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筑学二年级中式餐馆设计

锋芒Studio UniDesignLab 2022-04-21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本文转自公众号力建出鞘者锋芒Studio


图文内容来自建筑2019本



 -课题前言-


课题解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建学院建筑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设计作业——中式餐馆设计。本次课题选址在北方城市风景旅游区,需要建造一个不超过两层的营业性中式餐馆,供顾客用餐和举办小型宴会。建筑要求总建筑面积约730㎡,规模200座。本次设计时间为8周,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点:


a) 学习中小型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b) 掌握餐饮建筑的功能流线及特点;

c) 学习处理公共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树立环境意识;

d) 初步学习公共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e) 正确清晰、完整的制图与表现。



 -优秀作业展示-

(本文共推送 7份 优秀作业,顺序不代表名次)


优秀作业1:餐松饮涧

优秀作业1视频


作者:罗一凡

指导教师:王小莉


设计说明:

设计构想来源于《山居秋瞑》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一诗词。

建筑主体运用片墙的叠加与延伸给予建筑跌落和交错感已达到石水交融之感,最终汇聚一点化为一隙清泉涌出,给人静谧之中却能浮想联翩。同时在空间上运用“退”的设计以及在整个建筑中穿插延伸的片墙将顾客逐渐引入归隐空间,远离世俗凡尘。以“石、水、松”构建出“一松一石一清泉,一人一景一宇宙”的归隐禅意空间。


图纸展示:



优秀作业234视频合集


优秀作业2:星河


作者:田欣  

指导教师:段勇 


设计说明:

本次餐馆设计的选址在北方地区的一个风景旅游区内,环境优美,故我采用了一层庭院式的设计方式,设计不同风格的庭院营造不同的就餐体验。

明确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设计方形体块,同时在方形空间的基础上又加入圆形以丰富空间和引导人流。在景观的布置上又采用对景借景的方式营造丰富的观者感受。

同时通过本次的设计让我更深层次意识到了设计是一个自己对自己想法的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要多多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观察自己的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努力营造更加丰富的空间!


图纸展示:



优秀作业3:街巷故事


作者:魏文娇  

指导教师:王小莉


设计说明:

设计希望在场地中形成独特的街、巷、院的体验,并将之纯粹化,置于建筑外部,形成半室外的漫步空间,在节点放大,形成不同场景的室外庭院和不同高度的平台,为漫步空间带来起伏变化。建筑内部流线通畅便利,互不干扰,大厅中运用通高、错层、下沉等多种垂直方向的空间处理手法,给人独特的空间感受。

斜线的室内外连廊,沟通建筑东西两个部分,同时打破了形体的封闭性,为建筑增加趣味性。建筑外部冷静神秘,内部界面曲折活跃,共同构成了建筑的两个表情,带来与众不同的空间体验。


图纸展示:



优秀作业4:烟雨中


作者:董祎

指导教师:王小莉


设计说明:

烟雨中,繁华都市中的宁静之地。

建筑整体采用了“圆”与“方”的强烈对比,以反映我国自古以来的天圆地方思想;体块与片墙的相接、相交、相离以及偏移,造就了丰富的视觉冲击和空间体验。

围绕片墙的小路由窄变宽,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体验;片墙上简单的开动与遮挡,营造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延伸出的眺台,是人超脱与建筑之外与自然相接。


图纸展示:



优秀作业5:潺曲

优秀作业5视频


作者:陈浩昕

指导教师:王小莉


设计说明:

建筑整体设计为方与圆相结合、相对比,同时运用简约的几何形态构造,在塑造出强烈的雕塑感的同时,也抽象的呈现出天圆地方的古老智慧,意味古今;而当走进庭院,立于水面的廊桥之上,平静的水面上几块浮石,所映衬出的模糊倒影与建筑本身交映,沉重的建筑反而显出轻盈之感,暗合阴阳。

圆形的就餐空间中心空出一方中庭,南北皆与水面相接。由院内看去若隐若现,而当走进建筑之时一览无遗,伴随着日出日落映出灵动复杂的斑驳光影。沿着弧形的阶梯拾级而上,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中庭与天边的景色。整个二层内外通透,视线随着弧形的玻璃曲面而延伸,却总无法到达视线的终点,而这也是这次作品名称的由来。建筑的材质由白色的混凝土和原色木为主,将自然与简约相融合,希望达到同时具有现代的设计风格与古代传统的韵味,点缀几抹绿意,为客人献上视觉,触觉与感觉上的多重享受。


图纸展示:



优秀作业6:有间饭店


作者:黄雨涵

指导教师:王小莉


设计说明:

将弧线融入建筑设计中,造型优美,整个建筑空间产生行云流水的艺术感。景观巧妙融入建筑之中,给人自然生机之感。同时大面积采用玻璃、木制栅栏、大理石材质等,富有现代感。透过玻璃幕墙,温暖的阳光以及美丽的景色,为用餐的旅客带来舒适感。


图纸展示:



优秀作业7:齐光


作者:朱紫琪

指导教师:段勇


设计说明:

本次建筑场地比较宽阔,所以设计过程中我倾向于空间变化比较丰富的发散式建筑,可以更好地利用此次的场地条件,最大程度与场地的景观结合,创造一步一景的体验。

此次建筑设计我的体块思路是三个较为规则的长方体被一个狭长的长方体穿插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再将长方体进行虚实的调整,下沉或者抬高的方式使其空间形式更为丰富。而这个狭长的长方体则具有观景的效果,错层的设计又赋予空间更多层次,功能划分明确而有序。入口处的下沉空间设计和西侧靠近公园部分灰空间的设计使建筑有了更多室内外空间的融合。有水有树,有景有人,移步易景,趣味无穷。


图纸展示:





 -教师寄语-


    ■ 指导老师:王小莉  段勇 

建筑学教育就是唤起在科技异化的时代里,学生最本真的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最真实存在的自己。

建筑设计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调动自己的五感,充分挖掘审视自己,审视他人,审视世界的能力。

很荣幸通过小小的设计能引导学生成为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奋斗的目标,成为喜欢的那个优秀的自己!




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这对人类是很重要的。对一个问题如果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的那种给使用者传达美和情感的就是建筑。

——路易斯.巴拉干


END


本期编辑丨黄雨涵

主      编丨时晨

责任主编丨汤文达

顾       问丨项丽娜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