长的平原夹挤在起伏的山脉与恒定的海平线之间,呈现的是一种臺湾南方公路特有的水平地景,好似一切都是长直而无止尽的延伸至海平面之外。除了既存的自然景观,人造物以两种差异的方式出现在这带有荒芜和贫瘠的地方,一是粗旷而厚重的基础设施,像是海堤、桥梁、公路等,以巨大的尺度嵌入地景之中;二是以简便、杂乱的方式出现在平面公路两侧的物件,如纷杂的招牌、路标、增建铁皮等,相对轻且任意的自由生长。建立在既有自然及人造物的空间、类型脉络下,建筑以甚麼方式放入既有的地景之中是毕业设计的提问。


基地位於臺湾屏东枋山溪以南的平原,遍地是整齐种植的芒果树。我以臺湾铁路局恒春支线计画预计於枋山地区新设的站体作為出发点,选择了预设站址及周边公路两侧既有的公路休息站作為操作对象。我想以建筑表达的是透过对基地现有自然与人造物脉络的阅读,并由两面性和水平性的建筑观念作為操作的方向,使建筑并存於现况中自然与人造物不协调的状态,让我们在南方公路漫长的旅途中发现看似寻常却存有异样的场景。  


5

奖品丰厚,大众投票+评委选择

本次活动在所有参与作品中,由10位评审老师现场答辩评选,及大众投票评选,根据综合分数,选出前三名:
  • 一等奖 奖学金现金 5000 人民币(税前)
  • 二等奖 奖学金现金 3000 人民币(税前)
  • 三等奖 奖学金现金 2000 人民币(税前)
 
所有参与学生均可获得:
  • 证书
  • 建道出版物
  • 建道新媒体收录、网站展播
  • 设计事务所/公司实习和工作推荐
 

|报名方式

本次免费活动为线上直播
转发本文 到朋友圈(所有人可见)
添加 建道微信小助手 发送 朋友圈截图
(备注:设计争霸)

建道小助手

建道设计菌


|主办方|

 
|合作方|
(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美国注册建筑师协会 亚洲设计联盟、机械工业出版社
东南大学建筑运算与应用研究所、塔科玛城市设计
Lab D+H、ASA建筑研习社
 
|推广媒体|

设计旮旯、建筑技艺、匠山行记、UniDesignLab

版权声明
文中设计作品图片均来自作者,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等着吃瓜的你「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