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少年阿琛在消防
👨✈
下午六点,阿琛在微信群里说,有点事情不去食堂吃饭。不是别的事,而是他在和我聊天。他说这种报备是部队常规,早操加晚点名,还有三顿饭,一天五次点名。
“相对于在前线的指战员,我算是消防队列里的幕后工作者。”每说一句话,阿琛都会先顿一下,再不疾不徐地讲出来。消防局,宣传科,宣传员,三个坐标合在一起,就是我面前这个长着浓眉,鼻梁微挺的平头少年。
出身军人世家的阿琛理所应当地在大学入了伍,而后被分配到基层战斗中队,如今借调到机关,23岁的他是科里年纪最小的宣传员。
阿琛常在粉丝群和大家互动,也因此被亲切地唤作弟弟。从他接手开始,武汉消防的抖音号从粉丝6000发展到50万,前后只用了大半年的时间。
回想第一次出警的记忆,他在脑子里搜寻了很久,这种本该印象深刻的事情,都容易被阿琛忽略或者淡忘。“记忆力不好,其实是因为我没有把很多事情看得很重。”
这话从他嘴里说出,让我感到些许的故作深沉,或者少年老成,但慢慢地,我发现这不是阿琛的面具或者表演。
阿琛尤其喜欢社会心理学,他说这些很有意思,同时也能引起反思,逐渐认识自己和消防这个群体。能有较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说实话让我挺羡慕,他大概察觉到了,回头一笑说,“是不是觉得很惬意?”
“五个人当中,我和阿镭是支队机关借调的,知道的消息相对多点,小柳每次都会问我,有什么动态?大家都很关心个人前途。”
“想考华师的心理学硕士,但后来在机关工作久了,发现能力和人际更重要,所以我还是选择留下来。那种研究类的工作对我来说,并没有现在的有意思,有意义。”
之所以有这个说法,是源于千奇百怪的社会救助案例,让119成为了“无所不能”的一支队伍。马蜂窝、牛羊被困、猫狗上房顶等等诸如此类的麻烦,都是消防战士们需要解决的麻烦,“有警必出”是他们的原则。
在他看来,研究生也是要读的。“学东西我也渴望,即使我们体制内的晋升渠道没有打通,也要给自己找一个可以蓄能的渠道。还想出国呢,想去看看外面什么样子。”
9月以后就有休假了,阿琛打算出去玩儿,到几个大学同学那走一圈,福建、泉州、深圳、上海,“有个室友是泉州人,他住在山上,经常采茶,想去看看泉州。”
分别时候已是晚上,他换上了宽松的短裤打算去跑步,“我觉得我不可能一直呆在机关,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体能训练不落后,随时准备灭火打仗。”
月光下的阿琛,像一只原野上的小鹿,宁静,轻快,又充满希望。
END
Modified on